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7年级生物教案(精选13篇)

7年级生物教案(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1:21:14
7年级生物教案(精选13篇)
    小编:admin

教案是指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而编写的教学设计文稿,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请大家阅读以下教案范文,了解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案例。

7年级生物教案篇一

认知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

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学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生物学的概念。

2、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五、重、难点突破。

导入部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的周围,总会碰到不少引人思考的问题:春华秋实、北燕南飞、蜘蛛结网??自然界中这些纷纭众多的生物现象神奇奥妙、饶有趣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板书课题]。

科学探究部分:

科学探究一:

(一)生物学的概念。

探究过程:

1、学生分组,列举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一些现象。

2、各小组根据例子归纳总结生物学的概念。

3、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生物学的概念。

(二)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过程:

1、学生4人一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关系,每小组推选1名主持人,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展开讨论。

3、各组交流讨论情况,汇总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的例子。

4、讨论后,每人写出总结、交流。

情景渗透材料:

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农林牧渔生产、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我们从事各种学习和工作,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生物学是医要卫生的基础,防治疾病、卫生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都需要生物学知识。

我们生活需要良好的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环境问腿,使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研究先进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即利用改变遗传物质的方法来创造生物的新类型;仿生学,即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的原理来改进工业技术;抗癌药物的研制、试管婴儿的研究等,更是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科学探究二: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探究过程:

1、学生4人一组,结合《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一文及生产生活实际和利用报刊、电视媒。

体所获得的信息,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各组交流讨论情况。

3、通过讨论、交流,每人就“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写出总结、交流。情景渗透材料:

当代生物学的新进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划时代的巨大成就,使生物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学科之一。

1963年,我国的医务工作者陈中伟在同事的陪合下成功地将断离的肢进行再植的手术,后来又接活了各种断肢(包括断掉的手指)。这项成就至今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陈中伟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手再植奠基人”。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就——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及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美国科学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产能源物质的新品种在——“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被割开后,就会流出白乳状的液体,经提炼就得到石油。

在利用细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于石油的不同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细菌来分解,美国科学家就将不同细菌的基因分离出来,集中到一种细菌内,从而得到了“超级菌”,这种“超级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菌快得多,净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

7年级生物教案篇二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7年级生物教案篇三

1、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2、尝试将动植物按食物链进行排序。

3、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操作材料:食物链操作底板三张,麦苗、小羊、老鹰图片。

1、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进行分类。(动物类、植物类)。

(1)观察动植物图片,认识动植物。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吗?认真想想它们的名字。

(2)将动植物进行分类。

2、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1)思考、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动物平时吃什么来生存?

(2)了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的食物链。

教师:大鱼生存要吃什么?小鱼呢?

(3)观察食物链操作底板,观察微课出示的三组底板,幼儿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将动物图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贴在相应的底板中。

教师引导幼儿,待幼儿完成后揭示三组食物链的排序。

4、引导幼儿指导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食肉动物会怎样?(吃草的动物越来越多,导致土地没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变成了沙漠,人也无法生存。)激发幼儿思考,食肉动物缺失后带来的后果。

引导幼儿想到食物链上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保护生态平衡。

5、科学活动《大鱼吃小鱼》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大胆挑战了科学领域,选择了幼儿喜欢动物相关的课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于动物喜欢吃什么,是怎样生活、活动的,幼儿非常有兴趣,又通过操作底板,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思。

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从动物入手,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本次活动的优点:活动内容幼儿有兴趣,环节层层递进,教师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声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问后教师都会稍作停顿,让幼儿有时间思考、操作。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1、动植物分类到讨论大鱼吃小鱼中间衔接还不够自然。

2、在讲到环保方面,没有给幼儿时间进行如何保护环境的讨论和思考。

7年级生物教案篇四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花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最重要?

