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篇一
龚晓锋
初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身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实验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内容的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问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如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教师在导入新课阶段,出示一只装满水的杯子,并用纸片盖住倒转,发现纸片将杯中的水托住了不掉下来。看到这种现象,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通过这种现象你们想到什么问题?”问题一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
二、实验教学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水的浮力》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大胆猜测塑料块上浮的原因。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水对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托力——浮力。然后教师说:“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不能作为定论;任何一个假设都要经过实验证明才能上升为科学的道理,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测是正确的呢?”问题一出,学生马上根据教师提供给他们的“有结构”的材料,一边讨论一边开展了,实验活动。
三、实验教学材料要有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支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
1、合理利用小学科学工具箱器材。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的(每种材料分10组)。
2、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教师先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3、前两种方法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三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总汇集起来,设立一个“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有更大的帮助。
如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时,在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有结构”的材料如:条形、棒形、圆柱形、环形、马蹄形和棱形(指南针)等形状的磁铁,同时为他们提供水槽、沟沫塑料板、磁铁座、小车等器材。
四、实验教学形式应具开放性
如学习《光》一课时,教材中原来安排了小孔成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小孔成像实验,改成一个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探究“树荫下太阳的光斑的形状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秘密。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
五、实验教学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
六、实验教学操作要体现主体性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台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如在学习《弹力》一课时,教师让他们在课前就收集自已认为有弹性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它有弹性。
七、实验教学信息要实现共享化
观察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去粗存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发现和认识规律。当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及通过实验产生的想法。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不论他们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要认真倾听。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辨别是非,形成共识,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概念。实验信息交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探究性实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学生交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篇二
科学小实验教学设计
谭亦骁妈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们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不再被书山题海淹没,一起感受小实验的乐趣,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奥秘。教学目的:
1、让学生们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学生们能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能大胆说出来。
3、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感受其中的奥秘。
4、培养学生们热爱科学,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实验原理的理解
2、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一个空矿泉水瓶装满水、一枚图钉
2、一根筷子、一个生鸡蛋、少量食盐、一个玻璃杯
3、一盒彩虹糖、一个白色的盘子、一杯水 教学过程: 试验名称:
1、看似正常的饮料瓶竟然令藏玄机,让你感受大气压强的奥秘。
2、鸡蛋的沉浮
3、盘子里的彩虹摩天轮
科学小实验一
看似正常的饮料瓶竟然令藏玄机,让你感受大气压强的奥秘 实验材料:图钉、塑料瓶、水
实验步骤:
1、给塑料瓶倒满水,拧紧瓶盖
2、用图钉在塑料瓶下面横穿一排小孔,小孔之间还要隔开几个厘米的距离
3、拧开瓶盖,水从小孔里漏了出来,再拧紧瓶盖,水没有流出来。
试验原理:
大气具有重量,并且向我们施加压力,这是一个习以为常或不足为奇的现象。然而,由于它无形无色无味,人们常常感觉不到,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气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的小实验,就是让大气压当主角的作品。
实验中,当拧紧瓶盖时,瓶口没有和外界连通,因此瓶内气压小于瓶外气压,瓶外的空气会通过小孔把水往瓶里压,所以水就漏不出来。而打开瓶盖后,瓶口和外界空气连通,瓶内外气压相等,空气一面从底部小孔把水往里压,一面又从瓶口把水向外压,所以水就能靠自身重力漏出来。
科学实验二
鸡蛋的沉浮
材料准备:一根筷子、食盐、生鸡蛋、透明杯子、水
开始实验:
1、取出玻璃杯,倒入四分之三的水,将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杯底。
2、持续往水里倒入食盐,并用筷子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3、鸡蛋慢慢从杯底浮上了水面
实验原理:
液体的浮力跟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浮力越大。随着不断的加盐,鸡蛋的重力
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清水变成盐水了,水的密度变大,浮力变大。最终鸡蛋浮起来了。
科学实验三
盘子里的彩虹摩天轮
材料准备:彩虹糖、盘子、水
开始实验
