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一
潮汕文化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拥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潮汕文化,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启示和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潮汕文化能够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源。作为一个潮汕人的后裔,我常常感到自豪和自信。通过学习潮汕文化,了解潮汕人的智慧和勤劳,我更加认同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传承。这种自豪感和自信心不仅增强了我对自己的认同感,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其次,学习潮汕文化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潮汕人非常重视家庭,尊重长辈,注重家族传统和家庭教育。在潮汕文化中,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床,也是每个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通过学习潮汕文化,我更加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并且在我的家庭中也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和家族传统的传承。
另外,学习潮汕文化也让我对传统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潮汕人崇尚诚信、尊重和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似乎有些受到扭曲,但是通过学习潮汕文化,我意识到这些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性。诚信是我们交往的基础,尊重是我们相互合作的前提,传统道德观念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学习潮汕文化,让我明白自己应该坚守这些传统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最后,学习潮汕文化也启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潮汕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潮州木偶戏、潮州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富有观赏性,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我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潮汕文化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从中发现了艺术的美妙之处。
总结起来,学习潮汕文化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和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潮汕文化,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到传统价值观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对于潮汕文化的学习,我会继续保持热情和兴趣,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具有潮汕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二
2010101401沈奕翔
妈祖就是元代以后被福建等沿海居民尊为天妃娘娘、天后圣母的海上保护神。原名林默娘,是福建莆田湄洲屿的渔家女儿,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史有其人。由于诸多传说,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受人崇拜的神。特别是闽粤等沿海省区居民,更将妈祖奉为主神。汕头市等潮汕沿海沿江县市也一样。
由于地域文化的亲缘性,潮汕一带与福建、台湾等地,在妈祖信仰上,具有共同的民俗、风俗和习俗,两地关于妈祖的传说近乎一致。妈祖是闯海者心中法力无边的海神,也成为潮汕民众最普遍信仰的神圣偶像。
从沙汕头到汕头埠,已是从渔村向集市发展,汕头沿海成为商舶聚集之地。这些渔民和商船,成年累月与大海打交道,经常遭遇风险,海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他们盼望神明保佑和庇护的心愿是极其迫切的,有了“驱邪救世,乘席渡海”的妈祖,人们自然祈求她能护航救险,崇敬信仰之心理所当然。
当时汕头商埠初步形成,就已有老妈宫、关帝庙以及清政府设立的沙汕头税站等建筑。渔民都把“妈祖”作为“一舟司命”,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这一天,都会到这里祭拜。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前。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后宫全面重修,不少商贩也把它作为交易的场所。此后,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是全汕头盛大的节日,沿海船舶都在舱里的龛前敬拜。当时,汕头埠有天后宫多处,主要有下岭妈祖宫、华坞妈祖宫、妈屿妈祖宫和升平路头老妈宫,市民大都到升平路头老妈宫来祭拜。因人多宫小,虽是走马轮番,小宫也难容市众,供品摆出门口,摆到马路,堵截交通,车辆无法通行,只得绕道。
汕头市区历史上还有过一座“新妈宫”,其址在现汕头市金平区新风左巷4号今永平路小学所在地。新妈宫与一般的祠堂差不多,属潮式建筑“四马拖车”,有二条“伙巷”,门前有麒嶙、嵌瓷,西侧还有一土戏台。香火兴旺一时。
新妈宫的盖建其实也反映了过去的商业竞争。过去汕头许多行铺以地域划分商业行会,行会组织“老油园”同“新油园”因拜妈祖的桌位问题发生争执,被排斥的“新油园”才盖起了新妈宫。新妈宫建于民国初期,规模比老妈宫大,但名气比老妈宫小,特别是新妈宫拆除之后,市民知之者更少。
