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dna复制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篇一
(2)“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结合材料1和2,谈谈人们不敢轻视我们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理解材料3中所说的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失败,促进了民族普遍觉醒。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随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共产党,我们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科学指导思想。“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中华民族进入全新的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人们再也不敢轻视我们。
(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明确提出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1)结合图1和图2,中国经济呈现出了哪些主要特点?
(2)怎样理解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衬衫换飞机向高铁换牛肉时代”的转变?
(3)阅读图1和图3,结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谈谈我们如何共同努力留住“apec”蓝? 答案: 参考答案:
(1)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2)第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第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第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3)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问题,尤其表现为近年来我国的“空气质量”下降导致雾霾天气频发。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留住apec蓝:
第一,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与此同时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二,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三,树立经济新常态理念,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提示:《毛特》第八章“经济+政治+生态”是今年命题大热点。“政治”方面一定要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0周年”和“协商民主”两个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协商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谛(习总首次提出的观点务必牢记);具体题目请参阅《绝对考场五套题》和《真题预测百分百》相关内容。
(2)“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结合材料1和2,谈谈人们不敢轻视我们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理解材料3中所说的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1)甲午战争失败,促进了民族普遍觉醒。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随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共产党,我们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有了科学指导思想。“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中华民族进入全新的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人们再也不敢轻视我们。
(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明确提出的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1)美国抛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和中国的“一路一带”目的有何不同?
(2)习近平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和提出的“一路一带”,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周边外交工作理念?(3)结合中国对世界频送“中国红利”的事实剖析奥巴马“搭便车”论的错误?
(1)美国“新丝路”计划背后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崛起”,同时体现出美力求削弱中亚与俄罗斯的传统联系、整合中亚和南亚并建立起美主导的地区新秩序的意图。中国的“一路一带”是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不断拓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和良好国际环境,以期实现经济共同发展繁荣,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中国梦”对接“亚太梦”。
(2)“周边是首要”是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重要内容。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会不断向周边国家释放“中国红利”,搭上中国的“便车”。
(3)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贡献者,对世界频送“中国红利”,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搭上了中国发展的便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搭便车”说法片面,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是互利互惠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好处。事实上,西方从中国发展中获益匪浅。搭便车”论的实质是“中国责任论”的翻版,其目的在于推卸责任、掩盖矛盾、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分工,相互提供产品与服务,包括国际政治和安全服务。如果把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描述为“搭便车”,也应该是相互“搭便车”。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实力迅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已进入了全面崛起时期。中国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利用好来自国际方面的机遇,抓住和利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最重要的方面还是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简单的理解为“搭便车”是荒唐的。★特别提示:38题命题的套路就是《当代》+《毛特》+时政热点命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最后点题课时候给大家总结的“万能金句子”,可以轻松应付这类题目。
(1)结合“呼格”案,谈谈对法律公平正义的理解?
(2)从我国的宪法特征和作用方面回答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3)怎样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参考答案
