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几个比较好的导入方式,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古诗教案篇一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小学六年,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漫步诗林,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诗林漫步)。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
(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春景,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出示四季课件)。
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出示瀑布图)(《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忆江南》、《鹿柴》、《望岳》)。
(5)出示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景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青松》《石灰吟》《马诗》《墨梅》。
今天我们所复习的古诗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漫步诗林,丰富自己的积累,在练习纸上完善古诗的整理归类,这样复习起来就更有效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古诗教案篇二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学挂图。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
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
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一、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侍。
作业设计。
二、看拼音写词语。
yishoufenglingyushi。
()()()。
古诗教案篇三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
(3)、清气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导朗读。
(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
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
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
(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
(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
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
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
(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
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课前复习。
1、竹石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石灰的特性与人_____精神相近。
2、背诵《竹石》、《石灰吟》。
归纳总结。
古诗除了第一节课所提到的特点,还具有哪些特点?
这课书所学的三首古诗,都是明写什么,暗写什么?
其共同特点都用物的什么特点赞美人的什么?
运用特性比喻精神注意什么?
能力训练。
自学收集的其他托物言志的诗歌。
分组向同学介绍。
按诗意给《墨梅》配画。
连线:梅坚忍不拔。
竹忠贞不屈。
石灰凌霜傲雪。
古诗教案篇四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录音机(配乐朗诵)
一.新课切入
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
二.听诗中的深情
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
古诗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能认读古诗中得生字“朗”、“行”、“盘”、“疑”、“端”,能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1.本课生字卡片,观月图片。
2、幼儿已经了解李白这个人。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非常神秘的客人,是我国古代非常出名的天才诗人,大家都叫他“诗仙”,谁能猜出他是谁呢?(在上节课中教师提过李白,幼儿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静夜思》的作者)他的名字就叫做李白。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猜诗人的名字,引导幼儿回忆上次所学的古诗的作者)。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静夜思》的内容,并请幼儿完整的背诵。
师:我们这昨天也学过一首李白的诗,谁还记得那首诗的名字?
师:那你能把这首诗完整的背下来吗?(分组再集体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更多李白写过的诗,并请个别幼儿表演背诵。
(设计意图:回忆复习古诗《静夜思》,同时回忆幼儿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古诗,引出活动主题)。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将挂图遮挡住,露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一下老师的这张纸上有什么?你觉得它应该会是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2、教师揭下遮挡的纸让幼儿观看图片,3、自己认出月亮。引出主题。
师:这个是李白小时候看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教师揭下遮挡纸)。
师:他看到的是什么?(月亮)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大大圆圆的又白白亮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不认识月亮。于是,他也和你们一样看这它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教师朗诵古诗)。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思,提高幼儿学古诗的兴趣和动力。)。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李白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师:哇,李白又把月亮当成了“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看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镜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可解释一下瑶台镜是什么。(添加点神话色彩))。
师:诶,老师是怎么知道李白吧月亮当成了瑶台镜的?(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诗句“又疑瑶台镜”)。
师:那诗中说瑶台镜怎么了?谁知道?可再次朗诵古诗,引导幼儿自己说“出飞入青云端”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诗句,帮助幼儿回忆诗句,记忆古诗)。
三、记忆、背诵古诗。
3、教师带领幼儿熟读古诗并认读生字。
师:李白小时候想象力真是丰富,他呀“小时不识月”,后来将月亮“呼作白玉盘”,但是又不确定“又疑瑶台镜”,却又好奇瑶台镜怎么就“飞入青云端”。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来朗诵一次吧。(幼儿跟读古诗)。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好听!这两首里面的字宝宝都认识了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老师这里有几个字不认识,谁能帮帮老师呀?(出示生字卡片,请会的幼儿读。孩子们都不会的话可以“场外求助”游戏。)。
4、能认读生字以后尝试背诵诗句。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上面的字宝宝了,那我们一起看着自己认识的这些字宝宝吧这首诗完整的读一次吧。
师:小朋友们读的声音真响亮真好听。现在我想请小朋友,用李白这首诗里的话,告诉老师;李白小时候看月亮的故事。看看谁说的最好。
师:小朋友们说都很好听。既然小朋友们都会讲故事了,那我们一起试着不看这些字宝宝把这首古诗背出来给老师听听看,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幼儿集体背诵,在分组背诵)。
四、结束活动。
师:那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吧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吧,再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意呀?(快)。
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游子吟》。
1、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2)让幼儿通过朗诵,了解母亲的辛劳和慈母之爱。(3)激发心中热爱妈妈的情感。
2、活动准备:缝制的衣服,挂图一张。
3、指导要点:
(1)复习诗歌《妈妈的心》感受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介绍古代孩子圆形的情况以及与现代孩子的区别,出示缝制的衣服让幼儿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赶着缝制衣服,缝制衣服地辛苦。(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本教案目标制定较好,能够反应幼儿教育所提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对教材的理解透彻,制定的目标符合幼儿认知规律,难度适合。
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在活动中,借助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幼儿模仿诗中所及动物叫声,使幼儿借助直观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理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学习词语:一丛丛、一簇簇;星星点点;飞檐翘角,并能用相匹配的肢体动作表现。
3.能大胆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景物,体验创作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薛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进行配乐讲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讨论、讲述。
“你们在什么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呢?”
