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实用篇一
:随着新课改发展需求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界人士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强。现阶段,在教育界中,各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所在,同样,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不断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所在,切实地提升了学前教育教学水平。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诸多优势,本文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美育应用的相关策略,望为相关在学前教育的工作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作的一种教学体系,该教学手法主要突出的是多种艺术形式互相融合为一体,实现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不受年龄限制,此种教学法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来学习音乐。
1.即兴创作性
现阶段,学前教育教学中愈加重视对幼儿多方面才能的培养,而音乐教育教学更是为了有效树立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幼儿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产生即兴创作的兴趣,对幼儿唱歌及舞蹈进行有效指引,以即兴创作为前提基础,实现对自身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进行更为直观的体现,进而有效促进幼儿各项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发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
2.参与性
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表演者与聆听者之间产生精神的共鸣,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表演者通过音乐表达出自身的精神意愿,实现情感的抒发,而聆听者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感受表演者的精神灵魂所在,进而形成自身的感悟。因此,音乐的过程是由演奏与聆听两个部分组成,更加注重于参与的过程,表演者将自身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在表演之中传递自身情感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之中,同时突出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自身角度分析、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幼儿的音乐体验,从而完成对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更促进了幼儿各项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1.强化音乐教学师资队伍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各类院校的教学应用实践表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过硬的音乐技能及较高的音乐素养。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工作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人员其专业素质及音乐素养相对较弱,同时缺乏一定的音乐教学技巧,另外,在教学理念上也较为落后,以致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上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不断加强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音乐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定期组织音乐教师技能培训,为音乐教师争取职称提升机会。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基于学前教育中的学生年龄多处于三到六岁之间,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对任何未知事物都存在好奇的心理阶段,同时也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黄金时期,而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通过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可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际运用中,音乐教师需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针对幼儿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摒弃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通过创新各类教育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如教师在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教师前两句从低音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到低音,然后动作是从坐在地板上,到腿屈膝、脚平放,双手从脚随歌声做出上爬动作,双手到头顶后再唱下两句,通过这样边唱边做来提升幼儿对高低音乐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即兴创作教学的开展工作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幼儿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思想会因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见解。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需注意加强幼儿们对音乐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表达幼儿对音乐的感悟,或可在此过程中改编歌词、音乐及舞蹈等来增添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幼儿们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扩散。如在对“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进行歌词改编,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理解创新歌词,为其提供想象发挥空间,并针对改编的歌词说出自己改编歌词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促使幼儿树立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其教育评价体系仍较为固化和死板,同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幼儿的综合成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中,应注意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创新。首先,教师需注意以审美教育为评价体系当中的核心,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文化;其次,在对幼儿表现的评价中,切勿单纯的考查其学习成果,而是应加强对幼儿创新能力、平时表现、课堂表现、学习成果等相结合为参考的评价体系;最后,教师需加强对幼儿的表扬,运用适当的激励方式来提升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工作的工作重点已经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满足了新时代幼儿的心理需求特点,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较好地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服务于学前教学工作,提升幼儿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实用篇二
摘要:
随着我国幼儿园的迅速普及,我国也逐渐对学前教师提出了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此,在对美术教育的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使学前教师熟练掌握扎实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同时,也要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各种开发幼儿思维的玩具和教学材料,从而使有效的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
前言:
尽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各阶段的教育教学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到在对学前美术教学的改革中,却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美术教学缺乏师资,教师缺对美术教学的创新观念,因而,使得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而在此过程中,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无法合理的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得幼儿对美术课程也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导致幼儿不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就不会配合教师教学,因而,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的改革,使良好的改革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心中。
一、关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现状
