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小数乘小数(模板16篇)

小数乘小数(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16:01:42
小数乘小数(模板16篇)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7、读范文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和视野。

小数乘小数篇一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新。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出示口答题:

3.4×1256×1.480.078×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小数乘小数篇二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3.50.3。

2.560.320.372.9。

0.560.180.182.5。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篇三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平面图)。

1、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习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习的类型,而选做别的习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3、针对练习、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71.050.18。

×0.9×0.06×0.3。

636305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1.02×0.76=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0.28×0.28=0.0784(平方米)。

0.28。

×0.28。

224。

56。

0.078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

小数乘小数篇五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换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1.2×0.8”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造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复习引入。课前通过两道练习题,复习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课本例3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宣传栏上的玻璃坏了,我们需要更换一块新的玻璃,你知道这块玻璃需要多大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学生列出算式1.2×0.8,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由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1.2×0.8,要把1.2变成12,则扩大了10倍,0.8变成8,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

(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六)尝试应用,提升能力。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的特点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还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46。2元,买这样的面料5。7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七)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篇七

课时。

第3课时。

个人见解。

主背人。

王重阳。

合作者。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佣补足。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境准备:

1.出示练习题,说一说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口算(卡片)。

3.全班练(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索研究:

1.计算:0.056*0.15。

2.师生质疑:计算中遇到什么新?问题这样点积的小数点?

出示投影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肯定:

0.0560.056。

*0.15*0.15。

280280。

5656。

8400.00840。

小结: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的末尾”多”要划去。

交换例3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小结:总结出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出示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到2.4倍,

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读题,理解2.4倍表示的.意义。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比较例3和例4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1)例3第二个因数(0.15)比1时,积(0.0084)。

比第一个因数(0.056);

例4第二个因数(2.4)比1时,积(44.4)比第一个因数(18.5)。

(2)为什么第一个因数要“0除外”?

三.实践创新:

1.大家练,课本3页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0.252.6*1.08。

2.在下面各题积上点小数点:

0.0252.005。

*0.18*0.009。

20018045。

25。

450。

个人见解。

小数乘小数篇八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篇九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件。

(一)复习旧知,铺垫迁移。

1.口算,说一说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列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安排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课件呈现例3情境图。

(1)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自己分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说一说2.4×0.8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从计算“宣传栏的面积”导入,既复习了计算面积的知识,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数学问题。)。

2.尝试计算,引导推理。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先估计一下,“2.4×0.8”的积大约是多少。

把2.4和0.8分别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数,所以积大约是2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列竖式计算之前先估算,为笔算的结果确定大致范围。)。

(2)猜一猜,尝试算法。

根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想一想: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点上小数点。)。

(3)试一试,体会算理。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积是19.2还是1.92,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把2.4米和0.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92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解释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2.4和0.8分别看作24和8,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92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92除以100。

出示分析推理图。

看着分析图,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整个推理过程。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现在的积除以100,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4)验一验,确定结果。

通过推理,我们验证了2.4×0.8=1.92,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确实是2平方米左右。

小数乘小数篇十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感悟算理——观察比较,概括方法——巩固练习,应用提高”等环节,使学生不断焕发“思维的活力”。

2、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更需要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从整体上看是一个系统,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为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不同的是,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点的定位稍显复杂。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设计要重视计算教学探索过程的有效开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体验评价,理解感悟算理。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1、教师谈话导入,下面一幢宽敞漂亮的住房的平面图。

(1) 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问题1,客厅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2,厨房有多大?

问题3,主卧室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4,书房多少平方米?

问题5,房间内过道多少平方米?

……

2、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过道:6.5×0.9;客厅:6.3×4.2;书房:5.4×3;主卧室:5.4×3.5;厨房:4.27×2.6;卫生间:4.27×1.4;小卧室:4.27×3)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6.5×0.9”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思考:按整数乘法计算,请你猜一猜,算出的结果跟实际的结果相比会有多大分别呢?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中计算的道理。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2、独立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6.3×4.2、5.4×3.5、4.27×2.6、4.27×1.4”,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跟同桌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5.4×3 6.5×0.96.3×4.2、4.27×2.6 竖式

组织讨论:

(1)小数乘法算式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3、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4、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出示“0.56×0.04”,你能不能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小数乘小数篇十一

课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个人见解。

主背人。

王重阳。

合作者。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佣补足。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境准备:

1.出示练习题,说一说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口算(卡片)。

3.全班练(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索研究:

1.计算:0.056*0.15。

2.师生质疑:计算中遇到什么新?问题这样点积的小数点?

出示投影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肯定:

0.0560.056。

*0.15*0.15。

280280。

5656。

8400.00840。

小结: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的末尾”多”要划去。

交换例3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小结:总结出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出示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到2.4倍,

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读题,理解2.4倍表示的意义。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比较例3和例4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1)例3第二个因数(0.15)比1时,积(0.0084)。

比第一个因数(0.056);

例4第二个因数(2.4)比1时,积(44.4)比第一个因数(18.5)。

(2)为什么第一个因数要“0除外”?

三.实践创新:

1.大家练,课本3页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0.252.6*1.08。

2.在下面各题积上点小数点:

0.0252.005。

*0.18*0.009。

20018045。

25。

450。

0.056。

*0.15。

280。

56。

0.00840。

小数乘小数篇十二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卡片和多媒体。

a、口算训练:

6+4.4=0.01×80=7.4-0.9=6.3÷0.63=。

2.3×5=0.4×0.5=0.2÷0.04=5÷0.02=。

18.6-6=5.4+6=9-1.35=0.3×0.05=。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0.8÷5+0.24×9。

8-(0.8÷5+0.24)×9。

[8-(0.8÷5+0.24)]×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x=15.4x-0.8=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53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42÷1.5表示什么?42+42÷1.5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53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小数乘小数篇十三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4道练习题。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很多丰富的感性经验,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已懂得了计算的方法,但是对于算理的理解还是不到深刻。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主动探索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分享与同伴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因数都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的理解。

尝试-----探索交流-----总结方法-----运用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就是紧紧依托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交流、解释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迷团,总结出方法、最后会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循环过程中,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得出计算的方法。

引导交流,深化提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具有灵性的课堂,真实的课堂。《积极学习101个策略》中提到,教会别人是最好的学习策略。再一个学生的思维与成人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学生的方法才最好。所以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更服务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产生计算的迫切需要,在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驱动下,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放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质疑,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碰撞出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独立计算,学生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算法碰撞思维。在交流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和思维的碰撞,这样从错误到理解,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小数乘小数篇十四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3.50.3。

2.560.320.372.9。

0.560.180.182.5。

八、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篇十五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出示口答题:

3.4×1256×1.48 0.078×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小数乘小数篇十六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67×2.099.06×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