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我们的时间和资源。制定计划时,要考虑相关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备选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一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立足农业、农村、农民,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抓科研、重推广、强管理、促成效”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制度,营造科研推广工作环境,加强对区县农技推广部门的业务指导,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推进我市农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增强公益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性工作,必须服务与民。因此,必须强化自身的公益性职能,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使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和经营中产生巨大的`效益。
2、以可行性项目带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项目研究,旨在寻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坚持以项目为纽带,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要加大特色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调整增收之路。
3、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部门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在全市农业推广系统大力倡导求是、创新、团结、敬业的“八字”精神,建设创业、创造、创优的“三创”型队伍,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行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坚持现代能级管理,推行复合绩效工作法,加快职能转变,改进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推进三转,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重点科技推广项目,都要坚持参与式的运作方式,以项目为依托,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群众参与,实行项目、干部、资金、技术、措施、验收六到村、到户、到人的责任制。坚持“一手抓农村,一手抓自身”的两手抓方针,保持人气旺、士气旺、事业旺的发展态势,实现调整出项目、推广出效益、创新出成果、队伍出人才的目标。
4、以创新的思路改革,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农技推广面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在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推广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必须抓住机遇,大胆探索,逐步理顺机构、职能和人员,坚持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5、加强依法护农,切实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积极推行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全面推行执法“两制”,增强依法护农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不愿、不敢、不会、不善执法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应急机制,加强监测,强化预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依法、依规开展农村统一灭鼠,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查处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
6、加强技能培训,服务打工经济。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现有的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致富信息等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引导打工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多形式、多途径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机遇,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贡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我市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二
(一)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对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的森林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等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也要纳入财政预算。省财政要设立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资金,加速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对欠发达地区给予倾斜。各地要统筹规划,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逐步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水平。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给予适当补贴。
(二)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各地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积极稳妥地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安置工作。在鼓励和支持富余农技推广人员自主创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分流和安置渠道,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凡与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的,要依法履行合同的各项条款,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符合条件的要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三)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各级政府要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专项资金,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要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的成果作为聘任、考核、晋职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落实相关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到位率。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及时遴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重点农业项目(工程)为载体,组装集成配套技术,搞好技术推广和培训。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热线、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积极利用科技下乡、科技示范场、流动科技服务车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五)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稳妥地将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鼓励多种经济实体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培训、农资供应,又要搞好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营销服务。