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的总结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接下来是一些通用总结范文,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写作中的要点和技巧。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一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一、小结引入。
二、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表达方法例文。
打比方、一连串的问句、一连串的格式工整的话语、把事物人格化的写法,借物喻人。
写一件事情、物件,从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
2.除了课文以外,你在课外书上读到的文章还体会到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例文。
一、读读文中的古文名句,读不准字音的字问问老师和同学。
二、反复读读这些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主动在班级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师生提出的意见,把句子理解正确。
四、练习把这些名句背诵一下,再背给同学们听。
五、你还背过哪些古文名句,背给大家欣赏。
一、默读两遍成语故事《邯郸学步》,试着把故事的寓意讲清楚。
二、你还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大家一起想想帮事中的道理是什么?
三、课下搜集成语故事,准备开个成语故事会。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二
离中考只剩下42天了,我们第一个阶段的系统复习已经进入尾声,马上要转入专题复习,可我总感到学生的基础不太扎实,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对难点知识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在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让学生逐步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
为确保教学取得成效,每节课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同时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毕业,合格升入新的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将以今年教研会的精神为指南,以过去中考和模拟考的测试卷为抓手,整理出一系列的、有指导性的习题反复练习,巩固再巩固,争取有新的突破。
文档为doc格式。
。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三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内容。
3、准备漫画集《父与子》。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2、读悟范例:
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
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
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展示:
运用各种方式检查积累。如齐背、开火车背、指名背等。
5、拓展:
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
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3、拓展漫画:
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夫与子》读懂的其它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它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
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四
唐学成。
生:我拿一个桶,捆一根长绳子,把桶放到井下,让青蛙跳到桶里,然后再拉上来。
师:很好,方法很简单,很实用,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生:我去叫其它的动物来,我们一个拉一个,把青蛙拉上来。师:也非常不错,体现了大家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生:我变成一只小鸟,飞到井下,让青蛙跳到我的背上,我再飞上来。
师:哇,你太有想像力了,你也非常有爱心!你真了不起!生:我用瓢不停地往井里舀水,直到水满到井口为止,这样青蛙就可以跳出来了。
(教室里马上就有小朋友自动地鼓起掌来)。
师:哇,哇,哇,小朋友们,你们说他用了一个什么办法?生不约而同回答:乌鸦喝水的办法。
师:这个小朋友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救青蛙,来解决问题,她真……。
生:聪明!……。
感悟:这堂课拓展延伸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有可取之处,每一句学生的发言都闪烁着他们智慧的光芒。尤其是用“乌鸦喝水”的办法来救青蛙,充分的展现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五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总结规律。2.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阅读。3.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一、回顾三篇课文,导入新课。
思考: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后归纳:相同点:
1、都是写景散文。
2、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生动性。
3、结构总-分-总。(投影展示3)不同点:写景方法不同《泉城》抓特色景点。
《九寨沟》移步换景(空间顺序)。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镜头组合,时间顺序(投影展示4)。
二、对照图片,重点段落回顾诵读。(投影展示5、6、7、8、9、10、11)。
《漓江》《秋》(附单元整合课外链接)。
四、小练笔。
运用学到的知识描写一处雪景,三两句即可。题目:校园雪景。
五、师总结:
今天,咱们一起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进行了课外拓展阅读训练。相信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只要善于运用,那么,你的习作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重点段落;
2、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不同点相同点《泉城》抓主要景点。
《九寨沟》移步换景(空间顺序)比喻、拟人。
抓特色景点。
《田园诗情》镜头组合,时间顺序总-分-总。
语用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景物。
2.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六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七
拟2课时。
累计。
第9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简要。
过程。
及重。
难
点的。
突破。
一、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做到“五不”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青、边、对、能、到、住、得、分、干。
(多音字)。
2、指导写字。
青:上下结构。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3、学生描红仿写。
实施修改意见。
天天练:我来露一手。
感情背诵《怀素写字》第二小节。
“青”是上下结构的字。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1、听磁带三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生字加拼音四遍。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篇童话故事,这篇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流露的那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爱,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语言参与的积极性。虽然课文篇幅篇长,但孩子们读得还只那么津津有味。尤其是小草和小河的对话,学生不知不觉中就采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我想学生们读得那么好,兴致那么高,也和平时坚持不懈的“天天练”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八
