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一种以辩证的思维方式陈述观点的文章,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文笔的优美与准确是一篇总结的亮点。"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案例,希望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一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二
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三
《搭船的鸟》一课中的许多事物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对课文中一些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对于文中涉及到的船,孩子们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从网上找了一些图片,通过看图,孩子们对这些陌生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除了看图理解生词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让学生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披着蓑衣”“摇着橹”让孩子们了解蓑衣和橹的作用。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认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比较好。有的孩子说“衔”就是叼着的意思,并用表演来说明。有的孩子说“吞”就是把东西咽下去的意思。这样的理解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利于他们接受。
关于翠鸟,我找了一些图片让孩子们欣赏,介绍了一些课本外的知识,并通过短片让他们感受翠鸟捕鱼的过程,使他们对这种陌生的鸟类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四
根据学校三课活动的安排,周一下午上了这节课,课上完了,但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和教训才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说实话,害怕课堂节奏被打乱,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帮助他解决问题,而是用我的生活经验给他稍作解释。可能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我的宗旨就是不要打乱我的节奏。
我们一直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今学生想要当回主人,却被老师强行遏制。所以口头上的尊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并没有实行。今后定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
一堂课时间有限,怎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好考虑。不要无效的环节,直指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实现高效。
所以本课也应该再删除一些没必要的环节,短文比较那块可以省略,看视频谈感受也可以删减。
之前在讲课时,设想让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单,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但是呢,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观察单,且不说是不是适用,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填写,无从下手。
课堂上出示公鸡啄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虽然了解了在观察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但终究撒手让他们自己描述时,依然出现语言错乱的情况,甚至无从下手。所以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五
这节公开课我选取了《搭船的鸟》一课,因为它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用浅近、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其实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要有一份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和同学们共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数的好奇和遐想充满着他们的小脑袋。揭示了课题后,我首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的头脑中回想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马上举起了小手,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明白,但是我为他们敢于提问题感到欣喜。归纳起来我把大家提的问题分为三类;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好的切入点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三个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更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到了文本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在纸上画出翠鸟的样子,进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动作敏捷,是一个捕鱼的能手,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冲进”、“没一会儿”、“吞”的意思,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最后又找了几名同学扮成翠鸟做捕鱼的动作,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我感觉同学们越来越有,感觉。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我搜集了一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其实后来想想,这些信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我只是给予补充完善,从现在开始,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六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点是做得较好的: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
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
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
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
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搭”字是本课教学中要掌握的一个生字,学生要正确书写理解。在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通过“搭”字,而后对比理解“搭”字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和谐之美。从“搭”可以看出翠鸟的聪明和对人类的信赖。这样写,使翠鸟有了灵性,体现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又将课内与课外进行迁移整合。
回顾整节课,预设的东西还是有点多,忽视对学生的生成性指导,很多时候都是急于下定论,而没有静下心来聆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明确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七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那么在《搭船的鸟》第二课时中,我围绕本单元目标,通过抓住翠鸟的外形美动作快,这两点展开学习,通过朗读教学与小练笔延伸,在朗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快让学生懂得细心观察,多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最后通过小练笔巩固渗透写法。
学习完这篇课文,反思一下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在揭示了课题之后,让学生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会想到什么?接着把学生的问题归纳起来,搭的是谁的船?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做什么三个问题层层深入,不仅训练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没有见过,对翠鸟的认识还不能形成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情去读,于是在学生读完翠鸟的样子这段话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想象翠鸟的样子,然后揭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产生的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在学习翠鸟捕鱼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翠鸟动作的敏捷,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语,画出来,然后课件展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让学生来做相关的动作,学生体会到了它捕鱼快的特点。
