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写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用好段落,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懂。请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和借鉴。
预警机制篇一
为切实做好全县中小学、幼儿园20xx年春季学期返校开学期间的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春季学期全省学生返校安排的通告》、《关于印发等方(预)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强化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做好我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学前后各项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士尽责,实现防控、教学“两不误”,确保全县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xx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开学工作,xx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办公室、应急处置组)、信息监测组、防疫宣传组、开学工作组(心理危机干预组)、教学指导组、后勤保障组、督查督导组等7个专项工作组。
(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成立开学工作领导组,建立开学工作组织架构《xx县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组织架构图》)。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开学工作组织,落实书记、校(园)长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开学工作组织下设综合组、保卫组、信息组、应急处置组、保障组等专项工作小组。综合组负责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流程的培训和演练等;保卫组负责门岗安全管理、校园内安全巡视等;信息组负责晨午(晚)检、因病缺课登记追踪、信息报告等;应急处置组负责隔离措施实施、校园环境清扫和消杀、隔离人员送诊等;保障组负责防控物资保障等。班主任是班级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责任落实到岗,任务明确到人。
2.加强联防联控。县教体局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下,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卫健、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疾控等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各中小学幼儿园在乡镇(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确定专人负责与当地卫生防疫、食安办、村居(社区)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取得专业技术支持,开展联防联控。
(二)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1.制定开学工作“三案九制”。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三案九制”,“三案九制”即开学工作方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心理干预方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晚)检制度、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师生健康管理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幼儿园、小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要明确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具体分工,做到标准清晰、程序简明、科学实用。同时要明确开学工作流程(《xx县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流程图》)。
2.落实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掌握每位师生员工假期去向,摸清底数,每日了解其健康状况,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向县教体局报告相关情况。要求教职工主动申领安康码,学校申请检查点二维码。通知在外地的师生员工有序返回学校所在地,对仍在境外和重点疫区人员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师生员工逐人签订入校前14天活动轨迹和健康承诺书(见《xx省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并对承诺的真实性负责。
3.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加强校园门岗管理和值班值守,做好进出通道的管控,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校,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并测量体温。学校体育场地场馆暂停对外开放。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开学前对教室、办公室、公共教育教学馆室、食堂、宿舍、厕所、电梯、楼梯和扶手、浴室等重点场所开展全覆盖清扫消毒和安全排查。严格做好危险化学实验品的管理。检查校园供水设施设备,尤其要高度重视洗手设施的修缮和完备,并配备洗手液。做好食堂供餐准备,对食堂食品原材料进行彻底排查,确保食品安全。校车运营前后要进行消毒通风,加强对校车司机、随车照管老师等人员健康监测。
5.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组织开展“三案九制”等疫情防控流程全员培训,重点对班主任、医务、食堂、宿管、保洁、安保等人员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所有关键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推演学生到校情况。通过校园网、公众号、微信、短信、电话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发布返校通知、返校途中防护及入校防护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知晓开学时间等学校相关工作安排及防控要求。
6.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总结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大家访,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意见,全面了解线上教学进度和效果。进行线上教学质量评估,调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正式开学时无法正常返校学生的教学预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及时补缺补差,并制定学习困难学生学业帮扶指导计划。根据教师身体健康情况,及时调配师资,确保开学后正常教学。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7.做好高三、初三毕业班工作。高三、初三毕业班开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班,疫情防控期间授课教师不变,按照不超过40人组建临时授课班,一人一桌,保持合理间距。若校舍确有困难,实行上下午分时授课。
8.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各中小学幼儿园对照有关要求配备体温测量用品、手消毒用品、物表消毒剂及用品、垃圾处理用品,多渠道筹集防疫物资,至少准备可供2周使用的防控物资,为已明确开学时间的师生员工配备2周使用量的一次性口罩。制定防疫物资管理制度。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防疫物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发放、使用等过程规范有序,做到科学使用、专物专用。
在相对独立、封闭的场所设置隔离室(寄宿制学校)、健康观察室(非寄宿制学校),并与教学场所、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安全距离。隔离室(观察室)按要求配置相应用品,做好体温测量用品的校准工作。及时开展测温仪器校验工作。在疫情防控指导员的指导下,明确隔离办法,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三)做好开学日组织安排。
1.明确师生员工进校流程。所有人员按流程图指引进入校园(《xx县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员工进入校园流程图》),对照《xx省学生和教职员工新冠肺炎疫情风险人群判定标准》,明确高风险人群暂不返校、中风险人群暂缓返校、低风险人群正常返校,并通告全体师生员工。开学当日及开学后,可以返校的教职员工在家预先测量体温,正常者方可上班,通过核验“健康码”和测温,无异常者方可进校。学生在家预先测量体温,正常方可上学,学生进校时再次测量体温,无异常者方可进校。师生员工进校后须先落实手卫生措施再进入办公或学习场所。
2.错时错峰安排进出校园。分年级、分班级、分区域错时安排学生入校和离校,避开上下班交通高峰,切实防止校门口交通拥挤及学生和家长大量聚集,引导家长在指定接送区域接送学生,快接快送,避免人员聚集。校园内提前设置学生进校、行走线路指示标线标牌。
3.做好教室管理工作。固定座位,尽量拉开间距。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开窗通风。放学后对课桌椅、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4.做好师生就餐安排。做好分时段、固定座位、单向隔座、对向错位、分散就餐的安排。可以班级为单位,釆取食堂送餐、统一配餐、预约用餐、错峰用餐等方式,严禁聚集就餐。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就餐时相隔距离,就餐排队时要保持1米距离。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提倡教职员工和学生自备餐(饮)具或使用一次性餐具。
6.做好学生课间活动安排。按照班级划定课间活动区域,学生实行分散活动,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做好同楼层班级课间学生如厕引导,避免拥挤聚集。校园内游泳池、健身房暂停开放。
7.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学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认真落实学生寝室卫生制度、消毒制度和通风制度。学生住宿按照便于管理、相对分散的原则进行安排,每间宿舍不得超过8人,有条件的学校4—6人,寄宿学生必须一人一床,避免头部相对就寝。学生进入宿舍需实名认证、体温检测,不得相互串宿舍,洗漱、洗澡应分散进行,每使用一个批次全面消毒一次。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学校要配齐配足宿舍在岗值守人员,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定时巡查宿舍内学生活动、就寝等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学生上课期间,对宿舍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
8.做好晨午(晚)检。以班级为单位定时定点进行晨午(晚)检,走读生入校时,学校按一节课时间测完计算,以班级为单位,从不同校门进入校园,各班按楼号、楼栋分层布设测温点;住校生每天出入寝室,在寝室门口均要测量体温。班主任要通知家长上学前测量学生的体温,凡有咳嗽、发热等症状一律不得上学,并及时告知学校。所有体温测量由教师分工定人检查并做好记录。测量时,要求学生保持安全距离。
9.做好缺课缺勤跟踪管理。严格落实缺课缺勤登记和追踪制度,对于缺课缺勤教职工和学生,学校和班主任必须追因、追点、追果,做好登记,对于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
10.做好疑似症状应急处置。如发现有疑似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和异常情况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校长必须在现场处置相关问题,在疫情防控指导员的指导下,做到:第一时间进行临时隔离,应立即带至校内健康隔离室或观察室留观;第一时间就近送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第一时间报告,应立即向县教体局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配合做好处置工作。
(四)持续做好开学后工作各中小学幼儿园除做好开学日当天的工作以外,还应持续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防控知识教育。组织以疫情防控和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开学第一课”,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提高学生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2.严格落实“三案九制”。对照“三案九制”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落实师生员工晨午检(其中寄宿制学校要严格落实早、中、晚3次检测制度)。做好复课查验、通风消毒等工作,严格外来人员进校管理。
