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形成对待问题的有效方式与策略。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帮助到你。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行虽然没有发生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但是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学习教育不够深入、制度执行不够有力、在各项业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隐患。
通过这次三个多月的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活动,本人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对个人业务基本制度、会计出纳联行基本规章制度、信贷管理基本规章制度、银行卡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基本规章制度、计算机数据及网络系统风险控制要点、银行业务中涉及的金融犯罪罪名等,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以上六个方面业务基本规定重要性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严格遵守制度,达到了宣讲教育活动的预期目的。
下面是我对这次教育活动的体会:在上级行确定在我行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宣讲活动后,我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支行搞好本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制度规定,做好笔记。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制度宣讲教育活动是各级行贯彻执行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我行虽然没有发生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但是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学习教育不够深入、制度执行不够有力、在各项业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隐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在执行制度上不够严格,违反了操作规程,从而酿成了案件的发生,血的教训。
因此,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显得犹为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此次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活动,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严密防范,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规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通过这次基本制度学习教育,对照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查找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不够细致。二是不善于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三是有些新的业务研究不够透彻。针对本人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并承诺:一是加强有关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定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分析能力。
二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二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专业素养。我行开展《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学习活动。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我的合规意识,提高了遵规守纪自发性。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规章制度以及违反的后果,让我知道工作上什么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次得学习,对我的岗位职责有特别紧要的引导作用。也让我认得到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的紧要性和必需性。实在认得有如下几点:
(一)通过学习活动,使我更加认得到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紧要性和必需性。
首先来看,《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是全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的基本依据。《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涵盖了我行各业务条线、各业务品种的紧要风险点,逐环节、逐岗位列举了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明确了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和尺度,量化和统一了全行的制度执行,这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基础环节,也为管理者供应了强有力的管理手段。
同时,使广阔员工熟知各自岗位的违规行为及相应的惩罚尺度,做到牢记于心,外化于行,令行禁止,遵守经营秩序。其次,开展学习活动是我行夯实管理基础,从严治行,遏制案件发生的必定要求。《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是在全面总结和修订原处理方法实践阅历的基础上,结合新业务、新管理制度的出台,完善、加添和调整了部分处理条款,明确了违规处理依据,为贯彻落实从严治行、从严执纪,持之以恒地坚持从严管理,必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防范经营管理风险,遏制案件发生具有特别紧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是提高我行综合实力,不绝加强我行竞争力的需要。日趋激烈的竞争,是中国农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制度建设和执行,应当是中国农业银行面对竞争,战胜对手的看家本领。一个行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本领,最根本的还是员工综合素养软实力。我行以开展《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学习活动为契机,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加强依法履职、合规经营的自发性和自动性,不绝加强合规经营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培育员工良好职业道德和习惯,构筑中国农业银行现代企业文化,是提升农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二)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的几个要点:
首先是学习要认真。要把《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落到实处,认真学习是前提。学习要认真,就是要按章按节按条按款全面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的内容,对于和本身岗位、工作、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有关的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的认真学习,切实领悟制度方法的意图和精神。事关紧要的或把握不准的,还要找寻和学习源制度规定,学习操作规程和业务工作流程。其次是贯彻要到位。贯彻《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是开展这次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
贯彻要到位,就是要把《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要求的相关内容落实到本身岗位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时时刻刻提示本身要按制度办,要按流程走,要按要求作,防止不经意违反规章制度惩罚方法。最后,执行要有力。
执行,不仅包含贯彻落实,而且更紧要的是指管理者依照《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规定行使管理职责,对违反《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事件的处理,这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执行要有力,就是具有内部管理职责的干部要不折不扣地、严格地按《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规定适时精准地处理违反规章制度事项。要防止人情和不正当的权力干预,做到在制度目前人人公正,执行惩罚时一视同仁。
(三)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要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学习,要结合自身岗位工作和本身所处的系统条线工作去学习,去领悟,去把握,去贯彻执行。
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涵盖了我行各业务条线、各工作岗位、各业务品种的方方面面,共五章二百零六条。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最起码要知道本身在这个岗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操作这类业务或业务品种的基本规定和要求,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假如不这么做,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譬如:最为柜员,我就特别重视第三章第二节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十五”条到第“四十八条”的学习。以规定为引导,在工作岗位中依照规定做事,我信任只要大家都把各自的岗位工作做好的话,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加强。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全行员工共同组织学习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新版,《新守则》图文结合,通俗易懂,不仅分篇列出了守则主要内容,而且就其中一些重要条款绘了生动的漫画,大提高了知识性和趣性。通过学习,我对《员工守则》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学习《员工守则》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员工守则》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到保密知识,从勤勉尽职到依法合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而人性化的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员工守则》,我们就有了行为的标准,有了努力的方向,企业的守则有助于农行发展。总行新下发的《员工守则》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员工守则》把爱岗敬业放在首位,要求我们热爱企业,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做有损企业利益的事,与企业共同进退,不营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敬业”是《员工守则》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在本职岗位工作中做到“严、细、实、恒”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岗位中不忘刻苦学习,勇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飞跃的发展。
企业职工只有遵章守纪才能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和谐有助于社会和谐,这样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行为规范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绳,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严格遵守,首先要遵守企业的工作纪律和制度,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第二要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不做任何干扰和破坏工作秩序的行为;第三是要做讲文明、讲礼仪的新型员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第四要自觉遵守公司的保密要求,避免违规使用知识产权和泄密行为;第五致力于维护彼此信任、平等沟通、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员工关系,协作就是要有团队精神、有配合意识;团结协作、相互包容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所应具有的意愿和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以《员工行为守则》作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我做起,从本岗位做起,自觉践行守则的要求,做一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农行人。一是树立职业自豪感,珍惜工作岗位,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忠于职守,争先创优,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农行人;二是恪守诚实信用原则,保持个人品行正直,严格遵守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农行人;三是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勤奋努力,严谨审慎,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做一名勤勉尽职的农行人;四是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章,恪尽职守,合规操作,做一名依法合规的农行人。《员工守则》是企业整体协调运作的保障,也是维护我们员工自身利益的保障,让我们共同践行《员工守则》,为把我们农行发展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四
近期,我行大力组织开展“公司规章制度”教育活动,我积极参加其中,我感受颇深,一是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收获,进一步树立了我的合规意识,并为我如何在工作中处理好进展和风险的关系指明白方向;二是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紧要性和必需性,通过学习之后才发觉我们目前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各项业务操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学习公司规章制度,坚持合规操作已特别之迫切。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共同珍惜好。通过学习,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我认真思考,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本方法,个人认为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好一个观念,那就是合规观念。公司规章制度是以负面惩戒来防范、杜绝我们业务经营中的一些风险,正如我们常说批判教育只是手段,目的还是要确保业务经营合法合规,因此,学习好、执行好公司规章制度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有猛烈的合规意识,坚固树立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中“合规制造价值、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和风险理念。
二是坚持两个原则,在工作中要做到合规,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就必需坚持从我做起的原则,公司规章制度适用的对象为全行员工,那么它的执行和落实就要全行每一个员工从自身做起,达到以点拉线带面的全局效果;就必需坚持从细节做起的原则,细读公司规章制度,各类违规行为涵盖各个阶层、各项业务、各种环节,特别是诸多看似常见、看似细小的细节之处,往往是最简单触犯之处。以第九节违反信贷业务规章制度行为及处理来看,擅自篡用他人c3密码进行业务操作的最严可予以开除处分,而我们实际操作中常常有使用他人c3用户进行业务的。因此,我们在执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方法》时要树立“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畏之心。
三是建立三种机制,公司规章制度要达到长效,我们就必需建立好学习机制、监督机制和落实机制。首先是要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学习机制,只有通过学习,我行才能知晓哪些是能做的、合规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违规的,同时通过典型案件事例来时刻敲响我们的警钟;其次是要有全方面、全流程、全员的监督机制,通过监督来使全行员工都管束规范本身的行为,不仅在行内形成一种监督,也可以通过公安机关、客户等行外人员实现外部监督;再次是要有不折不扣、公正公正的落实机制,对于恶意的违规行为要做到严惩不贷,严格执行方法,对于非恶意、自我认得强、改正到位,未造成重点损失的要承袭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警示教育为主,同时在处理违规行为中确定要做到可观、公正公正。
通过这次三个多月的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活动,本人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对个人业务基本制度、会计出纳联行基本规章制度、信贷管理基本规章制度、银行卡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基本规章制度、计算机数据及网络系统风险掌控要点、银行业务中涉及的金融犯罪罪名等,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以上六个方面业务基本规定紧要性的认得,使我对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严格遵守制度,达到了宣讲教育活动的预期目的。
