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最后要进行总结的审校和修改,对于重要的观点和表达进行强调和精炼。希望以下的总结范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让你更好地写出一份优秀的总结。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一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的叙述: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视频、品尝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借助多媒体努力营造气氛,表现吐鲁番风土人情的画面的介入带孩子们走进了遥远而神奇的新疆,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解葡萄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1、以歌曲的形式导入,引出课题,并学习了生字“沟”。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了他们的探知欲望。
2、整堂课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五光十色”一词的处理比较好,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会,感受葡萄颜色的美。
4、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让识字成为了一种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讲解葡萄沟的样子时问的问题有些琐碎重复,提问问题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经常是老师刚问完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答案就说出来了,有点说课文的感觉,没有把读课文体现出来。另外,课上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层层递进。
在今后处理词语上,力求把会认的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会认和会写的字。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添姿加彩。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二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课本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翻阅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当我看到《葡萄沟》这一课,细细品味它的语言,深深被它的语言吸引,被那里的景色吸引。新疆吐鲁番不仅有很多水果,而且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让人垂涎欲滴,更美的是那里的人们,他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那里的一切都吸引着我,我想这样的课文会同样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当他们接触到这篇的课文的那一刻,也会像我这样被那里的葡萄,那里的人所吸引。带着这样的憧憬,我走上讲台进行了几次试教。
几次试教下来,总感觉我和学生是脱离的,而学生也没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美丽的葡萄沟,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也是几位听课老师的感受。仔细回想一下,发现我自己在课堂上就没走进葡萄沟,没有激情,那么不用说学生了,怎么能被感染呢。而且,在这几次试教中,发现自己的话语偏多,将近一半的时间是我在讲的,这既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而且自己也感到很累。我觉得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第一次试教和第二次试教没有很好的控制时间,识字教学时间过长。虽然在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也不容忽视,不能顾此失彼。本节课在识字教学这个环节上用了超过20分钟,导致一节课内没有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第三次试教虽然时间上控制得较好,但是总感觉上完这节课后给听课老师留下的印象不深。
2、学生的朗读指导不是很到位,通常是指导过后没有相对应的提高,这和自己的`评价语有很大关系。学生朗读过后,我不能提出到位的建议或评价,因此,在课后应做好预设,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3、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对没有预设出的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例如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个字。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一时心急,怕上课的时间不够,所以自己在口头上马上把他上纠正了。后来想想,既然班中有一个小朋友把“钩”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所以当时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区别一下,那么学生就可能印象会深刻一些。
4、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五光十色”,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说说葡萄有哪几种颜色,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词——五光十色,这样就引出了“五光十色”。然后让学生说关于颜色多的词语,学生说了很多,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最后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用了“五光十色”,而没用“五颜六色”呢,让学生细细品味一下,许久,只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而且他们的回答当然没有在我的预料之中,完全不是我要的答案,而且任意“乱跑”,听到他们的回答,我就感到很慌张,不知道怎样引导,而直接引导他们,五光十色不仅说明颜色很多,而且还带着……并且这时候用手指指了指“光”,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说出了“光泽,光亮”等。课后仔细地回想一下我当时的处理方法,感觉不是很妥,虽然学生理解了“五光十色”不仅说明葡萄颜色很多,而且还带有光泽,但是他们的这种理解是在我的直接指引下理解的,而他们自己没有经过真正的思考,而且他们这样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从深层上理解,他们不知道葡萄为什么会带有光泽,而且从后面的课文朗读来看,在他们的眼里,葡萄只是好看罢了,而却没体会到葡萄的美味。所以,我觉得在理解这一部分的时候,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五光十色”这个词,反复地读,反复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里的葡萄不仅颜色美,而且味道也美,只有经过这样的理解后,学生才能读好这一句话。
经过一遍遍的修改教案,尝试一次次的试教后,发现上课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充分了解学生,抓住课堂的生成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多,理解得更好!
