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是否合理,进而改进和优化。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产生歧义或模糊不清的表述。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一
1、扩大公司注册资金,公司原来150万注册资金,不足以满足业务工作开展的需要,要按总体设计思路,完成1亿注册资金登记换照工作,此项工作要在6月末前完成。
2、成立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完成以董事长、总裁为首的各事业部班子成员的招聘工作,搭建一个高素质高效率高待遇的经营管理班子,建立以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待遇的员工团队,为完成上市做好人才准备。
3、完善包括公司章程在内的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以薪酬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业务管理流程等为主要管理制度在内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完善产品经营体系,不断开发新产品。
1、在完善原有产品经营,增加业务人员,扩大广告宣传,要完成陕西省内业务1亿元的经营业绩,实现利润1000万元。
2、开发塞浦路斯新的国际旅游线路。公司利用与欧中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利用欧中联合公司在塞浦路斯的基础,与该公司共同成立在塞浦路斯的国际旅行社,承办欧洲旅游国际线路的开发,掌握线路的定价权。这条线路的开发,将是公司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500万元。
3、成立韩国、香港、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东南亚“康泰国际旅行社”,做足做大免费游。要以免费旅游产品开发为契机,扩大免费产品的'范围,使免费旅游产品成为公司拳头产品,不但能为公司积累一定的发展资金,还带来客户资源,扩大公司知名度,为今后上市交易打下基础。实现利润万元。
三、成立“康泰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健全经营网络公司计划逐步收购、兼并国内“康泰国际旅行社”,使其成为集团子公司或分公司,把“康泰旅游”品牌做大做响,为上市后提升股价打好基础,同时把免费旅游做向全国。3年内国内旅游业务业绩要突破10亿元,纯利润要达到1亿元。
四、整合旅游资源,使旅游产业化。
1、公司计划每年收购两家旅游景区,公司控股,使景区成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采用相同的办法,让子公司上市挂牌,走资本市场融资增值的路子,扩大集团公司股价的含金量。
一。近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百强旅行社企业采用纵向整合的经营策略,投资于景区经营、酒店、旅游地产等相关旅游子行业,加强了对上游旅游资源的控制,并实现了旅行社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另外,“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将加速旅游产业链的整合与旅行社行业的结构性升级,旅行社纵向收购兼并上下游企业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2、建设“康泰旅游酒店管理系统”,整合现有酒店,让现有酒店加盟进来,推出免费住产品,通过会员商城收集大数据,发展旅游、销售、融资等业务。
3、整合地方旅游资源,同地方政府合作,搭建旅游开发平台,搞旅游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公司旅游策划、融资、管理等优势,实行与地方政府、地方居民共赢的局面。4、整合人力资源,通过收购地方旅游企业,把拥有客户资源的业界优秀人才吸引到公司来工作,有效减少公司招聘、培养人才成本。
5、通过股权众筹,吸收股东参与公司投资,不仅是资金的进入,更重要的是资源的整合。
五、发展网络销售。扩大经营规模。
势,要想在市场中继续生存,旅行社必须改变盈利模式,推出更能迎合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前瞻旅行社行业报告指出,旅行社通过旅游网站来盈利的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而且可操作性也极强。由于游客大多是外地人,从外地要获得当地的旅游信息最快捷与准确而又全面的方式就是网络,当外地人获得了旅游线路信息和价格,需要预定旅游线路,首先选择的一定是提供信息的网站所在的旅行社。
国家旅游局表示,争取用时间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面信息化。集合了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与旅行社专业服务能力的“在线旅行社”,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旅行社行业的未来主流经营模式。目前,领先的在线旅游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旅行社和目的地接待体系;而传统旅行社则越来越多地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在欧美国家,大约60%的休闲旅游和40%的商务旅游都是通过线上预订,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5-10%,这意味着我国在线旅行社行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多渠道融资,为旅游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持。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二
