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1.cai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二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畅谈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抓住了这一特点。空白最容易激发人的想像力。
四、总结延伸、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多快美
(3~6)变化(动态)
形状多快奇
(7)下去了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选做【创造实践】:
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三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恍恍惚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1、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
通过体会作者的文字,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恍恍惚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天空晚霞放光彩,千变万化惹人爱。火烧云不仅变化极快,而且色彩十分丰富。让我们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感受一下火烧云的神奇、美妙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注音的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灿、镇”,后鼻音“猛”和多音字“模、待”。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必、灿、凶、猛、威、镇”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胡”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骑、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必:在他的心底,有一个秘密,胃酸分泌多,必须去求医。
灿:火光真灿烂,灶前做晚饭,出言来搭讪,汕头遇八仙。
字谜示例:
马站一旁,一人可上,两腿跨坐,驰骋疆场。(谜底:骑)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必”卧钩圆润,撇画有力。
“胡”注意左右都要写得瘦小些。
“灿”“火”字略瘦长,“山”略宽。
“骑”右部稍宽稍长。
“秒”“少”右点稍高,撇向左下长伸。
“凶”外框竖不宜太高。
“猛”左部宜伸展,右部紧凑,底横宜长,托住上部。
“庙”“广”的撇要充分伸展。
“威”斜钩舒展,注意不要少写里面的短横。
“武”第二横略长,不要多写一撇。
“镇”“真”里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山-灿(灿烂)-仙(仙境)-讪(搭讪)
奇-骑(骑马)-椅(桌椅)-倚(倚靠)
少-秒(秒针)-妙(奇妙)-吵(吵闹)
真-镇(镇定)-慎(谨慎)-填(填补)
(4)多音字。
模
mú:模样一模一样
mó:模型模范
待
dài:等待以礼相待
dāi:待着待一会儿
辨析:“模”表示“法式、规范、标准”“仿效”“模范”“模特儿”时,读mó;表示“模子”“形状、样子”时,读mú。
“待”表示“停留”时,读dāi;表示“等待”“需要”“要,打算”时,读dài。
(5)重点词语释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红彤彤:形容很红。
金灿灿:形容金光耀眼。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威武:(多义词)①指力量强大,有气势。②指武力、权势。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恍恍惚惚:形容模糊不清,看不真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从整体上描述了火烧云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3~6):具体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
明确: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描写火烧云。
3、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明确:颜色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
形态的特点:形态多、变化快。“马”“狗”“狮子”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之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说明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火烧云发生时的景象,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四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盈盈、茄子、跪着、凶猛、庙门、蹲着、威武、镇静、
恍惚、揉眼睛、偏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文章,想画面。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朗读动画录音、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 导入课文:
你们见过火烧云吗?你能说说她给你的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
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四、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什么
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板书:霞光照耀“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电脑出示图片,配合图片理解火烧云的美。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 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 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电脑课件: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 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电脑幻灯片: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 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图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电脑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
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五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7课《火烧云》。
本课属于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行文优美,意境浪漫。在结构上,形散而神不散,从火烧云的弥漫天际到意犹未尽之散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语文素养培养的一篇佳作,因为文章读—让学生朗朗上口;想-天马行空;词-精美准确;写-各有所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读文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文感悟,了解火烧云的变化及其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感情基础:天空是孩子们给予想象的广阔天宇,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 生活基础:天空云朵的变化是孩子们所见过的;
挖掘潜能:城市的孩子视线被高楼大厦遮挡,视野被电视机所霸占,我愿意让我的学生能够抬头欣赏天空。希望他们见风写风,见雨写雨。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1)
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意图: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课件2出示句子)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体会“烧”字的妙用,理清文章脉络。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生:(齐答)多。(板书:多)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 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生:苹果绿。
生:桃红。生:玫瑰紫。生:石榴红。生:杏黄。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生:橘黄。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生:枣红。
生:香蕉黄。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色。师:概括得好!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生:色彩斑斓。生: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生:千变万化。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六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 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
1课时。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
4、火烧云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 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 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 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 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 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 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 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 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 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 )──( )──( )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 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 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 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3、课后作业:
⑴ 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 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 (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 多 快 美
(3~6)变化 (动态)
形状 多 快 奇
(7) 下去了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由于本文是一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文章,因此,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后,回头总观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确有一些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教学我在年级教研组常态课上上过,但由于下午是30分钟的课堂,课文未教学完。今天,我再次在同年级3班上了这堂课 ,县教师进修校的领导、专家和本校部分老师听取这堂课,我认真记录了她们的建议。县进修校王校长对本堂课提出的建议是:
1、本文重点也引导学生找出,应乘胜直追,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可以淡化其余部分。
2、条件允许下,可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县进修校古老师提出:学生的课堂上对文章的阅读显得少了。
本校同年级王老师课后与我交流提到:
这次执教较上次有进步,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学生阅读体现了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做到了以学定教。
听了大家的建议后,我也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我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尽力围绕学生进行教学,但是还不能运用自如,课堂的驾御能力还需锤炼,虽不是本班教学,但也应考虑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教学时间的调控和把握上也应注意强化重点部分的阅读与理解,甚至学生的欣赏,想象火烧云美丽的意境。今后在教学中,自己一定要注意立足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七
《火烧云》是萧红写的一篇散文。