(1)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从特征上来说: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等;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从宪法作用来看:一是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二是确认国家制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三是确认和规范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四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3)第一,推进依法执政;第二,提高立法质量;第三,严格规范公正执法;第四,提升司法公信力;第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精神之钙必背内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的作用第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第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第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1.反对“去中国化”必须用到的核心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其中核心内容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成为不可磨蚀的“胎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答题必须用到的核心句子: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第一,法律至上。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第二,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第三,人权保障。人权是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当享有的权利。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第四,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中立性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参与性是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公开性是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时限性是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2.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第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第二,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权力来源于权利。其二,权力服务于权利。其三,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其四,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第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四,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第五,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1.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意味着: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的神圣使命。对于执政党和国家机关而言,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更要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切实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第一,推进依法执政。第二,提高立法质量。第三,严格规范公正执法。第四,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是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有权威。第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经济话题
热点问题:“两只手”---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热点问题:“经济新常态”;“衬衫换飞机向高铁换牛肉”;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
第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二者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一变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整体。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四化”的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第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优越性主要表现为: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其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协商民主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一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二是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中国梦
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中国梦与世界梦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3.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第一,执政考验。第二,改革开放考验。第三,市场经济考验。第四,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第一,精神懈怠的危险。第二,能力不足的危险。第三,脱离群众的危险。第四,消极腐败的危险。
dna复制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篇二
抗癌“老”药顺铂的发现史给我们的“新”启示
顺铂(cisplatin)可以说名副其实的“老”药,e合成(故也称peyrone盐),1978年即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批准了顺铂的临床应用,迄今仍然在临床应用(和其它化疗药联用)。这个已经用了30余年的“老”药,能带给我们什么“新”启示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顺铂的发现历史。
顺铂这个化疗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或听说过, 这是一种可以说是神奇的化学药(尽管其副作用也为人所诟病),它对睾丸癌的治愈率几乎是100%,并且对肺癌、头颈癌、骨癌和早期卵巢癌也有很好的疗效。如下图所示,它结构非常简单,作用机理比较明确,顺铂进入体内后,铂与dna单链内两点或双链发生交叉联结,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使之发生细胞凋亡(详细作用机理可参见此英文网站)。并且,更重要的是,顺铂对多种癌症都有很好的治疗和抗癌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广谱抗癌药,因此,顺铂也被誉为“抗癌药里的青霉素”。