但是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比如为了让学生对翠鸟有更全面的认识,课前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翠鸟的资料,然后全班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八
最近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习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习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习,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近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九
本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有两个学习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二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而这篇精读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接下来的习作打好基础。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环节: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先从整体入手,了解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二,聚焦外形,习得方法。整堂课,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写为主,通过抓关键颜色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点的颜色。而后,通过交换语句,联系图片,进一步理解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最后拓展《翠鸟》片段内容作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顺序地观察。通过以上种种方法,步步紧扣,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将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于作者使用的观察方法理解较好,也能使用到课外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一课一得,参与性较高。
翠鸟这种小动物同学们从没有见过,仅仅通过简短的文字,我想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还是形不成整体全面的感知。也不会带着喜爱的感觉去读。于是在几个学生读完翠鸟样子这段后,我并没有急于出示图片,而是让同学们闭上双眼,我再次读这一段,让大家想象翠鸟的'样子,进接着我出示图片,此时想象与真实之间形成了差距,学生对翠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喜爱之情犹然而生,此时再读课文,学生的真情自然流露。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十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篇十一
柏拉图曾说:“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而我认为教师也可成为那“艺术巨匠”,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与一切美善事物相遇、相知、相融,而语文课堂正是这样一片让孩子们与美相遇、打开孩子与自然生命连接、启迪学生、提升能力的沃土。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本文搭船的主体是一只翠鸟,一个“搭”字,赋予翠鸟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细致,记录观察所得,并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外形和动作描写。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设计的这堂课也秉承着学校“兴发教学”的理念,紧跟兴发教学的步伐,将始于自然、立于礼、启于智、成于乐较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具体解析如下:
柏拉图认为:“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始于自然”正是打开自然生命之通道,让“自然生命之美”先入为主。让孩子接近,回归自然,让儿童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自然的、敞开的状态,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无需教师师的灌输,无需教师用语言赘述,轻柔和美的音乐与灵动的自然画面就是最具感染力的。“一只小巧玲珑、美丽敏捷的翠鸟于水波荡漾、粉荷绽开的池塘中,一会静静站立于枯枝上,一会儿迅速冲入水中捕鱼”,这样的视频画面,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我感受到孩子们正将自身与自然界美好的生命——翠鸟建立起了联系。这时,孩子们是兴趣盎然、充满好奇的,它们渴望进一步走进课文去接近翠鸟,这视频大概也起到了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礼”我觉得就是方法的渗透;理智生命的启发就是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让有一定距离的自然生命与生活联系起来,启迪学生。而在我执教的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礼”:
1、在“聚焦翠鸟,感受其外形之美”的部分,首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文本,说说对翠鸟的第一印象(这是一只_______的翠鸟。),让自然生命与孩子的主观感受建立起联系,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接着层层递进,让孩子们找“关键词”来体会翠鸟外形之美,由模糊、整体的印象上升到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此时“美丽的翠鸟形象”已经住在了孩子们心中,也从对翠鸟的“相遇”变成了“相知”。
2、在“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这一部分,我采取了先让孩子们将自置身于那飘荡的船只上,带孩子们走进情境,如果是自己置身其中会想些什么?发散孩子的思维,孩子们疑问重重。接着再让孩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对话,这样孩子们则能与作者达到共鸣。此时,孩子已不是孩子,大概成了雨后乘船观察翠鸟的那位小朋友了吧!
3、在“聚焦翠鸟捕鱼,体会细致观察”部分,顺势而下,由疑而进,翠鸟到底在干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顺水推舟,接着圈出动词、品析动词、关键词和视频体会翠鸟捕鱼速度,这时孩子们对翠鸟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了。
4、在指导朗读方面,注重层次和方法,做到“读有层次、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在指导朗读“翠鸟外形”部分,要求读出美丽(感受自然生命之美)、读出喜爱(与自然生命连接),学生通过“彩色”“翠绿”“蓝色”等词语感受翠鸟外形之美,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在指导朗读“作者内心所想”部分,先让学生提疑问,聚焦三连问指导读出好奇;在指导朗读“翠鸟捕鱼”动作部分,聚焦关键词——冲、飞、衔、站、吞,聚焦关键词——没一会儿、一下子,体会翠鸟捕鱼之迅速,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然后观察老师读(带表情、动作、节奏有快有慢),最后孩子再次入情入境模仿读,朗读落到了实处。
5、迁移训练方面,在学完“翠鸟外形”和“翠鸟捕鱼”部分,我设计了口述孔雀外形的环节和描写小狗开车动作的环节,让孩子细致观察,落笔有方法,紧密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进行迁移训练,让孩子学有所获,授之以渔。
轻柔舒缓的音乐旋律,是让孩子们在听觉上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孩子们全身心得以放松,播放一组美丽的图片(雨景图、船夫摇橹图、美丽翠鸟图、翠鸟捕鱼图)回到课文,由分到整,最后启发性地提出让孩子们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大自然、人世间无尽的美好,经由师生对话去重建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事物的联系,也使这节语文课有了一定的精神渗透和教育性。
每一堂课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存有一丝丝不足,最后环节,对精神生命的托举还不够到位。教育教学中真的有太多的学问,学无止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兴发教育”课堂不是将“始于自然、兴于诗、立于礼、展于智、成于乐”这一理念看成是一个一个死板的模式,不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地强塞进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兴发教育”“生命教育”落实到日常每一堂课中,这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所谓“教学”,要不断“学”才能知道如何“教”,永远都抱着一颗“我是学生”的心去教学,想必定会“硕果累累”。
“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教学是需要用智慧去打造的,是需要用方法去装扮的,是需要用知识和经验去丰富的,是需要用心去感悟去反思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励志做一名学习型、智慧型、善于反思型、研究探索型、创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