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项目建设推进会汇报材料篇一
一、花卉苗木协会基本情况
仓埠街花卉苗木产业协会成立于20xx年,20xx年12月成立协会党委。现有会员花卉苗木企业近40家,以种植名贵桂花为主,辅以银杏、紫薇、刺冬青、红叶石楠、对接白腊等高端观赏树木种植,种植面积近2万亩。仓埠街党建引领花卉苗木产业协会示范片,涵盖花卉苗木产业协会所辖茗源园林、丰乐园林、紫薇都市田园、天茂园林、复地生态园、桂花王园林6个苗木基地,以及丰乐、松林、茶店、墩塘、段岗等5个村,版图面积10.15平方公里,xx92户,549xx人,党员293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000余亩。
二、协会党委工作情况
近年来,花卉苗木协会党委立足强党建谋发展,积极探索协会和企业党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不定期召开协会党委(扩大)会议,研究解决服务群众“三个需求”等党建工作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协会党委班子成员,优化党委班子。根据所属苗木企业发展和党员分布情况,采取村—企联建等方式,组建强有力的苗木企业党支部,并与仓埠街道党工委协商,从街道机关单位干部中选派了有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到苗木企业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强化了党的领导。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学习制度。按照全街基层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结合苗木企业特点和协会党组织工作特性,修订并健全完善了《党委议事决策制度》等6项工作和学习制度,有效推进了花卉苗木企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经常性和实效性,确保了协会党组织的有效正常运转。
三是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每季度组织苗木企业党员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学习党的相关政策和政治理论,学习党章、党规及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三严三实”要求。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强化了花卉苗木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升了党员党性意识,使协会党委很好地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是充分发挥党委引领作用。苗木协会党委以协会为依托,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关注民计民生来开展党建工作。积极认领服务群众“三个需求”,组织相关苗木企业老板及管理人员到河南、广东等地考察花卉苗木种植技术及发展模式。开展花卉苗木种植技能培训活动150余人次,提高了苗木种植从业人员的栽培技术水平。
三、下步示范创建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努力创建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基层党建工作典型。
一是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组织协会党委、企业党支部党员,结对示范片各村,组织10-20万元资金,深入开展服务群众“三个需求”活动。组织协会党委所属全体党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示范片区各村困难群众实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带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爱心助学、慈善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协会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结合党员实际需求,认真选择安排学习内容,并对花卉苗木基地周边有意开发花卉苗木种植的农户、个人加强种植技术指导,适时组织相关技术培训活动。
二是服务特色产业发展。以“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协会运转”为标准,充分发挥花卉苗木协会党委桥梁纽带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村一品”、“一园一品”的原则,整合相邻的丰乐园林、天茂园林等园林资源,打造南部1000亩精品樱花景观园;以复地生态园为依托,打造北部1000亩精品玫瑰花景观园,全力推动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以此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同时,整合资源,协调各村完善园区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高标准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活动阵地建设,完善协会党委、协会党支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确保服务群众、服务花卉苗木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完善服务机制,及时收集、反馈、解决协会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帮助维护合法权益,有效发挥协会党委的“稳定器”作用。加强协会和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花卉苗木协会党委工作层次和能力水平,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挥作用好、群众反映好的效果,打造产业协会党建工作标杆。
项目建设推进会汇报材料篇二
周铺村地处新洲区西北部,位于仓阳走廊“一线串珠小城镇建设”的中心地段,全村版图面积3.6平方公里,12个自然湾,16个村民小组,737户,2xx6xx人,耕地面积3790亩。村党委辖3个党支部,在册党员xx1人。
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强党建、谋发展、促和谐”的指导思想,在街道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相互驱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多元并举挖潜,发展集体经济
近几年来,周铺村始终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中心,整合资源,挖掘潜力,采用“一入股、二引进、三新建”战略,多元并进,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盘活资源。针对本村1000亩湖田养殖效益低下、收效微薄的现状,村党委引进武汉市益鑫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20万元,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兼营垂钓,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xx万元,农民年增收300万元。二是引进企业。利用我村地理优势、人脉资源,先后引进吉利雅服饰、宝龙堂药业、璞真园生态农业等企业,总投资规模1.5亿元,解决剩余劳力300余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70余万元。三是兴办实体。20xx年整合社会资金200余万元新建5000平方米农贸市场,面向社会招租,每年可收取摊位费30万元;改建集体门面1500平方米,年收租金10万元。四是入股投资。随着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党委经过集体研究,决定把集体资本这块“蛋糕”做大,对区域内有实力的企业入股投资50万元,村集体每年可分得红利12万元。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我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xx年全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亿元,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xx0余万元,被评为“全市经济发展十强村”。
