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培智教育心得体会 培智数学教学总结篇一
国家基础教育司二司特教处处长周德茂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中提出了疑问,“新课程要探讨什么?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周处长说,在培智教育中,我们一直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这些都很好,可是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够不够呢?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教育内容还要引申,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享受生活,“生在福中‘知’福”。
围绕着新课程究竟要研讨什么,北师大的肖非教授做了《关于培智学校课程问题的几个思考》的精彩讲座。肖非教授指出在普教,特教都在热热闹闹提倡课程改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清课程改革的思路究竟是什么。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一线教师们,一线教师都还不明白什么是课程的情况下课改怎么能推进呢?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同样对于我们在推行的培智教育课程改革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不管是普教的新课程还是培智的新课程的指向都是平等、个性、开放、多元,我们不再是批量培养一样的人,而是培养和生成有个性的人。课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培智教育的“生活”更应该是具象化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课程,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融
入文本,回归“儿童”“真实”“大众”“熟悉”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眼中儿童“需要的”“特殊生活”。肖非老师还给我们解决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综合课程和课程综合化”。综合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课程综合化则是强调不要求打破学科界限,在本学科之内的课程综合。这两种课程其实是互补的,我们不否定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可以拓宽课程的内涵,并且在逻辑结构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肖非教授建议在培智学校实施综合课程可以考虑以分科加综合的形式进行。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可以分科进行,在教学内容上适当综合,体现课程综合化;其他课程基本上都可以考虑设计成综合课程。课程实际的技术路线遵循这样的逻辑:生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应该是怎么样的。课程改革需要课程思想的指导,培智课程改革要紧抓两个关键词“以人为本”“生活”,而课改的趋向也是,课程适应学生。
肖非教授的讲座重“以人为本”,许家成教授的讲座《育人为本,培智教育的核心——培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则是重在“育人为本”。从“教书育人”到“育人为本”是教育的一次亮丽转身。教书育人用统一的课程学生,课程决定学生,育人为本则是以儿童为中心,社会因人而精彩,学生来决定课程。在这个思维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培智教育课程从学科活动课程走向国家“7+5”课程,再走向现在的生活质量课程,也就是从分科的学科课程走向分科和综合并行的课程,再走向现在的广域课程。课程的终极目的也正式为了培养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公民。本次的培智新课程实施方
案正是在此目标下以“智能发展”“社会适应”“生活实践”这三个大领域作为引领,引领18个次领域、98个项目、650个教学目标。
课程看起来是这么的不可琢磨,这么遥远。我想专家们之所以讲的这么远,是要我们在最初的时候都摆正一个正确的理念,即使觉得在云端实施下来还是要落地生根。因为理念一错,后面的行动在怎么努力也最多是形式的模仿。而理念,能指导并生成个别化的更适切的行动。那么,课程怎么来因应每个儿童不同的需要呢?许教授说,选好起点,找好终点——从最低端迎接任何一个儿童,从动作开始,在最高端关注学生的幸福生活。现在的培智教育课程应该是整合的课程,整合已有的发展性课程、功能性课程、环境生态性课程,和支持性课程。发展性课程是课程的起点,功能性课程则是课程的主题,环境生态性课程则回应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支持性课程则让我们的教学目标一直具有适度的挑战性。新课程暂有的650个教学目标并不是所有都“教”会。这些目标依靠四种途径达成:儿童通过自己发展学会;在生活中学会;在观察中学会;最后是需要学和教的目标融入“iep”。最后一种途径也是走进培智新课程的关键点。这也是接下来许教授讲座的一个重点——课程和教学的桥梁iep。而在被提的很多,提的很重的iep在实施的时候,学生被iep了,或者全班学生都是同一个iep,iep和教学计划完全分离谨供参观,或者是在iep的幌子下继续“齐步走”。或许许教授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iep纸质化”也并不能解决吧。在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真正实现学生决定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态:集体差异教学,个别补救教学,社区情景
教学,家庭自然支持相辅相成。具体的教学策略上,要抓关键步骤,进行有效教学,让教学尽量有“成果”的激励,让奖励“自然化”——自然的奖励更因应环境并且更具有吸引力,泛化也共容易。“培智教育必须是纵向的教育,教育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许教授如是说。
本次会议还以沙龙的形式开展了四个分会场的研讨。四个分会场都是由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培智学校主持的。这样的交流让我们看见了走在前面的同行是怎么做的,让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改进的问题。
湘潭韶山,湘潭人说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的培智教育新课程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也有特别的意义——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光明的。
培智教育心得体会 培智数学教学总结篇二
弱智儿童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他们学好数学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五化”:
一、课堂教学现代化
弱智儿童的视觉速度缓慢,常人一目了然的东西,弱智儿童要花更多的时间毫无目标,一个一个的进行感知,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们注意到和看到的东西要比同龄正常儿童少的多,又的甚至不如3、4岁的幼儿。运用多媒体课件对重要信息点的着色,能强化直观效果,可以使弱智儿童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
于是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图像呈现过程中通过着色、闪烁等手段来唤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时,我用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鼠标点击任何一张人民币,这张人民币就会放大,上面的数字用对比色鲜明的“金黄色”、并不停的闪烁的图像来呈现,这样一来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课堂教学自主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拿一拿,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时,我先出示直尺单价1元,橡皮单价5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想一想买一把直尺和一块橡皮一共要用多少钱?学生通过看、想算出了一共要用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拿一拿1元5角的拿法,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1张5角,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1张1角、2张2角,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5张1角,甚至于还有的学生拿出了1张1元、3张1角和1张2角,于是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表扬了他们的创造性。这样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实践中去,并充分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教学游戏化