二、再次欣赏故事观看ppt。
观看ppt师讲述故事第二遍。
1、刚才,你在画面中看到的枫叶,是什么样的呢?
“什么叫一丛丛、一簇簇?”
2、乌蓬船是怎样停在江面上的呢?
“那我们也来变成一条条乌蓬船,星星点点的停在江面上。”幼儿用动作表示。
3、远出一排排的寺庙是什么样子的呢?
“飞檐翘角是什么样子的啊?”
三、学习古诗。
“你们表演得真像故事中的景物。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写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师朗诵古诗《枫桥夜泊》。
2、集体动作朗诵“让我们一边朗诵,一边来表演吧”
3、情景表演。
四、绘画创作。
“现在,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吧。”
幼儿进行古诗绘画创作。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朗诵古诗。
2、寻找古诗中认识的汉字,培养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能用歌曲形式吟唱古诗。活动准备:古诗意境图,图文结合的汉字山、云、车、叶。图谱与文字相结合的古诗内容。活动过程:
一、出示古诗意境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1、这是一幅风景图,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季节的风景?(秋天)。
2、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文结合的汉字山、云、车、叶)。
3、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树吗?(枫树)。
4、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呀?(看风景)。
5、教师小结:这幅图其实是根据一首好听的古诗画出来的,图上这个看风景的人就是写这首诗的人叫杜牧。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好听的古诗吧!
二、欣赏古诗《山行》,理解诗句内容,并逐句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秋天到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白云深处有人家——山上白云漂浮的地方还住着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着傍晚枫林的景色,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三、学习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形式跟随老师朗诵古诗。(集体、小组、个别进行接龙)。
四、寻找诗句中认识的字,帮助幼儿记忆古诗。
五、延伸活动:吟唱古诗。
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认真的孩子给予表扬、奖励。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古诗教案篇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9.11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 千捶 万击 墨梅 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9.1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3古诗两首
石灰吟
千捶万击 粉骨碎身 若等闲
烈火焚烧 (坚强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洁身自好)
墨梅
素净 池边树 朵朵 淡墨痕(写实)
清香 不要只流 (明志)
古诗教案篇七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总是试着去寻找书本中关于美的东西,并向学生慢慢地传达美育,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关于在古诗当中所存在的美育,至今我都不是特别清晰,但近期我对此做了一些了解,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指正。
我们要学会感受美。叶圣陶先生的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身边到处是美景。所以说,学会观察对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很有帮助。在古诗学教材中会存在很多插图,我就让学生先自己认真观察,然后再根据图画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画面,去用心感受美。比如说,有一篇名为《小池》的古诗,我就先让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他们很快就找出了有树阴、蜻蜓、河水、荷花等等,然后,我又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物并解释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脑海中就勾勒出带有初夏韵味荷花池水的`美丽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古诗词就快乐多了。
我们要学会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像带有强烈画面感的文章,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文章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并具体体现出来,通过如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比如对于《咏柳》来说,我首先给学生讲解诗意,然后再让他们从整个层面上来把握诗歌中描述的场景,体会诗歌表达的内涵。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翩翩起舞的柳树儿,踱着轻盈的脚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空间,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山坡,有绿草,有一片片随风飘动的柳叶;有的画呈现了一个小姑娘徜徉在春天里,柳叶似她飘逸的头发;还有的画展现的是小河边,绿绿的柳树儿慵懒地伸展着腰肢在《自办报》上也出现了学生的作品,当中有画面,有诗句,互相映托,并深受学校好评。
总的来说,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的美,以此来塑造孩子们美的人格,激发他们对美的生命的敬畏,并体会美的世界。
古诗教案篇八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生字卡片、幻灯图片。
三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讲解偶书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宇,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指导书写。
四、导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第一、二行。
(1)观察图画,说说少小,老大指什么?
(2)讲解无改就是没有改变。
(3)读一读这两行诗,想一想,这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诗人幼年时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可头发全花白了)。
2.学习第二、三行。
(l)看图,诗人遇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见、识、.何处的意思。
(3)指导朗读这一句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情景。
(孩子们见着了却不认识他,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认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