在上级行确定在我行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宣讲活动后,我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搭配支行搞好本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制度规定,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认得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快速进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制度宣讲教育活动是各级行贯彻执行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紧要工作任务,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重点责任。
近年来,我行虽然没有发生经济案件和重点责任事故,但是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学习教育不够深入、制度执行不够有力、在各项业务操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隐患。我们应当清醒地认得到,很多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在执行制度上不够严格,违反了操作规程,从而酿成了案件的发生,血的教训。因此,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显得犹为紧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此次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活动,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严密防范,进一步明确本身的岗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依照各项规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基本制度学习教育,对比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查找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对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不够细致。二是不擅长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阅历。三是有些新的业务讨论不够透彻。
针对本人存在的一些问题,实行如下措施并承诺:
一是加强有关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学习,谙习和把握规定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的分析本领。
二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依照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当进行。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五
总行于xx年修订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该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今年全行广泛组织学习《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我积极的参加了市分行组织的视频会和宣讲会,同时还按上级行要求,利用业余时间重点自学和抄写了《处理办法》中涉及自身岗位的相关章节。
该办法分为五章,分别是总则、处理方式及规则、违规行为及处理、处理程序及副则组成,全篇围绕各个部门规章制度及违规处理办法,指导员工行为规范,详细阐述了从柜面,到各条线,以及各业务操作流程中涉及的可能违规的风险点。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农行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共同爱护好。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通过学习,作为一个基层员工,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本办法,要树立“三种意识”。
坚持合规办事,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凭行政权力办事的陋习,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以法律、法规和行章为准绳,不能动辄以发展和拓展业务为借口,打制度办法的擦边球,甚至以此来指导暗示下属违规操作。在思想道德上筑起一道预防违规违纪违法犯罪的牢固防线。
作为一名农行人,应本着对社会、对股东、对单位、对事业、对同事、对自己和对家庭负责的态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好网点负责人的职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思想上要认清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行动上要以规章制度为标尺,来衡量工作内外的一切言行。
员工相互之间不能盲目信任,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在处理业务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形成自觉提醒和监督的意识,养成相互监督的习惯,这样才能使自己少犯或不犯错误,才能监督同事少犯或不犯错误。
通过这次《处理办法》学习,对照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查找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不够细致。
二是不善于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三是对有些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
一是加强有关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
二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三是要加大对基层分理处会出人员的管理和同事之间的监督力度,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行人。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六
自3月13日,市分行机关开展规章制度学习教育活动以来,通过十几天对13部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根据学习状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体制交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金融职务犯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金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骗等职务犯罪和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尤其在当前全省农行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状况下,由于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理解不够全面,只抱着兢兢业业干好工作,遵守纪律,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与己关系不大的可学可不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久而久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造成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过这次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当前金融系统发生的许多案件除故意犯罪因素外,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法律和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程。例如,不认真学习《合同法》和农业银行《信贷新规则》,信贷岗位的员工,就不能熟练掌握信贷各环节上的操作规程,就有可能在调查、审查、贷后管理等工作各环节出现偏差,而带来信贷风险的发生。作为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员,如果不学习《保密法》,不熟悉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解密事故的发生。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好处和现实好处。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中草药能够熟练地用运。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会计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内部颁布的《员工违规处罚条例》《信贷新规则》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对于那些虽然重要,但与我们关系不大的能够不去学习或者一知半解,稍懂大意就能够了。如《国际法》、《国际私法》、《证据法》、《航空器管理法》等等这些我们平时不用或很少接触的能够绕过不学。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们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另外,在学习教育上应突出教育的普遍性,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抓好结合点,把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和学先进、学英模活动结合起来。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分析和评价犯罪成本,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人,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按照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并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我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科技犯罪。因此,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学习,联系全行实际,我认为当前关键要加强对基层一线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教育,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上靠得住的员工放到计算机操作岗位上;要强化制约,严格计算机密码管理,在级别管理技术上,对不同的行业功能和不同的使用权限要严格控制,修改文件和数据要自动进行登录备查;要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柜员离岗务必实行签到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检测软件的正确性。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七
20xx年1月7日,xx农村商业银行召开了“创五新银行,树一流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由此拉开我行为期一年的以打造“新体制、新理念、新作风、新服务、新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五新银行”创建活动序幕。此后的数月时间,我支行全体人员在行长的组织带领下,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工作重在尽职》一书的学习,感想颇多,用书中一句话概括:拒绝浮躁,尽心尽力,把每件该做的事做好。
尽职首先要尽心,尽心的前提则要树立责任意识。工作意味着要负责任,不同的职业和岗位都有不同责任所在。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具备了更好的尽职素质,从而能让人信任,相反,对工作没有责任心的人,为工作尽职尽力又何从谈起?有此可见,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品质。
其次要摆正心态。“尽职靠实干,拒绝浮躁少抱怨。”浮躁的人总是渴望一步登天,一劳永逸,殊不知成功是要付出多少艰辛努力的。比如说一份工作,浮躁的人总是有太多的不满意,不是嫌报酬少,就是抱怨自己大材小用,而忘了从自身方面查找原因。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抛弃急功近利的心理,脚踏实地地从每一步做起。
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成为现实;。
没有落实,再正确的政策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目标和方针明确后,关键问题便是落实。工作的落实是个过程,而行动是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决定性力量,唯有切实地行动,为工作找到到方法,为困难找到出路,把工作踏踏实实地落实到实处,才是一个尽职员工所应该做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怀着一刻感恩的心去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个客户,从我做起,在创建“五新银行”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八
在上级行确定在我行开展规章制度学习活动后,我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搞好本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制度规定,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制度教育活动是各级行贯彻执行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重大责任。下面根据我个人的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通过这次规章制度学习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当前金融系统发生的许多案件除故意犯罪因素外,大多数都是因个别员工法律和规章制度意识不强,违规操作而造成的,不但给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和前程。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金融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体制交替、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金融职务犯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金融业贪污、挪用、受贿、诈骗等职务犯罪和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严重危及金融和经济的安全。尤其在当前全省农行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理解不够全面,只抱着兢兢业业干好工作,遵守纪律,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与己关系不大的可学可不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久而久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造成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运用上下功夫。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员工。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作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地用运。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另外,在学习教育上应突出教育的普遍性,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抓好结合点,把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和学先进、学英模活动结合起来。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分析和评价犯罪成本,运用反面的教训警醒人,不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按照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并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三、通过学习要强化制约、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当前,金融业电子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个别犯罪分子利用我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进行金融科技犯罪。因此,通过近一个时期的学习,联系全行实际,我认为当前关键要加强对基层一线操作人员的选用和教育,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上靠得住的员工放到计算机操作岗位上;要强化制约,严格计算机密码管理,在级别管理技术上,对不同的行业功能和不同的使用权限要严格控制,修改文件和数据要自动进行登录备查;要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叉,柜员离岗必须实行签到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检测软件的正确性。另外尤其要杜绝自办业务的事情发生,如有发生就要严厉处罚。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它的含义却又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次对新制度的制度条例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不学习业务规章制度、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的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从思想上重视并将日常工作融入其中,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工作谈一点心得体会:
学习新制度的根本就是为了从思想上加强员工合规意识,同时以负面惩戒来防范、杜绝我们业务经营中的一些风险。只有从思想上真正做到合规,才能行之以效、促之以学,将制度与具体工作相结合,树立牢固的合规观念。
