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可以用于指导教学过程,还可以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案的编写过程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一
小区是人们生活聚居场所,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小区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怀恋、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不断完善,小区更是对未来的理想的不懈追求。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区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具体要求,本单元的课程为教育学生关注小区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帮助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首先从小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经济和人文等方面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以小区的照片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平面示意图的表现进一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空间,住宅、学校、古建筑等从小区的区域划分、建筑的不同功能到人文情怀的渗入,为教学提供了相关素材。
学习活动的设置以为小区命名的活动形式展开,从对小区的整体认识出发,用简洁的形象,明确地表现小区的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活动确定主题。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社会考察,讨论研究小区的现状和发展,设计规划方案。教材以详细的图文资料,为选题、设计思路以及平面设计图的绘制做出示范。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小区规划模型,把设计思路付诸现实,以此完善体验探究、创造的过程。
评价建议设置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对学习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资料库提供了有关环境设计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关注。
学习大空间就乡村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提供了选题与素材,激发学生关注更为广泛的空间。
学会平面规划示意图的绘制方法,掌握规划模型基本的制作方法,并运用于规划设计。
能够和同学互助合作,共同完成规划设计和制作等学习任务。
能够了解所在居民小区的规划和功能以及人文背景,更加关心和爱护生活环境。
1.教学内容的确定。
篇首小区景色的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在教学中最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小区的图片和平面示意图替代,使学生能够将实地印象运用干规划设计与制作。
教材设置的未来小区的设计思路作为学习指南,从小区的整体布局、美化以及文化特点的体现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列举各种表现方法,为学习活动提供了范式和参考。教学中还可以考虑采用剪贴形式,用色块表现,用局部图片加以示意。
教材呈现的制作步骤为制作活动提供帮助,教学中需要加以演示说明。
对教学任务的要求可以参照“评价建议”中列举的内容制定指标。
2.教学准备。
有关小区的平面挂图;小区的景观及各种服务设施的照片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影片资料,制作);绘制规划图的工具:圆规、直尺、三角板、铅笔和色彩工具等;制作模型的各种材料:剪刀、小刀、胶水、海绵、泡沫塑料板、塑料片等。
3.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在更为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设计规划自己的生活环境,将想像与创意付诸表现,在探索实践中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教学策略的整体思路是设计小区名——规划小区整体方案——制作小区模型。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教学重点有所选择的侧重。以团体活动形式开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增进协作意识,由小集体到大社会的转换更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积极创造、互相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一课时可从设问的形式进入教学情境,“介绍你居『主的小区,它有什么特点?还应增添什么?理想的小区模式是怎样的?画出你家周围的平面分布图……”带领学生重新审视周边的小区,从居住环境、交通、小区的设施如商店、学校、游乐场所、绿化等方面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居住的社区,找出它的特色,并命名,展开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强调小区的基本功能和规划原则、注意事项,尤其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其中的重点。课后可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区建设的大体动态和最新理念。
第二课时就学生的社会调查展开讨论,确立小区的主题应以人为本。小区的功能(住宅、交通、医疗、购物、休闲娱乐、消防治安等)、风格(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等)、文化(当地文化习俗、遗迹、学校、广场、公共场所等)都应该考虑进去。讨论可采取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代表阐述调查结果,小组拟定的设计方案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特色?结合教材设置的设计方案谈一谈人与自然、社会的依存关系。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要求、考虑,小区为人们提供的应是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舒适的场所。同时还应强调小区的时代感、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人的返璞归真的享受。从自然景观的协调、美感出发启发按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装扮我们的家园。
通过范式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平面规划图的绘制方法,运用有关地图的知识,了解比例、方位、图例以及绘图方法。设计图示标志,表现道路、绿化、学校、广场、公共场所等。分组选择不同方式(包括手绘和剪贴)进,行表现,绘制平面规划图。
第三课时制作小区模型。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已确定的小区方案,制作方案不必求全,只要求尝试体验过程和制作质量。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进行制作。各组的模型以表现小区局部区域为主,最后汇集为一个大模型。课堂的模型制作应力求简洁、概括,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布局,注意造型与材料质感和色彩的协调。立体造型的点、线、面在模型中的综合运用,材质运用中对于树、房屋、草地、水池、道路、路灯等不同质地的表现都需在教学中强调出来。
