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还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心得,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范文和经典案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一
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进入新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和竞争之间的关键因素,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点带面”推动我国人才工作“面面俱到”,值得广大组织干部领悟执行。
以“制高点”剖析“横断面”,锻炼人才奋斗使命担当。
俗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纵观古今中外,大部分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都是在鸿鹄之志的引导下,方能不懈努力并坚持到底的。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决定了他事业境界的高低,而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就是一切伟大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在这个“制高点”的引领下,建设事业才会犹如“水之就下”一般水到渠成。广大组织干部首先要站稳“制高点”,关切培养人才的思想动态,仔细剖析各色人才的“横断面”,鼓励全体有为之士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继承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建设贡献人才之力。
以“战略点”扩大“覆盖面”,打造人才吸纳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就为广大组织干部提出了一个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广大组织干部需要立足国家战略,以“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热忱,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吸纳、奖惩等机制的不断建立完善,不仅关心人才的物质精神生活,更要给予人才研究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组织干部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像海绵一样汲取全世界的智慧“源流”,不断扩大人才工作的“覆盖面”。
以“着眼点”投身“迎风面”,立足人才发力广阔天地。
人才工作不但要“引得进”,更要“用得出”“用得好”。充沛的人才资源只能证明国家发展的潜力上限,唯有实践奋斗方能将理论之可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进步。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似“急风骤雨”,实则“天地广阔”,正是无数人才建功立业、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组织工作要以民族复兴为“着眼点”,鼓励人才敢立“军令状”,敢上“第一线”,激励全部青年才俊以奋斗书写新时代的建设篇章。
国家发展靠人才,而人才工作的尽善尽美则需要广大组织干部贯彻人才会议精神,“以点带面”推动“面面俱到”。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中央批准印发了《200x-200x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规律,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干部、人才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人才规划纲要》是在科学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根据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从指导思想到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党在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必须学习好《人才规划纲要》,掌握基本精神,理清工作思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健康进行;要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人才政策,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精神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是《人才规划纲要》的一个鲜明特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规划纲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抓好《人才规划纲要》的落实,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进行工作方式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作信息化,不断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广泛宣传《人才规划纲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要加强宏观指导,把中央的要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实行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以推动全局工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战斗力,是改革力,是推动科技不断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内生创新驱动力。新时期如何促进人才发展,让人才发挥最大效用促进科技创新不仅是一个时代课题,更是一道改革发展“必答题”,亟待多方合力共建共促人才引领科技创新新局面。
摘掉人设。
我国目前各领域技术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专业型人才研究领域相对单一,人才成长速度与科技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潜能不足。为破此局,要厚植“全能型”人才沃土,树立问题导向,引导人才发展与时代接轨,与市场融合,与需求匹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多维度全方位扩大高端人才科研领域,拓宽人才研究范畴,打破人才发展局限,为人才领域设定、身份设定“摘帽”,锻造“诸葛亮式全才”,深挖人才科技创新潜能,将其智力优势、专业优势、领域优势“平移”“转嫁”,向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新兴产业、衍生行业和稀缺产业延伸,促进技术问题破解,实现“以人才为中心”的共创、共建、共兴局面。跨越地域。
人才动则资源享,人才动则科技兴。要充分发挥人才交流管理机构作用,建立社会性、多样性、灵活性、跨地域性的人才沟通交流机制,通过讲学、培训、兼职等方式拉近人才距离,促进智力资源交换、共享,打破人才发展“篱笆墙”。要构筑人才“互助、共进、共育”体系,依托人才高地制度优势和科技人才点子、思维优势补齐人才匮乏地区智力、创新动能不足短板,破除当地人才思维惯性和理念固化的“坚冰”,推动智力资源转型升级,激发科技创新动能,造就符合本土实际,符合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促进人才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以智力为纽带”的“点带线”“线带面”“面带体”科技创新动能整体提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笔者认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引”字大有学问,其又可细分为引进、引导和引荐三个方面来论述。
种好“梧桐树”,也寻“凤凰”来。
都说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都知道,“种梧桐树”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薪酬待遇、激励措施等人才保障机制;二是给人才更广阔的发展舞台,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实践证明,通过“种梧桐树”引进人才十分重要,改变外在环境吸引人才也的确有效。但如果只靠“种梧桐树”的单一手段,则不能尽可能多地挖掘发现人才。因为,很多时候人才是求来的不是等来的。我们除了“筑巢引凤”之外,还要学会培养自己“沙里淘金”的“慧眼”,去善于发现、识别各类优秀人才;也更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即便舍得“一身剐”,也要“跋山涉水”,“三顾茅庐”把人才“请回家”。
“老兵”带“新兵”,“新兵”变“精兵”。
很多人认为人才的引进只局限于“引进”。其实不然,对人才的引导也是引进中很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人才的引进更在于引导。万事讲求循序渐进,人才引进之后必然不能立马解决基层复杂多变的问题,也必不可能为当地带来飞跃式发展。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人才并不万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时,新进人才难免束手无策,他们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如果我们对人才不加以正确引导,而一味地期望过高,则可能导致“与基层尚在磨合”的人才,就被“盖棺定论”,贴上了“不合适”的标签。因此,基层在引进人才后,要注重对新进人才的细心引导,通过基层“老兵们”的“传帮带”,让新进人才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情况,适应基层,从而更精准地开展工作,变成实打实的人才“精兵”。
执“引荐”之笔,促“才尽其用”。
因为优秀人才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在引进时,要考虑到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少数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引荐有了“用武之地”。引荐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尽可能多地发现留住身边人才,并聚合不同的人才力量以发挥其最大价值,做到“才尽其用”。笔者认为的引荐,可分为两个方向——纵向引荐和横向引荐。纵向引荐,就是发动党员干部不定期地向上向下举荐优秀人才。一方面向上积极输送举荐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向下组建队伍“墩苗压担”。而横向引荐,则是指不同乡村之间的人才流动。这种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之为“人才共享”,即通过将不同但相似的乡村之间建立“人才联系”,实现“人才共享”,以达到带动全国乡村均衡发展的目的。
