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的详细安排,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一份来自教学大家的教案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一
1.自学本课生字。
2.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标题。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参考资料。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花中四君子,梅,冷香四溢,清韵高洁;兰,幽香清远,神静韵高;竹,坚劲挺拔,傲岸坚贞;菊,凌霜自得,潇洒恣肆。所以梅、兰、竹、菊同有花中“君子”之称。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二
a课堂:
(学习完生字后)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生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课文会不会读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十一页,自己读一读。学生便拿起课本读起来。刚开始,大家读得比较认真,可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就开始东张西望了。
b课堂:
(在学生认读完生字及小黑板上的词语之后)老师用神秘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和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现在他们要回家了,大家能把他们送回家吗?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那么怎么送呢?老师告诉大家,你想送哪个词语宝宝回家,就把这个词语宝宝所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如果你读好了,词语宝宝就回家了。学生听了老师的话,都急急忙忙地打开课本,挑自己喜爱的句子读起来,读了一遍又一遍。看大家读得差不多了,老师就请学生来送词语宝宝。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叫着:我来。我来。
学生1:老师,我想送山洼回家。接着她就认真地读起来,只要。
你的驾驶技术真好,把山洼安全地送回了家,谢谢你!老师的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许多学生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学生1也是满脸的兴奋。
突然,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觉得许菁菁读得太轻了。
勇敢的小男孩,那你能来试一试吗?
能。说完,学生2就响亮而流利地读起来。
学生们兴奋的说:想!
那我们就一起把山洼送回家吧!
全班学生热情地朗读起来。
不一会儿,学生们一个个地把词语安全地送回了家。
【反思】:
《语文课题标准》指出: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是默读的基础。因此,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起步的低年级来说,朗读更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并不断感悟。a课堂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读,可学生只读了一会儿就开始坐不住了,甚至出现了东张西望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读,喜欢读呢?b课堂中,教师告诉学生词语宝宝要回家了,请同学们把他们送回家。如果读好了,词语宝宝就回家了。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的阅读提供了内因条件。本着阅读要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理念,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宝宝来送。学生们为了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宝宝送回家,都热情高涨地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调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朗读的喜欢与否。如b课堂中,教师把学生当作驾驶员,以对驾驶技术的评价来代替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使学生完全沉浸在送词语宝宝的乐趣之中,消除了学生对自己朗读水平的担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营造了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更激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整个课堂,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很高,真正实现了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三
《有趣的游戏贴鼻子》选自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设计此活动,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游戏,明白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规范口头语言。此次口语交际中,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游戏,大胆交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趣的游戏贴鼻子》激起了学生敢于交际、乐于表述的愿望。撷取此次活动中一个小片断,与大家分享、交流。
【片断】。
师:还有同学想说说吗?
生:(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的小手举得很高,可你没让我贴,我很失望。(说着,低下了头)。
师:真对不起,同学们,给她一次机会,好吗?
众生:(大声)可以。
生:(兴致勃勃走上讲台)。
师:现在你在想什么?
生:(甜甜地一笑)虽然我没贴对,但我很高兴,谢谢老师,谢谢大家!(说完,鞠了一躬)。
众生:老师,你也来吧!让我们一起贴!
师:算了吧,老师把机会留给大家。
众生:不,我们想让你也贴。(孩子们再三强烈要求)。
师:(拗不过)要我贴行,不过待会要说出老师是怎样贴的?
