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会积累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可以通过总结来将其提炼出来。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对于成长和经验的总结,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每篇范文都是作者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感悟,也是他们对自己过去所做的回顾和反思。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写心得体会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一
x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的确,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让我补足了共产党人不忘牺牲,牢记使命的精神之钙。每读一封家书,都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每读一封家书,都让我的心灵受到涤荡洗刷,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他们顾大家舍小家的革命情怀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红色家书是革命者的家书,更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
传承红色力量,坚定对党忠诚的定力。定力滋润忠诚,忠诚铸就定力。烽火年代,无数先辈枪林弹雨壮志不摧,九死一生信念不改,初心不忘坚定信仰。邓贞谦宁折不弯,用词激昂写下“杀不尽头绪流不尽鲜血”;毛泽建就义前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乡镇党委书记,在思想上必须始终以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使之在臧湾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工作上,必须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强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双创双修”、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发展等各项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传承红色力量,提振实干为民的士气。当今盛世中华,靠的是无数共产党员带领人民大众艰苦奋斗、血泪打拼创造的。陈觉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李大钊在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历史只会眷顾勇敢者、革命者、拼搏者,而不会等待懦弱者、保守者、畏难者。革命先烈们一个个视死如归,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们还有什么借口懈怠呢?我们唯有拿出“舍我其谁”的拼劲、韧劲,真正用务实为民的工作情怀,建立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带领全体干部直面困难,提振士气,逐步x我乡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弱、干部发展信心不足的难题,在臧湾乡的山水间绘就绚丽多姿的画卷。
传承红色力量,塑造清白做人的本色。x曾说:“我多次读x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刘伯坚在就义之前,给家人的绝笔信中写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无私奉献,这才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我们要在全乡上下深入贯彻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整治“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弘扬新风正气,革除作风之弊,树立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良好导向。党员干部带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工作中多做多干讲奉献,不推不拖讲责任,真正做一名让人民满意、让组织放心的党员干部。
红色的革命家书,渗透着先烈血汗,书写的是共产党人的不忘初心,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昭示的是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站在伟大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红色能量,传承红色精神,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双创双修”、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为建设“生态样板,美丽臧湾”,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达到并且相信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力量,那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不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当我们当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洋洋。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正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家书,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辈们鲜血的家书!是一封封寄托着共产主义战士理想信念的家书!是一封封我们当代人无法遗忘时刻牢记学习的家书!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三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一通视频电话就能穿越大洋与远在异国的家人通话,用信件交流的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所替代,虽然现在的通讯方式更加便捷高效,可我认为书信的作用却是现代通讯无可替代的。家书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更是写信人真实情感的流露,通过阅读一封封家书,我仿佛感同身受,先辈们用朴实无华的话语述说着对家人的牵挂,对事业的一腔热血,对党的无限热爱,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的情感也会得到升华。
《红色家书》中的一封封真情实意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刻着岁月痕迹的老照片都能直击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敬佩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无论他们多么的平凡,都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完成本职工作,每一位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而我知道无数这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读到这里我潸然泪下,我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许多像冯庭楷这样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思念亲人,却在面对敌人时无所畏惧;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家里宠爱的孩子,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毫不犹豫地走上战场去为新世纪的自由浴血奋搏,他们――这些可爱的人是我敬重的榜样。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虽不能像他们一样走上战场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我们可以在学业上攻坚克难,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努力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使命。
