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家领导者篇一
人文修炼,提升综合素养;战略思维,打造卓越领导力
领悟中西文化的深邃智慧
提升管理者的人文竞争力
洞悉商界领导的运筹之道
【项目背景】
企业家的视野、境界、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决定了企业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竞争。企业家只有具备全面的管理素养和卓越的领导智慧,才能够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企业发展有同质化趋势,追求卓越、创新思维成为很多企业家的诉求,如何使企业脱颖而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运筹帷幄的驾驭才能。领悟中西文化的深邃智慧、提升管理者的人文竞争力、洞悉商界领袖的运筹之道对企业家来讲尤为重要。西方管理思想发展数百年,逐渐形成了指导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模式;中国国学博大精深,必将成为指导中国企业走向更大成功的思想武器。
作为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交通大学,拥有庞大的师资队伍,致力于为学员打造精品课程。“交通大学卓越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立足于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与中国传统国学智慧,基于国情及企业现状为我国企业家量身设计课程体系,将管理智慧与人文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百战归来再读书,聆听名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品味圣贤之道德、事功、文章。提升素养,开启智慧,沐浴灵魂,充实精神,真正实现“博学、悟道、修身、治企”,从而铸造具有强势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项目特色】
通古今、融中西——从思维方法入手,立足哲学层面,综合国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精华;
政、学、商三结合——由著名管理学者、政府官员、国学名师和商界精英联袂悉心传授; 全方位、大视野——以宏观思维,看企业战略;游学方式上课,实地参观考察,实现学员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开拓视野。
【招生对象】
参加过mba、emba等系列商学教育培训后的企事业单位董事长、总裁等高层决策者。
【报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五年以上管理经验。
【报名材料】
两张名片,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两张一寸、两张两寸近期免冠蓝底彩色证件照片(总计四张照片)。
【入学程序】
填写加盖企业公章的报名申请表,并邮件或传真至报名处;
经学院审核确认后发放“入学通知书”。学员收到入学通知书后办理汇款手续,并将银行汇款底联传真至报名处;
其他报名材料请于开学前一周寄至报名处,以便项目组汇总学员信息,制作学员证、通讯录等。
【教学安排】
学制一年,每两个月集中一次,每次4天,共6次(必修)。上课地点:上海•交通大学
【授课教师】
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学者、教授,国内实战派管理专家、知名企业家等。【课程设置】(修改中)交大教学 + 企业参观
【拟聘师资】(待定)金岩石 李定 蔡德亨 汪涌豪 王德峰 鲍峰 孟宪忠 林海兴 陈百华
【学习认证】
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学员递交一份3000字左右的结业论文,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审核通过后,颁发“企业家卓越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学员可成为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同学会会员。【培训费用】
本课程培训费人民币49800元/人(含听课费、讲义、学习用具、证书、合影、通讯录等)。
企业家领导者篇二
中国企业家领导力危机与重塑
http:/// 时间: 2010年07月16日 11:49:00 进入论坛字体设置: 大 中 小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众多知名企业经营困难,劳资矛盾激化。但是当失业问题成为我国强化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动力”时,沿海地区仍然我行我素地闹起了“民工荒”。与之相呼应的是,白领跳槽频繁的现象也成为我国城市从业者中普遍而严重的现象,遭受社会舆论严重质疑的不仅仅是这些企业,更是对这些企业家的质疑。
有调查显示,与国外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在“道德”方面的负面性更为突出,其集体社会形象远比国外的同行要低。而与此同时,对企业未来的焦虑、不安、对生活丧失兴趣、缺乏安全感等种种不良情绪似乎对中国企业家群体更情有独钟。
在消费领域,国人对品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和品牌的创始人企业家密切相关。而“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引发了全行业的集体性灾难,此种情形世界罕见。事实上,中国企业家不仅面临着社会质疑的考验,企业内部危机也逐渐显山露水,已经酿成了一个个分崩离析的“杯具”。
这些最终都指向了一个问题:中国企业家的领导力究竟怎么了?
