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美术课后作业设计(十二篇)

2023年美术课后作业设计(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4:30:57
2023年美术课后作业设计(十二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一

【摘要】:美术作业设计,是检测学生学习状况,反映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前面的导入很精彩,新知识教学很流畅,而作业设计马虎,课上起来虎头蛇尾,不完整。作业设计不恰当,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多样性的表现。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值得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美术课堂学生作业设计

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是检测学生掌握状况,反映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多样性,表达形式的差异性,都需要通过作业实践来体现,在作业中体现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而且,作业实践过程能养成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而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前面的导入很精彩,新知识教学很流畅,而作业设计马虎,这样的课上起来就有些虎头蛇尾,不完整。

曾听过《神奇的泥画》一课,课堂设计是这样的:(1)学习基本指法;(2)小试身手(教师示范练习画小燕子);(3)大显身手(学生作业:画食物)。在这位教师的教学中,第二个环节结束之后,马上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学生画小燕子兴致很高,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又说该画食物了。课堂作业设计把学生原来的思路打断了,作业没有跟上一环节衔接好。

此类问题存在于很多教学设计中。作业设计不恰当,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多样性的表现。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值得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我谈谈自己对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一点理解:

一、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当然也要有如此。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也不同。假如作业设计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作业就无法正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因此,在作业设计之前,首先要仔细地研读教学目标。

例如:根据三个以《门》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而作的作业设计,目标不同,作业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

目标1:

(1)会用“剪贴”的方法制作门,能运用工具进行纸的造型。

(2)感受门整体到局部的美,发现初步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3)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

作业设计:用彩纸制作一个门,要求运用工具,用“剪贴”的方法制作。

目标2:

(1)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门及门的装饰。

(2)通过欣赏各类门的造型及装饰的美术作品,发现并掌握多种制作方法。

(3)在发现多种表现方法的同时,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设计: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材料制作并装饰门。

目标3:

(1)造型夸张、功能奇特的门的课件展示,发现门的造型、功能的多样性。

(2)能够设计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门。

(3)大胆表现自己想象中未来门的形象,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设计:发挥想象,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功能的门的形象

二、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地域性

同一本教材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有城市学生、也有农村的学生,他们都熟悉各自所处的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只是从各种媒体上获得一些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各自学校所在地区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在上《悠悠北山街》、《街市新貌》、《电话亭》、《公共汽车站》等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的差别。如果教学对象是乡村学生,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的作业形式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 如:《悠悠北山街》的课堂设计可以将杭州“北山街”改为丽水的“中山街”,作业设计也可以相应地进行改变。适合本土学生学习。

三、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明确作业要求

有些老师上课,在进行到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时,学生就有很多问题。如:“老师,用什么东西做?”“老师,怎么做?”等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是因为这些学生前面没认真听,没掌握好,二是因为老师没有明确作业要求。课堂作业应该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在作业要求中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便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作业要求中对作业的形式、材料、方法等都可以做出要求。作业要求的.提出,还给后面的作业评价环节提供了评价标准。

四、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有弹性

作业设计中的弹性(作业分层)对完成作业完成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作用。统一的作业要求,不仅不利于个别后进生学习状况的改善,还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美术的乐趣,更不符合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正如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简介中的表述:“理想的美术课,应该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了达到这一要求,美术课堂中设计的作业必须分层,适合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可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调整

作业的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案中的作业设计只是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但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后,经过前部分教学,可以对课堂作业进行重新设计,根据已经实践的过程,调整出适合于学习情况的课堂作业。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助于有效教学,都可以随时调整。因为这种调整设计是随着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变化而进行的。

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为完成某项技能目标而设计的,更是为了能在活动中进行美术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美术素养的养成,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在每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中去努力,这一次次的检测,一次次的提高,都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形式体现。为此,美术教师除了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之外,更应关注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学设计》相毅敏

《给学生一个自由放松的空间》张让林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二

每周短短的一两节信息技术课,学生要学会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能将所学灵活运用到作品中,时间非常紧张,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满足基础训练的需要,还要拓展到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作品中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技术由于电脑的强大功能,有无限拓展、驰骋的空间,可以极大地发挥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己,尽可能地张扬个性。因此,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设计合适的开放性课堂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学习、创作的乐趣。

一、开放的课堂环境是开放性课堂作业的基础

在课堂上老师要精讲或不讲,让出一定的表现空间给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励、引导、辅助学生的学习上。首先利用好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一些基本的操作,一般教材中都有操作步骤,学生只要按步骤去做,就能学会操作的方法,一开始让学生先看教材,由老师讲,两三次课以后,有的学生能通过看教材学会的,就由学生讲,老师在旁边指导、鼓励。时间长了,学生依照教材就可以自行学习,只要有操作步骤的老师基本上不用讲,学生就能学会。但教材也不同于操作手册,并不会面面俱到,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留白,在基础作业的设计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以此类推,由此及彼地迁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其次,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课堂相对于其它学科不拘泥于形式,不要求“齐步走”,在操作练习中允许学生走动,鼓励学生交流,让先学会的、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教会的同学又加入到小老师的群体中,小老师的队伍不断壮大,一方面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相互学习中思维碰撞,发现、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有创意地完成任务。

二、寻规律、找方法,开放性的基础作业设计

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初学时会感到知识点多、零散、不成体系,不难,但学了容易忘记。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可迁移的、有规律可寻的。如“复制”和“移动”文件、文件夹、文字、图形等,操作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操作的对象不同,并都可采用菜单中命令、工具栏上的按钮、右键菜单或快捷键四种方式来完成。又如学习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powerpoint、frontpage,不仅在界面、风格上是相似的,而且像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表格等对象的方法是一样的,在设置自选图形、文本框、艺术字的格式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在操作时,所打开的设置窗口是一模一样的。也可以用相应的工具栏来设置对象的格式,同一种对象,在不同软件中对应的工具栏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不同的工具栏,只要图标相同的`按钮,功能也是一样的。由此,老师要让学生学会找出规律,对比、观察,将已知的学习方法迁移到类似的学习中。

因此,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留白,通过设计举一反三式的开放性作业,强化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的操作,不仅突破了难点,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对知识运用能力也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激兴趣、显身手,开放性的综合作业设计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事,喜欢做;精彩的事,喜欢做;好玩的事,喜欢做。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精心设计,让学生觉得有趣,想做;觉得精彩,想做;觉得好玩,想做。

