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硬笔书法专用纸篇一
(一)中国书法简史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
汉字的起源,人们有过种种推测。现代古文字学研究的成果,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它“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它萌芽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六千年;而其形成体系,当在夏代,距今约四千年”(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
先民们创造文字,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他们创造文字时的取材与方法,却使文字与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唐 张怀瓘《书断》)。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虽然不尽合理,汉字也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但如果把它们最初的文字和已成体系的甲骨文字结合起来考察,我们就会看到其中的合理内核:汉字确实是人们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其中体现了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照。所以,在汉字产生的同时,书法也就萌发了。
2、前秦书法
前秦通行的文字是篆书,早期的篆书即甲骨文。虽然甲骨文距今已很久远,并且其中象形文字占有很大成分,但从书法角度来看,他已基本上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由此可知,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要早于甲骨文。甲骨文以前的文字,我们现在已很难发现,仅就甲骨文来看,无论是刀刻的,还是笔书的,都已做到了笔画瘦硬挺拔、有圆有方、方中有折、结体错综变化、大小有致,达到了均衡、对称、稳定的地步。同时,在章法上也做到了错落疏朗、严整端庄,因而看起来通篇古朴远雅。虽然书刻者没有署名,但可以说他们都是当时的书法家。
与甲骨文同期或稍后还有金文。早期金文的书法艺术成就与甲骨文无大区别,后期金文用笔逐渐变得粗挺圆转。
东周以后,石刻文渐多,最著名的首推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将文字刻在十个鼓形的石上,每一石鼓周围刻有一首四言诗。因诗中记述的是秦王游猎的情况,故又称“猎碣文字”。石鼓文笔画浑厚凝重,圆劲挺拔,结体略趋方正,章法均衡疏朗,朴实自然,被后世称为“书家第一法则”,为以后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础。
3、秦汉书法
秦朝建立后,文字仍有地区性的差别,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废除了异体字,由李斯、赵高等对前秦文字删减省改,整理为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新文字。
秦代在使用小篆的同时,还产生了隶书。早期的隶书仍含有篆意,用笔融篆隶于一炉,拙中见巧,古中有新,圆笔中含有方意,其艺术性可从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看出。
到了汉代,隶书成为当时最通行的文字。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变和飞跃。隶书在笔势上改圆为方,改曲为直,文字从长条形变为方块形,象形成分基本消失,代之以有骨力的线条和波折飞动的笔法。隶书的出现,使我国书法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推动了我国书体向艺术方面的演变。
隶书定型以后,由于人们对文字书写简约的追求,书写速度加快,书写时常常有减省和牵丝勾连现象,于是草书、行书也应运而生。张芝和史游是汉代有名的草书大家。草书的出现,更为书法艺术向抽象的意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汉碑由于书写时代与书者之异,书法风格也多种多样:茂密雄强者如《郙阁颂》、《西狭颂》等;奇纵恣肆者如《石门颂》、《杨淮表记》等;遒健俊爽者如《封龙山颂》等;方正浑穆者如《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等;飘逸俊秀者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碑》、《孔宙碑》等;工整瘦劲者如《华山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等。
汉代在行书、草书出现的同时,楷书也开始萌芽了。可以说,秦汉是我国书体大变革的时代。
4、魏晋南北朝书法
秦汉时期,产生了隶、行、草、楷几种新的书体,这些书体的应用程度各有不同。隶书在汉代是通行文字,由于广泛应用研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行、草、楷三体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到了魏晋两代,出现了一些杰出书家。他们承先启后,对这三种书体进行了定型、美化,确立了楷书、行书、草书的典范,成为后人尊崇的楷模,其中最杰出的书法大家就是钟繇和王羲之。
(1)三国时期
a、魏国(220-265)
魏立国之时,天下三分,与吴、蜀鼎足而立。魏国居中原腹地,文化承汉末遗风,得天独厚,加之魏武帝曹操非常喜爱书法,魏国拥有一大批著名书法家,如邯郸淳、卫觊、韦诞、钟繇等。其中,以钟繇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曾管制太傅,故亦称“钟太傅”。钟繇的成就主要在楷书方面。他集中了东汉以来冲破隶书规矩的方正平直的书写成分,用楷书的横、捺代替藏锋、翻笔的蚕头磔尾,参照、吸收篆书、草书的圆转笔画,使楷书达到了定型化。他的书法古雅生动,确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绝无后世楷书因刻意求工而出现的板滞。
b、吴国(222-280)