3.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每日对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活动室、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清扫与消毒(《xx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后预防性消毒流程图》),经常开窗通风,每天通风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引导师生勤洗手,尤其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等污染物品和学校公共物品以及外出归来,均要及时洗手。
4.强化食堂安全管理。进入食堂人员要佩戴口罩,餐厅每次用餐后消毒,重点对餐桌椅消毒,餐具用品高温消毒。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晨午(晚)检工作。餐厨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5.加强校园封闭管理。对所有进出校园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测量体温,禁止未佩戴口罩或体温异常人员进入校园。学校少年宫、体育场地场馆等暂停对外开放,不举办聚集性活动。寄宿制学校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师生员工在封闭时间内不得外出;走读学校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师生员工在规定时间内不得外出。家长及一切与学生学习、生活保障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6.加强中职实训管理。疫情结束前不安排任何新的实习实训。对已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学生安全防护工作,加强疫情监控,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及生活情况至实习结束。
7.持续储备防疫物资。定时清点盘存防控物资储备,配备足够的体温测量用品和口罩、手消毒用品、物表消毒剂及用品、垃圾处理用品。做好体温测量用品的校准工作。
8.加强路途防控。各校要逐人摸排教职员工和学生往返家校交通方式,精准掌握步行、乘坐校车及定制公交和私家车的人员底数。鼓励有条件的家长用私家车接送,教育引导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和违法违规运营车辆,确保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返校学习后,教职员工及家庭成员、学生及家长不聚会,凡接触境外来xx人员、重点疫区人员的教职员工及学生,须第一时间分别如实报告学校和班主任,同时居家隔离14天,无异常后方可返校。
9.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持续向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学校防控要求,督促学生和家长佩戴口罩,保持清洁卫生,做好入学前在家晨检及报告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接送的相关安排。做好与疫情相关的学生心理防护工作。
10.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各校要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关注建档立卡等特殊群体学生,对无故不到校上课的,要及时跟踪了解情况,经排查确定辍学的要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启动劝返复学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提高认识,加强返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方案,成立工作组织,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学生安全返校和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确保开学工作平稳顺利安全。各学校、幼儿园应在批次开学1周前将开学工作方案、“三案九制”报县教体局审核。县教体局将组织专人逐校审核,方案审核不合格不得开学。
(二)强化督导检查。县教体局将联合县卫建委、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对批次开学学校进行逐校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开学。县教体局将建立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包保、督学巡查机制(《xx县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联系学校分工表》),加强对学校春季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通过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
(三)履行主体责任。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亲力亲为,安排部署,督查落实,整改完善,事事见结果,时时求精准。班主任是班级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抓好校园管理、人员管控、物资储备、教育教学生活安排,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家长要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要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如实上报学生健康信息,承担相应监护职责和法律责任,是否如实填报学生健康信息情况将计入学生本人诚信档案。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校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通报返校准备情况,引导预期,消除疑虑,回应社会关切。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在校园醒目位置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要加强家校联系,科学引导学生和家长履行疫情防控义务,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预警机制篇二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和定期清扫的制度。每天1小扫,每周1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蟑螂等害虫。室外无杂草、碎砖、污物和污水,下水道要通畅,无蚊、蝇孳生地。
2、玩具柜及玩具要每月1次清洗消毒,保持整洁。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冬季室温3岁以上15—18℃。(3岁以下20—22℃)。
4、厕所要整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保证无污迹及臭味。
5、幼儿桌、椅、床每周擦1次。
6、幼儿被子、床单、枕套等要定期洗换,保持清洁,叠放整齐。
7、固定地点设垃圾箱,定期消毒清扫。
8、及时作好传染病幼儿大小便等物处理。
9、有计划搞好室内、外环境,做到“五化”(美化、绿化、净化、安全化、儿童化)。
1、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让他们饮食、睡眠和活动都有一定规律,生活得活泼愉快。
2、婴幼儿每人一碗一巾,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3、养成早、晚洗手洗脸,饭前、便后洗手、脏了随时洗手的好习惯。要让婴幼儿用流动水洗手脸。
4、饭后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5、每周洗头1次,夏季每日至少洗澡1次,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6、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7、手指甲要每周剪1次,脚指甲每两周剪1次。
8、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婴儿尿布要勤换,洗净后用开水烫或日光曝晒。
9、保持婴幼儿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10、培养幼儿文明卫生习惯,如:不随地擤鼻涕,不要随地大小便,不把手放在嘴里,不用手擦眼睛,挖鼻孔等以及正确进餐、睡眠、穿脱衣服等。
11、保护婴幼儿视力。教室要注意采光,有良好的照明设备。看电视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小班不超过10—15分钟,大班不超过20—30分钟。电视机应放在距离地面1—1.2米桌上,并按着调试表获得最好的图象。第一排距离屏幕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不超过5米。
1、洗脸巾、洗脚巾专用,每日消毒,饭碗、盘、勺、筷每餐消毒,消毒后注意不污染。
2、餐桌使用前要用肥皂水进行擦洗,用餐后消毒,擦桌布要专用,用后消毒。
3、水果洗后削皮或剥皮食用。
4、餐具应用专门的洗涤液洗后在用清水冲洗最后再消毒。
5、发生传染病,检疫期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
6、注射器严格消毒达到灭菌效果,做到一人一针一筒。
预警机制篇三
为加强我校安全工作,创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特制定本安全工作预警和检查制度。
2、做好学生的安全常规教育。如不喝生水、不购买“三无”食品、不乘无安全保障的车辆、课间活动注意安全等,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安全制度。
3、饮水和饮食卫生安全:认真落实《学校食堂和超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学校食堂卫生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实行食品准入制度,进货索票、索证率达100%;严把进货关、操作关、存放关、销售关,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及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的过程管理;逐一落实责任,严格细化管理。检查校内商店是否存在霉变、超保质期、无产址、产名、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
4、学习和生活场地的安全:对学生教室、食堂、图书馆、厕所、会议室等人群集中等场所做好清洁、通风,进行必要的消毒。对安全通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通道无阻,通道照明正常,通道出口处要安装应急灯。
5、消防安全:对消防设备、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排查,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过期失效的要及时更新,确保消防设施完好和消防通道畅通,确保消防设施能用、够用、会用;检查线路、开关、用电设施是否安全,禁止学生携带易燃物品、引火器材进入校园。
6、交通安全:禁止学生驾驶机动车,要求严守交通规则。
7、安全防范:做好有关安全预警、隐患排查、目击报告,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雷击、暴风雨等)及地质灾害的防范;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有毒物品入校;建立安全危险源跟踪制度,落实安全监控管理措施,建立特殊学生的档案,落实安全结对教育措施。
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广泛进行安全工作法律法规的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氛围。
2、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对所负责班级的安全进行有组织地经常性地全面检查,为全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3、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清理。对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可能性大的路口,报请交-警部门协助管理,确保学生的上学、放学安全。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检查各班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定期检查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5、凡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要及时组织进行整改,并做好安全记录,该上报的要及时上报。
6、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的,负责检查的人应详实记录在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小组依据各部门责任目标内容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内容纳入班级、班主任年终工作考核。因工作失职导致本部门、本班级出现安全事故,将不得参加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评选,同时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预警机制篇四