生:老师,我们答应你。(一个个兴奋地涨红的小脸)贴完后,学生张祚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我们的要求下,肖老师也准备贴鼻了。她把方巾对折了几下,请我检查是否看得见,然后把眼睛蒙上,慢慢地朝讲台走去,只见她走到讲台前,摸呀摸呀。这时候我们已全部来到肖老师身旁,大家说:对,对就贴这儿。肖老师把鼻子贴上去了。等她揭开方巾看时,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原来鼻子贴到了脸的旁边。她说:你们连老师也敢唬弄。我们笑得更厉害了。
【反思】。
活动中,我没有料想学生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因为全班三十几名学生都是第一次做这项游戏。课前的翘首期盼,课中的激情高涨,让我肯定地认为孩子们会把机会留给自己。其次,我也没想参与到游戏中去。当孩子们第一次异口同声地邀请时,虽然很激动,感到出乎意料,但内心是不情愿的。嘴上虽说:把机会留给大家,真实的想法是作为老师,和这一群稚嫩的娃娃重复童年的游戏,总觉得有点别扭,万一贴错了,也有损为师的形象。可在孩子们的真挚邀请中,在亲自参与中,在他们的现场表述中,我真正地被感动了。原来,走进孩子们,走在他们中间,是如此幸福、快乐!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再次感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交流这种新思想,有以下感触。
一、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孩子的情感是稚嫩的,就像小树苗需要培植呵护一样。也许你会疑惑,孩子们为什么会不用语言,悄无声息地走到老师身边,又如此默契地唬弄老师。童心是一张白纸,给他什么,就会涂上什么。从美丽的谎言中,我读懂了童心的可爱,相信孩子们从我的微笑责怪中也一定理解了爱与宽容。行走在孩子们中间,以孩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以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才会向你打开那道通往心灵深处的大门。
二、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孩子的心是纯真而善良的,在课堂上他们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哪怕只是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赞赏的手势,都会令孩子们笑逐颜开,信心百倍。片断中孩子甜甜的笑脸、深深的一躬,真挚地邀请让我感到孩子的要求其实是那样低,可我们有时却没有真正去思考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能给她什么。甚至为了师者形象吝啬自己的语言,吝啬自己的行为,吝啬自己的情感,而这种做法无形间会拉大师生间的距离,产生隔阂。只有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学生才会感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往后的日子,我都被感动着,是这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我与孩子们贴得那么近。
老师,你也来吧!是学生心灵的呼唤,情感的表白。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折射人性的光彩。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四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让我们看看子弟兵怎样战斗的?战斗的结果如何?
1、描写场面1:大堤抢险。
2、画出描写子弟兵动作神速、奋不顾身、豪言壮语和英雄气概的词语。
3、讨论:惊心动魄可以用在哪些情况下?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
1、描写场面2:铁汉本色。
2、你认为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顾全大局、意志坚强、动作敏捷)。
3、指导朗读。
1、默读,找出四个排比句,圈出排比词。
2、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3、闪烁可以用来形容什么?
4、男生、女生分层次朗读,齐读。
5、练习背诵:试背,齐背。
1、齐读。
2、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画出感人的语句,自读。
2、造句:回忆使用情境和对象,自己造句,交流,修改。
1、背诵课文片断。
2、完成《练习册》。
3、完成《拓展阅读》。
4、完成感想文。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语文诵读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需要画面丰富自己的认识。
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情感性的特点,他们需要激情点燃自己的智慧。
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要重视读,读出画面来,读出情感来,在读中激趣、启思、燃情,在读中品味、积累、应用,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要注重形式丰富多样,时间充分保证,练习层次递进,让诵读成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语文训练,成为学生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全身心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
《大江保卫战》一文情感丰沛、语言生动,需要少一些理性分析、枯燥问答,多一些感情诵读、情境体验,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五
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到实与活相结合我觉得我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
一、读得训练比较扎实,我在让学生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句子、
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同学们抓住这些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
领会上。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
二、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我大胆的放手。
比较充分,比较到位,把理解语言与受到感染、激励融为一体。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
居里夫人真情流露,既练笔又明智,一箭双雕。
就更好了。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六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自读课文,能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了解“匣子枪”、“屯”、“拉网”、“篦梳”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简介“抗日战争”和“杨靖宇”生平事迹,出示杨靖宇司令的图片。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体会感悟。
1根据课后习题一,说说故事梗概。
(1)复习抓故事梗概的方法。
(2)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理出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3)文章的经过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勾画、交流等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总结出要点。
(4)自主说故事梗概——组内说——班上说。
2根据课后习题二,体会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1)自主读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句。
(2)体会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给自己印象深刻。
(3)组内交流,组员注意补充自己的见解或质疑。
(4)班上交流,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杨靖宇司令的崇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6)注重情感朗读训练。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总结本次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还从同学们口中了解了古代民族英雄杨家将、岳飞、郑成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今日英雄杨利伟等。在祖国发展的不同时期,英雄们均如雨后春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呢?行动起来,同学们!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七
通过阅读报纸,筛选新闻和归类剪贴,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修养。
促进学生读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件。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明代文人顾宪成的一副对联是这样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主任怎么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读报剪报,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养,锻炼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板书: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小组交流。
1、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文章?(取出报纸在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班级中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做一做。
1、我们的班级黑板报上将开辟“一句话新闻”专栏,专栏编辑将由大家轮流担任。轮到的同学要认真翻阅几种当天的`报纸,从中筛选出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整理出几条“一句话新闻”,还可以把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写上去。究竟怎样编写呢,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
2、教师出示当天的几种报纸:同学们,一般国内外重大新闻都出现在头版头条,用鲜明的字体引起读者的注意,我们在读时应特别关注。你们看,今天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外大事呢?交流。
3、国内国外大事清楚了,还要用一句话把精华提炼出来,因此要特别关注新闻中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集体练习,将选出的新闻整理提炼成“一句话”。
4、小结:这个实践活动能让我们更加关注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大事,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校学校生活中发生的要闻,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我们还将评选编辑。
四、考考你。
2、交流词语的理解,师讲述学生都不理解的词。
3、这些词在报纸上常见,其余见得多了,它们的意思猜也猜得出来。齐读这些词。
五、学做剪报。
1、大多数人报纸看了就随手丢掉,或当废纸卖掉,许多有用的资料就这样白白丢弃了,多可惜!如果能将报上的有用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就能化废为宝,对报纸进行二次利用,该多有意义啊!
