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或感悟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在面对困惑、疑惑和挑战时,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心得体会是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通过总结和反思,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和经验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和认识。”、“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思考总结,更是对他人的经验分享,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发。”、“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潜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心得体会的写作既是一种反思过程,也是一种思考深度的展示。”、“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总结要客观公正,真实反映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干扰。“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人对于同一事情的不同看法和理解,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家乡忘却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为了让人们重新感受到家乡的年味,我所在的社区组织了一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这次活动通过举办年货市集、传统年俗表演等形式,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的年味,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段:参与亲切的年货市集。
活动开始时,社区广场布置出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年货市集。这里的摊位琳琅满目,出售着各种适合过年时食用的食品、装饰品等。我与家人来到市集中,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家乡,能够亲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年货,感受到今年的过年气息。卖家们也非常亲切,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各种年货的特点和功效,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情怀。
第三段:观看精彩的传统年俗表演。
在年货市集的旁边,舞台上正在进行一场精彩的传统年俗表演。舞台上的演员们身穿传统的汉服,表演着传统的舞蹈、戏曲。他们的动作优雅、精彩,将我完全吸引住了。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还教会了我们一些传统的年俗习惯。通过这次表演,我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家乡的年味和传统韵味。
第四段:加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知。
除了市集和表演,活动中还设置了一些传统文化展示区,展览了一些传统的年画、手工艺品等。我逐一欣赏着每一件展品,深入了解着家乡的传统文化。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年俗习惯,比如放鞭炮、踩高跷等,这让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我也决定在未来的年份中,积极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我们的家乡。
第五段:总结感受和展望未来。
通过这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我重新认识到了家乡的年味,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乡的年味,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繁荣富饶。
通过以上五段式的文章,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对于家乡年味实践活动的参与感受和认识,并希望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期许。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能够很好地说明这次活动对于作者的影响和意义,并且也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思考。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二
家乡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的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把一头已经挑选好的猪,一个人拽着它的尾巴,两个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的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把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的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的,不过多久,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大家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的事,还要把家里的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的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大家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的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的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的对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过年的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的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的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的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大家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的、黄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的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大家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三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习俗最为丰富、内容最为丰富的节日。每当春节即将到来,我的心里总充满了期待和热情,因为这是我和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我寻访家乡年味的时刻。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故乡,再次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乡的年味风情。