其实,人才引进工作的“引”字是门大学问,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挖深挖的地方。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常修常学,多看多想,通过更多有效手段为基层发展聚集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五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从八个方面深化了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引。做好人才工作,既要走“新”,树牢新理念、用好新举措、推出新服务;也要走“心”,让人才开心来、真心留、同心干。
树牢新理念,将心比心让人才开心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破除陈旧的人才观,换位思考,树立“人才为本、人才优先”理念,抓好基金引才工作,吸引社会资本联动,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提供投贷联动多元服务,以资本助推高技术项目集聚,吸引高层次人才。深入开展“两进一送”活动,以“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重点,提供定制化“一企一策”引才建议,推动更多企业投资高科技项目、引进高精尖人才。压实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建立人才工作队伍考核机制,利用跟岗见习、进企服务、实践招商、专题考察等形式,织密人才招引网格。
用好新举措,以心换心让人才真心留。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才招引要坚持体系引领,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要深化政、企、校、才合作,组织重点企业校园招聘会等活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模式,主动出击,集聚更多人才。依托同乡会、校友会等资源,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挖掘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海外人才信息,精准定位目标,加大奖励力度,高质量引进高层次人才。紧贴产业需求,坚持目标导向,瞄准结构性就业矛盾,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不断拓宽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让企业成为引才用才留才的主体。
推出新服务,心心相印让人才同心干。
引才为先,用留为本。引才聚才,最根本的是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大力推进科技产业园、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人才公寓标识、配套、服务、标准、管理“五统一”,打造“一域一品”人才公寓地图。建立线上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实现人才“码上住”。打造人才社区,建设集产业孵化、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社区,培塑“人才之家”服务品牌,营造更加优良的爱才、用才环境。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六
致治在于任贤,人才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坚持十指齐动,弹活“四弦谱”,奏响新时代“人才曲”,抓好人才工作。
“不拘一格降人才”,弹活“选才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并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在人才工作中,要坚持客观选才,根据岗位所需,摒弃私欲杂念、个人偏好、纽带关系等因素,寻找人才的最优解,唯才是举。要坚持平等选才,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地域划鸿沟、不以地位看成败,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要创新选才,不拘泥于常规,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形式在槽枥之间选出“千里马”。如此才能炼就慧眼,从万千砂砾中辨别出明珠,让千里马以千里称也。
“育才为国寸丹心”,弹活“育才弦”。要坚持因材施教,对人才开展系统培训,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业务能力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补足其精神之“钙”,提高其理论水平,培养出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人才。要坚持学以致用,引导人才向一线岗位流动,把生平所学在实干的舞台上倾情演绎,在奉献社会中不断汲取力量,持续提升人才的思想涵养和实操能力。双管齐下,为国、为民育英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弹活“用才弦”。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的优点和缺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彰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多一点包容,不以一眚掩大德,让人才在试错纠错中不断进步,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且将新火试新茶”,弹活“管才弦”。要从严执纪,筑牢底线,把讲规矩、有底线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始终,持之以恒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政治执行力强大的人才队伍。要兜住人才基本生活保障,落实人才工资奖励待遇,解决人才面临的异地流动难、业余生活匮乏等问题,为人才的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要革新人才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满足人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以管理的“新火”烹煮人才这杯“新茶”,香味弥漫而悠长。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以突破性举措培养、孕育集聚世界顶尖人才。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体系,大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优先保障体系。建立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的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牢牢把握“人才振兴”这个关键,做好人才“引”“用”“育”,竭尽全力筑牢人才基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聚拢人才。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短板,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向城市,本地人才不愿留下,外地人才引不进来,导致乡村人才来源萎缩、队伍老龄化、整体素质降低。要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住房、医疗、养老保险、交通网络、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积极扶持,优先推荐乡村人才进入村“两委”、乡镇农技人员编制或行政编制,推荐增补为“两代表一委员”,吸引乡村人才干事创业。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人才,就要千方百计用起来。比如,年龄偏大的乡村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但对家乡感情深厚,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建设的热情较高;。
年轻人才经验不足,但学历较高,知识技能丰富;。
退休干部、退居二线干部虽然从关键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有较高的政治优势、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颇具感召力和凝聚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打破以学历论高低、以学历论能力等“歧视偏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是实现发展成效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因材施教”,育强人才。乡村人才大多处于不同行业,平时忙于自身事务,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模式过于单一,课程设置往往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科目上,即使有到实地学习的机会,往往也会变成“走马观花”、旅游“打卡”。