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善。写心得体会时,在结构上可以采用时间顺序、事件递进或者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组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一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_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__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启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创造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谱写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光辉篇章。内蒙古作为国家政治安全、生态安全两个屏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握的是几千年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揭示的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彰显的是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
一是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历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党的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
二是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团结,强调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本质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度更广,所承载的人类文明知识信息更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同胞在更广阔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从点滴做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涵盖了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方面面,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条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定坚决地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我国发展步入近代以来的最好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显著变化,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运筹对外关系、参与全球事务方面更加具有战略远见、更加注重开拓进取、更加积极有所作为。2020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与缅甸领导人就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达成一致,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开启了中缅世代友好与务实合作的新时代,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东盟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东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地缘战略空间的深化拓展,在新发展阶段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由国家改革开放边缘地区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前沿。云南民族工作应该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因外部干扰而迟滞或中断;另一方面要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推进,更好地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中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引领效应,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云南示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五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扎根心底,“五个认同”意识融入血液,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八桂大地。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功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成为模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这15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体会就是为您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六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七
中华文化是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广西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不断传承弘扬广西各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八桂文化,创作更多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进一步促进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铸牢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化意识,从中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和归属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八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强化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用当代中华文化的“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
语言相通才能心意相通。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旗帜鲜明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以身作则,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引导,阐述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宪法规定的责任。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和精神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法制保障。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依法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大力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不断发展和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基础,不断发展和巩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统一的文化基础,不断发展和巩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九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_。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个人篇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的__大以来,广西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实现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必须坚定不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广西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持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强创新、育品牌、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不断增强广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牢广西各族同胞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识、共享现代化发展成就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