小学生往往好表现,思维也比较活跃,能想别人所不能想的,能做别人所不能做的这部分同学,在班级中就像明星一样闪耀,所以能够展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作业十分受欢迎。如学习插入艺术字,可以设计《名片的制作》,让学生初步了解名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让学生展望自己的未来,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学习插入图片、自选图形、文本框也可设计一系列类似的课,如《邮票的制作》《海报的制作》《贺卡的制作》《设计我的书签》《设计logo》……以《贺卡的制作》为例,这类课的特点一是与生活相关,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了解贺卡在人际交往沟通中的作用,书写格式等;二是应用软件选择灵活,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软件学习,可以是“画图”,可以是word,也可以是powerpoint的学习;三是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中,但学生可以尽可能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中还可以加入丰富的多媒体元素,提升表现力,并能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作品中。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三

做什么和怎样做谈课堂作业设计教育论文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内化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规定:“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光靠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后的延伸——作业。

作为教师要从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上多下功夫,多研究,要在一定程度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他们有一定的时间从事他们所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讲究趣味性,要情趣结合,使学生对语文作业爱做、乐做,使语文作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考虑两个问题,即“做什么”和“怎样做”。

一、课堂作业“做什么”

1、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它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注意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2、注重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实践性是通过作业设计表现出来的实践和体验。学习资源和语文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为我们的课堂设计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3、课堂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检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4、“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活泼多样、富有童趣的作业练习,使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既获得知识又得到发展。

5、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课堂作业设计要注意挖掘其他学科中有利于落实听说读写的因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逐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6、“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作业设计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考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有效的课堂作业中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达到作业设计训练的高效、实效、有效。

二、课堂作业“怎样做”

1、趣味性作业

语文作业设计要讲究趣味性,兴趣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趣味性作业设计得当,将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生活化作业

语文资源无处不在,这些资源常常跃入学生视野,如墙上的“名人名言”、充满人性的“警示语”、大街上的“广告语”、路旁的花草树木、农村的田野风光、大自然的变幻等都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如:“母亲的微笑”多么有魅力呀!如果把它改写成一首小诗多好啊!创造就在你心中,试一试,一定行!

3、开放性作业

新课程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设计的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将不同内容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

4、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作业设计中教师可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

(1)画一画。让学生读文章后,根据内容画一画、涂一涂,使学生把作业也当成一种艺术享受。如同学们读《咏柳》后,试一试,看能不能把春天的柳树画出来,然后写段赞美柳树的文字。

(2)做一做。如为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设计名片。

5、自主性作业

学生因家庭生活背景的不同,以及学习基础、智力、情感等因素的发展不一致,他们语文水平的各不相同,反映在作业速度、水平高低等方面。我们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分层作业,分层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在学业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主观性。

当作业有了层次,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程度地开发学生,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四

美术教学设计论文

一、目前民族地区高师美术教育的模式

目前湘西地区高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有《美术基础》和《手工》课程。美术基础教学内容有美术作品欣赏、素描、色彩、图案基础、美术字、简笔画与卡通、中国画、版画、设计基础、设计与生活等;手工教学内容有折纸、剪纸、贴纸、橡皮泥塑、布艺娃娃等。教学内容主要是美术基础知识及技能的锻炼,美术教学内容的革新迫在眉睫。我们民族地区高校的美术教师基本是本地人,对当地的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有所了解,可以设计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美术教学的创新。

二、基于艺术设计的民族地区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内容。湘西地区的小学教育师范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受经济物质条件的制约,负担不起经典美术教育的油画颜料、中国画笔墨、画架等,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思维定势,多采用民间美术素材、题材、技法,因时、因地、因人、因材制宜的学习美术,湘西地区的小学教育师范生用他们自己了解和常见的材料来创作完成独具匠心的美术作品。如:蜡染、手工自然材料粘贴画、鹅卵石画、剪纸、苗族花带描绘、苗画绘画等,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内容可行性强。

(二)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活动。高师美术教师教学设计拥有更大空间的发展趋势,美术教学应与民族地域、文化、个性特色、地区差异等相关联。运用设计美学、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艺术创作方法等艺术设计理论,创意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对高师美术课程进行设计与计划。教师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互动、集体思维、共同实践应用,创建美术课程的微博、微信交流平台等途径展开研究。一是选用民间美术素材来设计美术教学活动,发掘和探索能用于美术教学中的资源,如:土家族、苗族的居室、服饰、礼仪、集市贸易、文体娱乐、宗教信仰、饮食文化、工艺美术等;二是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活动,运用艺术设计理论来设计美术教学,如:欣赏苗绣,描绘苗绣的花色纹样,练习图案基础课程的二方连续及适合纹样等;三是举行校园文化活动,以艺术节、画展、手工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校园活动展开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发掘民族文化特色美术素材。

(三)基于艺术设计的手工制作课程的设置。基于艺术设计的方法,来设计制作手工作品。学习和领悟艺术设计的知识理论,了解艺术设计的色彩搭配、平面排版、文字规范、动画特效、设计风格等。认识艺术设计是什么?设计元素有:线条、形态、肌理、色彩、空间等。在色彩设计中,主次色彩的搭配、冷暖色调的应用、辅助色彩的调配、对比色彩的运用;在平面排版设计中,横版设计、竖版设计、倾斜版式设计、s形版式设计、散点版式设计;在文字设计中,标志字体设计、书法字体的设计应用、电脑字体的运用等的知识理论的学习。了解了艺术设计的知识,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设计手工作品。先设计构思手工作品的形式,绘画草图,学生分小组研究讨论可行方案;再寻找物质材料来制作手工作品,掌握手工制作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手工制作;最后制作完成,师生交流讨论,评议优劣,再进行改进方案。

(四)基于艺术设计的美术教学资料与信息创建。基于艺术设计的调查研究,来搜寻美术教学资源。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出现,让高校大学生对数字艺术的热情高涨,表现出与数字艺术设计相关的学习思潮应该受到重视,师范院校的学生们热衷于讨论动画片、3d电影、网购、电子游戏、漫画角色扮演等,需要美术教师的正确引导,建立美术课程与数字艺术之间的创新平台,构建新形式的美术教育体系,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搜寻美术绘画资源。创建美术学习的微信群、qq群,师生共同参与美术作品的评价及欣赏。