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因,既有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小学校园这一微环境中的体现,也是因为小学学生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个体认知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范能力差等因素使然。因此,对小学校园安全事件进行梳理,加强小学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建设,将安全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或有效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已势在必行。
1、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伴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步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回报人类的是更多的雨雪冰冻天气、地震、雷电袭击等自然灾害。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的强大泥石流、海南的连续强降雨等,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和校舍建筑安全。
2、社会矛盾对校园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些矛盾的出现,以及改革中不免触及少部分人的切身利益等因素,社会治安情况较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把没有自卫能力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作为其发泄不满、报复社会的对象,对未成年小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3、安全管理的漏洞是校园安全的重大隐患。
虽然安全一直为各级各部门所重视,学校配备了校警和保安、安装了监控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相应的进行了校园安全建设,但仍然存在以下管理漏洞:
一是安全意识不到位,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力度不够,导致安全管理浮于表面;
二是没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遇到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差;
三是与各执法部门联合不力,导致校园周边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等。
1、课堂教学安全事件一是体育课,由于课程性质所定,较易引起伤害事故发生。二是教师在课前不清查人数,导致在教室外逗留的学生无人监管出现安全事故。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监控课堂不力,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四是教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力,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2、课外活动安全事件课间休息,学生在操场、走廊和楼梯旁嬉戏玩耍,或是自己不小心、或是他人推操打闹、或是学校设施设备的因素,引起伤害事件。
3、大型活动安全事件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娱表演、社会实践活动等出现的事件。
4、校园内外交通、溺水、下暴事件既有上学前放学后这一时段发生在校园的伤害事件,也包括发生在路途中的交通、溺水、下暴事件。
5、自然灾害事件如汶川512的地震,火灾事故的发生等。
6、网络安全事件如学生迷恋网络和游戏由此带来的安全事。
针对以园常出现的安全事件,学校只有加强安全预警机制建设,以教育为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预警与应急并行,才能更好的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我校的具体做法有: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加强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所有行政人员为成员的平安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设办公室,由安全副校长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创建平安校园的管理工作。
2、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学校主要领导对全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处室主要领导为各部门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班主任对本年级、本班级的安全稳定负责,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3、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学校在建立各级安全管理分工负责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规范了师生行为,师生普遍树立起较牢固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安全管理经费有保障。学校的安全工作要得到重视,更多的体现到经费的保障。保安人员工资、学校楼顶防水工程、下水道的改建、消防水管整改等一系列资金的快速到位,让安全工作在经济护航下顺利开展。
1、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成立了“校园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领导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在应急预案中分工明确,做到发现安全隐患苗头有预警、有应急处置,有善后处理机构等。
2、加强重点部位的安保。配足专职保卫干部和校警、保安,对重点部位还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推行科技防范,构建起以人防、物防、技防为基础的安保新格局。
3、加强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期的监控与防范。在大型活动时,保安人员全程参与安保工作,班主任作好学生安全教育和防范;在特殊时段实行特别管理,如春季疫病流行时实行强化教育、日报等制度。
(三)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1、狠抓内部治安管理学校安保处加强了对校园的值班、巡逻,保安人员进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进入校园可疑人员,进行跟踪查问;对运出校园的物资,进行检查;加强对教学楼、食堂的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对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学生外出进行放学时段的控制,非放学时段须得班主任签出门条等管理方式,确保了学校师生员工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2、加强校园的交通管理,确保校园的交通安全整治了校园内的交通秩序,要求教师车辆按要求停放到规定荡然区域,建立交通标识,确保了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学生放学乘车时在学校保安人员组织下排除等候依次上车。
3、加强设施管理,消除火灾隐患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签定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防火责任人职责。经常对全校消防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特别是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财务室、保管室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安全消防大检查,对损坏的消防器材,及时维修、更新,每期组织培训和安全演练。
4、卫生安全常抓不懈学校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高发部门,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学校积极落实各项食品卫生规章制度,加强了对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食堂的食品采购、餐具消毒和食品加工过程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学校有专人进行医务工作和传染病管理,在传染病多发季节实行日报制度和天天校园消毒处理。校园内饮水由取得相应资格的公司安装直饮水予以供应,保证了师生饮水卫生。
(四)夯实安全基础。
1、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学校校舍和设备设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配置和维护;灭火装置和应急照明设施、人员疏散标志设置规范;围墙、护栏、大型聚集场所等设施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行业要求。按照重点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标准,规范安全防范工作。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如配备了校警一名,门岗配置了钢叉、木棍、盾牌、防割手套、防暴胶辊等,学校的人防、物防、技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外联和保障体系,构筑外围安全防线。
学校与区公安分局、卫生防疫部门、消防支队、街道派出所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敦请有关部门经常对学校周边交通进行安全纠查,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进行清理和检查,预防食物中毒,防范传染病发生;积极鼓励师生参保,出现医疗费用等及时处置、索赔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从而保证了校园周边良好的环境秩序。
3、排查安全隐患,打造安全环境。
一是排查校园内设备设施安全隐患,如电脑室、仪器室、体育室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对矛盾和纠纷及时排查化解,防止群体事件。三是让学生参与周边生活和学习安全隐患调查,通过调查扫除了安全死角。
4、发挥学校教育优势,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2)安全教学扎实有效的开展。
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间周一次由班主任进行安全教育课;校本课程安全教育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编排并在地方课程中进入课堂学习;教师们上课有安全教育教案,课后有反思;各学科进行安全的渗透教育,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各类标语和标识充满趣味化而不乏警示性,各种宣传阵地都有安全教育的足迹。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针对个别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引发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讲座,缓解学生精神压力,预防和解决因学习、升学等造成的普遍性心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前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前提和保障,只有在管理上下足功夫,人人树立安全意识,积极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预警机制篇五
开展建立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工作是我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一项重点工作,区法院自今年7月以来,把该项工作做为推进法院工作依法开展,高效、阳光运行的根本措施。根据区委要求和区纪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法院工作实际,以清理司法职权、规范运行流程、查找廉政风险、制定防范措施为重要内容,以推进阳光司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司法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6月,在区纪委召开建立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部署会议后,我院立即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的意见》和区纪委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去年我院开展的司法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认真部署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工作。