第二段:春节前的准备。
寻访家乡年味的第一步,就是春节前的准备。不同于城市的购物狂潮,家乡的准备工作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日常生活。大年三十当天,家里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购买各种年货、烟花爆竹、红包等。而这一过程也需要全家人共同动手,不论是过年前的年货采购,还是年夜饭的准备和煮菜,都充满了亲情和乡情的味道。这种传统的过年方式,虽然波澜不惊,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份亲切和温馨。
第三段:传统的年俗活动。
过年的第一天,我们参加了当地的庙会活动。在开辟喜庆声中,人们身穿锦衣,踏着霓虹灯闪耀的街道,深入喧闹的庙会,参加巡游、祭祀和游戏等传统活动。家乡的庙会是非常有特色的,鼓乐喧天,舞狮舞龙,各种小吃和年货琳琅满目。对于我这样长年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庙会的热闹和民俗风情让我流连忘返。
第四段:老少咸宜的传统习俗。
春节期间,还有许多老少咸宜的传统习俗,比如祭拜祖先、放鞭炮、上文化课等等。在家乡,我特别感受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无论是亲人的闲聊交流,还是孩子们的阅读和讲故事,都充满了悠久的家族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城市中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家乡这种传统氛围中,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
第五段:结尾。
回想这个春节的家乡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文化根脉,也让我更加珍惜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家乡过年,虽然并没有城市里的豪华场面和奢华体验,但它却是一份乡土情怀和家族传承;它告诉我们,家乡的年味永远传承在我们心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回归。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很幸运能有机会参加家乡年味实践活动。这个活动是由当地政府组织,旨在让我们这些城市孩子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乡村的年味。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的浓厚年味,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验和教训。
在这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中,我首先参观了当地的农田。相比于城市里的公园和广场,农田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春节前的农田正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农民们正在认真种植春季作物。他们勤劳的身影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我也有幸参与了农民的劳作,插秧、耕地、浇水,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深入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和付出。同时,这次体验也让我更加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从根源上认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
除了农田,我还参观了当地的农村家庭。这些家庭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在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包饺子等。在这些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快乐与团圆的氛围。农村家庭以温暖的笑容欢迎我们的到来,给予了我们热情的接待。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春节是一个让人喜庆、团圆的节日,更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关系的时刻。
另外,在参加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还有幸参加了一次传统春节的庙会。这个庙会是当地人举办的一种传统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在庙会上,我见识到了很多有趣的表演和活动,如杂耍、舞狮等。这些活动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这次参观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更加懂得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传统价值观。
最后,这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还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和乡亲们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在活动中,我们一起包饺子、做汤圆、放鞭炮,享受着一个纯粹而热闹的春节时光。通过与乡亲们的互动,我感受到了乡村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重视,让我深受触动。回到城市后,我意识到了自己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通过参加家乡年味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的浓厚年味,也更加懂得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农村知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人民的真诚和善良,也更加珍惜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希望自己能将这些体会和教训保留在心中,并将之付诸行动,为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家乡年味而努力。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五
想着,念着,寒假来了。