要根据乡村建设和发展情况,构建适宜本地人才发展的培养体系,开展“点餐式”培训,对各类乡村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缺什么培训什么,分阶段、分等级、分区域、分时间系统科学培训规划,通过理论辅导、技术指导、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增强综合素质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七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八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八个坚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我们党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人才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党领导人才工作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领导推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人才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在布局上将人才事业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才与事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在目标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在内容上将培养、引进、使用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工作各环节的联动和集成,在方法上强调改革牵引、破立并举、标本兼治等,贯穿着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彰显着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战略考量、科学依据、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政治属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光荣传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团结凝聚、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抢占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经过持续努力,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个重中之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制约我国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我们要抓紧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牢牢把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个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这是系统观念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要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人才队伍虽然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依然迫切需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使用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破解难题中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管人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要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以考核传导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重视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坚持统筹谋划,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一是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其他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在人才投入、环境营造、政策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支持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城市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对标“十四五”相关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障痼疾。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切实解决简单以人才“帽子”对标薪酬待遇和科研资源分配问题,为“帽子热”降温。
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关于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首先,要把战略科学家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标准条件具体化,突出政治素质、实践标准、战略眼光、业界公认,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遴选。其次,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培养、联系服务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关于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围绕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需要,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对他们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着眼长远,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突破常规、创新模式,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研究制定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工作方案,选择一批数理化生“好苗子”,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阶段接续给予系列支持政策。
坚持面向实践,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推动高校加大工程类学生培养力度,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推动“双一流”建设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端校企合作基地。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把培养环节前移,采取定向委托培养、开设“订单式”特色班、共建联合培养平台等方式,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八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深刻认识***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八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八个坚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我们党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人才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党领导人才工作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领导推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人才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在布局上将人才事业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才与事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在目标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在内容上将培养、引进、使用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工作各环节的联动和集成,在方法上强调改革牵引、破立并举、标本兼治等,贯穿着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彰显着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战略考量、科学依据、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政治属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光荣传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团结凝聚、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抢占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经过持续努力,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个重中之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制约我国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我们要抓紧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牢牢把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个重点任务。***总书记把“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这是系统观念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要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人才队伍虽然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依然迫切需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使用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难题中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管人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要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以考核传导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重视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坚持统筹谋划,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一是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其他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在人才投入、环境营造、政策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支持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城市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对标“十四五”相关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障痼疾。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切实解决简单以人才“帽子”对标薪酬待遇和科研资源分配问题,为“帽子热”降温。