1944年,日军在汕头招募往新加坡修船劳工,大约有二百多人,去时到汕头老妈宫请妈祖分灵同往。初到星洲,生活清贫,经费缺乏,就地建简朴庙宇,恭奉天后圣母。至1948年才合力筹划,在原址建起“汕头社天后庙”。至1989年,由理事会倡议发动筹备,在芽笼四十巷五号注册成立汕头社,1994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举行隆重移迁晋庙大典,望后人思源发扬光大,特书匾额“蛇江飞来”,示意汕头妈祖驾临此地。
汕头天后宫自1992年重修开放,市民依旧虔诚朝拜。成为汕头市文物保护点和旅游胜地。新加坡汕头社天后庙晋香观光团几十人于1995年莅汕。台湾也有不少地方成团结队来汕头老妈宫敬拜分灵,带往住地。
近代重要的贸易口岸——樟林港,也曾有过四个天后庙,其一是约建于元代中后期的“灵感官”,其二是建于明代(具体年代不详)的“暗芒宫”,其三是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七年间(1787-1792年)的新围天后宫,其四是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城内天后宫。
汕头埠妈祖出游没有定期,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936年前后。当时,总商会辖下的各个公会大都组有标旗锣鼓班参加出游。汕头存心善堂仪仗队是开路先锋,这个仪仗队是西洋管乐队,制服整齐,白衫黑裤的中山装加嵌鲜艳色线,载上大冠帽,十分精神。管乐可算齐全,每样乐器都成双成对,有小号、长号、中号、圆号、大号、银笛、单簧管、双簧管„„还有小鼓、大鼓和钹。各公会的标旗也各具特色,标旗旗篙头垂下的都是各商号的商品,装饰得十分雅致,大做广告。扛标旗的妙龄少女穿着各式各样的旗袍,有的穿绣花鞋,有的只穿纱袜,大多戴上有色眼镜,有红的、蓝的、褐的、黑的,色彩繁多,多半是各个酒楼的女招待和有牌照的妓女。各公会的标旗队伍大展风骚。锣鼓后棚,潮乐、国乐竞赛雌雄。锣鼓班的后面,还有数量不一的纱灯,这次纱灯实人较多(这就是“扮景”,以真人饰扮人物故事,今称“活塑”),改用手推板车作为底架,上面糊贴楼阁、假山等,如“山伯与英台”、“感文君听琴”„„等。还有醒狮队伴随游行。行列中还有一尊高耸超群、令人难忘的“大头弟”,他穿着浅蓝色长袍,手拿葵扇,高约五米,用木棍高脚撑起,十分逗人喜爱。
妈祖出游乘坐的是八人抬扛的玻璃鸾轿,轿前扛着几个大礼箱,盛装着寿辰敬拜的礼品和香案。汕头老妈宫这座妈祖偶像,是软身装置,用洋藤条编织和木雕合制,身躯为洋藤条编织,头、脚、手为木雕,十分轻巧,穿起绣袍鞋帽,显得慈祥喜盈。街巷迎驾,各设敞棚陈列供品,整个出游队伍甚长,见头不见尾。队伍两边由存心、诚心、诚敬、延寿„„等善堂的消防队维持秩序。巡游队伍井井有条,悠闲文雅。一路商店、行辅鞭炮迎驾,乐声阵阵,鞭炮隆隆,气氛热烈,一片升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景象。自1939年汕头沦陷以后,妈祖出游遂告停止。
在潮汕民间,对妈祖的虔诚,演化出不少民间习俗。早期的汕头渔民,不仅在离岸的时候要拜祭妈祖,当船行至外海口妈屿时,还要到岛上的天后庙拜祭,并且要放生一只活鸡。妈屿岛因此也有放鸡山、放鸡岛之称。而至今最普遍而隆重的习俗是“做妈生”。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辰,这一日在民间被视为“圣日”,人们进香祭拜、演戏、游神以祈风调雨顺,平安兴旺,家家户户要备办供品,信女们一早就都梳妆打扮,手挽花篮,携带香烛糖粿果品前去“落宫”。拜过妈祖,商家行铺往往都要宴请亲朋、伙计吃卤鹅炒面。“妈生”宰大鹅、吃炒面,如今仍是潮汕一带三月二十三的固定习惯,成为“不迷信的迷信”。狮头鹅是潮汕名产,尤以汕头月浦乡的狮头鹅最大最肥美。头科狮头鹅春节前上市,是蕃薯饲养的,最为肥美,至农历三月头科鹅已近尾声,往后二科鹅应市,已是食草鹅,肉质较差。所以趁“妈生”宰杀肥鹅,既是敬神,也饱口福,潮汕人多乐而习之,相沿也便成俗。
妈祖文化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信仰。它让更多闯海的汕头人有了一种精神寄托,有了一种安全感。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介绍潮汕文化的概述和重要性(约200字)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地方文化。潮汕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音乐、戏剧和饮食而闻名于世。作为一个学生,我有幸有机会学习和体验潮汕文化。这次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潮汕文化的重要性,并为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
第二段:学习潮汕话的体会(约250字)
学习潮汕话是我学习潮汕文化的第一步。潮汕话是潮汕地区的主要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潮汕话非常丰富多样,并且有着独特的语音和语调。学习潮汕话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练习,并由于它的独特性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潮汕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第三段:潮剧表演的感受(约250字)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方面之一。在潮剧表演中,音乐、唱腔、舞蹈和戏剧性的表演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通过学习和观看潮剧表演,我体会到了潮汕文化的独特之处,并且深深被其热情和激情所感染。潮剧中的故事和角色塑造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第四段:探索潮汕美食的魅力(约250字)
潮汕美食以海鲜和独特的烹饪方式而闻名。在学习潮汕文化的过程中,我也有幸品尝到了潮汕的美食。潮汕菜以其口感丰富、味道鲜美而受到广泛的认可。无论是潮汕牛肉火锅还是潮汕蒸凤爪,都展示了潮汕人民对食物的热爱和讲究。通过品尝潮汕美食,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潮汕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第五段:潮汕文化对我的影响和启发(约250字)
学习潮汕文化不仅让我了解了一个新的地方文化,还对我的思考和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了解潮汕文化,我意识到每种文化都是独特而宝贵的,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我也学会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和传统习俗。这种跨文化的学习体验使我更加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我对其他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总结:
