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一
(一)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得分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得分为99.83分。
(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执行率情况。
2021年总支出为7222.10万元,支出预算数为7284.27万元,执行率为99.15%。
2.完成的绩效目标。
(1)产出指标
设立质量指标:农业农村日常管理事务工作完成率≧90%,年末目标全部完成。
(2)效益指标
设立经济效益指标:农业增加值≧219亿元,年末实际完成农业增加值275.1亿元,目标全部完成。
(3)满意度指标
设立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服务群众满意度≧85%,年末目标全部完成。
3.未完成的绩效目标。
无。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包括核实和评述上年度结果应用情况,列举本年度绩效问题和原因。
一是绩效管理理念未真正树立,原因为业务部门缺乏以绩效引导资金的观念,对设立绩效目标敷衍了事,没有清晰的绩效逻辑,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是绩效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原因是缺乏行业部门顶层的指导性框架,可供参考的依据较少。
三是存在资金结余结转情况,原因是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突发未知障碍,导致工作未按计划顺利完成,部分资金无法兑付。
(四)下一步拟改进措施
1.下一步拟改进措施,包括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提高、部门整体绩效目标调整完善等相关内容。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制度,切实强化部门整体绩效推进力度。
二是在把握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要求的同时,汲取近几个财政年度整体绩效完成经验,及时对我部门绩效设立方向进行调整。
2.拟与预算安排相结合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预算执行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督促项目进度,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难点和问题,对执行进度缓慢的项目进行约谈,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挂钩制度,对支出进度滞后、存量资金数额较大的部门(室),在安排下年预算时,予以适当核减。
(一)基本情况
1.简要概述部门支出情况以及当年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重点工作。
2021年总收入为6847.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355.74万元,占本年收入的92.82%;经营收入205.52万元,占本年收入的3.00%;其他收入285.99万元,占本年收入的4.18%。
2021年总支出为7222.1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6638.27万元,占总支出的91.92%。按支出性质分:基本支出5295.16万元,占总支出的73.32%;项目支出1658.06万元,占总支出的22.96%;经营支出268.89万元,占总支出的3.72%。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根据保山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要求,我部门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实施“千百万工程”,打造千亿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建设百亿级农业产业、培育10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保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2.简要概述年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1)持之以恒抓好粮食安全生产;
(2)持之以恒抓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3)持之以恒抓好“绿色食品牌”打造;
(4)持以之恒抓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
(5)持之以恒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6)持之以恒抓好农村综合改革;
(7)持之以恒抓好农业农村投资;
(8)持之以恒抓好农业科技创新;
(9)持之以恒抓好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二)部门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简要概述部门自评组织实施过程等相关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我部门对2021年整体绩效情况认真开展了自查和自评。为将工作落到实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对机关各业务科室及系统内所有二级单位统一进行了要求安排,对所涉及自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梳理,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撰写了项目绩效自评表和自评报告。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和偏离原因等)。
2021年总支出为7222.10万元,支出预算数为7284.27万元,执行率为99.15%。预算支出未达100%的原因为:受疫情影响以及临时性工作调整,数个原定涉及培训、抽检的项目无法实地开展,导致工作未能按计划完成,资金无法顺利兑付。
部门整体支出方面,专项资金立项规范合理、指标明确,资金到位及时,经费管理有力,资金使用规范,相关管理制度齐全,能够按时完成预定目标,项目质量有保障,项目效益明显,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公众认可度高。基本支出足额保障,“三公经费”支出控制措施得当,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时、完整,资产管理使用规范、有效。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和偏离原因等)。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多措并举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农业现代化工作稳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年末实际实现农业总产值427.8亿元、同比增11%;农业增加值275.1亿元、同比增1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34元,同比增9%;完成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是通过强化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升农机化水平、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对致灾性病虫害的监控防治、强化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围绕稳产保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满意度。
二是不断推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深入推进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优化了营商环境,有效提高了农业企业的满意度。
三是通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序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强化农业生产投入品市场监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安全生产,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效提高了群众对粮食安全的满意度。
(四)上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自评结果应用情况
我部门2021年度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为优秀,基本支出保障有力,“三公”经费支出控制较好,各项目按质按量的落实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力,达到了预期目标。建议市财政局在今后继续给予我部门更大规模的经费帮助,为保山农业持续高速的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五)其他佐证材料
无。
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掌握了解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在全县*个行政村中选取*个受益面广、政策效果明显的村,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为了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公益事业建设问题而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我县于*年开展此项工作,十三年以来,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个,投入资金*万元,其中:村内道路项目*个,铺设硬化路面*千米;
小型水利项目*个,新修村内水渠*千米,机电井*个,小型排灌站*座,村内安全饮水管线*千米,暗管*千米,其他小型水利设施*个;
村内环卫设施项目*个,配置垃圾箱*个,垃圾桶*个,垃圾清运车*个,其他环卫设施*个;
村美化亮化工程*个,安装各类路灯*盏,绿化植树*株,村内花池*平方,其他设施*个 ;