对我这个刚进公司的新员工来说,12月2日接到总裁关于上市挂牌的短信,十分激动,也很庆幸自己在公司最辉煌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候成为公司的一员,并有机会参与到公司发展历程中最伟大的一次变革中。公司发展是员工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此次公司上市,不仅仅是对公司员工有利的大事,对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集群e家全体员工共同的期待和心愿,也是公司新一轮跳跃式发展的重新启航。
一、上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对公司层面来说:
1、上市后有利于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上市后,首先可以尽快改善现有的资产结构,减轻公司经营负担,让公司轻装上阵;其次,以上市融资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公司软硬件更新和技术改造,全方位提升公司的各项运营水平;其三,以上市为动力,加快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了公司在强化主业方面的投入能力,将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和业务目标的实现,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上市后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公司上市后为下一步再融资建立了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渠道,提升了公司融资能力;上市后也使公司由非公众公司转变为公众公司,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体制和激励制度的升级;上市后将极大地增强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保持能力,提高公司的人才竞争优势;上市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二、对员工层面来说:
一方面公司上市后大大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而上市后公司也会进一步加强加对投资者以及公司职工的回报,这有利于提高公司员工收入水平,激励公司骨干及员工为之奉献;另一方面公司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将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精细化制度管理,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员工与时俱进,严格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在适应公司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三
排除持有原始股可变现的因素(很多企业是没有员工股的,就是有,大部分企业是也高管持有的,一般员工也就是意思一下),公司上市还是能给普通员工带来很多好处地!
2、来自内部的各种不合理、不合规的指示要少的多,相应的,这方面员工的压力和风险要小的多。上市在给老板们带来了巨额的收益的同时,也提出很多监管要求,把公司整体都暴露在公众视线里,如果老板提出一些不合法或不合规的要求,员工完全能够理直气壮以上市公司监管不允许做为借口拒绝。
3、员工能够在方方面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上市公司的内控管理肯定要比上市前强,各种制度管理也要完整规范的多,员工一开始都会叫苦叫累,但时刻一长就会发现自己已学会了很多知识,整个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国企改制上市的,把优制的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一个上市公司,原来的公司成为投资型的母公司,公司员工也会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到了上市公司,刚去时好像弃儿,又苦又累,工资又透明,好多福利都没有了,因此很多人都不想去上市公司。可实际上,过几年再看,上市公司的员工潜质提升都是很明显的,执行力都很强,很多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了,而且随着公司的'扩张重组,提拔的机会也多的多。
精选阅读(2):
总的来说,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
1。得到资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齐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只赔50。
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
4。逃脱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考银行贷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必须股份转给管理人员,能够提高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agencyproblem)。
坏处也有:
1。上市是要花钱的。
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
3。上市以后每一段时刻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4。有可能被恶意控股。
5。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订的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订的低一点。
精选阅读(3):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四
10月28日,中南传媒(28.64,-0.05,-0.17%)()登陆上交所,公开发行3.98亿股新股,市值突破240亿元,成为传媒类企业第一龙头股。