警机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确保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建立了由党组书记、院长任春芳亲自抓,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先华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政工科、党总支、各审判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广大干警人人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总结经验、推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超前谋划,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管理等工作实际,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的意见》要求,确保预警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启动、扎实开展。认真制定《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法院关于构建司法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的实施方案》,完成好“学习动员、全面启动,清权确权、报备公开,排查风险、强化监控,总结完善、巩固提高”四个阶段的任务,推进司法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使工作既体现区委要求和《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又能突出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特点,既把握原则又易于操作。
三是提高认识,深入动员发动。召开全院动员会,组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明确开展预警机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工作要求。院长任春芳与会做了动员讲话暨辅导报告。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三责”要求,深入分管部门进行广泛动员部署,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宣传发动,广大干警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主动防范廉洁风险的意识和观念进一步增强,为准确界定风险源、查找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落实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建设各项工作措施
紧密结合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工作特点,突出对人、财、物管理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深入排查风险点,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建立风险台账,加强风险管理,指导具体的防控措施,努力实现权力运行的全程、实时、无缝监督,切实发挥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的“廉政隔离墙”作用。
一是开展清权确权,明确权力范围。全面清理岗位权力范围,在明确岗位类别、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法院“三定方案”中的明确规定,组织在编在岗人员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逐一排查,共清理确定各项职权34项。清理审核职权,分类登记,按照内容合法、程序规范、简明清晰、操作方便的原则逐一绘制职权运行流程图。根据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尝试通过网站、公告栏、诉讼风险提示等形式对外公布,方便群众诉讼,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组织风险排查,制定防控措施。领导干部率先带头,认真对照岗位职责,仔细查找,集体讨论,带头公示。其他干警按照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具体情况,通过自己找、相互查、领导点、群众评等形式,找准、找全岗位风险,切实把排查风险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醒的过程,共查找廉洁风险点34个,其中,单位职责风险4个,业务流程风险5个,制度机制风险10个,“三重一大”风险4个。根据风险大小、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和形成原因,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确定等级。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规定时限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把风险评估系统、防范措施制定到位,防范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对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达到有效化解和预防廉政风险的目的。对查找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认真进行完善,重新上报材料。对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应付的,责令整改,要求重新进行查找和分析。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对共性问题认真研究,提出对策,通过各项措施不断将工作引向深入。
《预警机制建设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预警机制篇六
近年来,在国税系统查处了多起影响较大的职务犯罪案件,如河北省原国税局局长李真案、原内蒙古国税局局长肖占武案等。税务系统目前是各级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八个重点系统之一,因此,探索如何规范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变被动的事后查处为主动的事前调控和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税部门职务犯罪的特征。
在当前的情况下,国税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较之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前者的社会危害性要大得多,是我们遏制的主要对象,我们所研究的职务犯罪,主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个种类,具有犯罪的所有基本特征:(1)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性。职务犯罪作为一类相对特殊的犯罪,具有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独有特征:(1)主体单一性特征,即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具有某种与公共利益相关职务的人;(2)行为的职务关联性特征,即犯罪行为与其犯罪主体的职务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实施职务犯罪,必须是利用了与其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3)客体特殊性特征,即职务犯罪侵犯的共同客体是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这是职务犯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区别之处,也是职务犯罪对国家政权和社会公众具有特别重大危害的主要表现。
国税部门职务犯罪既具有上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又有其具体表象:
1、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一个特定主体,非从事税收工作的人员不能独立成为本罪的主体。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活动和税收征管秩序,侵害了国家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秩序,必然危害税务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税机关的正常活动,也就必然危害税收机关的征管秩序。
2、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往往利用职务之便,在行使税收执法权和税收行政管理权过程中牟取非法利益。对职务犯罪而言,非法利益主要是物质上的获取和精神上的满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权钱交易是职务犯罪的典型表现,也是政治和经济以某种扭曲方式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少数税务工作人员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作交换,谋取金钱、物质及其他利益,以满足个人私欲的一种畸形的交易行为。税务人员执法犯法、以税谋私,是税款流失的原因之一。1996年以来,税务总局直接组织查处的大案要案,都与税收执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涉案税务人员有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有的收受贿赂、贪赃枉法,有的内外勾结、通谋参与。
3、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失职渎职是税务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形式。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处罚等环节。如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出口退税审批、发票管理、纳税额核定、减免缓等方面的违法行为。有的还利用手中的权力,敲诈勒索纳税人,索贿受贿,造成巨额税款流失。在主观方面,税务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属于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纳税人应该缴纳税款,为徇私情而故意不征或少征税款,或者行为人明知纳税人不符合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的条件为徇私情而故意为其发售发票、办理抵扣税款或出口退税等。少数税务人员与不法企业通谋,骗取出口退税,有的还伪造材料,隐瞒真相,弄虚作假,不征、少征应征税款,给国家税收造成重大损失。
4、职务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发展、更加活跃,职务犯罪的作案方式和手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以“合法”形式实施职务犯罪;二是利用股票发行、上市和企业破产、拍卖、投资等时机,非法收取股票等有价证券和其它好处;三是利用社会关系网进行犯罪;四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目的和手段从单向向双向、多向,由个体向纠合性发展,内外勾结、里应外合作案增多;五是贿赂犯罪中,行贿与受贿双方利益一致,相互包庇,行贿者不再追求一时一地的利益,而是图谋“长线投资”,通过源源不断地投入,建立牢固的“金钱——权力”纽带。职务犯罪较之一般犯罪的危害性更为严重,其有多次作案的可能,在社会上更易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
二、对国税部门预防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
职务犯罪是国家权力异化的典型形态,是腐败现象的最高级、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因此是最严重的腐败。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它侵害了国家税务机关的征管秩序和正常征管活动,由此而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巨大的,也是党员干部腐败的一种表现,损害了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形象,既危害国家,危害社会,也危害家庭。
职务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宏观原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道德文化因素、法律因素等。政治因素是指现行的政治体制不完备,权力运行中存在弊端,国家公务人员管理上存在漏洞;经济因素是指由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局限,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权力冲突,市场竞争机制的局部紊乱,社会物质利益分配失调等因素;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因素是指思想、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道德领域的缺陷与不足对职务犯罪的影响等;法律因素主要是指对职务犯罪追究、惩处的立法和司法上存在缺陷。微观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各种管理制度上存在的漏洞,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袭,社会舆论导向的偏轨,组织不纯,执纪不严,执法疲软,赏罚不明,国家监督机制运转不力等。主观因素是指个人需求失控,欲壑难填;人生观腐朽,价值观颠倒;私欲恶性膨胀,利令智昏,公仆意识淡漠;特权思想严重,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