2、我们可以将写完的硬壳本作为剪报本,将剪报本分为好几块,将你从报纸上剪下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贴在相应位置,有时间还可以用水彩制为剪报加上花边,配上插图。这项活动我们将持续一个月,一个月会进行一次成果展示会,看谁的剪贴本最吸引人。
六、成果展示。
1、召开班队会,评选观摩。可邀请任课教师做评委,设“持之以恒奖”、“创意奖”、“装帧精美奖”“内容丰富奖”等奖项。
2、展示步骤:
(1)实物展示与自我介绍相结合: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剪贴本的优势,可从装帧、内容、特色等方面来说。
(2)读者推荐:向大家推荐同学制作的优秀剪贴本,以读后感的角度来说。
(3)评选优胜奖。
(4)小结:这是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希望大家能坚持下去,珍惜和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
作业设计:
完成剪报。
板书设计:
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活动)。
课后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八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些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们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想一想,儿歌告诉我们什么?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求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儿歌)。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谁来说说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黄瓜的外皮是绿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颜色是青青的,样子细细长长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样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读懂了茄子高高打灯笼。就是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
生:我读懂了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师:可以看出,昨天到学校劳动基地里去,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课前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其中就有萝卜)。
生:有。我还看到很多萝卜露出头来。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我觉得很奇怪,萝卜怎么有紫色的呢?就问管理菜园的伯伯,他告诉我这种叫胡萝卜。
师:同学们懂得真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南瓜越老皮越黄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就像芒果一样,刚开始是绿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黄色的。
师:说得好,还能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果来说明。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从图片上和书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黄色,样子是圆圆的。可我昨天和我妈妈到菜市场,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样子都是长长的,和今天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一样,怎么也找不到黄色圆圆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买南瓜时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后来妈妈告诉我黄色圆圆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这种椭圆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种,南瓜还有一种样子像电话,大家都叫电话瓜。
【评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例从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让家长带孩子走访菜市场,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本课例的特点之一。学习儿歌时,教师采用了自学交流质疑学生释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方法,并通过质疑解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九
《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使学生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在授课时,我采用了“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贯穿整个课堂,以“文中提到的是怎样一张相片?这张相片的来历是怎样的?那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在信中夹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中心话题,通过学生批注勾画,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引导追问,师生共同感悟等方法学习了课文。
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文章当中作者通过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年轻妇女说话时神态的变化,起初是“笑着说”、“笑嘻嘻”、后来是“郑重”、“抬高声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再细致,形式再多样些就好了,不能为了赶时间而不让学生读够,应该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对话去感受青年妇女的性格特点。
2、在处理“良民证”时期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时,学生已经可以回答出老百姓没有人身自由,生活非常的艰苦,整天提心吊胆,人民非常痛恨日本人等,这时候我又加入了一段反应日本统治时期枪林弹雨、断壁残垣、尸横遍野的视频,可以说这段视频,对于课堂气氛的渲染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学生表达“良民证”时期人民生活状态没有达到更高一层、更深入的回答,如果放在提这个问题之前放视频,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3、在处理“预设三”部分时,应该主要抓住青年妇女“高声说”,进行朗读指导,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青年妇女高声说”,从而让学生体会青年妇女想让丈夫在前方消灭敌人,打胜仗的坚定的决心,进而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我就“这封信除了主要内容和照片外,还有什么?信封和信纸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内容上由课文后面的内容又说到了前面,在形式上,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可以说,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走了弯路,没有直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在拓展部分,我留了代写书信的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并给出了“从细致问候、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等角度思考”的提示。通过课后作业,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弄清人称,体现不出“信的主要内容”,如果当时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书信的格式和代写书信的人称,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
1、阅读课文,体会齐白石老人对家乡及所过的农民生活的浓厚感情。使学生懂得“齐白石老人正是以无比的真情去抚爱这世界,因此他的艺术才博得世界人士的共鸣”这个道理。
2、理解“白石老人应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学习他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操。
3、搜集有关齐白石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加深对“乡土画家”的理解。
1、阅读课文,理解“齐白石老人应该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
2、理解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两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谁?他是做什么的.?