这节课努力地想让孩子学得扎实、学得快乐。既让孩子在这节课中扎扎实实的识记汉字,感受词语的形象,积累优美语段,实实在在地有所感、有所得,又希望孩子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即定的教学目标的。“实中求活,活中求实”是本节课的追求目标。
先来看看“实”这块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低段课堂来说,识字写字教学始终是教学重点之一。要完成课标中“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个阶段目标并不容易,只有在平时的每一节课堂中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比如课题中“沟”的书写,从教师指导到学生书写,再到反馈,然后再书写。过程走得比较到位。再比如课尾两个“密、蜜”的教学,先是让学生根据字型去猜测字义,然后根据字义再反过去帮助识记字型。正所谓“因形索义,因义记形”。但由于对写字教学的认识性不够,因此在最后书写教学时,时间不够,匆匆过场,实在是不应该。
二、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尽量的放到语言环境中进行。如“新疆、吐鲁番”两个词语,把它们放到具体的句子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而且这两个是地名,还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这样,孩子们的脑海中就初步建立了这两个词语的概念。像“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一大串一大串”等词语的教学,形态比较丰富,或运用想象、或运用比较、或运用看图……,努力让孩子们感受这些词语的形象,从而达到积累这些优秀词语的目的。预设是美好的,但是在词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梯田“这个词语外,好多词语的教学还是蜻蜓点水,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而且词语也缺乏运用的过程。特别是”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教学,当孩子说到五光十色就是五种颜色的时候,我并没有指出来,像五光十色中的“五、十”,“五颜六色”中的“五、六”等都是表示颜色多,丧失了一个引导孩子初步认识“虚指”概念的契机。而且“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结合葡萄理解“光色”也没有处理到位。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三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而且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人们对葡萄沟有了更形象的了解,并且有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
识字仍是二年级学生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我会认”的生字我放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读准字音,“我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仔细区别字形,正确、美观地书写。在识字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字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及每个生字自身在字音、字形上难易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时不平均使力,而是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识字、巩固。如:让学生在认识地名(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识记。
落实重点词句,个性感悟朗读。
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出葡萄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学生说出最后一段内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然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里”为线索,从而对文章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指出哪个地方,我就引导他们对哪里进行分析。通过课件展示文章与图片、学生朗读、学生评价、齐读等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
在分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两个句子时候,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自由说话,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增加学生的词汇与优美句子的积累。
课外拓展,增强同学们热爱家乡之情。
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因此,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总之在备课、授课时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希望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五
《葡萄沟》是一篇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此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文中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葡萄、老乡、阴房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读过之后,令人陶醉,令人向往,是一篇符合儿童心理的游记式的文章。为此,在教学此篇文章时,我采用了“导——游——读——说”式的情境教学,通过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向往祖国秀丽山河的激情进入情境,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学习课文。
一、猜谜导入,激趣揭题。
上课伊始,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而识字教学又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接着采用“表演动作识字、编字谜猜字谜识字、摘葡萄识字”等多种识字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最后,我还设计了“小小书法家”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指导学生写字,在优美的古筝曲伴奏下,学生享受着写字的乐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书写才能。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创设旅游的情境。伴随着一曲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我利用动画课件,为学生“请”来了一位美丽的新疆姑娘作导游,让学生一边欣赏课件展示的与课文革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片,一边听导游深情的讲述,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美丽、神奇的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还走进山坡上的阴房,随意地品尝那些已经变成和正在变成的葡萄干??当学生完全被陶醉时,我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谈: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脱口而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体会一下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有的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有的学生读出了赞美的语气,还有的读出了兴奋的语气。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来,还能得到小伙伴的掌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这也是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三、重视文本,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有两幅插图。在教学中,我能重视对文章插图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是理解关键词。如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新疆姑娘、小伙子摘完葡萄,满载而归的画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框里的葡萄和人们的表情,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大丰收,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第二幅插图则是老乡招待客人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热情的老乡对客人说的话和客人品尝过葡萄后发自内心的赞叹。虽是模拟情境,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默契,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此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浑然一体。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能过比较、指导朗读、背诵等方式,鼓励学生积累运用。如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用“热情好客”来夸夸老乡、照样子说出类似“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这样的词等,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写话训练。新疆的葡萄又多又美,收下的葡萄除了吃,制作葡萄干,还有一大部分要运到城市去卖。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美羊羊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为热情好客的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帮助他们宣传五光十色的葡萄,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个好价钱。由于之前刚学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孩子们对写广告有兴趣,因此能比较有创意地为老乡设计有关葡萄的广告。孩子们在评选“最佳广告设计师”的活动中用心地写下自己设计的广告。“巧用文本,有效练笔”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不过,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密度太大,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最后的两个教学环节,如写字指导不够细,拓展练习“为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由于时间不够,学生写好的广告没有更多的时间展示。