杨杰,1945年与爱国民主人士组织了“三民主义同志会”,同年五月中共中央通知杨杰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正当杨杰离开昆明准备北上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此期间,杨杰写给儿子一封家书,信中这样写道:“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本钱者,有技术、有学问、有能力)。今后做事要立定脚跟,敦品卖力,要谨慎奋发,或可有成。”天下父母心都一样,都会为自己儿女的未来而日夜担忧,危难时刻,杨杰也只能选择用一封家书来告诫自己的儿子。无论是动荡的从前还是安稳的现在,年轻人总会面对未知的道路或许顺利无阻、或许艰难万分,我们为有不断的提升自我做一个有本钱的人,才能凭借自己闯荡出一番成就,因为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担负着更大的责任,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中我们应该以这一个个普通的党员为榜样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一起携手走向辉煌的明天。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四
《红色家书》里的一篇篇革命先辈家书,记录着他们的心路历程。每一封家书背后都是一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三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每当读起《红色家书》,仿佛看见文字在纸间跳跃,为我讲诉另一个时空的动人故事。这些家书,有的写在紧张战斗的间隙,有的写在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面饱含着一位位共产党员满腔热血的豪情壮志、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和难以割舍的儿女情长。
一封家书抵万金。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传递的是一段段质朴的情感,留下的却是一代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书写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用血肉铸就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秉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积极作为,不负先辈遗志,谱写时代新篇,自觉扛起新时代“答卷人”的使命与担当。
读《红色家书》,做信念坚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党性的核心和灵魂,是党性是否纯洁的标志,是党对组工干部的第一要求和组工干部永葆先进的政治本色。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生必修课,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读《红色家书》,做恪尽职守、实干担当的组工干部。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镜头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组工特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组工作为、彰显组工力量;要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把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个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让党群鱼水情更浓;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以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
读《红色家书》,做严于律己、一身正气的组工干部。红军的高级干部。
____。
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新时代的组工楷模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基层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
最近细细品读红色家书,身临其境感受颇多,家书字字是那么坚强有力,革命者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书写了勉励后代不断前行、永忘本色的青春壮丽篇章。书信读了一次又一次,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源不断被挖掘,对照书信中的革命先辈,对照曾经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从红色家书中吸收营养,补充精神之“钙”,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要明晰读这本书的意义。《红色家书》这些红色书信蕴含着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和报国为民的炽热情怀。我们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良家风,让思想受到洗礼,让精神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触动,以赤子之心、以赤诚之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通过认真学习《红色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家书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要读懂字里行间的情感。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它们是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精神之粮。在革命战争中,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从这些红色家书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心怀感恩,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要牢记初心使命的责任。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忘初心,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基层组工干部,应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树立新时代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组织干部新篇章。
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掩卷而思,传红色力量。熊亨瀚同志“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他将个人的奋斗汇入到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之中,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与从事革命的豪情。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风正好扬帆,色纯好作画。引领新的历史航程,绘就新的历史画卷,需要正风纯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清风正气以及红色底色,不断焕发出新的红色能量。
革命精神传千古,红色家书抵万金。我们要牢记烈士的初心,传承红色的基因,凝聚起无穷的力量,才能为新时期党的事业做出新的的贡献。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五
《红色家书》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许多家书通篇闪烁着追求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读后感大学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家风是一个家的精气神,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淫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庭有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就会给子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好的家风犹如阳光,让家庭每个成员都能心向光明、向阳而生。
以前读《傅雷家书》的时候便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父亲以书信的形式鼓励孩子,文字间尽显浓浓父爱,更是把自己做人做事秉承的原则传输给孩子,长长家书传承着傅雷一家浓浓家风,在这种积极昂扬的家风氛围下,两个儿子在艺术界也颇有造诣。后来读《红色家书》,更是被革命先烈为国牺牲、为信仰献身的决心所震撼,他们在被捕后,自知生还的希望渺茫时,也要拿起纸笔,把自己的心境说与家人,把从容赴死、大义凛然的精气神传递出来,短短家书传承着革命家风,使救国道路上后继有人。短短家书道不尽心中故事,却能将精神传递出来,将家风传递出来,让后辈代代传承。
诀别书,传的是革命之勇。雨花台烈士史砚芬在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中说,“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文字间尽显大义凛然和向死而生的决心,这样一封诀别信,读不出伤感,却读出了勇气,是革命之勇。而后他又写道,“固我死以后,不要治丧,因为这是浪费的,以后你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生命最后不忘嘱咐弟妹继承自己未完事业,让革命勇敢的家风流传下去。
