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教案范文,助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一
本人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下面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一)、新的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二)、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关注的不再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达标,而是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例如:我在给学生上短跑课时,改变以往的先上途中跑,再上蹲距式起跑的老一套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起跑方法,并在练习中仔细观察、摸索、探究,看哪一种方法起跑最快。结果学生有蹲着的、有爬着的、有站着的哨音一响,同学们迅速冲向终点,欢声、笑声、加油声、鼓舞声响成一片。改变了以往的一听跑就头疼怪现象。同学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很投入的完成了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名人名言。
体育信息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易的体育活动器材,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熏陶,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我校高二(6)班是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有的同学说:初中我们一直在练习中长跑和立定跳远,就是为了中考,有的同学说:我又不当运动员,学体育干吗?体育课玩玩就行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在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体育知识问卷调查,并以作业的形式,每位同学写一篇《我心中的体育课》的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提高了认识,他们上体育课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共同学习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教师,教师就应该有一定的威信,就应该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和学生保持距离,学生对我也比较疏远,对我的课也不是很喜欢。学习了新课标后,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这样,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拘束感。在高二的合作跑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至少两人,多则不限),采用任何形式的慢跑,结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方法各式各样,有多人的绑腿跑、有两人一组的手拉手侧向跑、有两人面对面的同向跑,千姿白态,学习效果也特别好。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四、让游戏进入体育教学的课堂。
我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全新的改变,例如一堂800米测试课中,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都不愿意做准备活动,认为做完准备活动后会跑不动,在给她们讲解完做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后仍不能激起她们的运动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织大家玩一个植树造林的游戏,游戏方法是:同学们每人相隔34米站在跑道上,排成一条长队,就像一棵棵小白杨,全部转向跑的方向(逆时针)。当听到跑的口令时,最后一名同学绕过每一名同学向前蛇形跑进,待绕过第四名同学后,倒数第二名同学开始跑,依此类推,最先跑完全部小树的同学站在最前面同学前34米处,变成新的小树,依此类推。等到所有同学跑到出发点,也就跑完了400米全程。同样是跑的内容,如果改变一下跑的方式,渗透一点游戏的成分,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好奇、新鲜,产生兴趣,进而很投入地完成练习,达到了学练的目的。
五、注重情感,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特别重要,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才能激发他们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在教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外,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细微表情。因为学生的自信心很强,而且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为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二
通过近阶段的研究《体育新课标》,通过自学、看录像、听讲座等多种形式,并积极实施,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到播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点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研究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研究惯,兴趣施展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从头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起和坚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举行体育课程的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本人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不见了,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研究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对体能、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研究态度、情感意志、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掌声和鼓励等。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进步就好!”。
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妙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自信心和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焕发出更大的发明性和昂扬的工作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三
本人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下面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一)、新的课程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二)、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关注的不再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达标,而是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例如:我在给学生上短跑课时,改变以往的先上途中跑,再上蹲距式起跑的老一套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起跑方法,并在练习中仔细观察、摸索、探究,看哪一种方法起跑最快。结果学生有蹲着的、有爬着的、有站着的哨音一响,同学们迅速冲向终点,欢声、笑声、加油声、鼓舞声响成一片。改变了以往的一听跑就头疼怪现象。同学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很投入的完成了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包括学校的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墙报、专栏,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等形式,经常广泛地宣传体育知识,名人名言、体育信息、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易的体育活动器材,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熏陶,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我校高二(6)班是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大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有的同学说:初中我们一直在练习中长跑和立定跳远,就是为了中考,有的同学说:我又不当运动员,学体育干吗?体育课玩玩就行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在高二年级举办了一次体育知识问卷调查,并以作业的形式,每位同学写一篇《我心中的体育课》的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提高了认识,他们上体育课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学生共同学习过去我总认为自己是教师,教师就应该有一定的威信,就应该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和学生保持距离,学生对我也比较疏远,对我的课也不是很喜欢。学习了新课标后,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这样,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没有拘束感。在高二的合作跑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至少两人,多则不限),采用任何形式的慢跑,结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方法各式各样,有多人的绑腿跑、有两人一组的手拉手侧向跑、有两人面对面的同向跑,千姿白态,学习效果也特别好。这样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四、让游戏进入体育教学的课堂。