萧红在这篇文章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文章以火烧云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为线索写的,共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文章具体描写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身体颜色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写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色。接着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围绕“变化极多”,不仅写颜色变化丰富,而且写变化极快。然后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一是把火烧云比拟成各种动物,二是突出火烧云形状连续、快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写出作者观察火烧云的感受,从侧面表现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变化之中迅速消失。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两句中有两个名词,“火烧云”和“霞光”。“火烧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火烧云”是云彩受夕阳照射而产生的,呈红色;“霞光”,指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因此,傍晚被阳光照得红彤彤的云,叫“火烧云”;而火烧云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与动物等身体颜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现不同的颜色:照到白色物体上,呈红色;照到黑色物体上,呈紫色;照到红色物体上,红上加红,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句写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颜色。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在红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变成黄中有红的颜色,即金色。表现了说话人对老人的敬重和对老人的美好祝福———金胡子是高寿的象征。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一句先总写颜色“变化极多”,再具体写变化成哪些颜色。“一会儿……一会儿……”,表明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变化极快。“红彤彤”形容很红很红,也写作“红通通”。“金灿灿”形容金色耀眼。“百合”,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百合色”,即白色。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这句写作者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叠用。“恍惚”原指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义,指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太长了,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眼睛就发花了。这句话包括5个分句,第1分句概括写“恍恍惚惚”,后4个分句具体写恍恍惚惚的表现。
1.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
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两个特点,一是颜色变化多,二是形状变化快。
2.描写生动逼真。
全文采用联想的方法写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比如,说白狗变成红狗。红公鸡变成金公鸡,灰白胡子变成金胡子。再如,说云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儿变成狗,一会儿变成狮子。
教学建议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1.读书指导。
⑴激情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本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导入:让学生看火烧云的录像或图片;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发读书的情趣;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火烧云的奇观,再读课文体会……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⑶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本篇课文要以读为主。教学第1段时,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万物改变了颜色。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叫火烧云。要抓住“烧”体会用词准确。感受天空红彤彤的变化莫测的景象,要通过文字想象,再借助图像感受火烧云的壮观与奇妙。
>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瑰丽无比。教学时要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进行词语的归纳,让学生用恰当词语来概括火烧云色彩的变化。
第4~6自然段写了云彩形状的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用引读、再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八
1、教材内容及特点
《火烧云》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还是讲述故事,都充满了大胆想象。《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要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头脑中的表象表述出来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设计本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并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方法目标是:经历独立自学、合作交流、读中感悟等过程体会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感悟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逐步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与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火烧云》课文本身的选编意图,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三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由重点识字、词的训练过渡到阅读能力训练,加之是母语的学习,他们大多数已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情体会有一定的基础,能较为容易地融入课文当中。而且在十岁左右的孩子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
1、提前两周布置学生时常观察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象。
2、教师准备多幅火烧云的彩色照片,钢琴曲《彩云追月》,并制成课件。
基于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引入,感知“美”。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
适时给学生搭建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初读感受,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如:开课伊始,师生可以在谈话中了解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了,然后写火烧云变化着,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课文中所写的霞光照射下的大地万物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太美了等等。教师此时引导归纳: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过一会儿把自己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我们好吗?这样从学生众多的感受中提炼出一个既能够统领全文、利于突破重点,又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主线:精读课文具体感受“美”。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这样设计不但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强有力地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精读理解,感悟“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差。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互读、互说、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的主要渠道,使学生在群体互补中学有所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到“美”之后,深入读文寻找自己心中的具体“美”,激发学生的兴趣,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静下心来读自己想读的内容,主动去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然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拓展、想象。真切体会到充满了神奇想象的霞光映照下万物之美和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美,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引导学生感受霞光映照下的景物美。
⑴抓住动物的变化感受美。
⑵通过人物的变化感受美。
⑶通过霞光下事物的变化,体会人们喜悦的心情。
如理解霞光映照万物之美时,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可能说:你看,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金色的公鸡多漂亮啊!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全身血红的皮毛这样的狗我还真得没有见到过,多么神奇呀!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多么像是鸡中的“皇后”。小白猪变成金的了,金光闪闪多漂亮。并利用课件表现普通事物在霞光映照下变美的画面,(课件)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大自然(霞光)的神奇。
2、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美妙神奇。
引导学生从“红通通”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 “快”的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感悟。
3、理解体会火烧云形状的神奇。
⑴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快。抓住“一会儿、忽然、接着又来了”等词语理解。
⑵感悟火烧云形状的神奇。抓住描写“马、狗、狮子”的句子体会。
⑶展开大胆想象。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4、教师展示课下搜集到的火烧云的精美图片。目的是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最后,指导
朗读,在读中再欣赏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
此外在本环节,为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理解的自然景物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次次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机会,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描写方法即创作之美。如,在理解火烧云颜色美的同时,通过颜色多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利用从文中体会到的句式练说表示颜色的词语,如葡萄灰,即像葡萄一样的灰色。学生仿照这种句式说出自己头脑中的颜色,学生可能说出:苹果绿、石榴红、杏黄、桃红、海蓝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概括火烧云颜色多的词语,进行词语积累,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瑰丽无比等等。在理解火烧云形状美的时候,通过文中可爱、有趣的形状,激活学生想象的欲望,利用从文中体会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 变化.消失..”的顺序大胆进行仿说仿写。学生很容易想到他们心中喜欢的事物:如,葫芦七兄弟、西天取经、八戒背媳妇等等。这样水到渠成的就达到了课标要求的读写结合。
(三)回顾整课,收获“美”。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环节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三方面来谈)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把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不但从课文内容中收获了自然之美,更从写作方法上收获了创作之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美”。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以“课外乐园”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
1、背诵你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你认为最美的语句;
3、拿起手中的画笔,结合课文内容,画出你心中的火烧云美景;