农村燃气项目*个,安装燃气管线*千米;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项目*个,硬化文化广场*平方米,其他公共设施项目*个,实现了全县*个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村人居环境等改善带来了巨大改变。这次调研的*个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手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业建设问题,通过筹资筹劳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带动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了财政奖补资金的最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奖补
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的升级版,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规划,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快步提档升级,加速“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目标的实现。我县从*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共投入奖补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建设了冯原镇马村、庄头镇郭家庄村、安里镇义井村等*个示范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次调研中的冯原镇马村是我县申请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马村位于冯原镇西南*公里处,由原马村、六家庄村、尖岨村合并而成。全村辖*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苹果、花椒、设施果蔬为主导产业。自*年以来,马村就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议事主体,连续多年享受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据统计,累计争取财政奖补资金*余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余万元,同时,村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余万元,先后对全村*条巷道*公里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完善了农村排水管网,建设了文化广场、景区广场、景观路等。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提档升级,打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年遵循“民主决策,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设施大棚蔬菜、花椒、苹果产业支撑,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六大要素为重点,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万元,进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将马村打造为集观赏、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村。马村村党委书记成云浪在调研中说:“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基础环境建设的一大突破,将马村打造成了冯原镇周边的“明星村”,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为我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综合改革中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次创新和实践,事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农村发展稳定。我县从2016年开始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通过村民民主议事、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筛选、省市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先后在2016年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建设交道镇樊家川村*吨冷库及果框加工厂,解决了果品储藏问题,实现了错峰销售,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年投入财政资金*万元为城关街道办城内村购置*间门面房用于租赁,年租金收入*万元左右。*年投入财政资金*万元,涉及*个村,每村各*万元,安里镇东富庄村入股盛天万头生猪现代化示范园区,年收益*万元;
王庄镇翟卓村新建*吨冷库一座,为村民提供服务,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年收益*万元以上;
寺前镇吴坡村购置万吨米果醋综合车间及办公用房用于租赁,年租金收入*万元。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分别建设了韦庄镇东白龙新型农业经营园区、尧头镇耀显村黄花菜深加工、王庄镇洛城村果库冷链设施配套、北关村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个县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2020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组发〔*〕*号)文件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具体组织实施,县农财中心监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省级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共*个村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其中:扶贫产业园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资产经营性项目*个,固定资产入股企业参股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购买资产租赁经营项目*个。
2021年依托《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办法》,从经营模式、经营收入、经营利润、收益分红、带动就业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在核实股权设置及财务资料的基础上据实申报。经县级初审,市级遴选评审,城关街道办城内村、寺前镇和家楼村、王庄镇翟卓村等三个村纳入首批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范围,每村奖补*万元,有效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提档升级。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支持,加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有收入,据统计,经营收益*万元以下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以上村*个。
(四)村级组织运转保障
村级组织运转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固基层政权建设、加快基层阵地建设的重大措施。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为了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逐步提高干部待遇,将干部补贴从原来的一肩挑*元/月,主要干部*元/月,其他干部*元/月的标准提高到现在一肩挑*元/月,主要干部*元/月,其他干部*元/月的标准。村级办公经费也由原来大、中、小村每年*元、*元、*元的标准提高到现在大、小村每年*万元、*万元的标准。在干部职数上也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主要干部“一肩挑”,其他干部交叉任职的措施,大力精简村干部队伍,将享受干部补贴标准的职数规范为大村(*以上)*人,小村(*人以下)*人的标准。2021年我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支出*万元(其中:村干部补贴*万元,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万元),享受补贴干部职数*人。村干部补贴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直接发放到村干部手中,并通过政府网站对发放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村级办公经费由各镇(办)财政所代理记账,村级组织根据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报账领取,从而规范了村级财务,保证了办公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局限性较大。一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投向农村农业的项目和资金急剧增加,大量涉农项目投资大、资金充足,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则是以民主议事为前提,以筹资筹劳为基础,资金量相对较少,基础事务多,工作面广,且群众不愿意筹资筹劳,广大基层干部推进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群众参与热情有所下降。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级资金,中央级资金自脱贫攻坚以来全部纳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范畴后,按整合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执行。资金大量投向产业,且部分公益事业项目列入负面清单,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度不及政策实施初期。三是村级公益事业资金逐年减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农村人口转移因素影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逐年下降,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不能健康发展,推进缓慢。