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7年级生物教案篇五

(1)知道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固氮过程。

(2)识记生物固氮的意义。

(3)了解生物固氮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氮元素。在活细胞内,氮是所有氨基酸、核酸(dna和rna)及其他许多重要分子的主要成分,大部分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仅能利用氮的某种形式的化合物。形成这些化合物的过程统称为“固氮”,这时氮与其他元素结合,被“固定”在含氮的化合物中。某些豆科植物含氮元素较丰富,氮素如何获得?(根瘤中的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供给植物。)。

如果小麦、水稻也能固氮,将给人类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

每年,大气中被固定下来的氮,大都是由微生物“固定”的,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过程成为生物体内所需要的含氮有机物。

什么是生物固氮?哪些生物可完成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如何完成?

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分子态氮还原为氨的过。

1.什么是共生固氮微生物?以根瘤菌为例研究:

(1)了解根瘤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某些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且具一定专一性的关系以及根瘤菌的代谢类型。

(2)根瘤的形成及作用。

(3)共生固氮微生物概念。

2.什么是自生固氮微生物?

(1)自生固氮菌的形态特点。

(2)实例:圆褐固氮菌。

介绍其生活环境,分析其代谢类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提出问题:为什么固氮微生物可在常温常压下完成“固氮”有关反应?(酶的作用)固氮酶:由固氮基因编码控制。固氮过程简介。

2.练习题:(略)。

氮元素是生命所必需的。分子态氮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丰富,约占79%(v/v),但绝大多数生物无法直接利用。只有当游离氮被“固定”成为含氮化合物后,才能被这些生物吸收利用,氮成为活细胞的一部分并进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概念和特点)。

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过程,这些过程大多是由微生物调节的。

1.大气中的氮气可通过三条途径被“固定”。

2.生物群落中的氮素传递是以有机氮形式通过生物的同化作用实现的。

3.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如尿素等)、残落物中的有机氮是通过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转变成为植物再度利用的形式。

4.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且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分子态氨则返回到大气中。

1.比较分析工业固氮与生物固氮过程。

区别:工业固氮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对大气产生严重污染;生物固氮在常温常压下就可以完成,对大气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分析原因:氮气分子中的氮—氮三键是很强的,要将此三键拆开并转化为氨,需要相当大的能量。因此,化学固氮必须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使h2与n2反应。工业固氮需高温(500℃)和高压(20000—30000kpa)条件,而生物固氮在固氮酶作用下消耗生物自身能量,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大大节约了能源,对环境无污染。

3.据科学家估算,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占地球上固氮总量的90%左右。可见,生物固氮在地球的氮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意义。

1.20世纪初以来,全球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素化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农作物依赖于施用氮素化肥所获得的增产实际上是以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在现代化农业中,生物固氮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

2.土壤获得氮素消耗和补充的途径。

3.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拌种、绿肥。

4.人类自从发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固氮现象以来,对生物固氮研究己有一百多年之久,我国对生物的共生固氮现象也进行了长达六十余年的探索性研究。围绕着培育新的固氮植物,通过生物技术改造固氮微生物和现有的农作物,使新的固氮菌与新的农作物更容易形成共生固氮关系。可以肯定,生物固氮工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扩大生物间共生固氮范围和将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转移到非豆科植物中的研究已呈现出希望之光。随着生物固氮研究地不断深入,将逐步实现禾本科农作物与固氮微生物共生结瘤固氮的美好愿望。

7年级生物教案篇六

1、概述人体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计划免疫的意义。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4、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同学对腮腺炎有同样的.抵抗力吗?

(3)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练习达标1、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

a病原体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吞噬细胞d血小板。

3、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

4、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拓展提升根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实验,回答:

(1)实验中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这一现象属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组绵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较弱的炭疽病病原体,它进入羊体作为起作用,使体内产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

(3)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作业设计a、什么是计划免疫?

b、你打过预防针吗?举三个例子。

c、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哪两大部分?

