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十三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十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4:43:42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十三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一

一、提问切合课文主题,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学习文章时,学生不可能上来就兴趣高涨,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需要教师深入地去研究教材,设计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一旦学生感兴趣了,他们也就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知识内容也就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抓住“开”和“辟”两个关键字进行构建问题,这两个字也是课文的重点,因此,也就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们自然也会在问题的驱使下主动的去思考,解答。

二、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困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关注一些优秀的学生,忽略的自然就是学困生了。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们都尽量力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均等的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机会,但是,却很难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在制定某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尖子生的身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很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成长的。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们就要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座谈会”的教学形式,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都能够畅所欲言,让师生们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要给予那些语文成绩较差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多照顾一下他们。

三、抓住关键词句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不同的教法。有些课文,需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精讲多练。对于一些重难点部分,需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突破这些重难点,可以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收到“跳一跳摘到果实”的效果。例如,以《北风和小鱼》这篇文章为例: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谈一谈北风“得意”的主要原因。生: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怕它。师:有谁怕它呢?课文中又是如何说的呢?生:……师: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风一吹,青草也变了颜色,梧桐树也随之落了叶,鸟儿都躲进窝里了。你们又是如何把北风“得意”的样子读出来的呢?这个时候,学生们也开始绘声绘色地读出了北风“得意”的样子。……教学时,教师抓住了关键词“得意”展开,紧扣“得意”开展教学进程,引导学生逐渐地深入,环环相扣,顺利地解决了文章的教学重点。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样的道理,创新主要源于“好奇”与“质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教师注重提问的价值,多提一些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这样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在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寻求出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途径。通过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二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心理发展意义:提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的心理意义在于揭示认识上的差异,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发展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较大的作用。

2.认知意义: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

教师的提问就是让学生沿着合理简捷的途径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遵循合理的思路较快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3.调控意义:提问是课堂上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提问的调控意义在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获得反馈信息,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因此提问的调控意义能使师生双方相互沟通,克服盲目性,协调教学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

1.课堂提问“三多三少”。

即,(1)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

教师提问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即使不看书,也能对答如流。

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

(2)“尖子”学生回答问题多,中下层学生回答问题少。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都被“尖子”学生“包”下来了,中下层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3)注重结果多,展现过程少。

教师往往只满足于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即结果,学生也往往只注意教师提供的结果。

2.出现“三多三少”现象的原因是课堂提问存在的三个问题。

(1)目标不明。

(2)缺少层次。

(3)单向发问。

3.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存在三个通病。

问题设计的第一个通病是浅表化。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是“是什么”,就是“怎么样”,全在课文的情节上打转。

这些问题,学生从课文中的片言只语就能回答,根本无须深入思考或体察感情。

问题设计的第二个通病是简单化。

教师自己已有了结论,教学时尽快把学生往现成的结论上引。

班上有个别好学生得出了结论,教师便误以为全班学生都已达到目标,万事大吉。

问题设计的第三个通病是烦琐化。

问题多而琐碎。

一节课问上几十个问题也不少见。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要求

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我们对有效提问的标准可做如下四点界定。

(1)首先要求“从文悟道”。

也就是从语言文字入手领悟其中的道理。

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语文学科所承担的双重任务决定的。

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如何渗透德育,必须“从文悟道”。

(2)紧扣目标,注重整体效应。

每个问题都要从整堂课考虑,提高向心性。

(3)要能激起思考,促进认识发展。

问题设计必须以学生原有基础为起点,每个问题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有价值,问题前后之间有逻辑联系,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4)组合精巧,难易适度。

课堂提问的问题应精巧地组合起来,同时,要求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

一篇课文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照怎样的思路组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有必要研究课堂提问设计的思路。

一般来说,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提问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总分思路,从整体到部分。

另一种是分总思路,从部分到整体。

那些有情节的课文,常规性的问法总是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来问,这是一种顺向思路。

按顺向思路提问往往比较琐碎,容量不大。

提问设计的思路还有纵向和横向的不同。

一些课文出现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采用横向提问,学生不胜其烦。

如果换成纵向思路,纵向问就比横向问简洁得多。

总分思路和分总思路,顺向思路和逆向思路,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很难笼统地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具体运用时应随学生和班级实际而定。