美术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及审美特点,学生可以参与评价,自由发挥心里所想,促进美术的学习。传统的美术教学,以美术作品的纸张图片、书籍照片欣赏为主,从临摹到写生绘画,学生依赖教师的较多,学生创意思维的较少,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美术教师提供美术欣赏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网站,学生可以自主浏览学习,欣赏动画,下载图片资料。

提升高师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描摹绘画作品,应重视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从绘画的内容、构图、形式、肌理等出发,利用网络资源,拥有表现艺术形象的热情。在美术课程的设计上,由传统的绘画教学转变为艺术设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互沟通和融合。在绘画内容上,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题材去创作绘画,能主动去塑造形象。在数字艺术设计的视野下,三维动画电影广受喜欢,《玩具总动员》、《最终幻想》、《小鸡快跑》、《怪物史瑞克》、《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冰河世纪》、《里约大冒险》等的热播,其中的动画形象深受师范生的.喜爱,画喜欢的动画形象。

三、承古开今,民间美术传承

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湘西民族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传承,同时也要开创适合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高校美术教育新形式等。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新教育时代的到来,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革新尤为重要。基于艺术设计的民族地区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艺术设计知识和网络技术因素。从美术教学的管理及对学生审美培养的理念出发,应有一个崭新的前景,新颖的美术教学想象空间,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方法,以多视角、全方位、新理念、跨时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展示天地。

高师美术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学设计是关键。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及自然资源,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艺术设计的美学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原理等来计划和设计民族地区高师美术课程的教学,包括: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活动、手工技能、美术教学资料等方面的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与传统美术教学结合,与现代计算机网络资源互动,提倡应用民间美术资源,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锻炼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五

作业是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便于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传统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变为学生主动、老师引导、师生共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

目前,学生的课后作业部分过多过滥。各种辅导书、复习资料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学生们被搞得晕头转向,导致目标不明确,难点没解决。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难度不同。这样一来,有的来不及消化,有的难度偏高,便造成学习渐失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面对这一情况,笔者想出以下策略: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只要求他们将字词高质量地完成;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将涉及课文中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对于优等生,在前两部分同学的基础上,要发散思维,多做思考总结类的题。比如在做《芦花荡》的同步练习时,我要求班里成绩排在后8名的同学必须高质量完成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主要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对于中等生,我要求他们必须将第二部分“课内阅读”的内容高质量完成。主要有以下几题:

第一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此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漂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让我们猜想这是怎样的撑船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什么作用?

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在前两类学生的基础上,完成以下的题:

“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人物性格?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画的景物描写,如“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实践证明,这种布置作业的方法比统一完成收获更大,学生做作业的热情也更高。一浪又一浪的成就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向,挫败感渐渐消失,学习兴趣也愈加浓厚,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缓解学生压力。

参考文献: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六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作业的质量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课堂作业的质量。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优劣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学生良好数学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了解作业情况,查找问题,探究原因。

1、观察作业,查找问题。

认真观察每个学生作业,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发现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作业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表现在:书写作业潦潦草草。写字速度太快,胡乱写连笔。常写错字或别字。画线不用直尺而是随便用笔一画。点小数点点成顿号。多数同学阿拉伯数字写得不规范,如:6不像6,0不像0,还有的同学把等号写的不规范,看起来像“二”。

(2)作业经常涂改。

学生作业涂改严重,出现错误或乱划,或用涂改液,或用用透明胶粘等。

(3)书写工具和材料随心所欲。

①钢笔水颜色不统一。有用蓝黑的,有用纯蓝的,还有用碳素的,有时在一本作业本上会出现两种以上墨水。

②书写工具不统一。有时用钢笔、有时用油笔、有时用铅笔。

(4)对作业缺乏保护。部分学生作业褶皱、撕裂,还有的学生两页作业纸间不垫纸,致使作业洇斑点点,很不整洁。

(5)作业布局不合理。表现在:写题号、列算式不对齐、不规范。写“解”字、“答”字不规范。做完一题不空格或过格等,导致作业杂乱无章不美观。

2、针对问题,找原因。

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不是重要的。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才是重要的。导致学生作业差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学生缺乏书写基本功。

书写基本功不强,缺乏规范是作业质量低下的直接原因。

(2)作业要求不明确不统一。

对作业布局、书写格式、书写工具等要求不严格、不明确、不统一、不指导,学生没有形成布局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导致我行我素,各自为战,致使质量层次参差不齐也就无可厚非。

(3)作业量大。

作业量大也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大多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欲速而不达,学生为完成任务只好速成快写,难免扔掉了质量。

(4)学生珍爱作业意识不够。

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不珍爱自己的`作业,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如果不把整洁美观、工整有序、正确无误等纳入自己的作业过程,必然会出现褶皱、撕裂、涂抹、脏乱、无布局等问题。

二、针对问题 实施干预措施。

1、规范书写要求。

作业本上阿拉伯数字使用的频率最多,因此我要求学生练习写规范的数字。每天上课时我的板书总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田格纸练习写数字。每次写作业时,我随时还提醒学生要写好汉字,把字写规范。

2、改善作业布局。

开始做作业时,我要求学生把作业纸对折分半使用。作业看起来不整齐,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就过印了。后来,我让学生画明线,这样写起作业就不会过线了,题号也能对齐。但是作业本看上去给人一种感觉――“偏沉”。后来,我们把前后对应的蓝线头一连,把第9、10个点与下边相对应的点一连,这是为了隔开两边的作业,我要求学生把写题号的格打成隐格,这样布局作业显得更美观。

3、增加卷面书写分。

每次单元测验都设有卷面分,如果卷面书写不工整,有粘接现象,致使卷面显得有些乱,就要在考试成绩总分中扣除相应的卷面分。由于增加卷面分,同学们认识到了卷面清楚的重要性,卷面都比以前清楚,卷面扣分的现象逐渐减少。