(二)项目管护资金不到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美丽乡村等公益事业的逐年加大投入,村级组织需要承担的资产管护费用也越来越高,调研中发现,每个村都建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了管护办法,但因缺少管护资金来源,导致管护办法不能落地生根。
(三)村级集体经济监管不到位。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个村都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设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但在调研中发现:一是部分村未能理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村主要干部以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名义为村集体成立的集体合作社,大部分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但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未能将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合作社关系进行有效衔接,无法证明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性质,并且大部分集体经济收入和支出分红也是通过专业合作社账户支付,村级集体经济账户未能有效利用。二是村级财务人员多为就地选用,普遍业务素质不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村账镇(办)管”代管以来,村级财会人员只充当计划报告和报账员角色,专业知识匮乏,会计核算能力不足,实际中仅是将票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不能从专业角度为合作社提供财务报告,不适应现阶段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财务工作要求。三是各行政村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对村级财务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但在实际运行中,村干部及财务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镇(办)也未能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有效监管,村级集体经济财务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四)村干部补贴标准低、差距大。一是我县村干部补贴实行的是“一肩挑”每人每月*元,主要干部*元,其他干部*元的标准。其他干部补贴是主要干部的*%,随着“一肩挑”工作的全面推进,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的补贴标准差距相对拉大,仅占到主要干部补贴的*%,使得其他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均有所降低。二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村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事务也越来越繁杂,这就要求村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村上,无法从事其他工作,目前相对较低的村干部补贴,一方面与他们的工作量不匹配,另一方面也与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其他干部补贴标准低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县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干部思想动荡,不安心工作,影响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同时也给后期年轻、有能力、有素质的参选人员带来了顾虑。
(五)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日益完善,村级组织用于村级办公经费的支出越来越大,每年*万—*万元的经费保障远远不能满足村级组织的各项支出。而我县村级运转经费则主要依赖财政部门,经初步了解,每年各村用于村级组织的基本支出约需*万元(不含财政支出的村干部补贴及保洁员工资)以上,其中财政补贴每村*万多元,主要用于报刊征订、水电费、日常办公等开支,而近年来持续推动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我县属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属起步阶段,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有限,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村级组织运转还是非常困难。
三、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政策。一是结合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要求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需求,制定出台新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标准,合理平衡筹资筹劳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关系,确保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发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用于最急需、民意最集中、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村两委班子得力、村民积极性高的村庄,持续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力度,让我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能够更加广泛的落地生根。
(二)保障项目管护资金。我县属于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管护费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项目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考虑县域经济实际情况,给予部分管护费用补助。
(三)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监管力度。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夯实各镇(办)及相关业务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职责,明确分工,定期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隶属关系,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纳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管理。三是落实“村账镇(办)管”政策,由各镇(办)财政所对辖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账务统一代管或者各镇(办)统一将各行政村财务核算工作委托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代管。
(四)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转移支付力度。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村级组织职业化、标准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需要村级经费支出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原来的村级办公经费标准远远不够村级组织日常开支,建议上级部门一是加大村级组织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二是出台统一的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稳妥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
合理划分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补贴标准,缩小干部之间补贴差距,激发其他干部工作的热情。三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和支持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采取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组建专业合作社、盘活集体资源和资产等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仍是现阶段,乃至下一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拓展思维,有序开展工作,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推动农村改革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
;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三
(一)中央下达青岛市转移支付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预算的通知》(财农﹝20xx)45号),中央下达我市的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合计11251万元,其中村级公益事业资金6829万元,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资金4422万元。财政部给我市下达的绩效指标包括:年度目标“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设一批美丽乡村”;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为“支持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数量≧900个”,“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数量≧23个”,质量指标为“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效益指标中的生态效益指标为“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满意度指标中的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为“项目区农民满意度≧90%,项目区基层干部满意度≧90%”。
