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总结要注重结构和逻辑,要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测量橡皮一个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分别用哪些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把这些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导入:测量土地的面积时,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土地面积单位,它的名字叫“公顷”。
关于公顷,你有什么疑问?
1、算一算“公顷”。
课件演示:出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算一算,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就是1公顷。)。
2、找一找“公顷”。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课件配音介绍:体育场、休闲广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在生活中,你还能在哪里找到1公顷?
3、用一用“公顷”。
尝试练习: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公顷?
1、公顷“信息发布会”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平方米,合()公顷;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合约()平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国主义的毁坏。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2、开发商的广告。
某市刚刚新建了一个小区。聪聪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小区简介。
江苏省的面积约是10000000公顷,用公顷计量方便吗?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表格。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1.谈话引入。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2.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3.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请你将树叶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
4.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生解释。教师画图说明。(圆、长方形:封闭与不封闭)。
教师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2.渗透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智慧小手测量单”,请你先看一看。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扇形、正方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
学具:
若干平面图形、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
师:那么,一提到秋季你会想到什么?生:落叶。
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的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一周的意义。
(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操场、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生2:一周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总结一下:从起点绕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课件出示:操场、游泳池。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游泳池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
师:黑板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的。师:谁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长?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学生举起书,师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长的意义。
播放课件,找一找图形的周长。总结能找到周长的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请学生能用手势比划比划。
那么总结一下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图形的周长?生:(异口同声)想。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工具:软尺、直尺和棉线。
学生小组合作(打开信封里面的两种物品,有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圆形)。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生:像五角星、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币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长度。其实一元硬币是硬的假设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滚一圈。
图形选择方法。
举起:三角形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1.观察方格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师:大家观察方格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每个小方格长是1厘米。
方格图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指出方格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师:谁愿意用手来指一指(描一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用手指或用笔描。
师:不用量,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来。
3.交流个性化算法,重点使学生理解图形的每条边有几个格,边的长就是几厘米。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算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进行引导性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
数4条边,一共数了18个小格,就是18厘米。
只数了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一共是9厘米,没数的还有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用9乘2一共是18厘米。
师:这个办法不错,只数了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
正方形:
数一圈一共是12厘米。
数两条边是6厘米,剩下的两条边也是6厘米,一共12厘米。
一条边,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所以3×4=12厘米。
师:这个方法更简单!
二、探索公式。
1.呈现教材上的两个图形,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出示两个图,让学生自己计算。
2.交流个性化算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板书出各种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除去教材上的算法外,学生还可能出现:
长方形周长:5+3+5+3=16米。
正方形周长:(3+3)×2=12米。
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要给予肯定。
师:这么多方法中,哪种算法最简单呢?
3.组织学生讨论那种方法最简便,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使大家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用(5+3)×2比较简单。
生可能喜欢长加宽的和乘2的多,如果学生说喜欢前面两个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式表达简洁。
4.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最后师生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叫做宽,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我们把每条边叫边长。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相加。
一个长加上一个宽再乘2。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就用一个边乘4。
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出两个公式,并让学生写在书上。
三、尝试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用公式进行计算。
师:看黑板上的两个图,请你用刚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自主计算并连线。
师:看练一练第1题,你看到了什么?