在税收工作实践中,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治本之策。防范职务犯罪胜于惩治职务犯罪。惩治于既然只能治标,防范于未然才能治本。这种理念已经在现实中转化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治理职务犯罪的实际行动和重要经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使用非刑罚的方法,通过疏导心理、依靠健全制度、运用警示教育,能够制止职务犯罪于未然状态。打击是被动的,预防则具有更大的主动性,是先发制人。只重视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治理职务犯罪的工作就会陷于被动,专门机关就会因为整天忙于查处职务犯罪而疲于奔命。要获得主动权,只能从预防人手,寻找时机,实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把治理职务犯罪的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方面,通过广泛的预防犯罪网络,主动发现犯罪的苗头和征兆,进行预警,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可以将职务犯罪制止于萌芽状态。此外,预防职务犯罪是治理职务犯罪的一种低成本策略。每年发生大量的职务犯罪案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难以数计的间接经济损失。案件发生后,国家追诉犯罪,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能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大幅度减少职务犯罪人数,就可能节约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公民福利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预防职务犯罪最为划算,是低成本策略最佳选择。
税务机关作为主管税收行政执法的职能机构,除内部行政管理行为外,其外部职能主要体现在实施税收征收、管理、检查以及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通过认真研究各项工作流程,结合近几年国税系统所出现的常见职务犯罪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在国税系统有的工作环节上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监控力度不够,监控缺乏连续性,一些潜在危险仍然存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许可方面:在整个流程中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申请行政许可的办事群众想在规定时限内提前办理,二是提供不合格或虚假登记申报材料,为达到目的,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工作人员给予方便。
(二)税款征收方面(这里主要指对个体工商户和部分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的税款征收)。主要有两个环节即核定税额和核定征收率应引起注意:一方面由于是定额收取,加之经营者的经营规模不易准确把握,在核定税额时难免有较大的伸缩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纳税人往往兼营多个行业的应税项目,且主营项目可能经常变动,这就给核定征收率时适应不同的行业标准提供了较大的伸缩空间。在确定征税标准后,由于经营户的频繁变动,如果对新增经营户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在征收环节上就容易出现少收、漏收、收人情费以及多收、乱收等现象。
(三)税务管理方面:主要集中在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审查、纳税人使用发票的审批和减免税、出口退税、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核、审批等方面,纳税人为达到获取资格和享受优惠的目的,可能提供虚假材料,以及采取其他不正常的手段拉拢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与纳税人的接触,出于人情方面的考虑,可能出现不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审核资料、负责任地开展实地考查的现象,甚至可能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帮助纳税人蒙混过关。
(四)税务检查方面: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实施税务检查的过程中,违反稽查工作规程,或由于不能自觉杜绝吃请受礼的问题,导致出现查大报小等“放水”的现象,或者为纳税人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帮助纳税人逃避处罚。二是对涉嫌犯罪的税务违法案件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不移送,越权处理,以罚代刑。
(五)行政处罚方面:从发现案源到立案、调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案件调查终结到审核和作出处罚决定等环节中,有的环节如不注意监控,不加强预防和监督,出现不规范行为甚至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就很大,如:办案人员接到举报或在日常管理、检查中发现案源,管理相对人想私自了结,办案人员认为不易被发现而擅自不进行立案调查;在调查取证上,如果当事人事前已暗示办案人员或与办案人员达成某种默契,办案人员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将自已认为合适的证据收集起来,把不利于减轻处罚的证据放弃或毁掉,以此达到减轻处罚的目的;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滥用自由裁量权,因为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很宽,如不增强工作透明度,不进行必要监控,很容易滋生不规范行为甚至腐败行为。
(六)内部行政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干部人事任免、大宗物品采购、大额资金支出等方面,基于现行领导体制,如不能很好的执行民主集中制,对这些须由“一把手”拍板定夺事项,很可能出现由于失去必要的监督,导致的权力寻租。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税务行政管理和执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可能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程序的监管,增大工作透明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格监控关键工作环节,强化事前监督,使预防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四、加强对工作程序的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无数典型案件表明,职务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违法和规避办事程序。如果我们能够守住法律程序这道防线,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违犯程序这道槛上,那么更为严重的职务犯罪就可以避免,从行为学上讲,当事人根据比较效益,也就不会冒被发现的风险,继续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因此,加强程序监督应当是今后一个时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点,对国税系统来讲,程序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行政许可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限时服务工作制度,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不同类型的工作,研究确定合理的办理时限,并将其对外公告,严格每一工作环节的时限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严格审查登记申报材料,对登记材料的真实性由主管部门负责核实,并由考核督查部门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三是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让办事群众全面了解办理涉税事项的条件及程序。
(二)在税款征收方面:一是承担税额核定职能的单位(部门),应集体研究确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段、不同经营状况的经营户的应纳税额和兼营不同应税项目的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二是要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依托税收监控系统做好信息比对,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漏征漏管户,督促有关责任人员及时排查;三是定期组织管理员对责任区域开展交叉检查,发现问题的,对有关责任人要做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三)在税务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负核定、停歇业户管理的监督制约,各工作环节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的要求层层把关,谁签字谁负责;二是对减、免、缓税的审批等内容进行监督制约,严格落实减免缓集中审议制度,防止发生内外勾结偷逃税款、明缓实欠、明欠实免等现象。
(四)在税务检查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稽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环节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各项业务的时限要求,让每个岗位的干部清楚自身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应当达到的要求(标准)。二是要落实稽查工作底稿制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疑点必须当天在底稿上登记,由参与检查的所有人员签字确认,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体制上形成监督制约机制。三是法制部门要对每一起案件的稽查程序是否合法、处罚依据是否准确、案件定性是否正确、处罚是否到位进行认真复查;上级稽查部门要不定期对办结的稽查案件组织复查,防止重责轻罚、高定低罚、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等问题的发生。
(五)在行政处罚方面,一是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执法,法制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二是案件指导、核审部门应会同办案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制定出各类案件的办结时限并严格执行,建立信息反馈表,待结案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指导审核部门备案。
(六)在内部行政管理方面:要从重大工作部署、基建招标及物品采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深化征管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此外,还应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两权”进行监督制约的尝试,如完善税收质量管理系统、税务执法监察系统,开发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行政管理等系统软件,使传统的“人盯人、人管人”转变为“机器管人”,并最终实现“人机结合”,从而使“两权监督”手段发生质的飞跃,真正实现税收执法权和管理权的规范运作,从源头上消除和遏制“权钱交易”、权力滥用和“不作为”等违法犯罪的发生。
预警机制篇七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满足职工购房贷款需求,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以下简称“贴息贷款”),是指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发放贴息贷款,银行按照公积金中心审批的贷款额度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先行向借款人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商业贷款”),由公积金中心按月给予银行利息差额补贴,待公积金中心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足时,再将商业贷款置换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下简称“公积金贷款”)的业务。
第三条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职工,可自愿选择公积金贷款或贴息贷款业务。
第四条贴息贷款申请人享有与公积金贷款相同的权利义务,记录为一次公积金贷款,按公积金贷款管理原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公积金中心根据当年住房公积金个贷率水平和资金结余情况,适时启动贴息贷款;根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情况,适当控制年度贴息贷款规模。
第六条公积金中心根据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受委托银行资金规模、利率优惠条件、业务系统支持度、服务质量等情况,选择具备开展贴息贷款业务条件的银行作为贴息贷款委托银行(以下简称“委托银行”),签订《贴息贷款合作协议》,委托办理贴息贷款业务。
