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反馈和沟通的方式,可以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在下文中,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总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一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学生。
如问:3个5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或5×3=15。教师又问:3个5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紧接着问:3与5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二
答:姐姐的苹果不变仍然是3个,哥哥有4-1=3(个)苹果,弟弟有8+1-3=6(个)苹果,这时弟弟的苹果最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答:年龄差不变,小明一直比小强大6-4=2(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前后各4人,再算上小明共有4+4+1=9(人)。
答:第二天看了2+2=4(页),第三天看了4+2=6(页),第四天看了6+2=8(页)。
答:两次数的时候都数了小明,小明被重复数了,需要减去,所以这一队共有4+5-1=8(人)。
答:男生有8-2=6(人),女生有8+2=10(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答:9+1=10(朵)。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答:2+2+2+2+2-1=9(个)。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答:9+5-2=12(本)。
答:数的时候不要漏了李平哦,这队学生共有8+5+1=14(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答:8+4=12(块)。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答:6+5=11(支)。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答:8+8=16(人)。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答:大华有10-2=8(张),小刚有10+2=12(张),12-8=4(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答:5+4-6=3(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答:9+6=15(只)。
答:5+10=15(个)……白皮球5+5=10(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答:14-8=6(朵),6=3+3,所以芳芳给晶晶3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
答:12-8=4(个)……鸭蛋,12+4=16(个)。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答:10-3+7=14(只)。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三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2][3]。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四
一、一二年级的儿童,因为年纪太小,理解问题非常单一,长时记忆能力不好;再加上不识字,不会简单的计算,大多数儿童学习小学数学思维会非常吃力;除了参加小学数学思维班的学习,单靠家长的辅导或灌输,往往事倍功半,很容易挫伤儿童学习小学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也会弄的家长疲惫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儿童,我是不提倡过早的接触小学数学思维的。
但是也有例外,有部分儿童天生就对数字敏感,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可表现出很强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些儿童,如果不适时进行一些数学教育,很显然是浪费天赋的,对于这些儿童就可以从数学游戏开始进行训练。
二、三年级的儿童,因为经过学校中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数学计算能力;儿童对于数学的兴趣已经开始显现,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增长,长时记忆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这时大多数的儿童在学习小学数学思维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的理解开始登上新台阶。
当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学习的信心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学数学思维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开阔了视野,弥补了普通课堂上知识的不足,对于普通课堂上的知识,普遍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在校的学习成绩。
三、从现行的各种小学数学思维课本的知识编排体系上看,三年级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这里有各种小学数学思维的基础知识:包括整数的各种简便计算及其运算定律、平面几何图形的各种计数方法和规律、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等,尤其是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那是差不多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各类应用题的基础,对于整个数学学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怪乎有的小学数学思维老师说,“如果学习小学数学思维不学三年级的课程,你就很难真正走进小学数学思维的殿堂”。
从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思维课本三年级课程的重要。
可以这么说:只从学习小学数学思维三年级的课程起,你才是真正开始了学习小学数学思维。
四、从学校中学生的发展规律来看,通常我们称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最容易分化的年级的学生”,这是说,三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发生某种发展和变化,直至导致学生在学习或者纪律上都会有一些变化:有的学生会在学习和纪律上飞速进步,而有的学生会停步不前,更有甚者,一部分学生会在学习和纪律上表现出“后进”的一些迹象,这就会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没有有效的改正方法,很有可能就会导致那些“后进”学生,在整个学生时代都会“后进”。
我提倡家长三年级时送学生学小学数学思维,原因就是赶在学生产生“两极分化”之前,使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有进步,对那些即将要“后进”的学生,我们及时帮孩子一把,尽力的使他们不变的“后进”。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这完全是可能的,有很多的成功的案例。
通过以上的说明,各位家长就会很清楚了:无论从孩子的身体还是心理的发展上来说,还是从学生各种学习技能的形成上来说,乃至从小学数学思维课本知识体系的建构上来说,三年级都是学习小学数学思维最合适的年级,有条件让孩子学习小学数学思维的,都不要错过了这个年级!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五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反映数和形本质属性的数字、图形、符号、名词术语和定义、法则等都是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理解数学概念,而且要在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一、在引入概念时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以表象和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实验、联想、类比、猜想等为基本方法。在数学概念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例如“面积”的`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面引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引入。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面积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又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位教师先让学生分小棒:每人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排,看有几种分法。教师适时把他们的不同分法展示出来:
附图{图}。
然后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四种分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平均分”。
这样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掌握概念的认知规律:即从外部的感知开始,通过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智力活动,把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化为概念。
二、在概念的形成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用抽象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概括,并凭借抽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为基本方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实质,排除个别实例对全面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干扰,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在指导学生给不同形体的实物分类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后,及时引导学生先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各个面描在纸上,并仔细观察描出的各个面有什么特点,再认识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填好领料单,根据领料单领取“顶点”和“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边观察边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和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训练了抽象思维。
三、在深化概念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1][2]。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六
答:15-9-1=5(人)。
42、14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6个,从后数他是第几个?