学习潮汕文化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潮汕话、潮剧和潮汕美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了解了潮汕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这次学习经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潮汕文化,为我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四
来自潮汕地区的我对潮汕文化习俗有一定了解,通过询问长辈、上网查资料等途径简单总结了潮汕地区的“拜神”文化以及结婚时的流程习俗。
潮汕人民的“拜神”文化
潮汕人民热衷于“拜神”想必人尽皆知,人们或有求于神明或保佑家人平安,于是“拜神”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更多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潮汕人民就会在家中拜神明以保佑家人健康,事事顺心。每个月的初二十六,人们就会拜拜家中的“地主老爷”,以求家宅平安和谐。
八月十五,家家都会在家中桌子上摆好月饼、柚子、大桔、茶叶、糖塔、汤圆等福品赏月,希望月娘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
农历七月十四是人们祭拜孤魂野鬼的时候,这一天,人们总会准备一大锅米饭、水果、许多纸钱,为可怜的孤魂野鬼超度,保佑其早日超生,重新投胎。
腊月二十四那一天称作“老爷上天”,即家中各神位的老爷神婆都上天面见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来家中的情况,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晚上就要用泡有十二种花的清水清洗干净各个神位牌,并准备好大米、糖、一碗水、一套纸质的官袍、一个大大的纸钵,意喻去天上领取财富。这一天家中的水缸一定要储满水,表示财源不断。到了大年初四是神明汇报归来的日子,人们清晨便要早早准备好大米、水、糖,烧香迎接归来的神。
大年三十那天人们准备“好三牲”:鸡鸭鱼猪等,祭拜神明,意喻一年中的事物到最后一天仍然还有很多,正月初一那天也要准备同样的食物祭拜神明,意喻新的一年里温饱富足,有一个好的开端。
结婚流程习俗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各具特色,代表了当地的地方文化,为求方便,如今结婚习俗日益简化,通过询问长辈我总结了潮汕地区结婚的大概流程习俗。
“下聘”,就要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发饼。这一天,男方带着“十二板贴”(一种传统纸质喜帖)、红包、喜饼、糖条、烟、服饰钱、聘金等到女方家里,女方不能全部收下,只收一部分,并给男方一个“腰肚”(装有铜钱、稻谷、结发草、毛巾、大桔)带回家。亲戚会送来鸡蛋猪肉和红包,但一般猪肉和鸡蛋不会全部收下,只收一部分。这一天,还要家里的叔叔婶婶亲戚们吃饭。
结婚那天早上很早小孩子就会过来向新娘要玩具、笔、本子之类的。当天,女方要用十二种植物的水洗澡,然后请人来化妆。接着新娘要吃“五晚头”——五种菜肴,吃之前还要粘下红糖。新郎来到女方家接新娘时,要在女方家吃点米饭,然后搬嫁妆和日常用品,并且女方要准备一碗桂圆、一碗桔饼、一份喜糖带去婆家,自家也会留下一碗桂圆、一碗桔饼。到了男方家时,不能马上进屋。过一会才能进屋,进屋后,直接进婚房,不能马上和公公婆婆见面,所以接下来要吃的“结房圆”由别人拿进来,其他人在外面吃,新郎新娘在婚房里吃,一般一人要吃两个鸡蛋。这一天,新郎新娘是一直不能脱鞋子,新娘子那天不能出门,会在新房设一桌酒菜,新娘桌还要给长辈们敬茶,然后男方父母发红包给新娘。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五
潮汕文化是广东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代表了潮州、汕头和揭阳三个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人文风貌。通过短暂的旅行和沉浸式的学习,我对潮汕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分享我的体验和感受。
第一段:潮汕文化的起源和特征
潮汕文化始于唐朝,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和融合,现在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其特征包括闽南语的独特方言、精美可口的潮汕菜、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间艺术。潮汕人重视家庭和友情,做事耿直,淳朴而实在。潮汕歌仔戏、木偶戏和婚礼文化,也是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第二段:潮汕文化的历史和民俗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和民俗是其坚实基础。潮汕地区历史悠久,自汉朝以来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民俗也非常丰富多彩,从传统节日,如冬至、中秋节,到各种庆祝和祈祷活动,例如祭拜祖先和社团活动。因此,潮州老城区的古建筑、家族寺庙和社团聚居地成为了潮州市最值得游览的景点。
第三段:潮汕文化的风味和特色
潮汕美食在广东地区是非常著名的美食之一,其菜肴以其清新、细腻和鲜美的口感而著称。海鲜、福建和泉州菜、以及文化传承的特色菜肴,如卤水鸭、海蛎煎、潮汕牛肉丸等等。文化特色的表现也可以刻画在潮汕服饰、曲艺、建筑与旅游景点等方面,这些都是潮汕文化所珍视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段:潮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文化也在潮水般的社会现实中不断的推陈出新,为当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贡献。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包容、回归、传承和创新的文化,其文化价值和传统信仰已成为当代文化鉴赏与美学追求的新风尚。同时,潮汕人的踏实、勤劳、实用主义的工作态度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