但是提倡多种思路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设计出几种方案。

有了许多方案,才能比较选择,决定取舍。

明确了课堂提问思路,我们可以谈谈课堂提问实施。

这里只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原则。

首先,必须面向全体。

其次,问题实施要留有余地。

第三,课堂实施要能随机调节。

问题的设计教师不可能都想到,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随机调节。

第四,应强调“到位”。

有些问题的设计有分量、深度,但教师把握不好,问题的回答没有“到位”。

因此,提问设计好,回答问题必须“到位”。

上述这些原则只是实施课堂提问中应予重视的几个要素,至于实施的具体做法,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现状、设计思路和实施等问题已得到初步阐明。

这就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我对课堂提问这个问题的认识。

作者:李炎辉 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三

一、转变观念,鼓励学生“敢问”

传统课堂中都是师问生答的形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一直在围绕老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长期形成的固化课堂形态导致学生已经没有了主动探究的热情,大脑思维静候老师来唤醒,甚至老师提问之后也不去积极思考,等着老师把答案讲出来。

老师也习惯了做课堂的“主角”,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沉醉于自己的预设和讲解中。

所以,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首先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提出自己的疑问。

只有老师给学生足够的底气,学生才有胆量去质疑。

如在七年级的一个班级课堂上,学生都乖乖坐好,等着老师投放问题去讨论学习。

老师此时要和学生一起转变思想,面对一篇文章,老师可让学生来问。

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敢举手发问的学生很少老师对发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无论问什么,只要和学习内容相关,老师都要给予肯定。

在《散步》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文中描写的事件很感兴趣,很喜欢那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老师要引导学生读文章,感受文章中透出的亲情,并鼓励学生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只要是与文章内容相关,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提问。

当然,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质疑文章的矛盾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从而引出问题:文中哪一个段落描写最细致?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老师会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正是老师备课时预设的.问题,也能把握文章重点,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营造气氛,帮助学生“能问”

老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敢问”,更要帮助学生“能问”。

学生已经习惯了“被问”,如果老师泛泛地让学生面对一篇文章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反而会不知所措。

老师可以为学生的提问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质疑时没有任何思想负担,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能够多角度解读课文。

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结合课文内容,诱导学生有疑而问。

当学生开动思维问的时候,便会一发不可收,甚至会生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

老师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解读文章的突破口,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挖掘会更加深刻。

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一文,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

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营造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情景,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提法。

有的学生把重点放在文章的内容上:“主人公”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有的学生则能够跳出文章内容提问题:“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无论哪种问题,只要与文章相关就可以问。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家长与学生之间也存在无法沟通的地方,学生还可以从自身的感受提出问题。

老师只要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三、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善问”

老师把“问”的权利力还给学生还不够,还要教会学生“善问”。

语文学习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从字音、字形、字义以及文学常识等基础内容入手,然后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读完一遍要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解读课文细节时要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

每一篇文章都有最感人的地方,或者运用修辞手法感染或者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这些地方应该作为学生质疑的重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好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进行逐项落实,形成能力以后对文章的解读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都很美,老师在教学时总是先让学生美读课文,然后体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感受作者对“春”的描写。

指导学生细究课文内容,从细处着笔提出问题。

如文章第一部分的“盼春”,开篇“盼望着,盼望着……”就把作者急切地“盼春心”情表达出来。

下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需要学生仔细赏析,所以问题可以设置为:文章第二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效果。

学生可以模仿这种问法,对下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描写也进行相应的提问。

学生在解决也可以学会“提问”,有了问题意识,语文学习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总之,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是对学生的信任,是“以人为本”的表现。

学生质疑的过程是思维积极发散的过程,学生只有“善问”才能“会学”,才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发问的基本条件,老师要努力营造出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问,指导学生会问,引导学生敢问、善问,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不断走向成功。

