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3.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篇一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让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领略新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风采,感悟新中国实力的提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八年级下册第十五、十六课,复习新中国的外交。
回顾近代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和厉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旧中国饱受了落后挨打的屈辱。正如外交家周恩来所评价的那样:中国近代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是跪着办外交的。
(幻灯片:旧中国的外交)旧中国的外交特点:不独立、不平等、屈辱 学生展示屈辱的外交史实及原因。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幻灯片)一扫过去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完成了开拓、突破、腾飞的蜕变,(幻灯片)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在外交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图片展,一起来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历程。师:此次图片展览共分三个展厅。
一、50年代的外交成就---开拓(幻灯片:第一展厅—开拓厅)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
1.(幻灯片)分析国内外形势: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国际关系的特点:以苏年为首的
过渡:那么,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取得了哪些成就? 1.师:多媒体展示五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恩来总理会晤印度总理尼赫鲁晤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总结五十年代的外交成就。中印政府总理会谈,中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万隆会议就不同社会臸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合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教师总结:在建国初,特别是50年代,新中国外交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但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50年代的中国外交:有了话语权(中国声音)。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时期,开拓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我们给第一展厅选择的主题是“开拓”。下面我们移步第二展厅,感受七十年代的突破。
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幻灯片:第二展厅—突破厅)
1.师:多媒体展示七十年代的外交图片史实。
过渡: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通过展厅内的图片提示,请问“梅开三度”是指哪三件突破性的外交史实呢?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
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关系正常化 2.生:总结七十年代的外交史实。(国际形势及外交成就)
师分析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何政策?(孤 立、封锁、包围、敌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新角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外交事件: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先于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师:中美中日建交有何意义?(从对中国、对世界)学生讨论(对中国而言,有利于打开外交新局面,引发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和平。)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后的外交—腾飞(幻灯片:第三展厅—腾飞厅)过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我们移步第三展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腾飞。让我们再来参观一组图片:
1.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生根据图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国际形势及外交成就)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合作探究
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师: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展示图片(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2.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史实,你有什么感悟?
感悟:纵贯近代、现代外交,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和后盾是综合国力。旧中国的外交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五项原则,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总结: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证明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多边
3.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篇二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签订卖国条约的场景。提问: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教师导语: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的愤慨,但如果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从战场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为中国开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么重新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舞台上,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看书后回答。“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
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提问: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
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问题探究: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那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结合课文材料,重点把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①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另外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
③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先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国派王稼祥为首任驻苏大使.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尤其是和苏联的建交,是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1950年初,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伟人为中苏邦交做出了重大贡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印度、缅甸等近邻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怎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各项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作补充。周总理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来“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它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提问: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学生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这是因为,唯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最可靠,最有生命力,最能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相处,违背这些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过度:设问:作为新时代的公民,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点突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含义是什么?(含义直接展示),(进一步设疑)开放性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时俱进的精神,当前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如何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布署。中国代表团对协议的达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显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处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的会议.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29个参加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可以想见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许多人担心会议发生激烈争论,走向岔道.会议将何去何从?
出示下列材料,讲述亚非会议的成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后,提出以下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周恩来总理谈判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什么?如何做到求同存异?