3、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你们能提出那些问题?
2、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两组较有深度的问题:
(1)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呢?
(2)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
3、学生按兴趣分组读课文,讨论以上问题,师巡视、点拔引导。
4、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2、拓宽时空,课外探究。
(1)让我们多方面寻找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开展一次语文活动课好不好?(板书课题:白石老人绘画作品展)。
(2)你们打算怎样分组呢?
(3)你们打算怎样收集资料呢?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将本组的资料、图片展示给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及其他重要词语。
3、初步、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
2、什么叫真情?什么叫回报?
3、为什么以此作为课题?
1、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找出读错的字音,将正确读音板书到黑板上。
2、全班讨论学生提出的不理解词语。
积压:找近义词。
目瞪口呆:找近义词,同桌做表情,练习造句。
锃亮:可以形容哪些事物?
3、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各讲了什么?根据什么来分段的?
1、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读音、音序、部首、结构、写法、字义、扩词。
2、全班提示生字学习中的重点。
3、描红、临写,完成读一读,再抄写。
4、强化记忆生字词。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准备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结合课题,根据重点词句,理解有付出就有回报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1、听写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语。
2、为什么以此作为课题?
[每一次问这个问题,学生都能随着理解的深入,说出更深的、更新的见解]。
二、精读课文。
1、课题中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我获得了怎样的回报?默读全文,在文中圈画重点词句,适当批注。
2、讨论我的真情:
(1)讨论归纳出板书:
推车送报。
步行送报送到家门口,有时送到家里面。
骑车送报。
(2)我为什么这样兢兢业业地工作?
(家境困难,找工作不容易)。
(3)从两个依旧,你读出了什么?(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为什么绝活加引号?表示什么?
(在与其他送报人的行为对比中,更显出我的可贵,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4)朗读最后一句话。
3、讨论我获得的回报:
(1)讨论归纳出板书:
非常客气,推荐订户。
多给小费加倍回报。
送自行车。
(2)老订户会怎样向新订户推荐我?
(3)我这个送报人最好在哪里?
(4)我会怎样答谢大家?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5)朗读、背诵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讨论。
学完全文,你对课题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拓展阅读》。
3、完成感想文。
4、练笔《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反思:
精心设计,才有精彩教学。
今天有老师来听我的课,我特别投入,学生的表现也格外出色。
昨天,我认真地钻研了《真情的回报》一文。先是以一个读者的眼光圈点勾画、批注心得,再参阅各种资料提升认识,借鉴教学设计,然后,我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的教学风格,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确定了适切的课时目标,安排了一个个教学活动,力求高效地达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追求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又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探讨交流活跃,口语练习到位,表现令人满意,在预定的教学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精心设计,才有精彩教学,哪怕是家常课!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生:(齐)第二次。
师: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生:想。
(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三段,仔细读读描写这番情景的段落。
师: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对鸟的天堂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1: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板书:鸟的天堂鸟儿真多)。
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画大榕树?
(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
师:他画的是不是作者笔下的大榕树?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
(生修改画,添上了根和丫枝)。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
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
(课件出示大榕树)。
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
生1:好大的树啊!
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
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
(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老师,我有问题!
师:请讲!
生:课文中说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河水怎么会涨潮呢?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想到,同学们能帮他解决吗?