作者:尤海强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四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论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尚未发育完全,而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浓郁,课堂提问成为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引发学生课堂思考的手段。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一方面与教师展开了互动,一方面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对语文知识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与此同时,课堂提问难度不适宜、问题无效、过于繁琐等情况频有发生,这导致课堂提问效率事倍功半。因此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成为了诸多教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一、全面把握,增加提问深度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如以景物描写为一单元,以人文情怀为一单元或是以古诗词为一单元等。因此,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段落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之时务必把握这些联系,将其融入于问题当中。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全面把握,紧扣单元特征,联系课文整体,以大观小,方可增加提问深度,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内容中,该篇文章自题目起便完美地揭示了文章情感特征和内容指向,因此在提问时,我选择了以大观小的方式,从全面把握入手,带领学生逐步渗透于教学内容当中。首先,我请学生观察课文题目,由课文题目想象内容,并提出问题:由题目可知文章所写的主人公是谁?那么他为什么要发愤?如何发愤?发愤之后的结果如何?学生在提问的引导下阅读文章,能够快速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把握文章叙述的路线所在,并在其后的精读中,根据全面的提问使得文章阅读更深入,自学探究效果更佳。其后,在针对人物性格描写时,我又向学生提问:司马迁有着坚定的决定和顽强的意志,文章是如何体现的呢?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两种不同的提问之下,学生既对文章全局有了把握,又对细节有了认识,语文知识点认识更深刻,学习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难易适中,提升提问效率

虽然语文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及使用最多的科目,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仍然较为复杂。鉴于该类情况,教师想要进行课堂提问,则务必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所认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提问设计,才能展开难易适中的提问,令学生既能增强学习自信,又有提高的空间,提升提问效率。例如在教学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之时,根据课后与学生接触可知古诗词词意的理解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盲点所在,因此我先借助教材插图引入教学,在教材插图提问中令学生领会诗词的内涵。同时,我指导学生观察图时,先向学生提问: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该问题十分简单,大部分学生都采用的是潦草观察便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诗词理解也难以有后续发展。因此,我根据诗词内容改变提问方式,增加提问难度:仔细观察图,通过什么细节可以得出途中人物安逸、勤俭的生活状态?学生便需要认真通过观察和联想,且由此联系到诗词当中,两厢结合之下得出答案,并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鼓励质疑,推动提问反馈

在我国小学提问教学中,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闭口不言,这导致了教师难以在提问中得到有效反馈,提问效率久滞不前。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提问能力是推动提问反馈的`最佳方法,不仅是使得学生对提问的认可度更高,而且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了详细的思考,教师因此得到的反馈更为全面,提问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当中,有一句诗词为“最喜小儿无赖”,其中“无赖”两字由于古今词义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因此,我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问“诗词中无赖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励学生纵观全诗,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词义的不同,并且对其中不解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投入于诗词当中,很快便找到了这一个与众不同的词语,并由此质疑。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古今异义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为提问有效性提供了极大帮助。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效的提问策略之下,学生不单能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透彻,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而且可锻炼语文思维拓展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其后的语文学习发展大有帮助。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务必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以此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成功(教育),(7):36.

[2]李晓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1).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五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论文

一、悬念式置问

悬念是聚凝聚力的一种手段。说书、讲故事的在关键时刻设置一个悬念,吊听众的胃口;电视连续剧的每一集结束设置一个悬念,引诱观众继续看。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好奇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性问题和辅助性问题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紧紧围绕教材重点,提出一些具有悬念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

二、层次式置问

根据人的发展规律,同一个班的学生在认识、能力、思维等方面,毕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可能都在同一层次。所以提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适应群体学生的需要,以达到不同的学生收到不同的效果。除此,还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问题太易,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思考;问题太难,又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思考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产生快乐。

三、探究式置问

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先“探”后“究”,这样才有根据,才有提高,才有发展。在教《可爱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通过电视、电脑、书籍、图片了解海底世界,海底动物。课中,指导学生汇报了解的情况,说说海底最有趣的动物,一位学生说海底的大龙虾很威武,有趣极了。为了让学生理解“威武”一词,我让该学生来表演大龙虾威武的样子,这个学生随即形象地表演出来,趁此时机,我顺势引导学生:“除了用威武来形容大龙虾,你觉得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大龙虾?有同学就说‘神气’。原来威武就是神气的意思。真是一只威武的大龙虾,同学们觉得它有趣吗?喜欢就记住它的样子吧!”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让学生在欢乐中理解了大龙虾的威武。接着老师再提问海底还有哪些动物最吸引你呢?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发言。也许我们不能做到在问题提出前都讲一个故事或者创设一个情景,但适当的时机我们给机会学生发挥,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要做的是使问题新颖,有趣味性,以免落入俗套。