二、加强村务监督,管好集体资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村级村务、财务尤为敏感。村“两委”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注重加强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管理,建立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生产性及非生产性开支;建立费用限额管理制度,明确标准,超用拒付;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量入为出,依法依规履行项目申报、立项、评审、招投标、合同、验收、审计程序管理;三是强化“四民工作法”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让他们参与村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党员、群众代表通报村务、财务工作,确保村务、财务的公开透明。
三、摸清群众需求,有的放矢服务
按照街道党工委20xx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部署,本着需求党建的工作思路,为更好满足群众“三个需求”,自春节以来,村党委采取“包片、包组、包户”的办法,以深入走访群众摸单和群众自己报单的形式,以普通群众的安危冷暖、贫困百姓的柴米油盐为出发点,深入调查摸排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现实问题。截至3月20日,街道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组领导、村“两委”干部及名誉书记深入农户737户,摸清群众就近打工等发展需求2xx0户,困难群众生活需求96户,“三留人员”情感需求xx户。
在全方位摸排全村群众“三个需求”的前提下,按“四民工作法”工作程序,村党委分别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进行评议,召开村“两委”会议决议,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议,结合每个需求户实际情况,拟定了20xx年满足群众227户发展需求,满足群众xx6户生活困难需求,满足群众6户情感需求,并且整合各级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精准扶贫等工作实际,拟定了落实群众“三个需求”具体的安排。
四、整合资源买单,对症施助服务
物质、精神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需求,服务群众三个需求,绝不能局限于给群众送钱送物的表面形式,发展经济、让群众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才是服务群众“三个需求”的根本途径。
在全方位摸排和按程序拟定群众“三个需求”的基础上,村“两委”通过整合资源,按需求内容、先后次序,对群众发展需求、生活需求、情感需求进行统筹安排,做到群众期盼的焦点在哪里,服务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使党员干部在各自本职岗位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强化服务群众手段,进一步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如:一组农民沈勤和年老体弱,膝下一智障儿子,仅靠每年2-3千元扶贫物资、资金,生活还是难以保证,对此,村党委安排沈勤和在环卫所从事保洁工作,每年有了10000余元的稳定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户生活困难的问题;四组老党员沈勤华夫妻属空巢老人,20xx年3月沈勤华老人突发疾病,急需转院治疗,村党委安排包组、包户干部联系车辆连夜送往武汉医院治疗,老人脱离生命危险,出院后到村委会动情地说:这次生病让我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20xx年开春,村党委一是组织社会名人志士捐资捐物给予特困群体资金帮扶;二是在资金帮扶的基础上,整合区域内吉利雅、璞真园、环卫所、鑫涌源建筑公司岗位资源,就近就地安置中老年劳动力300余人,人均每年增加收入1.5万元;三是对全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建立了档案,制定了定期关心“三留守”家庭的机制。随着服务群众“三个需求”的落实,拉近了干群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项目建设推进会汇报材料篇三
党建文化是在党的建设中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与活力之源。地区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发挥党建文化凝心聚力、激励引导的作用,激发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奋勇拼搏、奋力争先的内生动力。
一、突出三个重点,提升社院党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强党性。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支撑,一个单位同样如此。前些年,部分同志存在工作主动性不强,遇事推诿扯皮;以自我为中心,无大局观念,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等问题,使学院前进和发展遇到一定的阻力。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关键是缺乏应有的基础性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当前,新的形势对学院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制度要求、提高待遇、增加物质刺激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没有正确的精神理念的支撑,学院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灵魂”,就容易迷失方向。于是我们提出了文化管理的理念,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党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业务能力和培训水平,为学院培训工作长远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首先我们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干部职工到河南省社院参观学习党建文化建设经验;针对性地组织工作人员到自治区社院、自治区经文学院学习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参加各类学习班培训,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学院工作实际,集思广益,在上级党工委的指导下,形成了“爱国、和谐、求实、创新”的社院核心精神内核,并对学员提出了“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开明进步、奉献社会”的16字要求,由于这些文化理念,立足于学院实际,在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
(二)突出行为文化建设,鼓斗志。
一是建设团结廉政、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班子就是一个单位的灵魂。我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廉洁勤政,团结进取,务实拼搏,以对社院培训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给广大干部职工树好了榜样、带好了头。在历次的民意测评中,学院班子的优秀率均达到100%。
