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论述题篇一
1.调研报告或论文一篇,建议2500字左右,题目自选,需有摘要、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对调研报告而言,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有调研目的、调研地点或访谈对象等。
2.或者写几篇小文,每篇几百字,合计2500字左右,文章表现形式可为观后感、读后感、议论文、杂文和随笔等;亦可2-5人合写(主要适合于调研报告),但建议平均每人不少于2000字,如4人合写不少于8000字;对合写的论文,若无特别说明,将按排名先后分别打分。
3.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时代感、学术性和独创性;提倡写一些较小、较具体的题目,以小见大;摽窃、抄袭、雷同、或未按指定时间和方式提交论文者,其平时成绩以零分计算。
4.写清院系名称、专业、学号和姓名。
5.交论文时间和方式:在考试结束时,将课程论文夹在试卷中一起上交;不能早交,也不能晚交;可提交打印稿(b5或16开)或手写稿(纸张应小于等于b5或16开)。
6.本课程的考试时间预计在11-13周,以研究生院网站上的通知为准。
7.欲参评优秀论文的学生,需同时交一份电子文本,可发至电子信箱
chengliangbin@,本教研室将评选优秀论文,在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或本博客上发表(不愿在求真网或本博客上发表的请注明),并可能集册出版。
8.调研报告参考选题有三大类:
科学家访谈录
走进实验室
研究院所与企业调研
9.论文参考选题:
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分析刘谦的走红(具体题目自拟)
观看自然辩证法有关资料片的感悟(具体题目自拟)
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对有关资料片进行分析(具体题目自拟)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具体题目自拟)蝴蝶效应与网络造星运动:从木子美到公交妹妹
东西方智慧的较量:天人合一与人类中心主义
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把科学与技术混淆?
你认为中国科学(或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学与哲学(或宗教)的关系(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论科学技术(只谈其中的一项)对社会发展(或社会的某一方面)的影响
sars(或禽流感):科技与社会
如何破解“李约瑟之谜”?
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比较(要求就某一项具体的科学进行比较,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农学和医学等)
中国古代的科学(要求至多只谈其中一门,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农学和医学等)是伪科学吗?
论科学精神(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中国能够成为下一个科技中心吗?(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科学悖论与科学发展(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要求从案例出发,不能泛泛而谈)
10.样文见本博客的“学生习作”。
(本文于2009年9月7日由博主做了修改,以前与本文不一致的地方,以本文要求为准。)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卷(2007-01-25 16:47:31)分类:考试与课程论文
考试时间:2007年1月15日
考试形式:开卷
论述题(从以下六题中任选四题,每题25分。若所选超过四题,则只按选做的前四题计分):
1.以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例,分析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2.为什么说单凭经验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一个理论?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错误理论?为什么?
4.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这种观点你如何看待?为什么?
5.什么叫“库恩损失”?它对我们认识假说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启发意义?