由学生回答和教师纠正指出:在亚非会议上,有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而攻击共产主义,甚至诬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总理作了上述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存异”的“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同的遭遇即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和战争。
周恩来的发言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会议通过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亚非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实际上成为和平共处原则的体现和引申。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亚非会议的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展示材料:会议发言中,大多数代表都谴责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但由于受到美国的挑拨,有一个代表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一个代表团团长也声称,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面对这
种变化,当时周恩来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引导学生理解“求同存异”的方针所包含的内容及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世界所做的贡献。(有助于学生更好领略周总理的个人外交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示: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和谐世界”主张的两幅图片和讲话内容,(提出问题)“和谐世界”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教师总结:“和谐世界”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体现。)
过渡:50年代的外交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但最使我们感到自豪的是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70年代是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尤其鼓舞人心。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着重要的一票,然而,这一权利来之不易,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那个时候,去感受一下当时复杂的背景,了解这一外交成就取得的过程和原因。尤其注意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这一权利长期被台湾占据。
(教师分析并结合《提案通过后沸腾的联大会场》和《乔冠华开怀大笑》两幅图片,配以文字说明,渲染气氛。)
过渡:总结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交往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美国。这种关系是否一成不变呢,我们知道这样的说法: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到了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从敌对走向合作。
四、中美建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建交
①改善中美关系的必要性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展示尼克松访华图片后设问:美国为什么会把手伸过最广阔的海洋?中国为什么愿意接纳这个过去一直痛恨的敌人?这一新型局面是如何打开的?双方是在什么基础上改善关系的?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外交有什么影响?现在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析,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一组图片),理清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步骤,尤其是注意1972年和1979年这两个时间。关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和美国在国际上的表现,学生比较熟悉,让学生自主归纳。
2、中日关系正常化
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有了前面分析中美关系的借鉴,对引导学生分析中日关系就不困难了,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和进程;困扰中日关系的问题;日本政府对侵华罪行的态度问题。
【课后研讨】
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旧中国(中华民国)形成不同外交政策和方针。结合你所学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说一说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什么不同?
思路:①社会制度的不同。新中国实行独立外交,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因为依附于外国,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徘徊。②阶级基础不同。新中国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旧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
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如有其它的观点和认识能够明确阐述出应该积极鼓励和提倡。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角色扮演,合理想象:一个外交家的一天。
(四)课堂小结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我们回顾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新中国外交艰辛和辉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谐世界”的梦想不会遥远。
3.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篇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地图讲解分析,(出示幻灯片)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之后,让学生回忆建国初期国内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分组讨论:针对当时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制定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共4页 第2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中苏建交有何意义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投影“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图画,师:访问的目的?如何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呢?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生:(回答)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共4页 第3页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问:材料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略)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共4页 第4页
3.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篇四
专题
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发展和平外交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史实
①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③国民政府:二战中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自治,苏联租旅顺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宣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①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3、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
6、从以上材料(汉、唐、明朝的对外交往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你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提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挨打,对外开放国家繁荣富强。
二. 新中国的外交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②成就:
⑴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⑵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⑶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3、70年代的外交
①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攻美守
②成就
⑴中美关系正常化,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胜利
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⑶中日建交
⑷70年代初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中美关系几十年来从敌对到邦交正常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提示: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其根本出发点是符合国家利益。
4、改革开放后
①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解体,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②成就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5、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6、中国外交结局发生变化(近代外交失败和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提升
三.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作用得到的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快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四、针对某些国家散布的“中国军费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言论,如何驳斥
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的传统
2、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3、中国军费开支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及一些国家,如只占美国的七十份之一,也远远不及日本
专项训练
1、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这应该是评价
a.和平共处原则
b.杜鲁门主义 c.改革开放政策
d.贸易自由化 2、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下面对五项基本原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②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唯一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a.美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美国从台湾撤军 c.美国同台湾断交
d.美国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4、有人用“梅花三度”形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梅花三度”不包括: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5、“和而不同”是孔子“仁”的思想体现。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 ①万隆会议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我国重返联合国
④巴以冲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7、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美正式建交
8、为纪念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一一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新书发布会,2012年2月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行。40年前,尼克松访华的成果是
a.朝鲜停战协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9、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10、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1、在1971年11月的某一天,毛泽东主席明确指示外交部说:“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毛主席说的要去哪里? a.去抗美援朝
b.去苏联访问
c.去联合国
d.去非洲访问
12、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a.和平共处原则
b.民主和解方针
c.独立自主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13、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虽仍有分歧,但遇有重大国际事务都会适时保持联系和接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加强协作与沟通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强大的国家,没有中美参与,国际事务不能解决 c.美国称霸世界需要中国默认
d.所有重大国际事务中,中美两国的利益一致
14、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比美国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以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改善。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看到国外的世界跟我们原来想的是不一样的,眼界 一下子就开阔了。中国与世界接轨后,引起了国人对国内政治和体制改革的思考。这对后来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
b.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c.中美关系改善的进程
d.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人物
16、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尼克松访华
②基辛格第一次访华
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④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中美正式建交
a.③②④⑤①
b.①③⑤②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8、毛泽东说,“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陆军、空军、海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19、近代史上,外国侵略势力大多从海上人侵中国,而中国基本上处于有海无防的局面。新中国建立后,打破这种被动局面首先开始于 a.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b.建立北海舰队 c.建立南海舰队
d.建立东海舰队
20.“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条外交原则,其中“另起炉灶”是指
a.不与任何大国结盟b.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c.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3)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4)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2、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一一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见下图)“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一一以上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请回答:
(1)中美“25年没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
(4)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l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就某一事件与日本进行谈判。谈判一开始,日本政府就将事前起草好的协议交给李鸿章,不容讨论,限期答复.李鸿章最后被迫在协议上签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基本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和完善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我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被迫签订的是哪一个条约?