智力障碍儿童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要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他们好象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又苦又累,厌学情绪严重。而游戏教学符合我们培智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故我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游戏因势利导,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如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时,我设计了“比一比、赛一赛”的“夺星”游戏,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很乐意的参与到了游戏中来。教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另外,从生理的角度看,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由于一系列生理反映,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在这种情绪背景下进行学习,其效果好于一般情况。我在教学中还多次设计“读一读”、“写一写”、“取一取”、“买一买”等活动,都有意的引导学生在小小的游戏中学习、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而“动”起来。 3 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四、课堂教学情感化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结合在一起。其实,“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每天给学生一脸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如在上课时,我一直面带微笑的对进行教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把我当作了他们的好朋友、大姐姐,学习起来很轻松。当学生答题正确时,我用微笑送去欣赏;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我用微笑送去鼓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用微笑送去宽容。因此,我用微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五、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计算”代替了它的涵义,但并没有理解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而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例如,我在教学“1元几角的认识及使用”一课中,在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拿钱去购买1元几角的东西,学生在模拟购物当中兴趣非常的浓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另外也让学生模拟了一下自己去商场购物,增强了学生以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
培智教育心得体会 培智数学教学总结篇三
台州市培智学校生活化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于xx年11月3日在温岭启智学校召开。我校在章校长的带领下,一行6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温岭启智学校的谢君琴、廖巧金、林新荣、郑远老师分别上了生活语文《花生》、生活数学《超市购物》、美工《花瓶》、体育《玩衣》四节公开课。公开课针对特殊教育的对象,力求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化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巧妙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各位领导、老师听课后一致对公开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台州市特教联谊会会长林美贤的专题讲座,台州学院特教教授孙先生的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此次温岭之行使我对培智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对智障学生来讲,他们所需要的是实用性很强的生活知识经验及技能,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不应是以文化为主的教育,而是应以生活经验为中心融入一些读、写、算等学科知识的生活能力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实用生存教育。
一、 源于生活,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力有缺陷和障碍的孩子,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较差,依赖性也比较强,有的甚至十多岁了,都不能顺利地穿衣。基于“学于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学训练的内容必须源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训练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在体育课《玩衣》中,郑老师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枯燥的生活自理课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兴趣。本节课通过激趣——穿衣——衣趣——舒心,使学生掌握穿脱拉链衫的要领,还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投掷能力等综合能力。如此寓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正是智障学生的真正需要。[1][2][3]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二、 加强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智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培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像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都是最基本的技能。现代课程观也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我们需要以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他们能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参与生活。廖老师的生活数学课《超市购物》,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常见的购物场景,把乘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融入到计算购买物品之中。通过这一模仿实践课,渗透数学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就是对生活素材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生活语文课《花生》中,谢老师更是利用实物花生和丰富的花生食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将语文知识的识字教学和说话教学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认识花生和花生这个词。
