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九届五中全会毛概考题篇一
(1)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
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十八大报告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8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十个方面丰富内涵:经济富强中国梦、政治民主中国梦、文化繁荣中国梦、社会和谐中国梦、生态文明中国梦、安居乐业中国梦、病有所医中国梦、学有所教中国梦、法治社会中国梦、人生出彩中国梦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国梦,需要政府在现阶段采取的政策: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致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5、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解决好民生问题。
对于十八大党建的论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十九届五中全会毛概考题篇二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这三个“意味着”贯穿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论述精辟、逻辑清晰、立意高远。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强起来的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与转折点,而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就则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必要支撑。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这是党的努力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自己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体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而深远意义, 必将不断地展现出来。
3、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是不同的,认清和找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正是找准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才有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通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富起来了。十九大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是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而做出的正确的、及时的重要论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转变让我们看到现在人民群众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保障和文化生活,还有更加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又进一步要求绿水青山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清明、法制健全的社会环境。“美好生活”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简单明了的表达出了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心愿,同时给予国人更加强大的信心要在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追求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三大产业均有了飞速发展,2010年我国就越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方面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民群众拥有完美的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巨大阻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在未来发展中要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社会平衡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给人民一个美好生活。美好生活需要和物质文化需要有什么区别?
就客观性而言,“美好生活需要”可以是全方位的;从主观性来看,“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形态。1.全方位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原来物质文化需要表述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分析视角加以延展,进而形成较为全面的、新的理解和表述方式。它主要反映的是作为社会人的共同需要。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和表述方式:需要种类的扩展。融入价值观要素的表述。侧重民生获得感的表述。上述三种理解和表述方式是内在统一的,要求充分把握人民群众全方位的“美好生活需要”。它必将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供需对接工作,必将更有效地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2.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指基于共同富裕的前提,不同主体所向往的不同层次的美好生活图景。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可以是基础层次的目标追求,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也可以是期盼个人有尊严、国家受尊重。多层次“美好生活需要”局面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对自身经济实力状况等的理性判断,体现了对相关条件和个体价值追求等的综合考量,是一种基于主体自觉的多层次样态。3.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反映了个体的个性化需要。我们要辩证看待个体的多样化需要。4.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变化?
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一、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对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将更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未来的征程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要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14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3.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6.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7.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8.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9.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
在经济建设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文化建设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社会建设上,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10.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1.十九大召开的时间?答: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2.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p1 3.十九大报告共分几大部分,内容是什么?目录
4.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p3-7 5.过去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答: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6.过去五年我国推出了多少项改革举措?答:一千五百多项。7.过去五年有多少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答:八千多万。
8.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多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答:六千多万。9.报告对反腐败成效是如何定性的?p8。
10.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p1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p10 1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p10。1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p11 16.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两个必须认识到”是什么?p11 17.什么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答:党的基本路线。
二、1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必须”是什么?p13-14 20.进行伟大斗争的“五个更加自觉、五个坚决”是什么?p15 21.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三个始终”是什么?p16 2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什么?哪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p17 2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什么?
三、24.“三大历史规律”指的是?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什么?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是什么?p19 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什么?p19 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p19 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p19 30.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20。
3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什么?p20 32.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如何生动描述的?p20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答: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34.什么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答:人民。35.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总结的“两个只有、才能”是什么?p21 36.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答:全面依法治国。
38.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什么?答:文化自信。39.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进民生福祉。
40.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什么?答:建设生态文明。41.“四个坚持”治军方略、“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是什么?p24 42.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什么?答: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四、4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指的是?答: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4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p27 4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是什么?p27
46.“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指的是?答:从十九大到二十大。47.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变化?
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4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p28。49.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p28
五、50.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做到哪“六个方面”?p30 5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什么上?p30 5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突出哪些方面的技术创新?p31 53.什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答:农业农村农民问题。54.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怎么办?p32 55.实施乡村战略的总要求是什么?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6.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建设怎样的乡村治理体系?答: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57.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怎样的“三农”工作队伍?p33 59.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60.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六、6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怎样的民主?p35 6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36 63.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个必然”是什么?p36 64.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政治制度模式的“三个不能”是什么?p36 65.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做到哪“六个方面”?p36 6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p36 67.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什么?答: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68.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答:协商民主。69.什么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答:全面依法治国。70.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什么?p38 71.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什么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答: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72.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树立怎样的法治理念?p39 73.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做到什么?p39 74.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要做到哪“三分”?答: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75.什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答:统一战线。
七、76.十九大报告中,如何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41 77.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41 78.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做到哪“五个方面”?p41 79.什么决定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答:意识形态。80.什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三有”是什么?答: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82.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的导向什么?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83.繁荣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43 8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构建怎样的体制机制?p44
八、85.什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答:为什么人的问题。86.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8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什么?答:建设教育强国。88.什么是最大的民生?答:就业。89.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p47 90.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什么?p47 91.二〇二〇年我国扶贫目标是什么?p48 92.社会治理的“三共”“四化”指的是什么?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93.党的一切工作要以什么为最高标准?答: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九、94.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什么?答: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95.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两个满足”是什么?p50 96.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做到哪“四个方面”?p50-52 97.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树立和践行什么样的理念?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98.推进绿色发展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答: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十、99.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p53 100.关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表述有什么变化?答:由“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改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101.什么是核心战斗力?答:科技。
102.报告强调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103.报告要求开展的两项主题教育分别是什么?p53
十一、104.什么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什么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答:一个中国原则是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关键。105.十九大报告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六个任何”是什么?p57
十二、106.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三个反对”“两个决不”是什么?p59 107.我国外交秉承坚持的理念和方针是什么?答:亲诚惠容的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
十三、108.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两个毫不动摇”是什么?p61 109.全党要清醒认识到的“两个复杂”是什么?p61 110.党内存在的“三个不纯”是什么?答: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
111.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自觉抵制什么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答:商品交换原则。112.报告强调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什么?p61 11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p61 114.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做到哪“八个方面”?p62-68 115.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p67 116.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三个坚持、一个坚决”是什么?p67 117.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八项本领”是什么?p68
118.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做到“三个坚决反对”,其内容是什么?p63 119.全党同志的根本政治担当是什么?答: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120.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答: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21.报告强调提拔重用什么样的干部?p64 122.报告强调在人才建设上形成什么样的局面?