新制度中的各类违规行为涵盖各个阶层、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特别是诸多看似常见、看似轻微的细节之处,往往最容易触犯。我们作为一线员工,坚持合规操作、有效规避风险更是我们职责所在,只有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各项细节做起,做一名合规员工,才能真正将风险拒之门外。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清楚的知晓哪些是能做的、合规的,哪些的不能做的、违规的。同时,通过学习典型案例,做到举一反三,耳边警钟长鸣,将合规操作养成一种习惯,将合规经营培养成一种理念,以学促做。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
通过这次三个多月的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活动,本人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对个人业务基本制度、会计出纳联行基本规章制度、信贷管理基本规章制度、银行卡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基本规章制度、计算机数据及网络系统风险控制要点、银行业务中涉及的金融犯罪罪名等,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以上六个方面业务基本规定重要性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严格遵守制度,达到了宣讲教育活动的预期目的。
下面是我对这次教育活动的体会:在上级行确定在我行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宣讲活动后,我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支行搞好本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制度规定,做好笔记。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业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制度宣讲教育活动是各级行贯彻执行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我行虽然没有发生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但是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学习教育不够深入、制度执行不够有力、在各项业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隐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在执行制度上不够严格,违反了操作规程,从而酿成了案件的发生,血的教训。
因此,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显得犹为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此次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活动,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做到严密防范,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规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通过这次基本制度学习教育,对照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查找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于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不够细致。二是不善于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三是有些新的业务研究不够透彻。针对本人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并承诺:一是加强有关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定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分析能力。二是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全省农业银行开展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活动,本人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对《处理办法》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信贷、风险、会计出纳、重要空白凭证、计算机、印章、安保等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时刻告诫自己严格遵守,达到了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预期目的。下面是我对这次《处理办法》学习的体会:
总的来说,中国农业银行的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它具体规定职员的操作规范及行为守则,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农行深知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所以它要求他的员工每天要有晨会及晚会,加上必要的例会,让员工能够在一起提高业务水平,大家互帮互学,共同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他要求员工要礼貌待客,微笑服务,并设立了强大的监控网络,时刻监督自己的员工要遵守农行规定,按章办事。
其次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是现代银行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现代银行已不仅仅局限于储蓄及放贷,恰恰相反,现代银行的服务触角触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交保险,充话费,交罚单,买基金,炒股票,外汇,理财。夸大一点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银行办不到的”。 这其中有很多的风险,我个人认为只有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
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对法产生敬畏之心,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可能是受中国两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的人情往往大于制度。虽然银行业的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从我看到的文件,我知道这一直是农行的一个软肋。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行”,作为一名网点负责人,在合规文化建设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把合规的理念传导到每个员工中,从而树立起全员“在合规操作中发展业务“的理念,让员工知道只有安全才能谈业绩,违规的发展一票否决。让员工认识邯郸金库被盗事件的沉痛教训,农行建始县支行冯侃事件的切肤之痛。从而引领员工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切实明白不可为而为之的风险成本。在经营中,即要接受员工的合规监督,更要做好员工合规的监管,对发现的违规操作要令其改之,加强教育,举一反三。利用三道防线,加强员工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每项业务每个环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合规检查,从而让我行在合规办事建设的道路上走的更扎实。
我认为,合规办事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既然如此,就应该把它融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在长期中熏陶,沉淀和强化。作为一名网点财务负责人,在自身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合规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要积极引领团队营造人人讲合规,做合规人,办合规事的良好氛围。都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我想农行作为一个经营特殊商品的企业,网点财务负责人应在网点行长的领导下引领团队跑的快的同时“火车要跑稳,车头引轨不偏准”也显得犹为重要。合规操作不仅关系到个人、网点更体现着农行的整体形象,作为农行对外的一个窗口,只有塑造一支积极向上的合规团队,才能对外树立稳健经营的良好形象,引得口碑。我有这个责任,更有这份信心。
合规文化建设的道路还很长,但业务的稳健经营需要它,农行美好的明天需要它,你我都需努力呵护,做一个合规人。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是贯彻执行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责任。只有合规办事,做到以客户为上帝,坚决杜绝职业犯罪,在日益开放的中国银行业大环境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从历史经验来看,降低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debt/gdpratios)有以下几种方案(1)经济持续增长(2)财政紧缩计划(3)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债务重组(4)爆发性的通胀(suddensurpriseburstininflation,这会引发投资者的忧虑)(5)以上方案的综合。从现在欧债问题的演进趋势来看,欧元区各成员国会根据各自不同国情采取综合性方案解决债务问题,而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但是,一个稳健的银行体系是进行经济改革的跳板和引擎,我们应当从欧债问题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国有银行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目前为止中国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仍是传统的吸收存款和商业及零售贷款业务,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少数银行被允许尝试进入非银行类金融业务,且这部分业务规模很小。因此,中国银行业复杂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目前的风险环境是相匹配的;但同时,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这一能力确有不断加强的必要。
我们回过头来看欧洲的债务危机,当实体经济恶化尤其出现某些金融机构破产的时候,银行的审慎性监管指标就会强化,这又会带来欧债国家的市场融资成本上升,到了偿债的高峰期就会出现流动性恐慌。在考虑这个问题时的一个大背景是中国经济正在而且会持续增长,中西部和东部形成了互补和有弹性的增长。大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铺平了道路。倘若中西部地区可以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人均资本占有量的不断提升,那债务风险就是完全可控的(特别是中央财政隐性担保的债务)。应当指出的是我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大量虚拟化的`金融衍生产品的烦恼,但是其盈利模式太过单一,在金融垄断的环境下,过于依赖存贷款息差收入,利息收入占比接近80%。,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只有9、5%,但中国银行业利润却占到了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从实业获取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在于国内的银行同质化现象严重。对比底危机爆发的时候,中国银行业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革,资产负债表十分健康,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的杠杆率较低。中国成功运用了杠杆化来处置危机。但是,现在来看更多的风险集中在了地方投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中。
在应对上一轮次贷危机过程中,政府的4万亿投资使得四大行市值猛增,我国的gdp总额也跃居世界第二。即便在20,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情况也是迅猛的。欧洲的一大问题是混合了自身的投行业务(investmentbanking)和零售业务(traditionalretailandcommercialbanking),很多时候风险的量化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去控制风险了。我们很难想象国际市场上的高风险债券业务和对于国内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私人部门存贷款业务相勾连会是怎样的混乱景象,尤其是在遭遇危机时。亚洲银行是否应更多从资本市场业务赢利,也是当前争论的问题之一。
二、结语和相关政策建议。
欧洲问题虽然仍在进一步演化之中,但是以来欧元的储备地位是在提升的,假如欧元区经过此次危机达到了有利于欧元长期发展的改革,那么这对于构建多元化的全球货币体系和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都是有巨大意义的。中国应当量力而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到欧元区的救助中去。对于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和商业银行管理的建议,主要是以下几点:
1、央行从遭遇危机到采取措施解决危机,它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修复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表是稳健的,在遭遇危机时才能顺利应对。否则,就会出现像欧洲央行一样为大型商业银行发放低息贷款(欧洲央行实际向所有可以提供可接受抵押品的银行都提供贷款,包括希腊债券也可以做抵押品),但是由于实体经济低迷银行不愿放贷,反倒把钱重新存入欧洲央行的局面。金融市场容易受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央行到底是更侧重通胀的目标,还是更侧重降低失业的目标。这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信心和经营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货币政策与微观主体的良性互动尤为重要。同时,在商业银行管理当中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和结构都要控制好,信贷的质量主要防止不良资产以及资产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信贷的结构是要控制好体制外社会融资总量的问题。
2、要政策扶持村镇银行和小型贷款公司的发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链条过长,对于基层村镇或小型企业的风险把握不足,这要通过建设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来解决,来分担过于依靠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压力。
3、银行不能够停止创新,尤其随着利率和汇率改革的推进,银行的风险管理会日趋复杂,商业银行需要超越目前静态的敞口分析,加强对银行潜在风险的前瞻性评估。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管控,吸引专业金融人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也应该是中间业务收入最大的增长点,是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这是商业银行为了迎接全球性竞争应当做的准备工作。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我们看到人民银行也在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这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按照总行“学规定、强素质、做表率”要求,在农行系统开展的《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活动,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本岗一些风险点,有了重新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时刻告诫自己严格遵守,达到了开展此次教育活动的预期目的。下面是我对这《处理办法》学习的体会:
开展《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活动后,使我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搞好本次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有关规定,并做好笔记(按要求一丝不拘抄字相关章节)。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是贯彻执行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责任。
