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全年妇幼管理工作计划篇一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强化保健科的工作职能,抓好妇幼保健,加强农牧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力争保健科的工作有新的起色,不断把服务范围推向农村牧区,与此同时,抓好基层的业务指导,每月做好乡镇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通过下乡和经常性的例会.学习班.培训班等形式来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xx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30/10万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1000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认真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做到资料齐全、帐目明晰,不挪用、不挤占、不截留专项补助资金。
认真做好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干预项目和对孕妇增补服叶酸的项目的工作,按项目要求准备实施方案、组织机构等资料。
1、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根据新形势、充实新内容,确保基础医疗保健工作的踏实与健全。
2、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我院通过进修培训,具备了初步的专业技术人员梯队,但结构不合理,年龄层次不合理,技术水*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要花大力气进行人才梯队和人员结构的建设,提前进行人员储备和培训,确保健院工作正常合理有序进行。
3、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整体护理水*相对欠缺。今后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有计划的分批选送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技术、推广新做法。
4、开展新的医疗项目;宫腔镜手术和无痛分娩。
5、保健科要规范对乡村级妇幼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各项业务考核制度。并按季度进行考核。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随访,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6、抓好控制院内感染及传染病漏报的管理。成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7、重点加强妇产科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医疗质量、护理质量。
8、加强内儿科的建设,基本做到内儿科常见病能得到有效治疗,院内会诊、综合救治能力得到加强。
强化医疗安全,减少事故纠纷,使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培养提高保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优质服务的窗口形象。奉行“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病员至上”的服务宗旨,广泛开展讲政治.讲文明.讲奉献活动,向社会公布优质服务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各阶的监督。同时贯彻执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政策。杜绝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重点结合县卫生局下发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积极开展活动,使群众对我院的满足程度有新的提高。以切实改善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化解纠纷苗头。把创建和谐妇幼保健院、和谐科室的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信息公示,确保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依托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信息*台,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努力减轻病人负担。
1、认真贯彻“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要求,根据《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书》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班子成员的相关任务和责任。党支部与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书》,把《责任书》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
2、进一步完善防范、抵制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在严格执行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形成自觉抵制医药购销领域和医务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改善院内外环境。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提供优质服务。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和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和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选活动。
为保证以上重点工作的落实,全院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服务观念,纪律观念,自觉服务和服从于全院建设、发展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本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努力奋斗。
全年妇幼管理工作计划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妇幼健康质量管理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落实妇幼健康工作,提高全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能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积极完成妇幼保健工作各项质量指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妇幼健康质量管理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任务目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5/十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3‰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7‰以下。
2.孕产妇早孕建册率达95%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达率9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剖宫产率比2020年下降5%以上。
4.出生缺陷监测覆盖率100%。
5.叶酸服用率达任务数70%以上,服用依从率达90%以上,服用随访率达到90%以上。
6.自愿免费婚检检查率在93%以上。
7.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在97.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0%以上。
8.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完成各8000人,覆盖率均达到60%及以上。
9.免费孕前优生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9%。
10.出生医学证明废证率达1%以内。
11.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0%以上。
二、具体措施
区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设置在区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加强与助产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强化转诊、会诊、救治等重点环节保障,完善救治网络。各助产机构要对照《市母婴安全质量控制标准(2020年版)》进行自查自纠。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每季度组织对辖区内助产机构进行质量控,并将质控情况上报区卫健局和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每年组织对辖内助产机构进行4次质控抽查,并将情况上报区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市区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方案》号文件,规范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做出明显标注。尽早发现辖区内常住孕产妇孕情并开展健康管理,对发现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诊转诊结果。各助产机构要规范开展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及风险管理;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绿(低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紫色(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筛查妊娠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紫色”的孕产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建立规范的专案管理记录,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登记和统计,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根据上报情况加强追踪及病情危重的管理。辖区各首诊医疗机构应按照首诊负责制加强流动高危孕产妇信息登记、报告和救治,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强追踪和管理,区人民医院要配合做好报告危重孕产妇救治情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做好跨区域的高危孕产妇的转介和随访管理。