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制作结果,要以发展的眼光激励想、确定阶段,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程度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否;另一方面是制作阶段对于结构、层次、空间、材质、色彩等构成因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展开,可采用模型展览的形式由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课制作规划模型的学习活动难度较大,所需工具材料、制作场地要求较高,占用课时太长,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可以考虑与学习大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内容设计对换,将教学重点放在规划设计图上。
规划设计图的表现方法也可以多样化,如我国古代的地图就常采用绘画方式,具体地点和完整布局并茂,详尽而生动。再如平面布局与照片图示结合的拼贴简洁明了,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本课编写所期望的目标。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居住环境,通过日常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所见所闻,引起他们对小区环境的关注。如居住环境的新旧对比、住宅的造型和色彩、标志性建筑、绿化带以及环境与心情等话题。收集学生在所居住的小区的留影,或拍摄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图片用于教学,更能够引起他们对课题的兴趣。规划图制作之前,应该有一些草图。通过小组成员的综合优化,再绘制正稿,这样做既可以提高作业质量,又能够培养协作意识。
设置真实的设计用途,在平面图上假设河流、湖泊或道路作为地形条件的限制,让学生根据客观条件进行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也可以考虑以改变小区环境为题,通过调查绘制小区平面图,通过讨论对现有布局进行改变,设计规划新的小区布局。
提示学生在作图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诸如用圆规画对称图形、等分圆周、中轴线的运用等等。规划设计的教学范图最好能够呈现绘制过程。手绘挂图运用剪贴方式,示范时逐步完成。也可以使用胶片分层演示。展示多种建筑、树木、花园、汽车等俯视图,帮助学生感受特殊角度的图形,有利于对平面图的认识和理解。规划模型的重点应呈现规划布局,房屋建筑的造型要简化。先用泡沫塑料切出简单的几何体,再稍作挖切即可。
泡沫材料的切割最好使用加热的钢丝,不仅切割效果好,而且比工具刀安全。切割台的制作需要一个木架、一根钢丝和一台自耦变压器,可以请物理老师协助解决。
材料的选用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和代表当地特色的材质进行制作,就地取材,选用当地最常见的高粱梗、树枝、石头等进行制作。
在教学组织上可以采用认识小区——设想小区——设计小区——制作模型的构思进行。学习活动还可以采用设计大赛的形式展开,给小区设立一个主题,既有利于学生抓住小区的设计主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使其积极地投入其中。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二
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2010年5月6日。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
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
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
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
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术作品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而成。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三
我感觉本次公开课的成功源于平日教学中的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1、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2、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例如,锌锰干电池由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理解明白,学生自学后立即进行自主测试,而铅蓄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难度比较大,只看教材不能很好理解,在设计学案时增加了问题导学,帮助学生分析原理,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3、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铅蓄电池和氢氧燃料电池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小组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通过这次公开教学,我体会一个人有压力应是好事,安排我上公开课时我还点抵触情绪,最后认为自己应该锻炼一下,所以我经历从不想干--------必须干-------努力干------干得好四阶段思想变化,回想起来让我意识到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能力,个人真心感谢教研组给我这次机会,一次展示和暴露自我的机会,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经历很重要!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四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五
教学重点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2.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4.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六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 (湘版.修订版)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上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2、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3、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现出初步的设计意识,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创新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查找各种与手机有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导入中,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课中,着重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等,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主要教学策略有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和演示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蜜蜂、实物投影仪
2、学具:铅笔、黑色油性笔、彩笔等作图工具、白纸、课前查找的与手机有关的各种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cai运用
一、
激趣导新 1、新奇的日常生活用品欣赏(双层自行车、汽车旱冰鞋、有趣的餐具等)
2、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3、观察:这把椅子在造型上有何创新之处? 点击课件目录中“引子”部分
二、
手机的
三、
2、说一说:这款手机由哪些部分构成? 猜一猜:这两款手机最适合哪些人使用?
