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总结应该体现个人的思考和反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见解。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我们可以借鉴其优点和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总结水平。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一
摘要: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课程设置过于随意、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教师缺乏教学专业性等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立足学前教育,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幼儿园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课程间的联系;改革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评价;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为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对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舞蹈教学能力是必备的基本艺术素质之一。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和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创新,以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1.舞蹈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舞蹈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然而,当前的舞蹈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一些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由艺术类专业的老师兼任,他们在制定舞蹈教学目标时通常参照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来自高中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舞蹈基础,他们在学习舞蹈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舞蹈表现力较低而难以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2.舞蹈教学内容不够合理。
教材是教师从事舞蹈教学的依托,特别对于新教师来说,教材中的内容就是教师的授课内容。一本好的舞蹈教材,既要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又要有利于学生自学。然而,当前高校中的舞蹈教材内容较为杂乱,经常选用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材内容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舞蹈素质的提高。
3.舞蹈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
舞蹈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利用肢体动作进行情感表达的方法。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他们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形体训练,所以在舞蹈表现的过程中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高校学生在学习舞蹈方面因为骨骼发育已经定型,所以在舞蹈基本功方面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学习兴趣也不够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常规的示范与讲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4.舞蹈课程设置过于随意。
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舞蹈课程教学因为缺乏固定的模式,在缺乏专业的舞蹈课程管理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舞蹈教学质量降低的后果。在学前教育的整个舞蹈课设置方面,一些高校缺乏合理的规划,有的不同年级之间缺乏衔接,有的内容安排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课程计划,使舞蹈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
5.舞蹈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课程评价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考核方式通常是根据老师对学生的舞蹈表演的观察而进行的评分。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舞蹈表演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对舞蹈的深层理解等方面缺乏考核的有效性。
6.舞蹈教师缺乏教学专业性。
舞蹈教师作为学生舞蹈学习中的示范者和指导者角色,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当前有些高校中的舞蹈教师并不是有学前教育背景的专业舞蹈教师。虽然这些教师也经过了系统的舞蹈专业训练,但是因为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舞蹈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难以把握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些高校在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的时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具有明确的舞蹈教学目标,任何一节教学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出具有层次化的要求,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达成最终的舞蹈教学目标。
2.根据幼儿园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课程构成由舞蹈基础训练、幼儿舞蹈训练、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鉴赏等部分构成。这几个模块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体现出专业的特色,为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当前的舞蹈教学更多的是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如何将所学舞蹈知识与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这部分内容没有涉及,影响到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有关幼儿园舞蹈教学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的舞蹈技能提高与幼儿园教育技能的提高结合起来。教师对幼儿园舞蹈教学技能的训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化教学、微格教学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实践能力。
3.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社会中,舞蹈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的大学生既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娱乐与学习,又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当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图片化、视频化、网络化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舞蹈的示范动作,课堂上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所学舞蹈动作的展现。教师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法、个案分析法、实际训练法对学生的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课程之间的联系。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的一系列课程的组合,课程的设置影响着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例如,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对舞蹈的训练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课主要分布在五个学期内,每个学期只有2节左右,课时少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要被压缩,技能训练就难以达到熟练,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不够合理。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实践型教学人才,课程设置应当更加侧重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增加有关幼儿园舞蹈教育实践的内容。
5.改革评价方式,提倡多元化评价。
当前,舞蹈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重视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不注重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发挥。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坚持学期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和学期中间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和自己以往水平之间的比较,对其取得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尝试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的目的由进行甄别和选拔向促进学生的舞蹈技能的提高转变。
6.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素质是影响舞蹈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不够了解,教学方式有待改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研室要多进行幼儿舞蹈教学的探讨,使舞蹈教育更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另一方面,要引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方向的教师,使学校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以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总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舞蹈教学模式改革,以学前教育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舞蹈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二