4、专心作业,提高正确率。

我们学校的班容量都在七十人左右,上课时不免有些孩子要开小差,作为老师就得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课,练习时,我对每一个差生做到心中有数,练习要有针对性,出现了错误要及时纠正。只有学生学会了课堂的内容,才能保证作业的正确率,要在课上尽量留出一部分时间做作业。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想好思路再动笔,避免了涂涂改改,作业也就清楚多了。

5、严格作业要求。

(1)全班同学都要统一用蓝黑墨水书写作业。

(2)书写算式时,要把算式写在中间,要一行一步,每行前面要对齐。

(3)单位名称要加括号,括号要画一样大。

(4)等号要画齐,题号要对齐。

(5)画横线、一些长的分数线时必须用直尺。

(6)写比号、冒号时要把点点圆,比号的两个点不要离得太远。

(7)解比例时,上下两道题的等号要对齐,“解”字也要对齐。

(8)在解应用题时,如果需要用序号,序号要对齐。

(9)每做完一道题,要求学生空一行再做下一道题。每次做作业时也要空一行,再做当天的作业。

(10)画图时一律用铅笔,要把图画在中间位置。

6、改善评价方式。

以前批改作业,我总是用优+a、优+b、良+a、良+b来评价,比较单调,学生没有什么新鲜感。后来我通过反思决定改变作业评价方式,而且要经常变。如:作业正确率用100分来表示,作业清楚工整用a来表示,作业布局合理用☆来表示,如果一名同学的作业全对,并且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那么他的作业本上会出现“100+a+☆”。如果作业上只出现了“100+☆”,说明这名同学的作业书写不够清楚工整,也可能会有粘接现象,下次做作业就要注意。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总想得到最高等次。还可以过几天用小红旗代表书写清楚工整,也可以用笑脸代表布局合理。

7、老师写好评语。

评语也是激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的一种手段,老师的几句简单的评语就是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桥梁。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七

美术课堂作业的有效尝试与多样展示

张碧英

(浙江省新昌县梅渚镇中心小学)

摘 要:美术教学中课堂作业的尝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美术作业展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公开展示与评价,是促进教与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如何提高教师课堂作业尝试的有效性与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作业展示谈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美术作业尝试;美术作业展示;有效;多样

美术教学中课堂作业的尝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激活学生思维、调整教学进程、加强学生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美术作业展以它直观综合性特点便于学生总体地认识和把握各课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贯通各节课、各部分分散的知识,形成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印象。在观看作业展的同时,学生会默默地把自己的作业与同类展出作业进行比较、评价。它能积极引导师生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用行动来充实、完善未来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难以完成,作业雷同,作业随便等情况屡见不鲜,学生的作业展示也很少。学校的橱窗里挂的经常是个别学生的比赛作品,涉及面狭窄。现代教育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本人以自己所学所用,针对美术课堂作业的有效尝试与多样展示谈一些浅见。

一、美术课堂作业的有效尝试

(一)领悟教材

教材编排上的四个学习领域更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参与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改变原先单纯的教材实施者、执行者,而向课程的开放决策、创新上发展。教师要充分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让学生尝试作业时才能围绕三维目标准确定位。

如,在教学浙美版第七册《材料妙用》一课时,书中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假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材料”的妙用,宽泛地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随带各种废旧材料,那结果可能是学生开始磨磨蹭蹭,难以决定用什么材料做什么造型,最终作业完成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我在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带一些旧电线,在课堂中展示一些用电线创作的作品,传授了一些利用电线的技巧。例如,在椅子上来回拉电线,把电线变直;让电线缠在圆形、方形的物品上,制作圆形、方形等,之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技巧把电线巧妙利用,尝试创造。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作业,创作的作业五花八门,有三轮车、自行车、伞、花、椅子、拖鞋等,讲评、展示作业后,我向学生展示一些利用其他材料创作的造型图片,开阔学生眼界,并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教师活用教材,不是面面俱到地让学生尝试各种材料。缩小作业范围,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

学生的兴趣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作业的完成效果。教师要学会了解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动机,才能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美术作业的特性又区别于其他作业,因为材料准备繁杂,作业时间长,完成效果具有不可预见性。作业的效益与作业兴趣的持续保持受到挑战,尤其是学生随着年级的提高,美术作业兴趣却呈现下降的趋势。美术课堂作业完成效果与其他学科作业相比具有完成效率低、效果难以当堂反映、评价弱等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敷衍的态度。

因而对美术教师来讲,课堂作业的设计是否能够从学生的心理、认知角度考虑,想办法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与喜爱美术作业,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三)尊重差异

学生的差异性主要指个体发展阶段的差异,个体间起点行为水平的差异及发展潜能上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性对美术作业来说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让美术作业更具有丰富性与独特性。课堂中美术作业的差异性并不单纯只是表现在学生作业的技能与构思上,往往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理解与评价的观念差异上。学生的作业是其个体艺术创作的主观思维与对客观物象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理解与表现,肯定学生的个性化作业,鼓励作业求同存异。弱化或批评统一性、同一性作业,强调与表扬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作业,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张扬艺术个性。

美术课堂中,时间短、任务多,学生的美术作业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只要是符合一定的艺术规律,具有一定的技能技法以及思想内涵,达到教学目标所设定的方向,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亮点的就是好作业。

(四)把握生成

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在预设的课堂中抓住教学生成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通过作业变式手法,保持学生兴趣的持续性。

我在教学浙美版第八册《蔬果造型》一课时,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蔬果。但总有许多学生什么都没有准备,全班学生所带的蔬果合起来,也才够几个学生作业。我为很多学生没带材料生闷气着。“老师,×××在玩彩色笔。”随着学生的喊叫,我将目光投向他,只见那个学生把许多彩色笔插接在一起,好像一把“枪”.我灵机一动,顺势问:“同学们,他插的像什么?”“枪。”“×××虽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作业,但他能利用身边的材料造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没有带蔬果的同学,你能利用身边的物品造型吗?”顿时课堂热闹起来,一节课下来,除了有造型可爱的蔬果,还有用书本搭建的“房子”,作业笔制造的“大炮”,彩笔拼接的“桥”等。利用课堂生成的精彩,布置富有创意的作业,演绎了成功的一课。