吴国的书法面貌与魏国不同。所遗著名碑刻中,《九真太守谷朗碑》是隶意较多的楷书;《葛府君碑》则是隶意几无的楷书;《封禅国山碑》是隶法写的篆书。最为著名的当属皇象(字休明)所书篆书《天发神谶碑》。该碑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大奇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清张叔未)。《天发神谶碑》在中国书法史和碑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c、蜀国(221-263)
蜀国偏处四川,日夜思图复兴汉室,留下遗迹不多。
2、晋
王羲之是钟繇以后又一位书法巨星,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幼时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渡江北游名山,刻苦研习了秦汉至魏晋的诸多名家碑刻书迹,继承钟繇的创新精神,在楷书上变钟书的波挑为敛锋不发,使楷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代表作品是《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贡献,还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集中了前代书法作品中的用笔、结体上的优点,融合一体,创造了一种更为美妙的书法。他的草书传世作品有《十七帖》等,备受后人称赞;他的行书《兰亭序》,用笔“遒美劲健,绝代所无”,全篇分行布白浑然一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女书法家,其中最著名的首推蔡文姬。曹操命她作书,她“真草唯命”,握管即出。晋代最著名的女书家当推卫夫人,二王的书法即是由她所传。此外还有:谢道韫(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的妻子)、傅夫人(郗愔xi yin之妻)、荀夫人(庾亮之妻)、李如意(王献之的保姆)等,都是很有成就的书家。
“杏花春雨江南”的书法代表——尺牍,表现出的是秀美——阴柔之美;
“铁马秋风冀北”的书法代表——碑刻,表现出的是壮美——阳刚之美。
南北朝时期,北魏刻碑之风盛行,史称“北碑”,亦称“魏碑”。魏碑书体以方笔为主,用笔一笔三折,斩钉截铁,方拙古朴,结体较密,用笔较厚,对后世碑学兴起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杨大眼造像记》等。另外,用笔方圆兼备的《石门铭》、《郑文公碑》等,也是传世之作。
5、唐代书法
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也博大清新,辉煌灿烂。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后的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和清王都爱好书法,特别是唐太宗,不仅爱好,而且身体力行,并在教育、取士、官制上把书法列为一个方面,因而书风大盛,书家辈出。
唐代书法最盛行楷书,著名楷书大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虞世南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气宇轩昂。欧阳询用笔方圆兼备,结体劲险峭拔,中竖弯钩仍带隶意。
褚遂良楷书深得王羲之之法,用笔结字圆润瘦劲。
颜真卿是唐代楷书新书体的创造者。他的字雄强茂密,浑厚刚劲,横细且瘦,竖、撇、捺肥壮,既有时代风貌,又有个性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
柳公权的楷书,避开肥壮,横竖大致均匀,笔画瘦硬。它吸收北碑方笔字中的斩钉截铁、棱角分明之长,把点画写得像刀切一样爽利森挺。“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书法正是以此取胜,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总之,楷书到了唐代,已完美多姿,日趋成熟。
除了楷书,唐代草书也有相当的成就。最著名的是被后世称为“颠张醉素”的张旭和怀素。
张旭的草书得力于“二王”,又能独创新意。据说张旭作草书每于酒后,他能把自然景物、事物之变、喜愕之情寄托于书法,酒酣不羁,放荡恣意挥洒,完全沉浸于书法的玄妙境界之中。从他的《肚痛帖》等草书作品看,他已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来表现书家思想感情的高度境界。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内收外达,变化莫测,具有音乐的旋律、诗的激情、绘画的笔情墨趣,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故有“草圣”之称。
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唐代又一草书大家。他曾步行千里到长安向颜真卿等名师求教。他的作品是狂怪怒张、笔墨飞舞的狂草佳作。特别是他的《自叙帖》更是生动活泼,笔下生风,既是一幅泼墨大写意画卷,又是一首感情奔腾的抒情曲。用抽象点画与文字内容相配合,借以表情达意的中国书法艺术特点,致张旭怀素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范例。
孙过庭所著与书的《书谱》既是一部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很好的草书字帖。
6、五代书法
五代(907-960)时战乱不断,书运衰微,最著名的要数杨凝式了。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华阴(今属陕西)人。唐昭宗时曾任秘书郎,后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虽官运不衰,然畏于政v治险恶,故以“佯狂”保身,时称“杨风子”。
宋代苏轼对杨凝式评价颇高:“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尽扫地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中豪杰”。
7、宋代书法
与唐代相比,宋代最突出的特点是行书有了空前的发展。其中以“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最为著名。
苏轼的书法在吸收前代书家营养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特点是追求写”意”,“寄情于信手”,故所作行书以“韵胜”、“气贯”为特点。他的书法不仅古雅,且姿态百出,结构紧密,无一笔失纵。因而董其昌称赞他的行书《赤壁赋》为“坡公之兰亭”。