每次回到家乡,那年味别提有多浓多有趣了,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家乡的年味是浓浓的。说起过年,其实在我们老家农村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就开始有了,如果你喝上一碗我们老家的腊八粥,准能让你满齿留香、回味无穷,喝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要开始着手准备过年用的“年货”了。村里好多家都会杀“年猪”,谁家的猪喂的肥,预示着未来越来越富有,来年会丰衣足食。年货中还有一些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货”,那就是糖果瓜子点心之类的,供客人们来访随时准备的小零食,准备的越是充足,越是招待周到,也越有好的口碑,也越会门楣乡里。最有特色的还是除夕夜,在吃团圆饭之前,长辈们都会带着我们小孩毕恭毕敬地给老天爷和老灶爷的画像磕头,让我感受到了,为人不能处处只想到自己,要尊敬长辈,要孝敬长辈。
家乡的年味是有趣的。不信,你就踏着春节的步伐去看一看:那对联要多精彩有多精彩,每家每户的门框上贴着整齐又喜庆的红对联,内容堪称精美绝伦,人间最美的祝福和盼望尽在于此;那爆竹要多响亮就有多响亮,而且响声持久,一波又一波,响声连成一片,如同畅漾在人间的美妙音乐;那烟花要多美就有多美,红的,白色,紫色,绿色,蓝的……准能让你看得应接不暇,万紫千红的烟花绽放在浩瀚的夜空中,真像一个人间美丽的大花园。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字数:120)。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家乡,到城市中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家乡的传统文化逐渐褪色,年味也愈发淡薄。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我参与了一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和感受到家乡的年味。
第二段:活动背景介绍(字数:240)。
这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是由社区组织和当地政府共同组织的。活动主要以家乡的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展览、表演、互动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家乡的年俗风情。在活动中,我们有幸观看了传统舞狮表演、舞龙表演等精彩的节目,还有很多手工艺品展示,如剪纸、灯笼等传统美术品。此外,活动还设置了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市民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段:心得体会(字数:360)。
这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观看文化表演和展览,我对家乡的年俗风情有了全新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且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传统习俗。其次,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在互动环节中,我能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感受到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暖和亲近感。最后,我也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作为一名家乡的儿女,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继续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第四段:对未来的展望(字数:180)。
通过这次家乡年味实践活动,我对我家乡的年味有了更深的感受,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家乡传统文化。我也希望我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后代。
第五段:总结(字数:300)。
家乡年味实践活动让我重新认识和感受到了家乡的年味。通过观看表演、参与互动环节,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意愿。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也提醒我要关注和保护家乡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家乡的年味焕发出新的光彩,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独特的魅力。
总字数:1200字。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七
新的一年又到了,家家户户备年货、贴春联、挂红灯笼,到处都是年味。
我家也不例外,这些事早就做好了,就剩一个重头戏,那就是包米“饷筒”。只见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米浆拿了出来,雪白的米浆是要前一天就准备的,要把白米先浸泡在水里,然后用勺子把米和水盛上一勺放进石磨的小孔里,然后顺时针的推动石磨,一圈又一圈,白花花的米浆就流了出来了。每次磨米浆总是我的最爱。菜也是奶奶事先准备好的,“饷筒”的菜又粉丝、青菜、芹菜、肉、豆腐、冬笋,把这些菜搅拌在一起,看着这些菜都要直流口水啊!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动手包了,奶奶把一勺米浆放入烧热的锅里,只听见“唰”的一声,米浆在锅里均匀的散开,形成了一个圆圆的面皮。把成熟的面皮平放在板上,我和妈妈就动手包了,我盛了一勺菜放在了面皮上,然后就像包春卷一样,小心翼翼地卷了起来,生怕它破了,然后两头一压,“饷筒”就做好了。我得意洋洋地对着大家说:”看,我包的好吗?“大家一看,都哈哈大笑了,都说像一只小猪。
大家一边包,一边聊天,聊着过去一年的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中,很快两大盆菜都包好了,看着一条条白白、粗粗的”饷筒“躺在米筛上,我好有成就感啊!这时,一看,时间已经过了12点多了,但大家一点儿也不觉得困,因为聚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就是那么温暖,那么纯朴。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八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烈、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益阳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记得外婆家每逢十二月初八都吃“腊八粥”。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收。过了腊八节年味就逐步浓起来。我还记得那蜜枣的香甜和糯米的绵软,很是让人回味。至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益阳地区这天要祭灶神,贡品以当日的晚饭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听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去监视的,给他糖和枣吃就能够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跟前只说好话,以得来年富贵与平安。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进年货的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春节所需的食品、用品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小吃点心、餐盘碗筷。除办年货,大人们还有的做腊肠、香肠、干鸡、熏鱼、腊肉、干鸭、卤香干、鸡菌子,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到处布满着浓浓的年味。腊月二十九家乡人们过新年都要除尘打扫、清洁洗浴,意图把一切穷苦、晦气统统扫出门,寓意是辞旧迎新。
