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所学的知识。总结的语言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写作类型,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一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一些敏感商品的走私依然存在,海关应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重要方式。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
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平共存,共同发展。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海关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信仰,也是人们的一个道德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我国海关的执法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根本性的目的而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正是各种握有“国家利器”的执法机关,它们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甚至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基础。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执法手段和执法目的的统一,公开、透明与公正、公平的统一。
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
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是一个重大考验。
规范把关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腐败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二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三
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是一个重大考验。
规范把关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海关严格把关的最重要目的在于,通过海关规范的执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服务高效、监管规范、成本低廉的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腐败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四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平共存,共同发展。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海关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信仰,也是人们的一个道德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我国海关的执法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根本性的目的而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正是各种握有“国家利器”的执法机关,它们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甚至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基础。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执法手段和执法目的的统一,公开、透明与公正、公平的统一。
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五
2015年7、8月份,参加了泰安市海关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海关相关的法律、法规,观看海关执法案例经典视频,触动很大,体会深刻。如何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新时期,在执法过程中,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把好国家的经济大门,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廉洁自律、预防腐败。
廉洁自律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自觉地管好身边的人。一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防御腐败。二要管好自己的亲戚朋友。警惕亲戚朋友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狐假虎威、谋取私利。
1、做到“四自”
一要自重。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有损海关形象的事。二要自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是否以权谋私,是否勤政廉政,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防微杜渐,完善自我。三要自警。经常给自己敲警钟,以反面教训为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四要自励。经常鞭策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处逆境而志不移,守清贫而心不贪”。
2、做到“五慎”
一要慎初。万事始为初,“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一旦事发又悔不当初,要抵住诱惑,决不犯初次的错误。二要慎微。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堤毁蚁穴,气泄针孔”。微小之处不警惕,必然失掉大节。三要慎独。不要以为人不知,鬼不觉,有利可图时就可伸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锻炼自控能力,不论有无监督都不出廉政问题。四要慎欲。要控制对权、钱、色的欲望,“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德,不能为所欲为。五要慎终。要“善始善终”,退休前捞一把,或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保住晚节,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把握时代精神,建设中国特色海关。
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中国海关自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是应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1、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的基础。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已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
2、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一些敏感商品的走私依然存在,海关应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重要方式。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3、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4、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
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平共存,共同发展。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海关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信仰,也是人们的一个道德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我国海关的执法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根本性的目的而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正是各种握有“国家利器”的执法机关,它们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甚至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基础。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执法手段和执法目的的统一,公开、透明与公正、公平的统一。
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5、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
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是一个重大考验。
规范把关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腐败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六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的基础。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已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七
20**年,我关在总署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坚持海关工作16字方针,针对省经济发展实际,突出“服务经济、促进发展”重点,扎实推进各项业务改革,狠抓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全关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深化改革,海关职能作用切实发挥。
(一)税收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税收入库14.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51%,超额完成了全年12.2亿元的税收计划,再创历史新高。年内,我关不断完善综合治税大格局,充分利用关税分析监控系统、执法评估系统、同名商品归类差异分析系统和风险管理平台,加强归类、审价工作,不断降低同名商品不同归类差异率,探索建立了钛材等加工贸易边角料内销审价长效机制,强化了加工贸易内销料件补税工作,全年补征税款2847.6万元,增长1.07倍;积极巩固税基、拓展税源,建立了关区税收前10位企业档案,定期联系走访,全面了解税源动向,解决企业通关问题,保证了税收的持续、稳步增长;加大了“网上支付”的推广力度,已与7家银行、71家进出口企业签订了“网上支付”协议,全年实现网上付税2.70亿元,增长1.5倍,占我关实征税款的18.5%。