生1:河是跟海连在一起的,海上人起波浪,河水当然也会涨潮了。
生2:河有闸门的,闸门一关,河水就涨起来了。
生3:下雨后,河水就涨起来了。
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到底谁讲得有科学道理呢?我们课外一起去找一找资料。
案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件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同时,片断一能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采用变序的手法,先学第三段,更能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二,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环节中,两次安排了学生说话训练:一次是在学生充分感受了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一次是在学生画树,看课件大榕树后,都是学生有感要发时,因此,学生的赞美都可谓有感而发,的确是由衷的赞叹,而教师分别选择一句话板书下来,看似不经意,其实也为最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作为总起句写一段话作了铺垫。
案例三,学生能在学文后大胆提出疑问,这是很可贵的。虽然这个问题跟本课的教学重点关系不大,但既然学生提出来了,而且看得出当时还有好多学生也面露难色,就得设法解决。说实话,我备课时的确忽视了这个问题,现在学生提出来,我一下子的确感到有点突然,看到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便在承认自己备课时没考虑到后,请学生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想不到孩子们的答案这么多,一下子又难以确定谁讲得更有道理,争论也不会有好结果,这时告诉学生课外一起去查找资料,既不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也促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展,激起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由此,我想,如果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怕它打乱教学进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简单告诉学生它跟课文主要内容关系不大,不用去浪费时间,那么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他可能再也没有兴趣去读、去思考、去质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场所。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或是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能对课文进行质疑,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才能提高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这篇课文是杨澜作为北京奥运会申办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奥运会时的陈述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已经过时的课文。
这篇陈述词中一共提到了三个内容:介绍中国的体育传统;介绍精彩纷呈的北京城和热情友善的北京人;介绍我们为奥运会准备的文化计划。对于这三个内容,我也是分小组来读。在预习中,就提出了“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细读哪个部分,并收集与这个部分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全班进行交流时给大家补充相关内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三个部分的学习步骤列了出来,学生分别根据这些步骤对本小组承担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如,在学习介绍北京这个部分时,我提供的学习步骤是:
1、默读这个部分,想想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个部分的两个内容,试着找找这两个内容的关键词。
2、对于这两个内容,除了第二部分,你还了解到了哪些呢?试着补充一下,说给学友听。
3、通过读课文,补充资料,这个部分的内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第一次在导学案中尝试给每个部分列学习步骤,课后发现这样的方式学生学得比较有目的,在交流时,感觉学习效果还可以,交流环节也不再显得杂乱无章,看来,这个方法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中比较适用。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2、是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因此我这样设计教学的。首先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再找出论点论据,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议论的表达方式,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上课的效果还不错,课后我还布置了一个小论点让大家以此进行充分论述写成小议论文。课后练笔对学生议论文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十分感激学校和各位教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坐在那里发言,我很高兴。下头,我就将自已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教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此刻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平时的教学工作,能够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我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与大家交流,所以我选择了两点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字词。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的重要资料,三年级更为重要,所以我加强了生字、词的学习。除了多写、多练习外,我要求学生每一天中午必须要练写生字10分钟,能够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资料必须要是课本内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觉前再把所学的生字读一遍,加深记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生字词的练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所以,每节课教学之前我都要布置学生自查字典,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要求在查字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知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对生字的书写和记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学会预习。
三年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时期,课前预习的教学必不可少。但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让学生们先了解什么是预习,于是,在三年级上学期,我给孩子们拟定了一份简单的预习方案: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预习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预习的必要性及其好处,我在三年级下学期,又重新拟定了一份预习方案:
1、自由读文二遍,熟悉课文资料(读的方式能够自定,可小声的读、可默读,也可朗读)。
2、自由学习生字、词(不认识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课本上做批注)。
3、读文第三遍,写出课文的主要资料(在课题下)。
4、读文第四遍,提出自我的疑问?(三个)。
5、读文第五遍,写出你初读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
此刻,课前预习以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一)模式教学。
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怕,记得我读小学时,也是一样,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是我一向思考的比较多的问题。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还是要从模式教学开始,使学生逐步到达创新提高、作文有成。其实模式,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一个样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认为,作文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应对孩子们要求过多,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但其实,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作文知识都没有,又从何谈起说写作文呢?而三年级又是作文起步最关键的一年,所以我觉得应先让孩子们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们作文必须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们如何将句子写通顺,怎样分自然段写。然后,再进一步的引导孩子们怎样一不一不把资料写清楚、写具体,等等。
我想能够从现成的模式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作文明白,而这个模式就是课文。例:课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开头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那里,我就教给孩子们开头可直接点题。例如《颐和园》这篇课文,结尾:“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在这时,我们能够教给孩子们在写作文时,结尾处可写明自我的感受和观点。能够说,我在上每一篇课文时都会涉及到作文教学。
(二)写出自我的真情实感。
记得,我受到教师第一次表扬的作文是写的《我的家人》,而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实的感受。此刻想想,这也许就是关键,仅有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你的文章才能够成为受人观注的文章。虽然三年级还只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但我仍要求孩子们写作文时尽量写自我身边最真实的事来写,而除此,我还有一个要求:每篇作文的结尾必须要写出自我的最真实的感受和观点,而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孩子们能获奖的原因,或许就是真中取胜吧!