不确定的明天
对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苏勇教授认为,这说明我们企业快速成长的阶段,或者说粗糙经营就能够获利的阶段慢慢在过去。以前在企业高速成长的时期,企业依靠非常简单的管理就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我们说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上经济形势变化也很快,确实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比如说今年春节以后的招工难,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对我们的企业家经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需要企业家与时俱进,但另一方面,企业家却变得越来越“脆弱”,甚至有人发出了企业家也是弱势群体的感叹。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企业家自身的信心失落以及危机感的增强。
“随着国资监管体系的完善,对企业业绩考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这些弊病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这也会使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感受到比以前更加重的压力。所以我们也会看到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状况。”对于国企高管负责人领导力的危机原因,苏勇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看法,“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今天不知道明天。今天在位你是董事长、总经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你拿掉了,而且这种事可能是没有任何先兆的迹象。或许是因为领导换了,或许是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像这种问
题,他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这方面来说他就很难有把事业长期发展下去的动力。这就造成我们很多国有企业行为都是短期化的。”
苏勇教授认为,另一方面对他们个人而言,他们也会感觉到似乎前途不是很有希望。今天我拼死拼活做,做得好倒没什么,做的不好还会受批判,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即便我做得好,但我今天可能还会在这里做,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这里。
民营企业家虽然不存在国企领导面临的问题,却也有其忧虑所在。“民营企业家担忧的主要是企业生存环境,因为他们感到国进民退,在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很多地区政策也好,资源也好,都在向国有企业严重倾斜,我们从整个改革开放的思路来讲,国企应该退出完全竞争性的领域,但是我们现在慢慢看到比如说房地产领域,国资央企也深度涉足,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民企无法和国资竞争。”苏勇教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家最为担心的是企业还能否发展以及如何发展下去,这种对未来的担心构成了诸多民营企业家心理焦虑的重要内容。” 领导力危机背后的责任缺失
员工的频繁跳槽,在团队建设方面殚精竭虑却常常效果不佳,都造成了我国企业家精神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企业家领导力危机的重要表现。
“民工荒”与白领跳槽现象本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其背后的逻辑是员工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却难以享受到企业财富增值的成果,相应地企业家在享受着丰硕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独享了社会的荣耀与光环,但在企业的小王国里,这些企业家却是一副招人怨恨的“暴君”形象。一些企业包括知名企业,基层员工的年流失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很多所谓的白领性质的工作更是如此,很多白领每年都在跳槽,能保持三年不跳槽的员工甚至不多见,曾有一家知名企业的车间主任向记者介绍,其所在的车间400名基层员工,三年的流失率不足10%,自认为足以堪称珠三角企业中的奇迹了!
员工跳槽行为普遍,白领离职现象,成为挑战中国企业家领导力的严肃问题,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苏勇教授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造成的,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很不注重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一项关于中国白领跳槽的调查显示,有6成以上的白领第一份工作未满一年即跳槽,企业和员工签约的时候恨不得和其签一年甚至半年的合同,这样它解雇你的时候不需要补偿,签长期合同的话解雇的时候补偿就比较多。企业要用你的时候拼命用你,一旦不要用你了,它觉得你没有利用价值了的时候,就让你走路。而且不大愿意在人才身上投资,不大愿意考虑员工的发展需求,都是短期化行为,企业恨不得员工什么都是现成的,经验是现成的,知识也是现成的,什么都是现成的,拿过来就可以用。但是
一旦用过两年三年,发现员工知识结构也落后了,各方面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了,那你走吧。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尽管冒了巨大的离职成本和风险,但依然阻挡不了中国白领跳槽的热情。但如果认为中国白领跳槽频繁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取得更高的薪水,似乎并未找到其本源,实际上部分跳槽者并非如此甚至截然相反,甚至减薪也要跳槽。这些白领追求的是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无休止的加班,甚至吃饭都要挤出时间,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被老板骂的情形,这样的白领自称为“白领炮灰团”。在这种情形下,员工毫无忠诚感也就无可指摘的了!
而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问题,则是我国众多企业缺乏必要的利益分享机制,普通员工难以从企业的发展中分享必要的成果,却承担着企业低成本运作偏好下的主要风险,这种不对称的劳资问题,成为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状态。
诚信被认为是企业家绝对不可妥协的原则,而今天,我们身边的事实却截然相反。尤其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等等,加上此类公众公司处于媒体高度的聚光之下,企业家诚信危机时有所闻,也给中国企业家的集体形象造成了严重冲击。甚至企业家个人的诚信问题,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品牌价值的重要因素。有识者早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肯德基在中国出现苏丹红事件,很少有人觉得肯德基的老板是混蛋,而会很自然地认为是一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为什么科龙电器前董事长顾雏军一出事,整个中国家电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低谷?