总之,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老师用她丰富无比的情趣、点到即来的才识、娓娓动听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火苗;她能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在窄小的教室里构筑一个个想象的王国,带领学生插上翅膀,飞出课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语文老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在语文的世界里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六
《葡萄沟》是部编版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为学生们展示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风景秀丽、瓜果飘香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爱国情结。学生们并没有去过新疆吐鲁番,可能仅仅是在书籍上、电视上见过,或听别人介绍过那里的美丽风光,因此对本课的学习,他们应充满了兴趣。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先是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中对于葡萄沟的印象,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即本课的主线。
再让学生围绕中心句自主阅读,勾画出哪些句子能让你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向下挖掘,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葡萄沟的“好”。在读中悟,悟中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接着根据板书内容回顾并梳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的描写突显主题“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畅想如果自己去到葡萄沟,会做些什么。先说再写,有层次地进行表达练习。
课堂整体脉络清晰,重在读中感悟,较为准确的把握住了年段目标,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有利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对于课堂中暴露出的不足,我也进行了以下反思。
反思一: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和处理不够恰当。
(1)仿写比喻句的处理显得生硬,课堂中学生们所生成的句子要么脱离生活实际,要么使用不恰当。形式上进行了练习,却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用。课后反思时我想,如果出示图片,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联想、想象,应该能说出更加形象、生动、恰当的语言。
(2)回顾课文内容这一板块,采用了在小组内互相介绍再指名介绍的方式,环节复杂,且学生参与范围不大。如果换一种方式,小组合作介绍,既能增强趣味性,更能在生生互动中使全班参与课堂。
反思二:教师的评价语缺乏引导性,在关注细节,落实目标方面有待完善。
由于教学经验有限,课堂应变能力不足,当学生出现自己预设以外的情况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有走教案的痕迹。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表达方式不正确或知识性错误,老师的指导不够及时,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说道:“我想去吐鲁番大草原……”老师应该及时更正吐鲁番并不是一个大草原,而课堂上我却忽视了这一细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上的敏感度,学习采用追问、启发式提问等多种方法拓展学生思维,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合格的语文教师。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七
想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想象活动,学生要顺利有效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学习任务是一句空话。经验证明,想象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尤其重要,想象可以使学生根据教材的描写,教师的讲述,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把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知识多方面联系起来,比如学生此时此地的认识可能是事物的一毛一皮,彼时彼地的认识可能是事物的一鳞一爪,但想象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零碎知识联系起来,经过整理加工,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形象。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想象,可以从文章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引出自己脑海里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借以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葡萄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学完生字后,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人们为什么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
学生说了葡萄的叶子很多很茂密后,我就创设情景:
葡萄的叶子这么多这么茂密,也就预示着将来长出的葡萄会怎么样?大家猜一猜。(学生当时就很兴奋,好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回答:葡萄一定长得很大、非常多、又香又甜、特别的漂亮……)这时我适时打出“五光十色的葡萄”的图片,学生一看,都吃惊的不自觉地发出了“哇、啊、呀!”的声音,我知道学生一定觉得葡萄太美了,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于是在没出示课文的句子之前,我就让学生看着图片想象着葡萄沟的葡萄就展现在眼前,夸一夸葡萄沟的葡萄:
生1:哇,简直是太漂亮了,好象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生2:葡萄太美了,好象是一颗颗钻石一样,放着耀眼的光芒!
生3:这些葡萄好象夜晚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发亮光!
生4:葡萄沟的葡萄一定特别的美,五颜六色的,我都想吃了!
生5:葡萄简直太漂亮了,我想着那么大那么多那么美的葡萄,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然后紧接着我在图片的下面打出了课文中的描写葡萄的话: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时我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我本想学生只是自读了两遍,应该只能流利地读出来,但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学生们读得很有感情。我意识到了原来是学生们在充分的发挥了想象的基础上,已经能够顺理成章的带着感情朗读这句话了。而不是需要教师指点要读什么语气,怎样读才能更好的读出葡萄很美的情景来,是学生在通过先前的充分想象,自己感悟理解了这句话,体会出了葡萄沟的葡萄是那么色彩斑斓,惹人喜爱,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就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朗读了。这就是想象发挥的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遐想的空间,让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中解放出来,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看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紧跟语文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把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训练列入正常的教学日程,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做出不懈努力。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八
今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经过上次师徒开课《小鹿的玫瑰花》,师傅向我提出平时的课要尽量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上。因此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x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希望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后来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文档为doc格式。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九