区母婴安全管理办公室要按照《省产科急救管理工作方案》要求,统筹协调辖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急救中心(120)实施院前急救,并转运到具备产科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产科急救原则上遵照逐级呼救和转诊,特殊危重情况可实行跨级转诊,由区母婴安全管理办公室协调,直接转诊到具有综合抢救实力的医疗机构,确保急救迅速、准确、有效。转诊必须在病情许可、确保孕产妇安全前提下,与上级接诊机构充分沟通病情后,由医护人员护送转诊,做好病员交接,并完善转诊记录。
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助产机构、区疾控中心、各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病毒治疗定点,继续按照建立的“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艾滋病防治五项联动机制”等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干预、随访到位”措施,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及时、全程规范的预防母婴传播服务。各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常规医疗保健服务,严格执行落实孕产妇首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重点强化孕早期管理。
按照《市区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德市罗卫计发〔2019〕2号),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做好全区的母婴安全监测、培训、技术指导、信息统计分析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每年开展不少于3次医疗质量安全案例警示教育,健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定期自查制度。
各助产机构要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产科探视管理,新生儿在院期间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完善新生儿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识别、交接有登记。规范处理医疗废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胎盘和死胎(死婴),加强新生儿病房、临床检验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
各助产机构要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围绕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质量评价。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当每月开展自我评估与分析,制订并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定期及时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报送住院分娩、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个案数据以及服务资源数据。规范开展孕产妇新生儿死亡(危重症)评审工作。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照《市妇幼保健质量控制标准(2020版)》要求,每半年组织产科、新生儿科、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等业务科室和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召开至少1次联席会议,梳理妇幼保健服务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完善诊疗预案和管理制度。规范设置保健科室、配置保健人员,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我区妇女儿童提供需求相适应的保健服务。
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避孕、计划生育服务等内容,提供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无缝衔接“一条龙”服务链。规范有序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全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规范开展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逐步扩大筛查覆盖面,提高筛查质量。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大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引导群众选择安全、适宜的避孕措施,保障避孕药具发放,指导产妇分娩后及时采取避孕措施,合理控制生育间隔,减少非意愿妊娠。
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儿童保健、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加强新生儿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就诊,提高新生儿访视率。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动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工作,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做好高危儿筛查、转介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重点加强高危儿专案管理及诊治和干预,为儿童提供全程医疗保健服务。
(四)加强出生缺陷防治质量管理
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各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业务沟通联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制度,强化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机制,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相关标准和规范,健全服务网络,加强院内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大力推进产筛产诊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产前筛查机构建设。健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诊治服务网络,完善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
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强科普宣传,倡导优生优育,强化群众出生缺陷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推进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规范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扩大产前筛查覆盖面,依法打击非法开展产前诊断行为,加强质量控制。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规范阳性儿管理和诊治服务。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多发出生缺陷疾病的防治,减少先天残疾,完善出生缺陷患儿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和遗传代谢病筛查及救助项目,减轻患儿家庭及社会负担。结合救助项目,强化健康教育,扩大受益群体,有力推进工作。
依托妇幼三级网络,及时掌握育龄妇女动态,进一步完善台帐管理,切实掌握孕情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提高早孕建卡率、42天新生儿建卡率和系统管理率。
(五)加强宣教督导质量管理
加大《母婴保健法》、出生医学证明、各种妇幼项目知识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资料,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母婴安全工作的氛围,促进母婴安全措施的落实。通过led、发放宣传材料、微信群、qq群等形式对基层妇幼保健专人员培训并组织基层人员下村宣传母婴保健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母婴安全知识认知水平,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率,有效提升我区妇幼健康水平。
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区人民医院结合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确定技能培训主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保障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