尽管如前所述,e合成,但是它的抗癌活性却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初,才被初步发现,这段历史挺有意思,聊聊和大家一起分享。当时,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化学系的barnett rosenberg(照片见下图)和其同事loretta van camp、thomas krigas 设计一个实验以确定电磁能是否可以让细胞生长熄火(stop cell growth)。
他们偶然发现从电极游离的铂,当与氯离子和铵(chloride and ammounium)连用时,对细胞生长有惊人的作用,即:他们发现这个由铂电极而产生的电解产物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这个重要发现,1965年发表在著名的nature上,文章基本信息如下:
title: inhibition of cell divi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by electrolysis products from a platinum electrode author(s): rosenberg.b, vancamp l, krigas t source: nature volume: 205 issue: 4972 pages: 698-& published: 1965 times cited: 1,057
该文迄今已经被引用超过千次。他们并没有满足自己整了篇nature就想着吃老本了,而是迅速决定,转变研究方向,对此新的现象继续深入研究。转变研究方向,是指原来研究的大肠杆菌,开始转向肿瘤,另外他们弄清楚了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起作用的就是顺铂,并且在细胞和动物(老鼠)活体水平上首次证明顺铂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一具有这一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在继1965年那篇nature之后,再下一城,4年之后的1969年还是发表在nature上,文章基本信息如下:
title: platinum compounds-a new class of potent antitumour agents
author(s): rosenberg.b, vancamp l, trosko je, et : nature volume: 222 issue: 5191 pages: 385-& published: 1969 times cited: 1,983
这篇论文似乎更重要,被引用情况更猛,迄今已经接近2000次,这两篇论文也是rosenberg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两篇论文,也奠定了其江湖地位。在即将写完本文时,才发现,早在1989年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的王夔院士就专门撰文写了这段历史(参见附件:),文笔非常出色,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并且通过叙述这段历史也说明了科学方法和思路的重要性,相信对于其他专业的网友也会有所启示,强烈建议一读。
回顾这段历史,觉得对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有不少启示:
1.“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rosenberg等人非常细心、敏锐的发现上述现象,并没有认为是细胞/细菌被污染啦,而是继续深入的研究,终获重要成果。这一段历史和20年后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的martin schwartz发现anoikis(即:suspension-induced apoptosis)的那段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参见我的另一博文:细节决定成败: 由失巢凋亡(anoikis)的发现史所想到的),再次证明那句老话:细节决定成败。
2.粉碎“基础研究无用论”:有许多不搞基础研究的网友认为基础研究都是糟蹋钱,没有什么用,顺铂这段历史已经充分说明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没有这些基础研究,很可能至今顺铂的抗癌活性尚未被发现。另外,顺铂这一“抗癌药里的青霉素”,不单极大的促进了抗癌药物的研发,也由于其是简单的配位化合物,也大大促进了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的的发展,不夸张的说,没有顺铂,配位化学和生物无机化学就不可能像今天一样成为无机化学的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顺铂成就了两个三级学科。
3.自由探索的探索的重要性:上面所述历史尤其是王夔院士的文章都表明,顺铂是科学家在自由探索过程中,“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实验设计甚至一开始都是错误的,这个不是像我们国家投资上十亿搞“新药”专项搞出来的,更不是计划出来的,我们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的“自由探索”的原则,确实使我们国家的许多科研人员在用相对较少的钱做出了许多大钱(如重大专项、973)也做不出来的成果。
4.对于转化医学的启示:转化医学是近几年才提出的相对较新的概念,核心概念是:从实验室到临床再到实验室(benchbedbench),转化医学需要许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等合作和参与。在上世纪60、70年代并没有什么转化医学的概念,但是rosenberg自己用实践来说明转化医学的原始概念。在他偶然发现上述有趣的实验结果之后,rosenberg不仅仅只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他还主动寻求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的帮助,甚至还远到英国进行合作研究。在顺铂的研究过程中,先后有微生物,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病理学,药学专家参与研究,在最后临床实验阶段,参与的人员就更多了(注:1971年顺铂进入临床实验,1977年顺铂的专利被转让给施贵宝公司)。正是有这么多学科的研究人员的通力合作,才最终顺铂这一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化合物最终造福人类,挽救或延长了无数病人的生命。顺铂的历史表明:转化医学,重要的不是概念,更重要是怎样更加快速、有效的将实验室中的重要发现/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去。
附记:barnett rosenberg教授2009年8月8日(一个对于中国人很吉利的日子)去世,享年82岁,barnett rosenberg教授在纽约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于1961至1997在密西根州立大学工作30余年。我个人认为:顺铂是一个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rosenberg教授的去世注定这个顺铂不会获此奖了,我们国家的王振义院士的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治疗白血病的特定亚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确实很值得国人骄傲,但是和rosenberg的顺铂相比,似乎还是逊色一些,rosenberg都没有拿到诺贝尔奖,王振义院士估计就更不大可能了(参见:我国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兼议王振义院士)
(王守业草于2010年9月,初稿曾贴于丁香园,原文标题为:细节决定成败—由顺铂抗癌活性的发现史所想到的,感谢丁香园 mooonkey站友对原文错误之处的斧正,修改稿关于启示部分增加了许多内容。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作者。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dna复制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篇三