由此可知,部分企业家领导力的危机,更多的是源于企业内部的机制紊乱,偏重价值创造而漠视价值分享、重视管理效率的提高而轻视员工创造性价值的发挥,这种不可持续的管理模式随着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而日渐严重。中国企业家重树领导力,必须首先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
幸福生产力时代的使命与救赎
“如果我的企业的员工在上班前,女员工在梳妆打扮的时候,男员工在整理领带的时候,会非常的愉快而不是愁眉苦脸地面对新的一天,那会让我很有成就感。”曾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这样向苏勇教授袒露胸襟。
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梦想,更是其内心苦恼的流露。伴随着让劳动者更有尊严,体面劳动等呼声的高涨,隐隐为我们开启了幸福生产力时代的影子。
“幸福生产力”是个国际性概念,这种生产力以人的快乐程度为指标,关注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和成长性。“管理学中很早就发现了这样一条定律,开心的员工是高效率的员工。
如果一个员工每天工作时情绪低下,充满埋怨,那他的工作就会容易产生失误,劳动效率也会显著降低。”苏勇教授说。
幸福生产力时代作为一种趋势是难以阻挡的,它给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并不陌生却相距甚远的新课题。同时它会产生一种重要的副产品——员工忠诚度的大幅提升。而做好这一点,苏勇教授认为应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整个企业文化要好,让员工能够看到在这个企业里是有盼头的。整个文化的氛围要是非常好的,讲公开、公平、公正,只要你能够努力工作,是会有前途的,而不是靠和领导处关系。
第二,从高管来讲,要仔细地研究员工的需求。员工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作为高管要考虑每一个员工,目前的需求在哪一个层次?如果他们目前工资很低,希望努力提高收入,那作为领导就必须要努力提高其待遇。另外一些公司会选拔一些骨干,比如很多企业有优才计划等等,这也是能够留住骨干的措施。
伴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员工持续发展的价值将不断被发现,我国庞大的社会需求在营造了巨大的产业机遇的同时,也给伟大的企业的诞生预留了空间。
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家总是相伴而生,中国企业家能否找到打开幸福生产力时代的钥匙,将关系到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自身解放和救赎,也是新阶段中国企业家领导力重塑的重要途径。战略营销专家薛旭认为,中国企业欲成为世界名企,需要完成基础战略管理的革新,这种革新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家领导力的重塑过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被盛赞当今世界为数极少,对世界商业形态产生重要影响的玫琳凯?艾施,其管理哲学以“满足员工需求”和“公平待人”为出发点,注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强调坚持原则和以身作则,鼓励积极参与和冒险尝试。在玫琳凯公司,公司鼓励员工分享个人生活的快乐的一点一滴,正是这种鼓励分享的做法,让员工以享受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也影响到顾客身上,拉近了公司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创造了不朽的营销传奇。正是这样的管理哲学,让玫琳凯本人能够走上事业的颠峰,成为商界的传奇女性!也许这便是新时期中国企业家重塑领导力的借鉴之道。
企业家领导者篇三
行动学习——重塑企业领导力
作者:戴维.l.达特里奇 詹姆斯.l.诺埃尔
本书写给那些意识到要用更好的新方法来发展其领导人的组织和那些意识到不能仅仅去培养领导者,而是要“重塑”领导者的经理们。其中阐述了所有的组织早晚都要面对的领导力问题,包括从技术到全球市场、到对付变化等各个领域。每一章都讨论了企业应如何让管理者通过行动学习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由来已久。
变革——应对新商业社会的挑战
没有哪个企业不想让它们最有前途的经理们拥有一些必要的技能,以便在全球化的市场、再造后的组织、新的竞争环境、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架构和以技术驱动的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有所作为。一些公司正处于危机的境地,它们的生存取决于有人能帮助它们的管理人员进行与众不同的思考、行动、管理和领导。还有一些公司洞察到未来,它们认识到,如果经理们无视跨职能管理、团队工作和人员的多样性,公司将不再拥有繁荣。
将各类企业领导人重塑为具有全球眼光、跨职能的思想者,这样做的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全球化的市场呼唤全球化的领导人,无边界组织如果由依赖职能碉堡中的人来管理就无法有效运作。与上述推动力一样明显的是,行动学习还涉及如下两个更加微妙的问题:(1)现代商业环境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两难性的特征,让那些以控制为导向的传统领导人感到痛苦不堪。(2)现在比以前更需要从本公司中成长起来的领导人。
在对充满争议的全球商业环境进行讨论之前,让我们讨论一下
第二个问题。