第五段:结论
总之,在潮州短暂的研学实践中,我通过口味、视觉、听觉的感受,深深地体会到了潮汕文化的魅力。作为潮汕文化外的人,在了解与探索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时,我们不仅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更是获得一种更为全面、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六
“有活干是幸运的,干好活是幸福的”,我们要常常想起这样一句话:“感觉自己穿鞋的时候,要想到有人还没有脚”,知足是一种境界,要好好珍惜!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懂得珍惜,珍惜自己手头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岗位,珍惜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企业。要珍惜大家和谐相处、与人为善的这个缘分。
今天,我们能拥有一份踏实而稳定的工作,应该感到幸运和自豪,要知道,还有多少人在奔波,在烦恼,在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彷徨。我们要为自己是我们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要为自己能拥有一个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工作岗位而感到高兴;要为企业能为我们提供各种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而感到幸福。我们要感恩我们自己的企业,要对我们的企业说一声“感谢”,只有这样才能激起我们心中的无限感激之情和深深的报恩之意。
回顾过去,感恩现在,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企业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最需要我们感恩的是我们的企业。我们只有怀着一颗感恩企业的心,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哺育我们的企业,对得起企业给予我们的那份收入。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爱心,带着真诚,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那份美好,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现在的大好机遇,感恩企业,甘于奉献,积极工作,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为企业的腾飞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
很多工厂、企业都悬挂有这样的标语“企业兴我则荣,企业衰我则耻”。企业与职工之间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没有企业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势,就没有员工发展提高的优良平台,同时也无法保证个人收入的稳定。为此,作为职工,都应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多做一点贡献。只有大家齐抓共管,共同奋斗,企业才会兴旺发达,才会有条件保证职工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才会有能力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反之,若职工为了一己私利、一己之便,消极怠工,玩忽职守,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害,严重的会造成各种事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职工就要对自己的企业忠诚,就要培养这种“慎独”的境界,进而形成习惯,养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那么怎样对企业忠诚呢?最简单的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都是一个样,都要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不存在推委扯皮、应付差事等不良现象。对那种“漠不关心企业大局、本职工作得过且过”的行为,我们都应该鄙视和制止。
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和德高望重的人,都源于自己善于赞美和推崇别人的好习惯。我要向单位的一些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为工作的热情,为工作的投入,为工作的牺牲。要向他们学习事事以工作为重心,要以公司全局为核心,要对公司发展有恒心。特别是同事申进京对社会无私地奉献,这种大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推崇。
以往工作中想法很多却不敢去做,其实敢想”不等于空想,更不等于胡想。做事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认真负责,勤学多问能真正领会领导安排工作的意图,不能偏差千里,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有始有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从工作中、业务中学更多的智慧,自己要不断提高业务及其他综合水平。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七
祭祀的程序是一套十分完整的拜祭仪式。它具备物力、人力,由各方面精心筹划组成。首先,是祭品的备办必须丰盛,要有“五牲”、“三馔”,“五牲”即鱿、鱼、猪、鸭、鸡:“三馔”即海参、鲍鱼、蟹(其它海鲜也可)。
祭祀的当天清晨,所有参祭的裔孙都络绎来到了祖祠。祠堂内外清理得十分整洁,所有的堂柱都贴上了飘着墨香的鲜红对联,五彩缤纷,红烛高烧;灯火辉煌,热闹异常,节日的气氛相当浓烈。
开祭的时辰是非常神圣的。首先,由本族中辈份大的族老把龛门打开,接着,担任“通”的司仪大声宣布“祠祀开始!”此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三通鼓毕,全祠上下,一片肃静。再由司仪宣布祠祀的有关事项“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孙、助祭孙各就各位。”