要规范推广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规范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行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大局出发,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发展改革、人事(编制)、财政、科技、劳动保障、工商管理、水利、海洋与渔业、税务、林业、农机、畜牧等部门、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涉农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改革中得到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要做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福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对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并做好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经费保障和农技人员工资、补贴待遇的落实等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金的收缴和发放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市政府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县(市、区)制订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改革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完成。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人员安置工作,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确保改革中人心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间断。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三
(一)基本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立足农业、农村、农民,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二)工作思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抓科研、重推广、强管理、促成效”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建立健全中心内部管理制度,营造科研推广工作环境,加强对区县农技推广部门的业务指导,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推进我市农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基本措施。
1、增强公益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性工作,必须服务与民。因此,必须强化自身的公益性职能,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使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和经营中产生巨大的效益。
2、以可行性项目带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项目研究,旨在寻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坚持以项目为纽带,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要加大特色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调整增收之路。
3、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部门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在全市农业推广系统大力倡导求是、创新、团结、敬业的“八字”精神,建设创业、创造、创优的“三创”型队伍,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行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坚持现代能级管理,推行复合绩效工作法,加快职能转变,改进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推进三转,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重点科技推广项目,都要坚持参与式的运作方式,以项目为依托,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群众参与,实行项目、干部、资金、技术、措施、验收六到村、到户、到人的责任制。坚持“一手抓农村,一手抓自身”的两手抓方针,保持人气旺、士气旺、事业旺的发展态势,实现调整出项目、推广出效益、创新出成果、队伍出人才的目标。
4、以创新的思路改革,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农技推广面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在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推广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必须抓住机遇,大胆探索,逐步理顺机构、职能和人员,坚持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5、加强依法护农,切实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积极推行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全面推行执法“两制”,增强依法护农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不愿、不敢、不会、不善执法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应急机制,加强监测,强化预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依法、依规开展农村统一灭鼠,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查处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
6、加强技能培训,服务打工经济。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现有的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致富信息等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引导打工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多形式、多途径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机遇,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贡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我市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四
2021年共培训8个专业9个班430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茶叶40人、粮油50人、蚕桑50人、中药材50人、养猪50人、健康养殖服务队员50人、新型职业女农民90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0人。
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完善秸秆收储体系,202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保尽保,品种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能繁母猪、育肥猪等6个;商业补充保险积极推进,年承保水稻商业补充保险3万亩;特色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保险试点产品2021年增加到39个。2021年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保费万元,总理赔万元;水稻商业补充保险总保费48万元,总理赔190万元;特色农业保险总保费万元,总理赔197万元。
2021年县农技中心承担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第一次农业微生物、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中心不等不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合人员建立普查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现场调查和采集,录入填报系统,按时高质量完成4项普查工作任务。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县农技中心克服人员不足等问题,爬坡过坎,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是与省市业务联系更加密,2021年县农技中心党支部与省畜牧总站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省畜牧总站、兽医处来我县开展技术培训各1次,省农机总站在我县召开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省农业农村厅在我县天堂寨举办全省增殖放流现场会,协助完成大鲵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整。二是基础性业务逐步开展起来。三是各项考核指标值更加优化。四是受到上级表彰多了,干部工作热情提高了。2021年荣获“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县农技中心被授予全省农机先进单位和种质资源保护先进单位,赵泽金被表彰为全省农机先进个人。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