生:两个小鸟叼着一个图形。
生:还有两个大盒子,每个盒子上有周长的数。
师:你们知道小鸟回家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自主计算。
2.练一练第2题。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理解锯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由长方形的宽决定。看懂图上的数据。
师:看练一练第2题,说一说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回说:
尽量大。
长方形的宽多大就有多大。
(1)自己解答第一个问题并交流。理解并解答第(2)个问题,计算后交流。
师:看图自己解答下面两个问题。
师:要计算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说:
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好算了。
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它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去掉正方形的边长。
五、拓展练习。
1.提出问题讨论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围成正方形,试围后交流。
师:自己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为32÷4=8厘米,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厂是8厘米。
2.提出围成长方形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动手试围后交流。
师:这根铁丝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吗?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我用32÷2=16,再把16分成两个数的和,这两个数是长方形的长和宽。
长 宽。
15厘米 1厘米。
14厘米 2厘米。
13厘米 3厘米。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室外实际测量的过程。
2.能估计周长,并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和爱。
护公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测量工具,绳子……。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一、全班活动。
1.在室外选择一棵较粗的大树,讨论大树的年龄,然后让学生一个人或两个人抱一抱大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把课堂搬到教室外,大家在院子里找棵大树,猜一猜这棵大树的年龄吗。
学生可能说出各种答案。
教师课前调查并告诉学生,同时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师: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现在青铜学们抱抱大树,和大树亲近一下,也可以两个人合抱。感受一下大树有多粗。
学生轮流抱大树。
2.估测、测量大树的周长。先让学生估测,给更多同学展示用自己的方式估测大树周长的机会。
师:估计这棵大树有多粗,也就是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是多少?每个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估计一下。不许用米尺和绳子。
学生可能出现:
用手乍了一圈共×乍,一乍大约是1分米,所以这棵树干的周长大约是×分米。
一个人抱大树抱不过来,一个人张开手臂大约是一米,所以估计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是……。
多让几个学生说。
3.师生一起测量大树的周长,然后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量。
师:现在咱们一起用米尺测量一下,侃侃这棵树树干的周长到底是多少。
师生一起测量出结果。
师:怎么样?谁猜对了?如果没有米尺,只有直尺,或米尺不够长怎么办呢?
生1:没有软尺的先用绳子量,再用直尺量绳子。
生2:皮尺较短,量一次做一个标记。
二、小组活动。
1.提出合作测量的要求,鼓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先估测,再测量。并记录测量的事物,估测和测量的结果。
师:刚才我们一起测量了树干的周长。下面我们分组活动。大家选择校园的事物,如花坛、乒乓球台、垃圾桶等等,先估测周长,再实际测量。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记录下测量的事物、估测和测量的数据。大家还要爱护公物,注意安全。
三、全班交流。
交流各组测量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媒体与资源。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你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对,公顷是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在这之前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字母板书:cm2dm2m2)。
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大约有小朋友的大拇指甲面的大小)1平方分米呢?(手掌面那么大)。
谁来介绍1平方米?(我们教室地面一个格子的大小是一平方米)。
3、(课件)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3)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我们纳雍县城有多大?
生猜测,师反问:这里还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纳雍的面积很大。)。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4、小结过渡: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是不是这样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1、欣赏图片,初步感知公顷。
(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请一位同学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初步感知公顷。)。
(1)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2)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3)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4)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计量这些较大土地面积时,都用到了什么面积单位?
(课件: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齐读一遍。
(1)师:那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对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新的。
面积单位“公顷”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公顷的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是怎么来的吗?(100×100)。
由此可见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师:太大了想不出来了吧。那我们先来想象100平方米有多大吧。
3、参与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感知一。
师:由于我们上课的地点在三楼,下去活动不方便,所以上课前十分钟,商老师带大家到操场,让28个同学,一边7个,围成一个边长约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00平方米)。现在请每位同学静静的回忆一下刚刚围成的那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师:1公顷就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呢?(100个。)。
师:现在能想象得到了吗?(找学生说)。
师:你们都能在心中感受到吗?
感知二:
师:有些同学不作声,感受不到不要紧,现在我们将思绪拉到我们的操场,操场是我们每天活动玩耍的地方,同学们一定知道它有多大。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长?米,宽?米,操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平方米)那,1公顷有几个操场的面积?(大约?个)。
师:现在你能感受到1公顷有多大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介绍,想象大约?个操场的面积就是1公顷。
4、估一估。
那你来估计一下,我们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有几公顷?
1、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
(2)学生计算。
(3)汇报。追问:合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来估计一下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没有1公顷?说说它大概是多少公顷呢?
学生交流。
教师:你们能进行这样的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吗?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几道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练习十四1。
教师请学生读题,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换算的。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
(3)几公顷呢?有我们几个学校这么大?
(4)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迹的季子庙,它始建于公元323。
年,占地面积是15公顷,合多少平方米呢?
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换算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组抢答题,看看哪位同学换算的又对又快。
练习十四2。
5、你知道吗?