1、在盘子里将彩虹糖摆成一个圈。
2、把水慢慢地往盘子中间倒,直到水涨到彩虹糖的一半的高度。
3、观察盘子里的现象,这时候你会看到彩虹糖的颜色像丝带一样慢慢向中间扩张。最后形成了一个彩虹摩天轮。
实验原理:
这是一个密度梯度造成的对流。随着糖果的不断溶解,糖果周围的水的密度不断增加,然后就向外流动。开始的时候彩虹糖的颜色是随着水流向四周扩散的,没有明确方向,直到遇到了旁边糖果的糖水受到了阻碍。由于扩张是水的流动造成的,而且水流的速度还不快,各部分颜色就不容易混在一起。所以在遇到阻碍后就向没有阻碍的方向流动,于是最后流到了盘子中间成了一个彩虹摩天轮。
小结: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 异,将来学有所成,成绩的提高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孩子怎样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呢?通常孩子ー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态度就积极,心情就愉快。因此将有趣的科学现象设计成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參与动手操作,使他们有机会在玩耍中认识、体验、探究科学现象,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科学表明,让孩子在“玩”中动手动脑、在自主学习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发现与探索快乐,体现自我成功的感觉,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养成勇于探索、不怕失敗、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和 乐观、积极、健康、自信的人生态度,从而直接或间接提升少年儿童 的科学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改善学习成绩发挥着积极作用。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篇三
四年级上册实验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 教具准备:
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
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生:(手)拉(风筝);(手)推(门)
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
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
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可以引导,让学生通过发现来根据出上面的物理常识)
二、感受推和拉
师: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推和拉,我们做下面的一个游戏。活动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个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 师:(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师: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讨论,并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
生: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师: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同理感受拉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可给获胜方一个"小奖品"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师:还可以让学生做掰手腕等游戏。
师:活动结束后,让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谁列举的例子多。
生: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同。
生:打开抽屉需要向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向里推;拉开冰箱门;拉灯;拉窗帘;拉落水儿童;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赛;推铅球;引体向上;按图钉;拔钉子等。评:改变统一按教师的的意愿统一做同一实验的作法,让学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使学生的主体探究得以有效的进行,是实实在在的尊重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
三、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认识了推和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纸蝙蝠,用推和拉让它飞起来。
活动目标:
1、能照图制作纸蝙蝠。
2、能够让纸蝙蝠动起来,从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制作纸蝙蝠的重要过程。 实验过程:
1、(1)拿出你们的学具,将一张正方形纸形折成一个三角形。(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2、大家可以用彩笔把自己的蝙蝠装扮的漂亮一点。制作完后,让学生一只手捏住纸蝙蝠的身体,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体会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用图或文字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纸蝙蝠,并把推或拉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小结:通过这么多的推和拉的实例,你对推和拉有了新的认识了吗?在你以后的生活中用到推和拉时,你是否会更好地利用这两种力来实现你的目标,你能用推和拉制作其它工艺品吗?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作品的笔录收好,下面我给大家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课间活动时做一个比赛,题目是"看谁得分多",在游戏中体会力有大小和方向。老师说一下活动准备。
1、建议课下分组进行,每组4-5人,活动时间20分钟。
2、活动规则:
(1)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轻重、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投进某一个自选的圆圈内,根据圆圈内的分值而得分。(2)投到圈外不得分。
(3)游戏在规定时间内轮流进行或同时进行。(4)每组设计制作一份活动记分表。
板书设计: 推和拉
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课《制作小磁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5课《制作小磁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有计划地做实验(玩中学),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
2、能借助“科学在线”和课件,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能说出反复实验验证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难点】 能借助“科学在线”和课件,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两块标有1号和2号的磁铁,玩具小车,小组实验记录表等;
2、教师实验准备:分组演示材料,课件,磁性较强的条形磁铁等; 【教
法】激趣指导法。
【学
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喜欢玩吗?老师今天给各小组带来了两辆小车,现在,大家就来玩一玩?好玩吗?为什么?你能解释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2、生自由说。
3、教师小结:小车有时会靠在一起了,我们叫它吸引,有时会分开,我们叫它排斥,吸引与排斥到底与磁铁的磁极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板书课题)你准备怎样验证自己的想法?