正是驱动重塑领导人的力量,使得我们很难购得新型领导人。一方面,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领导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为我们自己的特定组织买到合适类型的领导者,而且更愿意由自己来重塑领导者。在一个受控的环境里处理真正的商业问题是重塑领导人的有效途径。当人们在一个以学习为导向的环境中,处理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创造发展机会时,就是新型领导人诞生之日。换句话说,他们是围绕着自己公司的问题—而不是其他公司的问题—重塑出来的。也许在过去,领导力可以互通互换,但在今天,大多数领导人的产生是在某公司的特定环境中解决特定问题的结果。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不是从外面引进的。另外,也不是简单地将其派到商学院学习几个星期,再回到企业中就能培养出来的。
行动学习提供了一个方法,使公司领导者能够自我重塑。它方便、灵活又相当简捷。大多数组织能够采用这种方法,无论它们希望培养新型领导人哪方面的品质。我们会看到,这些品质很不相同并且和组织面临的特定商业问题直接相关。我们把受新式学习影响的领导者称为“新型领导者”。
通用电气、壳牌石油公司和美国技术公司的ceo们就是新型领导者的典范,这些领导者不仅打破了公司的传统,而且打破了成型的领导行为模式。他们往往对现状持排斥态度,不愿进行过多控制,而是集中精力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鼓励争辩和讨论。然而,如果你认为新型领导人只具备这4个特征,那就错了。虽然那些过时的、以命令和控制为导向的领导人很容易描述,但新型领导者却很难准确描述。用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话说,新型领导
人充满矛盾。我们将新型领导人概括为信奉变革、全球化地思考和赋予他人活力的人。毫无疑问,这些是新型领导人的重要品质。但是当今这个时代,领导力要素相互联通而且复杂。新型领导人拥有很多品质:从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到在市场未形成前靠直觉发现市场机会。
我们想让你了解,这些品质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些品质为什么对世界上任何角落的组织都这么重要。
世界上没有新型领导人的品质清单。或者即使有这么一个清单,它包括的内容也会大大超出了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限度。尽管我们的许多客户希望通过学习开发一系列的能力。包括进行全球化管理的技能,领导变革的能力、团队建设的能力等所要塑造的这些品质彼此差异很大,又非常概括。人们的个性差异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一个人可能需要立足于自己的思考来有策略地、创造性地工作;另一个人则必须集中于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与不同的业务单位协同工作。另外,目标能力通常和公司所面临的业务问题或者机会联系在一起。一个正在试图进行全球经营的公司,希望重塑领导人的全球化管理的能力。另一个公司可能正在为人员多样性问题而焦头烂额,它希望它的领导者学会管理一个异质化的员工队伍,或者能够植入一种新的价值观。
我们不想给你提供一个重塑领导人所需品质的准确清单,只想让你对我们观测到的领导“类型”的转变有所了解。许多组织正在试图用与过去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员工,它们让经理们进行行动学习,希望经理们能够放弃过时的领导信仰和行为,获得全新的观念和方法。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种转变以及转变的推动力量,我们比
较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当今仍然普遍存在的、以命令和控制为导向的传统的领导方式,一种是新兴的由技术、全球化和矛盾驱动的领导方式。下面的10对行为/观念说明了传统领导方式和新型领导方式之间的差距:
〃指明方向与作出指示。领导者们常常关注细节,为检查、控制、监督和纠正所困扰。既然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架构实现了扁平化,也让信息能够即时地传给每一个人,领导者就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过多地去控制。新型领导人有充分的自由去展望未来、制定战略,以及鼓舞激励员工。
〃所有者与管理者。在我们的行动学习项目中,我们经常问参与者,“如果你们作为组织成员之一,通过抵押自己的财产参与管理层持股,你将会做什么?”新型领导人的想法和行动与企业所有者非常相似,而传统领导人的想法和行为更像一个经理人—关注短期利润,极力讨上级欢心,争取更高的资历和安全性,决策迟缓,陷于单调乏味、无休无止的繁文缛节。当组织意识到增加价值的重要性时,所有权也就成为了领导力的必要内容之一。而官僚组织的心理对增加公司的价值毫无作用。
〃未来是什么与现状是什么。与竞争对手一样或比他们稍好一点,不再算是有优势了。对于一个在渐进式增长受到赞誉、珍视利润底线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经理来说,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思想。我们需要用这种方法来重塑领导人;他们必须从新的地方获取信息和知识,帮助员工发现新的市场和顾客,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去揭示事物的本质。组织的竞争对手往往是它自己,我们看到,微软公司神速地重新定义了其战略。
〃开放与孤立。对于传统的领导人来说,身居高位确实是孤独的。下属向他们汇报情况,但没有人会用一种自由的、交互式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1997年6月24日出版的《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管理咨询师理查德〃哈勃对511名ceo的研究报告。他的结论是:这些ceo们大多仍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是鼓励开放性的对话,不怕艰难险阻的新型领导的典范。