6.试分析科学方法中的简约性原理及其理论依据。
自然辩证法考试范围及重点(2007-04-13 21:59:33)标签:自然辩证法 考试 重点分类:考试与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考试范围是:课堂上讲的内容;教材《自然辩证法讲义》上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重点:课堂上讲的内容主要有:绪论、自然观的演化、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思维、科学观察、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自然辩证法讲义》上的内容主要有:绪论、第1-5、10、12、14讲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参考阅读内容:《自然辩证法讲义》绪论、第1-5讲、第9-14讲等;本博客论文;本博客“友情链接”中的相关资料;科学技术史的相关内容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方式:开卷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型: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总成绩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由课程论文、课堂表现和考勤等内容的成绩构成)。
友情提示:重点不等于范围;
各任课教师可能具有不同的考试范围和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定于2009年11月24日(第13周周二)晚上7:00-9:30在西十二楼举行;
各位同学的具体考试地点见研究生院的网站;
请各位同学在考试时带上课程论文,并在考试结束时将课程论文夹在考试试卷中一起上交;
课程论文纸张大小应小于等于b5或16开;
请同学们在考试时务必要在签到表上签字,否则考试成绩将作废。
本文于2009年11月3日略做了修改。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论述题篇二
1、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
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并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出新拓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3、(三型政党)党的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这就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使纯洁性中来,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次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这次报告把党管人才和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丰富的党的建设的内容,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蓬勃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4、生态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等。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5.、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10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是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新飞跃,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奋斗热情。
3自然辩证法简答.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始终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作为贯穿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2>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即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3>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作为一般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7.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1>概念: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2>根据和条件:
a.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
化的必要条件。b.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c.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d.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e.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11.科学观察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1>观察方法是获取科学事实和第一手感性经验材料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手段;2>观察方法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重要实践形式;
3>观察方法可以直接导致
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为科学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14.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3>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延缓、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5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6>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改革自然的方法。15
.从思维方式看,分析方法大体包括的环节是什么? 这种思维方式,大体包括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把整体加以“解剖”,把它的各个部分从整体中“分割”开来或“分离”出来;第二,深入分析各个部分的特殊本质,这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环节;第三,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各以何种方式与其他部分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性。1
.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的关系是什么?
1>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人始终不可缺少、不可完全取代的;2>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单纯依靠归纳或者演绎都无法克服各自先天的缺陷24
.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具有很强的社会性;3>具有很强的综合性。30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四阶段动态模式的内容?问题,猜测性理论,因错误而被排除,问题31
.库恩的科学革命变革规范模式是什么?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态科学时期3
4.科学共同体的形为规范。科学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但其本身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服从于特定的社会规范。科学活动在这些社会规范的调整下得以进行,他们构成了科学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征。(1)普遍性。(2)竞争性。(3)公有性。(4)可检验性。37(5)合理的怀疑性。.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是什么?
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变化;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自然辩证法论述36.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1>对劳动者的影响。通过教育帮助劳动者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生产技能,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对劳动资料的影响。通过技术发明等途径改革和创新劳动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3>对劳动对象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增多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用途和数量;4>对生产管理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不仅为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科学管理也称为现代生产力的一种新的要素。38
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变革;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4>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动39
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什么?
1>哲学对社会技术的影响。主要通过科技工作者的理论思维
来实现。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实践部门,其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因此,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取决于其两大职能的发挥程度;3>文化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它体现在人们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经过历时的积淀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传统,构成了科学技术生长的环境;4>道德对科学技术的作用。道德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个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和传统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40.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是什么?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概括了人类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意的重大理论命题,成为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
(二)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他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提出“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指导方针,形成了高科技发展的战略思想。
(五)、进行科技体制改革。邓小平为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内容及任务指明了方向。
(六)、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要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交流,吸引先进成果,追溯科学技术前沿,填补科学技术空白。41
.胡锦泰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是什么?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胡锦涛多次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必须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胡锦涛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明天”。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胡锦涛指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指出“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可劲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5>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胡锦涛指出:“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卡发利用科学技术。”6>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7>大力发展民生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环境,保障民生安全。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论述题篇三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及方法?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1)