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或形形色色的展示课上,老师们大多会精心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研读上,拓展延伸环节就像一个美丽的“尾巴”,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曾执教琦君的《春酒》参加优质课评比,因为处理节奏过慢没能拓展延伸。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却为我敲响了警钟。她拓展了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老人的事迹,接着又诵读了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大都深受感动,课堂生成效果非常好。
两者相较,高下自知。这次的课堂失误促使我思考审视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及观摩到的课堂实例,我意识到拓展延伸要有形、有效、有度。
脑科学专家应力教授曾建议,一堂课最好每隔15分钟换一种形式以适应大脑注意力变化的特点。推延出去,我们每堂课上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拓展方式的话,学生不厌倦才怪。谁能想象,每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真能把学生逼疯。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时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师们经常煞费苦心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不失为一剂良方。
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所以,拓展延伸的形式固然要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否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拓展延伸,首先要明确课堂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俗一点说,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学有所获即为有效。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实际法: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而,拓展延伸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后,抓住学校驻地逢庙会的契机,我要求学生现场观察小摊贩,以《瞧,那个小贩》为题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本来,赶庙会就是学生盼望多时的玩闹时光,这个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前有充足的观察构思时间,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展示课上,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听着别人的展示诵读,不时露出深表赞同的笑容。
(二)拓展延伸形式之最简易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理论视野中人人信奉的真理。如品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们领着学生欲扬先抑写同学,欲扬先抑写父母;练习过阅读题《最后的麦穗》后学生又进行了“睹物思人”专项训练,他们或诉友情或颂亲情,桩桩件件,悲悲喜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
读写结合也要强调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写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读的内容,即紧扣文本,深挖教材,联系学情,灵活有致地开展方为上策。
(三)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动人法: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矫正的重任,而拓展延伸恰恰就是进行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一位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反问句,反复读反复体味,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因而,触心,应该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评价标准。
(四)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广博法: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语文材料,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拓展阅读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范围,训练阅读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课文的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方面入手设计对比阅读或拓展阅读活动。
在追求拓展延伸有效高效的路子上,难免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拓展延伸得太少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但是太多太深又有了喧宾夺主之嫌。
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渗透,冲淡了“语文味”。或者不深入研究文本和教学目标,有时干脆脱离文本,探讨一些与文本本身无关或较远的问题。二是忽视学情,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只注重文本内容拓展延伸的表象,忽视思维训练及触发点的精心选择。三是组织探究时,采用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点评和引领。
即使注意到以上问题了,拓展延伸也不宜太多,毕竟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文字,感悟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拓展延伸在课上只能是一抹亮色,课外的拓展延伸倒是可以多多益善了。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九
2022年温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审活动于4月27日至29日在钉钉线上直播,作为苍南小数人有幸参与观看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29日上午我观摩了《认识毫米》三节课,三位老师明显注重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发展量感、推理意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里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量感”从“数感”中划分出来,“量”不再从属于“数”,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深刻。
一、动手操作,体会量感。
新课标不是强调一个概念的产生而是要体会其必要性。三节课老师都是以不足1厘米怎么测量,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米和厘米时的长度单位细分意识。洞头区大门镇小的李当行老师通过创造尺子动手操作“分一分”引发思考。虽然这时候学生分的份数是不统一的,但学生体会了毫米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建构了计量单位学习的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先从观察尺子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再到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你发现的毫米数,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从观察发现到思考,是做中学的体现!同时,对于平均分的份数,一步步从不统一到统一,在整个对比归纳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推理意识和抽象能力,建立计量单位的表象,体会量感。
二、估测类比,建构量感。
量感的形成和培养,新课标是和很多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测量的本质是比较,在三位老师的教学活动中都出现了物品厚度比较、互相测量的活动设计。在寻找1mm物品厚度基础上建立“1个单位”的标准,为后续“非标准测量”做铺垫,实现量感的深化。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朱昭伟老师课堂上引导学生用卡片、硬币测量小方块的厚度。学生反馈中,发现10张卡片或者5个硬币叠加都能测量出小方块厚度是10毫米。感受通过选择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带来的结果变化,感受标准量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从而体会量的大小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将抽象的长度与自身的感知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量感体验经验,体会测量的本质。学生经历观察估量、调整对比、再次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审辨思维和量感体验,从而发展量感。朱老师进一步追问:一个物体厚度是12毫米有多长?还是不用尺子,请你想象有多长画一画?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合理的推测,从“一个单位”到“几个单位”,心中的参照物越来越丰富,估计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展示汇报时对比画图方法,再动手用尺子比一比,将量感“估测”与“测量”相结合,促进了对量的感知,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结果,建立量感思维的表象。