1、我们贵州的面积大约是4280()。
2、我们纳雍的面积大约是1047()。
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用公顷计量对吗?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关于平方千米的知识那将是我们后续探索的话题了,感兴趣的同学当然也可以向学习公顷的知识一样回去好好的进行一番预习,相信在后续的课堂中你也会有象今天一般精彩的表现!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84、85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4、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5、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6、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操作用的小钟表。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师: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面。
学生汇报。
1、时针。时针在哪里呢,请你快到前面来找一找。对了,这根针叫时针,它长得什么样?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请学生到前面来指,说出长得什么样子。它和时针比起来细一些,长一些。(板书:细长)。
2、数:你领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板书数12个)(1-12)真有12个数,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大家觉得他数得怎么样?同学们请你从1开始按顺序数一数自己表上的12个数。
3、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按顺序数一数。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2、出示图片,认识整时。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3、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4、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5、学习电子时刻写法。
6、小明的一天:对于整时两种写法的巩固,以及一天有两个8:00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我拨你说。
2、我说你拨。
3、看一看补一补:如何画整时?
4、设计尝试:请同学们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
设计自己的一天。
四)全课小结。
反思:一年级的课主要是吸引学生目光和注意力为主要关键,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学生们课上表现积极而又有序,知识点掌握还不错,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有些学生上课习惯不好,还需要加强行为习惯的规范练习,再就是练习也需要在多点类型,让不同的学生体会不同的成就感,每节课都是不完美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完善!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课件出示(树叶、甲虫)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沿着什么路线爬的(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它是从哪里到哪里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1、老师这里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周长)其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矗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孝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六、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请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滴答滴答”声音。
学生猜出是钟表的声音。
(出示钟表店)里的钟,它是人们用来干什么的?(看时间的)你会看吗?想学会看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板书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对钟有初步的认识这个特点,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去钟表店玩一玩。使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非常有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钟就在自己的身边钟,钟就在自己的身边。
1.请小朋友拿出自己身边的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
2.交流汇报:
(1)生汇报:有2根针,一根长,一根短;钟面上还有数字(1、
2、3.----12);钟面上还有小圆点或一点一点的。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2)仔细研究:
师边板书边说:小朋友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师生边写边说),这些数又是怎么排列的呢?(从1到12这样子排列的,12个数围成了一圈,这12个数还把钟面分成了好多格子。是多少格呢?数一数(师生)。
钟面上有两根针(师边画边说),一根长,一根短。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说师归纳板书:又长又细的那根叫分针,又粗又短短的那根叫时针。
哪你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3.现在小朋友对钟的秘密知道的多一些了吧!
4.现在你能很快认得出学具钟上的分针和时针了吗。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围绕问题研究钟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帮助学生在初步认识钟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钟的:1~12个数、分针和时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认识整时。
看一看。
导入:看板书说我们已经认识了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那。
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吗?
1.出示7时的钟面,有谁知道这是几时吗?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请2-3名学生说。
师生齐说: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说一说。
1.(出示三个钟面)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钟面,仔细观察,分别是几时?
第一个是几时?(8时)你是怎么看出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第二个呢?(3时)那你又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第三个呢?(6时)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时间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2.刚才我们认的7时,8时,3时,6时,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指着12时)。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拨一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看几时了,接下来老师想看看哪位小朋友既会动脑又会动手。老师想让你们拨出3时,9时,12时。
2.学生动手。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展示)。
想一想。
师:有了时间我们就可以把一天的生活进行计划,那我们来看小明她是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的。
课件出示6幅图(上午7时小明起床刷牙,上午8时小明上课,上午10小明在做操,中午12时小明在吃饭,晚上6时小明在看电视,晚上9时小明在睡觉)。
学生看图交流。
由于一年级学生对时间概念非常薄弱,借助配有钟面的学生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来认识整时,并按看一看、说一说、拨一拨、想一想的顺序有序地组织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认识了钟表我们可要学做时间的小主人,古人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噢。
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九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含义。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小实验。
出示图片《小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学生讨论、汇报。
2.画直线。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二、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实际运用》。
师:同学们还能找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应用的其他例子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来。
四、小结。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五、巩固练习。
过一个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三点至少可以画()条直线,最多可以画()条直线。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
课桌面的面积约24();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72()。
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
师: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这里就填什么单位?