(二)青岛市资金安排、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20xx年我市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共安排资金2381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1251万元,市本级资金10551万元,区市自筹资金约2011万元。综合考虑村庄数、乡村人口数、区(市)人均财力状况、综合考评因素(按照0.2:0.2:0.2:0.4的权重测算),青岛市财政局将中央补助和市本级资金分配到崂山、城阳、即墨、平度、莱西、胶州和西海岸7个区市,同时根据财政部下达我市的绩效目标,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资金比例确定各区(市)的绩效目标完成数量。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各项资金均按时足额到位,其中中央补助和市本级资金合计21802万元均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拨付相关区市;各区市自筹资金也均在年初预算中进行了安排。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20xx年,我市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共拨付资金19522万元,总体执行率约81.98%。其中,中央补助资金拨付9584万元,执行率85.18%;市本级资金8940万元,执行率84.73%;其他资金998万元,执行率49.63%。从各区市反馈情况看,执行率较低原因一是部分项目因疫情等原因未完 工,资金须完工后支付,二是地方自筹资金作为质保金,待到达时限后根据工程质量情况支付。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20xx年,我市村级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村内道路硬化、排水沟修建、路灯安装、村民活动场所建设等,均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通过项目建设,极大改善了项目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升了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水平;项目村村容村貌明显变好,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建成了一批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并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农家宴等产业的发展,使项目村真正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和拥护,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20xx年我市下达的农村综合改革项目绩效目标数量为村级公益事业项目不少于900个,美丽乡村项目不少于23个,各区市实际安排了921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23个美丽乡村项目,目前已完工841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14个美丽乡村项目,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剩余项目因疫情等原因仍在建设过程当中,预计在20xx年6月全部完工。
(2)质量指标。各项目村均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批复内容进行了建设,大部分项目均聘请了项目监理,严把质量关,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使项目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改善了项目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等特色项目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项目村经济发展,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建设,使农村生活垃圾、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农民出行更加便捷,解决了项目村“脏、乱、差”等问题,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打造了舒适、美丽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生态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善、乡风醇厚文明的美丽新乡村建设,较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通过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切实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居住环境差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使百姓居住生活品质得到有力提升,同时,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项目所在地基层干部工作效率,得到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广泛拥护,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
(一)部分项目未完成施工原因
1.20xx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农村综合改革项目资金下达区市较晚,各区(市)完成现场实践考察,项目招投标等手续后已近冬天,受寒冷天气影响,为保证工程质量,部分项目如绿化项目等未完成施工。
2.因疫情期间区域封锁无法施工,致使部分本应三月份完成的项目至今未能完工,预计将在疫情结束后尽快完成。
3.平度市部分项目因中标方资金原因未能及时竣工,已约谈中标方,待疫情结束积极推进,尽快完工。
4.平度市有4个村庄的道路硬化项目因自来水工程没完成而不能实施,区(市)主管部门已积极进行协调,预计5月份完成施工。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督导各区(市)提前建立项目库。本着早规划、早审批的原则,加快项目申报和审批效率,确保项目当年完工,顺利完成绩效指标中的数量指标。
二是强化预算执行效率。尽快修订《青岛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资金拨付程序等,督导各区市根据建设进度和竣工决算情况及时拨付奖补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市将不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绩效评价组织开展情况纳入各区(市)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奖补资金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据,并督促各(区)市按要求公开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四
转移支付预算和区域绩效目标情况。
1、奶牛场:20xx年预下达虎林市建疆奶牛场资金1笔,13万元,用于虎林市建疆奶牛场“场区路硬化”项目;绩效总目标为推进虎林市良种场农村居住环境。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为“建设奶牛场硬化路223米,质量指标为“硬化路验收合格率100%”、“建立硬化路工作进度台账为基本建立”;效益指标中社会效益指标为“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效益指标为“改善农村人居住环境”;满意度指标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项目区农户满意度≧90%,项目区基层干部满意度≧90%。
2、种畜场:20xx年已下达虎林市种畜场资金1笔,22万元,用于虎林市种畜场“场内道路硬化、入户桥涵”项目;绩效总目标为推进虎林市种畜场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为“建设种畜场场内道路硬化480米、桥涵330米”,质量指标为“道路硬化、入户桥涵验收合格率100%”、时效指标项目资金使用率100%;效益指标中社会效益指标为“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效益指标为“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指标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项目区农户满意度≧90%,项目区基层干部满意度≧90%。
3、良种场: 20xx年预下达虎林市良种场资金1笔,35万元,用于虎林市良种场场区“石彻边沟”项目;绩效总目标为推进虎林市良种场农村居住环境。产出指标中的数量指标为“建设良种场石彻边沟406米、桥涵156米”,质量指标为“石彻边沟改造验收合格率100%”、“建立石彻边沟工作进度台账为基本建立”;效益指标中社会效益指标为“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效益指标为“改善农村人居住环境”;满意度指标中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项目区农户满意度≧90%,项目区基层干部满意度≧90%。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奶年场:20xx年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原因,按原定计划组织施工,圆满完成了20xx年度的施工建设。
2、种畜场: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资金到位率100%。20xx年(财农〔20xx〕(177号)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2万元,总体执行率为100%。