大年三十贴春联、挂年画、写福字,华灯初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晚辈给长辈拜年,叫“辞岁”。家乡长辈会拿出预备好的红包压岁钱赐给晚辈。一家人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叫“守岁”。娱乐方式有打麻将、斗地主、纸牌、手机玩红包游戏,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年初一清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迎接门神。家乡的男主人带着妻子儿女往爷爷奶奶家拜年。给自家人拜年后,男主人就要给左邻右舍拜年。初一这天不能倒垃圾,意思是不把财气往外丢。初一家乡主张“不动刀”,一天的饭食是年三十的蒸菜、腊鱼、腊肉、香肠、干鸡、珍珠肉丸、蛋饺、扣肉、炸藕丸,品种丰富味道鲜美,光看就忍不住口水直流。这是寓意“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
初二开始走亲戚,益阳有句俗语叫“初一崽”、“初二郎”,男主人这天带着媳妇家人回岳父岳母家拜年。提的拜节礼品一定要是双数,图个大吉大利。初三到姑姑家,初四到姥姥家,初五开始就往其他一些亲戚家去,俗语叫“初五、初六走四方”。家乡风俗“七不出八不归”是说初七这天不宜出远门,初八这天不宜返回远处的方向,是为保四方平安。家乡初八这天商人宜主张开门做生意,大放鞭炮庆开市。年到这天渐行渐远了。至正月十五传统元宵佳节,家乡人民舞龙灯、猜灯谜、吃汤圆、赏花灯,这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着实又热闹了一番。家家户户这天点亮所有的灯光,烧一盆炉火直圣深夜,至此年到这天真的走了。
家乡的“年味”除了有丰盛的.物质,更夹杂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让我们传承家乡的“年”习俗,将传统的年味春节习俗转化为未来传统的“年文化”。它凝聚了家乡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包含着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着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情感。让我们将传统的春节习俗发扬光大。让传承一代又一代。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九
对于我来说,自家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就是一份特别的年味,看着在夜幕下闪闪发亮的灯笼,脑海里不时会浮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的场景。
年味在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中,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男女老少。跟着妈妈走进菜市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卖菜的大婶,买菜的阿姨……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就连花鸟鱼市场也随着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叫喊声充斥了整个卖场,“老板,这只金鱼可真漂亮!”“大妈,来一棵发财树吧,祝你们财源滚滚!”“老板,真是谢谢了,祝你们生意兴隆!”祝福声,笑语声,不绝于耳,可真热闹啊!一个个顾客走过,他们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浓浓的年味,更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热气腾腾里面透露出丝丝团圆的气息。大人们包着饺子,小孩们当然也不能闲着,帮大人放饺子、擀饺子皮……甚至玩起了“面粉大战”,趁别人一不注意,就把面粉抹在别人的脸上,被抹的人自然就成了京剧演员喽!……等大人们包完饺子,我们的脸上白花花的,可心里却是暖暖的。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啦!
新年是我们全中国人民最喜庆的日子,也是我最喜欢最期盼的日子。我最喜欢听外公跟我讲年的来历。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逢除夕便出来伤人,人们只有逃到山上去。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诈响。于是每逢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驱赶年兽。
年三十我早早的就醒来了,高兴地穿好新衣服,跑下楼去。外公已早早的做好了糖年糕,正等着我呢!糖年糕就是一块雪白的年糕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的白糖,我问外公为什么要吃糖年糕?因为吃了糖年糕你来年就能甜甜蜜蜜,年年高呀!外公慈爱地跟我说。原来糖年糕竟有这么美好的寓意,我咬了一口甜甜的糖年糕,心里更是美滋滋的,这不仅是甜甜的糖年糕,更是外公对我满满的爱!
吃年夜饭咯!长辈们给晚辈们压岁钱,并相互祝福着。我也偷偷的准备了两个红包,是给外公和外婆的,外公外婆收到红包后开心的合不拢嘴了。吃完年夜饭外公在我耳边说:快去门背后跳三下。我跳完之后不解的问:为什么还要跳啊?外公说:是为了来年长的更高。
过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啊!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十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重重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吟诵着王安石的《元日》,欢欢喜喜过新年!
外婆住在农村里,养了两只白白胖胖的小猪,到了过年的时候,会杀了小猪来庆新年,外婆就会送我们一只猪头,在二十八夜的晚上,我们就会到徐洪去。
煮猪头肉,这是迎接新的一年的必备“功课”。煮猪头肉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到这时,我就会高兴地欢呼起来:“煮猪头肉喽!煮猪头肉喽!”方圆一里都能听到我的欢呼声。爸爸妈妈将去皮了的腌制过的大猪头轻轻放入盛着水大锅子里,往灶里头多添些柴,盖上盖子,两个小时的美妙烹饪时光过后,掀开锅盖,一片雾气夹杂着浓香扑面而来,热气腾腾的猪头肉呈现在水中。再就该分解猪头肉了,我们要把肉从骨头上割下来,再用保鲜膜装起来。趁爸爸妈妈割猪头肉时,我总会拿一大块连骨带肉的好肉啃咬起来。当妈妈让我吃时,我就敞开肚子大吃一顿,吃得晚上肚子隐隐作痛。
办年货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在人山人海的超市里,我们一起买了一大堆零食,一个年过下来,我胖了整整一千克。
新年那天,吃着各种各样的美味,在我的回忆中,是最能体现出的东西了。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十二
已不知我已有几年没回家乡了,现在想想,还真有一种怀念的感觉。想念那喜庆的红,喜庆的烟,喜庆的炮声。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充实的笑,孩子们打打闹闹的欢笑,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气氛扬的老高老高了。
儿,是我最喜欢的。
那时的我们多有“成就感”啊!