黄庭坚的书法得益于苏子美(舜钦)、张旭和怀素。他用笔善藏锋,注意顿挫,每以画竹之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之感。他的字结体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纵横伸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舒展。《松风阁》是他行书的代表作。
米芾又称米南宫。他学书之初,临仿古人能达到乱真程度,后来大胆创新,创立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他的行书用笔痛快淋漓,结体变换奇纵,雄健豪达。
蔡襄,苏轼曾推崇他的书法为本朝第一。他善用散笔作行草书,自成一家。
此外,宋徽宗的瘦金书,瘦硬细挺,撇如匕首,捺如刀切,连笔如游丝,横收带钩,竖收带点,也别具一格。1
宋人的书法与唐人的格调迥异,尤其在行书上,更是恣肆雄强,自具风采,可以说是继“二王”之后,行书的又一次突破性发展。
8、元代书法
元代书法是在与宋代迥然不同的基础上展开的。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中国以后,实行的是种族压迫制度,规定个地方行政长官有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走上仕途的汉族文人备受歧视,充满恐惧和苦闷。虽元文宗颇好书画,于天历初年设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但只是消遣而已,书法艺术并不景气。有成就的书家极少,只有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吾丘衍以及吴镇、杨维桢、倪瓒等人而已。除赵孟頫、吴镇等外,多数不能与宋唐诸家相比,更无论魏晋。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唯赵孟頫一人。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仁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人称“赵松雪”、“赵文敏”,因湖州旧称吴兴郡,故又称“赵吴兴”。
赵孟頫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徳芳之后。元灭南宋之后,其在家闲居,致力学术和艺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元世祖忽必烈为笼络南方地主阶级,派人到江南网罗有名的士大夫,赵孟頫被荐入选,以赵宋“宗室子”而出仕元朝,颇受时人非议,而他自己也在元朝统治者的猜忌中,在良心自责的苦闷中生活着。
赵孟頫五岁始学书法,“专以古人为法,篆书法《石鼓》、《诅楚》;隶书法梁鹄;行草书法逸少、献之”(元杨载《翰林学士赵公状》),并于宋高宗、张即之、李北海等无不临习,对宋诸大家也都有研讨,且孜孜不倦,仅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就临过数百本,故能博采众美,自成一家。
赵孟頫书写十分勤奋,对当世影响极大。与他同时的书法名家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书第一。”元代较著名的书法家俞和、张雨都是他的学生。天竺(今印度)僧人数万里专程来求其书,朝鲜也收藏有他的书法。
赵孟頫传世小楷《洛神赋》、《张总管墓志铭》、《汲黯传》、《道德经》,大楷《仇锷墓志铭》、《胆巴碑》、《三门记》,行书《千字文》、《玄都坛歌》、《嵇康与山居源绝交书》、《洛神赋》以及《六体千字文》等都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笔画圆润停匀,结体端正秀丽,章法均衡整齐,用笔结体虽有变化,但绝无大起大落之笔与欹斜不正的字形,不论沉着与飘逸,都极其妍美。
对赵孟頫的书法,后世毁誉不一。赵孟頫书法风格是时代以及所处的环境造成的。他虽然高官厚禄,荣耀五朝,但身为汉人,且是宋宗室子,亦如肉在俎,处于随时可被宰割的地位,故不敢与统治者抗争。赵孟頫告老还家之后,统治者需要他的书法装点门面,仍名他在家中抄写,其痛苦可想而知。不幸的时代,虽造就了他多方面的才能:工诗文,通佛老,精音乐,善鉴赏,擅书画,长篆刻,使他成为中国艺术史上少见的多才多艺的人物,但恶劣的环境也造成了他特有的华丽妍美的艺术风格:绘画虽山水、竹石、人马、花鸟无所不精,但却没有高远的格调;书法虽篆隶楷行草无所不能,但却没有深厚的意蕴、感情的流露和生命的跳跃。即使通佛老,但“身为笼中鸟”的现实,不可能也不允许他使释老之学融入血液,忘怀尘世,飘然物外。故作品中既无佛家的静谧,也无道家的超逸。
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均善书画。管夫人书法清秀,其造诣可与晋代卫夫人比肩,为中国古代少有的女书法家之一。
元初与赵孟頫齐名的书法家主要有鲜于枢、邓文原。
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渔阳(今北京)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虎林隐史等。小楷类钟繇,草书学怀素、王献之,尤为赵孟頫推重。他地位与赵不同,故可以书法纵情,然除醉酣时,亦不能无所顾忌。有草书《唐人诗卷》、行书《苏轼海棠诗》等传世。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今属四川)人,因绵州旧称巴西郡,故人称“邓巴西”。其传世书迹不多,对后世影响不大。
元中晚期书法成就较高者主要有吴镇、杨维桢、康里巎巎等。
9、明代书法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太祖擅书法,广赐御札。但明太祖登上皇位后疑忌颇多,用刑亦苛。因太祖擅长书法,故当时众多书坛高手都不敢擅名,以免功高盖主,招致杀身之祸,书坛颇为冷清沉寂。
成祖朱棣夺得皇位之后,大展雄图,复兴文化,诏求四方善书之士,授中书舍人,书写皇帝诏敕。能书之人地位之高,待遇之优厚与宋代相比,似亦不减,故书法又开始兴盛。成祖之后的诸皇帝多好书法,故有明一代书风兴盛,有成就者颇多。无名书家的简牍之美亦颇为可观,而诸大家更能超越元代,与晋唐书法家比肩。到了明中叶,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出现了许多繁华的都市,出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书法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在工商业发达,文人荟萃的三吴地区,涌现了一批雄视当代的书法名家。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就是吴中书苑和明中期书法成就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书法不仅饮誉当时,而且也为后世称颂,引为楷模。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长州(今江苏吴县)人。因生而右手六指,自号枝山,人称“祝枝山”。工诗文,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唐专攻画,徐专攻诗,文专攻书画,唯祝允明专攻书法,成就也最高。传世书迹小楷《前出师表》、草书《唐寅落花诗卷》、《洛神赋》等。