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关于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首先,要把战略科学家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标准条件具体化,突出政治素质、实践标准、战略眼光、业界公认,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遴选。其次,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培养、联系服务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关于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围绕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需要,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对他们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着眼长远,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突破常规、创新模式,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研究制定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工作方案,选择一批数理化生“好苗子”,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阶段接续给予系列支持政策。
坚持面向实践,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推动高校加大工程类学生培养力度,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推动“双一流”建设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端校企合作基地。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把培养环节前移,采取定向委托培养、开设“订单式”特色班、共建联合培养平台等方式,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想开拓出具有人才创新活力的“一湾清泉”,就要从政策、平台、氛围三方面发力,引流人才挖掘“活水源”,打造人才发展“孵化器”,掀起人才创新“热风尚”,从而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政策机制。
“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也是最根本的优势。“十四五”规划描绘出创新引领科技发展的新蓝图,这就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体制活则全盘活,体制新则事业兴”,针对目前国内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的问题,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吸附高精尖人才,激发人才虹吸效应,方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平台服务。
平台是人才创新的载体,没有平台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各级人才部门要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同时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留住人心。同时也要关心关爱人才,建设更加多样化的人才软环境,完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服务,让人才真正生根发芽,成为国家建设主力军。各级组织部门要本着服务人才的本心,通过聚焦人才发展需求,破除传统制度障碍,激发人才干事创新活力,让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和广泛交流,拓宽人才发挥空间,创造“暖心”环境,助力人才“孵化”,为人才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社会氛围。
当前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仍有待优化。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为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做使命驱动、兴趣驱动的研究,使社会迸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各级党委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风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掀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风尚,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相信在这种人才“热风气”的助力下,人才“活水”一定能激荡起层层创新“波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
致治在于任贤,人才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坚持十指齐动,弹活“四弦谱”,奏响新时代“人才曲”,抓好人才工作。
“不拘一格降人才”,弹活“选才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并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在人才工作中,要坚持客观选才,根据岗位所需,摒弃私欲杂念、个人偏好、纽带关系等因素,寻找人才的最优解,唯才是举。要坚持平等选才,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地域划鸿沟、不以地位看成败,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要创新选才,不拘泥于常规,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形式在槽枥之间选出“千里马”。如此才能炼就慧眼,从万千砂砾中辨别出明珠,让千里马以千里称也。
“育才为国寸丹心”,弹活“育才弦”。要坚持因材施教,对人才开展系统培训,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业务能力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补足其精神之“钙”,提高其理论水平,培养出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人才。要坚持学以致用,引导人才向一线岗位流动,把生平所学在实干的舞台上倾情演绎,在奉献社会中不断汲取力量,持续提升人才的思想涵养和实操能力。双管齐下,为国、为民育英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弹活“用才弦”。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的优点和缺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彰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多一点包容,不以一眚掩大德,让人才在试错纠错中不断进步,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且将新火试新茶”,弹活“管才弦”。要从严执纪,筑牢底线,把讲规矩、有底线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始终,持之以恒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政治执行力强大的人才队伍。要兜住人才基本生活保障,落实人才工资奖励待遇,解决人才面临的异地流动难、业余生活匮乏等问题,为人才的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要革新人才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满足人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以管理的“新火”烹煮人才这杯“新茶”,香味弥漫而悠长。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一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剪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为基准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再创新高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重视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既要“引”也要“养”,做好培养,才能引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应适当的拓宽检验梁道,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多谈多交流,及时听取对公司发展摄出的宝贵建议。举贤聚能,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慧眼识马的伯乐。
古代的韩愈是一位名师。他不仅善于发掘人才,而且热心帮助人才。例如唐代中期的宰相牛僧孺,当初从乡下来到长安时,先去拜访已经成名的韩愈、皇甫湜。
韩愈看了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不仅可以进士及第,而且可以名垂后世,于是,想方设法抬高他的声望,特别要他住在某一个地方,然后故意在他外出的时候造访,并且在门口题字留言:“韩愈、皇甫湜来访未遇。”隔天,看到这张字帖的人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牛僧孺的名气一下子就传遍天下了。韩愈这种奖掖后进、帮他造势的精神,是用心良苦的。他还常常多方保护被压抑的人才。例如,诗人李贺在七岁时就因“神童”般的诗作表现,受到韩愈的赏识。韩愈也是到处帮他打造知名度,并助他登上文坛。后来李贺要考进士,一些权贵就借口其父名“晋肃”,与进士的‘进“谙音犯了忌伟,说他考进士是一种不孝。为了帮李贺脱困,韩愈勇敢地站出来反驳:“李贺的父名‘晋肃’,他就不能考进士;那么知果父亲的名字里有‘仁’字,是不是就不能做人了?"当时,皇甫湜为韩愈这样敢仗义执言,还很担心地说:“万一弄不好,您和李贺都会被抓去坐牢的啊!”但是,韩愈毫不顾及本人的得失,仍勇敢地为捍卫人才而奔走。他真是一位良师啊。