家乡有许多我喜爱的特产,每次回家,奶奶和外婆她们都会给我买上一座小山那么多,而我呢,就是负责坐在“小山”上,把它夷为平地。
回家乡的日子绝大部分都是在过年,有一小部分是在放假,所以我时常是盼着快过年、快过年的。
儿是怎样的,我是说不出来的,但唯一感觉的到的就是开心,不论发生多么不好的事,我都会在儿中忘得一干二净。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十三
“啪啪啪”,一连串的爆竹声越来越密,越来越响!漆黑的夜空上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贴对联,挂灯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屋子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欢乐的气氛。
我们家也不例外。能干的爷爷奶奶还做起了我们衢州的特色小吃——蒸米糕。今天,我可是亲眼看到了做米糕的整个过程哦!
奶奶先把米粉、芝麻粉、白糖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在一个木制蒸笼里,再用勺子把米粉刮平整,我偷偷地用手指蘸了一点米粉尝了尝。哇!香甜香甜的,一下子甜到心里了。接着,奶奶盖上盖子,将米糕放到大锅里蒸,没过多久,锅里就飘出来一股股芝麻的清香,那香味直钻我的鼻孔,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吮吸着。
这时奶奶把蒸笼抬出来,移开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米糕倒出来。蒸好的米糕软绵绵、香喷喷、热乎乎的。咦?这米糕怎么变色了,刚才放进去的还是白花花的,怎么蒸出来变黑米糕了呢?奶奶说:“蒸好的米糕变了色,是因为夹在中间的黑芝麻显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做米糕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有趣的一个过程——切糕。爷爷和奶奶手持菜刀,以非常快的速度把米糕切成一条条,一片片。只看见菜刀闪过的光影,只听见菜刀在米糕上“笃笃笃”地跳舞。我真为爷爷奶奶们担心,生怕锋利的菜刀不小心切到他们的手。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切得这么快,不能切慢点吗?”“因为刚蒸出来的糕非常软,如果切慢了,糕就变硬了,不好切。”奶奶说道。
不出几分钟,一锅蒸糕就切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块米糕放进嘴里,刚蒸出来的米糕热乎乎的,又软又糯又香甜,非常好吃。等米糕凉了,就是大家吃到的松、酥、香、脆美味的米糕了,这四味交杂在一起,就组成了一股独特的味道,这味道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就是。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家乡的年味心得体会篇十四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过惯了农村的年,长大后,来到城市好像失落最多的就是过年时没有家乡的那个欢乐劲。不是说城里人过年不红火,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村里人那么融洽,因此,城市人过年显得很单调,出来进去只是自己一家人,而农村就不同了,村里人过年有个习惯,就是大家要互相去探望,去看你是如何过年的,朋友们一会儿在你家,一会又在我家,或玩,或聊天,或者只是去走一走,从大年夜开始,一直到整个正月都是如此。
一进腊月,家乡的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他们三五成群谈笑着走向集市,挑选着自己心爱的年货。他们舍得花钱,卖肉要把一个正月的肉都买下,他们互相照应着,从几时归来,总是提的满满的。最热闹的是各家各户杀猪宰羊的场面,我经常去看人家门杀猪,从早上就开始忙开了,搭起架子,烧好水,几个壮劳力汉子捆住一头猪,压在桌子上,猪叫个不停,围观的人有说有笑,非常热闹。孩子们争着去抢猪的膀胱,因为猪膀胱可以吹着玩,只见他们把它吹大了,像一个诺大的气球,几个孩子追逐着玩,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与城里人过年时的冷清相比,家乡人是十分看重这过年的味道的。