文征明(1470-1559),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吴县)人。
嘉靖二年授翰林院待诏,人称“文待诏”。早年参加生员岁考时,因字不漂亮,被列为三等而不能参加乡试,遂发愤临习,终成大名。文征明小楷宗右军,草书师怀素,行书仿苏、黄、米和集王书《圣教序》,隶书法钟繇,篆书取李阳冰。尤以行书小楷见称。文征明的传世书迹很多,如《滕王阁序》、《西苑诗》等。
此外还有王宠、陈献章、董其昌、徐渭等等。
10、清代书法
元、明两代书法多是仿前人,少有发展和成就。到清代,书法出现了新的振兴。比较突出的有傅山、石涛、朱耷、王铎、郑燮、金农、邓石如、陈鸿寿、包世臣、吴熙载、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等。现择其主要简介如下:
傅山是著名的思想家、医家,精通书画。曾提出“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著名见解。他的行书苍劲有力,秀逸多姿;草书长锋圆笔、寓刚于柔。石涛的书法,能师古求新,楷中兼有隶意。朱耷善用秃笔作书,线条粗细匀停,既存古朴,又有新意。王铎的行草苍郁雄畅,气势壮阔。郑燮的书法,融真、草、隶、篆为一体,以真、隶为主干,参以画法作书,章法独特,大小疏密,错落有致,似斜反正,有乱石铺街之喻。金农的书法,用笔方,笔道粗,结体紧,很像用油漆刷写的字,故有“漆书”之称。何绍基执笔不同常人,取回腕法,把隶篆笔法融入行书,圆劲古拙,盘根错节,如老树枯藤,奇崛生动,金石味很浓。
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中,众多的书家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诸多风格、千姿百态的墨迹珍品,而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书法名言、论文和专著。他们象灿烂的群星,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二)汉字沿革
1、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时代的文字。
商代统治者每遇征战、田猎、出游、气象、疾病、祭祀等,必先占卜,以问吉凶。卜法是以龟甲兽骨钻孔火烤,卜人根据火烤处的裂缝形状以定吉凶,并将卜辞刻于甲骨上,做殷室档案保存。这些文字被清人王懿荣在购买中药时发现,因其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故名“甲骨文”。
2、篆书。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221)时期的文字,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一种书体,亦称作“籀文”,它包括金文和石鼓文。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因其多是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主要作品有:《大盂鼎》、《毛公鼎》、《石鼓文》等。由于当时正处于春秋战国各诸侯封建割据的局面,除大篆外,各地还出现了大量的异体字、简体字和新造字。
小篆是秦(前221—前206)时期的文字,是在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丞相李斯删繁就简修订而成的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主要作品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
3、隶书。隶书是秦统一六国后,公事日趋繁忙,为适应记事的需要,把小篆进行简化、改革而形成的一种字体。相传这种字体是由秦代一个叫程邈的隶人创造、整理而成的,所以叫隶书。隶书始于秦而盛行于两汉。流传至今的汉碑拓本很多,如:《史晨碑》、《曹全碑》、《石门颂》、《西狭颂》、《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等。
4、草书。草书创于初汉,是对隶书的进一步简化、草化,连笔快写而成的一种字体。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是伴随汉隶盛行而产生的,带有隶书笔意的草书。章草基本保持着隶书的体势和用笔(特别是波磔),字的大小均匀,字字独立,上下两个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传世的章草碑帖作品有著名的黄象《急就篇》、索靖《出师颂》等。
今草是楷书和行书流行之后,人们利用章草的草法和楷书、行书的体势、笔意创造出来的一种草写字体。今草与章草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一幅字中,今草不仅可以上下字相连,还可以大小相间、粗细杂揉、正斜相倚等,其体势格调的变化要比章草多。简言之,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今草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传世作品有:王羲之《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等。
狂草是比一般今草更为潦草狂放的草书。它不大计较一笔一字的工拙,而着意力求通篇气势的畅达雄放。笔意连绵迴绕,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态不穷。主要作品有:张旭《古
诗四贴》、怀素《自叙帖》等。
5、楷书。楷书兴于汉末,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兼收草书笔画简单的长处而形成的字体。它具有简写易认的优点。“楷”有楷模、端正的意思,所以又叫做“正书”、“真书”。
6、行书。行书始于魏晋,一说始于汉代,是为补楷书书写之慢,草书认读之难而形成的,因此它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既书写快捷又便于认读的一种字体。
魏晋以后,一千多年间汉字字体一直稳定至今,没有根本的变化。而楷书、行书至今仍是我国通用的字体。
硬笔书法专用纸篇二