当月,市场综合各类消息认定,上海文广旗下新媒体企业百视通公司将借壳广电信息(67.88,0.00,0.00%)寻求上市。
此前的7月6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控股的上海炫动传播董事总经理杨文艳对外表示,炫动传播已递交上市材料至证监会,正在等待过会。
体制改革最为迟缓的文化传媒产业,开始加速拥抱资本市场。
这与宏观环境息息相关。
20xx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表示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
随后,其他配套措施亦跟随而至。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宣部、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件,力挺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亦表态,将采取措施,支持文化企业改制上市。
文化产业类公司闻风而动,自至今,上市之密集、行动之迅速让市场惊叹其潜力。
“因为政策的大力推动,现在是文化产业上市的最好时机。”诸多市场研究人士感叹。
据《上海国资》了解,20至今,ipo上市的文化传媒类企业包括中南传媒、皖新传媒(34.79,0.05,0.14%)、华谊兄弟(54.980,0.46,0.84%)、华策影视(35.550,0.95,2.75%)、奥飞动漫(37.85,0.00,0.00%)、省广股份(30.05,0.59,2.00%)、华谊嘉信(13.660,0.00,0.00%)。
而更多文化出版类企业则希望采用借壳方法实现上市,如江西出版借壳鑫新股份(30.57,0.00,0.00%),中原出版拟借壳st鑫安、浙江出版借壳*st白猫(26.95,0.02,0.07%)、长江出版借壳st源发(18.75,0.02,0.11%)等。
“中国内地娱乐及媒体行业将以9.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100亿美元,大大超过全球2.7%的增长速度。
文化传媒行业将释放出‘最后一座金矿’的巨大经济价值。”中信建投总裁王常青乐观认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使文化传媒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这支资本市场的新军,仍然是目前政策管制最为严格的产业,其对现有体制的突破能力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其未来前景。
而这让人难言乐观。
政策推手。
20xx年,当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时,市场人士并未引起足够多的重视。
“振兴规划中的内容,更多的是框架性的指导意见。
信号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当时,大部分市场人士均持此类看法。
一些长期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其时亦表示对政策的失望,断定《规划》效果不会太明显。
但现在看来,这种看法似乎太过悲观。
从a股近一年来的表现看,文化体制改革确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文化板块表现十分活跃,文化类上市公司市值增长明显,华谊兄弟、奥飞动漫等上市均受到市场热捧,而粤传媒(19.66,-0.54,-2.67%)在重组消息的刺激下曾一度上涨超过30%。
沪深两市文化传播类公司总市值为841.85亿元而一季度总市值已达多亿元相当于20的2.5倍还多高于总市值194%的`同期增幅。
“文化企业转企改制打造上市平台,已形成了一条可复制的清晰路径。”湘财证券传媒行业研究员田洪港对《上海国资》表示。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主要文化传媒企业将准备重组改制以走向资本市场。”投行表示。
市场最为乐观的预测是,今后1至2年,市场将迎来文化传媒企业密集上市,预计将有约30家国有文化企业、10家以上的民营文化企业上市。
局限。
但据《上海国资》了解,对政策的推动作用亦不可太过高估。
事实上,目前尽管宏观政策环境已有所放松,但程度有限,约束仍然不少。
首先,对文化传媒企业改制上市具体可遵循操作的法律法规至今阙如。
“比如说时政类内容不能上市,但什么是时政类并没有量化说明,又如消费和娱乐内容可以上市,但足球丑闻算不算娱乐内容?这都没有清晰的解释。”
其次,对涉及内容制作、适时性强以及未经前置审批的业务尚不能上市,即报纸和杂志的采编业务不能上市。
人为造成产业链分离,亦限制此类文化企业作为。
此外,文化传媒企业目前仍有较强的区域性,跨区域并购难度颇高。
“出版发行的地域垄断,主要在于所在省份的教材、教辅出版、发行业务,这一垄断很难被打破,跨区域扩张或收购省级出版企业的控股权几乎不可能。”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对《上海国资》表示。
这也是目前境内上市文化企业市值偏小(仅占上市公司市值的6‰)且数量稀少的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传媒行业的政策制约,文化传媒企业改制上市一直都是采取个案突破的方式,国内很多主要文化传媒企业并没有走向资本市场,这种状况迄今并没有多大改变。”一家本土券商表示。
而且,即便能顺利上市,文化企业的发展亦显保守。
比如上市的报业集团,通常将采编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比如广告、发行分离,将经营业务单独上市。
业内俗称“二分开”。
“广告价位取决于发行量,而发行量最终依赖报纸采编内容。
人为割裂采编与广告的产业链,必然带有后遗症。”一位券商文化行业研究员解释,因广告经营受制并依赖于采编,两者存有诸多关联交易,上市公司的管理难度加大,证监会亦担忧上市公司独立性。
典型的例子是电广传媒(42.89,0.00,0.00%),其广告代理费每年调整,费率也是一年一签,使其经营风险凸显。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上市公司很难对媒体缺乏整体长期规划。
“上市公司不会做产业链的延伸开发,亦无法分享媒体扩张的收益。”
“这样,做的好,上市是双赢;做不好,则有可能双输。”
更让人气馁的是,文化类企业由于产业增长空间有限,或者盈利模式不清晰,再融资并不如其他企业一样顺利。
