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获奖 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特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7×4×25 125×9×8 48+315+52 888+17+83 125×8
(2)、评出胜负,分析原因。
(3)、小结: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问题一:育新学校马上要举行艺术节比赛了,老师准备给他们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短袖衫32元/件 裤子45元/件 夹克衫65元/件
(1)提问: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再算一算。
(2)学生动手,独立算出要付的钱数。
(3)教师巡视,让用65×5+45×5和(6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 (65+45)×565×5+45×5
问题二: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4米,宽26米,求周长。
(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周长。
(2)教师巡视,让用64×2+26×2和(64+26)×2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 64×2+26×2 (64+26)×2
三、探索规律。
1、板书:(65+45)×5=65×5+45×5
(64+26)×2=64×2+26×2
2、体验感悟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等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3、类比展开。
提问:你能根据刚发现的特点编几组等式吗?
学生编写,教师巡视后全班交流。
4、揭示规律。
(1)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如果有学生答得比较到位: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的。
(2)谈话: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我们就用a、b、c这三个字母来表示
(3)引导:如果在第一个等号的左边我用a来表示65,b来表示45,c来表示5就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板书:(a+b)×c
(4)追问:那么等号的右边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后板书:(a+b)×c=a×c+b×c
四、应用规律 。
练习课本56页第一,二习题
五、拓展延伸。
1、看看前面买服装的问题,根据提供的信息,除了可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之外,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60×5-50×5 (60-50)×5
(2)思考: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3)如果老师是这样买的,
出示:买5件夹克衫、5条裤子和5件短袖衫,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
60×5+50×5+30×5 (60+50+30)×5
(4)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
2小结: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两个加数相加,还适用于两个数相减,甚至是多个数相加或相减。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相信在今后的计算中会更加简便快捷。
六、全课小结
你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获奖 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特等奖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采摘园图片。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0米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 ( )米
20米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 )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字母表示为(a+b)×c=a×c+b×c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1、采摘大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30米,问:原面积比增加的面积多多少?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2、20×60-20×30=600与(60-30)×20=600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略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获奖 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特等奖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26页例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区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不同。
2.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难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初步发现乘法分配律
课前导学:
1.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水。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2.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支。一共有多少支粉笔?
3.一套运动衣上衣75元,裤子45元。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组等式:(4+2)×25=4×25+2×25
(45+155)×40=45成×40+155×40
(75+45)×60=75×60+45×6
二、分析乘法分配律的特征
1. 问题:你能写出同类型的等式吗?
学生仿照教师所板书的等式,写出同类型的等式。
2.学生独立仿写。
3.随机抽人回答。
4.问题:你怎么判断这些等式是相等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思考等式相等的原因,分析等式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一)
1.在平板上完成练习题,并提交。
2.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
四、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导语: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数学中叫做乘法分配律,请大家自己看书上第26页内容,看看规范的表述语是什么,同时把字母表达式补充完整。
1.学生自己看书,划一划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并补充字母表达式。
2.结合具体等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
五、巩固练习(二)
1.在平板上完成练习题,并提交。
2.比较具体算式,找出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
思考: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不同?
六、新旧知识的联系
问题:回忆一下,以往学过的哪些知识其实就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呢?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5×12的竖式
七、简便计算
1.问题:这几天我们学习的运算定律都可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来抢答一道题
97×88+3×88
2.仿照出类型的题。
3.拓展练习:
102×33
八、课堂总结
1.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在学习上给大家提出两点建议,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3.布置作业:
《课时练》25页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