3、依次欣赏各款造型上富有特色的手机,并分析每种手机所适合的不同消费群体,使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手机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思考:如果为运动员设计一款手机,你会怎样去考虑?
5、手机色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6、手机材质与手感、质感分析。
7、小结学习情况。
点击课件目录中“新授”部分”
四、
学生活动 1、交流:你觉得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的手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老师小结学习情况并与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手机图)
2、作业要求:根据有关手机资料,针对生活需要,设计一款新颖的个性化手机,并用铅笔、彩笔等工具画出设计图。
3、学习小提示。 点击课件目录中“活动”部分
五、
作业讲评 1、分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设计图及其设计思路。
2、师生互评。 点击目录中“欣赏二”部分
六、
拓展 1、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设计。
2、椅子巧设计。
3、杯盘的多样化设计。 点击课件目录中“拓展”部分
七、
总结下课 老师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课后要求: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七
班级:(美术多媒体教室)。
时间:*年*月*日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美术版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型是欣赏课,安排两课时。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而《对景创造》的学习,是为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对美术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通过欣赏来体会画家的情感还是比较难于理解。而且学生主动性不强,特别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设计思想。
我们的学生对画画并不陌生,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欣赏、讲解。搜集关于对景创造性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感受、体验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本课教学,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对景创造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对景创造技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一些对景创造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赏、探究、归纳等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丰富了艺术情感的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愉悦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强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赏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
2.难点:通过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我们很多同学心里常常会有一种疑惑?这么美丽景色,画家是怎么把它搬到画面上呢?
为什么我就不会呢?
唉!人家是天才,是画家……。
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时常盘旋在我们脑海深处里的疑团?做个简单地分析。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对景创造》。
二.分析作品。
1.《芒种》。
看——问——回答(感想)。
总结:画面中呈现,好像我们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我们村或我们村的某一处。
画中的小桥,清晨上学时,我刚从这桥上走过,池塘上还飘浮着嫩绿的浮萍。画面中一切都是那么平静、淡泊、亲切。是的,它就是我们生活中身边的景色。
大自然中总是蕴含着美的生机。
古人所谓的“造化为师”,就是在写生的过程中活用传统表现技法,并从中生发出适时的新技法。
对景写生与对景创造成了历代画家的必修课。因此,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2.李可染——《苏州拙政园》。
这是一幅水墨写生佳作。
顺着场景的特点构图造境,形成了一个倒置的“v”字形,具有随景推进的幽深之感。
平淡之景通过水墨画技法的发挥与意境的营造,使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李可染——《灵隐茶座》。
画家以层层积累表现层林掩映下的光感效果,寺庙通道旁的茶座场景呈现出光影闪烁的清凉景趣。
假如没有这些光影,那么整个画面也就平淡了。而这些光感表现也是作者李家山水的一大特色——“光感效果”,西为中用的水墨效果。
4.傅抱石——《四季山水——冬》。
近代山水画家傅抱石一张册页山水画。
画中生动感人的原因在于何处?
