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一
今年我省生物学测试卷秉承多年的命题风格,遵循课改理念,紧扣《课程标准》和《学测说明》,注重基础知识,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和现实生活,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引导学生关心健康、热爱生活。在考查力度上,做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考一般。对深化中学生物学科课程改革、推进中学生物学科课堂变革,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1.注重基础知识
试卷基于教材,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着重对细胞代谢、细胞分裂、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规律、实验等中学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选择题的大多数,非选择题的第36、37、40题等。选择题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保持对重点知识内容考查覆盖面的相对稳定。另外,还采用“正确的是”、“错误的是”、“不合理的是”这一类形式设问,这样可综合考查相互关联的若干知识点,既增强了综合性,又加大了考查覆盖面,学生的阅读信息量明显增大。
2.强化能力考查
试卷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据统计,全卷共有16组图(表),这些图(表),涉及诸多生物学核心概念及知识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因而需要考生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以及分析、对比、判断和推理等活动,在真正理解了图(表)所蕴含的生物学含义之后,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试卷在立足基础的前提下,重视能力考查,尤其重视读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学科实验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全卷试题能力要求层次分明,选择题重在基础,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合格要求。非选择题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例如第38题是一道关于家蚕茧色的遗传杂交题,要求考生应用遗传基本规律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这充分体现了鲜明的能力立意。
3.彰显理科属性
试卷关注实践,强调探究,加强实验考查,这也是近几年一以贯之的命题指导思想。事实上,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理科属性。第40题以形象直观的图解呈现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徜徉在科学探究的殿堂。试题综合考查了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这类实验题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校没有按照课程方案正常开设实验课,如果考生平时没有亲身经历实验设计、亲自操作实验步骤,得分是有困难的,想得高分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加大对实际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力度,让“真做”实验的学生得心应手,让“死背”实验的学生捉襟见肘、无计可施,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教育价值取向。
纵观学测生物试卷,落实了“双基”目标,《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理念内核的影子清晰可见。同时,隐喻了命题者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主张,以此引导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回应教育本真价值,思考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回到教学自然常态,思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回归学生现实生活,思考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二
一、单选题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 有丝分裂的后期 b. 有丝分裂的末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详解】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
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的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2,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2和o2的变化影响。
【详解】a、初期容器内co2浓度较大,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吸收co2释放o2,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a错误;
b、根据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作用逐渐升高,,直至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错误;
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
bd、 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是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d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
故选c。
5.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详解】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子代为zaza、za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aza×zaw,子代为zaza、za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
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b正确;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产雌鸡zaw、zaw(非芦花),c错误;
d、正交子代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正确。
故选c。
7.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进入跟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______。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跟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______。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3)甲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
(4)定期松土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运输的方向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需要能量,将物质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供应。曲线图分析,当氧气浓度小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能量,当氧气浓度大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小问1详解】
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能量的供应,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小于a点时,随着o2浓度的增加,根细胞对no3- 的吸收速率也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no3-需要能量的供应,为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包括能量和载体蛋白,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因为数量,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小问3详解】
曲线图分析,当甲和乙根细胞均达到最大的no3-的吸收速率时,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甲根部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
【小问4详解】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定期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8.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答案】(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 ①. 大于 ②. 不相同 ③.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解析】
【分析】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
【小问1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含有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小问2详解】
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9. 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是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s×n)/m (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解析】
【分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小问1详解】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
【小问2详解】
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
【小问3详解】
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10.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1) ①. 白色:红色:紫色=2:3:3 ②. aabb、aabb ③. 1/2
(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紫花,a_bb表现为红花,aa_ _表现为白花。
【小问1详解】
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可产生6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占的比例为1/2。
【小问2详解】
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推出。
【点睛】该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分析题意,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作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2) ①. 葡萄糖 ②. 制糖废液 ③. 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3)缺少淀粉酶 (4)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
(5)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小问1详解】
