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温度试讲教案及反思篇一
【篇1:教师招聘面试物理学科教案《功》】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面试物理学科教案《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利用公式进行与功的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概念功的学习,学会学习物理新概念的方法,体验正交分解法
在物理公式中推导的过程。
【请改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物理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运用物理解决日常事务的便利,增加对物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功的概念以及正负功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
功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段小视频 1神州6号飞船发射升空 2赛车启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请同学们从能量和力的角度分析以上两段视频,提问学生两段视频的物体初始状态的能
量与末状态的能量有无变化,如果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力做了功。
过渡,由此引出今天的新课,功。
环节二、概念的建立
由俗语“无用功”引出什么功的两个要素,多媒体展示一下几个情景: 船,轮船纹丝不动;
2,码头集装箱被吊车吊离地面;
3,大力士举起重物站在车上随车一起缓慢平移;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请学生联系初中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判断并讨论下,三个情景中,哪些力做功了呢,并说出为什么。
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大力士对轮船的拉力没有做功,因为大力士的力气虽然大但轮船没有发生位移。
2吊车的拉力对集装箱做功了,因为吊车的拉力将集装箱吊离地面,沿着拉力的方向集
装箱发生了位移。
3大力士对重物的托举力没有做功,因为重物没有在竖直方向上有位移。
请学生根据这三个总结,试着说出做功的要素,试着说出功的定义。
老师总结并给出准确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里的作用,并在力的总用下发生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这是对功定性的认识,那么定量的认识呢?功具体怎么量化呢?
环节三、深化概念
出一个初中的功的计算题,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由此学生得出功的计算公式:w=fs
出示情景,在生活中,出差总是拉着拉杆箱行李前进,抽象成一下模型,给出数据请学
生计算,给出答案。(学生计算会有难度)
老是提示:在上课一开始,给了3个情景,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做功的要素与定义,且前
面又得出了正确的公式:w=fs,结合这两点与力的分解综合分析。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
功的一般表达式。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根据以上式子,请学生进行总结叙述,老师补充总结出:力f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等于f与位移的大小、f与位移的夹角余弦三者的乘积。功的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
正功和负功 请学生讨论,当夹角为多大时,做同样的功最省力。
学生们会很轻松的得出答案,但是有学生会发现,当角度大于90时,功w会是负数,由此引出负功,正功。并让学生讨论总结正功与负功。学生得出: 1当夹角为锐角和0度时,w是正直,力f对物体做正功。2当夹角为90度时,w为0,力f对物体不做功。
3当夹角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w为负值,力f做负功。
老师提示,功其实没有正负,负功表示,是阻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减少,正功表示,动
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增加。功是标量。
环节四、巩固练习
一正方体物体从粗糙的斜面自由滑下,求摩擦力所做的功。(自己列式计算)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老师补充。作业,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六、教学反思
更多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教师招聘网
【篇2: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1
题目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①知识目标: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②技能目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能够判断在某物理情景中,是否能将物体看成质点。②难点: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2 3
高中物理教案2
题目 :速度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②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③情感目标: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他们的区别与联系。②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篇3:教师资格证试讲备课纸(完整版)】
(2015教师资格证试讲模板)备 课 纸
说明:考场里面打印出来的备课纸上只印了考生基本信息的栏目,需要自己填写准考证号、姓名之类的信息,后面都是空白。
我当初写的教案大致按以下格式步骤写的:
一、教学目标(三个目标)
理解。。。
掌握。。。
运用。。。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多媒体课件、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板书完整) 1.导入新课
2.把教学大标题小标题按1、2、3等写下来
六、作业
七:总结与反馈
初中物理温度试讲教案及反思篇二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1: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篇1: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
【试讲或讲课高分原则】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7.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8.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2.了解骨传导。
3.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2.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2.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一)噪声的来源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三)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怎样防治噪声?