“企业上市最核心的目的是要融资,但文化企业上市后再融资的案例极少。”一位券商研究员对《上海国资》表示。
20xx年9月上市的时代出版(27.23,-0.17,-0.62%),迟至今年3月才进行再融资,并由此成为文化类企业再融资第一单。
即便如此,市场对此仍有相当疑虑。
“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分别是出版策划项目、数字出版项目、印刷技术改造项目、出版物物流项目和出版基金项目,总投资约为7.28亿元,但这些项目所需现金流并不大,且募投项目的盈利模式模糊不清。
募投方向从而值得怀疑。”
这是通常的市场印象。
“投资机构认为,文化企业再融资资金并没有很好的出路,比如出版集团如要扩展产业链,无非是增加发行网点,建设门店。
这些并不被投资者看好。
一是新的发行门店必须建在省内,无须多少资金。
更重要的是,扣除出版集团发行教材的利润,每个发行门店实际上都处于亏损状态。”上述券商研究员对《上海国资》强调。
因为再融资可望不可及,事实上,大部分文化传媒企业难有飞跃性发展。
借壳。
不过,文化企业的上市热情仍然不低。
在文化企业看来,资本市场是目前唯一可依赖的突破管制、实现自身发展的路径。
据《上海国资》了解,因为文化企业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在上市技术上须多番思量。
首先,他们须在ipo还是借壳上市之间做出选择。
据投行的经验,一些新媒体如网游、动漫等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市场化程度更高,一般倾向于ipo。
但新媒体体量小,数量少,且多上创业板和中小板,不能代表文化企业上市的主流形态。
在投行眼里,众多出版集团和报业集团才是文化企业产业的主角。
而在现实条件下,这类企业通常会选择借壳方式。
“出版集团多是事业单位,很多尚未改企转制。
ipo必须符合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且企业必须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这对于大多数出版集团来说,很难做到。
即便3年之后做到,时机可能已经错过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据他介绍,出版集团仅有两家企业采用ipo,一是辽宁出版,一是中南传媒。
“这两家企业都有特殊性,辽宁出版当年获得了关于持续经营3年以上要求的国务院豁免文件,而中南传媒早于已转为公司制运营。”他介绍。
出版集团如想尽快上市,且融资要求并不迫切,大多会选择在股市低迷时借壳上市。
他说,“股市市值低时,壳公司成本相对低,折的股份相对会多。
应该说,借壳是目前融资成本最为低廉的现实选择。”
此外,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壳。
“总成本不能大于ipo。”投行界人士总结。
投行会帮助拟上市企业综合考虑壳公司的总股本、流通盘、负债总额等多个因素。
“首先是看股本。
总股本太大的公司是要被剔除的。
盘子越大,业绩压力就越大,借一个资产支撑不起的壳,相当于自杀。”一位市场研究人士对《上海国资》不无偏激地介绍。
选壳还不是最难的。
出版集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管理体制的转变,即从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
“最敏感的是人员身份转换,因为这涉及到个人利益,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在医疗、福利、退休金方面比企业人员有更稳定的保障。”市场人士表示。
投行通常不愿意过多地在员工身份转换问题上耗费精力,“我们将退休、离休和内退的员工今后要享受的医疗和退休金及其他福利做一笔计提费用,打包分离出来,不列入净”
如出版集团员工庞大,扣除这笔计提费用后,净资产会大幅减少。
“很多省属出版集团1960年代就成立,退休员工很多,计提就是3亿—5亿元,如出版集团资产规模不够大,就达不到借壳的要求。”
根据现有规则,收购方即拟上市公司将控股壳公司57%。
即如果壳公司市值在10亿元,那么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净资产通常需要超过10亿元,收购方如果控股67%,则净资产估值须达到20亿元左右。
高昂的借壳成本,需要出版集团的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足够强大。
还有一层不可预知的是,因打包分离出来的这部分人员以及不能进入拟上市公司的资产通常会划入母公司,这将导致母公司失去盈利能力。
“而证监会对此控制得很严。
因为如果上市公司母公司缺少盈利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经营独立。”
另外,如何评估进入壳公司的资产。
文化传媒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价值主要体现为无形资产,如品牌、员工等。
投行一般对出版集团采取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即对未来利润进行评估。
“这是有风险的,因为借壳上市通常是收购方发行股份认购壳资源,如果哪一年利润没有达到评估值,就会涉及到出资不实和虚假作价,董事和高管就要被证监会谴责。
如果估值过小,就会涉及到资产流失,企业要花更大的成本去收购壳资源”何新文详细阐述。
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
除借壳外,越来越多的出版集团开始选择整体上市。
海通证券(25.80,-0.06,-0.23%)的分析报告指出,20以前,文化传媒企业基本都采取切割产业链,部分业务上市的方式。
如博瑞传媒,将印刷、发行、部分广告代理业务上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则将消费类和专业类报刊经营业务上市。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五
11月29日下午14:00,在公司管理学院2号教室,王德文董秘给我们做了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与信息披露的培训讲座。