1.1生源的质量较差: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较低,很多家长认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对于孩子以后的就业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在中考结束后,许多学生会选择去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紧缺。而且,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不断的降低招生标准,以获得更多的学生,致使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很难达成教学目标,致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较低,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1]。
1.2舞蹈教师队伍薄弱: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社会对各门艺术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专业舞蹈教师,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一些中职学校会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招聘舞蹈教师,而这些大学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舞蹈知识不丰富,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得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2]。
1.3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学习时间一般分为:两年学校学习时间,一年岗位实习时间,这种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较短,舞蹈课时较少,给从未接触过舞蹈学习的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一些学生的舞蹈功底差,而舞蹈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学习舞蹈的难度较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舞蹈的信心,进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效果。
1.4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科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落后,实用性不强,给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一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过度强调教学活动的通用性,教学内容繁多,并且倾向于专业化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使得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舞蹈教材内容缺乏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不仅中小学阶段教育受到极高的重视,学前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逐渐显露出无法适应的现象!这就要求广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我国中职学前教育的质量。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当前在我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过度注重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内涵:培养幼师掌握音乐教学的技巧、思维。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将声乐教学、乐器演奏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不仅课程教学中予以重点教学,同时更把对它们的考察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必然会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偏离实际,忽视了音乐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法掌握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技能,进而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教学工作水平。
优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当是拥有扎实的教学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中职学前教学专业音乐教学虽有众多的理论学习,但是学生却缺乏有效的实践学习,使得学生不能够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如此一来,必然会致使学生虽有满腹经纶,但一到工作岗位却无从下手,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他们今后音乐教学的质量,更会造成学生教学工作质量的下降。因此,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学习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针对于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音乐教学偏离实际的现状,我们需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广大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必将南辕北辙。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促使中职学前专业教师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使得教师降低对学生音乐教学成绩的考核力度,真正的做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音乐教学技能的教授上,不仅要使得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这些教学技能,更要让他们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模拟幼师教学情境,在相关音乐教学技能教授完成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幼儿的学习状态的短片,为学生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学生充分理解后,教师指导他们就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所学到的音乐教学技能展开模拟教学。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得以将音乐教学技能运用,而且通过模拟教学也可以让他们得到良好的锻炼,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绝大部分都是面向幼儿园,对他们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为了促进他们更好的就业。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积极改变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在保持理论知识教学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的交流沟通,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真正的到一线教学环境进行音乐教学的实践学习,不仅能够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起他们所学音乐教学技能,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提升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于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攀升,我国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逐渐面临着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其的殷切期望。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以其对幼儿的独特作用,一直备受重视,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不仅存在着偏离实际、理论与实践不相符的现状,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质量,从而极大的桎梏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对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更要通过加强多方联动,提高他们实践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技能。通过以上方法,才能真正的使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一位德国的音乐家创建的,他从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出发,将各种肢体行为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音乐,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最原始的表达,而不是各种音乐知识的组合,音乐可以很好的引导孩子们去表达自己,并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将各种可以被利用的元素都加入到音乐中来,保持音乐的原始性。例如,在各种活动中都加入音乐的元素,朗诵、讲故事、唱歌等等,让孩子们将进行的活动以及身体行为和音乐联系起来,这样既加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又能给孩子们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其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同我国的教育模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孩子们来做音乐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亲自去体验音乐,真正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积极地去参与教学,又能真实地感受音乐。最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保留孩子们的天性,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去抑制孩子们的原始能力,而是尊重他们最原始的想法。不为他们设定任何的框架和要求,任由孩子们凭着自己的想象来创作音乐,表达自己。并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的形象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学前音乐教育教学是不同于其他任何音乐教育教学的,它所针对的人群是特殊的,也就意味着其他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是不适合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但是我们国家暂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沿用其他音乐教学模式来教育孩子们。例如,教孩子们认识乐谱,教他们唱歌等等这些乐理知识,虽然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那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的,再加上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孩子们会对音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推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丰富学前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对基础知识和音乐技巧的重视,侧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综合性的特点融入到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表达音乐的时候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任何元素,可以是行为、语言、颜色、声音等等,这些元素的种类越多,就越有利于孩子们将音乐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的音乐能够更加的真实。也通过对各种元素的引入,拓展孩子们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艺术能力。