达尔文读的是建桥学院。升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达尔文只知道飞鸡逗狗,治理远在普通人之下,是个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汉罗却看出达尔文有特殊的才能,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天生我材必有用”,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优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章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与人才多一点包容,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我们要积极打好乡土人才“组合拳”,在“挖、育、留”上下功夫,真正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全面挖才,让乡土人才。
“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拥有独门手艺的乡土人才,还需要人们对于人才观念与时俱进的思维。要重视挖掘乡土人才,凝聚乡土人才力量,发挥人才带头示范作用,打造一支留得住、管得好、用得上的乡土人才队伍。要重新发现乡土人才,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在村里开展“地毯式”摸底调研,建立乡土人才专家库,尽可能地把“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挖掘出来,让更多的“千里马”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竞相奔腾。精准育才,让乡土人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大力培养,开展乡土人才培养规划,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要定期开展乡土人才培训,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欠什么、学什么”,因人施教,让乡土才真正“强”起来。要定向培养乡土人才“领头雁”,探索走出一条自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新路,探索直播人才培训,主动开拓线上平台,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的销量之路,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康。暖心留才,让乡土人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只有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出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产业的“头雁”作用,才能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强化乡土人才保障服务,健全完善乡土人才“绿色通道”,开辟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绿色服务通道。要加大舆论宣传,展示乡土人才风采、带领致富成果,以乡情为主线,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三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美好图景在神州大地渐次展开。全面加强党对人才事业的领导,以引才的诚意、育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环境。今年5月,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印发,设专章对党的人才工作作出规定,明确了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愈加明晰的人才工作思路理念,根本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党管人才可巧用“放大镜”,由本土到海外,“订单式”引进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视人才为“第一资源”。上世纪80年代,为组建河北正定县经济顾问团,他亲自向全国知名学者等发出100多封“求贤信”。海纳百川,引才用智。在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引导各类人才下沉,在广阔天地成长成才。组织开展“订单式”“组团式”基层干部、教育医疗人才向基层扶贫扶弱、援藏援疆等,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人才使用、创业扶持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倾斜政策,让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使一批批面向艰苦边远地区、面向西部、面向基层一线的人才项目结出累累硕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2013年到2019年末,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从41.40万人增长到70.3万人,留学回国人数从35.35万人增长到58.03万人,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与全球加速互动的重要纽带。发出广聚天下英才的积极信号,建立“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用才格局,人才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海外人才回得来、来得了。
党管人才可精用“显微镜”,由单核到双核,“细胞式”培养人才。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管人才,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细胞式”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最大化产生了“种下一棵树,成长一片林”的效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等动态机制,探索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已发展成“千军万马”,参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嫦娥五号”任务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龄32.5岁,最年轻的系统指挥员1996年出生。从高技术领域到高端产业,从民生科技到党的基层事业,处处闪耀着人才的身影,凝结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有力支撑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管人才可适用“后视镜”,由标志到全景,“全豹式”用好人才。下人才“先手棋”带动协同发展“大棋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有突破,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形成区域共同人才市场,推进干部人才双向挂职。更好地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清理“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打破非实事求是的“论资排辈”。推广完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以社会价值为导向、以市场评价为要素的按贡献分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当下,袁隆平、屠呦呦、申纪兰等至诚报国、无私奉献的功勋,已经成为大众热捧“明星”。建设各级各行各业人才示范区,广泛宣传先进典型,鼓舞新时代人才的爱国奋斗精神。创造人才发展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让各路贤才竞相涌流,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创新创造竞相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如约而来、如期实现!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拓宽来源渠道,提升能力素质,确保才尽其用,让乡土人才成为“香饽饽”。
乡村振兴的过程是资源集聚的过程,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更要加速向基层、向乡村流动。各地要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上细化具体措施,大力推动“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战略,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引导人才转变观念、转变身份,主动向乡村进发,参与振兴发展。要鼓励支持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以到村任职、聘用“顾问”等“弹性”方式留住人才,并优化落实好待遇保障。要探索创新“校地”“企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动涉农院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创办助农项目,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提供智力支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各地要进一步树立良好的人才导向,大力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五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要把握战略主动,进行战略布局,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战略性价值日益凸显、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人才流动多极化竞争日益激烈。快速变迁的全球人才格局,对我们在新的形势背景下研判和开展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迎接变局,以坚强政治定力塑好人才工作“压舱石”。