二是提升职工素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职工队伍。
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出台文件,落实了职工休假、职工体检等政策;关心离退休老同志,领导经常问寒问暖,职工生病住院及婚丧嫁娶等都主动探望。坚持“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观念,在地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院职工识大体顾大局,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展示了我院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院重视素质培养。建成了图书阅览室,购买了《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忠诚敬业》等有益书籍20xx余册,通过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和自学,加深和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职工的内在素养。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先后开展了联谊会、徒步、乒乓球、趣味体育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党团活动,使干部职工通过这些平台增强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尊重,团结和谐,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三)突出制度文化建设,正风气。
制度文化,即党建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规范等,是精神文化的固化形式。目前,我院制度文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内容全。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谈心制度》、《党务信息公开制度》等等,使党建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看得见。我院将各项规章制度全部上墙,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规章制度,使大家了然于胸,记得牢、用得好。三是落实严。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我院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观念,对违反有关制度规定的,严格按规定处理。
二、建好四个载体,拓展党建文化建设的空间和内涵
活动载体是保证文化活动得以实施、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为避免纯教条式说教所带来的疲惫和松懈,让健康向上的党建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牢牢占据学院思想文化阵地,我院重点抓了一室、一墙、一台三个载体。
一室,即党员之家。我院筹措资金建立专门的党员之家,明确“五个有”基本要求,即有党旗、党徽,有“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等制度规范,有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创建目标,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有培训学习资料等,配备了电脑和视频教学等设施,开通党员网上学习系统,在学院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了我院支部活动场所的建设水平,促进了学院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规范化和持续性。
一墙,即党建文化墙。我院到目前已建成党建文化墙6处,学院还将“文化墙”的建设理念予以延伸,一是充分利用楼梯、楼层、院落等空间,设置文化长廊、国学之角、核心价值观图画等,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党建文化阵地;二是在学院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处,悬挂国旗、党旗、标语、名人警句、名人画像,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以召开地区党建文化观摩会为契机,制作了以教学业务、廉政文化、国学礼仪、雷锋精神、民族团结、反对极端宗教活动为内容的宣传栏16块,充分展示党建文化的品牌效应。各种形式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和文化牌的设立,既推动形成了党建文化无处不在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党员干部走到哪里、文化建设开展到哪里的目标,又将党建文化从无形变成了有形,增强了对普通群众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一台,即社院的三尺讲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好阵地”的原则,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爱国主义教育,德育、“三史”等基本知识列为培训的必修内容。首先是对爱国宗教人士认真开展以“科学发展大讲堂”、“河南省社院对口帮扶直观教学”、“两文件一条例专题大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去年以来培训爱国宗教人士xx00余人次。其次是我院教师到各乡镇对信教群众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宣讲活动,到目前已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xx000多人次。
今后,在地委及地直机关工委正确领导下,我院将以党建文化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业务工作和师德建设等,将学院党建工作全面推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推进会汇报材料篇四
党建文化是在党的建设中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与活力之源。地区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发挥党建文化凝心聚力、激励引导的作用,激发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奋勇拼搏、奋力争先的内生动力。
一、突出三个重点,提升社院党建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强党性。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支撑,一个单位同样如此。前些年,部分同志存在工作主动性不强,遇事推诿扯皮;以自我为中心,无大局观念,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等问题,使学院前进和发展遇到一定的阻力。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关键是缺乏应有的基础性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当前,新的形势对学院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制度要求、提高待遇、增加物质刺激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没有正确的精神理念的支撑,学院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灵魂”,就容易迷失方向。于是我们提出了文化管理的理念,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党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业务能力和培训水平,为学院培训工作长远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首先我们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干部职工到河南省社院参观学习党建文化建设经验;针对性地组织工作人员到自治区社院、自治区经文学院学习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参加各类学习班培训,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学院工作实际,集思广益,在上级党工委的指导下,形成了“爱国、和谐、求实、创新”的社院核心精神内核,并对学员提出了“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开明进步、奉献社会”的16字要求,由于这些文化理念,立足于学院实际,在广大干部职工思想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