在现代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美术教学的教师都自身专业不符,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技能,教师在教学就无法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教师也无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这样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发展始终停滞不前。美术课程是一个可以培养人审美情操的课程,如果能够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操,就会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美育,也会使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从而在日后积极主动学习美术课程,但现在美术课程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就要能够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从而在教学过程良好的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影响美术课程发展的因素[1]。
二、关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学课程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建立的幼儿园越来越多,这也就使得幼儿园的在某些专业课上缺乏严重的师资,从而导致幼儿不能全面的发展。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幼儿园也没有明确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对安排课时的问题上也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甚至某些幼儿园取消对美术课程的安排,将主科的课程代替美术课程。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幼儿园,由于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经常会出现一科教师担任多科的课程中,这也使得教师的压力增加,这样教师就不能全部的身心放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方面,从而导致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始终得不到良好的改善和提升。
2、美术课程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
在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教师就不能够根据幼儿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这就使得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这样也会导致美术教师无法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如果美术课程美术系统的评价体系,美术教学课程也就无法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对美术课程的改革[2]。
3、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要想能够及时的有效对美术课程改革,教师就要能够明确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理解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但多数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对此毫不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将书本的知识讲授幼儿,而没有对教学内容拓展延伸,从而使得无法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秩序混乱,毫无规范性,幼儿也无法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3]。
4、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前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而这样就会使得原本生动形象的美术教学内容变得毫无吸引力,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发现学习美术的兴趣,既然而然就会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而与此同时,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美术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压制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教师无法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
三、针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策略
1、建立完整的美术教学大纲
在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改革前,要能建立完整的美术教学大纲,这样才能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教学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就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幼儿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引领,而教师既要能够及时的改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也要能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美术课程的改革起到真正的教学作用。例如:美食教师可以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教学,《美术基础》为一部分;《儿童画》为一部分;《手工与应用》为一部分;将这三大板块合理的划分,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也可以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幼儿能够发展学习美术的兴趣[3]。
2、适当的调整课程
在对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课时安排时,要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能够介绍美术课程,如果没有合理的安排课时,就会使得幼儿的学习压力增加,因而,要能对美术课程适当的删减,如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可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教授,而将时间放在主要内容上,这样就好促进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如每周两节或三节美术课程,但不要连续安排美术课时,在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后,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幼儿也能够在课后主动对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
3、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在对美术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布置学习的环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这样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布置的良好学习环境,也可以使幼儿在学习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对美术课程的情感,从而能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加深自身对美术教学的理解和含义,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而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带动每一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要能够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也就可以做好美术课程的改革工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学,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播相关教学的视频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在采用生动的语言对其进行讲解,使幼儿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教学内容,这样幼儿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就要对其加大力度宣传,使教师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观,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教师能够行动中落实美术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对美术课程的改革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的教育每个幼儿,美术教师也要适当对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对美术教学内容探索研究,这样就可以使教师在减轻教学压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美术课程的效率,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学前教育的美术改革。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实用篇三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模式也得以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建议。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而言,音乐课程体系重学术理论而轻实践能力培养问题较为严峻,其必然导致学生知识面变窄,实践技能不足,无法有效满足幼儿园实际教育工作需求。为此,必须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进行深入而科学地改革,以进一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社会对于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而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则对教师要求更多,其在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还要求对其性格品质、心理素质以及音乐教学能力等具有较高要求。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更能起到无法替代的辅助作用。教师在对学生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更能逐步养成良好性情和行为习惯等,并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表演能力的增强,优秀品质的形成,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成材至关重要。