(二)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主角老师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引导者,所以老师们要领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神,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孩子们为中心,围绕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来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比较低,对音乐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能一味去死板的给他们讲知识。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的小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简单的音乐剧,让他们大胆去唱,去表达自己。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去接触不同的乐器来感受音乐和节奏。这样都会让学前音乐教学的课堂变得充满趣味,孩子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大胆去尝试。
(三)利用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孩子们的思维和成人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受到任何的约束,也没有规律可循。其实这样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孩子们能够比成年人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精髓,更充分的表达自己。但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需要老师们做好引导,而不是去限制他们的思维。这样的话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这一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方法。它注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即兴创作,不为他们设定任何的范围和要求。这样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想法是可以被鼓励和认可的,这样才会勇敢的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音乐上的潜力往往就被挖掘出来了,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比成年人更具有创造力也更有灵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和艺术的追求。音乐是一种最平民化也最能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于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去接触音乐,学习音乐。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并且深信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于是学前音乐教育就这样产生了。但是我国的学前音乐教学并没有像家长们预想的那样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对幼儿造成了一种无形的负担。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分析和理解,并运用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五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就目前而言,高职学前教育体系中超过90%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及其周边地区,这类学生不管是在基础、素质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其他学生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内学前教育中,学过钢琴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0%,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20%,有过声乐学习基础的学生大致也只有20%,了解简谱的学生更是只有10%,认识五线谱的就只有5%不到,超过了35%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音乐教育。由此不难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这些学生进行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综合性人才。
(二)音乐教材缺乏统一的规范。
在现实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高等院校音乐素材,根本没有根据现实工作中幼儿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制定教材,与实际的需求完全脱节,严重影响了上课的效果。因此,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需要,编写一些幼儿歌曲、幼儿钢琴伴奏、幼儿舞蹈等之类的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教材。
(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舞蹈、钢琴、声乐这三部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这些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十分有限,一般都是一学年64个课时,这就导致,超过70%的学生在学习完了专业课之后,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弹、跳、教、唱等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对于这些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时间要加以延长,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这些技能。
(四)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音乐技能单独教学。我们都知道,音乐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最好表现,也决定了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否做到教学致用。目前的音乐教学在唱、弹、跳这三个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上过分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唱、弹、跳这三个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相对应的音乐教学能力也是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制定一个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好的教学方法不是老是觉得满意,而是每个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都有所收获,都能够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专业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笔者在分析了青岛市目前幼儿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以及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后,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地研究,分析了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实用型、全面型、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放在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教学模式的设置也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适用性。以下笔者就将从几个方面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就是要根据前面对于现状以及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音乐教学的发展方面以及教学模式的正确定位;其次就是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地进行实施。在明确了教学的核心目标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采用弹、唱、跳三合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综合性的、全面性的音乐人才,满足幼儿园这一教育领域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四、如何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通过以上对于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部分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有必要对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对应的改进,将目标定位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制定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高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创建一个一体化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整,缺乏鲜明系统性的可以体现职业性质的目标要求,就目前教学目标的设定极容易导致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幼儿园对于教师的需求。尤其是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现在,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将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并非是大家传统思维上的理论型人才,这种目标的设定就可以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方向更加明确,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做。
(二)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传统形式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都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做,这就导致,教学内容最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每个同学各自的长处,整个的教学内容也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要整合、优化整个的教学内容。将传统的90%的理论课、10%的实践课教学改为各占50%的教学,技能授课由原先的单独教学改为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时的设置上也要有一定的变动。通常课时都是一年64个课时,现在变为2年128个课时,增加对于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时间,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增强学生技巧的练习,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也要进行统一的规范处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幼儿园人才需要相结合,根据幼儿教学的需要,编写一些幼儿歌曲、幼儿钢琴伴奏、幼儿蹈等之类的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教材。