我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全新的改变,例如一堂800米测试课中,在通常的情况下,学生都不愿意做准备活动,认为做完准备活动后会跑不动,在给她们讲解完做准备活动的必要性后仍不能激起她们的运动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组织大家玩一个植树造林的游戏,游戏方法是:同学们每人相隔34米站在跑道上,排成一条长队,就像一棵棵小白杨,全部转向跑的方向(逆时针)。当听到跑的口令时,最后一名同学绕过每一名同学向前蛇形跑进,待绕过第四名同学后,倒数第二名同学开始跑,依此类推,最先跑完全部小树的同学站在最前面同学前34米处,变成新的小树,依此类推。等到所有同学跑到出发点,也就跑完了400米全程。同样是跑的内容,如果改变一下跑的方式,渗透一点游戏的成分,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好奇、新鲜,产生兴趣,进而很投入地完成练习,达到了学练的目的。
五、注重情感,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学生的情感在学习中特别重要,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才能激发他们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在教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以外,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细微表情。因为学生的自信心很强,而且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感。为此,我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四
假期,我阅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及体育知识的一些书籍颇受很深,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在读了这些书籍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即是兴趣学习。且近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各科教学高度重视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必能大大提高。《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减少了运动技能难度,淡化了竞技,突出了健身,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可能什么都学的时间会咸少了。但对他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技能掌握却有很大的帮助,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所以,我们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既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又不能一味地放得过开,要把握好自主选择的尺度。如果教材内容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会给老师的指导带来很大的困难和不便。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教材的选择范围,让学生的学习既有目的性,又有选择性。
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自觉并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参与游戏、学习讨论及小组竞赛等。当今的体育教学评价就把能否主动参与活动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参与方式更多是以体育游戏活动为主,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应该是外显的“动”和内在的“动”的相结合。即使将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简单地理解为外显的“动”,并以此来替代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静”,那么,对当今体育教学改革依然处于肤浅的思维上。只有真正引发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活动,既要有情感参与,又要有行为参与,还必须有思维参与。
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广泛地开展探讨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了成功的体验,获得健身的经验,这才是值得提倡和肯定的探索合作学习。
总之,体育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五
11月21日,在开发区一中观摩学习了一节体育课。通过学习收获颇丰。
1.本节课很好地诠释了"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指导、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准备部分运用音律健美操结合热身活动,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基本教学部分运用各种形式的跑的游戏,让学生们真正深入体会跑的各个环节,从中对于教学内容感受更深。
2.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我所感觉到张晨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基本部分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们学得轻松,乐在其中。很快地就学完了所有的动作。这种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选择与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恰当的提示和引导,学生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热情洋溢,快乐体验。
"有效教学"是我们目前最想攻克的最大课题,在这次的观摩活动中我似乎有所领悟。在观摩中,我发现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多于教师的讲解时间,课堂上以同伴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但又不会喧宾夺主,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非常的`简洁有效。这和有效教学提倡的"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整合、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我想,这节课是真正的有效体育课堂教学。而我从中觉得"有效教学"是我们体育教学生存的基础,只有努力达到有效教学,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纵观整个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和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的清晰,学练内容的合理安排,还有教学手段的针对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更有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德育的有机渗透等等,这些种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在课堂中探寻、发现、改进和发展。课堂观摩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寻找差距的机会,我想只有更加深入的实践体育课堂教学,积极投身体育课程的改革,才能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六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1、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1、小鼓一只,哑铃制作的肉骨头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大草坪、独木桥若干座。
2、小猫、小鸭、小狗的图片贴在小椅子上为小动物的家,放置于场地四周,小狗头饰一只,录音机、磁带若干。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孩子们!老师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狗头饰)我做狗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狗听着音乐,活动下身体吧!
(师生跟着音乐一起做准备动作,老师一边念儿歌激起幼儿活动兴趣)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狗小狗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根肉骨头,啊呜啊呜吃个饱。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的狗宝宝。
二、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
1、师:宝宝,我们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小猫、小兔)。
2、要求幼儿爬动着向小猫、去问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来。学说短句“小猫你好”
3、要求幼儿爬动着向小兔去问好,引导幼儿学习倒爬,并倒爬着回小狗的家。
(1)先请一个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倒爬。
(2)看看妈妈示范倒爬,提醒幼儿倒爬时不要碰到同伴。
三、练习听信号变换方向爬。
1、出示小鼓,引导幼儿叫出名称。咚咚咚,这是什么?