(二)监管货运量成倍增长。我关将通关监管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通关瓶颈、提高通关效率方面,相继与天津、青岛、南京、乌鲁木齐、上海、北京等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协议,与我关区主要转关口岸海关实现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关区内已有32家企业享受到区域通关便利,通关效率明显提高,以天津口岸为例,企业货物平均通关时间从5—9天缩短至1天,平均每个集装箱可为企业减少物流成本20**元。同时,多方协调,积极拓展转关运输业务,对龙门钢铁、神华集团、宝鸡钢管等企业大宗货物转关实行重点跟踪服务,促进了监管货运量的大幅增长,全年监管货运量122.2万吨,增长2.86倍,超过“十五”期间5年货运量总和(93.6万吨),创历史新高;报关单量首次突破4万份,增长10%。
(三)保税监管能力有效提高。一是对保税加工企业实施了分层次监管,根据企业手册数量、进口量、商品及行业特点,将企业分为传统型、需要提升型和联网监管型3个类型,分别采取纸质手册监管、电子账册+联网核查、联网监管等不同的监管模式;二是通过提前告知企业、加强督促检查等方式,保证了合同及时核销结案,核销及时率达到了100%;三是多次进行了不同类型商品单耗报备与核定业务研讨,规范了果汁、电子装配、机械加工、植物提取等行业商品单耗标准,全年通过核定单耗补税146.8万元。全年备案加工贸易合同384份,进口料件金额4.81亿美元。
(四)缉私工作实现新突破。针对关区走私案件的特点,我关紧紧围绕综合治税大格局,针对关区特点,在做好刑事、行政案件侦破工作的同时,突出对毒品、文物等非涉税案件的攻坚。4月28日,我关成功破获建关以来首起走私贩毒案件,搜缴海洛因333克,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均被刑事拘留,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大力推动关警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联合缉私大格局,走私违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全年刑事立案3起,结案2起,撤案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处行政违规案件36起,罚没入库274万元。
(五)海关统计决策辅助作用有效发挥。针对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外贸的影响,我关积极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及企业化解风险建言献策,如针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rohs环保指令》及《曼谷协定》的实施撰写分析,提出政府及企业应对的建议,先后得到多位省领导的批示。密切跟踪地方外贸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如针对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速趋缓撰写的分析,引起了省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次邀请我关参加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全年我关共撰写统计分析文章100篇,增长25%,被省、市领导批示12篇次。
(六)风险管理意识明显增强。一是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相继制定了《风险信息管理办法》等7项规章制度,搭建了关区风险管理机制运行框架,对内在风险、监管、关税、缉私、监审、法制部门间建立了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对外与外汇管理局建立了定期的信息交流机制;二是加强了专项风险分析工作,共撰写风险分析报告15篇,编发《风险管理周报》47期,《风险要情》3期,被总署风险管理平台采用信息24条,通过风险分析追补税款140万元;三是加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强化风险管理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全年使用风险管理平台4390余人次,增长97%。
(七)稽查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稽查工作逐渐由侧重于查案补税向规范企业行为转变。一是积极探索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新方式和量化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仓库、单证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管理;二是制定了《加工贸易稽查工作指引》、《报关单位管理操作规程》等制度,保证执法的规范和统一,坚持稽查后定期回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整改情况,切实做到稽查一家、规范一家;三是加大了对进出口“红名单”企业的推荐力度,年内省首次有3家进出口企业被海关总署评定为“红名单”企业,使企业享受到更多的通关便利。
二、狠抓落实,服务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
(一)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发展这个重点机遇。根据“海关支持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精神,我关立即出台了《海关关于做好支持大开发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措施,召开了全关动员大会,对做好每项工作、助推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动员部署,增强了全体关员服务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电子口岸建设”,经过多次汇报、反复协商,省人民政府与海关总署于11月4日签订了建设电子口岸合作备忘录,标志着电子口岸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抓住特色商品和重点出口产业。我关专门出台了《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若干措施》,对省的重大引资项目实行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特事特办、高效通关。对果业、纺织、航空、机电等特色出口行业实行重点服务,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监管办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如,针对纺织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出口产品单一,成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企业发展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业务,帮助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经济结构,取得明显效果。对西飞集团用于军、民机生产的减免税进口货物实行总担保,减少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占压。
(三)抓住加工贸易这个外贸新的增长点。一是根据企业特点,提供了“菜单式”多元化监管模式,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如对西飞集团实行“备料加工保税仓库+手册”的模式,解决了企业加工周期长、进口料件品种繁杂、更改频繁等具体困难;二是争取各方支持,加强联系指导,促使出口加工区b区顺利实现当年建设、当年验收、当年投入运行,现已成功引进两家世界著名企业入区,项目总投资5.05亿美元;三是积极争取拓展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认真做好国务院有关部委联合调研组的前期准备和调研配合工作,使出口加工区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首批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的7个出口加工区之一;四是提出了“海关麻烦一点,企业方便一点,海关多跑一步,企业少来一天”的明确要求,简化交单程序,由现场一个柜台统一受理企业备案、变更、报核业务,为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
(四)抓好向省、市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这个关键渠道。我关着力建立向省市党政领导汇报海关工作的长效机制,关党组全年共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7次,提出了促进外贸发展的建议和海关的措施。省市领导对海关工作非常重视,主动征求海关对省内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意见建议,大力支持出口加工区建设和海关基础建设,并多次出席海关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慰问演出等重要活动,对海关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指导与支持。同时,我关与政府部门、各有关单位间建立起了良好、顺畅的协作机制,与商务、检验检疫、安全、外管等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沟通信息,解决问题,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形成合力。
三、突出重点,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全面开展。
