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内容一等奖篇一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而这个节日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原来,中秋节恰好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属于秋季,又是秋季的中间,因此得名中秋节。
中秋节,最主要的活动莫过于赏月拜月了,赏完后就是吃月饼,观看中秋晚会的环节了。
拜月,顾名思义,就是用各式水果与供品、鲜花,摆在祭祀桌上,在香炉上插上香,祭拜月娘。看着那缕缕轻烟袅袅上升,就好似在与月娘对话,祈求月娘保佑全家安康。有时候,一些人家还会把自家小孩子那些崭新的文具书本摆上祭祀桌,祈求月娘保佑小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在我们家,在晚辈陆陆续续拜完月娘后,奶奶还会在祭祀桌前诵经,为我们全家人祈福。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不管怎样,都寄托着一种美好的祝愿——月圆人团圆。在月圆之夜,他乡的游子回到家乡与亲人团圆。而身居广寒宫的嫦娥,又何尝不想与自己的丈夫后羿团圆呢?陪伴她的,或许只有那捣药的玉兔,与终日不停歇地砍着月桂树的吴刚了吧。我们在地上遥望着那轮皎月,或许可以看到嫦娥一边抱着玉兔,一边对着人间,落下思念的眼泪吧。
与中秋节密不可分的,当然就是吃月饼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月饼争先恐后冒出头来,除了传统的粤式、港式月饼、潮汕地区特有的朥饼外,还多出了一些新品种: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木糖醇月饼等,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月饼是中秋节的送礼佳品了,它不仅应景,还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一片情意,对长辈、老师的感恩之情。
观看中秋晚会也是一项重要环节。每年的中秋晚会,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但它们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都是对家人团聚的庆祝以及对没法回家团圆的游子的一种思念的寄托。有时候看着看着,我们自己也会为之动容,不禁潸然泪下。
情到动容时,我不禁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自有美妙的情怀!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内容一等奖篇二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内容一等奖篇三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为了解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更准确地唱出国歌,我们特刊登有关国歌由来的专题文章并同时刊发《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新中国成立之际,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
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4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今年为1949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加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内容一等奖篇四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二)推翻元朝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二)吃月饼:
(三)团圆:
前人有关月亮的诗词: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节黑板报资料二、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迎中秋庆国庆黑板报内容一等奖篇五
6、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7、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8、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10、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