2、提出游戏要求,“妈妈要小狗听着鼓声来学本领”,。
鼓声“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声“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
3、组织幼儿听鼓声变方向爬。
四、调整活动量,“小狗打滚”。
“宝宝,我们玩累了,打个滚,休息一下,让肚子晒晒太阳,妈妈来帮你们理理毛”。
五、游戏“小狗找肉骨头”。
1、“我们小狗肚子饿了,要去找肉骨头吃。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就有许多肉骨头,看谁最聪明,能找到肉骨头。”
2、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路线寻找肉骨头,可重复数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六、放松活动“小狗洗澡”。
1、小狗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狗小狗真快活。
2、全体幼儿“洗完澡”,扮小狗装,汪汪叫着回家。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七
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体育课程。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体育教师的巧妙构思、设计下由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从而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意识品质。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好似一个机械的作业过程,教师在掌控作业流程。在课堂上,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
而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培养,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皆有所获。这无疑给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而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真正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先决条件。
新体育课程标准建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从而使该课程对学生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它改变了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技能传授的倾向,而加强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不但要在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所获益,更要使自己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并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更加强调课程如何实现培养人的这样一个目标。这无形中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与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过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制属中央集权制,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同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准则,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内容偏多、规定过死,选修教材内容所占的比重偏少,在规定的授课时数内很难教完。学校可以根据大纲规定的选材原则置换大纲以外的有效的、有地方特色或学校实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这对教师来说即是施展个人才华的良好机会和有利条件,又是一个挑战。
新的体育课程要求教师应更加尊重和信任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和保证他们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个体的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尽量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这样才能创设出一种融合、轻松、信任的气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宽松的气氛下,可以使思维活跃,从而能提高教学效果。
新的课程评价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即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评价思想,以此达到鼓励学生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肯定自我,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心。
新课标提出主体性体育教学必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我想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体育学习和锻炼,主动性才能得到张扬和发展。新课标提出:
1.尊重学生。传统的教育观主张“师道尊严”,教师指挥一切,控制一切,学生只能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要消除师生间这条无形的鸿沟,教师应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
2.沟通感情。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另一方积极地反应;不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消极反应。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尊重“真实”、“接受”、“理解”三原则,表里一致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并把这种理解、感受恰当的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是伙伴,这样就会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3.控制情绪。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基础。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对课堂上的偶发和突发事件做出冷静的处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地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地与教师交换意见。
综上所述,新课标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研究教学与计算机的联系发展及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作贡献。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八
1、能在各种材料建构成的障碍物上行走,练习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2、努力尝试多种平衡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教学带来的快乐。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变形平衡木、大块积木、弧形塑胶板、沙包、硬纸板、雪花片。
一、导入:
1、以游戏《风和小树》做为教学腰部、颈部及手部肌肉的准备动作,同时激发幼儿的教学兴趣。
2、教师:"昨天晚上的一场大雨把小河上的桥冲走了,小动物们不能到河对面去找食物了,请你们帮它们想个办法,可以顺利到达河的对面。"。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平衡木、积木、塑胶板)建构不同的桥,并分别上去走一走,提醒幼儿小心。
2、集中:讲讲每座桥的不同之处,请几名幼儿示范,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稳地过桥的。
3、幼儿自由练习,体验在不同障碍物上行走的难易度,手眼协调。
4、集中:教师:"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又能吃到食物了,为了表示感谢,送来了好多吃的,咱们一起去运回来,好吗?"。
5、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把食物(沙包、硬纸板、雪花片)运回来,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食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放松:
1、总结性评价,对幼儿愿意帮助别人、动脑筋想出的各种办法给予表扬和肯定。
2、一起做放松运动:甩手、扭腰、晃头、捶腿等。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后回班。
老师设计的环节很科学,先是热身,然后是平衡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再是将平衡组合进行走、跨的练习。教学中,教师设置了有趣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幼儿练习起来乐此不疲。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九
新课标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新课标背景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学习中,我根据学校现状和教学平台,以及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情况分析,进行了教学的重新定位。以下是这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一——三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一——三的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
。
县中小学体育学科素养提升培训班于20__年11月18日——20日在县学校如期举行,非常荣幸自己是本期培训班的学员之一。
本次的培训活动,内容丰富,有专家引领的讲座,有新教师的教学汇报课,还有优秀教师的展示课,有榜样的成长经历讲述,有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还有名师的课堂点评、诊断,真可谓是精彩丰呈。
一、专家讲座引领我们成长。
1、周晓明老师“实践、梳理、甄别”——准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基本要意和常理的专业知识讲座给了我诸多的感悟,为我对课堂教学的诸多理解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周老师从课程名称的改变、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课程的变化,差异,这些都是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所需要了解的。
其次周老师着重从体育课的基本特征,体育教学目标如何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如何选编,怎样教授动作技术与技能,体育课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着力点,逐一进行梳理,通过周老师的梳理,我明白了好的体育课有哪些要求,不好的体育课又是怎么样的,当前的体育课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如:好的初中体育课的基本特征有学习动作技术的环节清晰,效果明显(以常见运动项目的动作为主体),学练中结合体能科学练习(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结合动作技术学习渗透有知识和原理的传授(突出概念、并与青春期教育结合),积极创设和谐、欢乐的上课气氛(紧张和活泼),在学练中有体育行为规范的渗透、提醒和教育,偶尔可以有“主题”,不宜再有“情景”和“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好的体育课的表现。