(三)将唱、弹、跳三种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在实际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唱、弹、跳三种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逐渐地掌握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音乐技巧。通过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技能的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现实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每个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存在差异性,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过于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明显不利的,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分层次、分小组进行授课,培养出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能适用性和操作水平作为教学的研究核心,将教学内容量化、质化,使幼儿园音乐教学成果更加具有适用性。
三、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在这个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潜力巨大,但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幼儿园数量的不断激增也导致了对于音乐人才的爆炸性需求,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往往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幼儿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相脱轨。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职业性质的培养,教学的内容过于传统,模式过于单一等都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只有不断进行方法的改良,对于该领域进行更加有力的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为高职学前教育这一领域提供更多合格的音乐人才。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六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其有的重要价值,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还能帮助幼儿学会分辨事物,协调社会关系甚至体验生活,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幼儿游戏中存在重要的教育动因、教育方法和教育契机。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是其主导活动,游戏与教学二者必须紧密结合,寓教于乐,最终实现较好学前教育效果。本文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游戏应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学前教育中的游戏设置原则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幼教理论。
在研究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利用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与方法之前,首先要理清和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效利用游戏的基础与前提。现阶段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主要有“分离平行”、“相互融合”、“包含”三种观点。“分离平行”关系观点认为学前教育中游戏和教学是完全并列的两类活动,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游戏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是内在游戏精神的主动生长,是一种无目的或是目的性不强的活动,强调的是“兴趣”、“表现”、“过程”;教学则是一种有外在教育目的规范,要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社会性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强制要求,强调的是“目标”、“计划”、“效果”。此观点显然有失偏颇。“相互融合”关系观点认为,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有一席之地,具有的独特的教学价值,可以借助用来进行教学,能够起到调动起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所说的融合,只是仅仅将游戏看做了教学的工具,仅仅是表层的融合,极有可能在实践中走入“灌输式”或“放养式”的极端。“包含”关系认为学前教育中游戏与教学是包含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其中,教学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游戏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很重要但却不能代替整体的功能。梳理以上关于学前教育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三种观点,自然是“包含”观点更为准确。理清二者关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幼儿园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整合,实现高效教学。
既然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导活动,那么它在学前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当前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的幼儿来说,在幼儿园外大部分时间为家中长辈所环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合作、分享、沟通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幼儿园的一些团队、模仿角色类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模拟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团队协作的机会,潜移默化的将合作、协同的观念根植于他们的幼小心灵中,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二是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学龄前儿童包括肌肉控制、动作协调、身体平衡等在内的运动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强化时期,提升运动能力正是游戏活动所独具的功能。比如在以钻、爬、平衡等动作为主的游戏中,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得身体协调性得到有效提高,各类体育游戏则可以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三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无论哪类游戏都离不开语言的够用,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对提高其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和学习不同角色讲话的语气和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学会依据角色和沟通对象表述内容,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四是有效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一些手工制作类的操作性游戏可起到这种作用,在依据教师要求完成游戏要求时,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同步锻炼。五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是玩儿,但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常常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去表现和创造,比如捏橡皮泥、搭积木,每一个孩子所能呈现出的“作品”都会不尽相同,有些孩子还能制作出若干个不同的“造型”,这锻炼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选择游戏要建立在教师对所教授幼儿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适合其具体发展情况,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游戏的形式和过程要适合所针对幼儿的年龄段,能吸引幼儿的强烈兴趣,使幼儿能自始至终的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致产生厌烦心理。每天的游戏类别、形式不宜过多、过杂,但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最好起码有一种。穿插于科目教学活动之中的游戏要以规则游戏为主,起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的辅助作用。每天的游戏要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做到张弛有度,使幼儿的精神状态保持舒坦、平和。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应是主体和“主角”,教师只需要起到辅助和指导作用。参与过多,容易引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厌烦心态,改变了游戏寓教于玩的初衷,成为了披着游戏外衣的教学活动。首先,自始至终遵照教师的“命令”来进行的游戏不是幼儿资源的活动,是不自由和缺乏灵活性的,也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塑造和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游戏要有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才能实现其教育价值。其次,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不可或缺,但要保持最低限度的干预。在游戏中,教师要坚守观察但不干扰游戏进行的原则,同时仔细观察、密切注意游戏进度,对幼儿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与支持、赞许、鼓励,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即可。第三,如需参与游戏,则应以平等的角色参与,以充分尊重幼儿为前提,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意愿、想法和观察问题的角度去“干扰”游戏的自然进展,否则会削弱游戏在提升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上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学前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学前教育中的游戏设置原则和注意事项多方面积极努力和改进,让幼儿有一个垮了的童年。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七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培养。
liuyang。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1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2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