(2)材料二中“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哪一重大成就?(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马关条约》
(2)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的原则下建立新型外交关系。(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中国重返联合国)(4)灵活务实地开展外交活动(或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综合国力是外交活动的后盾,一定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或“弱国无外交”)。
4、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美国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禁运办法推广适用于一切商品。”
材料二
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三
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禁运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逐渐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3)跨越式高速增长。从美方看:因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当时苏美经济发展受阻,在苏美争霸中并不占优势,所以有必要加强中美贸易;从中国方面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打开国门,积极进口美国商品;自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对美国的出口也逐渐增加。
3.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那些成就?篇五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教案
开封回中 潘瑞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因此,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其它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扬。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共4页 第1页
多媒体放映《开国大典》短片,教师提问:1949年10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学生应该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即新中国的成立。接着进一步提问:新中国的“新”新在何处?(视情况而定,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可以提示学生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去找)总结为: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从发展方向上看,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引入课题: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新中国的“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中国的“新”那就是外交。
过渡:要了解新中国的外交,让我们先来了解当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是怎样国内外环境吧。
一、国际环境
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二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吧。
通过战后世界形势图的地图讲解分析,(出示幻灯片)中国面临严峻的局势国际:美国敌视扼杀政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国内:军事压力(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困难、生产下降、生活困苦);
(出示幻灯片)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四点及突出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与斗争。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对于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及其它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了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在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之后,让学生回忆建国初期国内的形势。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分组讨论:针对当时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你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要顺利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应制定怎样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阅读投影显示中的《共同纲领》引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师: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外交政策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什么?
师:该纲领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已经具有了法律效力。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建交原则。成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这表明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奉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这与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有本质区别。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
投影显示(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回答)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团结世界人民”
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过渡):新中国建立初期,遵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上述四项基本方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师:(指导学生看书,概括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师: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为什么呢?
生:(看书回答)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师:在建国第一年,人民政府就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那是什么事情呢? 师:其中与苏联建交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投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和斯大林”)
师:中苏建交有何意义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建议在教学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师:投影“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的图画,师:访问的目的?如何处理同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呢?
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内容是什么?提出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举当今熟悉的事例分析之)
生:(回答)
幻灯片显示内容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还受到民办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我们会更深刻地理解它的重要意义。
3、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视频)
让学生观看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团参加会议
师:中国政府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回答)
师: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比较巴黎和会和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感受日内瓦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视频):展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让学生分析这段发言是在那一次国际会议中做的?
4、参加万隆会议
师:(显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提问:(1)、亚非会议为何会出现气氛的紧张
生:美国的指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2)、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生:(概括回答)同:共同的遭遇既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同的任务既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何为万隆精神?
团结、友谊、合作
(4)、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显示)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材料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为什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略)
小结(略)
结束:播放歌曲《红旗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