《葡萄沟》这篇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神秘的吐鲁番,美丽富饶的葡萄沟,令孩子们心驰神往。通过读语句,看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葡萄沟的位置,从而形成葡萄沟的初步感知,激发心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读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段时,与语文园地中三道练习,仿写比喻句,仿写其他颜色的词语,学习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做葡萄园的“小主人”,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将文本语言进行内化,向游客(老师同学)介绍家乡的特产,同学们通过这样的场景介绍地有声有色,象模象样。
在本节课中朗读评价语很关键,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既会非常简洁,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但同时也需要积累,积累多了才能运用自如,自己在这方面平时注意的还不到位,指导朗读这方面以及语言评价还需要完善。
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走进自己设计的情境中去,当你自己都没觉得葡萄沟有多美,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总的来说就是自己没有把自己投入到课文中去,只是想让学生感到美,这是远远做不到的。其实有几个学生去过葡萄沟,可以把照片给所有孩子看一看,也分享一下自己去葡萄沟的感受,再结合课文的描写,感觉更真实一些,也会让学生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
另外板书设计,板书是为了明确文章脉络,但好得板书不只是起到这个作用,还会引发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可以慢慢尝试图片文字相结合和思维导图的方法,更能说明文章为什么这么写,总之讲一篇文章,要明确: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由繁入简,由简入深,抓住关键词句,多朗读进行体会。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
说起葡萄沟,孩子们都非常向往。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学习的,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通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可以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通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文本解析的不够透彻。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力求问题设计的简洁。让课堂教学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课文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的,主要写那里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又多又美,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也非常热情好客,葡萄干也很有名这些特点使学生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教本文时我运用多媒体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还特意精心准备了各种不同种类的葡萄,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以“趣”贯穿全文,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乐趣。在本节课中我以孙悟空西天取经要经过火焰山为背景的神话故事导入课文,极大地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在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以《吐鲁番的葡萄成熟了》为背景音乐,为他们的朗读配乐,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朗诵。并且我还设置了多种问题情境,让他们在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朗读。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基础,在本课阅读教学中我没有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如,在教学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学生在读这个句子时,我没有及时引导他们应该读出对葡萄的那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课堂过于拖拉,节奏过慢。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维吾尔族老乡,你会怎样介绍你的葡萄,用生动的语言来打动每一位客人。在这一小节中我浪费了太多时间,包括让同学自己讨论还有分组讨论。其实这应该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这一小节用去太多时间,以致后面要讲的本课主要目标只能草草了事。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来设计时,还想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家乡,这既是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也能看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有多少。
《葡萄沟》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我想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对生字进行教学,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理解、体会,从而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
1、抓字词,促理解
本课字词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不仅结合课文、图片认识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等地名,还还重点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比如在解释课题的时候教学了“沟”字,并且让学生回忆与什么字相像,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道“钩”,随后结合偏旁联想的方法进行两个字对比区分,加深印象。又如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时候,采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借助“五颜六色”来理解区分“五光十色”,孩子们理解的很到位,体会到“五光十色”不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如同葡萄沟的葡萄那么的晶莹透亮,紧接着又让学生用“五光十色”进行造句,理解并运用。
2、赏美景,重感受
葡萄沟的景色迷人,盛产的水果香甜可口,尤其你那里葡萄不仅
好吃而且好看。孩子们怀着满心期待想去见识葡萄沟。本节课我化身为导游,带着班上的四十几个旅客一起前往葡萄沟。透过文字,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如:山坡上的梯田;葡萄沟每月所盛产的水果;“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和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等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3、品美句, 悟真情
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孩子们自由的去感受,去发现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相互讨论,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通过品读句子,品重点词“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孩子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多、颜色多。在感受之中,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将葡萄沟的这一幅幅美景图表现在我们眼睛,深情并茂,令人久久陶醉。
这堂课让我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了一番,一堂课下来我们都心情愉悦,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不愿离去,围绕在我的身边跟我讲述着葡萄沟那个好地方。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老师的反馈语,反馈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很好的激趣效果,整个课堂是那么和谐,老师和学生是那么融洽。
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 云菲
在上课之前,我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课上完之后我也感觉收获颇丰。但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我感觉优点和不足都比较明显,具体如下:
我认为以下两点把握得比较好:
1、通过课件,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茂密”一词的意思。通过枝叶由少到多的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枝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茂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对词义进行总结。这样的方法比较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句型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特殊的句型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还将“······就像······”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比喻句的相关知识,并将“······有的······有的······”句型让学生自己练习造句,学习应用。