三、 面向全体,重视差异,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因此在生活化的有效课堂中,应重视差异。此次研讨会上,四位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形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借鉴。他们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确定适宜的分层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林老师的美工课上,他就根据学生对本节课花瓶的认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分层,并对各层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达到人人及时完成的效果。尤其在学生作品展示时,各层学生都表现出成功的喜悦,有了这种喜悦,才会提升自信,培养他们对美工课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中的联系,即知识来自生活实际,知识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采;才能让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培智教育心得体会 培智数学教学总结篇四
本期工作过程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赢,值得静下心来回顾,总结经验得失,以扬长避短再创佳绩。
开学初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讨论工作,积极配合工作室其他同志,步调一致,有效推进领袖儿童“三模九步”课堂教学小组化研究喜获丰收,特别是四(2)班“播种与收获”体育课展示,赢得家长与观摩教师的好评,活跃的课堂氛围,快乐的“播种与收获”充分彰显领袖儿童个性,整节课面向全体学生,放权于学生,使之身心和谐发展,愉悦中健体益智,有效实现体育教育的特殊价值。本人在所任教学班中无论是选择教学内容,还是采用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尽量采用这种“小组化学习”,并努力使之常态化。
四至五月,笔者密切配合政教室,紧紧抓住校本特色活动课程开发这一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以舞蹈、韵律操、武术操等活动为载体,把体育课堂教学与上下午大课间紧密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以年级项目带动全校,满足儿童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实现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涌现了一大批领袖儿童,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六。一”的对外展示,效果很好。同时,逐步实现了“校园舞”等八套适合于全校大课间活动项目的普及,有效促进了师生的健康。
开学初,由于天气干燥,翻新的跑道灰尘大,影响学生健康。为了使大课间跑步活动正常开展,作为责任教师本人坚持向跑道洒水长达一月之久直至雨季来临。运动场内体育设施的维修,安全故障的'排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尽量延长使用寿命。对体育器材的发放,回收责任明确,教育学生轻拿轻放,爱惜器材,有效利用现有器材,自制器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于教工健身工作,把常规考勤与活动展示和竞赛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但确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少部分教师不堪重负而病倒住院,学校当引起重视采取应对措施,解决问题。
客观上个人因工作量大,身心疲惫,对业务理论、政治理论研究不够,创新能力没能得以发挥。另外对电脑知识学习不努力,也确没时间,静不下心来,没能跟上学校科研步伐,因此,给工作量大的妻子平添了许多的负担,许多材料都是自己笔写再由她打的。
培智教育心得体会 培智数学教学总结篇五
从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定能深切感受到近年来班级管理工作的艰难,有人戏称现在的中职班主任为“收容所”里的“看守员”,其无奈、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笔者长期从事中职学校第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以上的看法也曾深有同感,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确实艰难,然而,工作还必需继续,无奈、失望不是解决问题的路径,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才是当务之急。
一、 影响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因素
(一)生源素质下降是造成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随着国有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了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降太快是造成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的首要因素,
(二)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和重学历的就业导向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因。这一原因大大削弱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从而使中职教育变成许多初等教育失败者的“临时收容所”。对于这么一群看不到未来、缺乏动力的弱势群体,任何励志的管教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三)、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有误差
据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家长将小孩送到职业学校,并未指望小孩能学到什么,而是“灌灌水”,把孩子放在学校给学校看管,待小孩长大以后再说。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如对小孩在学校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懒于配合,往往使学校教育处于两难的境地。
(四)中职生在初中阶段被忽略给后续的中职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由于初中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造成该阶段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倾斜于那些优等生,原本需要得到更多帮助的后进生被忽略了,甚至放任自流。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许多后进生被剥夺了参加升中考试的权力,而这一部分后进生最终流向中职学校和社会,这种教育的不公正和不连续,使后进生错失了最佳教育时机,给后续的中职教育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对中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其中的许多问题不是单靠学校自身能够解决的。可喜的是,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已逐渐发现了中职教育存在的价值,加大了中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和资金投入,中职学校在就业方面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主流媒体也在关注和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中职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的转变,中职教育体制改革和生源素质下降的问题仍将是困扰中职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面对现实,与时俱进,探索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良策
面对上述问题,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班主任,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定的教育信念,家长的心肠,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等等素质还不够,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抛弃无奈、失望的情绪,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心态,积极探索和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