3、良种场:因20xx年疫情原因,工程招标时间推迟,错过了施工时间,故20xx年未施工建设。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种畜场:20xx年依托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新建“场内道路硬化、入户桥涵”项目,大力推进贯彻落实了新农村环境建设,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实施地的农村居民居环境以及村容村貌,通过宣传以及实际改造切实让老百姓体验到硬化路的实惠,彻底改变过去雨天一身泥、旱天一身土的状况。
良种场预计于20xx年6月开始施工,于20xx年7月初施工完毕。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绩效评价组织开展情况纳入场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农村综合改革财政奖补资金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据,并督场按要求公开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无
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五
;某省某市某某灌区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某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
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是2008年某省的四个试点项目之一,自2008年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在投标中标后,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建设,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于2008年11月底,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于2009年5月初,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各农民用水户协会正常开展工作,渠系工程管护良好,水价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试点项目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某某灌区位于某市中部矮浅丘陵区和中北部平原区,是烟台市唯一的一个大型灌区。某某灌区始建于1959年,1960年基本完成西干渠骨干工程,1964年开始进行灌区配套建设,至1967年,完成西灌区配套并开发东灌区。灌区包括石良、东江、兰高、北马等11个镇区街,291个行政村,总人口26.34万人,灌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农民人均纯收入6941元。
某某灌区功能齐全,特点明显,区内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库和某省重点灌溉试验站,黄水河流域系统工程更是创造了“上游修水库,中游层层拦补、下游建地下水库”的流域治理模式,被某省政府誉为“沿海小流域治理的示范工程”,在某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灌区本身所具备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滨海丘陵区的实际情况,运行40余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效益。灌区承担着全市93%的粮食生产任务,
连续多年为某市赢得“全国无公害小麦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国果菜十强县”和“全国无公害水果出口示范县”等称号,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试点项目区位于某某灌区的兰高片(1.8万亩)、北马片(0.9万亩),控制灌溉面积共计2.7万亩,涉及2个镇、46个村、1.03万户、3.02万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9.2毫米,区内灌溉以自流为主,以提水为辅,2007年、2008两年,年平均总产量粮食为1.6万吨,果树为2.9万吨,年平均总产值为5612万元,粮食亩均生产成本约为344元/亩—371元/亩。
近年来,全市生态用水量已达1.39亿立方米以上,试点区内地下水匮乏现状也得到了明显改观,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修复和改善,为整个灌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工程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实施前,试点项目所属的某某灌区总土地面积52.8万亩,耕地面积34.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2.2万亩,其中库灌区面积19.7万亩,地下水库补源灌区面积12.5万亩。试点项目区灌溉面积2.7万亩,已有输水渠道总长度为147公里,各类闸门、量水设施及其它建筑物等3千余座。2007年、2008两年实际灌溉面积为1.8万亩,年平均灌水3次,平均每轮次灌溉周期为15天左右。
某某灌区有东西两条干渠,总长80.23公里,支渠23条,总长62.45公里。共有斗渠656条,总长度416.04公里;斗渠以下渠道3278条,总长度645.53公里。由于某某灌区支渠及以上渠系建筑物均为国家所有,干渠由某某水库管理局
管理,支渠由当地乡镇政府管理。项目实施前,斗渠及以下的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也没有及时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不愿管,国家管不到”的被动状态。斗渠及以下渠道大部分为土渠,衬砌率较低,初步统计,斗、农渠以下末级渠系衬砌率仅为5%左右,灌溉用水量大,渗漏严重,加之末级渠系没有计量设施,管理手段滞后,用水多少与水费不对应,用水分摊计量不准、不公的问题十分突出,无法实现按方收费,造成水费过高,农民对水价误解,用水纠纷不断,水费收缴成为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灌区的用水和谐和社会稳定,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环境极不适应,必须进行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用水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试点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由某某灌区自流及提水供给;人畜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多数是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地下水源井供给;工业生产用水多数由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供水。项目实施前,试点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及果树等,年均农业用水816.45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约为302.4立方米/亩。
在用水管理方面,要通过防淤、清淤、防冲、防渗、除草、培修加固等工作,使渠道保持水流畅通;避免渠道冲刷、坍塌以影响渠道输水;防止大量渗漏,降低水的利用系数;避免渠道倒堤决口,确保安全输水、配水。合理控制灌溉用水,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水费收缴制度,以水费养工程,形成末级渠系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模式,为灌
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行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积累经验。
(四)水价改革、水费计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试点项目实施以前,某某灌区没有实行终端水价,近年来,一直按0.09元/立方米的国有水价标准收取水费。1998年测算农业供水成本为0.18元/立方米,测算依据为《某省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规程》。1999年根据某省物价局鲁价工发[1999]9号文批复,经某市政府批准,自流灌溉每立方米供水价格为0.09元,提水灌溉(扬程15米以上)每立方米0.045元。
水费收取按照“库水预分、按亩配水、按方计费、预售水票,凭票供水、节约归己、超用累进加价”的原则,具体管理采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形式。具体情况如下:灌区管理局负责干渠的供水管理,送水到支渠进水口,进水口设量水设施(量水堰),按0.09元/立方米量水收费。干渠放水前,由村队、镇区预购水票,计划供水;受益镇区农技站负责支渠的供水配水、工程维修、水费征收。水管单位对受益乡镇实行水费提成补助的办法,解决支渠灌溉管理经费支出,提成比例按渠道长短、所处位臵12%-14%不等。各镇灌溉通常是以村为单位,从支渠上游到下游逐村组织灌溉,支渠渠系损失水量下摊;斗渠以下供水由村委或村管水员管理,负责斗渠及田间工程维修、本村的供水配水、水费征收。斗渠进口小部分有量水设施,多数没有或损坏,斗渠以下无量水设施。村队级灌溉用水管理情况各不相同。经济条件好
的村队,水费及管水人员工资由村委负担。多数村队按实灌面积或用水量均摊水费,通常做法是流量计时,按灌溉时间量算,每亩收取水费20元以上。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有将放水人员工资及田间渠系损耗折加,水费高达到30元/亩,通常是按水次结算,按亩预收水费,多退少补,也有转为下水预交或转为下水补充。
某某灌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骨干工程得以彻底改造,干渠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5提高到现在的0.92,效果十分明显。而末级渠系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改造、配套,加上缺乏正常地维修和养护,老化失修严重,“跑、冒、滴、漏”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农民的用水费用;渠系建筑物的不完善,造成了末级渠系灌溉保证率低,导致灌溉用水量及农业水费收入也随之减少;同时,传统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田间用水量增加,也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力度,指导鼓励农民进行田间灌溉技术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水损失,从而减少农民用水负担,提高用水积极性。