硬笔书法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两万多页硬笔写本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硬笔书法历史曹宝麟先生的钢笔行书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两万多页硬笔写本,以实物推翻了以往“中国古代没有硬笔书法”的说法,将中国硬笔书法的历史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目前发现和已鉴别出的敦煌硬笔写本达2万多页,多为纸本,也有绢本;有汉文,也有(人旁加去)卢文、粟特、梵文、突厥、于阗、吐蕃、回鹘、西夏等十多种古民族文字;书写内容涉及文学作品、契卷书信、经帖杂文和佛经;使用书体包括硬笔楷书、行书、行草和草书。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委员李正宇说:“敦煌硬笔写本的发现和研究,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硬笔书写在中国古代实用领域的存在和流行。”
据李正宇介绍,这批硬笔写本主要出自敦煌藏经洞,也有近百年来莫高窟其他洞窟、佛塔、烽燧遗址的陆续发现,从笔画造形看,敦煌硬笔写本字体平整,粗细均匀,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感,没有毛笔书写顿笔、回峰、肥瘦结合、点面相间等“面”的特征,“显然是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笔蘸墨写成”。
与写本相印证的是书写工具的发现。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
1972年在甘肃武威张义堡遗址中发现的双瓣合尖竹管笔 现芦苇管笔,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市张义堡西夏遗址发现竹管笔。
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让人吃惊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李正宇说,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就属此类。该笔形状扁平,一头平齐,一头削尖,从笔尖残留的漆痕看,显然已经用于写字,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硬笔书法
李正宇认为:“硬笔书写才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和母体,作为书写工具,毛笔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秦代以后的事,先秦时期,中国书法都是硬笔书法。根据文献考证和实物对比,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等书体都可判定为硬笔书体。”
据史书记载,中国书法的“毛笔时代”到西汉时期才真正来临。毛笔的改良、丸墨的发明、纸的创造都是秦汉时期的事,而这些都是毛笔大行于天下的前提条件。李正宇说:“作为书写工具,硬笔早于毛笔,这就决定了在西汉毛笔书法到来之前,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个先秦硬笔时代。”
庞中华、孙敦秀、王希农等中国书法界知名人士认为,敦煌硬笔研究填补了中国书法史研究的空白。“硬笔书法中国书法母体论”的提出,引起了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的强烈关注,《中国硬笔书法报》编辑、著名书法理论家周圣尊撰文指出,这是“改绘中国书法史蓝图的壮举”。
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硬笔书法专用纸篇三
硬笔书法教案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写好字的意义(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讲解,给出优秀书法作品欣赏)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二、正确的执笔姿势(教师示范,纠正好每一个同学的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五指并用。
1、大姆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食指与大姆指相对不相碰,距笔尖2cm左右。
2、姆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第一指节(指甲盖与肉相连处)与指甲间在内上托,以取得平衡。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3、掌心要虚空,虎口要圆。小手指和掌外侧成环状轻贴纸面,随之上下左右移动。
4、笔杆斜靠虎口处,笔杆向右下方偏斜,与纸面成45°左右,与方格对角线相符。
5、食指在大姆指前面。如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则要遮住视线,头自然会向左偏斜,影响写字姿势。
6、执笔不能太紧,特别是切忌大拇指压在食指上面,影响用笔的提按;食指不能过分弯曲,以免影响三指关节屈伸的变化。
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有:(1)执笔太低、太紧、太直。(2)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并且两指相碰。(3)大姆指压在食指上面。(4)大姆指不用指肚而用指甲右边贴着笔杆,食指过分弯曲。(5)虎口不呈圆形,而呈细长形,如同凤眼。
(6)掌心不虚,小指弯到掌心。(7)笔杆未靠在虎口处,较直,与纸面向右垂直。(8)手腕向内弯曲,呈扣状。(9)书写时,手腕空抬。
三、运笔方法(出示视频引导):
是指书写点画时书写工具移动运行的具体方法,又称“行笔法”。
钢笔的运笔方法借鉴毛笔的运笔方法。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每一种点画的书写都要按照这个方法,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其点画就不完美。起笔、行笔、收笔等动作各有要领。
1、起笔。有露锋和藏锋两种。钢笔写字大都为露锋。只有个别笔画(如平捺或单独出现的捺)例外。起笔有作顿、轻作顿、不作顿三种。一般起笔有提、有按、有轻、有重。
2、行笔。是运笔第二步。通常提笔运行。但行笔时不能简单地平拖而过,要讲究轻重快慢,提按顿挫,如人在行走时,两脚必须一起一落,随时结合着才能行走,提按动作也是如此,才按便提,才提便按。