金寨农业体制改革与省市和其他县区不同,上下对应不畅,有的部门直接没有了,好多业务都留在农技中心,省市及其他县区一个站室有几个人,金寨多为一人站,工作疲于应付。
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复杂,养殖风险将长期存在。劳动力及生产资料成本增加,抛荒撂荒现象突出,草地贪夜蛾、稻水象甲、野猪等农作物病害时常发生,粮食生产在稳面积、稳产量、增效益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认真开好“三会”上好“一课”,丰富组织生活,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水平和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抓党建,促落实。按程序把两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把一名积极分子培养成发展对象。
2022年,生态养殖产业分配链式发展资金3000万元,其中黑毛猪链式发展资金1000万元、渔业链式发展资金2000万元。前期谋划已经结束,2022年就是要落实到主体,抓紧分步实施。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突出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把资金用好用活。
在白塔畈镇建立万亩优质专用水稻示范片1处、千亩优质专用小麦示范片2处,大别山试验站基地、白塔畈镇实施200亩再生稻种植示范,在梅山镇组织开展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
摸清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数量、分布和危害等情况建立信息数据库组织开展应急灭除。继续建立农地膜残膜监测点加强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废弃农地膜回收利用率达97%以上。
委托安徽农业大学开发微信系统,推进测土结果的验证、管理和在生产中的应用。
实施金寨黑毛猪保种和繁育,全县培育黑毛猪保种场1家,辐射带动保种能繁母猪500头以上,培育黑毛猪繁育场10家。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圈舍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创建畜禽示范养殖场2家,培育黑毛猪产业协会和家禽产业协会。
开展山核桃采打设备研发、试验、引进、示范工作;引进适合金寨县农业生产的小型田园农业机械新技术;扶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成长。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土肥、植保等基础学科试验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苦丁茶原生境保护区和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试验站建设;打造农业绿色循环示范区,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壮大农机产业联盟,加进研制适合山区的微型机械,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021年12月30日。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五
xx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和农业局的领导下,在盛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局目标责任为主线,突出服务“粮、果、菜”三大产业,以科技入户为重点,以测土*为切入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现将xx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培训学习、强化练兵,努力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为了全面增强农技干部服务“三农”的意识,不断提高农技干部的业务技能。我们坚持每周一、三,五*学习,重点学习“十七”大精神、反xx文件及中、盛市有关文件,利用支部活动、共青团活动、工会活动、妇代会活动全面加强职工*学习、结合“三项”活动,道德年建设、平安长武创建、“创佳选优评差”竞赛活动,每个职工记*学习笔记3万字以上、写心得体会8篇以上,并由分管领导检查签字,办学习园地12期,黑板报28期。每周二、四为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定期召开培训会、研讨会、现场会、采取技术比武、现场练兵、开展高职带低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活动,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演讲,并通过业务、*、考试评比促进学习,巩固成果,提高素质。
采取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户及“科技之春”活动,利用科技赶集、培训、讲座、咨询等形式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次,举办电视广播讲座26讲,办现场会9期(次)、印发(三情动态)、(农业科技)12期(次),发放科技资料万份,接待上门咨询近1万人(次)。
二、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麦田管理和秋播秋管工作。
面对去年小麦播量偏大,施肥充足,冬季温度偏高,造成部分麦田旺长,杂草危害等问题,单位迅速成立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在洪家、丁家、相公选点采取*、化控、割秧等措施,结合冬前化除召开现场会,技术指导群众全面开展麦田管理工作,为麦苗安全越冬打下基矗针对麦田旺长造成的脱肥田块,开展了有针对*的追施化肥和叶面喷肥,通过不懈努力,在严重干旱和冻害影响下,今年小麦仍取得亩产公斤、油菜公斤的好收成。
三、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示范乡(镇)、重点示范户的科学管理水平。
按照农业部、陕西省农业厅的总体部署,县农业局的安排,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方案,并实行技术人员包乡镇,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定期检查考评,并对重点示范村丁家、山兴、下柳、七里、下孟五个村实行重点入户,送科技到乡、到村、到户、到田块,同时我们落实了西关村、姜曹村、孔头村、十里铺村、直古村、代岭村、东峪村、西坡村、庵里村、宜山村、武家村、西河村、安家河村、强村、西王村、新加坡村、回朝村等十五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制定了目标责任书,积极进村入户,指导、调查、培训,广泛开展服务,努力提高粮、果、菜的生产水平,带动示范全县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益。在抓好王东村、关路村、长灵村三个省级果园测土*施肥示范点的同时,抓了五里铺、北关、东街等县级果园测土*施肥示范点。根据我县特点及作物布局,分南、北、中三个习惯*生产区,结合坡、塬、滩地形特征,制定了我县大秋、苹果、蔬菜、烤*测土*施肥通知书,根据不同作物生产环节于关键时期派技术人员指导并发放通知书,共印发技术资料万份。
四、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开展*施肥工作。
积极和西农大等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学习技术,并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仪器和*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结合我县地形特征及作物布局情况,在抓好15个县级科技示范村和3个省级示范果园测土*的同时,完成*提出的果业局提供的省级、市级、县级示范村果园23个,农业局提供的新农村建设*村,“一村一品”*村18个,春季共采集土样172个,化验860项次,发放(测土*施肥通知书)500份,(测土*施肥建议书)2800余份,秋季采集土样198个,发放(*施肥通知书860份,(测土*施肥建议书)万份。全年共采集土样384个,代表面积26万亩,共发放(*施肥通知书)5类万份,发放技术手册1000份。
五、重点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和科技转化工作,精心实施国家黄淮麦区和省麦区小麦区试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小麦品质和小麦栽培管理水平。
以(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渭北高原小麦育种基地建设)两个部级科技转化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全面实施我县小麦良种繁育和转化工作,其中小麦新品种“长武521”已连续两年省区试评比第一,今年进行稳定*试验,已完成品种初审工作;另外,“长武612”、“长武863”参加国家区试及省区试,尤其是小麦新品种“长旱58”的育成推广,分别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xx年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集体,今年又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奖”。
六、大力推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精心实施地膜玉米超高产示范工作。