平实的景致一经其巧妙运作,使得画面楚楚动人而有鲜活的生命内涵,充满着意境。
画中意境营造一种冬季气氛。
在画中只呈现四种物品:枯木、远山、小溪、山里人赶着牲口、雾。
疏叶将尽。
远岫蒙胧。
寒气袭人。
山里人着牲口缘溪而行。
萧疏之境。
在中国画中,意境营造回绕冬季气氛所作的艺术化处理,其表现手法的精妙与严谨确乎已至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则少的程度。
5.《樟树下》。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借助樟树与周边环境关系,营造树阴下的休憩小景,强化了静谧恬淡的意境。
意境总是有诗意,让我们想起古人的诗句,将画境定格在“芳树无人鸟空啼”的虚境中。
6.《泊舟塘栖》。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画。
就取景而言,笔直的河道不宜入画。因此,强化河道的弯曲处理,突出泊舟岸边的生活气息。树枝、船相互交织为构图赢得了拓展画境空间。
画中一群鸭了让画面更加增添生活气息,生动描绘泊舟岸边的情形。并且让画面动了起来。
三.欣赏作品。
1.微雨云林。
2.农闲季节。
3.东风吹绿又一年。
4.秋阳渐高。
5.溪出幽篁。
6.夏至。
7.荷风徐来。
8.家在画屏中。
四.讲解写生步骤。
照片《古桥旁的老梧桐》。
梧桐的美丽在于内在的丰富与外表的苍凉,经过严冬的风霜一叶不剩,呈现了一份凄美,加上古桥的凝重与沉默。让我们有一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审美感受。
画法要领:
1.顺着构图框架,从形体结构的关键处着笔生发干枝。
2.边勾边皴,由主干及枝叉地生发形体结构。
3.由树及桥地完整画境,把握布局上的虚实关系。
4.于勾勒与皴擦间施以淡墨擦染以衔接浑然的方式强化形体结构和体面关系。
总结:对景创造不仅要有发现美的眼光,也要善于调动积极因素,创造富有美感的构成关系。
五.视频:云山深处——溪山行旅图。
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万种情怀。一幅幅旷古世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六.教学小结:
诚然,对我们在座的中学生而言,美术课的主要意义在于同学们接受美的教育,从而增强生活中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
罗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如何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美,认识美的知觉度,成了我们中学生写生课的主要目的,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写生,才能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步入对景创造的佳境。
吴冠中说:“培养慧眼比锻炼巧手重要!”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八
2、铅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学生对招贴画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一、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一段广告(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提问学生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一般大家都能正确回答。
教师:刚才大家是通过教师剪辑的一个画面知道表达的主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要获知一些事情除了这种媒体形式外,还能以什么方法获知?(引导学生回答到本课主题——招贴设计)。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回答。
二、看画、师生互动阶段。
学生:回答什么是招贴画。
教师:总结概念: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了解什么是招贴画,那老师又有新的问题了,招贴画有很多种类,我们在欣赏时是不是能找到一些方法或者说怎样把它们一一归类,这样欣赏起来就容易多了,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同时,老师还要看看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最全面。(准备适当的小礼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议画(学生实践阶段)。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创作。
教师:出一简单题目,让学生上黑斑作画(奥运会),(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比一比、赛一赛)因为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画大致内容即可,无需上色。(通过做游戏来挑选学生,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播放音乐传递物品,音乐停时拿到物品的学生上来作画)。
学生:评出画的最好的一幅,讲讲为什么?
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b、标题(主要构成)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招贴画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妆饰。
3、抽象。
4、漫画。
四、画画(学生实践阶段)。
教师:我们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正逢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那么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请我们同学设计一幅招贴画。
创作要求:醒目、生动、准确。
创作步骤:
1、审题准确把握表现内容的.关键。
2、选取形象寻找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形象。
3、组合构图严格考虑招贴画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有机的构图。
4、色彩设计选取符合表现内容的画面色调、标题、文字部分的色彩。
5、选取制作方法剪贴、喷绘、拓印、手工绘制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由教师规定制作方法)。
6、制作。
五、教师总结。
挑选几幅学生作品讲解,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同学们,今天这堂招贴画设计就上到这儿,老师从同学们的画中不仅看到大家掌握了招贴画设计的要领,更主要的是,从画中感受到大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心情。让我们共同喜迎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本课教学中,就采用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口尝一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这种简单的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他们乐于自己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取乐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
本课画梅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画梅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画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为什么?(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激趣)。
(一)赏梅:(多媒体展示)。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50年的历史。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通过学生装、校服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活动,我为校园添色彩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符合中学生特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我为校园添色彩教学难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载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示范。
[学法指导]。
边看边议边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1.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2)服装的色彩设计;
(3)服装的面料选择。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通过学生装、校服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活动,我为校园添色彩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符合中学生特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我为校园添色彩教学难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载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示范。
[学法指导]。
边看边议边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1.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注意: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2)服装的色彩设计;
(3)服装的面料选择。
文档为doc格式。
。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三
教学设计题近两年来不论在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中都已成为重要的考核形式。教学设计题其实在笔试考试中就是指撰写教案,写教案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想写出一个高分的教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来谈一谈如何写一篇另考官眼前一亮的教案。
一、研读分析教材。
毋庸置疑,教案是根据教材来进行撰写的,所以认真的钻研教材尤为重要,但是针对教材要灵活处理。教案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但是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的,所以在撰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的方法。