(一)以“外树形象”为重点,切实有效地开展准军事化纪律部队建设。20**年,我关以“外树形象”为重点,认真开展了规范内务、集中军训、检查考核等3个阶段工作,围绕规范关员着装、工作纪律、行为语言、办公室物品摆放等7个重点问题,全面推进准军事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准军事化意识明显增强,内务规范深入人心,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仪容仪表规范整齐,劳动纪律明显好转,准军事化建设年度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总署内务规范检查组对我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二)以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关党组率先提出了建立“五型”领导班子的思路,即政治坚定型、业务精湛型、学习创新型、团结和谐型、勤政廉洁型,并在全关范围开展了征求对党组工作意见建议的活动,对征集的34条意见建议逐项分解,由分管关领导牵头研究落实,并就每条意见的整改情况向干部职工进行了反馈。同时,对全关领导干部提出了“四正(政)”要求,即身正,勤政,公正,廉政,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工作作风、廉政纪律等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三)以增强效果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教育活动。2月—6月,我关利用5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了以党章学习、“远学红其拉甫,近学身边典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通过在关网上开设学习专栏、举办学习班、专题讲座、主题征文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了教育活动的深入进行,关员的工作热情显著提高,敬业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8月—10月,我关广泛开展了关于“什么是忠诚国门卫士”等为主题的大讨论,引导关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并以民主推荐的方式分别从机关、基层和缉私局推选出3名先进典型,号召关员向身边典型学习,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关员的士气受到鼓舞,调查问卷显示:95.9%的关员安心海关工作,对目前我关的工作、生活条件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队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岗位成才、争优创佳已成为共识。
(四)以提高干部管理水平为重点,大力规范干部交流和考核工作。我关制定出台了《海关干部交流管理办法》,明确了每年对符合交流条件的干部分批交流,计划4年内基本实现全员交流,并于10月份进行了首批交流,对37名关员进行了岗位调整,占同级别应交流干部总数的82%。研究制定了涵盖业务、队伍各方面,包括基层、机关多层次的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并在年底干部考核中参照试行,为干部考核管理体系科学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五)以预防和监督为重点,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年初关党组对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将全年工作分解为62项任务,确定了职责分工和每月工作重点;二是推行“每月述廉制度”,在每月的工作例会上汇报上月廉政制度落实情况,保持警钟长鸣;三是开展了以“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廉政共建活动,走访了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并分别与省市政府的进出口贸易主管协调部门及进出口骨干企业签订了共建廉洁海关监督合作备忘录;四是在重大节日等廉政风险期,坚持节前加强廉政纪律教育、节中手机短信发送提醒和节后情况通报,促进了廉政纪律的落实。
此外,我关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hb20**办公自动化系统平稳运行,保税监控分析、报关员ic卡管理等系统顺利应用,机场快件管理、管理网新版主页、电子图书馆等系统研发成功;财务管理日益规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清理津补贴等规定,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实施综合理财,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全年财务预算的完成;督察审计工作在努力做好总署对关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配合协调的同时,建立了业务督察审计长效内控机制,实现了监督工作日常化,监督效果长效化;基本建设方面,总关业务大楼、综合楼和总关集资建福利房3个项目完成竣工决算;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节俭质优的原则,圆满完成各类会议、接待和机关公务用车,全年安全行车70.7万公里,机关食堂、活动室管理进一步加强,办公区、职工生活区环境不断改善;接待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共接待内外宾120余批,500余人次,接待了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53人次以及来访的澳门海关代表团、日本商务代表团;学会围绕全关中心工作,努力发挥职能作用,共征集论文53篇,推动了全关理论研讨活动不断深入;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推进,为关员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八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一些敏感商品的走私依然存在,海关应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重要方式。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海关培训工作总结篇九
2019年7、8月份,参加了泰安市海关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海关相关的法律、法规,观看海关执法案例经典视频,触动很大,体会深刻。如何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新时期,在执法过程中,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把好国家的经济大门,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廉洁自律、预防。
廉洁自律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自觉地管好身边的人。一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防御。二要管好自己的亲戚朋友。警惕亲戚朋友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关系狐假虎威、谋取私利。
1、做到“四自”
一要自重。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有损海关形象的事。二要自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是否谋私,是否勤政廉政,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防微杜渐,完善自我。三要自警。经常给自己敲警钟,以反面教训为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四要自励。经常鞭策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处逆境而志不移,守清贫而心不贪”。
2、做到“五慎”
一要慎初。万事始为初,“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一旦事发又悔不当初,要抵住诱惑,决不犯初次的错误。二要慎微。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堤毁蚁穴,气泄针孔”。微小之处不警惕,必然失掉大节。三要慎独。不要以为人不知,鬼不觉,有利可图时就可伸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锻炼自控能力,不论有无监督都不出廉政问题。四要慎欲。要控制对权、钱、色的欲望,“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德,不能为所欲为。五要慎终。要“善始善终”,退休前捞一把,或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保住晚节,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把握时代精神,建设中国特色海关。
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中国海关自觉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是应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1、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的基础。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已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
2、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一些敏感商品的贩私依然存在,海关应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重要方式。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3、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贩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4、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
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平共存,共同发展。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海关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信仰,也是人们的一个道德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我国海关的执法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根本性的目的而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正是各种握有“国家利器”的执法机关,它们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甚至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基础。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执法手段和执法目的的统一,公开、透明与公正、公平的统一。
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5、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
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是一个重大考验。
规范把关是建设中国特色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
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贩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