三、数形结合,培养量感。
史宁中教授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一致性和整体性,这也是本次新课标重点强调的核心素养具有一致性。这是不变的大方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的主题都是相通的。量感的教学,我们要抓好关键的两件事情:计数单位和个数。三节课都是通过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横向沟通,渗透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引导学生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单位转化,通过数形结合,在推理计数中抓住数学本质,培养量感。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的单显达老师出示“1厘米6毫米”时,引导学生用16毫米表示,继续动态出示“2厘米”、“3厘米”,进行单位换算,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尺子变成数轴,启发学生思考:“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基于十进制的渗透,学生很容易感觉到这和数数是一样的,满十进一,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和更多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体现了结构化思维让学生回归到了单位产生的最初的时刻,回归到了度量就是计量单位累加的最初的时刻。将抽象的量感与已有的数感相结合,进一步明晰长度单位的连续性,丰富了学生的量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量感的生长力。
三节课,基于学生立场,恰到好处的设问与评价,让学生的思维可见。同时,教学设计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渗透了劳动教育、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精确测量的优势,渗透量感的同时,提升了思辨能力。在单元视角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学课程改革的路上,面对未来的小学数学发展趋势,新课标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量”的学习,除了提供丰富活动体验外,我们教师还应提供更多思辨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十
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那样,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学,才能真正记录并保留他们的知识。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制定一个更好的教育计划,能够拓宽他们的思维和好奇心,刺激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第二段: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特点是制定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的关键。知道学生的兴趣、技能、能力和需求,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待他们,并建立联系,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喜欢阅读,那么一个讨论读书的课程将使他更有兴趣,提高他的学习热情,并促使他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三段:提供良好的资源。
教育资源是拓展和延伸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和网络等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例如,可以通过图书馆借书、下载在线资源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创造一个开放、易于获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并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段: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
一个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带来比传统课堂更多的体验和知识,传授每一天所学到的东西。根据学生的技能开展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特定的工作组合,例如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学生在不同的激励下,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事物,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深度。
第五段:关注学生的学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是确保活动进展情况良好,不会出现学生学习萎缩的现象。定期的教员参与、交流、评估和有效反馈是确保学生强化学习过程的关键。反馈意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们自己的学习状况,识别自己的弱点,从而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拓宽自己的视野。
小结。
在拓展延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并提供特定的资源和教学计划。通过这些改善和创新教育方法带来的深度体验和学习机会,可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反馈,加固学习过程,以确保实现优秀的学习效果并达到最终的目标。
注:本电脑不支持文章中的加粗处理和其他格式,望见谅。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十一
在各级各类的评比课或形形色色的展示课上,老师们大多会精心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研读上,拓展延伸环节就像一个美丽的“尾巴”,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拓展延伸既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又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设计精当、运用得当的拓展延伸,定能为语文课堂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曾执教琦君的《春酒》参加优质课评比,因为处理节奏过慢没能拓展延伸。当时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另一位老师的课堂却为我敲响了警钟。她拓展了送台湾老兵骨灰回大陆的高秉涵老人的事迹,接着又诵读了席慕容的《乡愁》,学生大都深受感动,课堂生成效果非常好。
两者相较,高下自知。这次的课堂失误促使我思考审视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及观摩到的课堂实例,我意识到拓展延伸要有形、有效、有度。
脑科学专家应力教授曾建议,一堂课最好每隔15分钟换一种形式以适应大脑注意力变化的特点。推延出去,我们每堂课上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拓展方式的话,学生不厌倦才怪。谁能想象,每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的问题重复出现真能把学生逼疯。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时要注重形式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语文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老师们经常煞费苦心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想,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不失为一剂良方。
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落实到语文课堂上,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服从于内容。所以,拓展延伸的形式固然要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否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拓展延伸,首先要明确课堂设计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俗一点说,学习的主体及学生学有所获即为有效。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实际法:联系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因而,拓展延伸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之后,抓住学校驻地逢庙会的契机,我要求学生现场观察小摊贩,以《瞧,那个小贩》为题进行细节描写专项训练。本来,赶庙会就是学生盼望多时的玩闹时光,这个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前有充足的观察构思时间,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写作热情高涨。展示课上,学生热热闹闹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听着别人的展示诵读,不时露出深表赞同的笑容。
