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一
参加了通化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大会后,我再次感受到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分量,也使我充分认识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重担。从教至今,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学习,我认为师德至少有三个层次,首先有爱,然后是德,最后是师德。
爱究竟要爱什么?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爱学生,这也是新《规范》中提到的两条。不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很难有教师特有的那种奉献精神的,而爱学生更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这次新《规范》也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又要学会宽容,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的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其次是德,也就是品德,换一句说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因为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但是我觉得为人师者光有人格还不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所以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甚至终身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性的教师。正如我们的先哲孔子所说“学不厌,教不倦。”这也是新《规范》中对教师提出的一个较高标准,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师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与此。”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易经里的两句话自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德行修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让师德之光永远温暖学生。
她很庆幸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她很幸福。感触也颇深。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每当把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培养成为热情、有活力、进取、有知识、有素质很阳光的男孩、女孩时,她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走向成熟。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旋律。因为有爱,所以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温暖;因为有爱,所以,老师才和学生成为亲人、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老师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她的座右铭,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信仰。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二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我理解为“师魂”。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而师德的魅力恰恰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征的体现。特此为从教标准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要十不准”等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从思想上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学生: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可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我都做到言行一致、严格要求、尊重和信任,了解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不求回报的快乐,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这是我的工作信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身正为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在教师和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自费订阅有关的专业书籍,报刊,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网络知识等。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一定以《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为师之责塑造学生的灵魂,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三
暑假里有一部很火爆的动画片,《哪吒》,据说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电影里的哪吒是象征邪恶的“魔丸”转世,他的命运注定悲惨:在三岁生日之时,他会给世界带来浩劫,而他自己也会死于天雷的惩罚。即便早就知道结局,但哪吒的母亲说:“如果哪吒终究会死,为何不让他快快乐乐过完剩下的日子?”对此,父亲李靖的回答却是:“我不想他这么浑浑噩噩过一生!”这段对话让我感触很深。母亲对哪吒的爱是毫无条件的,而父亲的爱则充满了阳光、快乐和智慧,两者合一,便是温暖!作为老师,我们就是孩子们在校时的父母,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感受温暖。温暖是细心周到的呵护,细致周密的安排,不厌其烦的叮咛与生活、学习的多方位关心。
做一名温暖的老师,首先自己不能浑浑噩噩过日子,要善于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美好。每天有一些小成绩、小进步,小满足,这样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有了阳光,你才会把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其次,做一名温暖的老师要有双慧眼,是一个能发现美的人。一个老师教育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就像一则寓言中所说: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我们老师面对一群孩子,就像也得到一块玉,经过几年的雕琢,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看着玉石的变化却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选择好雕琢的工具。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怀揣着对每一个孩子的信心和肯定,用赏识这把刻刀去雕琢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温暖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老师最重要的是走近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去爱学生。怀着阳光的心态、快乐的情感,用情感和智慧激活童心,将真情与满满的爱投入到学生身上,引导着学生幸福地成长。
我想,做一名温暖的老师,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着阳光心态,忙碌着、辛苦着、阳光着、快乐着,说实话,有点难,但一定能做到!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四
师德,在我的理解并不是要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就或贡献,而是体现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与忠诚,这便是师德。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教师,冯老师他没什么豪言壮语,也没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从他身上我却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优良品质,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我记得我上小学时冯老师就已在我们现在的马面小学任教很多年了,不过可惜的是我没有真正能成为他的学生,我只能在隔壁班的教师听到他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亲切的话语。时间过得真过,一转眼我现在也毕业出来成为了一名老师,工作也有十年之久了。说来也巧,教学这十年里我也和冯老师共事了两年,在共事的这两年里冯老师给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师德。
冯老师是个非常爱孩子的一个人,很少严厉地批评过谁,他性格非常温和,说话总是很温柔的,就连批评孩子的口气都柔柔的,但调皮的孩子听了也会难过的掉下眼泪,因为他们知道冯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所以学生们都非常的喜欢他。这就是一种师德,能关心热爱学生,给予学生像父亲般的爱。在工作上冯老师更是尽心尽责,体现出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从小学到初中,再到现在与他一起共事,我都与冯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在我的记忆中冯老师总是来的特别早,陪着学生一起打扫校园,一起晨读,一起学习,不管是绵绵细雨的春天,还是日晒如火的夏季,或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从没有间断过。在教学中,认真负责是他一贯的作风。从不迟到,从不早退,从来是那么的认真上课,不管是语文课,还是副科,冯老师从不怠慢,一样的对待,一样顷注所有的精力,即使是现在已白发苍苍依然如此。
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冯老师一坚持就是四十几年,从一个年青的帅小伙到现在白发苍苍的老人,教完了学生再教学生的儿子。冯老师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他本来前几年就退休了,可由于学校师资欠缺,学校请他回来,他二话不说毅然决定回到讲台和我们一起奋战。就这样,他退休后又在教育事业上服务了几年,这些都证明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与忠诚。冯老师实现了他的教育宣言——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由于他精力的透支和我们忍心看到已六十五岁的白发老人还在为教育事业劳累,前些天冯老师才真正退休了,学校为他做了一面锦旗: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冯老师有他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四十几年的认真负责,尽心尽职;四十几年持之以恒,无怨无悔,谱写出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之歌;塑造出了一个高大的师德形象。
培根铸魂下句 培根铸魂话经典篇五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心体会着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其实,在我准备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时我就在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在目前新环境下,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完善自己,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做一名好老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使你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一位外国诗人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或掩面,或顿足,或狂欢,或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苦而涕泗滂沱。如此声情并茂,学生被深深吸引,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因此,“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应该成为每一名新时期教师永不松懈的追求和必须具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