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农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农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作为农行人,为了农行的前途,为了农行的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作为一个金融单位的职工更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路走得不对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己的事业,也就没有单位事业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我现在正在从事农行工作,这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唯一的职业,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这项职业,也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对农行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一直是爱岗敬业的。只有爱岗敬业才是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具体体现。讲求职业道德还必须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就是忠心耿耿,忠诚老实。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所以通过对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地了解到作为一个农行职工的根本、为人、言行和责任,就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按照职业规范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作为一名农行员工我深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能力。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要靠我们广大的员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是靠某一人来执行的,而是要靠一个集体相互制约、监督来实施的。因此全面提升全行员工遵章守纪的意识是农行发展的迫切需要。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账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徇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作为一名保卫干部,要做到从我做起,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也将走向它的反面。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违规行为,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我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才得于实施,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建设,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限于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1998年金融危机与俄罗斯银行体系。
1998年的银行危机当然与宏观层面的经济危机有关,如国内经济持续多年的衰退和低迷、财政赤字严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汇率机制失衡、资本市场的过度开放等,也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俄国内有价证券市场的破坏和汇率的大幅波动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银行部门本身积累下来的问题。俄罗斯银行体系过于分散,多数银行规模偏小、资本金不足,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资源不足,对外部资源严重依赖,过度借用外债使之在危机来临时立刻陷入无力偿债的境地;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贷款薄弱,银行业务对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高度依赖,债市的持续下跌直接造成银行盈利急剧减少、资产缩水严重,而且短期国债的被冻结使这些银行丧失了以往用于维持日常资金流动性的最主要工具;卢布的暴跌和国家拒绝偿债导致储户的不信任,大规模的挤提更使银行雪上加霜,一些大银行顷刻之间处于破产的边缘。而银行体系自身问题引发的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市危机产生了互动效应,使一场全面的危机不可避免,从而对银行体系的破坏更加严重。
当然,危机中还是有很多银行保存下来并能够稳定地经营自己的正常业务,特别是一些中等银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没有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国家有价证券,没有从外国银行借款购买国家短期债券,国家短期债券投资在其资产中只占5%~10%,而在一些大银行中这一比例达到60%~70%。这些银行没有参与预算资金的收入业务,没有被吸引参与高风险的银行间市场的竞争,其主要业务活动是传统客户服务,是对具有高清偿能力的实体部门企业的信贷业务,其贷款返还率比较高。如,莫斯科投资与创新银行,甚至在1998年8月期间利润还增加了589万卢布。(注:什卡罗夫斯基:《俄罗斯银行危机与银行体系重组之路》,载[俄]《俄罗斯与国外管理》,1999年第2期。)。
俄银行体系遭遇灾难性的破坏,恢复和继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二、俄罗斯银行体系的重组。
俄罗斯银行(中央银行)在1998年8月17日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期望能防止国家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崩溃。
对那些危机发生前不属于问题银行之列的银行,央行重新调整了业务指标,允许银行根据1998年8月1日时的资本量确定风险程度,允许它们在核算8月14日前以外币结算的业务时使用8月14日的汇率。中央银行从9月1日起给这些商业银行发放了164亿卢布(其中80亿卢布给储蓄银行)的贷款,这笔债权到年底时只剩67亿卢布,其余已经还清了。要求出现清偿危机的商业银行向储蓄银行转移部分居民存款,以制止存款的流失。为了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大幅降低法定准备率,从1998年2-8月执行的11%(储蓄银行8%)降到5%(储蓄银行和国家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40%以上的银行)和7.5%(国家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20%~40%的银行)。为了避免外汇市场上的投机,俄罗斯银行规定了商业银行购买外汇的新条例,对其加以限制,以避免引发新的卢布贬值。中央银行执行银行间的清算,商业银行可以临时从准备金中获取周转资金。撤销信贷组织以外币形式缴纳法定资本的禁令,允许股东以银行大楼等实物资产的形式增加信贷组织的法定资本。俄央行在危机时期也保持了对银行活动主要参数的监督。经过紧急调整,俄银行系统状况初步稳定下来。
紧急措施应付了眼前困境,却不能解决银行体系的积重问题,无法根本改变整个银行体系的状况。进行银行体系重组的任务提上日程。俄中央银行行长格拉先科指出,实现银行领域健康化和重组银行体系是俄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任务,俄罗斯银行将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参与银行体系的重组。重组旨在克服1998年经济和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保存银行部门有生命力的内核,通过执行清理和破产程序,吸收、管理和消化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重组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和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恢复银行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最终建立一个新的能正常履行支付结算职能的银行体系。
1998年11月17日,中央银行经理理事会通过了《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草案。
1999年1月,国家“信贷组织重组代理公司”(apko)成立,中央银行与其协调工作,共同对银行体系的重组负责。apko为有限责任股份公司,属于非银行信贷机构,注册资本100亿卢布,创办者是俄联邦中央银行和联邦政府下属的“俄联邦财产基金”,其分别持股49%和51%。董事会主席由时任央行行长格拉先科出任,总经理由央行副行长杜尔巴诺夫担任。apko的职能包括:负责管理国家用于银行体系重组的资金,参股或控股改组银行,管理和经营其资产和负债,执行破产银行的清理监督等。apko的一些职能是央行依照现行法律所不具备的权利,因此,它的建立无疑为央行以经营性手段尽快介入和推进问题银行的重组提供了可能。
1999年2月25日联邦《信贷组织破产法》生效,1999年7月8日《信贷组织重组法》生效,法律确定了在apko管理下信贷组织的过渡标准。这些法律的出台为银行体系重组奠定了法律基础,扩大了央行及其地方管理机关的权限。
在《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草案中,把现有1500多家银行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大约600家小银行,占除储蓄银行以外银行总资产的15%和居民存款的8.4%,它们在危机中保存了银行资本,并保持了资产的流动性,不需央行的帮助就能够独立地正常经营。第二类包括190家地区银行,大约占银行总资产的10.5%和居民存款的18.3%,被央行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今后银行体系的中坚,它们在危机中遭受的损失不大,大约有65亿卢布的资本缺口,是较容易康复的。apko无疑将重点介入这类银行的重组。第三类是社会意义重大的18家大银行,占银行体系40%的资产和4。
1%的私人储蓄,在危机中损失惨重,资本缺口大约475亿卢布,已经不可能独立地继续经营银行业务。对这类银行,央行表示要阻止其破产,并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重组方案。凡将所拥有的银行债权转换为银行注册资本或新投入资本的投资者将获得参与银行重组和管理的权利。第四类包括720家银行,经过危机的洗礼,流动性不足,自有资本匮乏,已经不具备支付能力或生存能力。这些银行或者自行解决困难,或者退出市场。不过apko可参与对其资产的管理、变卖以及在完成破产程序后的资产分配。
apko建立后到1999年7月以前,银行体系的重组基于自愿的原则,apko与银行股东签订协议,共同制定计划并参与银行的重组。1999年7月《信贷组织重组法》生效后,开始了apko活动的第二阶段――强制性银行重组阶段。
俄央行和政府重组银行体系的主要措施和内容包括:
1.充实银行资本金,克服流动性危机(注:中经网1999年6月17日北京讯,《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危机与重建》。)。
(1)增加银行资本金。通过债务资本化、吸收国内外新资金、吸收从属性贷款和国家以国债形式向银行增资;俄央行直接或间接地以所持有的国债或所发行债券向银行增资。在危机时期中央银行总共向商业银行拨出了164亿卢布的稳定化贷款,用以补充资本金,其中大银行得到的最多,莫斯科银行和莫斯科商业银行分别获得了10亿卢布,“桥银行”获得了9亿卢布,还有5.5亿卢布分拨给了9家地区银行。
(2)改善资产质量。将银行不良资产(逾期贷款、借款人债务、流动性差的有价证券、不可变卖的不动产等)转给apko,换取良好资产或形成对apko的长期债权;进行银行间多方的资产负债交换,按照市场价格或在合理的时间内能够出售的价格重新评估银行资产,用呆账准备金注销部分坏账等等。
(3)重组银行债务。通过与债权人的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将其长期债权转化为银行资本,实行债务股份化;或对银行债务实行分类、分批延期支付,一般对金额不大的自然人存款都予以优先或一次性偿付;实行贷款债务证券化。
(4)提高资金流动性。流动性是银行管理的四大原则之一。8月危机造成大量的银行间拖欠和支付危机。俄中央银行为缓解流动性危机,动用了300亿卢布的存款准备金来化解银行间拖欠,并向商业银行提供抵押贷款,与apko之间交换银行资产,重组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
2.重组的制度保障――加强监管、完善律法。
除了克服银行体系支付危机的一些具体措施,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俄中央银行在重组的制度保障方面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完善银行活动的法律法规。
按照《信贷组织破产法》的要求,建立信贷组织破产预警制度也是银行体系重组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央行的参与下,国家杜马通过了《联邦信贷组织破产法修改和补充草案》,建议引入信贷组织破产的补充特征――资本充足率下降到低于2%,这是世界范围银行破产通行的特征;追究导致信贷组织破产的创立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制定更严格的专人负责制。草案还规定了对信贷组织破产法第4条的补充条例,对自有资本下降到低于法定资本的信贷组织采取破产预警措施。央行的所有地方机关都对信贷组织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进行月度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是否需要重组、破产预警或者转由apko管理,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协助和监督。如果问题银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且银行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那么中央银行有权责令其停业直至吊销其银行业务经营许可证,并追究银行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责任。
危机后到2000年7月1日,俄央行地方机关组织实施的212家预警破产的信贷组织中,通过及时调整和实施财务健康化计划,有71家恢复了正常。
不过,问题银行的领导层往往不愿意采取预警破产的措施,银行提供的会计报表也常常不确实,这些都是实施破产预警制度的一个阻碍。但无疑,破产预警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央行监管的效率。
对那些违反联邦法律和央行规定、丧失偿付能力的信贷组织,吊销其银行业务许可证是央行加强监管的措施,也是银行体系重组的另一个制度性特征。1998年1月到危机前,中央银行吊销了38家银行经营许可证,从1998年8月17日到2000年8月,吊销了237家。(注:伦托夫斯基(中央银行副行长):《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的实施》,载[俄]《货币与信贷》,2000年第9期。)成立于1988年(第一批)并于1992-1993年一度成为俄盈利最多的创新商业银行也难逃厄运,于1998年10月被吊销了许可证。在1998-1999年,俄最大的18家银行中有6家被央行吊销了许可证。不过为此发生了多起司法辩论,其中出口银行、斯拉夫银行、帝国银行以及俄罗斯工业建设银行4家最终被仲裁法庭裁决吊销其许可证的命令无效。有些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支付能力,完成财务健康化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央行最终撤消了吊销其许可证的命令,如梅尔古利银行和奥普吉姆银行。
完善调节信贷组织活动的法律基础,是银行体系重组过程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议,俄中央银行和联邦政府在制定并通过联邦《破产法》、《信贷组织破产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它们以及《俄联邦中央银行法》、《银行及银行活动法》的修改和补充草案,进一步严格银行破产的条件和程序,杜绝银行负责人滥用破产权力,加强对破产银行的资产保全措施,保护债权人利益。
为了恢复存款人对银行体系的。
信任、扩大银行的资金基础,2002年11月14日,俄政府终于通过了酝酿已久的《自然人银行储蓄保险法》草案,国家有关机构承担居民储蓄保险责任,国家首先投入30亿卢布作为保险基金,各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纳保险金。如果银行破产,储蓄保险基金将全部或部分返还储户,储蓄在2万卢布以下的小储户将获得全部赔偿,9.5万卢布以下的储户将得到75%的赔偿,其余存款的退还不由国家保险机构承担。这是一部关系到所有居民利益的法律,也是俄罗斯金融改革的一个关键部分。经济发展急需投资,但由于担心银行破产,很多居民宁愿将钱摆在手中,银行信贷资源严重不足。存款保障制度的建立将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此外,进行银行自身财务和组织结构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也是一直是俄罗斯银行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建议的基础上加速制定调整商业银行活动的规范、全面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严格银行财务报表制度等工作都在进行之中。
三、危机后俄银行体系的发展、问题与前景。
表1是危机后俄银行部门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注:《俄联邦银行部门概况:分析指标》,2003年4月第6期。)分析其可以粗略地了解危机后几年间俄银行部门发展的基本情况。到2003年3月初为止,在俄联邦领土上有权经营银行业务的信贷组织1332家(危机后新建20多家),分支机构3308个。这1332家银行中拥有总许可证的有295家,拥有外汇业务许可证的有844家。银行地区分布仍然极不平衡,1332家银行中分布在中央联邦区的就有741家,占55.6%,其中仅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就有666家,占全部银行总数的50%。
单位:家、10亿卢布、10亿美元、%。
附图。
注:--表示还未有确切数据。
资料来源:俄联邦中央银行监管司:《俄联邦银行部门概况》,2003年4月第6期。
银行资本和银行资产的总量增加地较快。银行资产从危机前1998年7月1日的7661亿卢布,增加到2001年初的23625亿卢布,到2003年3月时达到44222亿卢布。银行资本从危机前1998年7月的1163亿卢布增加到2001年初的2864亿卢布,到2003年3月达到6771亿卢布。但这种计算没有考虑到汇率的变化,以实际价值计算,银行部门的'恢复和发展速度就要大打折扣了,银行资产一直到2002年10月开始才恢复到并渐渐超过危机前的水平,而银行资本则直到2003年初才达到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实体经济部门贷款稳步增长,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危机前是1997亿卢布,在总资产中占比26.1%,到2003年3月已经达到16697亿卢布,占37.8%。而且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提高,1998年7月逾期债务140亿卢布,2001年1月225亿卢布,2003年1月284亿卢布,在实体部门贷款中的占比逐年降低。有价证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对银行体系的信任度提高,银行部门吸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存款都显著增加,资产负债结构趋于合理,银行部门的流动性提高。
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1998年7月1日盈利银行1116家,474家银行亏损,银行体系总盈利18亿多卢布(约合2.9亿美元)。到2001年1月盈利银行1226家,亏损银行83家,银行部门总盈利171亿多卢布(21亿美元)。到2003年1月1279家银行盈利,46家银行亏损,银行系统总盈利929亿多卢布(29亿美元)。即便计算汇率的变化,这种增加也是很明显的。
俄银行体系资本和资产集中的程度相当高。从表2可以看出,从1998年7月以来,俄银行体系资产集中的趋势是逐步提高的。到2003年3月,前5家最大银行的资产20163.53亿卢布,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45.6%,前50家大银行的资产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74.2%,其余1000多家银行资产只占25.8%。
此外,应该考虑到前20家银行中俄储蓄银行和外贸银行的特殊地位,这两家银行在前20家大银行自有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占到43.6%,资产占到53.7%。这两家大银行事实上的所有者是中央银行,它持有储蓄银行57.6%的股份,持有外贸银行99.9%的股份,国家为自己的银行创造了其它银行无可企及的机会,包括提供政府资金和大型政府融资项目、提供政府债券承销和政府担保等。
在危机后的重组和发展中,出现了银行资本的集中趋势,到2001年初,总共有357家银行被其它银行兼并,基本上是变成了兼并银行的分支机构。但这一过程后来发展得比较缓慢,2001年到2003年初,没有新的进展。