第七条贴息贷款对象是指在市购买自住住房,并同时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和委托银行商业贷款条件的借款人。
第八条贴息贷款的条件、额度、期限和利率按公积金中心贷款政策的相关规定及委托银行商业贷款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贷款期间如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贷款利率的,公积金中心于次年1月1日起相应调整贷款贴息额。借款人如提前部分归还或提前结清贴息贷款的,应征得公积金中心和委托银行的同意,同时公积金中心将根据变更情况调整相应贴息额度。
第十条购房职工贴息贷款按公积金贷款政策和程序办理:。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或委托银行对申请人有关情况进行贷前审查;。
(四)委托银行按其商业贷款条件对贴息贷款申请进行审批;。
(五)委托银行审批通过的贷款,在签订借款合同及办妥抵押手续后,委托银行用自有资金向借款人发放贴息贷款;委托银行审批未通过的贷款,借款人可以转为申请普通公积金贷款。
第十一条借款人申请贴息贷款,应按规定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或房地产抵押预告登记手续。委托银行在收妥抵押预告登记或抵押权登记证书后按规定发放贴息贷款。
第十二条委托银行对借款人的贴息贷款应还本息进行核算,并负责贴息贷款的放款和扣款工作,出具相关凭证。
第十三条贴息贷款放款后,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还款计划、还款方式偿还贴息贷款本息。贴息贷款在还款期间不得变更还款方式,不得延长贷款期限。
第十四条贴息金额按《贴息贷款合作协议》约定的商业贷款利率与公积金贷款利率所产生的利息差核定,在公积金业务支出中列支,公积金中心于次月支付给委托银行。
超过《贴息贷款合作协议》约定的商业贷款利率的部分,因贷款逾期产生的罚息、复息不予以贴息,由借款人自行承担。
第十五条贴息期限自贴息贷款发放之日起,至贴息贷款还清之日或贴息贷款置换为公积金贷款之日止。
第十六条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公积金中心有权终止贴息,并不再实行贴息贷款的置换转回:。
(一)借款人向公积金中心、委托银行提供虚假、无效、失效、非法资料骗取贷款的;。
(二)借款人发生连续三个月(含)以上或累计六个月(含)以上贷款逾期的;。
(四)抵押房屋被司法机关依法限制、处置的;。
(五)不可抗力因素使抵押房屋损毁灭失的;。
(六)其他约定情形。
第十七条贴息贷款按公积金贷款贷后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委托银行承担贴息贷款的风险。
第十八条贴息贷款的借款人未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应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公积金中心可视情况与委托银行协商,将贴息贷款的贷款余额置换转回为公积金贷款。
第二十条贴息贷款置换转回时,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贴息贷款转回公积金贷款须为已放款、未还清、未终止的`贴息贷款;。
(二)借款人未发生连续三个月(含)以上或累计六个月(含)以上贷款逾期的;。
(三)贴息贷款当前无逾期的;。
(四)贴息贷款转回公积金贷款时的贷款金额及贷款期限不得大于“原贴息贷款”余额及剩余期限。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公积金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xx年6月30日。
预警机制篇八
财政: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属于生产领域的财务分配,在国家产生后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金融指标有很多种,但作为cpi的预期因子应必须具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居民消费的价格水平;所选因子应具有一定宏观代表性;与cpi有一定程度相关;所选因子能够直观地反应当前经济状况。众所周知,农产品价格变化能够影响未来cpi的走势,而且cpi对其波动反应灵敏。本人认为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化预期保持相对稳定,还具有时序性和可得性等特点,对cpi有价格发现功能。所以,本文主要从影响cpi所占比重最大的食品类入手,把农产品价格作为cpi的预期因子,来检验二者的关系。设计指标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qd)、农产品现货价格指数(xd)。为了消除经济变量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引起的不利影响,并且考虑在分析中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变量之间关系,本文首先对数据取自然对数化进行平滑处理,分别记为lncpi、lnqd和lnxd。
为了进一步探究cpi与qd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选定lnqd的滞后5期和6期作为解释变量,lncpi为被解释变量构造如下模型,模型计量结果见表3。
从表3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来看,各系数都能通过t检验,证明系数估计值显著,模型通过f检验,表明整个模型是显著的,r2在50%左右,模型拟合度还行。因为考虑的是cpi先行5期的预测,在此没有对cpi与qd进行协整分析,找出长期的均衡关系。模型选用的是qd滞后5期和6期数据,下面我们可以利用模型估计之外的最新5期中qd的数据来验证2011年1月至4月cpi值,了解cpi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吻合度,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的数据来看,吻合度达到99.56%,因此我们可以用模型对未来cpi进行预测。目前还有2010年11月、12月和2011年1月至5月的期货价格指数可以来预测2011年5月至10月的cpi走势。预测结果见表5。
从模型预测结果来看未来6个月cpi的增幅还将维持在5%的高水平,最低也在104.69,最高将达到105.29,按照惯例超过5%的通货膨胀水平属于严重通货膨胀,因此政府部门对控制物价迅猛上升和稳定物价的相关政策还不能松懈,防通胀至少要实施到今年年底。
(1)农产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能直接影响我国cpi的走势,农产品期货价格能够提前大约半年时间预期出cpi的基本走势,但是农产品现价几乎与cpi走势同步,无法形成价格预期。因此我们应把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cpi的先行指标,提前做好相应的调控政策,避免cpi的剧烈波动。
(2)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是脱离现货市场存在的一个单纯金融市场,它与现货市场联系十分紧密,这也进一步表明它能有效抵抗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所造成的风险。符合cpi预期因子稳定性和现实性的原理。
(3)由农产品期货价格预期的未来5个月我国cpi的增幅还将持续在5%附近,最高将达到105.29,将继续创历史新高。因此相关部门对物价稳定的政策监控还不能松懈,需要加强力度来维持物价的稳定。自去年十月份以来,半年内央行已经连续五次加息,说明政府在抗击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力度和决心,但还不能松懈。
我国期货市场还刚发展不久,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鉴于其在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上的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好,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建立科学、合理的期货价格指数体系。同时还需加强证监会与农业部的合作,共同对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监管,完善信息纰漏机制,做到及时、公开公正的信息公布。
农产品期货价格可以作为cpi的预警机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宏观经济走势来开发和分析新的期货品种上市交易,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农产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的比重,从市场上、交易量上和价格上去规范期货市场的发展。
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农村发展、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的相互关系,让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农产品期货市场给他们带来的便利,让集约生产,订单交易成为有效抵抗菜农和粮农因为价格的剧烈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有效避免“谷贱伤农”和“农民卖菜难,居民买菜贵”的现象。
预警机制篇九
据中国之声202月25日报道:“德意志银行的韩国经纪子公司面临10亿韩元的处罚。调查交易记录显示,11月11日韩国股市暴跌当天,共有价值2.4万亿韩元的海外投资者卖盘指令被执行,其中约1.6万亿的卖单是通过德意志银行旗下韩国证券公司执行的,德意志银行从中牟取了450亿韩元的利润。”韩国的案例中,国际投行的投资咨询报告实际上发挥着资本总调度、总指挥的作用。
两军博弈之时,资金分散、决策分散一方,亏是必然,赚是偶然。国际垄断资本在庞大的专业团队支持下,或买或卖,统一行动,赚多赔少成为常态。国际资本的账户虽然分散,但在国际投行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共同进退的资金规模远远超过本土投资机构,它们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乃至控制主导权也就不足为奇。见微知著。海量资本突然从各类市场套现离市的结果,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二、重新认识金融霸权时代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几个习惯说法。
1.是财富蒸发还是财富转移?媒体在描述股市暴跌时,最常用也是最误导股民的用语是“财富蒸发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绝对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但是,金融危机和战争最大的不同是,金融危机不会毁灭财富,更不会让财富从人间蒸发,它只是让财富快速、大规模地改变了归属。
3.一次“危机”和两次“洗劫”。国际垄断资本从股市高位套现离场,将股民的投资装入自己囊中是第一次财富洗劫。国际垄断资本借助现金短缺的“金融危机”,迫使政府用百姓血汗钱救市支付社会成本是第二次财富洗劫。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成本至少包括三项:政府无偿给银行提供救助资金;政府实行减免税收;政府的公共债务大幅扩大。时下欧洲一些国家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将第二次财富洗劫的规模推至历史巅峰。年12月7日新华网消息称,据美国《彭博市场》杂志报道,美联储秘密向美国大型银行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注资。美联储从8月至3月,共计向金融体系注入7.77万亿美元。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紧急贷款利率低得超乎想象,12月利率降至0.01%。美国的公共债务上限也一提再提,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5.2万亿美元。政府救市的海量资金都需要用未来的收入偿还,这是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问题的核心。
以钱挣钱是资本的生存方式和追求的唯一目的。它运作资本、鲸吞他人财富的经典程序是:推动货币从充裕向过剩转化;让投资收益大大超过资金成本,刺激起金融投机活动,让资产价格连续大幅攀升;统一调动资金在高位套现离场,资本实现盈利目标。
1.在美元为国际主要货币的前提下,流动性从充裕向过剩转变的推手是美联储,基本的操作工具就是降低美元利率。美元本位制实行之初,带来了投资能力迅速提高、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的好处。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很快就把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人力成本低下的不发达国家,进而促成发达国家经济的金融化转型,出现实体经济萎缩,金融服务业比例上升,国民收入中金融收益超过销售利润,投资能力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脱节、不成比例等经济金融化的显著特点。在这个背景下,国际金融垄断集团不再满足于挣取商品利润,而是利用自己控制资本和货币的长项,不断作局,以鲸吞全球财富。
在这场游戏中,垄断财团集中财富的媒介就是货币。因此,要把分散在百姓手中的财富集中起来,必须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所谓货币供给充裕是针对实体经济而言,而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消纳能力的货币供给当属供应过剩。以近80年来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进行分析:
美国1929年金融风暴。1921—1929年间,美联储除了下调利率外,一个重要的政策选择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美联储仅在1928年就向它青睐的成员银行发放了600亿美元的货币,这些成员银行用它们15天的银行本票作抵押。如果这些钱全部兑换成黄金,相当于当时世界全部黄金流通量的6倍!通过这种方式发放的美元比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买入票据所发放的货币量高出33倍!