dna的发现过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墨守成规的传统思维模式常常是羁绊研究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障碍。通过纵观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历程,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确立正确研究方向的基础,而全方位、多视角、多学科交叉的开放性思维模式给科学研究带来了更宽阔的途径。
1953年3月7日星期六,这个日子可能会比珍珠港或广岛在人类的记忆中留存更久。就在这一天,在剑桥大学实验室中狂热工作的沃森与克里克终于揭示出生命核心dna的分子结构。在他们发现dna分子结构与功能后,人类的命运已永远改变。这种神奇美丽的分子结构储存着地球生命适应环境所累积的经验。
克里克和沃森在相识后比较彼此的笔记,互相辩论。沃森激励克里克,敦促他专心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了解dna的结晶构造。克里克则对沃森的想法提出意见,提供沃森缺乏的重要知识,协助他辨识出最佳的构想。
他们很快就发现,彼此都坚信dna掌握着生命的秘密。他们想把基因从“线上的珠子”这样的抽象实体,变成真实的分子。当时,许多生物学家仍然认为,蛋白质才是编排基因之舞的物质,而不是看来比较简单的核酸。正确解读最新研究发现的沃森和克里克,则把赌注压在dna上。他们希望它的结构能解释基因的重要功能,亦即复制、控制细胞化学性质以及将特定性状传给后代的能力。
在接近1951年底的时候,沃森和克里克首次企图尝试研究dna。结果是一场灾难。在一场研讨会半认真地听富兰克林提出的初步发现后,沃森回到剑桥,急着破解dna的构造。他和克里克靠极少数的线索整理出一个模型,它有三条dna呈螺旋状向上延伸,糖磷酸盐“骨干”位于中央,而四种碱基则像圣诞树的枝杈般向外突出。它符合他们拥有的极少数资料。他们积极地邀请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到剑桥来,富兰克林立即推翻他们的结构。他们的分子所含的水量不到她在dna中发现的十分之一,此外也还有其他缺点。在她演讲时,沃森没做笔记,因此漏掉了这个重点。他也忽略了她所下的“磷酸盐是位于分子外侧”的结论。
经过许多波折,克里克和沃森终于在他人的帮助下成功发现了dna。他们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技术,形成立体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知识结构以进行研究的思维方式对成功破译dna双螺旋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此后的研究者们树立了榜样。
如同任何发现一样,dna的结构象征着波折不断的缓慢进展终于结束。但最重要的是,它也象征着一个开始,而且不仅是一个新研究领域或一门新科学的开始,而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时代。近50年急速增加的研究已经证明,对dna的了解改变了一切。在10年内,基因如何储存信息,如何复制,又如何促进细胞的发展与功能化,同时也促成遗传性及演化都获得了明确的解释。一大群研究人员提供了译解细胞分子机制与人类遗传史的工具,事实上,也让我们得以理清生命树的分支,以及有时枝杈纠结的情况。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复制出我们人类及其他许多生物的所有基因组,而且正开始翻译它们,了解每个基因,蛋白质与相互作用。我们若能看懂,就写得出来。我们刻意变更许多动植物具有遗传性的遗传密码,而且在人类方面,至少已经有一个改变遗传密码的实例。我们开始得知如何喂饱更多人,如何诊断与治疗具有破坏性的疾病,并将有机体变成对我们有利的工厂。我们可能很快就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甚至创造全新的生物。没有人能预测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未来,但是在掌握生命的重要后,未来肯定有所改变。
医学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科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多变本质,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繁复、庞杂的特性。如何在变化无穷的生命现象中找寻隐藏的真相,是所有研究者最大的难题,也是最大的追求。在dna功能与结构的揭示工作及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唯有客观的态度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科研道路,而开放的多向性、立体性思维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繁复、庞杂。这就意味着只有以科学的探究方法取代难以捉摸的“追求真理”,以客观严谨的实验态度抵制惯性思维的错误引导,才能使我们少走弯路;只有博采众长,最大限度的综合、分析、利用各种科学的资源信息,才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科学需要的是自主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科学研究一开始可能总是会不被人所看好,被各方舆论怀疑甚至迫害,此时研究者需要坚持到底,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也在很多方面给我们启示。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最主要的任务,同时还有能力上的锻炼,交际上的训练,这些也是需要付出辛劳的,这不是随便可以学到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问题,更需要我们拿出科学精神,不断磨砺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众多毕业生之中脱颖而出。相信自己,相信科学。参考文献:
《他们创造了科学》
作者:罗伯特·阿德勒(美国)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dna复制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篇四
伦琴射线的发现给我们的启示
——偶然之中的必然 高
荷
洁
摘要:伦琴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了x射线,从而引发了物理学上的一场伟大变革,同时x射线在工农业、医疗等方面得以应用。综观这一伟大发现过程,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偶然之中的必然。
1、引言
19世纪末最具革命性的发现之一x射线,是由德国实验物理学家、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现的,但被伦琴抓住的这一偶然机会却绝非偶然,是同他一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2、x射线的发现过程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哥耳德斯坦(f·goldstenin1850-1931)在实验室中发现阴极射线后,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提出:阴极射线是非常小的粒子,而德国科学家却认为阴极射线是相似于光的辐射,但他们都没有确切的实验依据。
为了搞清楚阴极射线的性质,许多科学家对阴极射线进行了实验研究,克鲁克斯在射线途中放一个十字,射线在发挥光的玻璃管壁上投下了十字的阴影,磁铁移近时阴影就移动。这个实验表明,阴极射线和光线不同,它在磁场中会弯曲。赫兹用实验证明,“阴极射线不仅能通过细孔,而且能通过金属箔材料本身。”1892年,赫兹让他的助手勒纳德看了他刚发现的新现象并让勒纳德研究“阴极射线是物质中的现象还是以太中的现象”。勒纳德通过实验发现,阴极射线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是分米数量级。伦琴对阴极射线也产生了极大兴趣,他重做了赫兹和勒纳德等人的实验。实验证明了勒纳德关于阴极射线可以穿透几厘米空气的性质。1895年11月8日晚,当他进一步实验时,为了阻止紫外线、可见光的影响,并且又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泄漏出管外,伦琴用黑色的硬纸板,把放电管严严密密地封好,当他在暗室里接通高压电源时,意外发现1m以外的涂有亚铂氰化钡的荧光屏发出了荧光;而一断开电源,荧光就即刻消失。他把荧光屏逐渐移远,发现移到2m左右,屏上仍有荧光出现。这一现象使他很惊讶,因为他明白阴极射线只能穿透几厘米空气,而绝不能使一二米外的荧光屏发光,而且阴极射线是不能透过玻璃管的,那么透过玻璃管使荧光屏发光的究竟是什么射线呢?
