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州桥古诗文阅读篇一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文的童子功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心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论据填在选文第③段空格上。(3分)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炼就的古诗文“童子功”对你的影响。(3分)
5.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计2分。
6.d.计3分。
7.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了歪解的事例,1分,具体有历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有说服力。1分,计3分。
8.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1分,然后引用古语作道理论据,1分,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1分,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1分,计4分。
9.答案不唯一。答案要点:影响1分,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论证,2分,计3分。
州桥古诗文阅读篇二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8.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州桥古诗文阅读篇三
水调歌头 多景楼① 陆 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耀戈甲 ,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③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州桥古诗文阅读篇四
《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其中的一首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题。(1分)
从军行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笛奏梅花曲②,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③。
[注]①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②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③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
1.下列对本诗体裁、题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乐府诗 b.古体诗 c.边塞诗 d.咏史诗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军行”为乐府古题,本诗的内容恰与题合。
b.本诗的地名、乐曲名、刀环形状都是重要意象。
c.本诗以兴起首,颈联用比,情感喷涌气势磅礴。
d.本诗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俊逸豪放,境界开阔。
3.联系全诗,赏析“拥”“思”“静”三个动词的运用。(5分)
从军行李白阅读理解答案
(三)1分
1.(1分) c
2.(2分)c
解说:1、12题的考虑是,有课文王昌龄《从军行》,有该课的课后注释及课后练习,有关文化常识属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13题a,课后注释;b是想考诗歌意象这一关键知识;c赋比兴d的浪漫主义,都是是核心知识、核心素养。
3.(5分)
答案示例:“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写壮阔场景,渲染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愿”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崇高理想是杀敌卫国、边疆安宁,这使全诗格调高迈主题高尚。“静”的使动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体化,凸显靖边之志的豪迈自信。
评分说明:从词义、手法、结构、表达对象特点、情境(意境)、情思诸方面评分,但不必面面俱到;能赏析三个方面,且正确即可满分;夸张、比拟写出其一即可。鼓励有独特发现;三个动词都提到且无错,某一动词赏析特别精彩,即可满分。若从三个动词有层次的进行分析,即给2分;若能写出两个词的手法,即给2分;比拟夸张写出其一即可。
州桥古诗文阅读篇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b.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c.“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d.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铎很有威信。
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
b.王铎积极请缨。
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
c.王铎能干实事。
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
d.王铎遭伏遇害。
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
(5分)
(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夕次潘山下① 武元衡
南国②独行日,三巴③春草齐。
漾波归海疾,危栈入云迷。
锦谷岚烟里,刀州④晚照西。
旅情方浩荡⑤,蜀魄满林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