四、挑战式置问

社会需要挑战,人生需要挑战,我们的课堂也需要挑战。只有挑战才有发展,才有创新,才有成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可爱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中,为了了解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掌握情况,可以直接提问学生:“西沙群岛的海底是怎样的?”学生就可以照课本中的句子念一遍,算是回答,但他们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如果把问题改成:“西沙群岛的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动物?”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印象把各种有趣的动物说出来了。这样的回答就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从而也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五、总结

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提问是一种手段。要务必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让多样化、趣味化的提问营造出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六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之我见

河北省张北县大囫囵镇中心小学 杨 财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技巧,通过有效的提问,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并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而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一、把握时机

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在微观上考虑问点是否优化,问法是否艺术,而且要从宏观上总览全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处于最恰当的时机。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下列时机: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诚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二、遵循顺序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提问设计应循什么“序”,才能“渐进”,甚至“跃进”呢?我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

1.由点及面

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决那些重点、难点、特点,能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少年王冕》中“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个难点,教学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王冕在学堂里真的闷得慌吗?②从他后来的哪些行动中可以看出他说的是违心之言?③从中看出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

2.由表及里

语文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即字、词、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我要求学生品读洪教头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注明自己的心得,然后参加讨论:洪教头怎么戴帽子?怎么入席?怎么嘲讽?怎么挑战?怎么出招?怎么失败?问题层层拓展,性格步步凸现,由外表到内心,展现出一个粗鲁傲慢,狂妄浮躁的乡下拳师的可笑形象,同时反衬出林冲虎落平阳、步步退让的无奈处境。

3.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给颜黎民的信》中有句比较隐晦的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次提问:①鲁迅喜爱桃花吗?②龙华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理应去看看,为什么不去呢?③这句话主要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感受?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上文找出有关词句,明确鲁迅是喜欢桃花的。第二个问题抓住学生理解的关键,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不去龙华看桃花的原因。第三个问题深入追问,水到渠成,使学生理解这句话蕴含着鲁迅对死难烈士的深切怀念,对反动派罪行的强烈愤慨,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4.由具体到抽象

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按照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顺序依次发展的。提问设计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打斗场面时,可设问:㈠找出描写双方打斗动作的词语;㈡模仿双方的动作打斗;㈢猜摩品评双方动作的优劣;㈣体会林冲的沉稳勇猛。如此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形象思维,使学生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的思维完成一次飞跃。

5.由理解到创造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教师设计提问,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设计想象性问题为: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请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如此提问,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

三、注重变化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

1.变直为曲

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曲问,可以提高答问的效果。

教学《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

2.化顺为逆

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的最大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

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草船借箭》,不顺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是逆问:“假如借箭不成功,可能产生哪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

3.化实为虚

就是通过假设一定的环境、背景、条件,在各种关系发生转换的基础上提问,使学生入境悟理。

教学《太阳》,分析太阳第一个特点时,巧妙地采用假设法提问:“如果地球和太阳之间有一条路,如果你一生下来就会行走(假如你能活100岁的话),一生能走完这条路的几分之几?如果你乘太空飞船,待飞到太阳那一天,你大概有多少岁?”这样的提问新奇有趣,不仅使学生通过计算,对“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探索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教育的责任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提问的艺术在于促进思维发展。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焕发出提问的精彩,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七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论文

一、构建有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

有效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教师教学进程的直接推进,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集中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情况的现状及评析

在实际中学语文教学中,班容量较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有所不同,语文教师真正做到掌控课堂很不易,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

提问设置不科学,个别教师仍然保留着满堂灌的习惯,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提问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随意性强。另外有比例过大的封闭式提问,受应试理念影响,答案预设过于单调、死板,不利于创造性、多元化思维的培养。提问时机把握不好,提问后预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合理。

(二)不了解学情,提问范围控制不当

对优秀学生的偏向性提问或注意力未分配到回答不主动的学生身上,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仅与几个优秀学生问答互动的“精英戏”。不主动的学生课堂上不会关心老师的提问,表现出“看客”心理。