作为一个真正的科学研究者,伦琴当时感兴趣的是新的、尚未经历过的东西。为了对这现象作出全面检验,并从中得到“完美无暇的结果”。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实验室里连续工作了6周,在经过反复实验之后,伦琴确信发现了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由于当时新射线的本质还不太清楚,所以他把这种新射线称为“x射线”。
为了检验这种射线的穿透本领,伦琴选用多种物质,逐个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进行实验。他发现“一切物体对这种作用都是透明的,只是程度极为不同„„,纸是最透明的,在一本1000页的带封面的书的后面,我仍然清楚地看到了荧光„„,在两付纸牌的后面荧光可以看见„„,厚的木块也是透明的,二三厘米厚的松木(对射线的)吸收很少,15厘米厚的铝条使效应大为减弱,但并不能使荧光完全消失。”当伦琴进行铅的吸收能力试验时,无意中看到了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骼轮廓,12月22日,在实验室里,伦琴请他的夫人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照射,显影后得到一张清晰的人手骨骼像。
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学医学协会作了题为《一种新的射线——初步报告》的报告,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且阐述了这种射线具有直线传播、穿透力强、不随磁场偏转等性质。1896年3月,伦琴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一种新的射线(续篇)》。一年以后,发表了第三篇论文《关于x射线性质的进一步观察》,深入探讨了x射线的性质。
伦琴在他的论文中把这一新射线称x射线,因为他当时确实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质。直到1912年,他的同胞劳厄才从晶体衍射的新发现判定x射线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随后,莫塞莱证实它是由于原子中内层电子跃迁所发生的辐射。
3、x射线发现的伟大意义
x射线的发现,是科学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它展示了物理学尚有亟待探索的新领域,鼓舞人们去研究新现象,寻求新现象的科学解释,它对物理学及其它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开拓研究新领域
x射线的发现在科学界掀起一阵狂热,世界各国的实验室都在重复伦琴的工作,导致一系列的重大发现接踵而至。例如,对x射线的研究导致了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又吸引了居里夫人、维拉德、卢瑟福„„一大批有才能的研究者,他们的研究又引起了一系列新发现,新发现又激励人们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在一大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原子核物理学。
(2)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促进医学发展 x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许多材料,可用于拍摄人体不同部位的x照片,进行医学诊断分析,并出现了更先进技术,如“x射线断层图样技术(即ct)”;利用x射线对人体组织有一定破坏作用,治疗皮肤结核杆菌、痣等皮肤疾病,还可用于治疗人体深层组织的疾病,主要是对子宫癌进行发射疗法并获得一定成功。
(3)在晶体结构确定和其它领域的应用
1912年,劳厄根据x射线波长是和晶体相邻原子间距同一数量级的想法,提出x射线通过晶体就会发生衍射现象,后被实验证实,从而确定了晶体空间点阵的正确性。布拉格父子沿着劳厄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他们从x射线在岩盐晶面上的反射现象中总结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而使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另外在工业上可以用它来检查金属部件有无砂眼、裂纹等缺陷;x射线还可作为农作物及观赏植物育种的手段,也可应用于天文学、考古学研究等。
4、偶然之中的必然
尽管伦琴第一个公布了x射线的发现,并引起物理学的一场伟大变革,但他却不是第一个观察到x射线的。事实上,在伦琴之前已有多人以不同方式观察到x射线,却又因种种原因让这种神秘的射线从人们身边溜掉了。例如1880年德国哥尔茨坦注意到阴极射线管壁上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使荧光屏发光,他错误地认为阴极射线是以太波动,未认真追寻光的原因,从而错失了首先发现x射线的机会。1887年以发明克鲁克斯管而著称的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发现在放电管附近的照相底片有发黑的现象,但他却以底片质量不好为由将底片退还给厂家,从而使他悔恨终生。无独有偶,在英国牛津有一物理学家叫斯密士,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但也只是提醒助手把底片放到离放电管远点地方了事。三年之后,美国人克茨彼德在拍到了x射线照片后,不知是怎么回事,随手把照片仍到废纸堆里,j·j汤姆生,赫兹和勒纳德这样的物理学家同样没能抓住机会,勒纳德说:“我曾做过好几次观测。当时解释不了,准备留待以后研究。不幸没有及时开始。”不过,即使勒纳德及时研究,也难于作出正确结论,因为直到伦琴宣布x射线的发现以后,他还认为x射线不过是速度无限大的一种阴极射线,把两者混淆在一起。
以上众多事例说明,伦琴的发现不是偶然的,是科学给予伦琴的必然回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确实如此,他想到过为了找到看不见的光谱线,使用亚铂氰化钡这种荧光屏,他明白阴极射线只能穿过几厘米的空气,而实验却使一二米外的荧光屏发光,伦琴确信这是本质上与阴极射线不同的观察能力,使他能迅速地高瞻远瞩地揭示出前人未予重视的现象。正如柏林科学院致伦琴的贺词中所说的那样:“科学史告诉我们,功劳和幸运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外行人也许认为幸运是主要的因素,但是了解您的创作个性特点的人将会懂得,正是您,一位摆脱了一切成见的,把完善的实验艺术同最高的科学诚意和注意力结合起来的研究者,应当得到作出这一伟大发现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87-189 2)员玉娟,划时代的发现,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5年5期,45-46 3)王较过、乔武举,x射线的发现及影响,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7年10期,40-41 4)郭玉兰、王光新,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第一版,沈阳出版社,486 5)袁志华、党纯,电磁波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现代物理知识,1999年第5期,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