(五)布置作业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六、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5.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四)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六)教学媒体
激光手电、玻璃砖、白纸板、盛水的小烧杯、空烧杯、激光演示器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展示光现象(收集一些光现象图片)
教师: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
(二)进行新课
1.光源
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思考、讨论
列举例子
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
篇2: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开民族中学:张齐彪
篇3: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岚城中学崔永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以“提出问题”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内容则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插。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声音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与振动有关的体会”,并且在小学常识课中也已涉及过,所以本节开始即以上课铃声创造出声音的情景,让学生从好奇心出发,自然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充分体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科学和规律的含义。着重强化过程,简
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插需要介质。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
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五、教学准备:
(1)扬声器在外的录音机、纸屑、小鼓、音叉与小槌、盛有水的大烧杯、铁板琴;(2)带塞子的试管、注射器、音乐芯片(能放进试管里)、细线、装有金鱼的鱼缸。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还在教室外快乐的活动,是什么信号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呢?(学生回答:铃声)许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对刚刚响过的铃声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教师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①进行猜想:
让学生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并说话,体会手指的感觉。并进行猜测:物体的发声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板书:“进行猜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②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通过什么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学生汇报后教师对正确的实验进行充分肯定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没有器材的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其中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一,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二、1/3的学生分组做实验三)。
实验一、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
二、把敲响的音叉快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三、将小纸片放在鼓面上,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并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组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小纸片在发生的扬声器里“跳舞”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扬声器在震动;小纸片在鼓面上做“自由体操”是因为发声的鼓面在震动。
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在这些不同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④学生活动: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如:二胡、提琴等乐器的发声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靠管内的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敲击铁板琴并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板琴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铁板琴发生时并不是
直接贴着你们的耳朵,为什么你们还能听到声音呢?(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①进行猜想:
【篇2:初中物理试讲资料】
讲述人:
计算题
1、如图10是一种
测量小汽车油箱
内油量装置的原
(1)当油与箱总重为600n时,压力传感器r受到的压强是多
大?
(2)若油箱内油为10㎏时,汽油完全燃烧能放出的热量是多
少?
电路中电流是多 少?
(1)电源电压u
(2)电阻r1的阻值
(3)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消耗的功率
【篇3:物理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物理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
目录
《浮力》..2《欧姆定律》.6
《电功》.10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
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7
《运动的快慢》........2
1《变阻器》..27
《电磁感应现象》......31
本资料为云南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科目考试复习资料,仅供大家复习下载,切莫错过说课试讲考试公告和考试时间以及网上报名。
《浮力》
—说课试讲考试复习资料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
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 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
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
能的。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作准备。二是受力平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浮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大小的决定式。
4.板书设计 :
第一节:浮力
1.什么是浮力
2.物体的浮沉
(1)下沉:f浮<g
(2)上浮:f浮>g
(3)悬浮:f浮=g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布置作业:1.2.3.
初中物理温度试讲教案及反思篇三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模板
【篇1: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教案1
题目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①知识目标: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②技能目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能够判断在某物理情景中,是否能将物体看成质点。②难点: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2 3
高中物理教案2
题目 :速度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②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③情感目标: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以及他们的区别与联系。②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三.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篇2:初中物理试讲资料】
讲述人:
计算题
1、如图10是一种
测量小汽车油箱 内油量装置的原
(1)当油与箱总重为600n时,压力传感器r受到的压强是多
大?
(2)若油箱内油为10㎏时,汽油完全燃烧能放出的热量是多
少?
电路中电流是多 少?(1)电源电压u
(2)电阻r1的阻值
(3)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消耗的功率
【篇3: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华溪中学试讲教案
试讲人王 代 美
科 目
时间:2012年10月8日
眼睛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器官之一,没有眼睛,我们就没有光明可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眼睛却在退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带眼镜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带眼镜?如果他们不带眼镜和那些本身就不需要带眼镜的人比起来有什么不同?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这个现象。一、知识要点 凸透镜
凸透镜成像
二、知识应用
拓展:近视眼(在视网膜前成像)
远视眼(在视网膜后成像)
学习这课以后,我们了解到凸透镜在生活当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就是为患有远视眼的人带来便利。同时学完这课的知识,我们有几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记住,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2、物理在离凸透镜不同距离时,他们各自成像的不同。3、将学会的知识学以致用,善于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现象。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