又比如:不好的体育课的基本特征又表现为动作技术学习不正确、不明显或太短暂,单元计划和课的位置不清晰(新课和复习课),小学痕迹很浓的课(语言、情景),没有结合动作技术学习的体能练习,没有基本的运动量,没有知识和原理的传授和安全教育,没有品德、行为教育等等。
这些好课与不好的课的基本特征,基本比较都是平时我们所需要提高进步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周老师的点拨,我才能更加清楚的理解,更加直观的接受这样的知识。对自己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最后,周老师向我们强调,作为体育老师,我们上课要有底气,只有有了底气、上的课才会更有灵气,也才能上出更大气的课。底气从何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这就提醒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接受新知识,同时不断的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促进自己提高,增强自己上课的底气。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体育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并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2、包老师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分析的讲座,从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入手,对各个具体的教学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我们最为直接的理解各个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该注意的事项。如: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3)要多用设问和解疑;
(4)结合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通过包老师的讲座,让我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平时对诸多教学方法运用中存在的困惑,瞬间解决,让自己豁然开朗。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专家引路!
二、精彩丰呈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的培训,课堂教学展示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次的教学展示有新教师的汇报课,也有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每一节课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都对自己有着不一样的冲击,也正是通过听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去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去做对比,及时吸取各位老师的精华,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希望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之中不断的去改进自己,最终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在本次活动中,听到的几节初中的体育课,对我的感触特深,通过对比,我发现了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同,引起自己的思考,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一些形式,一些方法在我们小学的课堂中也适用不等,这就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去试验得结论了。
三、榜样、激励着我前行。
包达品:我们一线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路上已经走过了三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他头上顶着诸多的光环,这即让我羡慕,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我不经的问自己,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若干年后我能达到包老师的高度吗,甚至去超越包老师呢?可以说包老师,成为了我的一个标杆,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高尚品质,激励着自己前行,在体育教学的这条路上前行,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前行,在做人做事的道路上前行。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洗礼,一次冲撞,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高,我相信只要我在体育教学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那么最终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在这条路上散发着属于我的光芒!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更好的领会《20xx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坊主汤懿老师的引领下,我利用暑假时间开始认真阅读新课标。纵观整体内容,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我重点谈谈关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从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听到最多的词,应该就是“核心素养”。它是20xx版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也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不禁自问为什么要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读完此书,相信你不再迷茫,会像我一样找到答案。
1、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指标。
曾在一次培训上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身体不好出残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类似还看到过这样的话:“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剂。”这两句话将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阐述的淋漓尽致。是的,我们的'体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从学生认为体育只是副课开始;从学生上课遇挫折就放弃学练开始;从因为输掉比赛互相埋怨开始,体育的教育意义就该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人深思。因此,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我们今后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正面回应。
2、核心素养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方向指标。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近些年学生体质测试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开始;从上体育课体育学生不想跑、跑不动的现象开始;从学生课堂出现流鼻血、擦伤等现象学生手足无措只能急着找校医开始。体育的健身育人功能就应该得到强化。体育,体与育相结合,以“体”来育人,通过“育”来强化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养成终身体锻炼的习惯。因此,新课标强调: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增强学生健康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体育品德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3、核心素养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指标。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学生给予的答案是“体育课上老师讲来讲去,都是那些内容,没有意思。”从课堂内容来看,走、跑、跳、投、攀、爬、三大球、三小球、体操、武术等等,这么多的项目为什么会出现教师教学内容单一、重复的现象了?深究其原因就可知道,教师教学观念跟不上;教学方式守旧、不懂创新;课堂氛围沉闷,教师灌输式教学等等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新课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来制定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的指引一线教师体育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后学生应该有的样子以及教师如何展开评价,只要你愿意静下心,与新课标为友,从文字中去聆听专家们的经验,去感受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有的样子。当好一名体育人,从跟上时代步伐,跟新禁锢的观念,挑起教育的重担开始。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不忘教育人的初心,在教书育人的大道上,我定当砥砺前行。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二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将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新课标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为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从数据可以看出,与20xx年版、20xx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xx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至xx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体育依旧是第三主科。
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关注到,在新课标中知识型课程进行了调整,比如体育、思想品德等,让课程更加均衡。他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
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新课标中特别提到,新兴体育类运动除了与其他类运动具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和能力要求外,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表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小轮车、轮滑、攀岩、登山等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中。