1997年,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人才争夺战”这一术语,展望了人才引、用、留竞争日渐激烈的前景,强调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人口老龄化加重,伴随新冠疫情的深重影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不确定性日益增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对此,唯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根本保证,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更正确的发展方向,最大力量集聚高质量的各类资源,最大范围凝聚更广泛的思想共识。
明晰格局,以深厚政策内力树好人才工作“风向标”。
当今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启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靠高质量人才来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深层次的人才供给、人才集聚、人才流动,离不开政策参与。__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发出了新时代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员令。科学把脉才能精准指导,靶向发力才能解决难题,要以制度、政策为保障,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机制,构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让优秀人才如源头活水,竞相奔涌。
开创新局,以科学创新活力育好人才工作“涵养林”。
实现人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靠拼重金、喊口号,要靠优服务、强环境。“此心安处是吾乡”,要真正形成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就要为人才发展提供丰富机会和广阔舞台,就要强化内在环境与人文关怀。一方面,要构建现代化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下,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激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实现人才发展的共治、共赢、共享。另一方面,要构建友好型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精准回应人才痛点问题,解决人才在落户创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人才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夯实人才发展事业和幸福生活的沃土。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握指成拳”,多方合力。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蓝图已经擘画,打造人才创新创造的绽放之地指日可期。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六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需要强化青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注入鲜活动力。立足青年干部成长规律和自身特点,活用“三面镜子”,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问题。
活用“望远镜”,搭建舞台,科学选才。“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用好“望远镜”,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站位。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引领作用,按照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科学选育。招录之前,做深做透调研功课,根据本地区社区管理、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等需求,精准选才、因地制宜。科学设置招录岗位,壮大青年干部人才队伍。在加强人才队伍“源头”建设的同时,厚植发展根基,做到精准实情、把控需求、严格要求。在招录的过程中,注重考察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情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活用“放大镜”,推上前台,精准育才。青年干部的成长,既需要自身努力的内在动力,也需要组织培养的外在推力。聚焦不同类别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自身特点,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局面,用好“放大镜”是关键。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行信访、党政、组织等多岗位、多渠道轮班制度,在重要岗位设置ab岗;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履行老中青干部“1+1”“1+n”传帮带制度;组织多部门多岗位老中青干部交流会,让青年干部有效汲取经验、提升能力,保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方位打造“多面手”型复合人才。在用好用活人才的过程中,激发人才成长的潜力和干事创业的动力。
活用“反光镜”,打造平台,淬炼人才。“栽好梧桐树”是“引得凤来栖”的前提和保证,要让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实行跟踪培养,进行党校业务培训。发挥人才特长,给青年干部提供建功立业的平台。细化考核成效,实行积分量化,建立“周兑现、月考评、年度奖惩”制度,根据工作实绩,评定业绩等级,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干事创业氛围,对于连年考评“优秀”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同时,适当增加艰苦环境工作条件下的薪酬工资、晋升职级的岗位补贴。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宣传表彰,落实必要的经济待遇和政治荣誉,营造大胆干事、谨慎做事、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出色、作用突显。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活用青年干部人才建设的“三面镜子”,在“选”“育”“用”上下功夫,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把握青年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中推动全社会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干事创业局面,推动党的各项政策从落地听声到落地生根。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七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八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八个坚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我们党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人才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党领导人才工作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领导推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人才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鲜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在布局上将人才事业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人才与事业深度融合、相互成就,在目标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在内容上将培养、引进、使用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工作各环节的联动和集成,在方法上强调改革牵引、破立并举、标本兼治等,贯穿着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彰显着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战略考量、科学依据、实践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牢牢把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这一重要论述突出了人才工作的政治属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光荣传统,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团结凝聚、教育引导、联系服务、表彰奖励和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抢占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经过持续努力,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个重中之重。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制约我国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我们要抓紧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牢牢把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个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这是系统观念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要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引进是壮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人才队伍虽然总量居于世界第一,依然迫切需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使用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破解难题中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党管人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要完善和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以考核传导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重视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坚持统筹谋划,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一是坚持重点布局、梯次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其他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在人才投入、环境营造、政策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改革牵引。