针对近几年我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不规范的情况,我们抓住玉米价格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在春播前请市农技站专家组对全县农技干部和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民技术员进行了地膜玉米规范栽培技术培训,并制定长武县地膜玉米推广技术方案,制定并印发了(长武县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实行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乡镇,抓示范村、示范点,积极推广平衡*施肥、适期播种、带水点播、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在今春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全县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播种规范,全县5万亩地膜玉米平均亩产达66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玉米超高产示范村5个,总面积467亩,示范户25户,平均亩产公斤。
七、完成了农资市场整顿及“一村一品”包村工作。
根据盛市、县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于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化肥进货及销售旺季,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对全县农资经营户进行检查治理26次,对大量化肥、叶面肥、生长调节剂进行了全面登记检查,随时检查,随时接受举报,全年查处不合格化肥5个门店,分别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确实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有力的维护正当合法经营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们对胡家河蔬菜种植及回朝村粮食生产两个*村,进行“一村一品”*技术指导包抓工作,通过我们努力工作,精心指导,两个村的蔬菜种植及粮食生产、养殖工作、分别比去年人均增收200元和160元。
八、多措并举,努力完成县上及局里分配的中心工作。
1、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4乡5村的“三项”教育工作。
2、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计划生育工作。
3、努力完成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两基”达标冉店初小建设工作,为该校捐读书260本,办公用品3000元,并捐款7600元帮助设施建设。
4、努力完成了县上分配的部门包抓扶贫村的全年各项工作。
5、完成了盛市、县分配的市场调查和化肥执法打假工作。
6、完成了道路整修和植树造林工作。
7、完成了“平安长武创建”和“公民道德年”建设工作。
8、完成了xx年“创佳选优评差”工作。
九、存在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技术人员不足,尤其是电脑、蔬菜、花卉、信息方面人才缺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农资打假方面的监测手段薄弱;四是由于体制政策等原因,农技人员培训深造少,对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只能靠自己从资料掌握一点,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对技术的需要。
1、认真组织职工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精心策划,全面完成单位改革和竞聘上岗工作。
3、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作。
4、克服一切困难,作好农作物各种季节技术指导工作。
5、认真做好科技宣传培训及“科技之春”工作。
6、做好单位的*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7、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中心工作。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抓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依靠科技、防灾避灾,认真吸取近年来出现严重自然灾害的沉痛教训,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县农业生产灾后面临的问题,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力争抗灾夺丰收。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万亩,总产达到万吨,比上年增加2430吨,增长。现把20xx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小结如下:
20xx年,引进回水稻新品种天优863、玉米新品种瑞玉11、小麦新品种蜀麦969、油菜新品种德油杂188等4个,在我县不同生态条件的坝、丘、山区开展试验示范,其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已得到农民认可,部分品种将成为我县明年的主推品种。
20xx年,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是节水农业技术、简便农业技术和增产增产增效农业技术。全县推广旱育秧、机插秧、水稻直播5万亩,推广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10万亩、推广地膜玉米覆盖栽培2万亩。通过示范推广,把实用的、简便的、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带到千家万户,降低了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效益。
农业科技示范片是展示我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的窗口,也体现我县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根据部、省、市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四川省优势特色油菜产业布局,按照“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我县开展了油菜、小麦和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累计向示范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物资60余万元,开展技术培训15期,印发技术资料1万份、培训农民万人次。并在青州、梧凤、三洞、吴场、黄土、木城等乡镇建立了万亩油菜、小麦、水稻高产示范片,中心示范片设在青州乡的`东山村、吴场镇五显村、三洞镇恒心村、黄土镇东月村。并开展油菜、水稻集中育苗工作,集中育苗做到五个统一:
一是实行农资统供;
二是开展技术统训;
三是统一机械化耕作;
四是苗床统一专人管理;
五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片平均油菜亩产达到公斤,比上年增加公斤;示范片小麦平均单产达到公斤,比上年增加公斤;示范片水稻平均单产达到公斤,比去年增加62公斤,其中百亩攻关田最高单产达到公斤。通过开展高产创建,狠抓示范带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保障粮油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创我县粮油生产工作新局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xx年,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29户,流转土地面积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种植粮食万亩,粮食总产达到万吨,水稻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高于全县平均单产十个百分点。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全县共有种植粮食的家庭农场12个,比上年增加6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1个,流转土地面积1万亩。xx年依托项目,整合资金(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等)2500余万元,集中打造高产示范区,并依托青州乡植保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1万亩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中育苗、规范化栽培、配套增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家庭农场油菜最高亩产达到216公斤,小麦最高亩产达到公斤,水稻最高亩产达到公斤。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灾情,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主动应对,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变以抗为主为防抗结合,变单一抗旱为综合抗旱。一是坚持以早制旱。合理安排作物播期,适时早播、早育、早栽、早管,把大春作物需水临界期安排在自然降水丰沛时段,躲过夏旱、伏旱危害。二是坚持以旱制旱。在干旱常发区和无水源保障的地区,主动扩大春玉米、红苕、豆类等耐旱保水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抗逆性强的耐旱作物品种,坚决把高塝望天田、漏筛田和无水源保证的两季田改作旱作,全县改旱面积达到380亩,有效规避旱灾风险。三是坚持以改制旱。狠抓旱地改制,大力推广中厢、宽厢带状种植。四是坚持以调制旱。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五是坚持以科技制旱。大力推广节水栽培、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抗旱增产关键技术,全县旱育秧面积达到5万亩、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万亩、免耕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今年,中央启动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目的在于加强耕地生产能力建设,实施耕地地力保护。按省市要求,我县及时召开由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三项补贴工作会议,会上对补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核实和督查。截止7月底,全面完成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工作,三项补贴资金2778万元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