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等物品中原有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需要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即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以制糖废液为碳源相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c的细胞干重最大,说明最适于菌株c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而以制糖废液为碳源时,用菌株c生产s的产量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产量,说明最适于生产s的碳源是制糖废液。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故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表格可以看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c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菌株c中缺少分解淀粉的酶,不能利用淀粉。
【小问4详解】
要测定生产s的最适制糖废液为碳源的浓度,实验自变量为制糖废液的浓度,可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
【小问5详解】
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既有利于减少污染、节省原料,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 片段。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______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______。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______。
(4)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______。
【答案】(1)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2) ①. 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②. 退火##复性
(3) ①. 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 ②. 已感染新冠病毒,是患者
(4)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核酸合成技术;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t-pcr法需要先得到cdna,由rna到dna的过程属于逆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小问2详解】
pcr过程需要加入引物,设计引物时应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该过程中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分别为变性(90-95℃)、复性(55-60℃)、延伸(70-75℃),故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复性。
【小问3详解】
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隐性,但由于抗体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该个体体内仍含有病毒的核酸,机体仍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则说明该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为患者。
【小问4详解】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结合题意,本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s蛋白,故具体流程为: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三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
4.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四
在复习方面,进入高三,首先建议看看自己来年参加的考试的试卷题型分布,哪些知识点只属于识记和基础理解层次,哪些知识点属于重难点。非重难点可以不独立安排复习时间,因为跟着老师的进度就可以得分,如集合、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程序框图、复数等内容,但是一定要保证此类问题属于自己的必拿分题目。
其次,对其他的整个知识体系的版块有一个基本认识,可分为以下板块:函数的基本题型、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相关内容、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选修内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样:极坐标、不等式、平面几何等。
知道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考虑在这一个学期里把哪些板块安排在哪一个月、哪一周,同时参考老师带领复习的进度,互为补充。每一周上课前,可以把老师上一周带动复习的内容再给自己计划一下,计划这一周在以前老师讲过的基础上再给自己添加哪些内容,无论是做新题,还是整理做过的题型来寻找考试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时期周六都要拿出一些时间给学习吧)时间每天给自己规定额外的几个小时的自习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数学计划。
比如说,老师上周带我们复习了三角函数中与解三角形有关的内容,如果发现自己这些方面还有一些不会做的题或者不熟练的方法或者题型,就在资料上寻找相关的题目来试试,并且按时总结,找出这些题型的共同点,摸索高考命题方式。如果觉得自己在解三角形这些方面比较熟练了,就可以考虑赶在老师前面,把老师接下来要带着复习的方面先复习一遍。总之就是要使两个进度互为补充,这样才会一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至于到了某一个星期就觉得乱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是复习了一轮,而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给自己准备几个笔记本。对于理科生来说,尤其又是数学这种学科,在笔记本上整理总结题型是很有用的。一轮复习做到的一些错题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自己要学会分章节把错题或者自己觉得经典的题目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就是高考的某一些思路。不过,这些经典的题目并不一定是那些怪题偏题,高考范围内的数学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除了压轴题会有一些特殊的思路或者灵感之外,大多数题目都是常规题型。
同时,说到做题,一轮复习是可以尝试开始做一些综合题或者高考题的。可选择本省前几年的题目来做,不必求数量,尝试一下高考题即可,建议周末的时候找两个小时的时间按照高考的感觉来做一套题。记住,不求做太多,只是看一看高考题的难度和综合性,给自己一个参考。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用来写一些任务。因为高三每天都会有各种繁杂的学习任务,可能有时候自己一时会忙得忘了某个任务,直到第二天老师提起来的时候才想起,“哇,我这个作业竟然没做……”。所以每次出现任务时就记录下来,完成之后就划去,既可以作为任务提醒,也可以作为任务计划小册子。有时候在高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任务但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这是一种很常见但是必须要改变的现象,所以有一个小本子就会立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有效利用高三的时间。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五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的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2,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2和o2的变化影响。
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
故选c。
5.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d、正交子代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正确。
故选c。
7.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进入跟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______。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跟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______。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3)甲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
(4)定期松土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运输的方向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需要能量,将物质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供应。曲线图分析,当氧气浓度小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能量,当氧气浓度大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小问1详解】
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能量的供应,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小于a点时,随着o2浓度的增加,根细胞对no3- 的吸收速率也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no3-需要能量的供应,为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包括能量和载体蛋白,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因为数量,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小问3详解】
曲线图分析,当甲和乙根细胞均达到最大的no3-的吸收速率时,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甲根部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
【小问4详解】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定期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8.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答案】(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
【小问1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含有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小问2详解】
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9. 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是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解析】
【分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小问1详解】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
【小问2详解】
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
【小问3详解】
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10.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紫花,a_bb表现为红花,aa_ _表现为白花。
【小问1详解】
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可产生6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占的比例为1/2。
