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简洁性,以方便教学实施和理解。教案的编写需要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巩固拓展。
1、全班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基础。
作业。
1、抄写字词。
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
提高。
作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6题仿写一处自然景观。
预设导学预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二
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dvd光盘。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生自由发言3-4个)。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教师提示: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学生谈收获: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漓江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原因特点感受。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三
1、 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
3、 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
教学过程 : 。
一、学习语言引入 。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
出示:选择学习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
3、可以是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
2、反馈学习情况。 。
(1) 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
(2) 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习情况。 。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
三、 读最后一段 。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
1、 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
四、拓展延伸 。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
2、 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
3、 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
四、 课外学习 。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
作者邮箱: 。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通过比较,概括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和桂林山水的特点。
2、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巩固拓展。
1、全班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基础。
作业。
1、抄写字词。
2、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
提高。
作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2课第6题仿写一处自然景观。
预设导学预习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六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共享。
2、今日,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读沟通,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读完后,同座沟通,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沟通,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1)视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老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宏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竞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老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老师由“这样的山围围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沉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长。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登记来。
2、分小组沟通,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纳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沟通,即时解决;二是存疑,其次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妙)。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爱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4、领略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板书课题(幻灯展示)。
板书:《桂林山水》(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幻灯展示)。
1、读课文,思考:本课重点描述了什么?
2、(师)提问:你们懂得了什么?
3、交流: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三、略读课文,思考(幻灯展示)。
1、作者为什么去感受桂林山水?
2、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
3、作者是抓住了漓江水的那几个特点来写的?
4、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
四、组织交流,全班参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奇静。
山秀水清。
险绿。
作者邮箱:wanglianyuan@。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因为()。我真想()。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九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怎么学呢?逐一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附:板书。
(李红妹、孙富)。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十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脑海中浮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投影片、录音带。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投影彩图,提问:谁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书课题。
三、边听录音边思考: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在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展示图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找同学读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读后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桂林山水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交流。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强调漓江的美有它独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写人们荡舟漓江上的感觉。
b、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
(真是“的确”的意思。一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d、作者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
(通过比较,强调漓江水有它独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投影出示问题)。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与桂林山作比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c、作者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险”前面加上一个真字?
d、作者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
4、指导朗读第四段,读后回答?
a、“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水?
b、“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
c、“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诗情画意。所以说……)。
(碧:碧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
e、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前后呼应)。
五、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去观赏桂林山水,具体描写了。
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3、笔答p4第二题。
七、板书计划:
静……不流动。
漓江水清……见沙石。
绿……是翡翠。
甲天下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秀色彩艳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十一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想象美景。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因为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学生能感受美,体验美,想象美!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澜(微澜)(波澜壮阔)瑕(无瑕)(瑕不掩瑜)。
峦(山峦)(峰峦雄伟)拔(拔萝卜)(拔地而起)。
教学反思: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文字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通过录像等想象手段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桂林山水的`美,品读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广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桂林领略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
2、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的一段话。
2、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甲的意思。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段话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
3、提出目标。
三、学生质疑,讨论筛选。
1、学生提出问题。
2、讨论筛选。
四、合作探究,品读体验。
(一)、提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交流:探究词句,品读体验。(研究桂林的水)。
1、小组交流:桂林的水:
(1)、抓住水的特点静,清,绿来概括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
(2)、感悟出自己最深的地方,可以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分析。看课件同时感受。(与大海,西湖进行比较。)。
(3)、同时指导朗读。
2、积累语言,美读欣赏。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注意读啊。
(2)、熟读成诵,尝试配音。自由练习。看课件配音诵。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桂林的水。
(四)、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研究桂林的山。
1、学习说一说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交流。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交流。(结合泰山,香山来比较。)。
(2)、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进行分析。
(3)、可以用简笔画一画最喜欢的形状。同时想象。看课件。进行朗读。并积累语言。
(4)、通过学习多种形式宣传桂林的山。
五:总结。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十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收集,阅读了关于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好文章,说一说: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欣赏课件,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新课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交流学习。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或四人一小组)谈谈各自的感受。
2、小组交流,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段。
(2)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导读,用感情朗读去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读,竞赛读,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齐读。用语言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5、出示课件,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
(1)引导朗读,感悟,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由选择,品读课文,赏佳词句。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1)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了漓江水的“绿”。(2)出示课件,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1)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的精妙。(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3)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朗读全文,理清脉络,指导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第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五、转换角色,运用语言,拓展延伸。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欢绘画的同学请拿出你的画笔,让桂林山水在你的笔下生辉,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某一处景物,练习做导游;喜欢文学的同学请用你最美的语言赞美桂林山水,几句话、一首诗都可以。
2、组织交流汇报,展览、评点。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十四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挂图。
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让了解桂林的学生说说桂林山水的情况。
二、出示本课时目标三、导学达标。
1、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同时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4、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3).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四、达标测评。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口述本课时目标。
二、导学达标。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4)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5)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6)全班背诵课文。
(7)作业。
三、达标测评。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优秀桂林山水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师思考:
设计特色:自主赏析,开放式学习。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3、图文结合,自主赏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4、借助搜集的资料,进行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等方面的资料。
(通过四处景观与桂林山水风光的比较,凸现桂林山水的特点,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畅谈观看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利于发现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时也使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训练。)。
二、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的形式,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发现,自主赏析。
1、自读,寻找欣赏点,填写记录。
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理由是。
(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人地位,必须解放他们。欣赏点是学生眼睛发现的文章精华,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找自赏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阅读兴趣,才能形成个性的体验,才能达到积累语言,增强语感的.目的。)。
2、交流、赏析、结合资料谈体会。
(1)感情诵读:联系上下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句段语言的优美。
(2)自问自答:如自己提出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自己解答。
(3)换、删、增词对比: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去掉句中的真、啊或后半句的内容等,与原句比较,体会表达效果。
(整个环节意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影片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利用录象或投影片,展示桂林山水图,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全文,也可试着背下来。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抓住桂林山水的整体特点。(水:奇秀险。
山:静清绿)。
二、汇报交流资料,教师吸收反馈。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课下搜集的的有关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信息资料。
(汇报交流自己搜集资料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是交流交际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吸收反馈信息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教学的新的切入点,学生知识技能新的增长点,利于教学目的的新构建。)。
三、提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学习。
结合学生的资料情况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下学习建议,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主题。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背诵。并试着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或为什么这样读、背。
2、结合学习谈谈学习文中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