当然,美术教材不像其他学科的教材一样文字知识点那么明确,尤其是小学的教材。所以针对此方面要充分利用仅有文字的同时,还要学会从作品中读取信息,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二、教学要素要全面。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详略也不一,在考试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般要求写简案,但是教案的基本要素却是必须全面体现的,主要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根据新课程标准在书写教案时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
教学重难点则是贯穿本节课教学结构最基本的内容,所以在撰写教案时要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三、教学过程要“新鲜”
教学过程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此部分可以说是考官最看重的一部分,分数的高低也就决于此了。设计教学过程,关键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是一篇教案的灵魂。当然设计教学过程时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环节完整,即: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1.导入要新颖。
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并且也是使考官眼前一亮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题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注重学生主体。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
现在的教学学生占主体,教师占主导,所以,在教案的书写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老师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当然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则是提问、小组讨论。但是为了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学生更好的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
3.各个环节合理清晰。
教学过程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四、板书设计要“新颖”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板书设计对于美术的教案来说是另一个让考官眼前一亮的机会,并且好的板书还可以体现美术的功底。所以设计板书时要注意:一是概括性,板书可以说是本节课重点的体现,是高度凝练的知识点;二是逻辑性,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三是创新性,板书要注意突出自己的特点也就是个性化,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可以通过画图或者标题做文章。最重要的是在板书设计中能够相应的进行绘画,是引起阅卷老师眼球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比如说可以通过示范操作的步骤、课题的设计等方面来体现,当然前提是画作要美观。
说到底,写教案一方面在考试中是考察考生对教学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教案也是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现,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映射。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第5课风景写生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教学内容:第5课风景写生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课所学的透视知识,通过图列讲解有关风景构图知识以及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取景框。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景物进行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2、如安排在校外写生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要集体行动。
3、学生在进行写生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上的透视变化,以及线条的疏密变化等。
(三)课后拓展。
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幅长卷。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课题: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10。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课后拓展。
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观看有关皮影的录象片段。
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二)发展阶段。
布置一个环境,集体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
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课题:第7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2、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中国画工具特性。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教具、学具:几张小动物的照片、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修改调整完成三、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进行水墨画临摹、写生、创作。
教学随笔:通过水墨画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了解中国画的精髓。课题:第五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2、学习用点厾法来画动物。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教具、学具:几张小动物的照片、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在本课的学习中,主要教学生用中国画中的点厾法来画动物。讲解点厾法:点厾法是不勾边线,直接用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
出示:麻雀、虾、松鼠、螃蟹等动物的画法步骤图。
讲解、演示各种动物的画法。
(二)发展阶段。
在教学中,不断提醒学生:如何运笔,如何运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如何抓取动物的特征来进行水墨画的绘制。
学生画好水墨动物后,可以添加画背景。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中出现的墨色变化的感受。
(三)、课后拓展:课后进行水墨画临摹、写生、创作。
三、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所认识。
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并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生宣、国画颜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复习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教师演示)。
3/10(2)国画用墨的方法:干、湿、浓、淡(教师演示)。
2、示范中国写意山水的传统技法:第一步,示范并讲解勾(板书:勾):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运笔以侧锋为主。注意观察山势的走向,山的形态特征以及山的前后关系。
第二步,示范并讲解皴(板书:皴):就是用墨画出山的表面也有凹凸起伏的纹理。可以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用以表现山石的凹凸起伏的质感,运笔以侧锋淡墨干笔为主。第三步,示范并讲解染(板书:染):向光的地方亮,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暗,用淡墨渲染出山石的明暗,以增强立体感。
第四步,示范并讲解点(板书:点):山上总会有一些小灌木、小石头,或者是远处看不大清的树木、房屋,那就用点来表示吧。可用浓淡大小不同的墨点来丰富山、石的结构。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1、介绍山水画用笔方法。
2、强调用墨方法。
3、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风光图片,要求学生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把它画下来,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从能否认识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内容和特点,能否通过欣赏写意山水画,评价传统中国画魅力所在;能否用简单的勾、皴、染、点等山水画技法,体验笔墨趣味等几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五、拓展延伸,创作山水画课外习题(二选一):
1、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山水的名诗、名句,然后用中国画的形式把诗句中的内容画下来,要求诗句的内容与画的内容有较大联系。
2、是观察家乡的山山水水,把你认为最漂亮的那部分画下来。
完成一幅诗配画的作业,要求能以美术形象初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师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新授:
1.看一看,说一说。
中国画家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在他们的画中创造了非常美妙的意境。(出示国画)。
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将怎样介绍画中的美景呢?