2.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分析他们的思想对近现代科学有何影响?(5)3.中国古代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异同?科学发展特点及哲学思想?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9)
4.十九世纪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发现?(16)5.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17)
6.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受古希腊科学呢写思想影响?为何伽利略、开普勒等人愿意接受“日心说”?(19)
7.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它的形成与牛顿力学的哲学思想有何关系?(22)8.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分析比较?(28)9.大爆炸宇宙论是如何产生的?其依据和语言是什么?(33)10.什么是层次结构,如何理解夸克禁闭?(35)11.系统进化的一般根据和条件是什么?(37)
12.互补原理的内容?波尔爱因斯坦论战给你的启发?(40)
13.科研选题与科学问题不同?科研选题的意义和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何在?(42)
14.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规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谈谈你对它的理解。(49)15.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包括哪几个方面?(54)16.什么是科学思维中的类比,作用是什么?(63)
17、认识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特点。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观察与理论的关系?)(66)
18.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72)19.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的相互关系是什么?(74)20.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含义。(78)21.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82)22.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88)
23.论述科学观察应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90)24.如何看待机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94)
25.归纳和演绎两种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97)
26.什么是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性质?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有何意义?(106)27.为什么说假说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12)
28.何谓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它对现代科学发展具有哪些影响。(115)
29.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技术创造的过程。(120)
30.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科学发展的几种模式的内容。(124)
31、科学抽象的含义、步骤、过程、形式。(127)
32.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流派?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132)
3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含义、科学和技术的性质和体系?(137)
34、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技术创造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含义、意义。
(149)
35、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有何不同?它们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155)36.理解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不可逆原理?(162)
37.理解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164)
38.什么是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发展的现代特点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66)
39.论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70)
40、谈谈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政策和体制?科学发展的几种模式的内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高技术、大科学的含义?(178)41.结合现实,谈谈影响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190)42.什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性?联系实际谈一谈。列举一些西方研究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或学派及代表作。(201)
43.从理论和现实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可能性。为什么?(211)44.如何理解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的特点和科学认识系统。(216)
45.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宇宙的起源、对现状和未来的看法。(225)
46.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各学派和主要思想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234)
47.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41)
48.十九世纪(近代后期)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250)
49.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自演界演化的有序性?(257)50.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是怎样的?不可逆原理对你有何启示?(267)5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怎样的?现代标准宇宙论是什么?依据何在?(275)52.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有哪些主要内容?论述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途径)。(286)
53.你在科研中是如何选择数据材料的?(294)54.怎样才能选出高水平的科研选题?(295)
55.理解科学问题的作用、科学抽象、科学思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等含义,理解这门课对你的意义。(304)
56.理解影响科学创造的因素(智力非智力)、形象思维在科学认识中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最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319)
57.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及对社会的功能。(342)
58.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宇宙的起源、对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355)
59、中国的科技发展特点,哲学思想发展概况及特点。(362)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论述题篇四
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有哪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2)科学的分类思想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5)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关系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在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因为一旦生产力发生了革命,生产关系也就会发生革命。(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被运用与实践的科学。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根本不费资本家分文,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去利用科学”。最后,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共和国,科学家需要依靠历史的产物和群众的智慧。马克思指出,正式17世纪机器的应用,为当时的大多数学家们创立现代力学提供了实际的支点和刺激。18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马克思、恩格斯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8)技术的异化
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中,并没有直接论及技术异化问题,有关技术异化的思想多事潜在地包含于其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造成的技术异化现象。马克思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2、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有哪些?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收敛思维特性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性,与收思维特性相对。在科学技术研究创新与批判的过程中,如果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难有创造。只重视其中一个,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两者是对立的同意,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2)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
创造新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性思维与非逻辑性思维的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是的逻辑性是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展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创造性非逻辑性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科学发现和技术方的作用很大。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进而形成新的联想。想象常常出发灵感,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构建。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为非逻辑思维做了铺垫准备。(3)思维的直觉与顿悟特征
直觉与顿悟是两种创造性很强的非逻辑思维特性。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特性,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直觉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性。
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性和状态,是当思考某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在某种时刻突然获得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的状态。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等特性。
3、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从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来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武以及研究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的科研活动符合社会伦理和动物伦理的基本要求,人体试验应该尊重人类的尊严和伦理,动物实验应该遵循动武实验理论,科学研究应该增进人类福祉。科学(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