通过培训,我们大家了解到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已成为上市公司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培训中,王总给我们讲解了丰原生化上市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公司在规范运作和信息披露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果。通过王总列举了几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几家上市公司因何被处罚,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作为公司对外的部门,只有在认真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律意识,才能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避免发生触犯法律的事情。
我们认为这次的培训课程设置专业且实用效能较高。通过培训,切实增强了我们大家的规范运作意识,从而防止“无知违规”,这样才能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这次培训,王总带我们全面梳理了上市公司相关制度、规定,清楚的知道了管理层的相关责任和所应承担的义务,也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加强了上市公司重大风险防范意识,大家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深。
本次的培训内容如:以案例为主,法规为辅的进行讲解,内容很深入,互动环节很好,培训资料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叙述很简洁明了。希望公司多多组织几次这样的培训课程。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六
20__年__月来我公司,这几年中在公司领导及各位成员的帮助与支持下,按照公司及车间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狠抓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身为一名基层干部,虽然能力有限,但肩负员工的生命安全的重任从未放松。
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品质:我深知作为公司基层,自己的工作直接影响车间的工作质量,出对公司的负责任,我在质量控制方面,一直不敢松懈,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不轻易放过,会主动与质控沟通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员工对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自检互检工作,确保不让同样的问题出现。
提高班组管理力度:在我的积极带领下并很好的完成了部门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还把产能翻了又翻,同时在管理上借签以往的方法,使员工的执行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友好团结,工作认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底了成本,改进技术多项,为我公司每月增值几万元的收入。如:边角料以废变宝。
二、工作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公司创建到现在,虽然在不断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下几点比较突出:
班组管理方面:如,员工的标准化作业,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改进和提高,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员工管理不好是领导的错,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问题,加强岗位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企业文化是很重要。
质量控制方面: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出来的,一定要按照目标要求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虽然目前公司从上到下都开始重视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原材料及配料是很重要,如:前不久生产的‘安医大’就是新供应商原材料abs板有质量问题,给我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认为要做好质量工作,必须把握‘严,细,实”的原则,垃圾材料是做不出精品的,以后要严格管理,认真细致,狠抓落实。
安全生产方面:安全管理没有做到位,力度不够,安全培训不到位,劳保用品不全.还有质量问题,如:今年安全事故累累发生,都没有在发生一次事故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使我公司的利益受到损伤,为止.在今后的工作加强安全培训,使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性。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七
1。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并借此能够构成良性的资金循环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二种筹资方式相辅相成)。
2。成为公众公司,大大提高知名度(媒体给予一家上市公司的关注远远高于私人企业,获得名牌效应,积聚无形资产(更易获得信贷、管理层个人名声、吸引人才)。
3。从产业竞争角度来讲,一方面上市能够支持企业更高速地成长以取得在同行业领先的时机,另一方面,如果同行竞争者均已上市,企业同样需要充足资本与竞争对手对抗。
4。企业能够获得经营的安全性。企业透过上市筹集的充足资本能够帮忙企业在市场状况不景气或突发状况(如本次宏观调控)时及时进行业务调整或转型而不至于出现经营困难。此外,上市公司还获得更强的政治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经营及其领军人的安全性。