(三)悄悄话和睡前半小时。
什么是悄悄话?这又是一种什么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其实这就是自我内心想法的真实独白,写出自我最想说的话,悄悄话其实就是日记的另外一种形式,不一样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中孩子们能够和教师做心与心的交流,能够随心写出自我最想说的话,所以孩子们更乐于理解。但如果只是孩子说而我却无动于衷,那就不叫交流了。应对孩子们心中的高兴和烦恼,我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去和他们交心,有时在本子上直接给孩子回话,而更多的是找他们谈心。而从中能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有了教师的回音,孩子们在写时就会没顾及,而写的兴趣也会更浓。还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对你有意见。要写好作文,需要很多的积累,阅读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时的读书计划。睡前半小时,就是睡觉前必须读书半小时,而书籍类型我并不做规定。因为我记得窦桂梅教师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童年、少年时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话、神话、名人传记,除此之外,也许没有什么能够包袱他的诗意、灵性和慧根,仅有孩子们在阅读着沾满蜂蜜的书籍,在舒展自由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的阅读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这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长都做了交心谈心,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及好处,有了家长的进取配合,睡前半小时的计划也顺利开展起来了。刚开始,只是阅读,然后家长在签字本上反映孩子们阅读情景,随后,我开始教给孩子们怎样将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如何做批三注,这项工作也在进行中。
(四)多练。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资料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我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我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必须要写自我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教师的帮忙,在这儿我多谢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教师多多指教。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目标:
1、通过活动是幼儿了解奥运吉祥物的名称及特点。
2、为中国举办20奥运会感到骄傲、自豪。
准备:
五环旗图片,福娃图片及实物。
过程:
一、出示五环旗图片。
问:这是什么旗帜?上面有什么图案?
(小节:这是奥运五环旗,是由五种颜色的圆组成的)。
问:年奥运会在哪举办?
(小节: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中国举办,小朋友高兴吗?设计师还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了吉祥物,小朋友想知道吗?)。
二、出示福娃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福娃的外形特征。
出示福娃贝贝的图片,问:这是谁?它是什么颜色的?
(小节:是设计师根据鱼和是水设计出来的,它头上的花纹好象鱼在海水里游时的浪花一样,代表五环旗中的蓝色一环)。
出示福娃晶晶的图片,问:这个福娃叫什么名字,它像谁啊?
(小节:晶晶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它代表五环旗中黑色的一环)。
出示福娃欢欢的图片,问:这又是谁啊?它戴的帽子真漂亮,你们看看像什么?
(小节:欢欢上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他还代表一种运动项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各项球类运动)。
(小节:迎迎身手敏捷,是田径的能手,他代表的是五环旗中黄色的一环)。
你们猜猜还有一个福娃是谁?(妮妮)(出示图片)问:你们看,妮妮头上有什么?(展翅飞翔的燕子)她代表的是什么运动项目呢?(体操)他代表五环旗中的哪一环呢?(绿色)。
把五个福娃放在相应颜色的五环旗的圆内,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福娃的颜色和数量和五环旗是一样的.)。
那五个福娃的名字放在一起是一句什么话?(北京欢迎你)。
三、出示实物,问答游戏(答对的幼儿奖励福娃的粘贴纸)。
今天老师把福娃请到我们班里来了,(逐一出示实物,幼儿能说出出示福娃的名字),福娃想和小朋友玩一个问答游戏,答对的小朋友有奖励哦!