答: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123.报告中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两个凡是”是什么?p66 124.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125.报告强调用什么取代“两规”措施?答:留置。
126.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答: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毛概考题篇三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经验、观点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正确看待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开创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他的第二个历史贡献,是开辟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毛泽东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在政治领域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一是在经济建设中争于求成或是急于跨越;
3、毛泽东的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两种错误倾向:肯定一切的教条主义;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5、必须将毛泽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的回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针,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石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五、四个全面的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
四个全面依据: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六、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2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3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5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盟军。
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2)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而且有自身的特殊优点;
a、三重压迫和剥削——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无退路),b、分布集中——团结与组织,c、出身农民——便于和农民联盟。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一战线——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3、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的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军队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创造了前提。
七、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议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章
一、社会主义改造要点
路线和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法:
1)农业: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的,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的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经历了由大到小、由低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和目的
(1)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今后的一 切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来看,国家安全的压力和工业化的迫切需要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同时是为了克服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解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问题。
(4)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不能将“改造”和“改革”对立起来,既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革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用社会主义改造否定社会主义改革
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并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五章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二、社会主要矛盾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基本路径和根本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理论上的意义)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上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依据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技是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及其实践;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坚持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3、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坚持新发展理念
全面、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步的进一步具体化: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2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九大之后把2020年之后的奋斗目标具体为两个阶段)
六、两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七、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九、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途径: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九届五中全会毛概考题篇四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选择)
2.两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择)
4.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单、多选、判断)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7.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八大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8.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单选)‘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9.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多选)主观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的具体情况。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们有着共同的根。3.毛泽东思想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章
1、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多选)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判断、单选)
4、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选)
6、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国家垄断性。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社会阶级)。
8、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9、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0、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1、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判断)
1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统一战线:“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第三章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判断)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3.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马克思、恩克斯曾设想用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来变革所有制的问题。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7.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8.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10.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多选)
11.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2.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是对农业合作社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多选)
1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14.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座大山倒了、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四章 1、1956年~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矛盾)
4、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的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第五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选择)
3、党的十三大,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956年~2050年),从根本上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2、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简答题(重点):
8、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
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
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的主体;从上层建筑上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得到基本确立。
第六章
1.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单选)
2.马克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邓小平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3.两个百年目+中国梦
(1)2020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2049年目标:基本现代化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3)中国梦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最核心内容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多选)5.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6.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多选)
简答题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
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步走”确定下来:(简答或判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七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以经济中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3.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4.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选项)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中国的对外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a全方位b多层次c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八章
1.“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习近平的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的有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a社会主义公有制b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的。国企是按劳分配
9.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10.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1.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12.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13.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17.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18.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是依法直接行使民族权利,实行民主自治。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多选)2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单选)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2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2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7.两手抓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8.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判断)
29.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本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多选)
30.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3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32.生态文明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主观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2.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重点题)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发保驾护航。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九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1)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2)港澳回归后,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4、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6、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判断)
7、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8、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9、台湾回归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10、1987年、1988年,返乡探亲热潮。
1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核心)。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判断)
1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第十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单选、判断)
2、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3、1974年,毛泽东提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4、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5、威胁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7、(多选)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9、20世纪60年代,“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10、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态势,中国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12、邓小平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
13、中国外交工作总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第十一章
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执政活动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比第二章的7)4.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6.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选)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7.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以内的爱国者联盟,大陆范围以外的海外侨胞联盟。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判断)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多选)10.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1.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十二章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多选)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
6、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7、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九届五中全会毛概考题篇五
毛概复习资料
经济
我国初级经济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
当前我国建立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题请回答是否正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答案:第一阶段(1978-1983年)提出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按劳分配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内容
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依据是要素所有权;(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价值;(3)分配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分配形式: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圣山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意义?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承认各种生产要素对社会财富的生产所做出的贡献,并根据贡献大小而给予各要素所有者应有的报酬,才能鼓励人们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在生产要素不能按自己的贡献而取得相应报酬,即生产要素无偿或低成本使用的情况下,生产者就很可能主要通过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出,这属于粗放型增长。而一旦各要素能按贡献而取得报酬,即要素的使用要按市场价格支付成本时,生产者就会从控制成本出发,加强管理,精打细算,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是集约型增长。
因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为什么当前存在收入差异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政治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与法治
什么是基层民主?重点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含义)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认识,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内容)第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第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原因)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全民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
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三个倡导”
即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现实意义
版本1
1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学说,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2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3对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对于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具有重大意义。
5对于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版本2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何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原因
(一)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
(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改善民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生态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沙漠化迅速扩展
3、草原退化加剧
4、森林资源锐减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6、地下水水位下降
7、水体污染加重
8、大气污染严重
9、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10、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国策的原因?
生态与四种建设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00念、观点、方法。
五位一体之间的关系。
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枢纽,生态建设是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