聚焦妇幼健康新政和监督热点、难点,围绕两孩“优生”、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的总体要求,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区卫计监督执法大队加强助产机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机构、人员准入,持续强化技术服务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执业、超范围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范管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卫健局制定区区妇幼健康质量管理年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区妇幼健康工作;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结合辖区妇幼健康工作实际,制定详细推进计划,统筹做好母婴安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出生缺陷、宣教督导等系列质量管理措施。
(二)强化质量控制。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严格按照母婴安全、妇幼保健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辖区内助产机构母婴安全保障、妇幼保健管理的质量控制、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工作,推进全区妇幼健康能力持续提升。
(三)强化督导考核。区卫健局将对“妇幼健康质量管理年”
推进情况和成效进行督导考核,对工作持续向好、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明显滞后、成效不力,甚至发生产科、儿科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约谈、通报,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全年妇幼管理工作计划篇三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对教育的关心和高度重视,得益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县广大一线教师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我们教育部门目前的紧迫任务。
1.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我县教育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专业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特别是学前教育段,整体办学水*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却存在师资严重短缺的现象。
2.学校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人物,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但是目前我县校长和学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和专业化水*都有所欠缺。因此,必须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并团结向上的学校管理队伍,带领我县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3.教师骨干队伍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骨干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能够直接引领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但是目前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发展规划;机制不够健全,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层次不高;骨干教师所占比重偏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以我县高中为例,高中段现有教师969人,其中市骨干教师76人,占;县骨干教师129人,占;山东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xx市名校长1人,无齐鲁名师或齐鲁名校长。
4.教师激励机制亟待制定。
近年来,我县教师凭借其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朴实作风,带领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屡创佳绩。但是,一方面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八项规定等改革措施的实施,取消了奖金的发放,无法发挥绩效奖励在树立先进和调动教师积极性等方面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职称历来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但是受“按岗定编”等政策的影响,出现了部分教师有任职更高一级的资格却无法聘任的情况。而奖励机制的不健全,极易造成优秀教师流失现象。
1.创新补充交流机制,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优化教师编制管理。按照有编即补的原则,足额安排年度用编进人计划。在核定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学校教师编制。对满编的学校,根据解决大班额等实际,设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需要补充。对超编学校,利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政策,促进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二是招募编外教师。积极借鉴周边区县经验,引入“*购买服务”的教师制度,在不增加事业编制的前提下,每年从财政上专门拨付一定数量的资金,按照“同县同待遇”“同岗同待遇”的办法,用于招聘部分紧缺教师,明确教师服务期限。这部分教师除了没有“事业编制”以外,一切待遇和“有编老师”完全一样,最大限度的发挥和保护这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解决师资紧张问题。三是争取xx籍免费师范生回xx工作。20xx年我省共招收免费师范生3000人,面向市就业的有95人,我县考生有37人成为免费师范生,其中面向xx市就业的只有4人。建议提前协调沟通,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上汇报争取,加大免费师范生数量向山区倾斜力度,并争取xx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xx安置工作。四是定向招聘部分本土教师。针对我县山庄、槎河、于里沟等农村较偏远地区教师想调动甚至辞职等“留不住”的问题,建议采用面向本乡本土的大学毕业生招聘农村偏远地区小学教师,由教育管理部门与大学生签订合同,大学毕业生必须在这几处偏远地区小学任教一定年限,期满后可以通过考选等方式到其他学校任教。通过这种方式,让偏远地区的学校能“进的来”、“留的住”教师,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五是加大高中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人社等部门要根据高中学校对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主动应对因高考招生改革、解决大班额问题和女教师产假式缺员带来的教师缺额问题。扶持引进高层次人才,允许高中学校在编制总量范围内自主招聘教师,协议工资报酬,编制部门予以认可,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享受县内有关政策。
2.完善管理队伍梯队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一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在我县大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组阁制” 、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制度保障的背景下,应坚持跳出xx看xx、站在全国看xx,让校长们通过外出培训、互助合作、专家引领、挂职学习等方式,在教育科研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努力的成为一名教育家,实现教育家办学。二是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广开选拔渠道,建立后备管理队伍的“梯级队”,通过社会招聘和教师公开选拔两种方式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打破年龄等限制,加强培训和培养力度,根据实际需要择优上岗;另一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惟年龄看本领,不惟文凭看水*,不惟资历看能力,打破校际界限和一些框框制约,让优秀的管理人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竞争。
3.构建长效培养机制,保障骨干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一是形成科学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我县各学段、区域、学科、教师年龄情况,制定出骨干教师五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及措施,明确各科室、各学校的工作及分工,推进骨干教师自我发展的评价办法和奖惩措施等。二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形成明确选育制度,制定出各发展阶段从推选、培育、认定考核到推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办法和标准,让教师学有目标,赶有措施,成长有扶持,培育有保证,让每一个层次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目标,保证教师成长序列化。三是打造全方位培养格局。相关科室和学校要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发现可造就之才,全面掌握教师发展情况,根据教师特点共同制定培育措施并开展培育工作,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台。
4.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增强教师队伍内部活力。