年1月最高时达到10.71%,到2003年初只有5.29%。(注:外资信贷组织信息,2003年1月,俄中央银行网站。)不过法定资本占比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外资对俄罗斯银行部门参与的程度,仅27家独资银行和1家外国银行代表处的资产就占俄整个银行体系资产的10%。2001年7月1日,外资银行在俄非金融部门贷款中占比29.4%。2001年10月,进入俄200家最大银行之列的外资独资和控股银行在200家银行自有资本中占比5.36%,而账面利润却占到了10.55%。
当然,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发展还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其一是资本金不足。危机后俄银行体系总资本尽管逐年增长,但到2003年1月也只是占gdp的5.4%。这个指标不只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很多转型经济国家,捷克是21.3%,德国是14.5%,法国是15.4%。世界最大的三家银行的资本是俄罗斯银行总资本的12倍。资本不足使得俄银行部门缺乏稳定保障,更加依赖于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2004年向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将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的重估,对其中很多银行来说将意味着自有资本实质上的减少。
表2俄银行部门资产集中情况。
单位:10亿卢布,%。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1。
其二是实体部门贷款不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银行资金稳定的来源,是银行业务赖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俄罗斯实体部门贷款一直受到制约,尽管实体部门贷款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到2003年3月也只有37.8%。其本质原因是俄罗斯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尽管由于宏观经济状况和产品销售条件的改善以及利润的增长,银行对实体部门贷款总的风险降低了,但是风险的制度性因素仍然较高:税收体制的效率低,保护贷款人权力的立法基础缺乏,企业财务报表缺乏透明度等薄弱因素。此外,由于俄罗斯经济的不稳定性,银行1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务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从1998年7月的7.8%上升到2003年3月的15.3%,但从国际银行业经验来说,这一指标一般不少于30%,而且它与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30.5%相去甚远。长期债务的短缺也造成实体部门贷款(主要是长期贷款)资源缺乏。缺乏有效的投资成为实体部门发展的瓶颈,而实体部门的疲软又使银行资本扩充的渠道受到很大制约。
其三是银行立法和监督体制不完善。比如说,中央银行有权吊销银行业务许可证,但是依照《股份公司法》关闭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决议只能由股东做出。所以,经常是被吊销了许可证的银行仍然继续经营银行业务。现行立法中的矛盾以及监管体制的疏漏往往使银行重组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在2001年12月30日俄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制定的《俄联邦银行部门发展战略》中提出了银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注:《俄联邦银行部门发展战略》,载[俄]《货币与信贷》,2002年第1期。)。
第一是推进银行体系的私有化,减少或者撤出国家对银行资本的参与。到目前为止,国家参资入股的银行总共有400多家(有些国有资本只占不足1%),占银行总数的1/3,国有资产也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近1/3。《发展战略》规定,国有资本首先从股份占25%以上的信贷组织中撤出,并对这些国有股份的市场价格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确认。只有在银行活动对完成国家政策性任务具有战略意义,或者是为了执行银行监督任务,政府和中央银行才能参资入股。1998年危机后,联邦政府建立了两家政策性银行――俄罗斯发展银行和俄罗斯农业经济银行,其主要职能是给实体经济贷款,保证先前拨出的预算资金的返还。政策性银行成立以后,国家应该有步骤地从其它商业性银行中撤资。对俄罗斯最大的银行――储蓄银行,中央银行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对其控股(57.6%),但是要加强对其活动特别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督。对外贸易银行及其国外分支机构中央银行将从2003年1月1日起从中撤资,并逐步出售其股份给国际金融组织和其它投资者。政府要撤资大约涉及400家银行,其中多是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地区银行,决定在2002-2003年期间首先出售8家银行中的国有股份。
第二是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参与俄银行部门的发展,建立各种所有制银行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和中央银行将取消外国资本参与俄银行部门的限制,扩大外国银行的服务领域。2002年3月中央银行还下调了外国银行在俄建立分支机构的最小法定资本规定,从1000万欧元降到500万欧元。
第三是建立居民存款保障机制。为了恢复存款人对银行体系的信任、扩大银行的资金基础,2002年11月14日,俄政府终于通过了酝酿已久的《自然人银行储蓄保险法》草案。
第四是加强银行与实体经济部门的相互作用。发展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体部门结构改组的速度和成效、贷款返还的法律保障以及实体部门财务信息的公开度。为此需要修改和补充民法相关条款。同时,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应该降低通货膨胀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稳定卢布汇率,加强对银行风险状况的监督,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发展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新种类的银行业务,发展中小商业贷款、零售业务、居民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五是完善银行立法,加强银行监督。
的重组,加之1999年以来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应该说俄罗斯银行部门终于挺过严寒,开始恢复和发展。如果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在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业将会有一个调整、完善的良好时机,为进一步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但是,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还依然存在,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生产设备老化、外债依然沉重等,这无疑会给俄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在金融系统深入实行行(司)务公开制度的通知》(金融工办发[]5号)精神,切实加强我行的民主建设,根据《银行张家口分行实施行务公开制度暂行办法》,结合我行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行行务公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通过实行行务公开,促进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全行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行务公开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实现员工民主权利的重要措施。要通过行务公开制度的有效实施,切实保障和维护员工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保护和调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三)实行行务公开必须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规章制度,必须有利有我行改革、发展、稳定和商业秘密保护。
(四)实行行务公开必须坚持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总支在行务公开工作中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是实践者。要率先垂范,形成党政共同负责,纪检、监察、工会协调监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具体承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五)实行行务公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要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
(一)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主要包括年度和中长期经营发展目标、内部改革、机构撤并、员工分流方案以及重要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等。
(二)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年度经营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年度财务预、决算和收支情况;信贷资产投向、信贷抵押物品的收回或处理情况;基建工程项目招投和业务经营场所投资的预、决算情况;业务稽核结果;大宗物资和重要设备的采购、供应和报废处理;会议费、办公费、电话费、差旅费、业务宣传费开支;内部综合考核情况等。
(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劳动法律、法规、纪律的执行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解除;工资、资金分配方案;购房、售房、集资建房方案;职称评报、奖励晋级和评优评先条件、指标和结果;福利费、医疗费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养老、医疗、失业及其他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情况;安全防范措施执行情况;员工培训计划和实行情况等。
(四)廉政建设。主要包括单位领导人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情况;中层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选聘和任用情况;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单位领导人出国出境费用使用情况等。
(五)凡涉及银行商业秘密、经营安全等不宜公开的内容不应纳入行务公开的范围。暂时不能公开的事项,应说明原因,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一)行务公开的主要载体是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属于职代会职权范围的重大事项,每半年召开一次职代会;职代会闭会期间,需要及时公开的重大事项,按职代会有关程序临时召开会议公开。
(二)行务公开的形式还包括行务公开栏、行务会、情况通报会、内部信息网络等。属于需定期公开的事项,应从实际出发,按年度、半年、季度、月份公开;属于一事一议的事项,应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发文件简报等形式公开。公开后要注意通过意见箱、员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员工反映,不断改进工作。
(一)行务公开工作在支行党总支的领导下进行。支行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行政、纪检、监察、工会负责人参加的行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行务公开的实施方案。行务公开领导小组应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行务公开情况,指导、协调和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做好监督考核工作。
(二)支行工会委员会是行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行行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完成支行和市行行务公开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组织、协调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行务公开工作,制定行务公开的各项工作制度,针对行务公开的实施和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员工代表对行务公开工作进行民主测评。管理行务公开档案,上报有关资料,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三)行务公开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四)推行行务公开,关键是真实。行长为行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开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负总责。对组织制度不落实、监督机制不健全、应该公开没有公开或公开内容不实的,要追究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一)各相关部门对行务公开负有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对所辖行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程序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纠正;对公开内容不实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对行务公开中暴露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要及时立案查处。
(二)实行行务公开成立由纪检、监察、工会及有关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检查行务公开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员工反映的意见是否得到落实。检查监督组每季对行务公开工作情况检查一次。监督检查的情况每季向市行书面报告一次。设立监督电话:6223730。
(三)行务公应在员工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既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既要公开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办事程序;既要公开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
本办法由支行工会负责解释。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当然,危机中还是有很多银行保存下来并能够稳定地经营自己的正常业务,特别是一些中等银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没有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国家有价证券,没有从外国银行借款购买国家短期债券,国家短期债券投资在其资产中只占5%~10%,而在一些大银行中这一比例达到60%~70%。这些银行没有参与预算资金的收入业务,没有被吸引参与高风险的银行间市场的竞争,其主要业务活动是传统客户服务,是对具有高清偿能力的实体部门企业的信贷业务,其贷款返还率比较高。如,莫斯科投资与创新银行,甚至在8月期间利润还增加了589万卢布。(注:什卡罗夫斯基:《俄罗斯银行危机与银行体系重组之路》,载[俄]《俄罗斯与国外管理》,第2期。)。
俄银行体系遭遇灾难性的破坏,恢复和继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二、俄罗斯银行体系的重组。
俄罗斯银行(中央银行)在198月17日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期望能防止国家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崩溃。
对那些危机发生前不属于问题银行之列的银行,央行重新调整了业务指标,允许银行根据年8月1日时的资本量确定风险程度,允许它们在核算8月14日前以外币结算的业务时使用8月14日的汇率。中央银行从9月1日起给这些商业银行发放了164亿卢布(其中80亿卢布给储蓄银行)的贷款,这笔债权到年底时只剩67亿卢布,其余已经还清了。要求出现清偿危机的商业银行向储蓄银行转移部分居民存款,以制止存款的流失。为了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大幅降低法定准备率,从1998年2-8月执行的11%(储蓄银行8%)降到5%(储蓄银行和国家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40%以上的银行)和7.5%(国家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20%~40%的银行)。为了避免外汇市场上的投机,俄罗斯银行规定了商业银行购买外汇的新条例,对其加以限制,以避免引发新的卢布贬值。中央银行执行银行间的清算,商业银行可以临时从准备金中获取周转资金。撤销信贷组织以外币形式缴纳法定资本的禁令,允许股东以银行大楼等实物资产的形式增加信贷组织的法定资本。俄央行在危机时期也保持了对银行活动主要参数的'监督。经过紧急调整,俄银行系统状况初步稳定下来。
紧急措施应付了眼前困境,却不能解决银行体系的积重问题,无法根本改变整个银行体系的状况。进行银行体系重组的任务提上日程。俄中央银行行长格拉先科指出,实现银行领域健康化和重组银行体系是俄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任务,俄罗斯银行将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参与银行体系的重组。重组旨在克服1998年经济和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保存银行部门有生命力的内核,通过执行清理和破产程序,吸收、管理和消化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重组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和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恢复银行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最终建立一个新的能正常履行支付结算职能的银行体系。
1998年11月17日,中央银行经理理事会通过了《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草案。