要说诀别书,不得不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洋洋洒洒一大篇,无非是向妻子表明自己从容赴死的原因——舍小爱成大爱,弃小家顾大家。林觉民妻子陈意映深受林觉民思想影响,带头放弃了缠小脚的封建习俗,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堂学习,在革命事业上,陈意映经常对林觉民说:以后你远行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愿意与你一起完成革命事业。家书很短,却承载着革命家风,后辈每每读到,便将这种家风一直延续。
回国信,传的是报国之心。一封历经辗转才到达国内求救信,让我们体会到钱学森先生的报国之心。“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学森这几年中惟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归国、报国的强烈愿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一个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在这样的报国家风影响下,钱学森的子女也是厉害的,个个都是高才生,从事着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他的侄子钱永键更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报国之心,家族传承,这种优良的家风体现在回国信上,更是深入家族每个人血液、骨髓里。
鼓励信,传的是奋斗之志。从一名焊绿皮火车厕所水箱、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这些荣耀的取得离不开三十年前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写给他的一封家书。“灯在光天化日下不能引人瞩目,只有在黑夜才显示他的光辉。你要像灯一样发挥光亮,照亮前程。儿子,努力吧!”他的一句“儿子,努力吧”,让李万君一直努力到了今天,成为了高铁战线的“杰出工匠”“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的父亲李世忠也曾是长春客车厂的一名普通基层职工,参与造过中国第一辆客车、第一辆地铁,他曾7次当选厂劳模,他成功地将这种在生产一线奋斗的精神传给了儿子李万君,让自己的儿子坚持在又苦又累的岗位上,正是这样的坚持成就了儿子。一封短短的鼓励信,承载着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更是传承着踏踏实实、潜心奋斗的家风。
家书可以很短,短到几行字;家书可以很长,长成一本书。家书写在纸上书上,家风藏在字里行间。家书一篇篇,家风永流传。愿每个人都能在优良家风中茁长成长。
正一份信笺,倾诉两地思念;百十余字,说尽家国情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最美好的年华逝去,他们留下的则是一封封载有他们最浓厚情感的书信,这些书信汇成了《红色家书》——一封封为了国家而书写的信件。见字如面,这一封封书信透过铅字向我们传达着它们主人的故事与情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红色家书》中,牺牲时24岁的毛泽建对中国革命呐喊“只要革命成功了,就算是死也无恨了”,牺牲时28岁的夏明翰写诗誓言反动派“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风华正茂的年轻共产党人把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勇敢无畏地扛在了自己的肩头,用坚强的意志对准敌人发起猛攻,年轻人的担当让我们能够感受地到“少年强则国强”的豪情万丈!年轻共产党人的无畏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
读完这一封封让我热泪盈眶的家书,我深刻的意识到对于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像《红色家书》里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样勇敢、坚定、无畏!我们“90后”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请相信国家的未来有我们!青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青年的成长成才事关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亡,国家民族大任早晚要交到青年一代的手里,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名言仍不绝于耳,毛泽东同志寄语广大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更是在亿万青年心间激起深深的回响,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后部分专门用一段来描述青年,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未来,敬请期待“90后”!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开始到现在,从过去到未来,这样的初心始终未变。它是诚恳的、是朴素的,和所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真挚感人的至爱亲情以及灼热滚烫的家国情怀汇集在一起,汇聚成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让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身上继往开来。读《红色家书》,就是在读共产党人自己,也就是在读共产党人身上所肩负的荣耀和责任。
黄竞西,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被捕,英勇就义。在狱中他为他的妻子写道“去年孙传芳时在法界被捕,我已料不能再生,那知还可使我多活一年。在党方面说,多做一年工作,在我们夫妻方面说,多一年的爱情!……你万勿以我而悲伤。你的体弱,千万要保重,扶养小儿长大读书,能继我志而努力才好。”尺素信笺,纸短情长。作为一个不能久伴妻子身旁的丈夫,他字字缱绻;作为一个不能尽责的父亲,他满怀歉疚;而作为一名为国尽忠的共产党人,他又句句豪迈、壮志凌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绝笔之际,家国不能两全,惟舍身赴国难。此番境界,当是所有共产党人一生的追求。
冷少农,就义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写道:“你老人家和家庭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耕种的、讨饭的痛苦。他们却一天做到晚,连自己的肚皮装不满,连自己身上都遮不着……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的痛苦,我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一边是不能侍奉母亲身旁的内疚和自责,另一边是对所有受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情和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投身到中华民族的解放当中,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因公忘私,更多的顾全集体而不是个人就应该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选择。
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中华儿女能够更好地生活。这是一种最质朴的愿望,也正是这种质朴的愿望赋予了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以强大的力量,领导中华民族从身陷囹圄中走出来并且走的越来越好,直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红色家书》是树立良好家风的一把“金钥匙”,通过《红色家书》,我们从先烈前人的事迹和寄语中汲取力量,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从而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红色家书》是树立文化自信的精神食粮,从红色家书看英雄伟业,能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而塑造共产党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红色家书》更是一剂良药,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让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电话与手机的方便,使我好多年未用纸笔给远方的亲人写过家书,也多年未接到远方亲友的“尺素传书”。原先浸染墨香与浓浓亲情的的家书,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日我从网上读了部分革命先烈在炮火中、在临刑前写下的《红色家书》,似乎触摸的不是文字,而是英烈们的澎湃与滚烫的热血,是既有大爱又有小爱、既爱大家又爱小家的博大灵魂。
先烈心中有“大爱”:爱祖国,爱人民。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他们长年抛妻别子、颠沛流离,最后流血牺牲。如:钟志申(1893—1928)在给哥哥的遗书中写道:“当我入党之时,就抱定视死如归的意志。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我知道我的牺牲,不会白牺牲,我的血不会白流……共产党是杀不绝的啊!”