师:当土地面积较大时我们一般用公顷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这个单位。教师板书课题(公顷的认识)并叫学生打开课本81页。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很多的旅游胜地地和文明古迹,现在老师先带同学去看看,请看大屏幕,出示例1的四幅图。
师:看了外面的现在我们来看我们家乡灵山的风景也不错,请同学们看。出示灵山六峰山、双鹤公园,灵东水库的风景。
师:你们发现刚才这些图片上的各个地方的面积都用了什么单位?(公顷)。
师:是的,当要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字母符号是:hm,教师板书。
(一)检查预习情况,认识1公顷。
师:对于公顷大家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公顷的知识?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提纲,跟同学说说你在预习中学到了什么,也把你没有弄懂的问题跟同学说一说,看能不能在小组里解决,如果还不能的我们就大家一起探索。
出示预习题纲。
1、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自学课本81页,你能说说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吗?
3、你能结合实际说说1公顷有多大吗?
4、调查一下你的家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100100=10000平方米。
生1:可能会说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生2: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你们都能算出来吗?能算出来的同学说明你们很认真预习了,都能获得一颗预习之星。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也初步体会到1公顷挺大的,那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具体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1)从实践活动中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还记得昨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我们7个同学排成一排是10米,4排共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推想一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呢?
生: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28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0000÷100=100(个)。
(2)用计算器算一算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或教室,或家才是1公顷。
师: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6米,算一算要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才是1公顷。
任选一题来算。
请大家算一算我们学校的面积约是平方米,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才是1公顷?
如果操场的面积是约是420平方米,要几个这样的操场合并在一起才是1公顷?(大约24个)。
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7米。
算一算人你的家的面积,再算一算要多少个你这样的家才是1公顷?
学生汇报。
(3)从身边的环境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老师播放老师从学校去实验小学上面那个路口开始算,从那个路口出发一直往三小方向走到三小路口,再向平南路口方向走,再从平南路口往燕山路走回到燕山旅社再回到学校的视频让学生想像这里就是大约1公顷。
4、尝试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师:算对的同学获得一颗探索之星。
三、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练习十四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84页第2、3题。
hm。
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一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习。
(2)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
a.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明确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平方米有多大。
推想:()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米,宽约25米,面积大约2370平方米。
大约()个前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完成在练习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平方米。
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平方米,1公顷约有()个课桌面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需()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平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辆。
(2)学生自由描述1公顷的大小。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1公顷的大小了吗?
(3)完成练一练。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1、学生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做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步=5尺),计算它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3、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4、拓展题。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会读写小数。
3、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出示课件: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五、拓展。
小数的历史。
六、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三
1、复习一下自己学过的面积单位,及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到校园走一走100米,28入围一围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l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l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公顷,感知l公顷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
教学过程:
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导入课题。
揭示课题,介绍公顷的符号表示。
1、欣赏一个小短片。
通过交流:计算和测量土地面积时通常都用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2、自学:l公顷究竟有多大?
交流:(1)边长l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面积是l公顷。
(2)1公顷=10000平方米。
1、以学校为参照物体验边长l00米的正方形。
2、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
3、利用学校的操场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4、多少个这样的篮球场能拼成l公顷的大小?
5、多少个l00平方米正方形能拼成l公顷?
6、多少个教室是1公顷?
7、大约多少个你家的房子能拼成l公顷?
8、运用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检验。
练习十四第l,2题。
试一试,练习十四第3,4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认识公顷》第81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第1——4题。
内容分析:“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相比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要正确把握它的大小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平面面积来进行大量的感知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是建立在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学基础上,同时本课的练习还涉及到多边形面积计算(五上第2单元),小数的认识(三下,五上认识小数),小数的乘除法及小数点的变化规律(五上第7单元)。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四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81至82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引入新课。
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同桌讨论)。
1、校牌的面积大约是90(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2、班牌的面积大约是10(平方分米)。
板书:平方分米。
3、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大约48(平方米)。
4、整个校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公顷)板书:公顷。
是啊,校园占地面积比较大,这时就需要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公顷(揭题)。
对于公顷,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回答)。
二、新授。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问题形成自学要求:
1、什么情况下用公顷做单位?
2、1公顷有多大?
带着问题自学书中例1到蓝猫以上部分。
(一)交流问题1:什么情况下用公顷作单位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板书)。
(二)交流问题2: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板书)。
边长是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呢?
那我们这块黑板上能画出边长是100的正方形吗?在这个教室的地面上地面上呢?为什么?(都太小了),既然这样,我们就随着老师这里的屏幕到教室外去感受1公顷的大小。
(出示田径场图),这里是我们学校的哪块场地?什么形状?