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幼儿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章婧尧、刘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共产儿童团》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解放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现。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3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孩子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我征询意见如周林仪就会对我说:“老师我要听《春天在那里》我要跳舞的……”我问她:“为什么要听这首歌啊?”她说:“我喜欢这首歌,我会跳舞的”孩子的言语是稚嫩的,但却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了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二)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节奏乐器,熟悉节奏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幼儿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喜欢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使用各种节奏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什么乐器在歌唱》,准备小铃、小锣、小喇叭、小鼓,让幼儿用这些乐器进行节奏练习。通过练习让幼儿感受了各种乐器的音质、音色。通过有节奏的训练,联系这些乐器的'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让幼儿认识一些乐器,如串铃、铃鼓、鼓、沙鼓。让幼儿选择适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乐器,这样不仅让孩子通过歌声和小乐器表现了对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时在探索中学习了不同乐器的敲击方法。
(三)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不倒翁》这首歌之前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蛋形塑料糖盒,橡皮泥。教师唱这歌的时候拿出了一个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师轻轻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马上又立了起来,这时幼儿那惊讶的表情都表现在了脸上,都想来玩玩,体验之后都想自己能拥有一个。教师心灵深处感应到孩子们的渴望于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制作不倒翁的乐趣。
通过对该歌的学习,不仅拓宽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机结合,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幼儿初步感受了音乐所描绘的节日赛马的欢快、热烈的景象后,让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编故事,互相讲述,这就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实际上,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东西,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教师往往偏重于作品中的音乐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挖掘,这无形中也造成大量教育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此外,在音乐技巧的练习中,教师们也应该注意通过演唱和演奏的训练过程,培养儿童的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仅仅注意儿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地引导儿童感受音乐。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的愉悦身心、调整情绪的作用要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第三、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从技能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使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起来,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熟悉每一个孩子、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症状,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长江文艺出版社朱家雄。
学前教育音乐论文6000字篇八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包括新见解以及新方法等,其能实现固定学习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对教学时间的浪费。有效教学对声乐教学而言就是要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其所教授对象的全面技能,从而使声乐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一、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理论。
有效教学指的是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高效教学。有效也即高效,有效教学的反面指的是低效教学。有效教学的价值在于推动学生发展,有效教学是教师在“教”上做功课,找出新的出路,进行教学创新,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上实现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到智慧的转变,从智慧到发展提升。在声乐教学环节“教”是一切教学发生的原因、努力的对象和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有效的教学活动指的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需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并在教学活动当中减少对教学时间的浪费的过程。在声乐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声乐教学目标。
(二)声乐有效教学理念。
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机构,教学正是这种建构的阵地和建构的空间。声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指的是在课堂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紧密合作,在最大限度上通过教学工作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课堂内声乐有效教学量,从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声乐课堂的有效,指声乐教师在相同的课时内在最大的程度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完成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最后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掌控课堂声乐教学,就必须认真备课,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精心选择课堂教学资源,并在具体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在教学中构建民主、高效、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着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首先,要着力提高声乐教师的声乐素养。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经明确指出:歌唱的秘诀就在于你是否能够找到一位出色的声乐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方向,也就失去了教与学的意义所在。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而完全依靠自身学习,取得的效果是十分小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够持续钻研,并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声乐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在学习声乐知识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位合格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症结所在,并且能够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在练声的过程当中,开口音的a容易位置偏低,使声音散而不集中,从而很难进入头腔,但是舌头会相对解放,并且对口腔的开度有很好的练习作用。但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声乐教学环节相当于“会诊”,能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最后,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声乐有很深的文化和艺术底蕴,歌唱是表达的艺术,浓烈的感情迸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不可或缺的武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声乐水平,要坚持“技”“艺”并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二)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要积极配合教师。
教师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会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中,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掌握教师传授的声乐知识,在学习活动当中要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和教师进行紧密的合作,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模式的变化,学生在声乐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学习中依靠教师讲解的习惯,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教学中,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完成声乐知识的建构工作。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课时数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声乐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仅仅依靠教师是不够的,也要求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如此才能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庆义。对提高声乐教学有效性的分析和思考[j]。艺术教育,(8)。
[2]曹红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新模式构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4)。
[3]沈德鹏。浅谈有效性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措施[j]。音乐生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