问题:
1、福娃是什么颜色的?(蓝、黑、红、黄、绿)。
2、妮妮的头上有什么?(展翅飞翔的燕子)。
3、谁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的帽子像什么?(欢欢,奥运圣火)。
4、迎迎的头上长着什么?他代表了什么运动?(藏羚羊的角,是田径运动)。
5、贝贝头上的花纹像什么?(浪花)。
6、晶晶像谁?他代表了五环旗中的哪一环?(熊猫,黑色一环)。
7、把五个福娃的名字放在一起是一句什么话?(北京欢迎你)。
四、结束。
小朋友可真厉害,这怎么多问题都回答出了!“我们”带了好多礼物送给你们。(给幼儿发吉祥物的粘贴纸)。
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想要为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做什么事!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1、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五个意外的叙事安排,巧妙地刻画了作者当年的活泼、顽皮、聪明的形象,在整件事情中,作者对人物进行细致形象的刻画,展现了我从最初自以为是的得意,到后来考场上的狼狈应考,得高分之后的骄傲自得,重考时的`尴尬羞愧,以及最后对林老师的感激,这一系列的人物心理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展现出来的。而林老师在考试时对我默默关注,重考后仍用“优”给我警示和鼓励,最后主动找我谈心,这一系列的做法展现了一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好老师。
2、语言特点 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文中的景物描写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为全文渲染了浪漫气氛。同时,文中还有极为新奇的比喻句,让文章语言充满了幽默风趣的特点。
3、文章采取正副标题结合的方式,正标题是文章主题的体现,副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形式新颖。
4、文章内容及主题 《在那颗星子下》记叙了作者初中时代的一件事,回忆了初中时代自己的成长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林老师给我关怀,用智慧的教育方式为我指引了正确方向,表达了我对林老师的感激和眷恋。本文除了抒发对林老师的感激之情,还有对整个初中时光的缅怀。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设置本文的学习目标。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意识到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但是只是笼统的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师想通过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描写梳理人物变化,从作者的心理变化理解我对林老师的感激之情。
1、 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等能够形象地体现人物心理的词语。 进行分析,仔细品味该词的含义,以及在这句话中的表达效果。
2、 联系上下文。不能孤立的分析一个句子,而是要结合句子所在的段落,或者这个人 物动作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前因后果是什么,联系全文分析人物,这样能够达到准确把握。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揣摩人物心理,既能够得出概念性的词语,如“得意”“感激”等,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人物之所以出现这样心理的原因,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概念化地理解人物。通过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感受人物动作刻画人物心理的作用。理解了作者对林老师的感激之情。
1、导入。导入设计,只单纯强调了通过人物动作分析人物心理,抓住人物的关键动作, 但是忽略了结合具体环境这一方法。使导入环节与后面的指导环节出现了脱节的情 况。
2、作业布置。学生作业:课后,抓住“深深一望”这个动作详细刻画作者的内心活动, 写一个80字的片段。这一作业与课堂环节有重复,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设计为:十年后,我再次遇到林老师的时候,通过任务的动作和语言展现人物心理。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向出现了偏差,教师应在这是随机处理,将学生带回课堂活动的主要方向。一生抓住“东张西望”一词, 分析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在这时提醒学生,圈画最能够体现人物心理的句子去分析品味,这样避免了学生将细枝末节没有代表性的动作描写也找了出来,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效果。
1、这次公开课,我首先从文本解读的环节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解读如果出现了 偏差或者不到位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备课组在讨论的时候也提出了一 些有效的意见,从主旨方面叙事选材等方面的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教师对本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了。
2、教师有了正确和深入文本解读之后,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文的教学目 标。我通过一次预习了解了学生在自我阅读这篇文章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出自哪些原因,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教学成果上来看,这一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品味语言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多次试讲,备课组反复从课堂操作中寻找问题,进行讨论和教案修改,齐心争取能够呈现出一节较高质量的教学研讨课。
4、散文教学内容的确立。学会了“舍得”。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希望通过一篇文章面 面俱到地将所有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全都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次公开课的经 历,我转变了观念。一篇散文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和文本本文去挖掘最值得保留的教学价值,体现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最有效的作用。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八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奥运吉祥物的名称及特点。
2、为中国举办年奥运会感到骄傲、自豪。
二、活动准备:
ppt、国歌音乐、福娃挂饰(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导入――欣赏――游戏。
(一)导入:
(ppt)――这是什么旗帜?上面有什么图案?(小节:这是奥运五环旗,是由五种颜色的圆组成的)。
――2008年奥运会在哪举办?