3、收笔。回锋收笔是完成整个点画书写的最后一步,有起必有收。收笔方式有两种:一是回锋收笔。笔锋行到点画尾处,不能直接提起收笔,而应放慢速度,稍作停顿,如垂露竖画应将笔锋向上回收;横画则将笔锋向左回收。使起笔与收笔相互照应。点画含蓄,浑厚有力。二是出锋收笔。即笔锋直接顺势出锋,在空中收笔。如撇、捺、悬针竖等,锋芒外露,挺劲犀利。
由于用笔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所以线条才表现出刚柔粗细的变化,字的结构就有了如同音乐、舞蹈等美的造型及韵律,字才耐看,有品味。
四、介绍提高学习书法的妙招。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少而精,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如果字一下子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
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五、理论运用,练习巩固:
横: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但也不能太斜,以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
(1)右轻横: 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2)左轻横: 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写法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左轻横常和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如:“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轻横。
(3)长横: 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如:“下、万、不、百”等字中的长横。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如“卫、亚、安、青”等字中的长横。
六、请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例字,完成整幅作品。
1、发作品书写纸和“左右结构字字帖”
2、书写练习(音乐伴写)
要求:(1)按间架比例要求写满15个字(2)写好落款
3、展示并评议(投影仪)
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1、(师)结束语: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精美绝伦,从今天左右结构字的书写中,我们已初步领略了它非凡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平时真正做到“下笔即是练字时”,一丝不苟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次作业,练字时多用心揣摩、观察,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进步,练就一手好字、真正拥有硬笔书法才艺。
2、作业:每天练一笔好字中的一行。
板书:
硬笔书法之临摹
1、选帖自做主(选自己喜欢,求精不贪多)
2、结字最关键(观察每一笔画的方向、角度、疏密关系)
3、执笔如拿筷
4、影摹是调查(达到“准”)
5、日克一字好(不宜过多、过长)
6、功夫不单练
7、字怕往起“立”(立起来看,觉得好了,才是好)
硬笔书法专用纸篇四
硬笔书法课程实施方案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
1、书法教育现状分析:
写字课归属语文学科,受到语文教学内容的挤压和冲击,其性质总是徘徊在语文和美术学科之间,始终不能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完整、系统的教学科目确立在课堂上。而作为每个公民最重要的接收普及教育的场所——学校,其书法教学远远不如社会培训力量。
据调查,学生书写水平低下,表现在:执笔姿势错误、书面字迹潦草、构字间架松散,无章法技巧。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的语文测试卷第一大题都设计为“工整书写字词”的“送分题”,以强调书写的重要。将书法教学系统化、完整化和普及化,这使得学校的书法教育充满了迫切感和必要性。
2、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 21 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教育部基教司编的《写字教育指导纲要》„„2007年5月,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从这些文件、通知精神及国家政策的推衍过程看,书法教育属于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到中国书画等级考试的启动,书法教育越来越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
3、实施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平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二、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调查分析,确定课题:
本着以上指导思想,立足于我校实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
1、教师资源——我校有一支热衷于书法艺术的教师队伍。
2、学生资源——我校有一批喜欢书法的学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习书法,并近三年一直拥有一批热心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的学生。