[1][2][3][4][5]。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日来,总行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本人所在的**支行对该《办法》组织了系统化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对农业银行规章制度的全面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制度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对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一、作为农业银行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的出台合宜适时,除旧迎新,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使我们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通过对《办法》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提高对上市金融企业的管理方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明白身为农业银行的员工,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应当怎么做。以免我们在新的金融改革浪潮中迷失方向,更让农业银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最终害人害己。
二、作为农业银行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所列条文基本做到了上下兼顾。有利于鼓舞普通员工士气,增强我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通过对《办法》的阅读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该书对上至农业银行的高管,中至各级部门主管、运行主管,下至基层柜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直至言行举止,都做了有条不紊的要求和举例说明。这种一视同仁的行为规范,无疑对以上三个阶层员工在相对公平、互相牵制、自我约束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对于高管、中层、普通员工,不论是在薪酬待遇方面,或是在规章管理奖惩办法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国情造成的。而《办法》的实施,却让农业银行普通员工和高管、中层在某些程度上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至少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了这种效果。
三、作为农业银行现行的规章制度,《办法》所列条文基本做到了论述祥尽,条理分明。有利于我们在执行制度中,找到对应的合理依据,用制度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
通过对《办法》的学习,我们能够看到对于违规发放贷款的处理;更能够看到对于不按操作规程办理柜面业务应当受到怎样的处罚;当然还有对银行管理人员擅自将员工考核工资挪为他用的处理办法。这无疑是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指明灯。比如,农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在发放贷款和办理柜面业务中,面对上级的违规授意和胁迫,应该怎样利用《办法》所列条款,作为自己的合法保护伞,委婉且义正词严地谢绝违规教唆。
四、作为农业银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办法》武装了我的头脑,并为我带来了许多实惠。
作为农业银行的一名前台柜员,通过对《办法》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合规操作,预防金融风险,尽量减少差错的发生。并且,在实践《办法》要求的同时,我更树立了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业务技能,完善了客户至上的金融市场经营观念。在我的服务水准全面提高后,我的客户忠诚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各项金融理财产品营销也比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切实惠,都证明了《办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将时刻不忘自己农行员工的身份;时刻以《办法》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时刻为树立农行的社会形象而努力;遵章守纪,克己奉公,做个合格守法的农行员工学习《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心得。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是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改变了原有会计核算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模式,在核算方式、账务管理、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有效支持支付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并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集中到地市中心支行,并由地市中心支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与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ccpc)远程连接。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特点。一是中央银行会计活动和支付清算服务,是通过网点柜、联行柜的录入、复核、传输等环节,将会计核算信息转换为电子信息进行传输。二是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设置了双层处理结构,实现了前后台的分离。集中核算系统营业网点直接面对商业银行等开户单位,录入所有账务信息,传送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进行后台处理。三是清算账户的集中管理,改变了核算和运行管理方式。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对清算账户的设置采取“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各金融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开设的所有清算账户物理上在国家处理中心存储,由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abs进行处理,涉及清算账户的业务日终接收国家处理中心(简称npc)有关账务数据后,进行所有账务的核算平衡。清算账户的设置,改变了中央银行各核算主体对所辖账户的控制管理,一方面,人民银行可以处理清算账户的借贷业务;另一方面,支付系统各参与者也可以通过前置机系统处理借贷业务,实现对账户的访问。
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
(一)道德风险。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抛弃职业道德,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的意识缺乏,违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对制度执行情况不到位,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审核不严、操作失误。
(二)信用风险。
济南市同城票据交换使用票据清分机方式,将票据在各家银行之间交换后,资金清算差额凭证传递到营业室在abs系统中进行录入清算,如各开户银行在人民银行头寸不足影响资金的清算。
(三)制度性风险。
abs系统和支付系统运行以来,运行管理方式和具体操作内容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完成,约束不力就容易造成管理和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引发风险。一是支付运行的管理模式不明确,影响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如营业室会计核算业务具体应有哪个部门管理;二是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没有认真按章办事,或者制度的监督执行不到位,如对联行查询查复对其他参与行的时限没有具体要求等。
(四)系统性风险。
一是对大额往账没有提供会计主管的认证功能;二是系统中有些重要事项可以由业务主管独立完成,不符合风险控制的`原则,例如系统中对于查询查复的处理和计息账户参数的设定和修改等;三是对支付来账的修改事项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操作人员可以对收款单位账号、户名进行手工干预,而会计主管无法进行事前监督,易造成操作的随意性,从而产生风险。
(五)运行风险。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每天通过npc和ccpc处理大量的业务数据和支付信息,保障网络畅通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一旦系统或网络发生故障,又不能及时发现,极易造成账务积压,不能进行资金的实时发送,从而造成较大的运行风险。
三、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明晰风险控制目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风险控制目标就是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清算安全、持续、高效进行,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为银行业提供优质、迅捷的服务,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同时要确保有效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风险管理就是围绕这个目标,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确定防范重点,监督控制过程,做到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并对控制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及时调整、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发现风险、采取措施、产生进一步管理决策的控制效果,确保系统风险的最小化。
(二)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内部控制文化。
风险控制决不单单是管理者的事情,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处理每一笔业务时都要考虑风险因素,应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内控的内涵。一是对员工从严管理,制定完备的行为操守准则;二是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及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掌握各类风险特征和动态,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同时对会计人员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三是通过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人才留在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四是通过业务操练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和风险控制意识,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三)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整合优化业务流程。
制度建设是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必须以防范支付清算风险为出发点,将各项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新系统运行状态下的新增风险点相结合,与系统功能设置相结合。由总行对各核算中心制定的业务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整合、完善,解决规章制度缺乏相互制约的问题,加强对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并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不断地修改、完善、更新,实现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流程与职责有明确认识,将防范风险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第一,对现有的管理和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一是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二是对各参与行的查询查复情况由各城市处理中心ccpc进行监测,并形成制度,增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监督资金及时入账;四是进一步完善数据备份,形成异地备份双保险。第二,明确界定重大事项的内容,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对处理结果的检查制度。第三,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制度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建立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赏罚分明。
(四)扩大中央银行信用管理范围,加强对参与者的监督和制约。
中央银行应在对资信情况进行认真审核的基础上,扩大清算账户的开设范围,充分发挥支付系统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随时监督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量和账户余额,中央银行应充分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通过提供日拆性贷款和高额罚息贷款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问题,以确保abs的正常运作和资金汇路的畅通无阻,合理地规避信用风险。
(五)完善权限设置管理,细化系统相互牵制功能。
在abs系统中增设以下功能:一是增设大额往账业务主管认证功能,明确联行柜对大金额业务的审核要素,做到监督严密,职责明确。二是在综合柜计息管理操作中增加复核菜单,由四级权限操作员对计息账户参数设定和修改等业务进行复核,以减少差错,防范风险;合理设定权限,对联行柜三级别操作员独立完成的查询查复等事项增设复核功能,杜绝一手清的行为。三是优化行名行号查询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联行差错,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银行风险。四是加强支付信息统计和监测功能,以便做好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提供基础信息。
(六)强化网络维护和灾难备份管理,防范控制运行风险。
应制定完善abs应急处理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异常情况制定出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的解决方案。完善abs灾难备份方案,建立省份灾难备份中心,通过定期测试,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抗灾防险作用,保障系统的不间断性、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建立统一高效的支付系统运行维护体系,使设备和网络的日常技术维护和技术检查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减少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增改系统部分功能,使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网络连接故障,并发出报警提示,以便系统管理人员即时检查排除故障,有效地防范系统性的支付风险。
(七)构建业务监督和制度执行检查相结合的风险监督体系。
事后监督部门对同城票据交换、联行业务及是否按权限操作等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应采取业务信息及时采集,对照会计凭证核对电子信息的相关要素,及时、有效地发现和纠正各类差错,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以达到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支付清算风险的目的;同时,应经常性开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整个核算系统运行中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风险管理效果。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本人基本情况:男生,985本科,985硕士,现在供职于华东地区某地市级中心支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2013年经济金融类73分招考进入人行。
面试分享:当你以1:5的比例进入面试以后,你的笔试成绩就没什么用了,所有人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这方面不同大区可能有差别,以实际情况为准),面试表现将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好好表现吧。
人行笔试进面试的比例:1:5。
入行以后发现很多同事都是凭自己的本事面上的,所以大家也不要紧张哈,大多数考试还是看成绩和面试表现的。
考生二号。
x人20xx年xx月参加的中国人民银行的笔试,报考的是县支行,竞争压力相对来说小一些。
面试前根据师姐的建议,准备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主要是央行降准;近年通货紧缩的概况;微众银行的崛起对金融机构改革的启示;影子银行利弊等。
建议要面试的同学多准备今年经济热点相关的内容。
真正面试当天,进入候考区后就上交了手机,并且根据报考地区进行现场抽签决定面试次序,若要中途离开候考区去厕所的话,还要领出门条,而且面完的同学不得返回候考区(管的还是很严格滴)。本人是小组里的第3个面试的(我报考的地区是5:1录取,笔试前五进面试,面试五取一),在候考区的时候,因为没有手机,所以有的同学在背自己准备的资料(应该是学霸),有的`同学在背自我介绍。我是个嘴闲不住的,所以和周围的同学一直在聊天(这个做法有利有弊,大家自行斟酌哈!)。
面试题有两道:
1.对于“做得多,错的也多”的看法;。
居然没有自我介绍和专业热点题,当时面完出来之后,只觉得心碎一地。
我是15年2月6号收到的短信,说是面试通过让去体检,当时看到信息,觉得很意外。因为很多同学都说人行最后录取的方式是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心理测试成绩,之前在候考区,问了一下我那组其他四个人的情况,我的笔试分数是倒二,比第一的那位差了十多分,所以面试之后等消息的时候,一直都觉得自己没戏,没想到居然过了面试,我也只能说老天保佑了。
觉得自己笔试没发挥好的也不要完全放弃,可能结果让你出乎意料呢!