不足之处在于:
1、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课堂缺少实效性。就本课内容来说,有很多具体描写葡萄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好。同时应该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自己以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做铺垫。
2、对于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明显、突出。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文章
的第二自然段设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重点并没有得到强化。因此,整个教学就显得平铺直叙、没有重点。
3、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不够简练,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病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用到的语句都应该是非常简明扼要、非常准确的,但在这一方面,我明显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出现了许多错误。
今天执教了《葡萄沟》这篇课文,感触颇深。虽然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好一会了,可是同学们依然围在我身边不肯散去。这个张口问:“老师,你去过葡萄吗?”那个迫不及待地说:“老师,下一节课再上一节语文课吧?我在葡萄沟还没有玩够呢!”我也被同学们的快乐情绪所感染,满眼满脑子都是那一串串让人垂涎欲滴的葡萄。
回到办公室再翻翻教材,不由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学生爱学、爱听?毫无疑问,自然是学生感兴趣的课他们最爱听爱学。细细琢磨《葡萄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葡萄沟这个地方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同时又是充满吸引力和向往的一个地方,学生自然学习兴趣强。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那么学习《葡萄沟》不单纯只是看葡萄,说热闹,更重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何让二年级的孩子们能识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既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又能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呢?于是我把课前预习的功课首先做足。昨天下午,我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1.把课文读三遍,标注自然段,把课文本中的生字圈画出来,注上拼音。2.把你你喜欢的词语用你喜欢的彩笔圈出来,再读两遍。3.查阅资料或者问问家长: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如果你从我们陕西安康出发,怎样到达葡萄沟?4.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且把这一预习任务发在了班级群里,让家长们督促或者协助学生完成。
今天早自习,我来的比较早,按照惯例,我要先到班级里看看学生才去办公室。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几个学生在讨论:“爸爸说了,要去葡萄沟可以从我们安康坐火车出发,经过甘肃,就可以到吐鲁番了!”淘气的李志勇说话了:“我知道,吐鲁番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问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的地方!”“哈哈哈哈!”教室里传出同学们快乐的笑声。见我在门口,他们连忙停住了嘴,正过身来读课文,我也很识趣地退出教室回到办公室。
过是课文内容的再复述了,就想培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就临时起意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作为写话的开头,让学生自己来写写,又借助多媒体在悠扬的《我们***好地方》的歌声中播放着葡萄沟的张张图片,学生兴趣盎然,一段段精彩的语段也在笔下诞生了。
看学生激情飞扬的语段,我不禁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预习是多么的重要,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置科学有效的预习题更是重中之重,充分有效的预习,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更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培养当今时代的创新人才做好我们小学教师最基础的工作。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第2段时,有两个季节,我做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一般的表演活动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表演不一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正是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才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即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在本节课中,学生扮演老乡来招待游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请学生提取教师提供的关于梯田、荫房的信息,课后请学生给老乡写写信……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务。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三
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我的感悟是从“读”入手。
一、从读入手,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如可让学生读读全文进行整体感受,数遍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好在什么样地方?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理解“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感受到葡萄成熟前和成熟时都是那么美;当有的学生提出他喜欢的句子“……准会让你吃个够。”时,全体学生读读此句后,提问:那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从“准”一字就会快体会到葡萄的多,也很自然体会到了葡萄沟人的人情美。(若学生体会不到,让学生反复读读此句话再理解)通过反复的读品味到作品语言的准确与精美。
二、从读入手,品味文章的思想美。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点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强大手段。通过读“凉棚、一串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字词的美妙,感受到葡萄沟的景美;通过读,让学生看到葡萄沟的人比葡萄更美,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人情的美,让他们在思想的森林中呼吸,使学生起率真的生命激情,思想得以升华,人格将得以崇高。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四
2、小组合作探讨葡萄干制作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氛围。
1、教师评价语不是很丰富,虽然在慢慢进步,但由于孩子们各种各样,回答也是五花八门,所以我的评价语还不是太丰富。
3、拖堂了,没有把握好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和节奏,
所以出现拖堂现象。所以在提前备课时还是要注意时间把握。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五
今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互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希望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后来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愣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的教学反思篇十六
由于我曾经交过二年级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因此在教授五年级歌曲《在葡萄架下》时,我借用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具和教学思路对《在葡萄架下》进行教学。
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让学生“进入”新疆,充分了解新疆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服饰、歌舞特点后,引出铃鼓,并用铃鼓奏出切分节奏,并为《在葡萄架下》的范唱曲伴奏。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样的好奇心也非常强,整个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了。之后,我还带领大家跳新疆舞,如:转腕、移颈等,学生们都学的不亦乐乎,再加上我的鼓励和肯定,大家完全沉浸在此时的喜悦和欢乐之中。
与我料想的一样,在这一段的活动之后,大家都能基本掌握此曲的演唱了。我便随时增加了一个项目,互动对唱曲谱,我与学生对唱,加上手势辅助唱准音高,学生也顺利地掌握了。
这节课在合理的安排下,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以反思却发现我忽略了此课的大标题《快乐的队日》,忽略了情感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