(二)突出行为文化建设,鼓斗志。
一是建设团结廉政、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班子就是一个单位的灵魂。我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自身建设,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廉洁勤政,团结进取,务实拼搏,以对社院培训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给广大干部职工树好了榜样、带好了头。在历次的民意测评中,学院班子的优秀率均达到100%。
二是提升职工素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职工队伍。
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先后出台文件,落实了职工休假、职工体检等政策;关心离退休老同志,领导经常问寒问暖,职工生病住院及婚丧嫁娶等都主动探望。坚持“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观念,在地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院职工识大体顾大局,表现出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展示了我院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学院重视素质培养。建成了图书阅览室,购买了《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忠诚敬业》等有益书籍20xx余册,通过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和自学,加深和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职工的内在素养。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先后开展了联谊会、徒步、乒乓球、趣味体育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五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党团活动,使干部职工通过这些平台增强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尊重,团结和谐,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三)突出制度文化建设,正风气。
制度文化,即党建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规范等,是精神文化的固化形式。目前,我院制度文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内容全。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谈心制度》、《党务信息公开制度》等等,使党建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看得见。我院将各项规章制度全部上墙,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规章制度,使大家了然于胸,记得牢、用得好。三是落实严。制定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我院要求党员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观念,对违反有关制度规定的,严格按规定处理。
二、建好四个载体,拓展党建文化建设的空间和内涵
活动载体是保证文化活动得以实施、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为避免纯教条式说教所带来的疲惫和松懈,让健康向上的党建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牢牢占据学院思想文化阵地,我院重点抓了一室、一墙、一台三个载体。
一室,即党员之家。我院筹措资金建立专门的党员之家,明确“五个有”基本要求,即有党旗、党徽,有“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等制度规范,有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创建目标,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有培训学习资料等,配备了电脑和视频教学等设施,开通党员网上学习系统,在学院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了我院支部活动场所的建设水平,促进了学院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规范化和持续性。
一墙,即党建文化墙。我院到目前已建成党建文化墙6处,学院还将“文化墙”的建设理念予以延伸,一是充分利用楼梯、楼层、院落等空间,设置文化长廊、国学之角、核心价值观图画等,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党建文化阵地;二是在学院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处,悬挂国旗、党旗、标语、名人警句、名人画像,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以召开地区党建文化观摩会为契机,制作了以教学业务、廉政文化、国学礼仪、雷锋精神、民族团结、反对极端宗教活动为内容的宣传栏16块,充分展示党建文化的品牌效应。各种形式的文化墙、文化长廊和文化牌的设立,既推动形成了党建文化无处不在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党员干部走到哪里、文化建设开展到哪里的目标,又将党建文化从无形变成了有形,增强了对普通群众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一台,即社院的三尺讲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好阵地”的原则,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爱国主义教育,德育、“三史”等基本知识列为培训的必修内容。首先是对爱国宗教人士认真开展以“科学发展大讲堂”、“河南省社院对口帮扶直观教学”、“两文件一条例专题大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去年以来培训爱国宗教人士xx00余人次。其次是我院教师到各乡镇对信教群众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宣讲活动,到目前已宣讲3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xx000多人次。
今后,在地委及地直机关工委正确领导下,我院将以党建文化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业务工作和师德建设等,将学院党建工作全面推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