答:14-6+1=9(个)。
43、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从前面数,它站在第8,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答:13-8=5(只)。
44、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它的前面有8只鸡,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答:13-8-1=4(只)。
46、小力有18张画片,送给小龙3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
答:18-3-3=12(张)。
47、小华给小方8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方多几枚邮票?
答:8+8=16(枚)。
答:15-6=9(道)。
【分析】喝了1杯水,1杯奶。
【分析】第一名:小红第二名:小兰第三名:小敏。
53.小力有18张画片,送给小龙3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
【分析】18-3-3=12(张)答:小龙原来有12张画片。
55.弟弟今年5岁,哥哥9岁,4年后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分析】9-5=4(岁)答:4年后哥哥比弟弟大4岁。
56.一根木头锯成两段需要2分钟,锯成4段需要几分钟?
【分析】一根木棒,锯成两段,需要锯1次,用2分钟,锯成4段,需要锯3次,每次2分钟。需要6分钟。
58.请你写出五个两位数,使这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十位上的数。
【分析】12,23,34,45,56。
59.下面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组平行线?
【答案】见解析【解析】此题可以先把每条直线标上号,第一个图从上到下为1,2,3,那么平行的有:12,13,23三组,第二个图从上到下为1,2,3,4,那么平行的有12,13,14,23,24,34,共6组.
【分析】将懒羊羊比喜羊羊少5个苹果理解为:喜羊羊比懒羊羊多5个苹果。就容易看出答案了。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七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同时让儿童识记两种相互关联的材料,然后让儿童根据一种材料回忆相关联的另一种材料。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让儿童按顺序识记一些材料,然后遮住材料并逐个把材料内容显露出来,每显露出一个材料,让儿童回忆出下面紧接着的内容。具体训练题举例:
成人找出一些图片,先把图形用纸片遮住,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个个显露出来让儿童识记。
给儿童看3遍后,把图遮上,然后每露出一个,让儿童说出下面的一个是什么。
成人让儿童看下列方框中的数字1分钟,然后遮上数字,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数字显露出来,每显露1个数字,让儿童说出它右边的数字(如果儿童第一遍完成不好可重做)。
1382590124710151720。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先让儿童识记一些材料,识记完后不马上让儿童回忆,而是接着让儿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再让儿童回忆前面识记过的内容。
这种训练法的目的是,通过让儿童记忆大量的数字,达到发展记忆能力的目的。前面谈到过数字是最难记忆的材料,因而也是一种最好的训练记忆能力的材料。
这种训练法的做法是:反复向儿童出示一些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出现多次,让儿童记住这些材料出现的次数。
具体训练题举例:家长准备7种动物的图片,如:兔子、狗、马、猴子、大象、长颈鹿、羊。然后按下列顺序呈现给儿童看,每个图片一秒钟。然后让儿童说出,兔子和大象的图片出现过几次。如儿童完成不好,可重复一次。兔子、猴子、长颈鹿、兔子、大象、羊、狗、马、猴子、大象、兔子、猴子、大象、长颈鹿。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八
“知识储备的多少,在小学阶段并不是最重要的。
”针对家长的问题,专家指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是用数表示常用的量,学习自然数和它的四则运算,熟悉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相关长度、角度、面积的计算。
这些看似简单的应用问题,有很强的基础性。
上海数学教材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每个单元都配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里观察、动手、感悟、探究规律,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用。
社会上反映一些小学生负担重,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小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学习超纲超载的内容。
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组原本是初中的,等差数列求和及排列组合公式是高中的,这些被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放到小学数学训练班。
短平快的方式让家长直观发现,孩子会做的题变多了,也让家长认为熟记“明天的”公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当下的”学科。
当一个班里有数位学生参与校外训练班,唯恐落后于人的焦虑在家长中传播,不看天赋、不问兴趣的强制学习可能愈演愈烈。
特约教育督导员吴正宪说,适合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部分有天赋兴趣,又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确可以寻找正规认证的数学训练班,接触符合适合其认知年龄范围的拓展内容。
但那些初高中的抽象公式方法,并不是没有代数基础的小学生所能理解的,只靠硬记和套用可能有碍思维发展和后续学习。
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远比知识更重要。
在亲子交流中,让孩子获得很好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靠做题把孩子做伤了。
提问二:初中生有必要上奥数班吗?