4、读有关自然的书籍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意在体现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让学生将心中的“美”延续、拓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的大语文观要无时无刻地向学生渗透,让他们逐步懂得从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齐答)多。(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一样的 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
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苹果绿。
生:桃红。
生:玫瑰紫。
生:石榴红。
生:杏黄。
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
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
生:橘黄。
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
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
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
生:枣红。
生:香蕉黄。
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色。
师:概括得好!
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
生:色彩斑斓。
生: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
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
生:千变万化。
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
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鼓掌)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九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十
《火烧云》原文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学习点拔,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变化快
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订正。
五、作业:
抄写词语。
六、板书设计:
4*火烧云
上来了:霞光
颜 色:多
变化着:快大自然的壮美
形 状:奇
下去了:恍恍惚惚
七、教学反思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⑤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十一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材料。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积累作文材料。
大字课文、多媒体课件
本课教学为第三课时。
1、看听话说词语。
笑盈盈庙门恍恍惚惚揉眼睛霞光
威武凶猛镇静
2、看课件说说这些颜色的名称。
3、课文怎样分段?主要写了什么?
(一)体会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在霞光的照耀下,地上的人和动物有哪些变化?(把句子在文中划出来。)
2、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写了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小白猪等。
3、教师小结:这一段具体写了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过滤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说说哪部分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哪部分是写火烧云的形状的?
(课文第二至三自然段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四至六自然段是写火烧云形状的。)
2、指名读二、三自然段,划出文中表示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和关联词语。
(1)课文中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关联词语具体介绍了火烧云的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美丽颜色。
(2)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体会天空的绚丽多彩。
(3)结合学过的关联词语“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说一段话。
(4)默读四、五、六自然段: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课文是什么怎样具体描述的?
a、火烧云的形状首先是什么样的?文中是怎样写的?(指名学生说)
b、总结学法,指导学生分组学习五、六自然段。
c、各组推荐汇报。
d、教师点评,总结。
(5)指导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特点:一是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开头一是火烧云开头变化很快。
(6)教育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平时注意积累作文材料。
(三)自由读第三段
(1)体会句子意思“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句话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
(四)课终小结:本课具体地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平时注意积累作文材料。
1、结合图画内容说说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具体有哪些变化?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作业:仿照课文观察朝霞或晚霞,并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7、火烧云
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还有……
形状:马——狗——狮子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颜色
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观察图片)
(2)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
快)
(3)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__________
__________
茄子紫
__________
____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4)
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
一会儿)
(5)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
?
,而用烧呢?(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6)指导朗读(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指名读
思考: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板书:狗、马、狮子)
(2)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b、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3)自学第4、5自然段。
(4)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5)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板书: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课的教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十三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疑三探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篇十四
认知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6自然段。
潜力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述景物的表达方法。
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构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透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透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状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那里可不能够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潜力。透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情绪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述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透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资料,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时(公开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①: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述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颜色变化个性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仅快,而且还很多。)
③: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齐,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⑤: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像马、狗、狮子。)
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个性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之后""正在")
②:你们明白吗?作者在描述马的样貌时,描绘得精彩,一齐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
③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齐写,不仅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齐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齐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齐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它是什么样貌的?--(板书:样貌)
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消失了吗?--(板书:消失)
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⑤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齐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群众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述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情绪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情绪读出来?指名读。
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但是,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记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请学生配音
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资料配音。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齐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先是这样美丽。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出示图片){目的有二:一是结合课本中“泡泡处”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学会积累、做个有心人;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做准备}。同学们,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完美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附板书:
上来了
颜色↘
火烧云变化着{多快奇
形状↗
下去了
一、这是我到新的学校第一节公开课。透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经过专家和领导的点评,找出了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这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理解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却安排了两课时(公开课讲的第二课时)。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资料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职责感
4、最后的图片展示纯属画蛇添足,目的性不是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