〃通才与专才。关于让员工进行跨职能工作这个话题。人们已经说了很多。但是,即使是那些认可这种观点的领导人自己,也经常被他们得以成长的专业背景所限制。今天在大多数公司,领导人因为他们的业绩和在某个领域的才能而出名。放弃职能视角去扩大视野,在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在我们的行动学习计划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树立综合管理观。
〃反思与活动。传统的领导人经常被无休止的活动所束缚—进行交易、现场检查、收购企业、处置资产、出席会议、解决问题、深入工厂。优秀领导人在完成工作之余,也争取安排时间去反思。这不是一种嗜好,而是一种必需。在模糊不清和充满矛盾的时代,领导人需要去发展他们的直觉,这可以通过反思来获得。
〃情感与智力。新型领导人制造情感的能量—这种能量推动他们的属下参与变革并做出承诺。小组以此为动力,并因之完成了伟大的任务。领导人甚至能够激励不会对他们直接报告的人。这些人被领导人的精力、观点和激情所激励。所有这一切都和拘泥于分析的、冷酷且不与人交流的、甚至是专横的领导人形成对比。
〃信任与怀疑。传统的领导人对每一件事情都要检查两次,不留任何偶然的余地。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墨菲法则的坚定信仰者。如果有些事情可能出错,它就会出错。因此他们不断地监督人们以确
保他们正确地工作。在一个靠速取胜、组织成员遍布全球的时代,领导人需要信任那些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人,尤其是在领导虚拟团队时。
〃接受与拒绝。态度强硬的领导人有一点是不变的:他们的每一个脸色和动作都在显示着,“证明给我看”。控制倾向的领导人以有能力说“不”而骄傲,拒绝不符合他们标准的观点和行为,他们也拒绝与他们不是同一类型的人。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用相同的方法去看、去说、去行动和思考还是很常见的。新型领导人非常能够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人们。他们根据这些观点和优点来作出判断。他们寻找新鲜的、年轻的、原创的甚至奇异的观点,为的是与前沿思想保持接触和联系。
企业家领导者篇四
让企业重回舞台当中,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放松和解脱管制,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
【中国企业家网】12月5日2点左右,嘉宾们全体起立,把掌声献给了台上的演讲者许小年。在2010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主题午餐会上,许小年以企业家精神为题,以严厉的批判展示了对未来的热切期望,“让企业重回舞台当中,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放松和解脱管制,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
以下为许小年发言内容:
我今天的主题是“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以及重振”。可以看到,在社会上有两股浪潮,这在各个媒体上都有过广泛的报道,一个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一个是海外移民。在移民的人群之中有官员子女、有成功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子女,这两股浪潮再清楚不过的表明,在中国企业家精神正在衰落之中。
国企只有管理者没有企业家
在这里我想做一个定义上的说明,我指的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虽然有大量的优秀管理者但是那里没有企业家。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具有敏锐眼光,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需求,甚至创造社会需求;他们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能力,能够组织资源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和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以个人的声誉和资产承担失败的后果,他们也以个人的名誉和资产赢取成功的收益。这个意义来讲,国有企业仅有管理者没有企业家。
当我们看到企业家精神在中国衰落,必然要问原因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强势政府的兴起是当前企业家精神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市场经济的主角原本是企业和民众,而企业的灵魂又是企业家。近年来改革停滞不前,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之下政府从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变为游戏的参与者。
不仅国有企业政策、法律、资金、资源、意识形态优势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政府各部门也对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进行干预。干预突出的案例就是房地产,几乎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的行政干预手段都已经在房地产上使用过了,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经营环境恶化导致实业转向投资