日本1980年代金融危机。美日“广场协议”签署后,为扩大国内需求,减少日元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日本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5次下调利率。为防止日元兑美元汇价继续上升,日本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买进美元、卖出日元,货币供应量因此迅速膨胀,1987年的增长率达到10%以上。
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案例中,流动性不是由本国货币政策当局降息或增发货币造成的,而是因大量借入美元,导致流动性泛滥。持有美元的投资机构能大量给东南亚国家放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
美国20次贷危机。20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
以上的历史记录表明,美联储的利率创下新低之后不久,就有一场危机到来。因此,美联储每次操作利率下行并创下低利率记录,就意味着一场金融危机开始进入酝酿阶段。
2.让投资收益大大超过资金成本,推动资产价格不断攀升。由于实体经济吸纳投资的数量受限于产能和市场,所以金融化时代的海量资金,实体经济无法全部吸收。过剩的资金要寻找出路,自然就流入投机性金融市场。在利润推动下,金融机构争相给借款人提供贷款优惠,金融市场的投机收益就会很快超过借贷成本,使投机活动迅速活跃起来。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就会脱离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出现迅速而持续的增长,形成泡沫。仍以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揭示金融机构如何为股票等资产性投资与投机提供廉价资金,为资产泡沫膨胀推波助澜。
美国1929年金融风暴。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保证金只要求10%,即可以用1000美元的自由资金购买价值10000美元的股票,其他资金可以借贷。这大大便利了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与投机行为。在19代初期,证券经纪人贷款规模约在10—15亿美元之间,1926年初扩大到了20—25亿美元之间,1927年底达到34.8亿美元,1928年底高达60亿美元。
日本1980年代金融危机。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统计比较,1984年到1989年,日本的固定资产增长了35.4%,土地资产增加了129.2%,股票资产增加了93.4%。1985年日本的股票市价总额仅为196万亿日元,到1987年末,日本股票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其股票市价总额占到全世界股票市价总额的41.7%。
东南亚19金融危机。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为国际资本直接冲击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创造了条件。外资并未如各国政府所愿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大量地流向了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飞涨。比如在泰国,住房贷款1989年为1459亿泰铢,达到7934亿,增长了5倍多。1988—1992年间,泰国地价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涨。
美国年次贷危机。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产品创新的推动下,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对次级借款人不断降低贷款门槛,使次级房屋贷款规模迅速扩大,20达到4000亿美元,突破1万亿美元,增加到1.4万亿美元。伴随次级房屋贷款规模的扩大,以此为基础资产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及相关信用衍生品也飞速发展。
3.“资金调动令”是调动资金在高位套现离场、造成资产价格暴跌的黑手。国际垄断资本利用资金优势洗劫他人财富是金融危机的本质,“自由”、“合法”是国际垄断资本摆脱犯罪嫌疑的挡箭牌与护身符。既然法律保护用钱挣钱的合法性,人们只能去关注金融、经济危机的复杂外表,研究危机的传导机制、相互作用等,而不能追究在“自由”与“合法”外衣保护下的垄断资本的罪责。事实表明,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发生在“金融风暴”之前的“资金调动令”(投资建议报告)或者“调整令”(突然大幅度改变银行利率)。
美国1929年金融风暴。1929年8月9日,美联储将利息提高到6%,紧接着美联储纽约银行将证券交易商的利率由5%提高到20%。美联储猛然提高利率之后,银行无法有效发放信贷。国际银行家们一拥而上,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大举吃进蓝筹股和其它优质资产。在这场空前的经济浩劫中,只有最核心圈子里的少数人事先知道投机大戏即将落幕,能够及时抛出股票,购买政府债券,然后完成个人财富的飞跃。例如,亨利·莫金撒在“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前几天匆匆赶到银行家信托公司,命令他的公司在3天之内卖掉所有股票。
日本“失去的”。美日“广场协议”之后,从1987年到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平均上涨94%,城市土地价格平均上涨103%,东京的地价翻了两倍。1989年底,美国先由财长出面,高调宣称日本泡沫经济处于崩盘边缘,继而以美国金融机构为首的金融垄断集团做空日经指数。日经平均股指从1989年12月31日38915高点下降了63%;市值从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1992年的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因股市和房地产暴跌而造成的损失达6万亿美元,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韩国抓住了德意志银行的黑手。年11月11日,韩国股市在交易时间的最后10分钟大跌48点。期间,外国投资者共抛出大约2.4万亿韩元的卖单。韩国历时三个月进行调查,抓到了德意志银行发出的资金“调度令”和其他证据:(1)交易指令都来自海外,大部分来自德意志银行。(2)这批巨额卖单是在股市收市前的最后10分钟进行的,也就是在别人没有办法做出反应的时候进行的这种操作。(3)德意志银行进行了期货和股指之间的套利交易。
高盛在中国发布的资金调度令。2010年11月10日,高盛集团向其主要客户发出卖出中国股票的操作指令,中国股市随后连续大幅下跌。这次我方找到了高盛的“资金调度令”,并复原了其运作资金的三个阶段:(1)中国股市低迷,众多券商在给客户的操作建议中建议客户卖出持有股票,但国际金融集团却步调一致地进行买入操作,并反复向客户强调买入操作的根据和理由。(2)中国股市突然快速上涨24%,众多投资者开始跟进买入,中国券商几乎众口一致向客户发出强烈买入的操作建议。(3)高盛集团突然在11月10日向主要客户发出操作指令,建议卖出持有的中国股票。
上述案例证明,国际金融垄断集团就是发布“资金调度令”或决定发布“调整令”操纵股市暴涨暴跌的幕后黑手。
4.“三个峰值”是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外在标志。上述案例表明,货币形态的资本除了在汇市可以出现价值变化外,通常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变化莫测的是资本的替身——各种有价证券。资本总是先躲进替身与有价证券所有人周旋,等到了市场价值的巅峰,其真身突然带着投资人购买替身的真金白银悄然溜走。
国际金融危机案例让我们找到了预警危机的线索。一是不到“峰值”,资本绝对不会现出真身,即攀上“峰值”是资本现身的前提。二是要把替身的市场价值变为现实利润,资本必须脱离替身还原为货币。现实生活中,金融资产的“峰值”就是股市、房市和汇市攀升至历史高位。这些有价证券的市值达到历史高位的时刻,就是投资的理论收益达到最大化的时刻,也就是资本套现离场的时刻。抓住资本现身的前提,也就找到了爆发金融危机的临界标志。
为什么说一定是股市、房市和汇市“三个峰值”同时出现,才标志金融危机迫在眉睫?因为国际资本投资从来都不会把钱装在一个篮子里。同一笔资金必定是一部分投资股市,一部分投资房地产。一个市场攀升至高位,另一个市场疲软,就满足不了资本预定的利润目标。因此,利用“三个峰值”作为金融危机的临界标志完全可行。就民族资本而言,它们和国际资本敛财的目标一致,但是对国家宏观经济的作用完全不同,民族资本通常继续参加“血液循环”,不影响国家资金总量,而国际资本进入当地金融市场的目的是挣钱,利润通常要汇出所在国,性质属于“抽血”。
金融自由化和美元本币制从根本上损害了各国的货币主权。汇率市场化自然也让外汇市场成了一个重要的赢利场所。我国没有实行金融自由化,但汇率在资本跨国流动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中,国际炒家只能以人民币的形式进行套利操作,他们最终要把金融利润汇出中国,自然时刻关注汇率的变化。当股市和房市到达历史高位之后,汇率如果再升高,就等于给国际金融炒家再增加一个赢利杠杆,提供了出逃时机。这时的汇率必然引爆资金外流。
四、避免“三个峰值”同时出现,防范国民经济大失血。
各国与国际金融炒家的较量不是在股市跳水之后,而是在之前。根据前述的金融危机临界标志,政府可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制止事态恶化。美元汇率创下新低之后,就要采取措施,收紧银根,防止流动性从充裕向过剩发展。如果这第一道防线没有奏效,出现市场投机收益大大超过资金成本后,政府可以采用综合措施消除金融市场的泡沫。如果“三个峰值”都依稀可见,政府就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股市、房市和汇率的峰值此起彼伏,交替升降,力避“三个峰值”同时出现,在时机上有效错开国际资本套现离场的时间。这样,巨额民族财富短时间内流失的现象即剧烈金融震荡就可以避免。
预警机制篇十
为做好复学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根据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校园环境综合整治。
返校复学后校园进行全面清理打扫,重点对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招待所、学生事务中心、门岗、主干道等人群较多区域开展卫生及消杀工作,定期对值班室、楼宇大厅、楼梯间、走道、电梯、校车、卫生间等疫情高风险区域进行及时消杀和通风。及时清运校园垃圾,不堆放或囤积垃圾。
(二)保持下水管网畅通。
提前做好挖沟排水、除杂去污、疏通下水、清理化粪池等保障工作,化粪池每一个月掏一次,并做好密封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梅雨季提前做准备,避免下水管网淤积不畅通。
(三)保持校园环境卫生。
2.教学楼公共部分卫生每天清理并消毒(含教室),并有记录。
3.定期清理房屋明沟、绿化带、马路上的纸屑果皮及其他垃圾。
4.严格控制蚊蝇的滋生地,以免传播疾病。
5.校园绿化带定期剪枝,并将废枝及时清理。
(一)消毒通风重点场所:教学楼、宿舍、行政楼、事务中心、图书馆以及其他各楼宇。
(二)消毒通风周期:公共区域每天开展通风消毒工作,其他区域以复学前每5天消毒、封闭、开门窗通风为一个周期,学生返校复学后每7天一个周期,确保环境卫生全方位覆盖,不留死角。
(三)消毒具体要求。
1.消毒范围:室内地面、阳台、卫生间及各个卫生死角。(如果同学有其它的消毒要求,可以通知工作人员,消毒时多加注意。)。
2.所有参加消毒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顺利完成消毒工作。
3.消毒水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消毒时进出宿舍必须两人以上,消毒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时要爱护同学们的物品,消毒要仔细认真,喷洒到位。
4.工作人员消毒前,应确保所有门窗是关闭的,使消毒水作用发挥到最大,消毒后,可能会有残留消毒水的气味48小时后开窗通风。
(四)消毒通风管理的具体要求。
1.每栋宿舍楼由楼长负责,每次消毒都要有详细记录并签字。
2.楼宇管理中心对每次消毒后的楼栋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存档。