对此,柳鸣毅认为,除了我们常见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孩子在课外参加的很多兴趣班大多是一些比较时尚、炫酷类的项目,比如轮滑、跑酷等,都是当前比较火爆的项目。“这些项目很具趣味性,孩子们很喜欢,会自觉参与其中。”
柳鸣毅说:“未来当这些项目进入校园,除了能很好地丰富校园运动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外,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灵敏素质、协调素质和爆发力等。不仅如此,相对足球等项目,部分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对场地面积的要求不是很高,更便于开展。”他表示,增加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和中小学有开展条件的运动项目,对于培养他们体育乐趣,享受运动带来的`喜悦,增强体质,磨炼意志,都是有益处的。
面对挑战做好准备。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柳鸣毅表示,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
其次,要改变对于学校体育的认识。柳鸣毅说:“过去我们觉得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但现在学校体育除了体育课,还包含课余活动和一些竞赛内容安排。不仅如此,现在很多省市的相关文件都把大课间等计算成课时,进行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安排,这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一种体现。”
此外,在柳鸣毅看来,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也更高了。他说:“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当老师有没有相应的能力时,如何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帮助其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柳鸣毅还提出,场馆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现在学校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学校可以加强与周边公共体育场馆、体育部门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整合校内外体育场馆资源、俱乐部资源,加强交流合作,这样才有助于打造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的,更加个性、符合体育规律的教学课程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三
在“体教融合”与“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不仅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果的高度概括,更对我国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课程目标设置了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五类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学习规律,对不同阶段设定了不同水平等级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课程内容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人通过学习及对比新旧课标,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内容中所呈现的新变化谈谈个人感悟。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分为武术类运动项目和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它是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体育的经典融合,其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当以学校为主阵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的`展开教学,如端午节的赛龙舟、春节的舞龙和舞狮、重阳节的登高等。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大课间、社团活动、趣味运动会、文化节等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更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更好的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健康教育不仅是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中从六大方面和五大领域对“健康教育”提出新要求。教师不仅要保证每个学期4课时的健康教育课,更应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将与该课主教材相关的健康知识在学练中渗透给学生,如在《前滚翻》教学时,要着重强调对颈部、手腕等关节进行充分热身,避免受伤。同时要强调学生自己保护及保护他人的方法及重要性,真正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科学的行为进行体育锻炼。还可创设不同情境,如:“营养搭配大师”“科学健身小能手”“紧急情况我能行”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课标强调课程综合,增设了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设置了五育融合和国防教育的主题内容,这不仅是消除过去各学科互不相关、互为割裂的问题,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在《武术基本功——发展腰、腿部基本功能力游戏》一课中,以建党一百周年为切入口,聚焦红色经典,创设“小小红军长征行”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通过“征前操练、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胜利会师”四个主题任务,发展学生腰、腿部的柔韧性;借助红色爱国歌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从武术教材的育人价值出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音乐、历史学科进行融合,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运用,以达到学科综合育人的效果。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课程标准》让一线体育教师对从“教书”走向“育人”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我们应深刻学习领悟,在这场变革中更新理念、创新实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完成育体、育心、育人的使命,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助力。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从实现体育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审视,“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必要前提,“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条件,“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平台。有效运用这三路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本人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这三个环节,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会”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要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例如:体型偏胖、体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耐久跑时产生厌跑、跑不动、走路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引导调整其呼吸节奏、控制跑步速度、适当减少距离、利用优生带领跑、言语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练信心,激发学习驱动力。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奔跑所带来的快乐,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勤练”——游戏设计,寓教于乐。
“勤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增强素质。如何让“勤练”持续有效,在体育课堂上或是课外活动中,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例如:“追逐超越”发展速度耐力;“木头人追拍”发展灵敏、速度及反应能力;“纵跳摸高”发展爆发力和跳跃能力;“投篮比准”发展专注力和手脚的协调性等方法。通过游戏化的“勤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又能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练,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常赛”——鼓励成长,赛在日常。
“常赛”不全是指各级各类的正式比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把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新颖多变、灵活多样,例如:两人赛、男女赛、小组赛、班级赛、年段赛等形式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小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等竞赛活动。在多样化的比赛模式下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感悟所学技术动作的重要性、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康。
“教会、勤练、常赛”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在科学有效地“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模式下,才能在强身健体中让生命之花怒放,才能助力学生健康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加油助力!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五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和理化生、科学,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xx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20xx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态度,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鉴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六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版)》的发布,是今后我们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目标,确立健身育人的目标导向,提高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体育课从传授知识为主到发展能力为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在教学中逐渐形成“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在课程中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基于学习新课标的契机,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收获。