这块田径场的面积已经不小了,可以有很多同学在那里同时活动,但老师测量了一下,这块田径场的面积还没有1公顷大,大约是1公顷的一半,那几块这样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呢?下面大家闭起眼来感受一下,先想象一下一块田径场,再来一块田径场,合起来,感觉怎么样?面积大吗?可见公顷是一个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现在你觉得我们现在上课的这栋教学楼占地面积有1公顷吗?你来估一估我们整个校园大约有几公顷?(4公顷)。
世业是个美丽的地方,前段时间王老师还来看了“草莓”音乐节,你能为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这里的景点吗?这个景点的面积有1公顷吗?(同学介绍的这些地方老师很想去,面积到底有多大,老师课后去了解一下。
鸟巢,占地面积约20公顷,大约能容纳6万人;
读完这句话,你感觉鸟巢的占地面积怎么样?从哪里可以感觉到?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二)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想一想,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呢?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呢?看来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不都是100,平方米和公顷之间是10000.学习了进率,我们就要会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出示“填一填”),打开书到84页,完成第1题。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
由此可见,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以用字母(hm的平方)表示(板书)比一比:
(3)长10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基地(4)长15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基地。
你们来判断一下,这些蔬菜基地的面积都有1公顷吗?
无法直接比较时,可以通过计算,让学生算出(4)的面积,与1公顷比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250×160=40000平方米=4公顷估一估。
同学们都会计算了,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估算能力;
看来同学们的估算能力也很棒。
三、课堂小结,拓展。
同学们,看一看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再回顾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是一张我们世业洲岛的全景图,航空拍摄的,漂亮吗?那你们知道美丽世业洲岛的面积是多少吗?(生不知道的情况下,出示世业洲岛的面积大约是44(),让学生填单位,如果学生填公顷,质疑:我们的校园大约是6公顷,整个世业洲只有大约7个校园这么大吗?你觉得可能吗?开来我们还学要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hm的平方)。
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100米正方形,土地面积为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册p88-89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20元橡皮0.15元日记本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45元圆珠笔0.50元。
文具盒18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六
教学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20元橡皮0.15元日记本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包45元圆珠笔0.50元。
文具盒18元铅笔0.20元。
日记本3元橡皮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角分。
3.503元5角。
0.202角。
0.151角5分。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七
认识公顷(课本81—82页)。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一.复习旧知。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
课桌面的面积约24();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72()。
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
师:六峰山的总面积是54这里就填什么单位?
师:当土地面积较大时我们一般用公顷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这个单位。教师板书课题(公顷的认识)并叫学生打开课本81页。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很多的旅游胜地地和文明古迹,现在老师先带同学去看看,请看大屏幕,出示例1的四幅图。
师:看了外面的现在我们来看我们家乡灵山的风景也不错,请同学们看。出示灵山六峰山、双鹤公园,灵东水库的风景。
师:你们发现刚才这些图片上的各个地方的面积都用了什么单位?(公顷)。
师:是的,当要测量和计算土地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字母符号是:hm,教师板书。
(一)检查预习情况,认识1公顷。
师:对于公顷大家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公顷的知识?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提纲,跟同学说说你在预习中学到了什么,也把你没有弄懂的问题跟同学说一说,看能不能在小组里解决,如果还不能的我们就大家一起探索。
出示预习题纲。
1、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自学课本81页,你能说说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吗?
3、你能结合实际说说1公顷有多大吗?
4、调查一下你的家有多少平方米?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100100=10000平方米。
生1:可能会说知道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生2: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你们都能算出来吗?能算出来的同学说明你们很认真预习了,都能获得一颗预习之星。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也初步体会到1公顷挺大的,那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具体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
(1)从实践活动中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还记得昨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我们7个同学排成一排是10米,4排共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推想一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呢?
生: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28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0000÷100=100(个)。
(2)用计算器算一算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或教室,或家才是1公顷。
师: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6米,算一算要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才是1公顷。
任选一题来算。
请大家算一算我们学校的面积约是平方米,要几所我们这样的学校才是1公顷?
如果操场的面积是约是420平方米,要几个这样的操场合并在一起才是1公顷?(大约24个)。
我们的教室长是约是9米,宽约是7米。
算一算人你的家的面积,再算一算要多少个你这样的家才是1公顷?