(三)评价不合理现象

第一,时间上不及时的评价。学生回答结束后,老师未能给出及时反馈。第二,措辞不当的评价,如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尖锐或一味的夸奖赞扬。第三,评价语义模糊,缺乏针对性,学生费解。第四,缺乏启发引导的评价,学生思维短路或理解偏差时,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思路。

三、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专业能力

1.更新教师观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加强语文素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依据教学目标科学灵活设计提问环节。语文教师应对课堂充满追求,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认识,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关注。能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不断调整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式方法,可以说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就是教师的主导工作要做好。把握好提问时机。提问时机一般分三种:第一,于无疑处求疑,也就是在表面文字看似浅显,但隐藏着深刻含义处求疑;第二,挑起矛盾提出疑问,是指抓住文章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抛出问题;第三,抓住分歧点质疑,教师在学生容易有意见分歧处设疑,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

2.教师提问语言要严密准确,评价总结要及时、科学。“尤其是提问,要选准切入点,不能张口就问,要经过推敲、琢磨、深思熟虑。那些巧妙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扣人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应做到及时、清晰、中肯的评判,理由解释充分透彻。评价要做到宽严相济,尊重客观事实,避免过多的随意性夸奖。

3.打破步步依照预设的模式化教学。虽然备课时预设教学问题是必需的,但总有我们预设的`空白处,因此要更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根据课堂具体情境,恰到好处的追问可打破学生思维滞碍,达到让学生豁然开朗的“点化”效果,教学效果自然“更上一层楼”。课堂教学节奏可根据学生实际讨论和理解掌握情况及时调整。适当延长优化诱导答问时间,这就是“教师等一等,学生跳一跳”。当然,这个过程中要围绕目标主线,及时纠正讨论中出现的跑题现象。

(二)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备足学情,问题设置难度适当,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问题之间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有教师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设计了五个主问题———‘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诗人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诗人拥有这样的幸福吗’‘诗人会去追求这种幸福吗’‘诗人为什么不去追求这种幸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入文本。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是改变了课堂教学对话中的‘碎问碎答’的流弊,将谈话式、答问式、讲析式的教学引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体性阅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提问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做“看客”或者“听众”,引导学生善于自我提问,深入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用教育机制,营造问题情境的轻松氛围

由于课堂的动态性,提问后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有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善用教育机制。比如可尝试换个角度,换位思考,恰当“迂回”。语文课是充满人文情怀的,是带有种种情感的,空洞死板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不可能成为一堂好课。一个干瘪瘪、无味的问题,若换一种说法,就有可能引发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智慧的火花往往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迸发,师生在课堂问答中是平等对话的。教师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如沐春风的感受。“一堂课少背些自己预先准备的语言,多引出学生即时的精彩语言,这才是真正的才艺!”

四、结语

中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提问观念,正确主导课堂提问的方向。充分认识课堂环境的灵活性、多变性,注重课堂上问题的生成。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吸取有效经验,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八

小议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论文

虽然教师认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总是会存在问题,就比如,教师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方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根据语文课程的进展而一步一步进行的,但是,有些教师总是让整堂课被问题占满,问题提出的过于频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学生就懒得思考,也不屑于回答问题,这样问题教学就会失去作用。对于问题教学法来说,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高质量的回答,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提出的方式对提问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我们要根据这一问题的存在,改善教师问题设置方式和问题提出的质量。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积极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提问题的有效性,因为提问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了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提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问策略的改进。

(一)提高问题质量,完善提问方式。

首先,提高问题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提问的主体是教师,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基本特征,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而进行,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提问。教师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做到具有引导性,也就是说,教师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疑问,从而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就真正做到了高质量提问。其次,完善提问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保持轻松的表情、语态和语速,使问题的提出的形式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摆正心态,细心聆听,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教师会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想法,同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进行点评,点评的态度要以鼓励为主,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二)多元应用提问方法。

课堂提问的方法有很多种,所起到的效果也有很多种,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能够锻炼思维,集中注意力,并能反馈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提问中应该多元应用提问方法。

第一,引导提问法。提问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自己的思维,所以,教师要积极应用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就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禾苗要想成长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这时,学生就会根据他们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并回答,比如说,水、阳光、肥沃的土壤等等,这时老师再进行一个转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庄稼人用什么样的方法让禾苗长高的呢?”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指引下,积极阅读课文,并找到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

