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凿壁偷光篇一
;古时候读书的成本很高。西汉那会儿,人们用的还是竹简,一卷上就没几个字,所谓的“学富五车”可能也只是读过几万字,但普通人家显然连这五车书也读不起。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主人公匡衡就去地主家帮人做工,不收佣金,只求能免费借书看。然而问题来了,他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能看书,可灯油实在太贵,他同样点不起。
穷小子匡衡到了晚上点不起灯,没法刻苦用功了,邻居家却总是灯火通明。他灵机一动,干脆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这洞里透出来的光努力读书,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大儒,官至宰相。
这真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勤学故事!
匡衡刻苦读书,凭借着对《诗经》的深刻理解,很快声名远播,成了公认的学问大家,甚至得到了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的垂青。从郎中到博士,从光禄大夫到太子少傅,从御史大夫到丞相、乐安侯,匡衡一路高升,青云直上。
但在他位极人臣的多年里,政绩竟然乏善可陈,没有一件拿得出手,在史书上也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可圈可点的事迹——他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拿去告小状和参与党争了。
西汉中期,朝廷独尊儒术,推崇经学。匡衡一开始在朝堂上与人辩论时,总是说“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着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这些言论得到了汉元帝的支持,他慢慢地开始飘飘然了。到最后,“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所说所言一味地只是迎合皇帝,完全失去了本心。
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偷光看书的穷小子了,他成了世人眼中的大儒,日日读圣贤书,也习惯性地以圣贤的标准来要求人,似乎有了某种道德洁癖。但匡衡偏偏是宽于待己、严以律人的,专爱抓别人的小辫子。
他和当时的大太监石显交好,溜须拍马极尽谄媚。石显作为一个权阉,自然是贪污腐败、徇私枉法,什么事儿坏就干什么。
这天,石显和匡衡看新打了胜仗、击杀单于的英雄陈汤很不爽,决定联手参他一本。
陈汤此时正和另一位大功臣甘延寿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往京城长安的方向走,还十分自豪地说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壮语。可是他没有想到,想象中的封赏还没得呢,一道弹劾他的奏折就从天而降了。
就这样,陈汤还没到京城,司隶校尉的公文就发遍了全国,要地方官把这些得胜而回的士兵都抓起来。
汉元帝一听也有道理,就把人放了。
匡衡不干了,又上了道折子,说陈汤如此这般假传圣旨,根本就不把陛下您放在眼里。汉元帝是个耳根子软的,一听这话又“倒戈”了,于是陈汤等人被软禁起来。
按理说,假传圣旨是不对,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不论过程怎样,陈汤和甘延寿大败匈奴,功劳还是有的。
一时之间,这两位到底是该奖还是该惩,引起了朝堂的物议沸腾,舆情汹汹不可遏制。
像陈汤这样的武夫恐怕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他能从刀口舔血的沙场上活着回来,却差点儿栽在阴刀阵阵的宫廷斗争里。幸好另一位当世大儒刘向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奏疏呈给皇上,舆论开始一边倒地支持陈汤,汉元帝才决定赦免二人的罪过,并论功行赏。
封赏一下来,匡衡和石显又气傻了:朝臣们要求以斩杀单于的功绩来封赏甘、陈二人!
他这个丞相没立过什么功,皇帝自然不可能加封。可他自己没有的,别人最好也不要有,所以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进宫去告诉皇帝:陈汤杀的郅支单于不是真单于,是个假冒伪劣产品!
他一句话,让两个英雄的声名毁于一旦。最后,汉元帝妥协让步,封甘延寿为义成侯,陈汤为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再加赐黄金百斤。
匡衡心里美滋滋的,谁也不能比我食邑多!
匡衡的得意与风光都是因为他攀附了石显这个大宦官,不过,石显的好日子也不长了。随着汉元帝去世,石显失去了靠山,新君汉成帝并不喜欢他。
这个汉成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最后还死在美人床榻上的那位昏庸帝王。但那都是后话了,他刚登基的时候还没有如此荒唐。
新皇继位三把火,汉成帝选择先烧了权阉石显。丞相匡衡有着很强的政治敏锐度,迅速见风使舵,和御史大夫张潭一起参了石显一本,把他们仨以前一起干过的坏事儿全推到石显头上。最终,石显被贬为庶人,在被赶回老家的路上忧愤绝食而死,而匡衡和张潭这两个“污点证人”,踩着昔日同伴的尸体,继续风光得意。
匡衡年少时非常穷,后来有了点钱和权,就越发贪婪了。他不但要变成富人,而且要富得流油。
身为丞相,封地和俸禄足够他家里吃几辈子的了,但他仍不满足,竟利用职务之便,強取豪夺临淮郡民田四万亩,并指使手下贪盗公家财物。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十月,御史大夫张潭因举任私人获罪免官;两个月后,匡衡私吞田地的事情也败露了。
一代丞相、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最终被抄了家,革了职,贬为庶人,失去了曾拥有过的一切。没过几年,他就孤零零地死去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能做到这个的人,实在是不多。
(池塘柳摘自北方文艺出版社《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一书,邝 飚图)
相关热词搜索:;凿壁偷光篇二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凿开墙壁偷借邻居家里的灯光来读书,后指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刻苦努力学习。
汉朝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匡衡。他出生在农民家里,小的时候他很爱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供不起他读书,也没多余的钱买书。只能向人借书,乡里有个有钱人家有很丰富的藏书,匡衡就每天去他家做短工,却不收分文工钱。这个有钱人觉得很奇怪,问匡衡这是为什么。匡衡说:“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就满意足了,我愿意每天都来你家做短工。”这个有钱人听了非常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匡衡很快就又愁眉不展了,书是有得读了。可是,他白天要做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家里实在太穷了,根本买不起油点灯,匡衡为此非常着急。有一天晚上,他又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时候,忽然,发现屋子里有一道微弱的亮光,仔细一看是从墙角的一条缝隙透进来的,原来是邻家的灯光。这个发现使匡衡非常兴奋,他立刻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立刻找来工具一点点地在挨着那条缝隙在墙上凿穿了一个稍微大点的洞,“偷”来了邻家的一点光亮。从此后他每天都能捧着书本,靠在洞前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匡衡就是这样的勤奋学习,使他后来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最终成为西汉时期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
唐《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数年学剑工书苦,也曾凿壁偷光史路。”
求知是一种欲望,凿壁偷光是一种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大家需要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
现在这个年代,虽然用不着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来读书,但是发愤忘食努力学习的同学也随处可见。
凿壁偷光篇三
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凿壁偷光的意思和造句,希望大家喜欢。
【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1. 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用凿壁偷光了。
2. 老师也常说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鼓励学生认真读书,还是第一次听师傅说切不可废寝忘食目不窥园的怪诞理论。
3. 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5. 凿壁偷光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6. 公子好雅兴啊,在这等景色下读书,不逊于古人凿壁偷光,囊萤积雪。
7. 大家还记得那位凿壁偷光的车胤吗?
8.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
9.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10. 我被他凿壁偷光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我走过去同他谈起来了,一番话语又把我给感染了他的求知精神。
11. 不过,蹭网这种做法在晓艳看来是一种"凿壁偷光"。
12. 我们要学习匡衡凿壁偷光的读书精神,对学习孜孜以求。
13. 山东没什么可牛的,只是出了个"小偷"会凿壁偷光的宰相叫匡衡而已!
14. 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15. 在读书中,我又来到了凿壁偷光的少年家中。
16. 现在人们一般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17. 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