众“礼生”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助祭孙一概人等都在天井中排队序立,长在前,幼在后。而主祭孙的角色,则由本族的长房长孙(宗子)或族贵担当。随着祠祀程序的逐项进行,主祭孙的一切拜祭仪式都由“通”、“引”两者交替通传接引。
诸如:授巾盥首,献香献爵,献烛献帛,行叩首礼等。在整场祭祀中,主祭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三献礼”的拜祭上。“行初献礼”。
其中包括荐馔(献茶、献汤、献饭、献五牲、献猪羊等):“行亚献礼”。其中包括读祭文者负责读祭文时,由“通”、“引”司仪通传接引至专供朗读的位子上的仪式,而读祭文者应半面向祖先神位,半面向众参祭者下跪。
众裔孙皆跪,然后开读。祭文,“祭时所诵之文也。”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篇)中所言,“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
读祭文毕,众裔孙一齐三叩首:“行终献礼”。其中主要包括由诵嘏词者(族中长者)代表列祖列宗教训子孙所宣读的嘏词,仪式如前,仍由负责“通”、“引”的通传接引后宣读:“告你子孙,守正守忠;从德尽孝,勤奋俭恭;承先启后,光祖耀宗;勿负所嘱,更始更终。”诵嘏词毕,众裔孙一齐再三叩首,以表敬谢之意。
在行祭“三献礼”中,主祭孙个人要独立完成“三拜九叩首”的礼节,以表示在整场祭祀中主祭孙与众不同的身份。祭祀仪式的最后是“焚祭文,化财帛”,在一阵鞭炮声中由族中辈份小的把龛门关上,至此礼成。
祭祀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在举行重大祭典期间,有些宗祠的主事还专门请来戏班演戏,以示庆祝。
【结束语】潮汕祭祀习俗是很隆重的,也很庄严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祭祀的重视,对神明的虔诚。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八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作为一个潮汕人,我常常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外地人涌入潮汕地区,潮汕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这里,我要分享自己的一些关于潮汕文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传承
潮汕地区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特别是在宋代时期,潮汕地区开始兴盛,也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音乐、戏曲、烹饪等方面,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今,许多潮汕文化遗产已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其中的汕剧、侨乡建筑、手工艺等。
第三段:特色文化
潮汕地区的文化有很多独特之处。比如,潮州话是潮汕地区的方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语音、词汇。同时,潮汕人也非常重视节日文化,如农历新年、清明节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活动。此外,潮汕地区的烹饪文化也非常有特色,海鲜、鲜虾、蚝煎等都是潮汕地区的美食代表,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第四段:民间艺术
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道路十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汕剧。汕剧是潮汕地区的特色文化之一,具有唱、念、做、打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由于曲调高昂、唱词华丽,它常常被称为“潮州情歌”。此外,龙舟赛、潮州民间舞等也是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代表。
第五段:现代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汕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现代的潮汕文化不仅是传统潮汕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新时代文化的创新和衍生。同时,潮汕文化还体现着创新、勇敢、拼搏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这些现代价值也随着文化传承、创造的延续而获得体现。
结论:
总之,潮汕文化是非常独特和丰富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而且还体现了潮汕地区的特色和民间艺术。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创新,潮汕文化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对现代文化和新时代精神价值的继承和创新。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九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
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
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
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
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十
潮汕建筑文化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地方建筑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和艺术价值。潮汕建筑文化以其特有的美学风格和建筑造型,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爱好者。在我的旅行中,我深刻领会到了潮汕建筑文化的魅力,我想在我所学习到的经验和感受中与大家分享。