【小问2详解】
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推出。
【点睛】该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分析题意,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作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5)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小问1详解】
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等物品中原有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需要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即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以制糖废液为碳源相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c的细胞干重最大,说明最适于菌株c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而以制糖废液为碳源时,用菌株c生产s的产量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产量,说明最适于生产s的碳源是制糖废液。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故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表格可以看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c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菌株c中缺少分解淀粉的酶,不能利用淀粉。
【小问4详解】
要测定生产s的最适制糖废液为碳源的浓度,实验自变量为制糖废液的浓度,可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
【小问5详解】
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既有利于减少污染、节省原料,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 片段。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______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______。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______。
(4)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______。
【答案】(1)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2) ①. 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②. 退火##复性
(4)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核酸合成技术;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t-pcr法需要先得到cdna,由rna到dna的过程属于逆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小问2详解】
pcr过程需要加入引物,设计引物时应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该过程中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分别为变性(90-95℃)、复性(55-60℃)、延伸(70-75℃),故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复性。
【小问3详解】
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隐性,但由于抗体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该个体体内仍含有病毒的核酸,机体仍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则说明该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为患者。
【小问4详解】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结合题意,本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s蛋白,故具体流程为: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六
一、单选题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 有丝分裂的后期 b. 有丝分裂的末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详解】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
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的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2,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2和o2的变化影响。
【详解】a、初期容器内co2浓度较大,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吸收co2释放o2,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a错误;
b、根据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作用逐渐升高,,直至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错误;
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详解】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
bd、 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是高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d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
故选c。
5.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详解】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子代为zaza、za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aza×zaw,子代为zaza、za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
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aza(杂合子),b正确;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产雌鸡zaw、zaw(非芦花),c错误;
d、正交子代为zaza(芦花雄鸡)、zaw(非芦花雌鸡),d正确。
故选c。
7.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进入跟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______。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跟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______。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3)甲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
(4)定期松土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运输的方向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需要能量,将物质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供应。曲线图分析,当氧气浓度小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能量,当氧气浓度大于a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小问1详解】
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能量的供应,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小于a点时,随着o2浓度的增加,根细胞对no3- 的吸收速率也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no3-需要能量的供应,为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包括能量和载体蛋白,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影响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因为数量,载体蛋白达到饱和。
【小问3详解】
曲线图分析,当甲和乙根细胞均达到最大的no3-的吸收速率时,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甲根部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
【小问4详解】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定期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
8.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答案】(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 ①. 大于 ②. 不相同 ③.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解析】
【分析】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
【小问1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含有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小问2详解】
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9. 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是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s×n)/m (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解析】
【分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小问1详解】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
【小问2详解】
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
【小问3详解】
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10.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1) ①. 白色:红色:紫色=2:3:3 ②. aabb、aabb ③. 1/2
(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紫花,a_bb表现为红花,aa_ _表现为白花。
【小问1详解】
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可产生6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占的比例为1/2。
【小问2详解】
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推出。
【点睛】该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分析题意,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作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2) ①. 葡萄糖 ②. 制糖废液 ③. 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3)缺少淀粉酶 (4)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