(五)循序渐进

美术作业是学生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步骤,也是发挥想象、提高技能的过程。课堂作业又具有一定的时空要求,作业尝试就要考虑到实效性、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掌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尝试与分层评价指标设计等环节。我设计了五个层次的作业尝试对策。

1.临摹

主要是针对作业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另外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无法达成目标的学生降低要求,只要求采用临摹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临摹的过程合理,虽然没有创新性,但要努力寻找其作业的优点。

2.加工

教师提供一定的媒介与材料,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作业上进行添加。这样既可减少课堂作业的时间,也可减轻学生的思维强度。这样的作业设计,省时省力,可操作性强,效果好。如,在教学《卡通人物》一课时,先学习卡通人物的五官表达方式,再给学生提供五官不完整的脸型轮廓,让学生添加五官,最后作业要求设计完整的卡通人物头像。

3.合作

合作作业能让学生的思维交融与碰撞,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使课堂作业更丰富饱满,如上面提到的《蔬果造型》一课,在课堂内独自创作,学生很难完成。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群策群力,往往作业新颖完整,每位学生在合作中又达到了技能目标。

但合作并不是通用药,并不是提倡所有的课都合作,更不提倡表面热热闹闹而实际毫无效果的合作。

4.互补

在课堂上,学生的作业完成总有先后,作为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辅导与修改。但教师个人力量会一时无法满足大量涌现的作业,这时,利用学生来做“小老师”.采用学生互助互帮的形式进行作业的修改,但这样的修改关键是教师要进行引导与指导,并经常性地训练。如果学生能将现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他人的美术作业上,这正是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方向。

5.创作

美术作业的最高层次是创作。尝试作业时也要考虑一批中等以上的尖子生。对他们的作业一定要求具有挑战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教师只需要将基本的方法教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时地将创作要求告知他们,相信这些学生的能力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二、美术课堂作业的多样展示

美术作业展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公开展示与评价,是促进教与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作业展的检阅和评价,促使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在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愉悦中增强自信。

教学中我重视美术作业展,从中受益匪浅,也归纳出一些作业展示方式。

(一)课内展示

1.分组自我展示

在下课前10分钟,让学生自己拿了作业,分组排列在讲台前,把作业高高举起,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每次我按照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分批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非常积极。因为能够先上台展示,本身就是一种荣耀,说明作业快;其次能够最先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这样的作业展示不但覆盖面广(几乎每个学生可以轮到展示),而且特别能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平时美术作业不理想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同学的一句“这位同学的作业有进步”而努力。

2.分组互动展示

上面的展示方法,有时我也作适当的调整,让同桌拿自己的作业分组上台展示,这样的展示,有利于作者把自己的作业与别人的作业进行比较。经常性的自己拿自己的作业进行展示,会看到自己的作业与别人作业的差距。

3.典型作业展示

这种展示可能比较普遍,就是选取个别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往往作为范例或典型作业展示。这里也分为很多种形式,有时让学生把完成的作业让大家评评看看;有时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有时用实物投影仪投放某位优秀学生作业的全过程,这种展示不只是一个美术作业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的展示,这样便于学生借鉴这位同学作业时构思、绘制、勾勒、着色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有很大作用。教学一段时间后,对画在美术作业本上的作业,我会选取部分作业本,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逐页回顾展示自己的作业,评价一段时间以来,作业的得失优劣,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4.摄影图片展示

课间巡视之际,我习惯用手机拍下部分学生作业,“成品”“半成品”都有,这样便于在电脑上向平行班学生展示作业。优秀作业都拍成照片存于电脑,一届一届的学生毕业了,但他们的作业还保留在我的电脑里,新的一届学生来了,这些作业又可以向他们展示。

5.美化教室展示

一些手工制作作业,很多时候就直接展示于教室一角。有时是展在窗台上,有时是贴在窗户上(如,剪纸作业),有时是展在教室后的墙壁上。

(二)课外展示

1.橱窗专版展示

一般学校,在橱窗里展示的多是比赛作品或者是特意为展览而创作的作品,很少直接把课堂作业展示那里,总以为课堂作业“不上档次”.但是,这些所谓的作品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绘制的成分占多少呢?这就不得而知,而美术课堂作业的真实性就不容置疑啦。记得当初我校展出第一期学生作业时,连续几天,专版前挤满了人。因为以往展出的都是各年段中美术优秀者的作品,作品大,作者少,大部分学生以敬仰的态度来观看这些作品,他们很多时候心里想的是“反正我不可能做出这么好的作品”.而课堂作业,画面小,作者多,展出后,听到很多的一句话是“我的作业上专版啦”,一些手工制作在橱窗里展出更是大受学生欢迎。

2.外墙装饰展示

学校的走廊过道外墙上,各校各有各的装饰风格。有的是挂名人像,贴名言,有的贴文明用语等等不一。但这些离学生的心灵很远,经常把学生的美术作业挑选一部分,布置其上,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这样的举措,弥补了一些因为校级橱窗专版有限而不能使作业“上墙”的学生的遗憾,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况且作业是对外开放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易调动。

3.小区专版展示

街道小区基本有橱窗专栏,分小区,与居委会联系,定期展出学生作业,这样的展出,因为在校外,又是自己的居住地,父母与左邻右舍都要看到,学生要“面子”,总是想把作业做得更好。而且这份工作不必老师多操心,可以选择让这小区的几位学生与家长配合布置展览,自己孩子的作品展出,家长都是乐意帮忙的。

美术作业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比较、借鉴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场所,是一种良好的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它具有以“展”代“教”的作用,以此作示范,易于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标准,培养其艺术判断力和欣赏能力。学生在这里有双重身份,既是观众又是作者。他们欣赏别人,同时也会被别人欣赏。尽管在作业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但学生总是在努力运用掌握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去表现美、创造美,表现出可贵的探索意识。因此学生在观“展”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愉悦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启迪和升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作业应该是课程发展的延伸,是学生进行创意思维发展的创造过程。如果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教材,明确目标,弄清重难点,运用任务分层、学生分层、作业分层及作业四个层次的策略尝试作业,及时多样地展示学生的作业,相信美术课堂作业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八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教学解析

摘要: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全名为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基辅美术学院。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秉承了苏联美术建立的素描造型法则,又融入了现实主义传统。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乌克兰的独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在继承“苏派”素描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具特色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素描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形式材料