第一段:简介潮汕建筑文化的背景和特征
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城市便是潮汕地区的代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三角洲地带之一。潮汕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舒适、实用、美观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筑风格方面,潮汕建筑无论是在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方面都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美学风格,是东南沿海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第二段:探究潮汕建筑文化中的古建筑群体
欣赏潮汕古建筑群体,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潮州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都被他们的古建筑所囊括,并在层层叠叠的古建筑里得以完美呈现。潮汕古建筑群体的建筑文化总体风格是以“木版年画”、花鸟名画、古诗词为灵感,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绘画、雕刻、水木结构、彩绘和吊脚楼结构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建筑造型和装饰。大特点是金色的装饰与精雕细琢的手工艺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十大名楼”,代表了潮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巅峰。
第三段:欣赏潮汕建筑文化中的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在潮汕地区拥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南华寺是优秀的宋朝佛教建筑之一。穿过惟楼,就有空心圆拱形构件形式的中轴线顶,是从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演化而来。这种构件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个丰富多彩的发展脉络。福佑寺是潮汕广三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寺内的建筑精美,特别是大殿,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韵味。
第四段:研究潮汕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潮汕古建筑的精华和珍品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这是维护潮汕建筑文化的必要手段。潮汕古建筑保护工作是多方共同参与,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些古建筑对保留一座城市的真正文化和古建筑价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政策、规划和安排加以保护和传承。
第五段:总结潮汕建筑文化与传统时尚的发展
潮汕的千年建筑文化深深影响为潮汕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同时也非常受欢迎和喜爱。新潮汕建筑的建造已反映了潮汕建筑文化在传统时尚中不断创新。这就是发展和传承文化的好处,时尚与传统在潮汕生活中不断交融,呈现出了潮汕地区独特的风貌和格调。我们可以看到潮汕的建筑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更是拥有着现代的发展与创新。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期以来,通过认真学习银监会、省市行一系列“合规大讨论”活动以及相关的文件规定,回顾我行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印证了省、市分行一系列治行方略、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的迫切和必要。“合规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令我们振奋,也深刻感受到“合规”正在我们行逐步根植于我们心中,固化在我们的行动中。
一、让“合规”融入全行的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是各个银行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石。基石牢固,大厦就会风雨不动安如山;基石不牢,大厦将会摇摇欲倾,毁于一旦。
合规文化,关键是“规”。什么是“规”?对我们而言,“规”就是我们的各项制度办法、各项业务流程、各项操作规范。“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法律制度,就将没有秩序,混乱不堪;我们银行行业的经营管理如果没有制度规程,也将漏洞百出,充满风险。
对战线较长、点散面广、管理环节多的邮储银行来说,严格管理、从严治行决不是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只有借助于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观念的强烈暗示和导向作用,逐步把严格管理的“硬”要求升华为“软”文化,方能达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达到理性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的新境界。为了把合规文化与实际经营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以“合规大讨论”活动为载体,把合规文化和严格管理有机融合,倡导人人合规,要求事事合规,在全行上下营造“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氛围。
我们的“规”是一代代经验的累积、总结,是一次次血的教训甚至是生命代价的转换、警醒。所以,作为邮储银行的一分子,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必须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坚决依规办事!