过年,是家乡人一年来难得的休闲娱乐的节日,他们会用自己朴实的方式,把年装扮得异彩纷呈。会写对子在年前这几天可要忙坏了,有的从早上一直要写到晚上也不收工,他们要把整个村子的对联都要写完。腊月里村里人都忙着刷家打扫家,重新摆置一下家具,看一看今年又增添了多少新家具,总要整出一番新的气象来。腊月二十八是贴对子的时候,这一天,人们忙着打扫院落,年的味道,就在他们的一声声欢笑中,在他们忙忙碌碌的准备中,在那一盏盏崭新的灯笼中,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变得越来越浓。
接近年关,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了崭新的灯笼,一群群小伙子穿着崭新的服装显得风流倜谠,姑娘们,打扮的花枝招展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而火红火红的春联,一排排,一行行,形成了红色的森林,增添了年的韵味,平添了几分喜庆。
为了正月里给各村去拜年,辛劳了一年的农民朋友们,还要挤时间彩排一些春节文艺节目,踩高跷、耍狮子、跑旱船这是他们必排的节目,他们一遍一遍的彩排,非常的辛苦。他们乐在其中,好像一点也不觉得累。除了彩排节目,他们还要准备正月里的灯展和烟火,烟火品种很多,有的我都说不上名来,有金蛇吐火,有猴尿尿,有金凤摆尾,有嫦娥奔月等等,在正月十五那天,人们都会去看,是家乡过年少不了的文化大餐。
家乡过年,最有味的应该是除夕夜。除夕夜这天,朋友们早早的约好,走年的计划,先去谁家,再去谁家,已经定好,尤其是大龄青年几个人一群,几个人一帮的,一会在村子东头,一会又走到村子西头。
最快乐的要数孩子们了,过年这几天,他们都兴奋的睡不着觉,早早的起来,穿上新衣服,相互比划着看谁的衣服最好看。他们快乐的在村子里跑着、跳着,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滚铁环,一会儿又玩起家家,一会儿玩跳绳,大人们看着孩子们欢乐的样子,都打心底里高兴。
女人们则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嗑瓜子,拉家常,剪窗花,嬉笑着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要说。你家的老大上几年级了,老二上几年级了;他家的老大高中快毕业了吧,今年要考大学了吧。他们说笑着,好像忙了一年,彼此都不太了解,过年这几天才开始好好地认识一下似的。
除夕这天,村里的男人们喜欢几个人聚在一起,拿出上等的好酒,炒上几个菜,喝上几杯,边吃边聊,总结着过去一年的得失,谋划着新的一年的想法。吃完了,还要去朋友家去看看,慰问一下朋友家的父母、孩子和嫂子。虽然,他们已不是注重穿着打扮的年龄,但也要穿的体体面面,吆喝着要去看年。
一进门,便是问好老人,大爷你今年多大了,身体还好吗?要注意保重身体。接着还要和嫂子们开上几句玩笑话,完了还要摸一摸孩子们的头说个子长高了,要好好学习等,安慰孩子的话。即使是准备好了饭菜,也只是象征性的吃上几口,说笑着你家出来,他家进去。村里人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很穷,但彼此之间却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亲情,对你的家人非常关注,不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问候,而是实实际际的关怀和帮助。
除夕之夜是不眠之夜,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都要熬夜,拉着家常,看着电视,谈论着一年来大家的变化。
整个正月,家乡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走亲戚,访朋友,看大戏,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看烟火,好不热闹。这年的味道,要过了正月后,才渐渐地淡下来。
大同煤矿集团大同地煤青磁窑煤矿王瑞平。
20xx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