考生三号。
本人20xx年xx月参加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下属各中心支行和分行面试。
面试当天7:50进度候考区,上交手机,等待叫号。
当九点二十到了的时候,老师报道了我的名字。进去后,看到十几个领导,年龄都不少于40岁,连负责计时的大叔头发都是花白的。每个人只有十分钟,包括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只有三道题,它们是:
1.谈谈你的基本情况和为什么报考人行。
2.举例说明你在工作中是怎样说服别人的。
3.企业招聘时青睐高学历,你的看法。
说实话,题目不难,但时间确实很紧张。第一道题和第三道题我都有所准备,第二道题还真让我懵了几秒钟。思考了2分钟之后我开始回答。
第一题我的基本情况我强调了自己的社团工作经历,报考动机则结合需求理论的原理回答的。第二道题我举了自己总协调09年安徽省水果贺卡联动活动时说服安大环协加入的例子。第三道题则用用人单位、应聘者等几个角度简单说了一下。
我的主要问题就是出在自我介绍上,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我在第二题慢条斯理地分布阐述如何说服安大环协时被面试官打断了“还有2分钟”,这一下提醒让我慌了,原先的节奏全乱了,只能相当匆忙的把要阐述的话简单的说完了,真怀疑自己最后语速那么快,面试官能听清我的话吗?时间相当紧张,我匆匆忙忙说完时正好时间结束,主面试官用相当不耐烦的语气(可能是他工作了一上午的缘故)问其他面试官:“还有问题么?”其他面试官纷纷摇头。
于是我的银行面试就这样结束了。出了面试房间,外边的一个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说:“小伙子嗓门不小。”我冲她笑笑说:“谢谢老师~”
时间一定要把控好,这个需要提前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
银行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一、1998年金融危机与俄罗斯银行体系。
1998年的银行危机当然与宏观层面的经济危机有关,如国内经济持续多年的衰退和低迷、财政赤字严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汇率机制失衡、资本市场的过度开放等,也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俄国内有价证券市场的破坏和汇率的大幅波动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银行部门本身积累下来的问题。俄罗斯银行体系过于分散,多数银行规模偏小、资本金不足,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资源不足,对外部资源严重依赖,过度借用外债使之在危机来临时立刻陷入无力偿债的境地;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贷款薄弱,银行业务对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高度依赖,债市的持续下跌直接造成银行盈利急剧减少、资产缩水严重,而且短期国债的被冻结使这些银行丧失了以往用于维持日常资金流动性的最主要工具;卢布的暴跌和国家拒绝偿债导致储户的不信任,大规模的挤提更使银行雪上加霜,一些大银行顷刻之间处于破产的边缘。而银行体系自身问题引发的危机与货币危机、债市危机产生了互动效应,使一场全面的危机不可避免,从而对银行体系的破坏更加严重。
当然,危机中还是有很多银行保存下来并能够稳定地经营自己的正常业务,特别是一些中等银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没有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国家有价证券,没有从外国银行借款购买国家短期债券,国家短期债券投资在其资产中只占5%~10%,而在一些大银行中这一比例达到60%~70%。这些银行没有参与预算资金的收入业务,没有被吸引参与高风险的银行间市场的竞争,其主要业务活动是传统客户服务,是对具有高清偿能力的实体部门企业的信贷业务,其贷款返还率比较高。如,莫斯科投资与创新银行,甚至在1998年8月期间利润还增加了589万卢布。(注:什卡罗夫斯基:《俄罗斯银行危机与银行体系重组之路》,载[俄]《俄罗斯与国外管理》,1999年第2期。)。
俄银行体系遭遇灾难性的破坏,恢复和继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二、俄罗斯银行体系的重组。
俄罗斯银行(中央银行)在1998年8月17日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期望能防止国家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崩溃。
对那些危机发生前不属于问题银行之列的银行,央行重新调整了业务指标,允许银行根据1998年8月1日时的资本量确定风险程度,允许它们在核算8月14日前以外币结算的业务时使用8月14日的汇率。中央银行从9月1日起给这些商业银行发放了164亿卢布(其中80亿卢布给储蓄银行)的贷款,这笔债权到年底时只剩67亿卢布,其余已经还清了。要求出现清偿危机的商业银行向储蓄银行转移部分居民存款,以制止存款的流失。为了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大幅降低法定准备率,从1998年2-8月执行的11%(储蓄银行8%)降到5%(储蓄银行和国家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40%以上的银行)和7.5%(国家有价证券投资占资产20%~40%的银行)。为了避免外汇市场上的投机,俄罗斯银行规定了商业银行购买外汇的新条例,对其加以限制,以避免引发新的卢布贬值。中央银行执行银行间的清算,商业银行可以临时从准备金中获取周转资金。撤销信贷组织以外币形式缴纳法定资本的禁令,允许股东以银行大楼等实物资产的形式增加信贷组织的法定资本。俄央行在危机时期也保持了对银行活动主要参数的监督。经过紧急调整,俄银行系统状况初步稳定下来。
紧急措施应付了眼前困境,却不能解决银行体系的积重问题,无法根本改变整个银行体系的状况。进行银行体系重组的任务提上日程。俄中央银行行长格拉先科指出,实现银行领域健康化和重组银行体系是俄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任务,俄罗斯银行将在自己的权限之内参与银行体系的重组。重组旨在克服1998年经济和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保存银行部门有生命力的内核,通过执行清理和破产程序,吸收、管理和消化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重组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和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恢复银行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最终建立一个新的能正常履行支付结算职能的银行体系。
1998年11月17日,中央银行经理理事会通过了《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草案。
1999年1月,国家“信贷组织重组代理公司”(apko)成立,中央银行与其协调工作,共同对银行体系的重组负责。apko为有限责任股份公司,属于非银行信贷机构,注册资本100亿卢布,创办者是俄联邦中央银行和联邦政府下属的“俄联邦财产基金”,其分别持股49%和51%。董事会主席由时任央行行长格拉先科出任,总经理由央行副行长杜尔巴诺夫担任。apko的职能包括:负责管理国家用于银行体系重组的资金,参股或控股改组银行,管理和经营其资产和负债,执行破产银行的清理监督等。apko的一些职能是央行依照现行法律所不具备的权利,因此,它的建立无疑为央行以经营性手段尽快介入和推进问题银行的重组提供了可能。
1999年2月25日联邦《信贷组织破产法》生效,1999年7月8日《信贷组织重组法》生效,法律确定了在apko管理下信贷组织的过渡标准。这些法律的出台为银行体系重组奠定了法律基础,扩大了央行及其地方管理机关的权限。
在《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草案中,把现有1500多家银行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包括大约600家小银行,占除储蓄银行以外银行总资产的15%和居民存款的8.4%,它们在危机中保存了银行资本,并保持了资产的流动性,不需央行的帮助就能够独立地正常经营。第二类包括190家地区银行,大约占银行总资产的10.5%和居民存款的18.3%,被央行视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今后银行体系的中坚,它们在危机中遭受的损失不大,大约有65亿卢布的资本缺口,是较容易康复的。apko无疑将重点介入这类银行的重组。第三类是社会意义重大的18家大银行,占银行体系40%的资产和4。
1%的私人储蓄,在危机中损失惨重,资本缺口大约475亿卢布,已经不可能独立地继续经营银行业务。对这类银行,央行表示要阻止其破产,并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重组方案。凡将所拥有的银行债权转换为银行注册资本或新投入资本的投资者将获得参与银行重组和管理的权利。第四类包括720家银行,经过危机的洗礼,流动性不足,自有资本匮乏,已经不具备支付能力或生存能力。这些银行或者自行解决困难,或者退出市场。不过apko可参与对其资产的管理、变卖以及在完成破产程序后的资产分配。
apko建立后到1999年7月以前,银行体系的重组基于自愿的原则,apko与银行股东签订协议,共同制定计划并参与银行的重组。1999年7月《信贷组织重组法》生效后,开始了apko活动的第二阶段――强制性银行重组阶段。
俄央行和政府重组银行体系的主要措施和内容包括:
1.充实银行资本金,克服流动性危机(注:中经网1999年6月17日北京讯,《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危机与重建》。)。
(1)增加银行资本金。通过债务资本化、吸收国内外新资金、吸收从属性贷款和国家以国债形式向银行增资;俄央行直接或间接地以所持有的国债或所发行债券向银行增资。在危机时期中央银行总共向商业银行拨出了164亿卢布的稳定化贷款,用以补充资本金,其中大银行得到的最多,莫斯科银行和莫斯科商业银行分别获得了10亿卢布,“桥银行”获得了9亿卢布,还有5.5亿卢布分拨给了9家地区银行。
(2)改善资产质量。将银行不良资产(逾期贷款、借款人债务、流动性差的有价证券、不可变卖的不动产等)转给apko,换取良好资产或形成对apko的长期债权;进行银行间多方的资产负债交换,按照市场价格或在合理的时间内能够出售的价格重新评估银行资产,用呆账准备金注销部分坏账等等。
(3)重组银行债务。通过与债权人的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将其长期债权转化为银行资本,实行债务股份化;或对银行债务实行分类、分批延期支付,一般对金额不大的自然人存款都予以优先或一次性偿付;实行贷款债务证券化。
(4)提高资金流动性。流动性是银行管理的四大原则之一。8月危机造成大量的银行间拖欠和支付危机。俄中央银行为缓解流动性危机,动用了300亿卢布的存款准备金来化解银行间拖欠,并向商业银行提供抵押贷款,与apko之间交换银行资产,重组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
2.重组的制度保障――加强监管、完善律法。
除了克服银行体系支付危机的一些具体措施,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俄中央银行在重组的制度保障方面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完善银行活动的法律法规。
按照《信贷组织破产法》的要求,建立信贷组织破产预警制度也是银行体系重组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央行的参与下,国家杜马通过了《联邦信贷组织破产法修改和补充草案》,建议引入信贷组织破产的补充特征――资本充足率下降到低于2%,这是世界范围银行破产通行的特征;追究导致信贷组织破产的创立者和领导者的责任,制定更严格的专人负责制。草案还规定了对信贷组织破产法第4条的补充条例,对自有资本下降到低于法定资本的信贷组织采取破产预警措施。央行的所有地方机关都对信贷组织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进行月度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是否需要重组、破产预警或者转由apko管理,并对实施过程进行协助和监督。如果问题银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且银行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那么中央银行有权责令其停业直至吊销其银行业务经营许可证,并追究银行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责任。
危机后到2000年7月1日,俄央行地方机关组织实施的212家预警破产的信贷组织中,通过及时调整和实施财务健康化计划,有71家恢复了正常。
不过,问题银行的领导层往往不愿意采取预警破产的措施,银行提供的会计报表也常常不确实,这些都是实施破产预警制度的一个阻碍。但无疑,破产预警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央行监管的效率。
对那些违反联邦法律和央行规定、丧失偿付能力的信贷组织,吊销其银行业务许可证是央行加强监管的措施,也是银行体系重组的另一个制度性特征。1998年1月到危机前,中央银行吊销了38家银行经营许可证,从1998年8月17日到2000年8月,吊销了237家。(注:伦托夫斯基(中央银行副行长):《俄联邦银行体系重组措施的实施》,载[俄]《货币与信贷》,2000年第9期。)成立于1988年(第一批)并于1992-1993年一度成为俄盈利最多的创新商业银行也难逃厄运,于1998年10月被吊销了许可证。在1998-1999年,俄最大的18家银行中有6家被央行吊销了许可证。不过为此发生了多起司法辩论,其中出口银行、斯拉夫银行、帝国银行以及俄罗斯工业建设银行4家最终被仲裁法庭裁决吊销其许可证的命令无效。有些银行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支付能力,完成财务健康化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央行最终撤消了吊销其许可证的命令,如梅尔古利银行和奥普吉姆银行。