配合中国人寿保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对全县受灾乡镇的水稻、玉米、油菜受灾损失进行的鉴定和认定工作,让农民及时得到赔付。一是成立以农业技术专家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家领导小组,负责受灾损失的鉴定和认定。二是广泛宣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造良好氛围,使农民真正体会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稳定农民收入、分担农业风险的惠农政策。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规范操作办法,细化工作职责,并积极制定和探索受灾作物的损失认定标准。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能量。
1、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指导粮油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2、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在全县更大范围、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地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提高我县粮油生产水平。在全县建立油菜、小麦、水稻万亩示范片4片,辐射带动全县粮油作物均衡增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实施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开展好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二是在项目安排上重点针对适度规模经营,技物配套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创新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七
1、增强公益服务职能,加强技术指导。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性工作,必须服务与民。因此,必须强化自身的公益性职能,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发布、技物结合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使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和经营中产生巨大的效益。
2、以可行性项目带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展农业项目研究,旨在寻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坚持以项目为纽带,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要加大特色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调整增收之路。
广项目,都要坚持参与式的运作方式,以项目为依托,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创新机制,群众参与,实行项目、干部、资金、技术、措施、验收六到村、到户、到人的责任制。坚持“一手抓农村,一手抓自身”的两手抓方针,保持人气旺、士气旺、事业旺的发展态势,实现调整出项目、推广出效益、创新出成果、队伍出人才的目标。
4、以创新的思路改革,提高农技服务水平。农技推广面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在推广理念、职能定位、机构设置、推广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许多不适应,必须抓住机遇,大胆探索,逐步理顺机构、职能和人员,坚持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
5、加强依法护农,切实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素质。积极推行县市农业综合执法,全面推行执法“两制”,增强依法护农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不愿、不敢、不会、不善执法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应急机制,加强监测,强化预警,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依法、依规开展农村统一灭鼠,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查处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
6、加强技能培训,服务打工经济。充分利用农业部门。
现有的培训设施、技术人才和致富信息等资源,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引导打工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多形式、多途径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抢抓机遇,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健全全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以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贡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我市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八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之年。农业服务中心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增”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突出抓好以下技术项目的推广工作:
一、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增产效果明显、覆盖面广、投资较少、易于应用的技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作物一般增产30—50%。我们必须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推广地膜覆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将此项技术作为全镇农业和农技推广的工作重点来抓,力争3年内我镇主要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2年内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2006年计划开展地膜覆盖栽培示范100亩。
为了确保我镇粮食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要突出抓好超级稻的发展工作。
(一)抓好超级稻及其综合增产技术示范。
开展超级稻生产示范栽培700亩,示范片4个。
(二)抓好超级稻新品种引进及栽培制度改革试验。
1、超级稻新品种引进试验。
2006年计划引进5个超级稻新品种进行试种,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产发展的优良超级稻品种。
2、开展超级稻+再生栽培模式示范,解决尾水灌区粮食生产缺水问题。
2006年计划在九联片尾水灌区开展超级稻+再生稻示范100亩。
(三)开展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
2006年计划开展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20亩,力争亩产达到700公斤水平,进一步推动我镇超级稻生产发展。
(四)抓好玉米杂交良种引进试验。
2006年上半年计划引进8个玉米杂交新品种进行试验栽培。
三、
大力发展冬种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发展冬种生产,增加复种指数,是近年来我县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2006年,农服中心将根据我镇生产实际及市场规律,积极做好冬种生产宣传、发动和技术服务工作,不断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冬种生产的技术含量促进我镇冬种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规模化方向发展。
1万人次。力争做到重大技术项目“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技术资料印发到户,主要技术讲解到人”。以确保新技术项目的推广普及。
五、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是农技推广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蔬菜等农产品食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6年我们将按照县农业局的安排,继续抓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检测任务。