5。上市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证券化,大大增强资产流动性,公司股东和管理层能够透过出售部分股权等获得巨额收益。
6。上市后公司并购的手段得到拓宽,能够发行股票将上市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进行并购。对于那些期望透过并购获得成长的企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7。企业能够透过上市引进国内外方法合作伙伴,借此来开拓市场空间,打通国际渠道等。
8。上市能够规范公司原来不规范的运作和管理,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9。上市后公司能够利用股票期权计划来实现对管理层和员工的中长期激励。
10。能够控股股东(往往是风险投资资本)带给退出通道套现。
精选阅读(4):
企业上市的好处。
许多人误以为缺钱的公司才上市没不缺钱的公司没有必要。其实,不然,,企业上市后的好处还是不少的,而他们选取上市主要是出于如下因素的思考:
2、“安全帽作用”。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的利益是和最广大的购买股票的人民群众利益联系在一齐,对财产的安全性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蒙牛的牛根生将其股权出让给国家队以及阿里巴巴马云屡次表示将其“淘宝”送给国家正是出于此等思考。
3、“价值最大化作用”。上市后,使股东权益衡量标准发生变化。原来所拥有的资产,只能透过资产评估的价格反映价值,但将资产证券化以后,通常用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直接反映股东价值,股东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李嘉诚多次蝉联亚洲首富,其旗下已上市的“和记黄埔”功不可没,李氏夫妇透过海普瑞的上市而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也突出体现了资本市场价值重估的魔力。
4、“便于流通变现作用”。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最大程度的流通性,接班人即使对前辈的事业没有兴趣,前辈们也有所选取,即将产业构成的股票抛售后构成现金,将真金白银留给接班人。
8、“客观进步效应”。上市发行人的披露要求较为严格,使公司的效率得以提高,藉以改善公司的监控、资讯管理及营运系统,公司运作更加规范。
9、“长治久安追求”。透过上市融资筹集资本,使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成为长寿百年企业。
公司上市员工心得体会篇八
我在岗位上一直按照平常的工作方式去做,每天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能够取到这样的业绩,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既差异,也感到正常,毕竟我已经做到了,把岗位上的工作做好,没有浪费时间,也没有偷懒耍滑,一点点的奠定工作的基础。
其实对我们而言工作并不难,难得是我们不能有一颗平常心,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本分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我好工作的度,做好工作的效率这不要轻易的受到外界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销售都是需要靠业绩说话,在岗位上,工作,不可能吗,每次业绩都很好,但是我对自己有一个最低的标准,自己必须要完成,这是个自己施压,压榨自己的最后潜力,让自己在工作中爆发出属于自己的力量,一点点的去超越,去展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次次的去逃避,我在业绩差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我在业绩好的时候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管如何始终不会忘记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业绩做好,要重视自己的业绩,但不会被业绩的表现所动,业绩差需要努力,业绩好更需要努力,翻来覆去,就要记住一点,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的`坚持,有好业绩说明努力没有白费,但是不能保证下个月一直有这样的业绩,但同样,业绩差了不不要气馁,毕竟我们这次没有做好,就必须要这个月的动力积蓄到下个月爆发,至少要让自己的取得好成绩。
对工作,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用细,不要轻易的就放弃也不要轻易的就松懈,掌握尺度,当然在工作中也要学会自我放松,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沉寂,这样是不行的,因为做销售的,本来压力就大,但是想要在岗位上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考继续努力,工作中积蓄的压力需要我们释放出去,保持空杯状态,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全新的世界,全新的工作。不要把自己压垮,张弛有度,才能够把工作做好。
有时候不要给自己更多的任性,现在任性到了后来就是灰心丧气,必能够轻易的就按照自己的性格来工作,毕竟工作是一个集体一起来努力完成的,一个人是做不好的,杂事加上自己也不能成为中心,不能够让人信服,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我好自己的度,不让自己留下遗憾,多一些压力,多一些动力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成绩。有时候规矩不是来束缚我们的,而是来指令我们的,因为我们字管束不住正需要规矩来规范,不管如何都要学会管理好自己,做一个可以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