完善调节信贷组织活动的法律基础,是银行体系重组过程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议,俄中央银行和联邦政府在制定并通过联邦《破产法》、《信贷组织破产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它们以及《俄联邦中央银行法》、《银行及银行活动法》的修改和补充草案,进一步严格银行破产的条件和程序,杜绝银行负责人滥用破产权力,加强对破产银行的资产保全措施,保护债权人利益。
为了恢复存款人对银行体系的。
信任、扩大银行的资金基础,2002年11月14日,俄政府终于通过了酝酿已久的《自然人银行储蓄保险法》草案,国家有关机构承担居民储蓄保险责任,国家首先投入30亿卢布作为保险基金,各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纳保险金。如果银行破产,储蓄保险基金将全部或部分返还储户,储蓄在2万卢布以下的小储户将获得全部赔偿,9.5万卢布以下的储户将得到75%的赔偿,其余存款的退还不由国家保险机构承担。这是一部关系到所有居民利益的法律,也是俄罗斯金融改革的一个关键部分。经济发展急需投资,但由于担心银行破产,很多居民宁愿将钱摆在手中,银行信贷资源严重不足。存款保障制度的建立将大大改善这一状况。
此外,进行银行自身财务和组织结构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也是一直是俄罗斯银行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建议的基础上加速制定调整商业银行活动的规范、全面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严格银行财务报表制度等工作都在进行之中。
三、危机后俄银行体系的发展、问题与前景。
表1是危机后俄银行部门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注:《俄联邦银行部门概况:分析指标》,2003年4月第6期。)分析其可以粗略地了解危机后几年间俄银行部门发展的基本情况。到2003年3月初为止,在俄联邦领土上有权经营银行业务的信贷组织1332家(危机后新建20多家),分支机构3308个。这1332家银行中拥有总许可证的有295家,拥有外汇业务许可证的有844家。银行地区分布仍然极不平衡,1332家银行中分布在中央联邦区的就有741家,占55.6%,其中仅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就有666家,占全部银行总数的50%。
单位:家、10亿卢布、10亿美元、%。
附图。
注:--表示还未有确切数据。
资料来源:俄联邦中央银行监管司:《俄联邦银行部门概况》,2003年4月第6期。
银行资本和银行资产的总量增加地较快。银行资产从危机前1998年7月1日的7661亿卢布,增加到2001年初的23625亿卢布,到2003年3月时达到44222亿卢布。银行资本从危机前1998年7月的1163亿卢布增加到2001年初的2864亿卢布,到2003年3月达到6771亿卢布。但这种计算没有考虑到汇率的变化,以实际价值计算,银行部门的'恢复和发展速度就要大打折扣了,银行资产一直到2002年10月开始才恢复到并渐渐超过危机前的水平,而银行资本则直到2003年初才达到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
实体经济部门贷款稳步增长,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危机前是1997亿卢布,在总资产中占比26.1%,到2003年3月已经达到16697亿卢布,占37.8%。而且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提高,1998年7月逾期债务140亿卢布,2001年1月225亿卢布,2003年1月284亿卢布,在实体部门贷款中的占比逐年降低。有价证券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对银行体系的信任度提高,银行部门吸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存款都显著增加,资产负债结构趋于合理,银行部门的流动性提高。
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1998年7月1日盈利银行1116家,474家银行亏损,银行体系总盈利18亿多卢布(约合2.9亿美元)。到2001年1月盈利银行1226家,亏损银行83家,银行部门总盈利171亿多卢布(21亿美元)。到2003年1月1279家银行盈利,46家银行亏损,银行系统总盈利929亿多卢布(29亿美元)。即便计算汇率的变化,这种增加也是很明显的。
俄银行体系资本和资产集中的程度相当高。从表2可以看出,从1998年7月以来,俄银行体系资产集中的趋势是逐步提高的。到2003年3月,前5家最大银行的资产20163.53亿卢布,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45.6%,前50家大银行的资产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74.2%,其余1000多家银行资产只占25.8%。
此外,应该考虑到前20家银行中俄储蓄银行和外贸银行的特殊地位,这两家银行在前20家大银行自有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占到43.6%,资产占到53.7%。这两家大银行事实上的所有者是中央银行,它持有储蓄银行57.6%的股份,持有外贸银行99.9%的股份,国家为自己的银行创造了其它银行无可企及的机会,包括提供政府资金和大型政府融资项目、提供政府债券承销和政府担保等。
在危机后的重组和发展中,出现了银行资本的集中趋势,到2001年初,总共有357家银行被其它银行兼并,基本上是变成了兼并银行的分支机构。但这一过程后来发展得比较缓慢,2001年到2003年初,没有新的进展。
年1月最高时达到10.71%,到2003年初只有5.29%。(注:外资信贷组织信息,2003年1月,俄中央银行网站。)不过法定资本占比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外资对俄罗斯银行部门参与的程度,仅27家独资银行和1家外国银行代表处的资产就占俄整个银行体系资产的10%。2001年7月1日,外资银行在俄非金融部门贷款中占比29.4%。2001年10月,进入俄200家最大银行之列的外资独资和控股银行在200家银行自有资本中占比5.36%,而账面利润却占到了10.55%。
当然,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发展还存在着几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其一是资本金不足。危机后俄银行体系总资本尽管逐年增长,但到2003年1月也只是占gdp的5.4%。这个指标不只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也低于很多转型经济国家,捷克是21.3%,德国是14.5%,法国是15.4%。世界最大的三家银行的资本是俄罗斯银行总资本的12倍。资本不足使得俄银行部门缺乏稳定保障,更加依赖于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2004年向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将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的重估,对其中很多银行来说将意味着自有资本实质上的减少。
表2俄银行部门资产集中情况。
单位:10亿卢布,%。
附图。
资料来源:同表1。
其二是实体部门贷款不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银行资金稳定的来源,是银行业务赖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俄罗斯实体部门贷款一直受到制约,尽管实体部门贷款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到2003年3月也只有37.8%。其本质原因是俄罗斯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尽管由于宏观经济状况和产品销售条件的改善以及利润的增长,银行对实体部门贷款总的风险降低了,但是风险的制度性因素仍然较高:税收体制的效率低,保护贷款人权力的立法基础缺乏,企业财务报表缺乏透明度等薄弱因素。此外,由于俄罗斯经济的不稳定性,银行1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务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从1998年7月的7.8%上升到2003年3月的15.3%,但从国际银行业经验来说,这一指标一般不少于30%,而且它与长期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30.5%相去甚远。长期债务的短缺也造成实体部门贷款(主要是长期贷款)资源缺乏。缺乏有效的投资成为实体部门发展的瓶颈,而实体部门的疲软又使银行资本扩充的渠道受到很大制约。
其三是银行立法和监督体制不完善。比如说,中央银行有权吊销银行业务许可证,但是依照《股份公司法》关闭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决议只能由股东做出。所以,经常是被吊销了许可证的银行仍然继续经营银行业务。现行立法中的矛盾以及监管体制的疏漏往往使银行重组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在2001年12月30日俄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制定的《俄联邦银行部门发展战略》中提出了银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注:《俄联邦银行部门发展战略》,载[俄]《货币与信贷》,2002年第1期。)。
第一是推进银行体系的私有化,减少或者撤出国家对银行资本的参与。到目前为止,国家参资入股的银行总共有400多家(有些国有资本只占不足1%),占银行总数的1/3,国有资产也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近1/3。《发展战略》规定,国有资本首先从股份占25%以上的信贷组织中撤出,并对这些国有股份的市场价格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确认。只有在银行活动对完成国家政策性任务具有战略意义,或者是为了执行银行监督任务,政府和中央银行才能参资入股。1998年危机后,联邦政府建立了两家政策性银行――俄罗斯发展银行和俄罗斯农业经济银行,其主要职能是给实体经济贷款,保证先前拨出的预算资金的返还。政策性银行成立以后,国家应该有步骤地从其它商业性银行中撤资。对俄罗斯最大的银行――储蓄银行,中央银行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对其控股(57.6%),但是要加强对其活动特别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督。对外贸易银行及其国外分支机构中央银行将从2003年1月1日起从中撤资,并逐步出售其股份给国际金融组织和其它投资者。政府要撤资大约涉及400家银行,其中多是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地区银行,决定在2002-2003年期间首先出售8家银行中的国有股份。
第二是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参与俄银行部门的发展,建立各种所有制银行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和中央银行将取消外国资本参与俄银行部门的限制,扩大外国银行的服务领域。2002年3月中央银行还下调了外国银行在俄建立分支机构的最小法定资本规定,从1000万欧元降到500万欧元。
第三是建立居民存款保障机制。为了恢复存款人对银行体系的信任、扩大银行的资金基础,2002年11月14日,俄政府终于通过了酝酿已久的《自然人银行储蓄保险法》草案。
第四是加强银行与实体经济部门的相互作用。发展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体部门结构改组的速度和成效、贷款返还的法律保障以及实体部门财务信息的公开度。为此需要修改和补充民法相关条款。同时,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应该降低通货膨胀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稳定卢布汇率,加强对银行风险状况的监督,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质量。发展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新种类的银行业务,发展中小商业贷款、零售业务、居民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五是完善银行立法,加强银行监督。
的重组,加之1999年以来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应该说俄罗斯银行部门终于挺过严寒,开始恢复和发展。如果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在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业将会有一个调整、完善的良好时机,为进一步的稳定发展打下基础。但是,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还依然存在,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生产设备老化、外债依然沉重等,这无疑会给俄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文档为doc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