六、抓好“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和“科技110信息服务站”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006年我们将继续抓好“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和“科技110信息服务站”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到快速、顺畅、高效、热情服务。
城厢镇农业服务中心(潘信起草)2006年2月6日。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九
_年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在安溪县开展的第二年,在县农业与茶果局的领导和安排下,本人积极投身于这项惠民工程中,在这项活动中,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及茶叶生产科技知识,提高茶农素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炒制茶叶,机械化采茶为重点,以农民满意为标准,认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自今年1月份至今,集中召集科技示范户培训活动4次,每户平均上门指导服务12次以上,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20户,取得较好效益,使示范推广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全国农技体系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政策、方针、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茶叶推广特点,筛选了一线工作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作为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合同,直接把科学技术送到茶农手中,我能当选为技术指导员,既感到荣幸,也感到责任重大。
二、加强培训,推广技术。
开展科技培训是农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较化和提高茶农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以生态茶园建设,空调制茶,机械化采茶,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治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形式上,我们采用理论讲解,实地参观,现场操作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力求群众易懂,易接受,易掌握。
三、深入农户,现场服务。
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既注重理论培训,又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指导。在茶树发生病虫害期间,我们密切关注动态,只要接到病情报告,立即赶赴现场诊断,提高防治方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十
2010年面临国家经济启稳回升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良好契机,农技推广工作要紧紧抓住宏观政策重大扶持的有利时机,围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立足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到良种良法良机的有机结合,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农村,以农为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科技入户、典型示范,创新创优农技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围绕“123”工作,提高服务能力。
1、一个中心任务:就是努力工作,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到生产实际中去。粮食生产方面: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8万吨。技术上重点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玉米四改一增技术;推广水稻抛秧技术1.2万亩,食用菌生产及其节能型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发展5000亩以上,进一步扩大油料作物的栽培面积,引进示范玉米新品种先玉3352万亩,水稻直播技术10万亩次,单季晚稻“五改”技术8万亩,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明显改进,普及玉米收割面积20000亩;研究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提升我市油料作物种植水平。
蔬菜生产方面:
抓好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应地制宜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制订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技术上重点推广设施栽培多样化增效综合配套技术。扩大示范以穴盘育苗、压缩型基质营养钵育苗技术为主的蔬菜高产高效育苗技术,稳定发展榨菜-辣椒一年二熟、榨菜-黄瓜-包心芥/雪菜/高脚白一年多熟、棚栽西瓜春秋二茬、小拱棚草莓等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积极引进试验示范“红颊”草莓、樱桃番茄“绿宝石2号”、“赐保康有机液肥”等新品种、新肥药。引进示范茄杂二号温室一大茬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菜农的收入水平。安全生产方面:
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认真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植物检疫工作;加强农产品农残质量检测,分析农产品质量,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普查;搞好农资综合执法,把住农业投入品质量。通过立体式多方位联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余姚市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精神抓好突发性病虫害的预报防治工作。搞好病虫测报,提出科学防治意见,开展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全年预计印发“病虫情报”12期,发放6000份。重点推广病虫害防治“三诱”技术,即灯诱-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害虫性诱剂、色诱-黄板等三大技术,争取应用面积20万亩次。水稻上大力推广“爱苗”防病增产为主的“四大”适用技术100万亩,其中早晚稻“爱苗”推广应用20万亩,推广氯虫苯甲酰胺35万亩,吡蚜酮50万亩,单季水稻直播田大力推广一次性茎叶除草技术5万亩。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防治能力。做好种子基地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关注和做好梨枝枯病、桔小食蝇、红火蚁、葡萄根瘤蚜、扶桑绵粉蚧等有害生物的调查防控工作;做好绿色通道植检签证工作。
做好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计划全年完成检测任务800批次,其中气相检测400批次,速测400批次,检测参数6000多项。
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普查工作,在2009年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做好农产品基地的土壤、水、农产品、大气等取样分析检测工作。
2、二个部级项目要按计划完成农业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我市于2008年5月列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示范县,项目实施年限三年,2010年是第三年,根据项目合同要求和工作进程,将全面实施完成和通过部级验收。2008年我站着重抓好化验室的建设、土样的采集和“3414”试验。2009年重点完成2000多个土样的检测、200户农户的调查和发放施肥建议卡。2010年重点要根据野外调查、农户施肥状况调查、田间试验和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历年土壤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监测数据资料,按照规范化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字典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完成建立统一规范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完成土壤地力分等定级工作和项目效果评价,建立土壤监测长期定位点4个和动态监测点20个,要做好部级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3、三个示范功能点建设。