先烈心中也有“小爱”:爱父母,爱妻儿。他们虽然胸怀崇高理想,但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热血男儿,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儿女情长。
他们孝敬父母。熊亨瀚(1894—1928)在遗书中说:“余生未报父母养育之恩,死又增父母西河之痛,罪孽深重,上通行天……倘来生有缘,再报寸草。”
他们深爱妻子。黄竞西(1896—1927)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说:“惟我们不能偕老,夫妻能偕老的有几呢?一年、一月、数日的都有,我们已有了十年,也不算少了,宝儿也四岁了。你万勿以我而悲伤。你的体弱,千万要保重。”。
他们教育后人。杨杰(1889—1949)临死前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人的身上(本钱者,有技术、有学问、有能力之谓)。”
《红色家书》收录的一封封家信,描绘的是众多革命志士背后关乎爱情、亲情、友情的“小爱”。细细品来,这又何尝不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大爱”呢?他们在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烽火岁月里,写下的那些牵肠挂肚、血泪相流的家书,既可告戒家人、警醒世人、又能启迪后人。
读着这些有血有泪、情意真挚的书信,我忽然明确了人生目标:共产党员不能崇尚享乐,不能得过且过,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小心谨慎经营好自己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家庭也是每个人解除疲劳、休憩身心的最佳处所。所以一个共产党员工作之余回到家里,要孝敬关爱父母,与爱人相敬如宾,并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成长成材。特别是在外不能贪赃枉法、违法乱纪,让家人放心与安心,是给家人最大最长远的幸福。
读完《红色家书》,令人泪湿衣襟,也令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党性修养。
纵是对亲人、爱人有千般万般的不舍,刘愿庵同志牺牲前最牵挂的,依然是他苦苦奋斗并宁愿为之肝脑涂地的共产主义事业,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英勇烈士。这,便是我读完刘愿庵同志写给其妻子周敦婉的遗书后的最大的感慨。
书信从头到尾,刘愿庵同志从未说过自己被抓之后有多害怕,也从未表达出想请求外界力量把自己救出去的意愿,可以说,通篇的一封红色家书,这些在常人看来应有的内容他却只字未提。他在信中提到的,只是因自己没能保护好文件会使一些同志受到牵连的愧疚,只是对妻子关于日后工作开展和照顾其年迈老父亲的嘱托,只是对自己不能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继续尽微薄之力的遗憾。其他的话,他一句都没有多说。而正是刘愿庵同志这份超乎常人的,英勇为共产主义献身的精神确确实实的震撼了我。为何?为何他的信里长长的篇幅不是对妻子的思念和爱意的表达?为何?为何他的信里段段的陈述不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希望的祈求?开始读的时候,我相信,不只是我,其他的人肯定也会有这样的疑惑,难道刘愿庵同志他真的不想出去吗?难道刘愿庵同志他真的不想有人来救他吗?不,他想,他当然想!他巴不得能够重新获得自由,他巴不得能够和他的战友们逃出那黑暗的牢笼,他巴不得,能够再见到他挚爱的妻子和他年迈的老父亲!我相信,他一定是想的!有了自由,他便可以重新为他坚定的信仰、他的至高理想——共产主义而继续奋斗;逃出了牢笼,他便可以继续开展他一心热爱的无产阶级事业;见到了妻子和生养他的父亲,他便像有了后盾般可以更加安稳的进行他的共产大计。他想,他当然想。
然而,敌人给他开出的自由的条件,却是让他成为叛徒。他们在他面前巧舌如簧的挑唆,他们给予他高官厚禄的诱惑,他们甚至将别人羡慕不来的职位一一摆在他面前任他挑选,只要他答应他们,不仅是自由,金钱,权利,他想要什么他们都可以给他,只要他想。但是,他不想。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自始至终,且毫不犹豫。他心里明白他不答应的后果,但看着敌人们那奸诈的嘴脸,他便在法庭上直截了当、慷慨激昂的阐述了他一心所向的事业,他说,他热爱并忠于的是共产主义,其他不如共产主义社会的他通通不会理会。明知一语言罢会走向死亡,但他还是用他坚定的话语,狠狠地打了敌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一封红色的家书,一封内藏诀别和嘱托的遗书,刘愿庵同志的这封书信里通篇的这种坚毅和不屈,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感受,仔细品味。
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自强自立的中国,而这样不断发展壮大,让我们一天天引以为傲的的新中国,却是在以刘愿庵一样的同志们的牺牲为代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需知,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染的是革命烈士的鲜血,强大安定的中国大地里,埋的是英勇之士的忠骨啊。因此,我们虽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却决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牺牲的那份沉痛。铭记历史,缅怀忠烈,将烈士们的精神永驻心中,这是该我们中国人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责任。
历史虽无言,但是精神却不朽。这篇珍藏下来的,包含着满满的汗水和血水的书信将会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也更将是我们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道路上的一股坚定的力量支撑。
红色家书,红色精神,定会在中国人虔诚的传承中永垂不朽!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六
近期,我怀着对党深厚的情感与敬意,细细的品读了《红色家书》。从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辛,也感触到了革命先烈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当我翻开一封封书信,真实的情感扑面而来,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情怀令我内心肃然起敬。从家书中一句句肺腑之言、忠诚之志里,我感受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坚持和贯彻的崇高理念和目标,也对我们所要坚持走的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永葆崇高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为革命理想赴汤蹈火、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忠诚的党员本色,是我们党坚强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委书记,我必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终身的必修课,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自身最基本的政治素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发挥党委班子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意识。