政府对经济活动、市场活动这样的干预增加了企业负担,搅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预期的稳定,提高了未来不确定性。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机会减少之际,相当数量企业家放弃了理想,转向了投资,在企业间形成了移民之外的第二个趋势。
在我的学生群体中我发现当前两大趋势,第一是办海外护照,第二做投资,不做实业了,实业做得越来越困难。社会地位的悄然变化也导致了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企业家从令人羡慕的市场经济弄潮变成了抱怨天下不均,近年来在收入分配不断分化,人们习惯性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结果而不是原因上。更多关注收入分配不均的结果而不去探查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收入分配恶化主要原因是钱权交易,是公共投资中的腐败,是土地的垄断供应以及垄断行业的收益,寻租者总是把舆论压力导向生产者和经营者,买不起房是因为开发商牟取暴利,看病贵是因为医生收取红包,菜价涨是因为菜贩子囤积心理。当仇富心理取代了财富尊重,企业家丧失了精神动力,回馈社会变成了压力下的责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们在社会上看到裸捐者寥寥无几,日益流行是“裸官”。
弃“创造财富”转“财富再分配”
企业家精神和诠释文化当中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对我们民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创新能力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当社会不再奖励和激励价值创造的企业和民众,而将人们的聪明才智、时间精力引向再分配而不是价值再造,我们知道它的长期后果是什么,什么是价值创造就是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清楚看到政府部门实际上并不
创造价值,政府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民间,国有资产也是由纳税人的投资形成的。当我们看到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纷纷去竞争,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从财富重新分配中得到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这样的经济将失去活力。价值创造部门萎缩,价值创造速度下降。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社会中的青年才俊不仅向往价值再分配部门,政府各个机关而且已经准备好了,准备用腐败等违法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数据为证,2010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招收公务员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135万人中间报考国税系统的约40万,报考海关30万,两大系统占报考总人数70%。形成三四千人竞争一个名额的局面,而铁路、公安、气象系统是人气惨淡。
同样我们要问,同样是安全稳定受人尊重的公务员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报考的冷热不均,很显然人们对这些部门的偏好是由寻租权力大小所决定的,这里有一点信息不对称。刚才我讲到的铁路、公安、气象系统报考的人少,实际上信息不对称,因为大家不太知道那里的寻租潜力有多大。
都知道国税部门可以,海关部门可以,所以70%的人涌向了这两个部门。这表明刚才我们讲的我们的青年才俊们不仅是希望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且准备以违法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以违法方式进行财富再分配很自然民众会质疑政府立法和执法公正性,动摇人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等到民怨沸腾,再来谈稳定和和谐恐怕为时已晚。企业家精神将重振
企业家精神的衰落和权势文化的兴起不仅会使我们国家的创新力衰退,还会引起社会不公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鼓励和促进创新是转变增长模式的根本性措施。而企业家的使命和工作求创新,在这个时候重振企业家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退出经济,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我们执政党的文件中一而再,再而三决定的。让企业重回舞台当中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政府放松和解脱管制,强化市场功能,弱化官员造租和寻租能力。有的官员受到了民众的谴责,我们的观察表明主动与他们联手是少数人,多数(企业家)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希望透明规范去运作,不愿意冒风险。他们不受政府寻租和过渡管制,重振企业家精神要求民众理解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企业家承担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和风险,企业家的创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市场和社会给予企业家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合理与公平安排。起码比贪污腐败来积累财富才更为合理,更为公平,因为企业家满足了社会需求,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而腐败寻租只是合法或者是非法的掠夺他人财富。