二、试点项目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目标:一是建立末级渠系改造奖补机制,建设完好水利工程设施。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完好的工程体系是基础;二是建立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机制,规范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保障;三是推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灌区工程良性运行。构建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推行农民用水自治是核
心。
任务: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培育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农民用水自治组织12个,承担末级渠系的维修、使用和管理职责;二是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以政府财政为激励和引导,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147.3公里,建设完善灌溉设施;三是积极推进以终端水价制度为核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形成灌区良性发展机制。
三、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申报与批复
2008年3月,编制上报了《某省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为项目的申请作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参与了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公开竞标,通过竞标答辩,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列入了全省四个中标试点项目县之一;2008年4月底,编制上报了《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总投资为1220万元。
(二)项目组织管理
2008年年初,根据水利部农业水价改革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方案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某市立即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试点项目的申报、组织与实施;在项目实施前期,按照《某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某市实际情况,市政府以龙政办发…2008?30号文出台了《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
点项目实施意见》,内容涵盖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项目组织实施及时间安排、保障配套措施四个部分,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08年9月,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分别优选了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之后,某市水务局作为项目法人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合同,对工程的建设与监理等相关细节进行了规定,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试点项目于20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完成投资1220.65万元,工程完工后及时与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
(三)项目资金落实及使用管理情况
在工程建设初期,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中标单位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等方式筹集600余万元作为工程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为主,受益用水户投工投劳为附,中央、省及地方筹资比例为2:1:1。其中:省及以上补助资金915万元由市财政局控制管理,并按合同采取报帐制形式兑付。项目完成后,烟台银基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经审计认为: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管理使用规范,整体运行良好,无挤占、挪用和违规支付现象,确保了资金安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四、项目建设及完成情况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是一项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物价、民政、农民减负、水利等部门,水管单位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个人等多个利益
群体的系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全体上下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批复的实施方案,从农民用水户规范化、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三个方面认真组织建设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宣传、组织学习、参观培训等方式,引导试点项目区农民组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13个,共涉及46个村,控制面积2.7万亩,累计登记会员1.1万个。其中兰高片成立协会7个,涉及村庄32个,控制面积1.8万亩,登记会员0.7万个,北马片成立协会5个,涉及村庄14个,控制面积0.9万亩,登记会员0.4万个。2008年3月底前,所有协会全部按照行业要求,在某市民政局进行了登记注册,并通过《今日龙口》等媒体刊物进行了社会公示;在协会组建过程中,分别在项目区北马片及兰高片对项目镇业务骨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协会负责人、用水户代表等60余人进行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第三个层次的培训。会上发放了自编材料《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基础知识问答》96套,每套16页,1.12万字。之后,又由各参会用水户负责人及用水户代表负责对其辖区内所有用水户进行了培训,最大限度的调动了用水户的积极性,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并充分认识了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助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规章制度是用水会协会规范化运行的保障,规范运行是确保
用水户协会发挥效益的根本。在以某市水务局为主的相关科局的指导下,协助制定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水费征收等各项规章制度,最终经各协会用水户民主讨论、表决通过。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各协会均能够按要求,按程序进行自主管理,明确了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使协会的运行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个用水户协会制定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等协会负责2—3人,用水户入会实行申请制,由专人负责进行灌溉面积测算及登记造册工作,并向会员发放农民用水户会员证,严格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各协会的健康有序地运行;目前,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办公场所多采取租赁及购臵旧房形式,划分为办公、值班、储藏仪器设备等功能分区,室外挂着“某市***用水户协会”的牌子。协会全部购臵了微机、测量水等仪器及桌椅、档案柜等各类办公用品;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某市人民政府授权某市水务局对各协会辖区内的渠系工程进行了移交,并对各协会颁发了“某某灌区末级渠系使用权证书”,要求各协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政策对辖区内工程进行自主使用和管理;各协会均已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由某市水务局、某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印有“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的钛金牌。
用水户是灌区的直接受益者, 灌区工程特别是末级渠系工程经营状况的好坏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成立用水户协会, 负责末级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运行和水费征收, 适应末级渠系的特点,解决了末级渠系涉及面广、管理难的问题, 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极大提高了工程使用效
率, 实现了最大化的节水效益、长期化的工程运行。
(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