二、永葆奋斗初心,树立担当意识。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年代,革命先烈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缅怀先烈业绩,发扬先烈精神,当代共产党员更要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重担。对于当前而言,我们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永葆淡泊明志、照亮清廉本色。
淡泊是情怀,清正见本色,廉洁勤政,清廉为民,是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刘伯坚给兄嫂的书信中写道:“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分钱的私产。”“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掩卷沉思,革命先辈始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他们正人先正己,时刻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着自己和家人,这些都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对照反思。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一封封红色家书,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唯有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ww砥砺前行,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作风,更好的行为来约束自己,不断把勒功朝着争做世界对话后花园中的一株茗卉而不断奋斗。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七
怀着敬畏之心,我认真品读了《安源红色家书》中的每一篇家书,令人心神震撼、肃然起敬、彻夜难眠。
《安源红色家书》中那一封封来自战场、来自刑场的家书,字字发自肺腑、句句饱含深情、篇篇凛然大义。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赤诚炙热的国家大义。“不要哭,革命不流血是不能成功的,我死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朱少连手抹血泪对铁路工人说;“办工会是为了工人的利益,咱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应该的`、必要的。我黄静源是穷人的兄弟,今天脱了牢笼,明天又要去搞工人运动,就是你们把我杀了你们也阻止不了。”这是黄静源就义前的铿锵誓言;“萍乡一带我路熟,让我当前卫吧。”韩伟争当开路先锋,等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就义,对祖**亲炙热而又诚挚的情怀,是那么的简单鲜明,纯洁而又坚定。我们作为森林消防人,作为抢险救灾的群体,经常面临着危险,肩负着沉重而艰巨的重任,我们更要以先烈为榜样,厚植为民服务观念,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争当森林消防标兵。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毫不动摇的信仰信念。王麓水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道“虽然久别十载之家乡,但是终日未忘记过,因为责任所在无法离开”,令人凄然泪下;肖保璜给老师的口信中写道“我相信共产主义今生今世始终不会改变,生活即使再艰苦些,我也能忍下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贺国珍临终遗言“我没有什么遗产,这支枪是我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交给党,让它继续去消灭敌人吧”,让大地含悲,山河呜咽,等等等等。虽然寥寥数语,却满满都是对革命终将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心。身为党员,又是森林消防大队党支部带头人,更要心怀赤子情怀,心存感恩,心存敬畏,励精图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提升单位形象地位而不懈努力奋斗。
《安源红色家书》书写了革命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夏明翰给妻子的信中说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林育南给恋人的信中写道:“此后我更当造成山一般的稳定,铁一样的顽强”;肖劲光告诫子女“要相信党,相信真理,一个人离开了党,将一事无成”。在这黑暗年代,白色恐怖横行,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将生死置之度外。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竭诚奉献,才不愧于培育我们的党,才能不负养育我们的湘东人民。
《安源红色家书》是一面精神旗帜,充满着穿越时空砥砺奋进的无穷力量。昨日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作答,今天,我们当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复兴而作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以先烈们为榜样,永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往无前,善作善战,攻坚必定有我的奋斗姿态,在森林消防工作中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为湘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500字篇八
《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六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带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在近百封红色家书中,读来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历尽艰险才送达家人手中。尽管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书中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