当学生踏入初中,数学教学开始涉及抽象性和逻辑推理,尤其在接触代数、不等式方程、函数、平面几何后,对数学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逐渐显现分化。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九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借助直观材料以唤起学生的联想,开展积极思维活动,从而建立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线段图,是帮助学生思考的一个好方法。在学习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有的学生看了前边的条件,联系不上后边的条件;看了后边的条件,又忘了前边的条件。而借助于线段图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掌握应用题的全貌。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所画的线段图上找到学生思考问题的优缺点,更便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逐步地借助线段图去思考问题,我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练习看图、画图、讲图。训练学生看图后能准确流利地说明图上是怎么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关系。我还训练学生看到问题后能准确迅速地用线段图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表示出来,而且要讲清楚关系。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经常结合新课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动脑想,把新知识学会。例如讲分数除法应运题,当我写出例题后,学生都争着要到黑板上画图表示题意。它虽然是一节新课,但由于学生能借助线段图熟练边画边想,不仅学会了新知,而且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的过程中我非常注意“搭桥”和“铺路”。如讲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纸分别剪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上课时让学生先把长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再启发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经过“剪拼”和计算,学生列出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此外我还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力求思维合乎规率,语言合乎规范。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十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照这样卖法,4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十一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合乎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
为了发展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解题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应该重视自编题及一题多解的训练。自编应用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十二
如何进行儿童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儿童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儿童的智慧极为重要。不过,如果仅靠自然形成,没有足够的刺激,儿童的智力发育就会相对缓慢很多。所以,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
儿童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游戏、专门的课程来进行,但是也可以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来进行思维训练。家长应当关注儿童的每一个细节来引导儿童进行思维训练。
1、全方位观察。对于任何问题,都要认真考虑它的利和弊。更深一层的思考能使儿童认识到显而易见的答案未必就是最佳答案。
2、找出规律。教育的基础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聚沙成塔。把知识分类之后,我们就可以避免反复不断地学习同一内容。
3、养成质疑好习惯。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见成规的历史。儿童在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总喜欢质疑以往的做法,为人家长应当鼓励他们养成终身质疑、不满现状的良好习惯。
4、说话准确。准确的用词不仅能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思维敏捷。
5、倾听他人的意见。儿童们往往只管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不利于他们扩展视野。家长们应当培养儿童学会考虑他人的观点,请儿童旁边的人或其他小朋友对同一件事发表意见,是训练儿童倾听的好方法。
6、写日记。鼓励儿童坚持写日记,因为写作也是一种思维。
7、提前思考。鼓励儿童对短期、中期、长期的后果进行提前思考,虽然这并不容易。不过,今天对明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准备,还是可能的。
8、学习。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学习能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
9、坚持不懈。儿童并不能一夜之间就养成逻辑思维的好习惯,应鼓励他们坚持不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十三
2、一张长方形彩纸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画图表示)。
4、有16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9人,藏着的还有几人?
7、布袋里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篮球和黄球各4个,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
至少必须摸出几个球?