对某某灌区西干渠一支渠、二支渠、十一支渠、十二支渠、十三支渠及超斗灌溉范围内的斗农渠进行工程节水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渠道防渗、渠系建筑物建设和配套完善量、测水设施建设。工程于2008年10月3日开工,同年11月20日建成。完成总投资1220.65万元,建设各类输水渠道总长度为147.278km。其中输水渠道长度为83.315 km;排水渠道长63.963 km。建渠系配套建筑物2928座。其中过路机耕涵342座,农桥341座,分水口1662处,进水闸75座,渠式分水、节制闸508座。量水设施1139座(处、套),其中无喉段量水槽163座、长喉道量水槽46座、三角堰和梯形堰共57座、标准断面量水670处。建设跌水量水设施46处,安装管道量水器157套。项目已于2009年5月初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达到了优良标准。
在项目建设中,始终贯彻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从规划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到检查验收和交付使用,都是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将工程质量放到第一位。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为达到合理、可行的规划效果,2008年3月,以省水科院为依托,编制申报了《某省某市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保证了规划设计的专业性、科学性;由于试点项目区工程分布跨度大、范围广、规划改造的斗农渠数量多、种植作物及地块环境复杂。为把这一工程规划好、设计好,在工程实施前期,某市专门组织38名工程技术人员分成9个工程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试点
项目区内斗、农渠等末级渠系及各类渠系建设物进行了详细的勘测与复核,进一步细化了渠道位臵、灌溉面积、断面形式及各有关参数,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实施方案,保证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实用性;在工程实施前期,某市政府出台了《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意见》,对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于协会组建时间较短,又缺乏工程建设专业人员,某市水务局接受委托,代表各协会进行项目招投标,优选施工队伍进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活动,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工期与质量要求;2008年9月5日及9月10日,按照《某某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意见》的要求,某市以公开招标方式在某市政府采购网上分别发布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公告,通过层层筛选,分别确定了某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及烟台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为中标单位,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与监理。之后,于2008年10月2日某市水务局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该工程施工承包协议书、施工承包合同以及监理承包协议书、监理承包合同。保证了工程实施的程序化、专业化要求;成立了由市水务局和镇政府、灌区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协调指导组,主要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现场指挥、统筹全局的关键作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工程施工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细则进行,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
按照“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建设与管理。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抽调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配备专职质检员,严格实行“三检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检查中间产品质量,认真履行工序验收手续;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理,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技术措施,攻克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保障。质量负责实行终身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分兵把守,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系统网络,为项目能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单元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内容进行检测、评定,不合格者令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对施工中的中间产品严格把关,其中渠墙防渗衬砌石料严格按设计标准购进加工,对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砌筑做到错缝、密实、稳固、平整、美观。砼工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砼原材料、配合比、模板表面质量以及砼浇筑尺寸与位臵等进行严格控制。对砼预制构件强度和外观质量不满足要求的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对质量不合格、没有出厂合格证、没有监测部门的检测证书的材料也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通过各种措施的有效控制,有力保障了工程质量,划分的单元及分部工程全部达到合格标准,中间产品全部合格,施工中未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施工质量检测资料完整齐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以推广应用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节水灌溉新技术为目标,在总结过去渠系节水改造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狠抓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为确保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可操作性,我市特聘请了省水科院专家作为项目的技术顾问。经过多方研究,因地制宜地在试点项目区内主要采用五种渠道防渗形式:即浆砌石矩形结构和现浇混凝土矩形结构防渗、预制混凝土板梯形结构防渗、预制混凝土u型槽结构防渗、预制砼和pvc自压管道输水以及扬水站提水管道灌溉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形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末级渠系的水利用系数及节水改造的科技含量。
(三)农业终端水价改革
某市某某灌区农业现行水价标准为自流灌区0.09元/立方米、提水灌区0.045元/立方米,此水价是执行某省物价局和某省水利厅鲁价工发…1999?9号文要求,并经某市政府批准实施,此标准低于供水成本,只占供水成本和费用的50%左右。2008年11月,在某市水务局、物价局、灌区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组织试点项目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对末级渠系水价进行了成本核算和价格测算。之后,灌区管理局以龙王水管字[2008]6号《关于制定某市某某灌区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的请示报告》向某市物价局提出了申请,2008年12月,某市物价局以龙价发[2008]26号《关于确定某市某某灌区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的通知》,对农业终端水价进行了批复,确定了试点项目区终端水价自流灌区为0.128元/立方米、提
水灌区为0.163元/立方米。
为保障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某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改革规划,明确改革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要求,制订和完善了水费征收、水价管理等规章制度。根据改造完成后的工程状况,考虑到试点区内农民的承受能力及适应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划2009年到2011年三年内,逐步提高国有水利工程农业水价,从而提高终端水价,确保水价改革工作分步实施到位。并以此次试点项目区的水价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为促进全灌区乃至全市的农业水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五、项目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测水量水的合理布臵、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民用水户协会自主管理机制和合理农业水价的实施,在工程、管理以及水价杠杆的调节措施下,灌区农田灌水及时、灌溉均匀度和灌溉保证率均得以提高,据初步测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15以上。根据某某灌区灌溉试验重点站灌溉试验成果和试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工程运行经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可极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和果品亩均增产10%以上,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则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95.34万元;试点项目区末级衬砌渠道断面较原土渠减小,特别是渠道改造成管道后,减少了耕地占用面积,经计算项目区可节地270亩,产值为66.71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0.5计算,其节地效益值为33.36万元;由于灌