高职音乐教学涉及内容丰富而广泛。由于學前儿童年龄小,尚未形成独立智力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所以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演唱技巧的传授、审美情趣的养成以及音乐启蒙教育等内容。因此,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应突出对于美的认知及体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和认知美。
我们说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就必须先掌握目前该专业发展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和总体水平状态。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性特点以及综合素质来分析,其相对师范院校学生尚且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之前都缺乏专业培训经验,其个人音乐特长以及音乐水平较差,没有或者很少实践锻炼经验,相对而言知识掌握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等都需要提高。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对师范院校学生不具优势,在音乐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上存在较大困难。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课程有: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课程,音乐欣赏课程,钢琴课程,舞蹈课程,声乐课程以及实践技能学习课程等,均为基础学习内容。每门课程下又进行了细致划分。纵观以上课程均与幼儿音乐活动密切相联,且未来学前教育实际工作中会直接表演给幼儿观看的,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巧。要求学生学会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学会总结探究,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模式分析,其更多注重科目分化以及细节划分问题,尽管能够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所学音乐知识,然而灵活应用能力较差,其无法实现弹跳唱等技能的整合应用,无法突显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对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目前人们生活普遍较高,同时对学前师资选择及组建要求日益提高,对幼儿师资水平要求增长速度较快,因此学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高音乐素养水平,才能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逐步完善音乐课程结构。长期以来,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更注重培养幼儿教师的基础理论素养及知识,其课程教学体系也以此为准则加以构建的,理论知识学习占据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比例,而音乐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关注不足,导致了学生音乐知识面较窄,音乐视野不宽阔,无法灵活运用掌握的技能。教学中学生也没有进行音乐教育实践锻炼的平台,因此音乐教学成效相对不高。对此,要求科学规划调整现在音乐课程结构,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模式。针对音乐课程设置缺失精准定位,功能模糊不清等问题,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进行制定,绝不能单纯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更应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音乐课程设置单一以及分支过细等情况,要改变过去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都是单纯一方面教学缺少交流及彼此渗透的状况,而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科之间的互动参与以及渗透作用,增强音乐教学的活力,帮助学生建立扩散思维,形成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可以说,音乐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音乐教学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必须科学设置音乐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课程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贯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强音乐素养和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实用篇四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较强的学科。本文从消费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高职
一、引言
消费心理学与营销人员心理学课程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设置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掌握消费者基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和预测能力,以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该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必备的消费者心理分析能力和以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情商素养,同时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其他技能的培养提供心理学支持。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有过多种尝试,笔者也在实践中探索建设一门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解决该课程理论性强与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之间的矛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如何增加课程教学直观性、课程成果的应用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成为该门课程建设的难点。基于以上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程设计理念,以消费者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该门课程。笔者在课程建设中明确了三方面的改革思路。其一,强调工作需要与学生需求并重。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兼顾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其二,简化理论,以够用实用为主,精讲多练,重实际操作,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其三,关注学生学习特点,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该课程通过设计消费活动各环节和场景,选择典型业务环节,组织消费心理活动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结合营销实务掌握消费心理,提高分析与运用心理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以消费者心理规律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件、教材、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实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消费心理分析和运用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采用基于模块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应围绕着市场营销专业岗位技能体系结构确定,坚持理论够用、实用,侧重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选取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针对性强、适用性高,内容设计要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上,合理划分教学内容模块,使消费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逐步完整,内容结构合理有序。以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的心理表现和营销人员对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心理把握为主要脉络,结合营销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序化教学内容。包含了课程导入、消费者心理现象、确定消费群体、设计符合消费心理的产品、营销购物环境、营销人员心理训练六大模块。教学过程中要周密设计消费活动场景,选择典型业务环节,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分析与运用心理规律的能力。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开展教学内容实施,实施中注重精讲多练。各课程模块在教学实施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上,各有侧重。