学生汇报。
(3)从身边的环境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老师播放老师从学校去实验小学上面那个路口开始算,从那个路口出发一直往三小方向走到三小路口,再向平南路口方向走,再从平南路口往燕山路走回到燕山旅社再回到学校的视频让学生想像这里就是大约1公顷。
4、尝试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师:算对的同学获得一颗探索之星。
三、巩固练习。
1、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练习十四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那有谁知道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多少吗?(板书:960000000公顷)。
你觉得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合适吗?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84页第2、3题。
hm。
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生每人一小段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实践--让学生获得体验。
在认识线段的导入环节,设计让孩子视觉上先进行曲直对比,再亲身体验用手把弯的毛线拉直的过程,由观察、对比、动手等实践使孩子获得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体验到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笔直的。
1.感受线段的“直”
曲直对比。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欣赏几幅图,他们有什么不同?(跳绳的绳-拔河的绳;直吸管-弯吸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跑道、头发等等)。
师:请你观察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是什么样的?(弯曲的)那请你猜想一下,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动手验证你们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手拉毛线两端。
师:你发现原来的线和拉紧后的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并板书“直的”。
2.初步感知线段。
师:你究竟是怎样把线拉直的呢?
接着生的话,让学生拉着线,师边指边说: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紧,两手之间这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线段”)。
师:那你现在知道我们是怎样得到线段的吧,用眼光扫一下老师手中的线段是从哪到哪。
学生活动:一生拉线段,另一生指其从哪到哪。交换。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现在老师要拉考考你们了(拎线的一头)这样能得到线段吗?为什么?
生自己动手拉一拉,说一说。
师:你发现要得到线段,初了它必须是直的,还要有什么?
结合学生说的,得出:需要用手捏住两边拉紧,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就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追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两个”)。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拉一拉线段,指一指线段的`两个端点。
实践--让学生加深认识。
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以后,由教师手执毛线进行变式训练,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知道线段不考虑方向、长短,本质特征是直的、两个端点。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特征的挖掘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一个档次。
4.深入感受线段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那你会判断吗?
教师拉手中的毛线,学生进行判断。(相机追问:为什么不是线段?)。
师:老师考不到你们别的小朋友不服气了,也要来考你们了,读题判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十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媒体与资源。
一、复习旧知,引入公顷。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你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对,公顷是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在这之前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字母板书:cm2dm2m2)。
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大约有小朋友的大拇指甲面的大小)1平方分米呢?(手掌面那么大)。
谁来介绍1平方米?(我们教室地面一个格子的大小是一平方米)。
3、(课件)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3)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我们纳雍县城有多大?
生猜测,师反问:这里还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纳雍的面积很大。)。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4、小结过渡: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是不是这样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欣赏图片,初步感知公顷。
(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请一位同学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初步感知公顷。)。
(1)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2)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3)美丽的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4)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计量这些较大土地面积时,都用到了什么面积单位?
(课件: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齐读一遍。
(1)师:那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对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新的。
面积单位“公顷”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公顷的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是怎么来的吗?(100×100)。
由此可见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师:太大了想不出来了吧。那我们先来想像100平方米有多大吧。
3、参与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感知一。
师:由于我们上课的地点在三楼,下去活动不方便,所以上课前十分钟,商老师带大家到操场,让28个同学,一边7个,围成一个边长约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00平方米)。现在请每位同学静静的回忆一下刚刚围成的那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师:1公顷就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呢?(100个。)。
师:现在能想像得到了吗?(找学生说)。
师:你们都能在心中感受到吗?
感知二:
师:有些同学不作声,感受不到不要紧,现在我们将思绪拉到我们的操场,操场是我们每天活动玩耍的地方,同学们一定知道它有多大。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长?米,宽?米,操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平方米)那,1公顷有几个操场的面积?(大约?个)。
师:现在你能感受到1公顷有多大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介绍,想像大约?个操场的.面积就是1公顷。
4、估一估。
那你来估计一下,我们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有几公顷?
四、应用公顷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
(2)学生计算。
(3)汇报。追问:合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练一练。
教师:你们能进行这样的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吗?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几道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练习十四1。
教师请学生读题,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换算的。
(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平方米。
(3)几公顷呢?有我们几个学校这么大?