3、拥有家长社会的支持——广大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我校开设书法必修课。我们决定开发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2、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是以开发、普及、提高技艺和书法鉴赏力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以“书法教育”为特色,实践活动为手段,临摹训练为方法,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实施以“校本课程——书法教学为载体,打造书香特色校园”的策略,倡导“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墨韵飘香助成长”的理念,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书法教育课程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通过学习书法,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了解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充分认识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达到钢笔书写“规范、端正、清楚”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会“生动”,会写毛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教学。
(3)、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书法练习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总之做到“书艺育德,潜移默化;书艺育智,健全人格;书艺育健,全面发展;书艺激情,张扬个性”。
(4)、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书法教育课程的设计:
1、课程以自主开发的硬笔和毛笔书法教学为主。以三至六年级为主要实施对象,每周安排每班一课时的硬笔书法课程,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设毛笔书法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书法技巧、书法知识和实践活动三大块。
2、教材特点:
(1)前期,我们采用《楷书入门》为校本教材,逐步过渡到自主编写教材,尽量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推进,不追求急功近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2)提供范例触类旁通、设计新颖省时高效。初中生因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学习书法不能像小学一样从一笔一划写起,编写教材抓住“字的间架结构” 作为练字关键,对入选教材的范字进行了精选,做到归类贴切、要诀提示强化记忆。通过对范字的练习指导,达到对同类字的触类旁通,使学生对练习的同一类字有较强的记忆痕迹,便于学生自学巩固,起到无师自通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应。
(3)描仿入体发展个性。①、钢笔教材自楷书入手,采用楷书手写体,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由教师作参谋,指导学生练习某一书体,以达到发展学生不同个性之目的。②、毛笔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专用教材《颜真卿多宝塔》为范本,使课程规范有效。③、从已有经验积累出发,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后期编写的教材中,将硬笔与软笔的训练指导放到同步上,以达到互补提高的高效率目的。
(4)欣赏激趣加强美育、教学相长易操作。为防止枯燥乏味的练习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教材中不时参插一些作品供学生欣赏。一方面激发学生练字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充分体现书法写字教育既是美育、也是情育、更是心育的理念。该套教材能充分体现编写者的意图,执教的老师可从教材中体会到该如何合理、科学地指导学生练习。学生也可以从中领悟到自学与接受辅导的真谛,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书法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更注重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因而在设置上更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我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每个阶段形式上有变化,避免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模式,大致框架如下: 内容
3、教学策略要求:
(1)“潜移默化书艺育德,健全人格书艺育智,全面发展书艺育健,张扬个性书艺激情”,养成教育贯彻全过程。(2)统一规范,读写结合、书道结合。
我们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定教时定教师,倡导“三”字要求:读帖要求“三读”——读懂内容,读笔画笔顺,读间架结构;悟理要求“三悟”——“字如其人”,悟字品如人品,悟思想感情,悟做人道理;临摹要求“三要”——要动脑想,要动手写,要学做人;严过“三关”——笔姿、坐姿、写姿关,基本笔画技巧关,良好行为习惯关;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习书法、树人品,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凸现“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教育主旨,使学生终身受益。(3)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对面上的学生,可通过写字课、天天练等教学组织形式提出普遍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写好字素养。针对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由于他们起步的不
一、发展水平有差异,需要教师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地不断提升他们的书法写字素养,使学生写字素养呈现应有的各层次发展水平。
(4)细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我们的书法教学环节大体为“分析结构→示范引路→学生拟书→比较品评→巩固记忆”。