一、素描教学体系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造型艺术上属于一个体系,在素描教学上也同属于一个体系。

李天祥曾经在《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这一体系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成熟于十九世纪,苏联时代集其大成,形成了今日与欧美有所区别的俄、苏体系。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九

浅析壁画中的迹与象【1】

一、何谓“迹”,何谓“象”

简单地说,“迹”是指艺术家手工或者半手工机械的操作痕迹,即以工具作用于材料留下的痕迹;“象”指艺术作品的色彩和形象。

创作,就是艺术家逻辑留痕的过程,正如钟儒乾所说:“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

从迹象论出发,把绘画的基本元素归结为迹象,当迹与象被分开使用时,说某画的“迹”如何,就是指画中某“象”的质地,它包含大家所熟悉的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当然也包括绘画材料(如纸或布)在内的迹理因素;说某画的“象”如何,就是指画面的间架结构和画中表现对象的形式与态势,它包含我们常说的轮廓、形象、造型、构成等等,连同绘画材料的边沿和角线在内。

下面,我们就用迹象论来浅析一下壁画中的“迹”与“象”,迹化的过程、迹化的结果需要我们深究。

二、关于“迹”与“象”在壁画中的表现

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绘画是壁画。

人类最早的壁画是手绘的壁画。

那么何谓壁画?

如从字义上来看,是“各类壁画的装饰泛称”,可理解为墙壁上的画。

传统的绘制壁画,专指画家们运用画具和各种媒介调配色彩在墙上绘画,即造“迹”到形成一个完整的“象”。

传统壁画概念显然不能完全概括现代壁画的含义,而且这样也是不够科学严谨的。

现代壁画在传统表现方式上扩展为两种形式:一是与环境紧密相结合,在建筑功能和空间环境的意义上进行延展;二是材料和手法的多样性产生的丰富的变化,例如镶嵌壁画,也许“马赛克”这词对于大家更为熟悉和形象一些。

壁画是人类追求美的理想,通过“迹”来表现“象”的独特艺术。

它的题材相对于其他绘画形式较为广泛,可以是具体写实的,亦可以是抽象或意向的;可以是象征的,亦可以是浪漫的。

其丰富的内容与表现手法形成有机的和谐统一并与建筑物相结合,给人的感受是不可替代的。

(一)识“迹”知“象”

在绘画中,迹呈现出什么样的象?象带着什么样的迹?象内的填充会呈现出五花八门的迹理,慢慢发展,轮廓瓦解,象迹混同。

在壁画中,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壁画艺术作为建筑整体的重要构成因素,并非适用于任何建筑。

若有建筑强用附上壁画就可能引起反向作用,甚至破坏建筑的功能性,也破坏了壁画的装饰性。

壁画对于建筑的功能上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那么,用怎样的“迹”来表现“象”,以给人在心理上形成特定功能的印象呢?例如,医院作为医疗单位有着特定功能的需要,因为,其重点空间中的壁画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是轻松愉悦的;反之,儿童乐园则要体现活跃、欢快的视觉效果。

倘若我们将两个不同功能中的壁画相互交换位置,那么将完全违背建筑存在的特定功能:在医院中等待看病的人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了不应有的刺激,而儿童乐园中的壁画单纯宁静的气氛也与活跃的空间气氛相悖。

在国内外,既有很多成功优秀的壁画作品,也有不少不理想甚至失败的壁画作品,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是壁画与建筑形式的关系失衡,即没有很清楚地认识到象的迹因素,没找到合适的迹来填充“象”;壁画画面相互对比过强,过分强调自身,没有把握住迹的象元素,忽略了迹的组合性和统一性,破坏了“象”。

例如,对于两类不同的材质有其不同的特性,尤其是要理解在室内室外空间环境中不同材质的性质。

追溯到壁画的源流,由原始时代的壁画,到古埃及壁画,到中国古代的壁画,到希腊罗马的壁画,到欧洲中世纪的壁画,到文艺复兴的壁画,到欧洲现代绘画中的壁画,到中国当代壁画中的丙烯画,再到现代壁画。

不同时期的“迹”,有不同“象”。

迹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也就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壁画特征。

而在现代壁画中,艺术家借助各种特性的材料为媒介,回避传统壁画单纯的描绘手法,即选取特别的“迹”,来表现现代人的理想、情感、审美意识和观念意识的创作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审美价值的表达已从对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表现当代人在社会中的内心世界,象征、隐喻、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意识成为材料追求的新理念。

(二)“心”的迹象表达

此处的“心”是指壁画的创作观念与意识,它不同于其他的绘画,对其迹象的表达,我们应该着重探究,关注相关的问题。

1、对于传统

这个问题对于有作为的艺术家来说是不可回避的。

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丰厚,对于我们既是得天独厚的,又是精神上不可或缺的。

对于传统的态度要在现实的创作中作出取舍,仍是一个难题。

如果我们在继承传统上只用传统优秀的文化精髓,如秦汉的雄浑、隋唐的大度、宋的严谨、元的豪放、明的典雅、清代的细致来直接演绎今天的生活,无疑是文不对题。

今天我们面对观念的冲击,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去寻找一种模式,而是以参照的观念来认识传统,发扬传统,真正的融合传统,继承传统。

2、对于借鉴

西方的现代壁画艺术的形式和种类繁多,这主要因为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

很多壁画带有强烈的个人发泄的情绪,对人的心理、精神产生负面的影响。

借鉴西方应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是首要的,这样才能以更好的迹象来表达那“x”(在钟儒乾的迹象论理论中,迹+象+x= 画,其中x,就是观念、境界、情感、美,以及一切你想或者让别人以为你想表达的内涵。)

3、对于观念

所谓的观念就是人的思想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概括后在脑中形成的概念。

壁画在当今社会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中与以前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传统上单纯追求审美价值的壁画,在今天已经向艺术价值的多样化延展。

从形态上,艺术与传统的具象形态有着显著的差异,有了意象和抽象形态,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不仅是以一个二维的画面出现,也许是地面,也许是天花壁画。

迹的风格形式在不断的创新。

(三)其象之“迹”,变化万千

壁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多样性,多样而强烈的视觉语言使得壁画艺术独具感人的艺术魅力。