――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们中国举办,小朋友高兴吗?为什么?
――设计师还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了吉祥物,你们猜得出来吗?
(二)欣赏:
出示福娃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福娃的外形特征。
――这是谁?它是什么颜色的?(出示福娃贝贝的图片)(小结:是设计师根据鱼和是水设计出来的,它头上的花纹好象鱼在海水里游时的浪花一样,代表五环旗中的蓝色一环)。
――这个福娃叫什么名字,它像谁啊?(出示福娃晶晶的图片)(小结:晶晶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它代表五环旗中黑色的一环)。
――这又是谁啊?它戴的帽子真漂亮,你们看看像什么?(出示福娃欢欢的图片)(小结:欢欢上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他还代表一种运动项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各项球类运动)。
――你们看他像什么?(奔跑的藏羚羊)你们知道他代表的是哪中运动项目吗?(出示福娃迎迎的图片)(小结:迎迎身手敏捷,是田径的能手,他代表的是五环旗中黄色的一环)。
――你们猜猜还有一个福娃是谁?(妮妮)(出示图片)。
――你们看,妮妮头上有什么?(展翅飞翔的燕子)她代表的是什么运动项目呢?(体操)他代表五环旗中的哪一环呢?(绿色)。
――把五个福娃放在相应颜色的五环旗的圆内,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福娃的颜色和数量和五环旗是一样的)。
――那五个福娃的名字放在一起是一句什么话?(北京欢迎你)。
(三)游戏:
――到了2008年,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将到我们中国来,看世界奥运会,看我们中国的巨大变化,那么我们作为中国的`小娃娃为20xx年举办的奥运会做些什么事呢?(幼儿自由想象)。
――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今天我们也学学运动员叔叔阿姨进行“小小奥运会比赛”,找你喜欢的一个福娃,看看它是参加什么运动项目的?(个别幼儿讲述,并生生互动。)。
――我们一起比赛吧。(鼓励幼儿自选一运动福娃挂饰做运动)。
――好,我宣布中国队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获得第一名,取得的金牌数最多,所以要奏响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立正,奏国歌。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此活动的参与,了解了中国奥运会,也知道了中国奥运会是我国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荣耀。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课件调动了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本节课气氛也很活跃,但是活动前没有掌握好全部幼儿的认知能力,导致有些小孩对奥运会还有点模糊。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十九
一、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2、了解对联的常识。
二、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2、说明的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1)这是一副对联,?b。
[长城赞(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篇二十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品味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故乡真情实感的描写,领会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结合的作用。
3、激发想象力,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4、能够用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记叙文。
重点。
认识萤火虫发光的原理,设想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难点。
1、对一些科学专业术语的理解。
2、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一群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让学生认识这些小飞虫是什么昆虫,在夏天的夜晚曾经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进行介绍,教师再描绘自己小时候见到萤火虫的有趣情形,然后提出问题: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从而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来飞去、一闪一闪发光的萤火虫,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渴望得知萤火虫发光原因的愿望,导入新课。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提出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相互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重点掌握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
辉耀黑魆魆腐草化萤戳穿稀疏。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学生听读课文,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有利于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会对文章进一步理解。
研读课文深思探究。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的内容,具体感知萤火虫的种类、繁衍情况、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
2、多媒体课件展示:萤火虫的生理机制。
依据教材中萤火虫发光原因的内容,结合课件所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组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从而对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有清晰地认识。
在掌握萤火虫发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它对我们的启发,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自然得到很多的设想。
4、再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感受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5、读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三个句子,品味说明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其中像这样的词语: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大抵;几乎等等都表述得很准确、严密。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萤火虫的种类、繁衍情况、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就能够明白,教师不必再讲。
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萤火虫的生理机制,掌握其发光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在生活中如何根据萤火虫对我们的启发,对萤火虫的利用进行设想,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再读课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和品味准确、简洁语言运用的妙处。
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指定学生读。
1、再读课文最后作者对故乡的情思的内容,仔细品味下面两句话,“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疏了。”引导学生体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通读全文,感悟本文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利用这样的写作特点,拟《知了》的写作提纲在班上交流。
学生感受课文最后部分的两句话,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拟作文提纲,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突破了本节教学难点。
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及其它优秀的科普作品。2、模仿本文写作特点,自己选择题目,列出写作提纲。
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