硬笔教学过程分为“二段式”——精心讲授、规范示范阶段和认真临写、精心辅导阶段两阶段,各占用时间为1∶2。第一段要求教师讲解通俗、演示规范,重点突出和课堂激活;第二段要注意因人施教和引导读帖,充分运用“看、记、写、比”等多种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授之以渔”。
软笔的传统教学,大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多,粉笔示范得多,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似懂非懂,练习时也不能按教师要求去做;其次毛笔在黑板上不能把笔画演示得那么准确,优美,笔墨的运用方面,也做不到淋漓尽致。因此提倡小组合作:打破传统课堂的排排坐的位置,把课桌连起来,以小组为单位,以交谈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示范练习、分析,讲解笔画的技法运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每笔的起笔、行笔、收笔,提按顿挫,以便熟记于心。注重示范: 老师要做好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用心模仿书写示范的主动性,学着和老师一样把每一个字写得正确,端正,匀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建立书法教育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1)对教师课程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从“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要求教师的手写教案字写的正确、工整、干净、行款整齐,以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2)对学生的评价:避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功利做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状况等,由各科教师综合评价,对学习的客观效果由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五、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1、书法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书法教师队伍的水平能力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书法专业水平。聘任校内已具有相当书法水平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科任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逐步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以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书法教师队伍。
2、建设“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建立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校本课程的管理网络包括:校级管理(教导处、教研组)→班级管理,确保校本课程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课程,定练习时间、内容,统一进度、用本;教研组负责教学辅助资源的开发;班级鼓励学生“人人学书法”,开展活动,做到班班有特色、项项有成果。
3、构建环境,让书法艺术沁入人心:
书法艺术不仅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因此,在校园里创设一种墨香氛围与之相适应显得尤为重要。
(1)“书法”内涵的开发。利用每周一次的书法课和每天兴趣小组的活动进行书法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中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规律,形成了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定期播放有关书法的短片,让学生了解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演讲等形式讲述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轶闻趣事,引导学生向人书具佳的书法家学习。
(2)“书法”教育形式多样化。不定期邀请校外辅导员到校举办讲座、现场指导学生写字和书法作品欣赏,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书法竞赛活动,评选校园书法“十佳之星”,举办校园书法展览,为学生书艺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平台。
(4)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书法竞赛活动,以竞赛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书法能力的提高。竞赛让孩子们在多次的获奖中体会到书写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还有机的将书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在春节期间为邻里乡亲书写春联,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能、享受成功体验的机会,提高书法技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联合社会力量,共同营造书法育人的氛围。在“六一”或传统佳节,以书法为载体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共同打造良好的书法育人环境。汉语是世界上活着的最古老的语言,而用文字形成书法艺术的又只有汉字,这是我们应该引以骄傲和自豪的事。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学习它、掌握它、运用它、弘扬它——这是我们的责任。参与就是成功,发展就是目标,形成学校文化特色——这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