这种特殊的艺术魅力通过整体环境包围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便是壁画独特的象之“迹”。

通过对壁画的“象”的归纳,可分为三类不同的“迹”表现:

1、具“象”类

具象不能简单地规范为写实,因为写实指的是对客观忠实再现的一种概念,而具象则超越了单纯的再现客观形象,是在表现现实形象中侧重于借用形象,追求一定形式法则与样式的一种作“迹”方式,属于现实具象主义。

在壁画艺术创作中,今天的壁画艺术所运用的具象手法,目的是追求一定特殊形式的语言,这一类的形式样式,使人们在感受具体样式的同时,传达了客观存在的形态,然而表现客观形态并不是主要目的,只是视觉语言样式的媒介。

2、意“象”类

意象给我们的感受是变形以及表现的概括和条理性。

意象不是表象,而是加入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无疑在意象形态的表现与传达中最能够体现出艺术家情感与审美状态的追求。

同时,也较容易产生视觉语言与样式,即“迹”的独特使用。

这种迹象的呈现还体现了客观的联系性,使人们感到亲切而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抽“象”类

所谓的抽象也是一种视觉形式,即“抽”掉形象的具体形态及其特定内容并以此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产生作用,这种迹象仅仅满足人们的视觉与心理。

但现实中的人们的视觉往往习惯于以形象的概念和含义来感受客观,容易在抽象的状态中再去寻求一定的形象概念,这是不恰当的,抽象的概念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

抽“象”形式的表现通过条理的秩序和肌理图等形式很鲜明地形成“迹”,这是抽象类形式较容易实现其语言迹象的优势,也是受客观形态制约性较小的原因;但在另一方面个性的“迹”,体现在抽象形态中变得尤为重要,个性化的“迹”是抽“象”类形式的关键。

(四)“象”的新鲜感

壁画艺术由于多采用各种材质与工艺来实现,材料的美感独具视觉与审美魅力。

不同的材料有些不同的质地和工艺特点,不同艺术表现手段有其不同的质地与工艺特点,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有其不同的个性和形式,但是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局限性。

这就使“象”具有了新鲜感。

谈到壁画的材质和工艺,首先要涉及两个范畴:在质地上,可分为软质类、硬质类、绘制类;从形式上可分为平面和浮雕起伏状式。

软质类:例如以各种工艺手法编制,组合成的纤维纺织作品。

硬质类:相对较多,例如各种石材、铜、不锈钢、铸铁、人造石材、陶板、木和玻璃钢等。

绘制类:例如以丙烯、传统天然矿物质颜料、油彩和油漆等表现材质绘成的壁画。

新材质的应用自然带来了新形式,新的语言的产生,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运用材料的经验,形成很多具有新鲜感的“象”,带来了更多的艺术趣味。

总之,对于迹象论的研究范围,不应仅仅局限在绘画领域,而相比而言,壁画做迹造象的专业特征更为明显,更为直接。

迹因素与象因素的谋划与探究,贯穿于壁画创作的全过程,由于迹象效果越来越多样化,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更见心机,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创新。

论陶瓷审美文化的当代追求【2】

当代陶瓷美术研究正面临着体系的转型与重建,这是当代陶瓷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陶瓷美学的背景是人类整体的文化精神,人的陶瓷审美活动作为文化创造系统中最有魅力的不忍,它应该以自己的特殊形式来表达现代陶瓷发展的时代精神,表达人类文化创造的超级本性。

从这一角度来展望当代人类陶瓷审美文化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陶瓷美学应该自觉把发展和深化的指向,同人的文化意识自觉的结合起来,从密切关注现实人类文化实践中获得自身发展的生机。

当代陶瓷审美文化建设应该积极地致力于一般的大众文化、感情文化向陶瓷审美文化的转化,并按照符合时代精神的陶瓷审美理想去完善和构建文化。

陶瓷审美文化实践应该努力致力于当代人类所希望、所追求的生活秩序,使人们以陶瓷审美的态度从事现实文化实践,并把现代陶瓷审美意识辐射到所有人类文化的广阔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社会文化的质量。

当代陶瓷审美文化实践也应通过上述努力,最终达成全社会与全民族的陶瓷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着眼于陶瓷美学的这种价值定向,笔者认为未来陶瓷审美文化建设应该着力从陶瓷品位及审美旨准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现仅述两点:

第一, 着力于人的现代陶瓷审美意识的培养

陶瓷审美意识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他是人类在欣赏美、创造美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作为陶瓷审美文化的综合表征,陶瓷生没意识包括人类的陶瓷审美感受、陶瓷审美体验、陶瓷审美情趣、陶瓷审美态度、陶瓷审美理想等诸环节。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十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探究

摘要:新课程要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创造并且发现到其中的美,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艺术氛围、开放课堂、利用必要的激励方式、运用恰当的教具演示、组内合作与组外竞赛、在游戏中渗透教学内容等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样,在美术课堂中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必然会活起来,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会更浓。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方法引导;注重教法

美术是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的目的正是为培养学生以一种独特的审美的艺术眼光来观察美、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那么,如何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之具有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发现美、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

美术课首先应注重培养对美术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受兴趣的支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成为轻松、愉快的乐园,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趣味教学尤为重要。

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美术。

趣味犹如磁石,紧紧吸附着学生们的心,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显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美术课上除了教师讲授知识外,课后举办一些作业展示,以一个组为展区,每次同时将两个组的学生作业展示出来,相互比较,以“重在参与”作为美术作业展示的宗旨,创设愉快轻松的美术环境。

学生的作品虽还不完美,却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在自由自在的作画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中的一切教育目的无非是为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打下牢靠的基础。

而运用情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其创造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让学生对客观事物产生新奇的注意,以新颖的眼光,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和处理事物,充分发挥其个性的创造力,

就不能太偏重于技法训练,过高要求“画得像”的作法,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降低他们的趣味性。

因此,让学生自由自在作画,用画画表现自己的情感,并随时表扬作业中发挥得好进步显著的学生,以作业讲评和举办小小优秀作品展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另一方面使知识和技法慢慢地渗透给学生,培养了其观察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

生活赋予我们许多灵感。

学生们作品与其创造时时启发着我进一步的升华。

我上“布贴画”这一课是因为上了“树叶拼贴画”之后,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华,趣味性强,创作余地大,学生的兴趣仍有得以延伸的需要。