小红把他们的人数相乘,得数都一样,船上有几人?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十四
答:9-5=4(支)。
答:1+1+2=4(千米)。
23、马戏团有1只老虎,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答:1+1+3=5(只)。
答:12-3-5=4(只)。
答:5-2=3(棵)……爸爸,1+5+3=9(棵)。
答:5+4=9(个)。
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玩具?
答:2+2=4(个)。
答:9+9=18(名)。
29、3个男同学共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共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书?
答:6+7=13(本)。
答:12-6=6(元)……两本笔记本,6=3+3,所以笔记本一本3元。
答:5+5=10(只),10+10=20(只)。
答:还是1分钟。
答:还是5分钟。
答:小华:10-4+3=9(个),小花:8-3+4=9(个)。
答:13-2-5=6(只)。
答:9下亮,20下不亮,100下不亮。(单数亮、双数不亮)。
答:小青9-3+2=8(本),小新7-2+3=8(本)。
答:1+1=2(元),2+2=4(元)。
答:1元=5角+5角,所以一本练习本是5角钱。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题篇十五
(一)鸡多还是母鸡多。
如果你请一位小朋友把一块蛋糕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并用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蛋糕进行比较,问他:“哪块大?哪块小?”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现在的这块比原来的小。从这一点上看,他似乎是能够理解包含关系(即整体大于部分)的。但是,假如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观察幼儿是否理解包含关系,情形往往大不相同了。我分别找到几位小朋友,问他们:“草地上有一些鸡,其中4只是母鸡,1只是公鸡,你想一想是鸡多还是母鸡多?”回答出现了三类情况:第一类幼儿脱口而出说是母鸡多;第二类幼儿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说出是鸡比母鸡多;第三类幼儿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困难,说:“老师,我不懂你的意思。”我通过和他们进一步地交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类孩子的回答有两种原因,有些孩子属于完全不理解类包含关系,因而肯定地认为母鸡多,而另外一些孩子则是由于比较粗心,没有仔细地理解问题,误认为教师问的是公鸡多还是母鸡多,当他们听清了问题后对自己原先的答案产生了怀疑,但是一时又转不过弯来。第三类孩子是比较机灵的,他们能够察觉出老师的问题有些怪,但又不知怪在哪里。第二类孩子虽然答案相同,但是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却是不一样的,只有少部分孩子头脑中的概念很清楚,知道鸡是一个整体,包括母鸡和公鸡,母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鸡比母鸡要多;另外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通过算出总数得出这一结论的。显然这一类孩子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还没有真正懂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这种关系,我利用幼儿在教室和活动场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他们进行训练。在训练时,先请幼儿确认眼前的东西都是一类的,然后进行比较。例如,国庆节时,教室里悬挂了各种不同色彩的气球,我指着黄气球问:“请你们用眼睛看看,是气球多还是黄气球多?”班上的自然角里养了几条金鱼,我让幼儿观察是小金鱼多还是金鱼多。在排队时,我请幼儿比较是女孩子多还是全班小朋友多。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我要求他们不要一个一个去数而要用眼睛去看。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黄气球只是所有气球中一种,而所有的气球除了黄色的以外,还有红色、蓝色、绿色等等,所以,比较起来气球要比黄气球多,从中能够举一反三得出金鱼比小金鱼多,全班小朋友比女孩子多。
(二)这里有几个圆。
这项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部分包含于整体,部分之和等于整体。我们设计了一幅图,让幼儿能够看图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圆形。这些图样有些是完整的圆,有些是3/4圆、有些2/4圆,有些则是1/4圆。幼儿在开始做这种练习的时候,容易发生漏找或重复找某一扇形的现象,我就请小朋友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第一步先仔细观察,找出本来就是完整的圆,有多少个记在心里;第二步再进行补缺,先补差得最少的3/4圆,把选定补充的那个扇形用笔划掉表示已经使用过了,接下来再依次把2/4圆、1/4圆补全;第三步进行统计和检查看看一共可组成几个圆,是否有遗漏和重复,如果确定没有就把数字写进图样右边的括号里,这样游戏就算完成了。除了圆形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其它的几何形体如正方形等让幼儿练习,效果也很好。
(附图{图})。
二、整体和部分的可逆关系。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