二、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1、小组讨论方案。
2、全班交流。
3、明确实验要求(出示课件)
(1)小组同学分工明确,一人做实验,一人做记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2)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看看发生什么现象,并做好记录。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反馈,总结板书。
6、通过分析记录表,你得出什么结论?(出示课件)
三、运用所学,解释原理
1、现在大家知道了磁铁磁极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由此大家是不是能解释磁铁能指示南北的原因呢?
2、请大家读一读“科学在线”,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就一定会解决身边的难题。
3、用自己的话解释磁铁指南北的原理。
4、借助课件理解。(出示课件)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1、由于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人们发明了磁悬浮列车,减小了轨道间的摩擦,提高了列车速度,还利用它制作了精美的艺术品。(出示课件)
2、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设计、制作玩具礼物,互相赠送,既表达了彼此的情谊,更比一比,看一看,谁更有奇思妙想。
四、自制小磁针
1、磁铁可以吸物又可以指南北,那么,大家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磁针呢?(板书:自制小磁针)
1.教师示范,提醒学生在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出示课件)2.学生选用材料动手制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想一想怎样可以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4.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板书】
15 制作小磁针
同极——相互排斥
异极——相互吸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课《纸飞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冀人版六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51—52页,“观察下落的纸”和“制作纸飞翼”。教学目标:
1、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
2、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下落物体的形状和重量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验记录单;绳子;大小相同的两张纸;彩纸;曲别针;剪刀;铅笔;橡皮;格尺。教学过程:
一、观察下落的纸 师:(出示纸和绳子)同学们,你们看,我这有大小相同的两张纸,我把其中一张揉成纸团,让纸团和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你们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我想纸团会先着地,纸片会后着地。师:好。
生:我想纸团会直接掉下来,纸片会飘飘悠悠落下来。师:路线不同。
生:我想纸团留空时间短,纸片留空时间长。
师: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生:实验。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之前,先听我说一下要求。第一,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第二,我们要让纸团和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从高处下落;第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师把实验记录单事先发给了学生)(学生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请大家坐好。下面谁想把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给大家听听? 生:(边说边演示)我们让纸团和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看到纸团先着地,纸片后着地,和猜想一致。师:说得非常好。谁还想说?
生:我们看到纸团直接落到地上,纸片飘飘悠悠的、弯弯曲曲的落到地上。师:很形象。
生:我们看到纸团在空中停留的时间短,纸片停留的时间较长,有
三、四秒钟。 师:好。那么纸团和纸片在下落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重量相同。
生: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生:它们都落到了地上。
师:可我们偏偏看到纸团和纸片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纸团比较小,受到空气的阻力小,纸片较大,受到空气的阻力大。所以纸片下落得慢,纸团下落得快。
生:我认为是纸团重,下落得快,纸片轻,下落得慢。(学生有质疑)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们实验用的是大小相同的纸,所以它们的重量应该是相等的。师:好。谁还想说?
生:我认为纸片面积大,受到空气的浮力也大,纸团较小,力量集中,受到空气的浮力就小。所以纸片比纸团下落得慢。
二、制作纸飞翼
师:好。关于纸团和纸片,我们就研究到这儿。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你们看,认识吗?(出示纸飞翼)生:不认识。(有的说认识。)
师:有的同学认识,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对了,它叫纸飞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纸飞翼,好吗?(板书:纸飞翼)生:好。师:(出示课件)要研究纸飞翼,我们先来制作纸飞翼。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小组同学先讨论讨论怎样制作纸飞翼。(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师:谁来说说?好,张家俞,你来说。生:(用鼠标演示)图上有两种线,实线是用来剪的,虚线是用来折的。我们看上部,沿实线剪开,然后沿虚线向相反方向折;下部,沿实线剪开,沿虚线对折,用曲别针固定,这样,我们的玩具纸飞翼就做好了。师:好,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生:有。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彩纸和曲别针。做之前,听一下老师的要求:第一,使用剪刀,要注意要求;第二,剪的过程中,要尽量沿直线剪;第三,做完了可以玩一玩,比一比谁的纸飞翼留空时间长。(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师:好,老师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纸飞翼做得又这么漂亮,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可老师这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纸飞翼留空时间的长短,可能和纸飞翼本身的什么特征有关系呢? 生:(到前台演示)和它的大小有关,翼面大,留空时间就长;翼面小,留空时间就短。(教师板书:大小)
生:我认为和纸飞翼的角度有关。师:好,你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翼面角度越大,纸飞翼留空时间就越短;翼面角度越小,纸飞翼留空时间就越长。(教师板书:角度)师:好,你回去。生:我认为和纸飞翼的重量有关。安上曲别针,纸飞翼留空时间短;撤去曲别针,纸飞翼留空时间长。(教师板书:重量)„„ 师:纸飞翼翼面的角度和大小我们称它们为纸飞翼的形状,同学们认为纸飞翼留空时间长短和它的形状和重量有关。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形状)