(二)拓展延伸形式之最简易法: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理论视野中人人信奉的'真理。如品读过《阿长与山海经》后,我们领着学生欲扬先抑写同学,欲扬先抑写父母;练习过阅读题《最后的麦穗》后学生又进行了“睹物思人”专项训练,他们或诉友情或颂亲情,桩桩件件,悲悲喜喜,仿佛都在眼前上演。
读写结合也要强调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写的方式完全取决于读的内容,即紧扣文本,深挖教材,联系学情,灵活有致地开展方为上策。
(三)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动人法:情感升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语文课程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导向矫正的重任,而拓展延伸恰恰就是进行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一位老师在讲授《敬畏自然》的时候让学生仿写反问句,反复读反复体味,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因而,触心,应该算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定性评价标准。
(四)拓展延伸形式之最广博法: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授之以渔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涉猎更多的语文材料,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拓展阅读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范围,训练阅读能力。具体说来可以从课文的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方面入手设计对比阅读或拓展阅读活动。
在追求拓展延伸有效高效的路子上,难免会出现把握不好度的情况。拓展延伸得太少太浅,达不到教学效果,但是太多太深又有了喧宾夺主之嫌。
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忽略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渗透,冲淡了“语文味”。或者不深入研究文本和教学目标,有时干脆脱离文本,探讨一些与文本本身无关或较远的问题。二是忽视学情,不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只注重文本内容拓展延伸的表象,忽视思维训练及触发点的精心选择。三是组织探究时,采用放任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点评和引领。
即使注意到以上问题了,拓展延伸也不宜太多,毕竟语文课堂让学生触摸文字,感悟精神才是重中之重,拓展延伸在课上只能是一抹亮色,课外的拓展延伸倒是可以多多益善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高都中学)。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十二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十三
分享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幸福。因为分享,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友情;因为分享,我寻找到了真正的朋友;因为分享,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午餐铃敲响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食堂。可惜到了那儿,又要面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尽管有人群的挤压,但我还是领到了一份午餐。红烧鱼、糖醋排骨、肉末茄子……闻着饭香,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兴冲冲地上楼准备回教室享用我的午餐。
突然,一个人匆匆忙忙地跑过,把我的午餐碰撒了一地。我愣了半天,待我回过神时,那个人早就没影了。默默地拾起午餐盒,看着剩下的能吃的一点点饭菜,泪水早已蓄满了我的眼眶。
回到教室,好朋友立马凑了过来,看着我的饭盒,调侃道:“你是有多饿啊,食堂到教室那么短的距离,午饭就被你吃了这么多啦。”听了这话,我更委屈了,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她一看我这阵势,慌了手脚,忙说:“别哭啊,不就是开个玩笑嘛,怎么就像是我欺负你似的。”
我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她,谁知她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损失了一顿午饭嘛,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接着,她把她的午饭端到我的面前。看着面前的饭菜,我不禁咽了一口唾沫,心里暗暗埋怨道:作为我的好朋友,不安慰我也就算了,还把午餐放在我面前,这不是存心让我嘴馋嘛。
这时,她递给了我一双筷子,说:“这么多的饭菜我吃不完,你就替我吃一些吧。”我看着她,有点儿蒙,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看什么,快点吃,不然我就先吃了啊。”
我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
那顿饭,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
感谢分享,让我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友情,从此,我也学会了分享。
教学设计拓展延伸篇十四
拓展延伸精准施教是一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在此我分享一些我在拓展延伸精准施教方面的心得体会。
【正文】。
一、积极探索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他们对学科的理解和看法。只有当我们了解学生的兴趣,才能识别潜在的差距,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确定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
确定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是成功实施拓展延伸精准施教的关键。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同样地,评价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确立自信,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准确实现高效教学。
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使学生感到乏味。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果质量将更高。教师可以通过实施互动式教学,个性化辅导和问题解答等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度,加强教学成果的可持续性。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拓展延伸精准施教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通过多方法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弱势,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果。同时,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避免只使用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不平等待遇。
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信息技术熟练,开阔了教学渠道,可以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可以让教学达到更高水平。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程视频上传,让学生在家就能跟着学习,或者在课堂上运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使教学环节更加丰富多彩。
【结论】。
拓展延伸精准施教是正确的教学方式,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为未来做好准备。教育的初衷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自由和自主的发展,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不断追求和实践,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