二、让“合规”成为员工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群体性活动,其灵魂根基是以人为本。把刚性的制度要求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潜意识和价值取向,并成为自觉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历程。
在全员参与、互动共进的过程中,让合规成为员工操作的基本准则,最大限度减少合规与违规的冲突频率,将成为合规文化建设的关键点。首先要建立监管与操作两个层面的有效互动。逐步纠正过去的“猫鼠游戏”规则,让监管者和操作者多层面交流,达成合规共识。其次要建立教育与惩戒有效互动,减少制度运行阻力。大力宣传弘扬合规人人有责,倡导主动合规,让员工在心灵深处认同制度,使行为合规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第三,要建立学习与履职之间的有效互动,扎实开展岗位制度教育,通过定期学习和培训,让每个员工全面细致地熟悉岗位制度要求,增强风险责任意识。第四,建立发展与合规之间的有效互动。时刻摆正合规与发展的关系,严防借发展业务随意冲击制度执行,让合规成为执行的底线和思想的警戒线,得到员工全面认同和发自内心的自觉贯彻执行。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深刻体会到:如何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如何实现邮储银行的长治久安,必须要靠合规文化扎牢防范的篱笆,用合规文化打造内控的防线。
坚持制度,依规办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许我们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但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必须改变。要让“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要求扎根在我们的头脑中,要让按制度办事、按规程操作变成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
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曾经使我们的经营举步维艰,至今仍需要我们不得不付出时间和精力清收、处置。所以,违规经营就是无效发展、有害发展。我们必须时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必须时刻牢记审慎、规范、稳健的理念,必须时刻遵守“四个统一”的发展观,让上级行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和管理要求成为我们业务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让“合规”成为动力,得到切实执行
经过多种合规心境的培养、调节、约束和激发,最终使全行员工养成良好的合规心态,历练合规有素的思想、合规有序的行为,从而形成全行上下时时守规章、事事合规则、处处律行为、环环控风险的良好合规文化氛围,这必将为各级行顺利推进经营转型,实现两大跨越和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对我们全体员工来说最主要的一点是:执行制度、维护制度尊严要靠人人参与。我们必须明白:邮储银行是大家的,幸福是自己的,遵纪守法、关爱他人、珍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运行轨道,而制度就是员工在轨道上安全运行的路标和警戒线。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各行其事、无所约束,势必脱轨离道、脱离集体。所以,我们每个员工只有把这个“轨道”印在脑子里,烙在内心里,落实到行动中,化被动为自觉,使自觉成习惯,才能一往无前,顺利开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新局面。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共同努力培育“合规文化”氛围,用心去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学习潮汕文化心得体会篇十二
潮汕建筑文化是中国南方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作为一名游客,在参观潮汕建筑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一、 潮汕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色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而潮汕建筑则是地域文化的最好代表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还体现了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融合。潮汕建筑的突出特色是它的木结构、藻井和建筑外观的精美刻画等,让人们对它念念不忘。
二、 潮汕建筑的精美细节
在潮汕旅游中,能够看到最多的是各种精美的木雕、石雕和铜雕。例如在遍布潮汕的陈氏宗祠,我不仅赏了一会儿木雕镂刻的门楼,并且一旁还有一块巨大的石雕井,上面镌刻着龙凤图案。所有雕刻都依据传统技艺,每块石雕或木雕都必须耗时数日或数周。这些精美细节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区。
三、 历史悠久的庙会
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悠久的庙会。这些庙会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有的是拜神、祈福、敬老和道德经说唱,有的则是庙会、艺术表演和品尝传统美食。在潮汕,庙会的规模很大,人们善于利用宣传噱头,使之更加盛行。而且,这些活动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社交活动,使当地文化流传更加广泛。
四、 潮汕的著名美食
地道的潮汕美食是潮汕文化的另一大特色。在这里能品尝到美味的牛肉火锅、蒸扇贝、招牌海鲜、牛腩粉和潮汕糕点等。其中的关键是它们基本都用可口的潮汕风味烹制而成。这些美食历史悠久,也与当地建筑文化和庙会文化息息相关。每一种美食都连结着当地的文化史,让它们更显出独特和魅力。
五、 自然风光的吸引力
潮汕地区还以其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到访潮汕,不仅可以欣赏海滨美景,还可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和二十四桥风景区等。潮汕的自然环境非常宜人,千姿百态,游客可以尽情享受这种绝妙的景色,感受文化和自然之之间的和谐。
总之,在潮汕旅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南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我深信潮汕的建筑、庙会、美食和自然风光都会留在我的记忆之中,带给我的启示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