幸运的是中国企业家资源非常丰富,从小作坊的农民,经营傻子瓜子的企业到今天在座各位都是企业家的代表,不幸我们有几千年的官僚集权传统,压抑和摧残民间创新精神。如果政府官员能够像小平同志那样,意识到民间的智慧远在自己之上,尊重并鼓励民间自己创造,将自己的重点从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管制市场经济的活动转向制度的建设与维护,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的转变指日可待,我们将书写中国经济奇迹的另一辉煌篇章。
企业家领导者篇五
1、1988年10月何新在香港《明报月刊》发表文章《当代中国政经危机与成因》,预言中国将发生**。此文震撼内外。
19**年,中国发生事变。
2、1988年何新在《中国金报》撰文称戈尔巴乔夫改革必定失败,苏联东欧帝国体系将解体。1990年6月12日,何新给国家当时最高领导同志(邓公)写信,预言苏联即将面临解体。
1991 年8月,苏联“819”政变发生,何新应某高层领导(丁关根同志)问询而写了一封信分析形势并报中央领导。何新认为此次苏联政变不会成功。并预言:此次政 变失败后苏联政局的崩盘趋势已难逆转,苏联体系将崩溃,叶利钦必将掌控实权,戈尔巴乔夫将仅成为象征性人物和下台。
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体制的彻底瓦解。
这年圣诞节之夜,叶利钦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接过了前苏联的最后一项权力——核按钮控制权。1991年12月25日18时40分许,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
3、1991年,何新在《对我国十年改革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美国对华进行其意识形态和政治渗透的具体方法大略如下:
(1)培育一个代表美国及西方在华利益的代理集团——新买办阶层。
(2)美国以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工具,以现代艺术、美国文化和消费模式,作为催化媒介,诱导中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在中国培育迷信和崇拜美国的社会心理。
(3)在倡导“开放主义世界观念”的旗帜下,以“世界主义”观念,来否定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本位的爱国主义观念。(即“普世价值”)
(4)试图彻底破坏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让中国人将来心安理得地接受国家分裂的事态,为此而作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准备。
(5)以民主、人权为两大道义锁链,约束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的手脚,削弱和解除中国国家制度的自卫机能。使这种自我防卫机制,丧失道义性的基础。
(6)美国及西方公开策动中国的少数民族分立运动、并伺机准备插手支持区域性的自立运动。
美国对华进行大规模意识形态攻心和政治渗透。它要求中国政治制度按照美国标准,实施美国模式的“民主化”,在经济上实施私有化、市场自由化,以此作为引导中国改革的三大目标。
回看我们的历史,私有化(下岗改制)、普世价值、西藏拉萨事件、台海问题、否定岳飞、李银河的所谓性革命,一一发生,难道是偶然的吗?
4、1991年11月,何新在《90年代世界战略斗争的焦点区域》文中预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东已很难再结聚为威胁美国及西方石油利益的战略性整体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动荡状态在这个地区仍将长期延续下去。但是从整体看,此地区已能够被美国和西方政治经济力量所主导和把握。因此,此地区在90年代以 后将不再世界战略斗争的焦点地区。
何新说:全球战略中心未来将东移,中国大陆及沿海边缘区域将是未来世界战略竞争的中心焦点,成为矛盾的敏感区和触发点——在中国大局维持稳定而无内乱发生的前提下——中国的边缘区域将事变不断。即:
朝鲜半岛、中南(印支)半岛、港台海区、南中国海区域以及环邻西藏、新疆的西部区域。这些区域目前蕴涵复杂经济、政治、主权领土争端和民族、宗教问题,因此随时都可能成为突发矛盾、冲突激化的国际争端区域。
此后,朝鲜问题、南海问题、台海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不断涌现。
何新还针对美国开始大规模向台湾销售武器,认为这是一种信号。
何新预言:李登辉掌控台湾局面后将搞台独,台、陆关系未来面临急剧裂变。
何新建议以中程导弹威慑台湾。
5、1997年3月(亚洲金融危机前夜),何新写报国务院领导《对我国金融领域问题的分析与建议》研究报告,建议警惕金融行业出现危机,此后,中国明显地放慢 了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及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进度,由于中国金融市场没有与国际金融市场直接接轨,所以不久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未能祸及于中国。
6、1997年3月,何新在《对我国金融领域问题的分析与建议》中指出,实施分税制改革,建立中心与地方税收分流的新税收体制,使得地方政治与地方民营经济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事实上只有民营经济才能为地方政府提供丰厚的税收(而多数国营经济均濒临亏损或破产)。
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官员以权力对私营经济的保护和支持,一部分官员借此获得个人经济收益。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干部阶层因而将发生分化:
(一)形成了地方官僚与地方财阀相结合的地方主义势力。
(二)出现为民营经济利益集团直接提供政治服务的买办官僚。