健身育人。
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发展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课程是围绕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有健身的'目的,更有育人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应用于课堂。在健康课中提高认知,运用运动技能去发展体能,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品德。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健康行为的形成和体育品德的养成,达到健身育人的目标。
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在学校体育中,我们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多加组织体育社团活动,落实大课间,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以体育课为引,在课堂中“教会、勤练、常赛”,并且会运用到课堂之外的活动,竞赛,在体育活动中渗透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落实课堂。
新课标的修订坚持创新导向,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体系。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比赛模拟教学等多种方式去丰富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得长足发展。例如:在董翠香教授在《基于新课标准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培训中的一个教学案例,围绕一个主题,将运动技能、体能、健康知识、跨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在足球课中,模拟世界杯的比赛过程,设计课堂,课堂中就如比赛一样,有裁判,有运动员,有啦啦队……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在模拟比赛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育健康的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我们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明确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落实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今年4月正式由教育部发布,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新课标明确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其中,“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质的过程,“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手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下面将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教会”——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教会”是指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内外学练,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且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战术,在行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每个水平段“教会”的标准不尽相同,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呈现,最终达到学生在日常生活或比赛场景中灵活自如的运用。
“勤练”——质量兼并,寓练于乐。
“勤练”是指尽可能地多练、经常练,时间是前提,主动性是关键。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练时间的重要性,要多法并举地为学生赢得足够的课堂学练时间。不过,“勤练”也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有效设计教学,确保课堂具有吸引力,寓练于乐,乐不知疲。新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习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常赛”——赛中检验,赛中成长。
“常赛”是指通过比赛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和体能发展水平进行实战性检验。它能展示学生的运动风采,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爱上运动。同时,竞赛还是实现体育特殊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遵守规则、责任担当等良好体育品德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体育课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与魅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巩固和运用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教会、勤练、常赛”是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是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同时反映出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未来体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工作特征。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将“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落实到位。
体育新课标教案篇十八
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并于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作为未来十年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本次研读我着重对课程理念中新增加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研读。“学-练-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要真正体现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掌握单个技能、组合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
学会,能用。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同时是学生参与“勤练”和“常赛”的基础。“教”要遵循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会学生健康与安全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能锻炼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要指导学生“会学”。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教会”呢?首先,要从单元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入手,从技术的结构关联、育人要素、学练方法、运用场景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重点关注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其次,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技术转变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内容,如运用口诀、图示、视频等;再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获得成功的乐趣;最后,创设多样、复杂的应用情境,通过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实现良好行为和品格的塑造。
激趣,参与。
“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更是所学技能进一步熟练并不断内化的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有助于将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于“常赛”中。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勤练”呢?首先,我认为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强化课外练习,提高练习效率。例如,在耐久跑练习中,常规的方法都是组织学生跑圈,那就显得简单乏味,学生没有动力,如果利用器材摆出不同的图形跑或画地图采用定向越野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练习效果。其次,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不应置少数学生而不顾。教师要考虑到给每一名学生练习的机会,尽可能地在分组练习中合理搭配组别及运动量,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竞技,联动。
“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比赛具有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便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常赛”呢?首先,坚持“课课赛”,每节课在练习过程后开展5-8分钟的教学比赛,既升华了教学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运动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其次,可以增设“新规则”,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将固定高度的篮筐变为手持底线移动的篮筐,增加团结协助和趣味性;足球运球射门教学比赛中增加得分方式,除了射门得分外,顺利绕杆也可以得分;最后,可以设置项目积分赛,将单元中的技术动作串联起来作为比赛项目,以完成所有任务的质量决定胜负,第一名登上“运动榜”。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把握内涵,让“教会、勤练、常赛”成为常态。促使学生学会技术、加强练习、体验比赛,最终从体育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