第二,启示型提问法。该提问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启示学生的思维,就是“讲授某一问题、道理,但又不直接讲授,而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直至悟出某个道理。”就比如,在学习水滴石穿相关道理时,老师就可以先用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启示,让学生认识到李白的成功方法是从一个魔针的老婆婆那里总结出来的,正是因为他看到了老婆婆能把铁杵磨成细针,认识到只要认真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该内容很相似,也是从一个故事中悟出人生道理的文章,这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看谁能最快找到。”这种方式能够启示学生从旧故事中找到掌握新知识的路径,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既做到了学习新知识,也做到了温故知新。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有效提问影响因素探析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与对策两个大的方向进行了论述,其中主要论述了有效提问的两种方法和对策,即提高问题质量,完善提问方式;多元应用提问方法,但是,因为提问方法的种类比较多,所以,对于不同性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来说,还需要教师具体进行选择和处理,本文只是例谈,还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启示。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九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既能全面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共同发现并探索问题。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具有重要价值。下面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实际,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思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关注过程和方法、技能和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环节,有效性对教学活动效能来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是有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效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下面结合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来谈下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教材核心,善于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关键是提问要精,能抓住教材的核心,善于突破难点。重点、难点是教材的主干部分,是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帮助学生明确课文思想情感。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一面》时,因为该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对也多,既让学生能掌握基础性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语文教师需要在研究课文内容之后,从文章讲述的重点出发,去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核,引导学生去分析“一面”留给人的印象如何?“一面”对我的影响如何?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一面”给大家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是激励学生个人要不断进步。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辐射到整篇文章,指导学生对该《一面》有所感悟,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可见,课堂提问需要抓住教材核心,便于寻找好突破点,为课堂有效提问打下基础。

二、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课堂提问的方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将班级内语文学习处在中游的学生作为提问的立足点,然后辐射全部学生。比如,在人教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课文中写的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提问的优势,是能让全部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回答之中,学生在回答完毕之后,随着教师讲解课文的逐渐深入,教师再接着问:你能从救援队的动作中想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让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了,也能让全体学生都参加到教学之中。

三、课堂提问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之后,可以按照提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科学把控好提问的时间。封闭性、开放性的问题,需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这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讲比较活跃,并且再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就直接举手的情况较多,教师这时需要通过对小学生自身水平的了解,判断其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能否给出全面的答案。小学语文每一节的知识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累积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得到的,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中,采用等候策略可以设定在提问之前,在教师提问与学生给出答案之间、学生回答问题与评价之间,教师都应根据需要给予学生一段时间的适当停顿,这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就能获得预设的结果。

四、教师要给出学生适时的评价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课堂提问的评价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激励学生能更好开展思考。学生回答之后,如果教师立刻给予正确评判,这样就会诱发其他学生产生思维趋同的情况,也就自然失去了个性化的思索。在听到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之后,教师如果给出错误答案,就会让学生立刻产生一种挫败感。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教师不仅要广开言路,还要注意保护好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即便出现了批评也不要打击学生别的自尊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还需要允许学生能有不同的见解,不能轻易就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结论,需要将学生出现的暂时性的错误,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在进行《一面》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描写外貌的句子,然后再问:鲁迅先生为何那么瘦?之后,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回答,是因为鲁迅先生将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忘我工作。这时,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这名同学善于将课外学到的知识巧妙运用到课文的分析中,这种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借鉴。这样,学生在回答之后,从教师那里及时掌握到了一些反馈性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审视自我,有效改进语文学习方法,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2]张宏裴.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提问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9(02).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十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课堂提问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课堂教学要生动,避免死板。

课堂提问的目的之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听起来、学起来有新鲜感。

趣味性的提问也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设置问题。

2.课堂提问应遵循针对性原则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不能只重视趣味性,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记住有用的内容。

教师提问前应把握问题的方向和重点,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理解,是经过认真思考和规划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问题要合理,设置的每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具备准确性,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后可以有所收获。

理解问题的整个过程,就是提升能力的过程。

针对性不仅体现在问题的针对性,也体现在提问对象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针对全体学生,但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提问对象。

3.课堂提问应遵循有效性原则有效性的提问,意为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

学生众多,每个学生接受新事物和理解问题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认知能力参差不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情况,综合评估,提问要有效,争取让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并把握所学知识。