纸飞翼
形状:大小、角度
重量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课《摆》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简易的摆。
2.引导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4.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摆。学生的学习目标:
1.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并能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
3.能够设计一个摆使其在15秒内达到指定的摆动次数。 4.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摆。学习任务
任务一:制作一个简易的摆,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并记录数据。任务二:针对假设影响摆快慢的三个因素选择其一,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任务三:设计一个摆使其在15秒内摆动10次。第二部分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我们每天都会有时间安排,比如到了上课的时间大家就会自觉地坐在教室里,那么大家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计时的工具有哪些呢? 2.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摆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摆的快慢的知识。3.预期效果
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那么学完本节课之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小小的修理师。
民主导学
任务一:制作一个简易的摆,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并记录数据。1.任务呈现:
(1)教师出示简单易摆,大家观察这个摆,它分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学生回答,教师加以修正后得出:摆由摆绳(摆长)、摆锤(摆重)两部分组成。(2)教师演示摆的摆动,问:现在大家看到我手中的摆在不停的摆动,那么怎样数才能算它摆动一次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得出: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同时强调什么是摆幅及在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摆角不能太大,且次数应大于三次才能使结果更准确。
刚才我们了解了摆的基本组成、怎样数摆摆动的次数及一些实验注意事项,那么接下来大家自主完成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出示任务一)。2.自主学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实验。
(2)教师巡视课堂,具体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次巡视,要适当快一点,重点看学生接受任务是否正确,如有不当要及时矫正;
第二次巡视,要有所侧重,重点看哪些小组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事项没有注意到,发现之后要及时给以帮助;
第三次巡视,要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3.展示交流:
(1)小组组长汇报实验结果。
(2)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后归纳: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的次数不同。
任务二:针对假设影响摆快慢的三个因素选择其一,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1.任务呈现: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的次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的摆摆得快有的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影响摆快慢的三种假设:与摆锤重量有关、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大小有关。
(3)现在大家来做一个小科学家,刚才老师提出了问题,大家做出了猜测,接下来就该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了,在做实验之前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实验中要改变的是什么?怎样改变?不变的是什么?(强调对比实验、变量的唯一等)
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摆幅不能太大,同时强调实验报告的填写)
c.至少做多少次才能说明问题?(三次以上)
(4)教师引导学生认同实验变量,进一步明确控制实验变量的作用后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实验方案。
现在大家完成今天的第二个任务。(出示任务二)2.自主学习: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实验。
(2)教师巡视课堂,对实验过程当中的一些不正确操作进行指导,同时观察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改变是否正确及指导学生正确完成实验报告。3.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后得出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且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2)学生交流实验的方法,教师再次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任务三:设计一个摆使其在15秒内分别摆动10次。1.任务呈现:
现在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那么大家想想如果现在想让你的摆摆得快一点或慢一点,你该怎么做?思考一分钟后完成任务三。(出示任务三)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完成实验。3.展示交流:
(1)学生上讲台演示所做的摆。(2)讲述制作摆的过程方法。(3)刚才我们自已做了一个简单的摆,那么大家想想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见过摆呢?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有关生活中摆的课件。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次。(2)摆的快慢与()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摆动越(),摆长越(),摆动越()。
(3)举出生活中的摆。2.结果反馈(1)指名说。(2)互相说。3.反思总结
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摆,掌握了影响摆摆得快慢的因素,最重要的我们学会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比实验,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唯一的变量。板书设计
5 摆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
摆绳
摆线长短
对比实验
摆锤
摆重
变量(唯一)
摆幅(摆角)大小
不变量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且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