于是我就先让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功,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激起学生学习,再学习的愿望。

这样有的学生拼贴人物,有的贴风景,或是静物等,无一雷同,尽管有的是离奇的,但充满幻想,有自己的个性,不失天真之美,具有一种成年人望尘莫及的魅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重教法,更应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如上中学美术欣赏课时,应向学生讲明欣赏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观察,着重分析,多看,多想。

面对一幅美术作品,要求学生首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阅读并研究,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作画背景等,从而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

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从中学会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如此反复,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辅导手法,例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强指导。

又如在欣赏课教学中,总会有学生提问要怎样欣赏这类或那类的美术作品,教师可借鉴有法而不言法的艺术处理方法,

通过独特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寻欣赏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同时也增添了教学魅力。

例如在国画欣赏课中,教师设疑:“如何认识一个人?”学生答:“内在品质及外表。

”教师引导:“观画如观人。

”学生在赏析过几幅作品后总结出国画内在神韵与外在笔墨的欣赏品评标准。

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巧妙地留出教学中的“空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达到了不教之教之目的。

四、鼓励异想天开,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说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新的知识往往从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到全面、理性的认识。

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入手,引导他们发现新知,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也要肯定其合理、正确的一面,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新灵感,从而认真地学习。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且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

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把教与学融于一体,只有采取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春生,辜敏.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康军平.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青年时代,(22):209.

[4]孙冰艳.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j].陕西教育(教育),2016(11):64.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十一

论中西方绘画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都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它们一致追求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但由于地域、文化、观念等的影响,在长期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成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影响着世界画坛的发展。

本文将以这两大体系的代表画种“中国画”和“油画”位论点,对这两大体系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以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绘画;区别;联系

画由人为,画的不同,即是人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也是环境文化的不同。

这又离不开人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和时代。

马克思认为:对艺术的思潮,流派或艺术家,只有从历史的发展中才能认识它产生的原因,判断它的社会价值,从而便于我们批判的借鉴。

通过中西方绘画性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一、中国绘画艺术特点

植根于儒道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影响下,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中国画是“人化了的自然”之审美理想的心印,是笔墨概念根与自然发于心源,而又超越自然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线的结合,是情质并发的思想感受。

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实在的,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往往借助山水、花鸟、虫鱼等抒发个人的情怀,“情景交融”,并将自然物象尽收笔墨之下。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中国画家对待被描绘的自然态度不是被动的、对立的,而是主客观统一的,正如唐朝张b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强调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体验,感受大自然之灵气,吸取其生命之精华,融入自己的心灵与感情,并将自己的感情与精神注入大自然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达到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地步。

这样作画时,便是画家发自心得的感受,有了然于心中之意象,在达到自由地表现自然的富有生命的神韵的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情怀,表现了画家的心灵、人格与精神风韵。

这就是中国画的“天人合一”、“心物合一”、“形神统一”的创作观念,即形式与内蕴统一的传统艺术思想。

在这种创作观念的影响下的中国绘画,是自由的、写意的,是以笔墨造型的,所以构成的艺术世界是意象的、表情的、意境的。

同时,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

是将作者所见所感综合组织于一体的绘画。

中国画还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中国山水画,是将作者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的田野之平阔、山间树木重重之幽深、登上路途之盘曲、仰视主峰之高耸等,综合组织于一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中国花鸟画还可以将四季之花画在一起等。

中国画的构图,是以立意、气韵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视情势,讲究画面物象内在联系上脉通气贯;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从内外两个方面形成一种起伏而又连贯的情感节奏。

二、西方绘画艺术特点

西方哲学观念主张将事物一分为二,将认识分为感性与理性,将世界分为主观与客观,将社会分为人与上帝,其概念和范畴都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古希腊哲学家和艺术家共同的理论就是“模仿自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起源于人们善于模仿的天性,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按照真理的指引去创造那些合情合理并给人快感的东西,实现该目标的方式就是模仿事物,“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欧洲的创作观念是将人摆在与所描绘的客观对象相对立的位置上,作者面对客观对象进行写生,正如达芬奇所说:如同是镜中之像的真实再现。

这种创作观念的绘画,是科学的肖似再现,构成的艺术世界是镜像的、理性的。

西洋画里的景物,非常注重物体上的光和其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要求描绘的肖似,重视形似,与真实景物一般无二,并且在一幅画面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视点,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

在空间处理上是定点观察、定点写生。

为了再现人的视觉经验如同“镜像”般的真实,以色彩和明暗造型,画面不留空白,理智的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表达近大远小的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西方这种再现性艺术传统,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不同风格的大幅度变化及延续,其创作观念直至东方绘画思想传入并影响了塞尚、凡高、高更等一批画家,才开始出现大的变化。

三、中西绘画的区别与联系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共同的特征。

从绘画内容方面来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历史,其发展的初期,都注重人物画,并且都曾为宗教服务过,构成所谓宗教画。

中国古代长期是封建制度,在帝王、贵族、地主的统治下,绘画要为他们服务。

绘画多宣扬封建礼教和宣扬宗教及其出世思想。

其目的都是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巩固其政权的手段。

西方绘画也有相似的情况,就是西欧各国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其文化完全为基督教神学所笼罩,科学、教育、文学、艺术都带有宗教性质,西洋画也没有例外,是为宗教服务的。

从绘画表征来看,绘画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

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绘画内涵来看,中西绘画,虽然面貌有很大区别,但它们都是追求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

四、结语

总结来看,尽管中西美术家的着眼点和创作方式不尽相同,但在探究真善美方面,在挖掘人类共同情感方面,在维系社会责任方面,又存在着众多相同之处。

相互比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建设,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中西方艺术结合的契合点,做到既保持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又在吸收西方艺术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篇十二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

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作 者 : 逯 瑜

专 业 : 美术教育(本)

准 考 证 号 :

成 绩 :

联 系 电 话 :

工 作 单 位 :xx美术学院

完 成 时 间: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

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

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

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

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

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

美术欣赏从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

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

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

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

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

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

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

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

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

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

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报告。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审美能力的教育

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

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

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

“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

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

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

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

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

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

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

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

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

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

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政治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