(4)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迹的季子庙,它始建于公元323。
年,占地面积是15公顷,合多少平方米呢?
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换算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组抢答题,看看哪位同学换算的又对又快。
练习十四2。
5、你知道吗?
1、我们贵州的面积大约是4280()。
2、我们纳雍的面积大约是1047()。
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用公顷计量对吗?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关于平方千米的知识那将是我们后续探索的话题了,感兴趣的同学当然也可以向学习公顷的知识一样回去好好的进行一番预习,相信在后续的课堂中你也会有像今天一般精彩的表现!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哪你们能给这几个物体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吗?
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8();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楼前花圃的面积约是72()。
再出示:宜兴市森林公园的面积为550()。
这里能用平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导入,并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进一步深化对旧的面积单位的认识,再出示森林公园的面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引入公顷这一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公顷概念。
老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几幅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图。
这里都用了同一个面积单位,是什么?(公顷)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还可以用符号ha表示。
请你们猜测一下,1公顷大概有多大呢?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猜测的1公顷的大小都不同,哪你们想不想知道1公顷究竟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象这样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
那你知道1公顷=()平方米呢?(板书)。
怎么得出来的?
(设计意图:这些景区图片都是学生熟悉且为之向往的。出示这些图片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景点面积非常大。于是学生便迫切产生认识新土地面积单位的需要,此时引入新课学生自然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1公顷的大小。
(出示手拉手图片)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米?(10米)面积呢?(100平方米)。
5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个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如果按每班35人计算的话,几个班的学生能围成这样的一个正方形?
3、深化对公顷的认识。
学生目测后交流。
强调:目测的就讲是大约几米。
那多少个这样的多媒体教室面积约1公顷呢?(用计算器计算)(并板书:
()个多媒体教室面积约是1公顷)。
学生交流方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77个多媒体教室大概有多大?
那再请同学们在我们学校找一找,有没有哪块地的面积约为1公顷?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求出各块地的面积,请学生自己进行判断。
(出示视频)板书:学校运动场的面积约为1公顷。
那根据这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的面积约为几公顷吗?学生交流。
说明:我们学校占地面积为29865平方米,约为3公顷。
(设计意图:“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较少,又无法让学生具体的去触摸1公顷。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通过从熟悉的教室、操场等场地来推想1公顷的大小,学生通过想象、交流、推想、比较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感知1公顷的大小,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单位换算,自主探究。
再请你们计算一下,天安门广场有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那么大呢?
接下来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故宫)。
老师还要再出几道这样的单位换算题,你们能完成吗?
6公顷=()平方米。
0.8公顷=()平方米。
70000平方米=()公顷。
9000平方米=()公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了平方米与公顷的互换)。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从题目中,我们已知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学生计算后交流。
问:比较一下,这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题目,有什么区别呢?
说明:平时我们一般用长度单位“米”来测量土地的长和宽,以前我们只要把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算出来就可以了,而这里我们还需要根据要求化成“公顷”。
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并深刻的体会到我们不仅要掌握好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小结:
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板书:
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分米77个教室的面积约是1公顷。
平方米1个运动场的面积约是1公顷。
教材分析: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是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材中首先通过介绍南京明孝陵的占地面积、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中国台湾日月潭的面积、我国2004年森林的面积引出“公顷”这一土地面积。接下来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这块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既发现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又进一步明确公顷的实际的大小。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以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为素材,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体会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才是1公顷。“试一试”让学生先算出平行四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常识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多少公顷。“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分别让学生算一算足球场、教室的面积,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设计思路:
数学教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创新,并作以下处理:
1、整合教材,给教材穿上“兴趣”的外衣。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必须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教师要变教材为学材,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于文本之间的三重对话,才能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编排按部就班,而是尝试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来“改造教材”。如:复习导入时,用了一个森林公园面积单位的选择,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时再引出新的面积单位——公顷学生便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新知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2、生活结缘,为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例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我让大家猜测、想象身边哪些熟悉场所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这样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如此密不可分。另外在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一道“走进生活解决问题”习题。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广告牌:“本小区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我县绿化示范小区。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儿童游乐园等公共设施占地面积1.5公顷,绿化面积达5公顷。”然后让学生解决:“我在小区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我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约长80米,宽约10米。请你帮忙算算这小区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