针对性设置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

二、确保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1.根据内容灵活提问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内容和信息,具有丰富的内涵。

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解答,不仅问题毫无吸引力,而且还丧失了语文中包含的内涵。

根据内容灵活提问,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充满兴趣研究问题深一层次的意义。

在挖掘答案的过程中,自主思考,或者与其他同学互动合作,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配合能力。

2.抓住时机提出问题

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吃透教材,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空间,争取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

在课堂提问时,观察学生的动态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设置问题情境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时机,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及时给出建议和意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回答,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在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得以提高。

3.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提问

每个班级学生众多,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

教师提问可以动态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提问。

设计问题避免简单机械,让学生有效的理解问题,吸收问题,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4.让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解答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转换提问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提问的意识,有疑问或者有不同观点,要让学生大胆提出,并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或方法,从而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取得进步。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出错或者碍于面子,不敢提出问题,很多疑问没能得到及时处理,带着问题学习下一个知识,这样,往往丧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完全理解问题,也没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教学中可以制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姜晶妍 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十一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和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描述,并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提问中,经常使用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具有引导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散思考。这样的提问过于枯燥,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提问根本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数量过多,把太多问题抛给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把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出现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厌学等问题。在课堂中提过多问题,当学生积极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处于冷场的状态。整堂语文课学生可能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难以把握节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不好把握节奏,这也是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因素。教师该问什么问题,教师什么时候提问,一个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给多少时间总结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差别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提出的问题差别化。有些老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歧视所谓的学困生,只愿意邀请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从而忽略了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教师对所谓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要多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多层次。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一味地提升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兼顾不同成绩的学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稍微简单一点的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全方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过硬,要吃透教材,全面理解语文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老师要抓住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对于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提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提问中,主要可以围绕两点来进行。(1)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通过思考来深层次地了解问题,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2)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体,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课堂提问要精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巧设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学习就是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质疑问题,最终探究疑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教师课前设计疑问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巧妙地提出疑问,合理地设置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的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小学老师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变得更加完善。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十二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囫囵镇中心小学 武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它具有以下作用:1.引起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学习,启发思考;3.提供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4.评价功能;5.反馈功能。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提问不是太宽,就是太窄;不是太深,就是太浅;不是不着边际,就是零零碎碎,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提问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提问要有目标

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所以,提问不仅要有目标,而且,应当是显性的行为目标。因为提问本身就是达到目标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提问的目标性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问要注意:提问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进行教学;提问的目标可以是一系列目标即一个目标体系。

(二)提问要适时

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1.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干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2.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3.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引起思维。

(三)提问的难度、深度要恰当

1.提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

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也不能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掌握好提问的适当水平这个度,关键是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现在发展区引向最近发展区,使提问呈现出水平递进的适当坡度。符合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可以运用测评的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评价、补偿,找到学生的现在发展区,据此设计提问。所设计的提问的目标要略高于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即达到最近发展区,才能推进学生的发展。

2.提问不能随意超出教学内容

也就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回答的。如果超出教学内容太多,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四)提问要适量

有的教师口若悬河,只顾自己讲,不用提问去引导学生;有的教师不停地问,满堂问。学生的学习变成教师强加的,而不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往往出现学生“厌问、拒问、乱答”的现象,产生负效应。所以,提问要适量,要用提问来控制课堂的节奏。1.提问的总量要合适。需要问则问,能不问则不问。2.提问的频率分配要合理。有些研究者认为教学的起始阶段、中段、结尾时提问的频率较高。起始阶段用启发式导入教学情境;结尾阶段需要思维的深化或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在教学的中段,应让学生多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自主活动。总之,提问要使课堂一张一弛,有快有慢,学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