一是设立教育基金会。借鉴周边区县经验,设立民办非企业类社会团体“xx县教育基金会”,财政局注入注册资金,民政局予以登记注册,教育局为该基金会的业务主管部门,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资助学,专门用于对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提高教学水*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效果的教育教学创新行为进行奖励。二是破解教师评聘难题。适当调整高级和中级岗位设置比例,逐步消化有任职资格却无法聘任的教师,同时对特别优秀的教师追加评聘名额,或实行低职高聘。确保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专业水*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研究制定《教师量化积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常规、教学成绩、教研教改、工作量、出勤等内容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得分情况,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进行淘汰。四是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县财政按照一定标准,转款拨付教师绩效奖金补助。县教育部门进一步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分配绩效工资,让教师直观的感受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发起广大教师认真工作、勇于干事的激情。
全年妇幼管理工作计划篇四
20xx年,我院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团结协作、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建立*等互信的医患关系。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目标,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业务技术建设,扩展服务领域,开拓报务市场,提升服务水准,稳定和发展医疗保健业务;强化制度落实,确保医疗安全;强化机构职能,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确定以下五项年度工作目标:
一、加快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加强沟通,拓宽筹资渠道,做好改善医院用房的前期工作。
二、强化机构职能,抓好妇幼保健,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使相关工作有新的起色。
三、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重点结合县卫生局下发的《惩防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活动,使群众对我院的满意程度有新的提高。
四、加快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创建品牌医院,使我院“两个效益”有新的增长。
五、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强化医疗安全,减少事故纠纷,使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
为保证以上重点工作的落实,全院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服务观念,纪律观念,自觉服务和服从于全院建设、发展大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本年度各项工作目标努力奋斗。
全年妇幼管理工作计划篇五
(一)积极争取*支持,通过增收节支等途径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医疗保健业务用房紧缺的状况,以适应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力争实现妇幼保健院的整体搬迁。
(二)大力引进人才,补充后备力量。
(三)加强妇科设施管理。
(四)提升新生儿监护水*。
(五)完成化验室检验设备的更新及增设
二、工作目标
(一)做好医院整体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继续开展妇幼保健和临床新技术、新项目。
(三)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五)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三、具体要求
(一)临床医疗工作
1、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2、抓好“三基三严”培训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安全。1
3、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妇幼保健工作:
1、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婚检率。
2、加强两个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3、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提高母乳喂养率。
4、开展妇幼保健新业务。
(三)行政管理工作:
1、搞好医院文化建设。
2、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加强行风建设和医德教育。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保障后勤供应。
2、逐步改善医院环境。
3、加强医院污水、污物处理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4、加强安全管理,维护医院安全。
四、主要措施
(一)行政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因地制宜实施改革与创新,抓好两个效益,保持医院稳步发展。
2、加强院科两级管理,继续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
3、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工作,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发挥信息系统作用,搞好宣传报道和医疗保健信息管理。
5、加强群团组织工作,丰富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6、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二)业务管理
1、妇幼保健: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妇和儿童的全程保健管理,不断规范保健技术服务,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加强对各项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及时提出工作建议,巩固提高妇幼保健各项质量指标。
(1)保健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对各乡村卫生院、所的业务指导全年不少于4次。
(2)继续实行基层妇幼人员例会制度,以定期总结交流工作情况,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岗位工作。
(3)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基层妇幼人员进行2次以上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高危孕妇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筛查与矫治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
(4)第二季度对妇产科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对产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季度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础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分析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的困难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5)努力扩展农村妇女病查治覆盖面,安排妇女病查治工作,按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妇女病查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
2、临床: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1)妇科: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分娩,同时充分利用薄层细胞自动涂片机、艾滋病初筛系统等设备,开展对宫劲癌及艾滋病预防等妇科疾病的防治,确保医疗安全。
(2)产科:加强孕期监护,完善孕产妇管理,特别是高危管理,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力争创建产科icu,更好的发挥我院在全县孕产妇抢救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三)经济管理
1、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
2、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统一采购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3、搞好院科两级核算,控制医疗成本。
4、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查”。
(四)后勤保卫工作
1、加强后勤管理,全力保障后勤供应。
2、完成医院搬迁协调及准备工作,争取搬迁项目早日开工。
3、加强消防安全及综合治理工作管理,确保病人与医院安全。
随着社会制度和卫生政策的调整变化,妇幼卫生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困难与机遇并存,影响着妇幼卫生事业和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工作,才能不断推进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总之,我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总结经验,再接再励,更好地为全县广大妇女儿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