7年级生物教案篇七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知识体系图解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7年级生物教案篇八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出发,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详细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名称rnadna。

分子量104106。

分布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详细讲解)。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为能源物质出现的,同时参与一些生命活动调节,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活动的辅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研究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名称rnadna。

分子量104106。

分布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出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7年级生物教案篇九

3.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提高我们自身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要求:阅读教材划出自认为重点的句子。

2.在我们的校园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

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3.生物是由构成的。

要求:指出那些是生物并说明存活的理由。

(一)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二)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三)你能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了吗?

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生物能和生物还具有其它特征:如。

1.。

2.。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a蘑菇从小到大b人手被刺后缩回。

c植物落叶d人体排汗。

a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光合作用。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有一类生物例外,它是()。

a含羞草b狮子c蘑菇d病毒。

4.下列那一特征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

a能进行呼吸b需要营养物质。

c能生长繁殖d能进行。

7年级生物教案篇十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石及化石挂图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的事例及其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化石所证明的四个结论。

第1课时。

1.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1:学生阅读课本53页资料分析1。

教师归纳总结:说明生物是在不断地进化的,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3.案例分析2学生观察分析始祖鸟的一些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始祖鸟具羽毛、有翅、有牙齿、翅尖有趾爪、具有脊椎骨的长尾这些特点。讨论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鸟的特点?哪些不是?是哪一类生物的特点?象分析马的变化一样来分析归纳出始祖鸟是处在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度类型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祖先。说明现代生物间有亲缘关系。

4.案例分析3出示若干恐龙化石挂图。

(1)介绍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和恐龙蛋的化石。指出恐龙属于古代的爬行动物,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研究得出恐龙生活在大约1亿至2亿年前,遍布海、陆、空,陆地上有的恐龙体形巨大。

(2)教师放事先录好的恐龙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自我介绍磁带。

(3)学生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接下去教师放恐龙灭绝原因的磁带(恐龙的自我介绍)。

5.案例分析4:比较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6.讨论:

(1)上述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

(2)上述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3)根据上述资料,你能队生物进化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

7.教师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第2课时。

1.复习提问:结合原始地球景观挂图,利用特定的语音、语调来讲述原始.生命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3.分小组参与拼图竞赛,比一比哪一小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准确地把进化树重新拼合起来。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

4.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评价证据和假说。

7年级生物教案篇十一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2、提前准备用于课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2课时。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引入: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是生物吗?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指出教材中p53图18-2中的第三个图是电镜下看到的冠状病毒。xx年春季在我国广东、北京及世界许多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其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世界卫生组织xx年4月确定)。此处可结合预防“非典”,稍做展开。

问题串:

问题1:什么是微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问题2:微生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上至10000m的高空,深至11000m的海底,都有微生物存在。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动植物体表和体内的各种条件适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科学家们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山、荒漠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问题3: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问题4: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微生物?

〖学生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微生物。

【问题】。

组内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一个进行探究的问题:。

【作出假设】。

我们组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假设是:。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方法步骤】。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

我们组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的结论是:。

【思考】。

1.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全班交流了各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后,你对身边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有哪些新的认识?

7年级生物教案篇十二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ppt幻灯片。

xxx。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

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7年级生物教案篇十三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仿生。

调查、讨论、归纳法。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引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

(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

[总结活动,得出结论]。

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资料汇报]。

各组代表将他们从图书馆、资料室、报刊上了解到的有关生物科技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总结,通过图片示例、录像等引出生物学发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仿生学。

引导和激发学生树立热爱生物学,将来利用生物科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思想。

[课堂小结]。

展望21世纪,这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学要学好外,其它各学科也都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各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巩固练习]。

1、潜水艇是模仿哪些动物的结构研制的?

2、萤光灯是模仿哪种动物研制的现代的社会条件下,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

3、带动经济。

1、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2、优点:

(1)成本低,效率高。

(2)设备简单,产品作用的效果显著。

(3)减少工业污染。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2、例:“电子蛙眼”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