(五)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引起思维,激发想象与联想。例如,在学习了《坐井观天》后,老师有意设置悬念:“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学生可以想象多种结果,认为没有跳出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井口还是那样大。认为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是我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会相信你的话。”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了。有位老师在教学《翠鸟》时,学生提出:“‘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老师启发:“翠鸟比较小,身长15厘米左右,和大人的拳头差不多。小巧是说翠鸟身体小而且灵巧。玲珑有两个意思,一个指物体精巧细致,一个指灵活敏捷。这里应当怎么讲?”经过这样启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⑴顺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因到果的叫顺向提问。例如,初读课文,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扫清理解的障碍)――再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能表现……?(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整体理解、概括课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人物外貌,并以自己为例写《于老师印象记》时,由于是借班上课,他针对学生对他充满好奇的心理提问:“你们想了解什么?想问老师什么?”顺应学生思维发展,引向观察、描述人物外貌的学习目标。于老师在教学《关怀》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聚精会神”这个词后,提问:“周总理是怎样聚精会神地听课的?两只手拿着什么?面部表情怎么样?”既顺着课文的思路把学生引向周总理,且后两个问题也是顺着前一个问题而具体化的。所以,顺问能自然地把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⑵反问。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果到因的叫反问。

针对学生的回答或思维现状反问。例如,你怎么知道……?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麻雀》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老麻雀站的是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既然是没有危险,又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上?”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就把之所以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连结起来,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从学习内容的另一方面提问。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例如,《再见了亲人》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爱护,那志愿军对朝鲜人民又是怎样的呢?有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这样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经过这样正反两面的对比,就能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这样一个中心。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太阳》时,针对第二段与第三段的过渡提问:“第二段说明了太阳与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呢?”既促进了学生思维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又推进了教学过程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篇十三

语文课堂提问分析教学论文1200字

一、教师要养成“备问”习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首先,提问目标要有明确性。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以落实教学任务为宗旨。它包括诊断学情的摸底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式提问以及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譬如,茅盾《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目的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意图,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如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对白杨树赞美呢?②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③为什么要选择白杨树这个象征体呢?问题一出,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其次,提问层次要有清晰性。教师应紧扣重点、难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所提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条理性。譬如,我教《愚公移山》时提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为什么先写太行、王屋两山的广度、高度和坐落位置?②写愚公移山的决心有哪些情节?③从智叟和愚公的对话怎样判断“智”、“愚”?以引导学生从抱负、信心、毅力上认识愚公。

此外,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认识的模糊区来设计启发性问题。譬如,诗歌教学,学生常无法把握诗歌中景物描写与作者思想感情的联系。于是,我选了教材中的几首诗歌设计了几个问题:①《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送别诗,但开篇写景有何不同?分别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从而让学生明白哀景写哀,乐景写乐。②《观沧海》、《沁园春·雪》这两首诗写景有何共同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从而让学生明白气势磅礴境界、恢宏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另外,提问对象要有广泛性、激励性。教师提出问题后,宜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学生解答,这样有利于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不要先点名、后提问,更不要只向几位尖子生发问,应将答问的机会向后进生倾斜。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必须谅解学生的幼稚无知,给予适时的鼓励。情况往往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发表见解后,受到老师的赞许,那么,其他学生便会踊跃发言。相反,倘若因为学生的见解是片面的、错误的或是荒唐的,老师便不予以鼓励,而加以斥责,那么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他们的学习激情也被挫伤了。

二、提问要讲求迂回战术,以达到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目的

马卡连柯说:“教育学是最辨证的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当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具体地说,课堂提问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投石式。用提问的“石子”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以引起学生的疑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逆向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故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造成矛盾,促使学生思维进行正反碰撞,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这样通过有激烈争论的提问,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

3.选择式。教师将一个问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比较分析中选择优劣,找出最佳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4.层层递进式。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层递进的。这种方式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凡此种种,说明语文课堂的提问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固定模式。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得着的位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让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

三、语文课堂的提问,还应注意拓宽思路,达到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又说:“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语文课堂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学记》中说过:“善问者入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让他们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了他们思维的空间,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和横向的发展。如此,课堂提问应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第一,教师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第二,教师要有“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第三,教师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第四,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尽量做到神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十分幼稚和肤浅的问题,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一是巧借教材设置的课后练习题,如“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二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课前精心设计一些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以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3.正确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释问”。一般来说,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知道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乐学”、“乐问”、“乐思”。

只有教师正确提问,学生踊跃答问,学生勤思好问,教师耐心答问,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传统的师生关系才能转变为新型的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总之,语文课堂的提问是老师的基本功之一,适时适度、富于技巧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叶圣陶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风格,努力追求“投石击破水中天”的教学境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