粮食功能区生产示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各地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一期建设已近尾声,农田设施有较大改善,粮食生产能力将会有效提高。根据建设要求和我站工作责职,要积极配合局、乡镇(街道)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重点要抓好功能区内的生产示范,围绕“双千”工程目标,着重抓新技术、新品种、新肥药、新机械等的示范展示,从“五统一”做起,全面改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生产能力,有效保证我市粮食生产安全。
“万元亩值”示范:万元亩值工程写入市政府工作中,作为高产高效的主要示范工作,我市在。
总结。
2009年“万元亩值”示范工程基础上,2010年重点根据全市区域特色和主导模式实际,建设蔬菜瓜果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点5个,露地蔬菜生产区为“黄瓜-包心芥(雪菜、高脚白菜)”、“(长豇豆)-包心芥”、“番茄-辣椒”等3个示范点;平原设施蔬果生产区为春秋双季西瓜示范点。全面应用蔬菜瓜果多样化综合增效技术、蔬菜瓜果害虫“三诱”防控技术、穴盘育苗和嫁接育苗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扩大示范辐射效应,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达到亩值万元目标。
统防统治示范: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万元亩值工程示范点开展,依托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粮食生产专业大户,带动散户,根据市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和技术意见,统一农药品种、统一防治时期、统一药量、统一技术标准,按要求规范操作,减少盲目用药次数、用药数量,降低农药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二、开展“百千万”项目,提升技术水平。
1、搞好百亩示范方建设。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以点带面,搞好示范方建设,在示范方内全面应用水稻适用技术,开展综防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示范方真正成为水稻生产新品种、新肥药等新技术的展示区、技术统一服务的功能区和高产高效的样板区,全市建立20个左右的百亩水稻示范方。围绕“万元亩值”做好全市5个蔬菜瓜果的百亩高产高效示范方。
2、搞好千亩蔬菜标准园创建。农业部于2009年11月1日启动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我市作为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点县已申报参加本次创建活动,初步选定创建地点。根据创建“五化”要求,规模化种植露地蔬菜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应用10项病虫害防控技术,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100%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商品化处理要求蔬菜标准园的产品100%实行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要搞好无公害、绿色等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我们技术上依托省、市二级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技术意见,结合实际,市镇二级联动,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做好示范样板。
3、搞好三个万亩创建建设工程。
7、京东。
12、先玉335玉米、花育25等优良品种,万亩示范片中积极示范百亩吨粮工程,一个万亩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根据河北省、唐山市政府的有关精神,2010年开展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示范工程建设,建设年限四年,建设示范面积1万亩,主要二大任务,一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由水利部门承担),二是培育农田地力。培育农田地力重点是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耕作层改良,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以及建设农田质量监测与管理体系。扩大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快速腐熟全量还田技术,推广冬绿肥种植压青翻耕技术,结合畜禽排泄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沼液施用技术;进行土壤强化耕作,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实施渍害田土壤冷渍治理、新围标准农田盐碱矫治等措施,优化土壤理化性状;采用因缺补缺、酸化调整和配方肥、生物肥应用等措施,建设配方肥、生物肥、技术支撑、技术物化、技术指导三大体系,达到土壤养分平衡;建立农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地力监测,开展农田质量测试分析重点实验室建设,组织开展标准农田地力等级上图入库工作,建立县域标准农田数量、地力等级、质量变化等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了全面完成2010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任务和做好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依照农牧局2010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工作措施上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
1、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以普及农业科技和提高从农人员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开展专业从农人员的农业新型适用技术培训,重点对全市种粮大户和粮食高产示范方内的科技户进行粮食生产新型适用技术培训,对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户以安全生产、高效种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分析生产发展形势,介绍农业科技前瞻信息,讲解适用实用技术。采取集中培训、区域特色培训和现场生产实践操作演示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方式,把当前农业适用技术送到方到户到田头,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帮助农民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增加收入。计划全年开展各类培训15次左右,受训农户达1000人次。第二加强农技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培训,全年举办1~2次全市乡镇(街道)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对本站技术人员积极支持出去接受上级有关技术部门的专业培训,结合外出考察培训,开阔视野,丰富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生产的实践能力。
2、强化技术研究,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新品种、新肥药、新技术等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特别要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工作重点和生产实际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专门列题深入研究。重点开展减肥减药增产增效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等试验研究,主要课题有寿光第五代日光温室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其温室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稻田精准防病治虫技术、水稻双迁害虫防控技术、水稻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新型育苗技术、“三诱”技术研究等。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实际生产水平。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做好联村联户联基地等工作。巩固农技体系改革成果,以各条线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技术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加强田间生产指导,巡回技术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尽快帮助解决,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生产实际的技术问题,提高农民种田水平。通过技术指导,把科技成果送到村送到户送到田头,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应用率和到位率。
4、立足技术示范,提高农技成果展示效果。开展各类的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集中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在示范方内积极示范应用新品种、新肥药、新技术,既是高产样板田,又是新技术示范方,也是科技成果展示区,更是农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田。通过示范方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运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收入。