支持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城市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地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对标“十四五”相关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队伍规模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障痼疾。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同时,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切实解决简单以人才“帽子”对标薪酬待遇和科研资源分配问题,为“帽子热”降温。
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关于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首先,要把战略科学家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标准条件具体化,突出政治素质、实践标准、战略眼光、业界公认,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遴选。其次,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培养、联系服务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关于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围绕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需要,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对他们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坚持着眼长远,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突破常规、创新模式,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研究制定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工作方案,选择一批数理化生“好苗子”,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阶段接续给予系列支持政策。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八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人才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在新赶考路上,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开好“药方”引才,方能“才”源广进。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各地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引领作用,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鲜明的用人导向,科学谋划、完善引才政策,建立健全引才体制机制。要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未来规划等,科学设置招录岗位,做到因地制宜、精准选才。不以文凭论水平,当以实绩论英雄,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探索就地取“才”之道,注重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识别人才,选出对党忠诚、一心为民之人,选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素质优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人才队伍。
搭好“舞台”育才,方能“才”高行厚。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实行“精准滴灌”式培养,立足长远计划,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判断人才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搭好人才成长实践的平台。要走近人才、了解人才、融入人才,坚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因材施教”制定培育方案、“因人而异”设置培育内容,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是让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要根据人才发展需求及不同人才的特点、专业知识背景、成长规律,将人才投放到基层一线,安排到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生态保护等各领域的合适岗位上锻炼,让人才在实践中建功立业、脱颖而出。
开辟“通道”用才,方能“才”望兼隆。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各地要加强人才数量、能力、专长、需求调查,根据人才属性、特质建立人才数据库,依据不同人才的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思路想法进行有效配置,进行合理大胆使用,把人才放在最适应的岗位,实现人与岗的“精准对接”。“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科学用才,才能留住人才,要把人才放到正确的岗位上,给规划、给职位、给环境,激励人才施展才华、跑出速度、迸发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治国为邦,人才为急。只有加大人才发展投入,靶向引才,科学育才,精准用才,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激情,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奋力谱写人才强国的新华章。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十九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以突破性举措培养、孕育集聚世界顶尖人才。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体系,大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优先保障体系。建立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的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人才强国论文3000字。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篇二十
致治在于任贤,人才兴则国家兴。***总书记曾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坚持十指齐动,弹活“四弦谱”,奏响新时代“人才曲”,抓好人才工作。
“不拘一格降人才”,弹活“选才弦”。“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并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在人才工作中,要坚持客观选才,根据岗位所需,摒弃私欲杂念、个人偏好、纽带关系等因素,寻找人才的最优解,唯才是举。要坚持平等选才,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地域划鸿沟、不以地位看成败,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要创新选才,不拘泥于常规,以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形式在槽枥之间选出“千里马”。如此才能炼就慧眼,从万千砂砾中辨别出明珠,让千里马以千里称也。
“育才为国寸丹心”,弹活“育才弦”。要坚持因材施教,对人才开展系统培训,把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业务能力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补足其精神之“钙”,提高其理论水平,培养出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人才。要坚持学以致用,引导人才向一线岗位流动,把生平所学在实干的舞台上倾情演绎,在奉献社会中不断汲取力量,持续提升人才的思想涵养和实操能力。双管齐下,为国、为民育英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弹活“用才弦”。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的优点和缺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彰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多一点包容,不以一眚掩大德,让人才在试错纠错中不断进步,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且将新火试新茶”,弹活“管才弦”。要从严执纪,筑牢底线,把讲规矩、有底线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始终,持之以恒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政治执行力强大的人才队伍。要兜住人才基本生活保障,落实人才工资奖励待遇,解决人才面临的异地流动难、业余生活匮乏等问题,为人才的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要革新人才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满足人才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以管理的“新火”烹煮人才这杯“新茶”,香味弥漫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