溉用水量减少,灌溉先进化程度提高,灌溉用工量普遍降低。根据已建工程运行分析,项目建成后,较原地面灌溉亩年灌溉用工量可节省0.3个,据此计算出项目区年可节省工0.81万个,按当地农民工资50元/工日计算,年省工效益可达40.5万元;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渠道渗漏损失降低,田间实行窄、短畦灌溉和多种农艺节水措施后,田间水利用率提高,改造后自流明渠灌溉定额为230m3/亩,管灌灌溉定额200 m3/亩,自流灌区节水率26.6%,提水和自压管道灌区节水率可达28.5%,试点项目区年节水222.45万m3。因此,试点项目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灌区内建立终端水价制度,建立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和征收稽查制度,杜绝水费收缴过程中搭车收费和截留挪用现象,使灌区水费可以实收到位,为国家骨干工程的良性循环提供了保障。水价改革后,达到了节水效果,减少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灌溉现代化程度,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社会化体系建设、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自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项目完成后,明晰了末级渠系改造、管护主体,推行水费计收方式改革和终端水价制,通过水价杠杆调节,规范了用水秩序,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化解灌溉水事纠纷,消除了灌区农民对水管单位和政府的水费误解,保障了农村的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试点项目区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后,通过灌区渠、沟、田、林、路综合治理,田间采取节水措施,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灌溉用水量,增加了环境用水量,加大了河流、水库的水面面积,加快了回补地下水的速度,使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的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持了当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也相对增大生态环境用水量,植树造林,环境绿化,增加灌区植被覆盖率,保持河流不断流,水面不缩小,回补超采的地下水,修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
总之,通过试点项目的建设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协会的正常运行与管理,进一步理顺了灌溉秩序,农民的节水意识和参与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六、改革中的经验
试点项目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与运行,使灌溉管理容入了用水户自己做主用水的民主管理体制,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经济独立核算,同灌区供水管理单位形成供求关系,实现了水资源的市场化。通过终端水价的制定与执行,使试点项目区的农民用水户明白少用水少缴费,多用水多缴费,用水量同用水户切身利益相关。用水协会主动同供水单位协商用水,严格贯彻“量水到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的原则,彻底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费用水习惯。观念的改变,促进农业节水,同时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也理顺了灌溉管理体制。通过试点项目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户的节水意识和管护
意识,使农民用水户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与其中,而且保障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减少水费支出,为农业水价改革在整个灌区内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经验。
七、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某市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工程管护、测量水设施的使用等技术培训工作尚未及时跟上,致使部分协会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量测水的一些基本常识,业务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终端水价制定运行时间较短,水费计量与征收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改善。
2、对项目运行管理的建议。一是要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加大对协会的监督指导力度;二是要加强对用水户协会的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逐步提高协会干部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协会更好的开展工作;三是要对水费计量与征收方面进行探索改善,进一步规范用水节水,并逐步提高国有水利工程农业终端水价,使终端水价的水费标准逐步接近或达到供水成本;四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监测与评价,对项目建设、运行、影响和效果等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调查、统计和测定;五是及时对试点项目区内的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汇集先进经验,为下一步全灌区的水价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相关附件
某市水务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四日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六
(一)项目概况。
湾甸傣族乡收到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费7560元,主要用于:一是财政所防盗门安装及卫生间下水道疏通方面6320元,其中房门刷漆11道3520元,档案室防盗门安装1道1300元,卫生间下水道修复1500元。二是财政所维修维护方面1240元,主要为太阳能维修,疏通厕所,安装宿舍、办公室及过道吸顶灯6盏,安装投光灯1盏。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是完善财政所安全设施,提升档案保管的安全性。二是完善财政所照明设施,保障人员夜间出行方便安全。三是改善财政所生活设施,保障财政所人员基本生活条件。
(一)绩效评价目的:促进工作正常开展。
(二)绩效评价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开原则;评价标准:受益对象参与度=90%,项目建设完成=100%,解决基层困难、促进社会和谐=100%,项目持续发挥作用期限=3年,群众对项目满意度=95%。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费项目资金7560元。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费项目资金7560元。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受益对象参与度100%,项目建设完成100%。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解决基层困难、促进社会和谐100%,项目持续发挥作用期限达3年。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群众对项目满意度100%。
综合分析评价:通过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费项目实施,一是完善财政所安全设施,通过安装档案室防盗门,提升档案保管的安全性,减轻财政所档案保管的压力。二是完善财政所照明设施,安装吸顶灯和投光灯,保障财政所人员夜间出行方便安全。三是改善财政所生活设施,对财政所下水管道进行疏通,保障财政所人员基本生活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完善财政所基础设施,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提升人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评价结论100分。
无。
农村综合改革项目报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篇七
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一、 阿瓦提农场基本情况
阿瓦提农场成立于19xx年10月,是巴州直属国有农场,属正县级编制单位,是一个基础设施较薄弱、低发展型的国有农业企业。权属土地万亩,耕地万亩,以香梨和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20xx年种植棉花10万亩,林果业面积达到5万亩(部分套中),现有六个农业分场和一个养殖小区以及水管站、土管所、社保站等十八个基层单位。总人口万余人,在职职工 1886人(其中管理人员123人)。
二、农场综合改革工作情况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20xx年我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计完成六个建设项目,实际支出1719万元。项目资金来源:农场配套资金301万元,农民自筹及筹劳折资915万元,财政奖补资金502万元。
1、第一个奖补项目:一分场绿化 、人行道项目,工程总量绿化25亩、人行道5公里,工程预算总额万元,财政奖补资金40万元,农场配套资金万元,农民自筹及筹劳折资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