5、做好技术总结,提高技术服务成效。
及时做好科技总结,通过技术总结,提炼技术经验、技术精华,找出和发现技术缺陷,改进生产应用技术,及时修正技术成果,更好地指导生产实际,服务生产实际,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工作成效。
农技推广工作计划篇十一
一年来,我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目标,认真学习实践“三严三实”,切实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水平,服务基层,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农业科技下乡和教育培训等工作,依靠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农村新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推广作物优新品种,保障“米袋子”的安全。
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抗、适应*强的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分别在我县的麻陂、杨村、观音*、公庄、横河、罗阳等镇设点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效果良好。重点推广水稻黄广油占、粤农丝苗、黄莉占,甜玉米华美甜8号、新美鲜甜,花生航花3号、汕油199等18个优新品种。配套推广水稻“三控”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适用技术10多项。良种良法的覆盖推广,为继续促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推广测土*施肥技术,保障耕地地力的提升。
认真做好土壤取样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采集了300多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化验,主要围绕水解*氮、速效钾、有效*、有机质、ph值等项目进行化验检测,为个*化施肥指导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在观音*镇砂岭村和横河镇沙上村建立万亩示范片,根据土壤化验结果,结合田间肥效试验及农户施肥习惯,提供水稻肥料*,发放10万份施肥建议卡,施肥建议卡入户率达95%以上。此外,还采取“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方式对*肥进行补贴,补贴面积达4295亩,以此带动更大范围*肥的应用和推广。据统计,2015年全县推广测土*施肥面积约79万亩次,其中水稻约30万亩,甜玉米约12万亩、蔬菜约20万亩、花生约9万亩,水果约8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公斤,亩增收20元,亩节本14元以上,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4元,节本增效2686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肥施用面积46万亩次。
(三)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作规程,积极做好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与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对全县农产品产地1917个土壤样品的采样、制样及送检工作。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对115个重金属污染监测点的布点、登记、造册,永久标志牌制作及树立工作。加大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及时掌握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动态,以实现我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预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防控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全。
不断强化病虫监测预报机制,坚持定点、定期对我县各监测点开展灯测和田间定点调查,收集数据,全面掌握病虫发生与发展动态,适时编写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0期,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我县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通过建立蔬菜、番石榴2个绿*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2000多亩,辐*带动面积5万多亩。示范推广*化统防统治、全程绿*防控、科学安全用*等科学技术,实现农*使用量减少20%以上,亩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病虫防治效果提高10%以上,为我县农业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开展植物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认真办xx县人大关于红火蚁疫情防控的重点建议案,认真部署,做好2015年度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罗阳镇、龙溪镇、杨侨镇及罗浮山管委会4个红火蚁监测点的建设及监测工作,优化监测方法,做好数据上报工作。以发放防控物资为保障,适当利用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广大民众对红火蚁及其危害*的认识,创造有利于开展红火蚁控制及扑杀工作的舆论氛围。初春以来,先后召开了2次现场观摩会,组织举办防控培训班6期,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防控*物5吨。
(六)开展好渔技体系建设工作,保障渔业经济健康平稳增长。
拟定主推计划,确定我县水产养殖主导品种:中华鳖、鳜鱼、草鱼、乌克兰鳞鲤、“新吉富”罗非鱼等;主推技术:草鱼双免疫健康养殖技术、淡水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等。从泰美镇、长宁镇、湖镇镇、横河镇等10个镇合理选定30户科技示范户,重点推广*大泥鳅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技术等一系列实用养殖技术示范面积2477亩。结合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和鱼病医院的运作,加大水产病害抽样检测的*力度,降低我县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据统计,2015年,我中心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已办理水产苗种检疫单98张,检疫鱼苗(种)2378万尾,检疫覆盖率100%,为我县水生动物养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七)积极推进县现代农业展览交流中心工作,保障农业科技服务最大化。
自去年11月投入使用至今,交流中心已接待参观交流人数约3000人次。作为我县首家现代农业展览交流中心,功能齐全、特*鲜明,也是现代农业展示的窗口,旨在服务于地区现代农业、特*农业,促进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展示农业企业形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地区农业生产提供最佳交流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编印展览交流中心宣传画册等手段,截止目前,已引进产品参展企业16家、1间培训学校、一个茶叶协会进驻交流中心,已成功指导举行了“首届春茶上市推介会”、“首届全民饮茶日”、“首届客家山茶文化节”等多项活动,组织企业外出参加展览会8次,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动作用,进一步实现辐*扩散效应,带动我县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下来,我们将以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应用和农业电子商务这两项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丰富交流中心的工作内容,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交流平台应用率最大化。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组织专题学习,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结合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会,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五融五联”、“党员责任岗”等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搞示范、传技术、授经验。
(二)落实项目负责制,提高*服务能力。落实项目负责制,每个项目定出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技术指导员,进行定向服务与技术指导,并做好工作记录、总结,以备开展下一轮的工作。通过落实项目负责制,培植了一批效益农业示范点,推广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了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我县农业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