预警机制篇十一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建立“大调解”机制,整和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充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应对社会快速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深层次矛盾问题不断显现、人民内部矛盾呈高发态势的创新途径。作为一种实践操作,需要客观认识“大调解”机制产生的社会背景,深入研究“大调解”机制的运行模式,廓清一些模糊观念,避免成为“一哄而起”、“一个面孔”的应景之作。“大调解”机制是综合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尝试,是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社会矛盾的存在极其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又告诉我们,现时的社会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尖锐性、复杂性,运用常规手段已无济于事,必须创新社会矛盾解决机制。而“大调解”机制正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据我市秦淮区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新特点的专题调研表明,近年来,随着改革改制工作不断深化,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程度等发生了质变,呈现出“五多”特点:一是发生数量多,具有复杂性。表现在:导致矛盾纠纷的因素越来越多,涉及人员成分越来越复杂,矛盾纠纷触及的层次越来越深,不平等主体间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二是串联行为多,具有延展性。表现在:因同样因素或性质引发的矛盾纠纷易产生连锁反映,处置不慎易产生共鸣,从而引发群体性、区域性事件。三是重复上访多,具有反复性。一些人对已产生的矛盾纠纷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反复上访,越级上访,对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四是激烈方式多,具有尖锐性。为达个人目的,有些矛盾纠纷当事人往往采取过激行为,酿成严重后果,造成社会心理恐慌。五是策划预谋多,具有对抗性。随着公民组织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权手段不断翻新。群体性、区域性矛盾纠纷往往有组织策划者和骨干,而且各人分工明确。针对这样的社会矛盾纠纷状况,过去五种调解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调处格局已不能适应调处需要,“大调解”机制便应运而生。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历史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与局限性,因此,“大调解”机制也将随着尖锐复杂社会矛盾纠纷高发态势的存在而存在。面对复杂的稳定形势,摒弃容易令人生厌的强硬行政手段,综合发挥调解的怀柔缓冲职能,避免一般的.社会矛盾转化为对抗性事件,这是“大调解”机制产生和存在的又一个潜在理由。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大调解”机制。“大调解”机制的建立不等于简单地成立一个机构。作为一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使民间调解、治安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强化、整和各相关部门调解职能并优化社会调解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突显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司法部门依法救济的重要性。因此,“大调解”机制的运行基础不是依赖于新建一个机构,包揽各相关部门的调解职能或越厨代庖代为履行各相关部门的调解职能,而是有赖于各相关部门调解工作网络的健全、调解工作触角的延伸以及调解职能的充分发挥。网络健全能够及时获取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进行多层面调处,保证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村、居解决在基层。工作触角延伸能够有效进行预防,实现调解工作的“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战略预期。但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各相关部门调解职能的充分发挥。现时情况下,由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归属不十分明确,或归属虽明确但相关部门不能各负其责、充分发挥调解职能,因此“大调解”机制的作用必须依赖于有形载体,通过有形载体的运作实现“大调解”机制的功能。根据外市已有经验,结合南京实际,我市部分区县创制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组织协调、依托信访、司法行政为主、职能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格局,在区县及街镇两级成立社会矛盾调处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两级中心)。两级中心在功能上主要以信访局的矛盾纠纷接访、综治办司法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司法局的矛盾纠纷调处三大职能为基础,实行公安、检察、法院、综治、信访联合办公办事接访调处,政府主要部门包括涉案单位、驻区大型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办公办事接访调处方式,全面负责辖区内社会矛盾纠纷的受理、调解、指导工作。在联合办公办事中,要特别注意法院职能的定位。法院的司法救济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屏障,其关口不能随意前移。实践中,征地拆迁产生的矛盾纠纷中,法院执行人员、公安防暴人员等在征地拆迁现场的出现,是导致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升级、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刚刚发生的矛盾纠纷中就出现法院执行人员、公安防暴人员等,被广大群众认为是法院、公安与拆迁公司穿一条裤子,自己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使得广大群众不再信任司法公正。因此,在联合办公办事中,法院应当牢记自身的救济职责,做好各类调解工作的指导与培训,而不应该出现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大调解”机构不能成为第二个信访局,保证其协调、高效、务实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建好制度、规范运作。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重在资源整合,贵在部门联动,落实在制度保证。因此,必须在组建机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大调解”工作的组织机构网络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调处责任明确化,避免成为第二个信访局。各区县、街镇要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程序完备的规章制度,既便于调解人员、当事人遵守,又利于社会监督,实现各类调解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要完善至少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运行管理制度;二是协调联动制度;三是办案责任制度;四是定期排查制度。在运行管理制度上注重“五抓”:一抓立足点:把全面基础性管理作为两级调处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常抓不懈;二抓关键点:把人员管理作为兴业之本摆上突出位置;三抓集结点:把卷档管理作为规范办案程序的总开关,做到资料齐、手续全、卷宗规范;四抓切入点:以规范运作为目标,强化案件办理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任何疏漏和问题;五抓突破点:集中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案件调处的集成度。在协调联动制度上注重“四从”:一是服从管理,二是听从指挥,三是遵从法律,四是顺从民意。两级调处服务中心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采取集体办公、定期调度工作、集中分析情况、指派安排任务等措施手段,化零为整,聚分散力量为强大合力,形成统一动作、一体运行态势。因此中心内部人员必须服从管理;有关部门、单位在接受分流指派的具体矛盾案件时必须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参与联动;解决纠纷必须遵从政策法律和矛盾规律;解决结果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精神,顺从民意。在办案责任制度上注重“三明”:明确案件情况、明确办案要求、明确办案具体责任,实行调解工作目标责任制,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办案质量高低、服务态度优劣等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和奖惩范畴,实现任务明、责任清、工作实、效果佳的工作目标。在定期排查制度上注重“两结合”:坚持排查在先、发现问题在先、抓早抓小在先,切实做到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同解决问题相结合、处理信访同依法调解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纠纷激化。要坚持各街镇、系统的半月排查、区县中心的每月排查、每季讲评、半年小结、全年总结。制度再好还要靠运作支撑,规范运作是保证“大调解”机制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规范运作应当抓好六个环节:一是分级调处环节。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由区县、街镇两级中心统一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并及时梳理,根据案件性质、涉及范围、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等情况,或由中心直接调处,或分流处理。二是联动调处环节。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或重大、疑难纠纷,在区县中心统一组织下,由各单位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多管齐下、联动调处,实现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大调解”格局。三是配套调处环节。将社会矛盾的调处服务与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参与、公证确认、法律援助、法制教育等配套,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及时、周到、全面的调解服务。四是职能保障环节。克服过去调解组织有职无权弊端,赋予两级中心五项权能,即案件受理权、分流指派权、矛盾纠纷调处权、督查督办权和“一票否决”建议权,确保中心职能有效、高效运作。五是岗位培训环节。建立持证上岗资格制度,高标准选任调解员,通过集中学习、业务培训、观摩开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调解员岗位培训,并在区县法院组建培训基地,不断提高依法调解能力和水平。六是分管领导接待负责环节。实践证明,领导参与接访是化解群众上访的有效手段,因此要继续坚持领导接访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大疑难矛盾实行分管领导承包制度,逐人逐事落实责任领导,在分管领导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决不能出现敷衍塞责、拱手上交现象,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通过以上四项制度的确立、六个环节的把握,打破过去各类调解组织之间、涉案单位部门之间条条分割、块块分割、条块分割的格局,形成多种调解主体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多种调解方式多管齐下、联动运作的新格局,确保小矛盾不出村居、大矛盾不出街镇,力争将所有矛盾解决在区县一级。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期待“大调解”机制能够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开出艳丽的花朵,带来社会稳定的祥和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