7、2001年3月,何新政协小组发言《论股市泡沫、统计失真与下岗问题》并致信朱某公,称被媒体大肆吹嘘的新经济是莫须有的神话。预言香港不久还会发生第二次金融危机。
2002年,香港股市恒生指数由年初的11397点下滑到9072点,前三季度累计下跌2325点,跌幅达20.4%。
8、在上文中,何新还认为:决定自由市场中竞争成败的根本因素,不是靠经济效益,而是靠累积资本的实力和规模。资本炒作决定商品价格,而不是竞争或市场需求决定价格。
9、在此文中,何新反对对国企私有化和让工人下岗失业的政策。他尖锐抨击:将工人驱赶下岗,使企业私有化,表面上似乎改善了企业效益;实际上是将国有(社会)资产廉价地赠送给私人(老板及管理者),同时把失业者抛向社会,制造了社会不稳定的祸乱之源。
2002年以后,改制下岗政策终于有所减缓和收敛,失业引起的社会不稳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开始得到高层的重视。
10、2003年2月20日,何新对伊拉克局势发表评论,预言美国攻击伊拉克根本不会有大型的、有意义地对抗性战争。伊拉克即将发生坍塌性的崩溃。萨达姆政权的 生存期限屈指可数。这种论点与当时央视评论等主流媒体的论调截然相反。
然而伊战迅速结束的结果惊人地验证了何新的该预言。
11、2003年3月,何新发表著名《论某公》文,历数某公执政时期改革政策之误,断论其种种私有化及盲目市场化之激进改革如王安石新政利近害远,竭译而渔,必 遗患后来。
如今,教育、医疗、房改等新三座大山压得国人透不过气,两极分化、贫富对峙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
12、在2001年出 版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序言中,何新预警:种种迹象明确显示,我们正处在爆发新的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危机的焦点将集中在日元——美元——欧元的 汇率上。如果美元暴跌,一旦引致美元泡沫崩破(这个泡沫大得惊人),就必将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大灾变。何新还肯定地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突变已经具有不可 避免性。
13、2008年,何新发表《中国人该有过苦日子的精神准备》一文,预言:国内物价和社会就业问题,未来将极其严峻。发生企业 大倒闭、高失业,同时伴随高物价的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了。过去几年的国内经济的表面繁荣,奢靡挥霍,廉价货物充斥于超市的时代,就要结束。
这些话在当时仿 佛是“唱衰论”而受到讥笑。但现在对这一点,想必一切工薪阶层已有切肤之痛而感同身受。
14、2008年4月何新在提交中央高层的《人 民币升值是物价上涨全球通胀的原因之一》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必将引发恶性通胀》等文论中提出: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吸引外汇热钱大规模流入,导致兑换人民币 过量发行流动性资本失控。同时人民币估价的一切国内商品普遍升值,也就势必带动中国商品对于世界其他货币和商品发生普遍的物价上涨。换句话说,伴随人民币 升值,自然意味着中国物价节节高涨。
由于中国也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因此中国出口品的价格上涨必然拉动全球通胀。中国作为全球廉价商品供应商的时 代即将结束。
——如今伴随着人民币大幅升值发生的,正是中国与世界物价的不断上扬。、2008年6月,何新在《谈国际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中指出,弱美元、高油价,这是美国国家当前核心利益的现实选择,其工具就是非政府跨国对冲投机基金。就是这些基金在石油期货市场兴风作浪导致油价飚升。
油 价上升是美国解决其庞大的国家负债的重要选择,这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是美国政府未来制订一切政策的定位点。
经过2008年下半年短暂下跌后,尽管 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始终呈负增长,油价仍然从2009年2月初的34美元/桶上升至超过90美元/桶。一直以来美联储实施近乎零利率的大放水政策,美 元汇率连年持续走低。
16、2010年夏季,何新发表博文《想到中国未来有时想哭》。2011年春,何新发表博文《2011年中看内外 大势》预言:预料国内物价,主要是民生用品物价在今年7月以后将会飞起来。
何新又针对当时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唱好美国经济以为即将复苏的论调,预言:这场 国际金融危机方兴未艾,仍远未结束。金融大海啸会在未来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以意想不到的形态突然发生。
何新还预言:10年之内,中国与世界必有非常之变!无内变则必临外战。
中华民族已再次迫近最危险的时候!
何新说:如不改弦易张,通盘检讨过去10年来改革方向的失误,未雨绸缪;则未来会如何——也许只有天知道„„„„
从此何新基本失语,很少发言。但是在2010——2011两年,何 新出版了《汇率风暴:中美金融战争揭秘》、《统治世界:神秘组织共济会揭秘》、《命运与思考》等著作。
在2011年于香港出版的《命运与思考》一书中,何新说:我不讲假话。但我并没有讲出所有的真话。
[附注:以上预言见何新有关著作:《新战略论》、《致中南海密札》、《论政治国家主义》以及《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何新看中国经济》等书中。]
--------------
1.预测到东欧、苏联剧变及对中国影响;
2.判读出 当今世界商品经济向资本经济过渡;
3.认为战略中心由中东转移到中国;
4.预言2008金融危机,其后通货膨胀时代,再之后的金融大海啸;
5.揭示出 隐蔽的共济会组织
我想这五点足以奠定何新先生的当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