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文献篇一
[2]陈灵泉,王迅,成宏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04).
[3]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
[4]代东航.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5]李巧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5(2).
[6]吴继红.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7]冯亚莉,石丹妮.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途径[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4).
[8]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7):65-69.
[9]黄海.思想政治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10]许素梅.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12]任祥华,张丽华.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13]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
[14]孙雄辉.从“消极”走向“积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4).
[15]涂明华,杨耀防,姚果原等.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梁忆非,杨国宏,王静.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文献篇二
[1]汪向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2]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
[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
[4]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66-167.
[5]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0,17(2):66.
[6]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7,14(3):104.
[7]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2,9(4):51.
[8]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03,16(3):43.
[9]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2):83.
[10]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3,4,(2):7.
[11]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18(2):138.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文献篇三
[1]狄晗.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2]李祺,刘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
[3]王金祥.医学院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05).
[4]杨鹏.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浅析及应对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1(23).
[5]蒋彩凤,姚明荣,施斌,姚定康,谢渭芬.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02).
[6]程晓娟,唐绍洪.论勤工助学对推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05).
[7]马金耀,崔开艳,王d.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及个体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06).
[8]肖f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9]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0]赵鑫.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颜意娜.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6(06).
[12]马志青,李晓斌,刘丽宁,任建宇.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关怀[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01).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文献篇四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文献篇五
[1]邓琼飞.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17):192.
[2]伍佳慧,李松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2):52-53.
[3]佟丞,高玉峰.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24-126.
[4]甄璟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j].山海经,2016(02):141-142.
[5]余海蔚.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5(02):126-127.
[6]卢义,马荣,宗宸.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09-210
[7]赵景会,李明秀,高鹏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110-111.
[8]岳洁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东方教育,2015(12).
[9]何一澜.浅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36-138
[10]张兵,谢德光,谢玉兰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1):28-32.
[11]郝健强.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12]陆亚玲,唐开鹏.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1):59-62.
[13]张小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7):120-121.
[14]万文倩,刘慧妍.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58-61.
[15]赵云龙.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16]易善武.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63-65.
[1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