(5)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小问1详解】
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等物品中原有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需要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即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以制糖废液为碳源相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c的细胞干重最大,说明最适于菌株c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而以制糖废液为碳源时,用菌株c生产s的产量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产量,说明最适于生产s的碳源是制糖废液。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故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表格可以看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c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菌株c中缺少分解淀粉的酶,不能利用淀粉。
【小问4详解】
要测定生产s的最适制糖废液为碳源的浓度,实验自变量为制糖废液的浓度,可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
【小问5详解】
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既有利于减少污染、节省原料,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新冠疫情出现后,病毒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检测新冠病毒rna(核酸检测)可以采取rt-pcr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先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cdna,这一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再通过pcr技术扩增相应的dna 片段。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2)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______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______。
(3)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_(答出1种情况即可);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______。
(4)常见的病毒疫苗有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和重组疫苗等。已知某种病毒的特异性蛋白s(具有抗原性)的编码序列(目的基因)。为了制备蛋白疫苗,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大量蛋白s。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______。
【答案】(1)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2) ①. 特异性核苷酸序列 ②. 退火##复性
(3) ①. 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 ②. 已感染新冠病毒,是患者
(4)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核酸合成技术;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rt-pcr法需要先得到cdna,由rna到dna的过程属于逆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反转录酶)。
【小问2详解】
pcr过程需要加入引物,设计引物时应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该过程中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来进行;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分别为变性(90-95℃)、复性(55-60℃)、延伸(70-75℃),故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复性。
【小问3详解】
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隐性,但由于抗体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该个体体内仍含有病毒的核酸,机体仍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则说明该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为患者。
【小问4详解】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结合题意,本基因工程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s蛋白,故具体流程为:获取s蛋白基因→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
生物高考真题试卷及解析生物高考题库篇七
要想在高考数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还要在临场考试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国新高考ii卷数学试卷真题及解析,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截止目前,2022年新高考ii卷数学试卷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2022新高考ii卷数学试卷,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2)按时到位。今年的答题卡不再单独发放,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但发卷时间应在开考前5-10分钟内。建议同学们提前15-20分钟到达考场。
2、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3、提高解选择题的速度、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4、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题目本身就是破-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学习计划,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牢记高考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5、保质保量拿下中下等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谁能保质保量地拿下这些题目,就已算是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题会更放得开。
6、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7、考数学就是和时间的斗争。问题卷一发下来后,首先把全部问题看一遍。找出其中看上去最容易解答的题,然后假定步骤,思考怎么样的顺序解题才最好。
8、切忌不看题目盲目背题,要仔细审题,清楚题目要求你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有条不紊迅速解题,提高准确率。
9、解题格式要规范,重点步骤要突出。
10、卷选择题时间控制在35分中以内。小题小做、巧做、简单做,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多用数形结合、特殊值验证法等技巧,节约时间。
11、保持心静,以不变应万变。切莫因旁人的翻卷或其他行为干扰自己的解决思路。
在复习方面,进入高三,首先建议看看自己来年参加的考试的试卷题型分布,哪些知识点只属于识记和基础理解层次,哪些知识点属于重难点。非重难点可以不独立安排复习时间,因为跟着老师的进度就可以得分,如集合、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程序框图、复数等内容,但是一定要保证此类问题属于自己的必拿分题目。
其次,对其他的整个知识体系的版块有一个基本认识,可分为以下板块:函数的基本题型、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相关内容、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选修内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样:极坐标、不等式、平面几何等。
知道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就可以考虑在这一个学期里把哪些板块安排在哪一个月、哪一周,同时参考老师带领复习的进度,互为补充。每一周上课前,可以把老师上一周带动复习的内容再给自己计划一下,计划这一周在以前老师讲过的基础上再给自己添加哪些内容,无论是做新题,还是整理做过的题型来寻找考试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时期周六都要拿出一些时间给学习吧)时间每天给自己规定额外的几个小时的自习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数学计划。
比如说,老师上周带我们复习了三角函数中与解三角形有关的内容,如果发现自己这些方面还有一些不会做的题或者不熟练的方法或者题型,就在资料上寻找相关的题目来试试,并且按时总结,找出这些题型的共同点,摸索高考命题方式。如果觉得自己在解三角形这些方面比较熟练了,就可以考虑赶在老师前面,把老师接下来要带着复习的方面先复习一遍。总之就是要使两个进度互为补充,这样才会一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不至于到了某一个星期就觉得乱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别人是复习了一轮,而自己在同样的时间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给自己准备几个笔记本。对于理科生来说,尤其又是数学这种学科,在笔记本上整理总结题型是很有用的。一轮复习做到的一些错题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自己要学会分章节把错题或者自己觉得经典的题目记录下来,这些可能就是高考的某一些思路。不过,这些经典的题目并不一定是那些怪题偏题,高考范围内的数学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除了压轴题会有一些特殊的思路或者灵感之外,大多数题目都是常规题型。
同时,说到做题,一轮复习是可以尝试开始做一些综合题或者高考题的。可选择本省前几年的题目来做,不必求数量,尝试一下高考题即可,建议周末的时候找两个小时的时间按照高考的感觉来做一套题。记住,不求做太多,只是看一看高考题的难度和综合性,给自己一个参考。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用来写一些任务。因为高三每天都会有各种繁杂的学习任务,可能有时候自己一时会忙得忘了某个任务,直到第二天老师提起来的时候才想起,“哇,我这个作业竟然没做……”。所以每次出现任务时就记录下来,完成之后就划去,既可以作为任务提醒,也可以作为任务计划小册子。有时候在高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任务但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这是一种很常见但是必须要改变的现象,所以有一个小本子就会立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有效利用高三的时间。
★ 2022全国乙卷高考理科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全国乙卷2022文科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理科数学题目及参考答案
★ 2022全国乙卷高考文科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2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16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 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电子版
★ 2022年云南高考理数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
★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数学(文科)试卷及答案
★ 2022年新高考全国一卷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