在教学实施当中,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笔者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方法选用上,做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上任务与课下任务结合,借助小组学习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课程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实现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领学生进入预设教学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成果总结,学生要通过感知情景、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成果展示和小组互评、总结当中获得提升。第二,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课件、教材、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实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消费心理分析和运用的职业能力。其一,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演示法是按教学项目,以一定的主题及情景为主线,先把模拟市场的情境确定下来,安排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演练。强调学生知识的活化,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工作意义的学习结果,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其二,教学小组讨论法提升增强学生协作、配合能力和团队意识。采用学习小组学习模式,设立5-8人为一学习小组,实习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与任务实施挂钩,每次任务选定一位组长整体负责。小组在成立伊始有组员讨论选定具体产品作为本小组主推产品,在课程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每个小组都会以选定产品实施活动。这样使得小组团队成员通过密切关注该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售后各个环节,课堂上展示、说明该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技巧的运用,分析该产品的产品定位、目标顾客群等,强化学生消费者主体的营销理念与分析能力,深化对营销活动的理解,将知识与实际更紧密的结合;其三,实地观察与调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使消费心理知识学习显性化最直接的手段,借助于学生的自我观察和销售场所实地观察调查,通过和营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动机和购买表现,对售卖场景布置、营销策略使用做综合考察。并通过撰写消费日记的方式,强化对知识运用的反思和总结。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在现场调查、考察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其四,典型案例讨论(视频分析)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采用案例(视频)教学,把现实的书面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进入被描述的情景现场,进入营销者和消费者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成败得失,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
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全程投入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该门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出过程与任务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作业以及任务成绩组成。终结性评价为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小组任务作业结合书面消费心理相关论文。过程性评价的评分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评分内容为期末综合项目结合论文。过程性占学期总成绩的50%左右,终结性考核占总评的50%左右,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作者:马玉梅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学前教育音乐论文开题报告实用篇五
在学前开展音乐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多接触一些音乐。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愉快的学习情绪,这样也能够使得孩子的音乐天赋得到较好的发挥与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模仿的动作编成一些音乐节奏让学生去练习,然后再结合动听的音乐,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这样也能够从小就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潜力。例如,开学初,开展一些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不用急于要求儿童去唱歌、去跳舞,可以先让他们充分地去感受,听音乐教师弹琴、唱歌,观看音乐老师们跳舞,以此来激发孩子们想唱、跳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教师需要教儿童学唱的歌曲,可以反复让他们去练唱,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歌曲中所具备的音乐形象,用最美的歌声与琴声去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且优美、抒情的歌曲时,也能立刻手舞足蹈起来,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儿童都比较喜爱音乐游戏,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的时候不要急于教他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可以先让孩子们完整地去听音乐,然后再了解游戏的整体内容,当游戏把孩子们玩的欲望或者是获得整体感受激发出来的时候,再让他们参与到游戏当中。孩子们也能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乐曲的高低、快慢与强弱,感受不同的音乐所表达出来的音乐形象的关系等,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和愿望。
教师在音乐教学时,不要仅仅只向小朋友传授一些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创设与之相应的环境条件,以此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要做到“面向全体”以及“因人施教”。学前阶段的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带有一定的童稚的且孩子气的、趣味性很足的心态的。在教学时,音乐教师就可以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着手,要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在开展音乐游戏或者是音乐活动的时候都可以从儿童生活范围内选取一些较为恰当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让孩子们都能够理解并且能运用这些音乐手段进行表现,个个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在日常的音乐教学当中,要做到尽量对每一首幼儿歌舞都能够作出仔细的研究与分析,真正地领会每一首歌舞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内容。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以及从结构到风格都能够贴进儿童的生活、而且还能够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例如,在讲授歌曲《妈妈的眼睛》这首幼儿歌舞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其中所蕴含着的“母亲”的慈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尊敬以及眷恋等的情感,通过遥望天空中的星星,从孩子们的眼神中一一地表达出来。教学时,为了要强化这几种情感的表达外,教师也可以在第一遍教学音乐时,可以先把歌词内容配乐朗诵给孩子们听,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感染力,又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们领会词曲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们好动且喜欢游戏的这一心理特征,尽量把游戏中一些快乐的因素适时地加入到音乐教学当中,然后再把其自然地渗透到整个音乐的教学情境当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乐又不知疲倦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在教学歌曲《小青蛙》时,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唱这首新歌。比方说可以以游戏“小青蛙捉害虫”为教学主线,让那些扮演“荷叶”的儿童通过控制歌声的大小,让“小青蛙”都能够听辨出歌声的暗示,进而顺利地找到“害虫”。这种游戏玩法教学设计既新颖又有趣,歌唱还能够成为孩子参与游戏的需要并且贯穿到整个游戏的过程当中,而孩子们也都能够在一遍又一遍游戏活动中,自然地就学会了这首新歌。所以说,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学前音乐教育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游戏能够把丰富的教学以一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展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得幼儿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中一边玩耍,一边掌握一些音乐知识技能,此外,教师也都能够在不知觉中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孩子们音乐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孩子们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总的来说,在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学,既能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音乐情感,还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带领孩子们真正地进入到音乐的天地当中,让孩子们都能够在这个天地中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健康地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