科学共同体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技师工程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工程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巨大。因此,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富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3)科学精神的四原则 最著名的罗伯特·默顿提出了科学家应该遵循的科学精神四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普遍主义强调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真理性、科学标准的一致性。科学家必须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凭科学事实立论,用实验手段检验真理,而不是以社会属性、宗教信仰、政治面貌或个人意志作为科学真理的评价标准。公有主义主要是指科学知识的共有性,由于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合作的产物,是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的。因此,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无私利性是指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追求的是科学的真理,而不是谋取物质利益,这样才能够保持科学的真正价值,是科学的纯洁性不被功利主义思想所污染。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指科学家对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不加分析地盲目信封和接受,而应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严密的逻辑推理手段和严格的实验验证方法等来评价和怀疑一切。这四条原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规范,不一定被普遍赞同,但是却为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提供一个参考框架。(4)工程技术的四原则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布的工程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5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马克思认为,自有应该你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人向自身和社会的复归,目的是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这就从人类、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角度,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指明了最高目标。(6)新兴科学技术对伦理的挑战
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和伦理问题等,需要我们运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伦理规范,以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4、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什么?(1)科学发展呈现从分化到综合的整体趋势
分化是指事务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同意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当代产生的新兴学科大部分是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他们都建有分化和综合的双重功能。
(2)科学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是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展,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3)科学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4)科学发展是范式转换、知识创新、动态演进 欧美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认为知识的增长是不断归纳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就是通过归纳获得的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加。科学的发展纪实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历史主义者科恩提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换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5)科学发展是现象阶段、实体阶段、本质阶段的过程
日本科学家武谷三男结合物理学史和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实际,提出科学发展“三阶段”理论,认为科学发展表现为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三个阶段。“三阶段论”试图把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活动统一起来是日本早期自然辩证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6)科学发展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考试资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论述题篇五
一、名词解释(选答6题,每题5分,共30分)
1、辩证法;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引起的.2、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自然观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5、人工自然观;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6、生态自然观;
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式之一。
7、反科学;
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用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唯科学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自然观。
8、科学范式:
1)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经典力学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理性
2)科学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信念、基本价值和世界观(如绝对时空观)——非理性
9、技术共同体:指一定领域中具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从事技术问题研究、开发、生产等的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维系的整体
10、技术范式;
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学中推到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模式。
11、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12、科学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科学建制即对科学建立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实现完善的体制化。
13、技术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技术建制即对技术建立相应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实现完善的体制化。
14、技术预测; 指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过去、现在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
15、技术评估。
是对技术系统、技术活动、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政策等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进行测算与评价的行为,是从总体上把握利害得失,将被评估的系列技术活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其活动的正面影响达到极大,从而引导技术活动朝着有利于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简答题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白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①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②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③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3、人类自然观的演化阶段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四个阶段,早期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全新的自然观.特点:
早期的自然观: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任务也由搜集材料进入了整理材料阶段.全新的自然观:随着科学成功的发现自然规律,自然成了被征服和控制的对手,同时也成为被制服的和被驯服的力量来为人的目的服务的工具.6、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和缺陷;
基本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缺陷: 1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虽然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如赫拉克里特的“火本原”说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对立等。
2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的、具体的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关系。这种自然观受到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冲击,并被近代机械唯物主语自然观所代替。
9、系统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论述了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特征(2)耗散论论述了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及机制,协同论述了系统无序和有序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机制,突变论论述了系统跃迁的机制,超循环论揭示了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机制(3)分形论揭示了自然界的自相似规律,混沌轮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
1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生态自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等特征,他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性和非平衡的统一(2)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3)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17、科学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的进行讨论、交流。
17、科学的社会规范;
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1)共有主义规范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2)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
3)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者提出新的学说。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18、技术的社会规范
1)与科学的公有主义规范完全相反,技术服从非公有规范,或称独占性规范,具体的制度安排是保密和专利制度。
2)技术具有以应用、合用为原则的精神气质,用以评价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且是社会的合意性,后者显然不具有普遍性。
3)无私利性规范对技术也完全不适用,按照技术的体制目标,追求私立正是技术体制的激励机制,技术发明的成果在一定时期内是归发明者或其所在集团单独所有的。4)技术的独创性要求比科学可以低得多,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创造,虽然有技术原理的构思,但往往是局部性的,不必追求理论的普适性。
5)在技术体制中,对旧有技术的挑剔和寻找替代技术虽然经常发生,但对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要求不如科学体制那样强烈,因为批判和怀疑并非是实现获利目标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