请你从近到远说说好吗?(由近到远)分析画面。
我们欣赏山水画,就像在旅游一样,我们可以顺着画面不断前行到画面深处,不断发现美丽的景色。
2.出示几幅齐白石.沈周等人的作品,体会画家作品风格的不同特。
4/10。
点。从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山水表现出的自然风光,领略我国水墨山水的宏伟博大与3.结合书中两位画家的作品,思考画家们所用清幽寂静的魅力。的方法。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讨论这个问教学重点与难度:题。
汇报发现:
(近的画得具体,远的简单,近的浓远的淡。近干远湿)。
怎样画得浓,怎样画得淡,怎样画湿,怎样画干,你们还记得吗?(加水)。
4.学生尝试画法。
接下来,我们也试一试用浓淡干湿来画一画近中远三座山。(展示学生作品)分析谁的远山画得好,谁的5.教师示范。
教师讲解示范一幅山水画的全过程。先用中锋出远景。
6.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美丽的山水画。(看书)。
看了小朋友们的画,你想画怎样的山水画呢?能处理好吗?(生答)三.作业: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五.作品展评:六.总结:第9课彩墨家园。
学会中锋、侧锋运笔,画出浓淡水墨山水画。
山水画的表现内容。观。
摩教师示范,掌握用笔技巧。
1、重点:按照步骤临摹水墨山水画。
2、难点:用勾、点的方法画房屋和树。
新授环节教学实录:
(一)、国画的基本练习。
1、演示步骤:(1)、蘸清水(2)、蘸墨汁。
(3)、笔尖浓墨,笔根淡墨(4)、墨的浓、淡、枯、焦的变化。
2、学生尝试练习。
3、教师反馈小结。
1、远景:起衬托作用的各种树木,较淡;
2、中景:主题书院的低矮房屋,浓墨勾勒,屋顶用。
3、近景:起衬托作用的各种树木,较深区分远近层次。
1、中锋运笔,多用于勾勒房屋轮廓和树叶等;
2、侧锋运笔,笔触宽阔,变化较多,可用于画树干。
(四)、步骤提示:
1、中锋勾画中景——主体建筑。
2、侧锋浓、淡墨画近景——树木。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课题:第10课我做的乐器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
5/10。
近山画得好,请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二)、作品赏析。
勾皴的方法具体,再用侧锋淡墨调色的方法画较深墨色点染;
有一些小画家呀,也用水墨的方法画出了很多。
(三)、教师重点示范:
你的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怎样的?浓淡干湿或点树叶。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画中山水画的表现内容,教学目标:
不同墨色的简单的建筑物和树木,临摹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1、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画家和学生的国画作品,了解教学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渗透产生的美感和水墨教具学具: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a、沙锤。b、竖笛。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四、交流与评价:
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2、师生交流评价。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课题: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切身体会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讲解一些乐器的制作方法。
(二)发展阶段。
1、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画出设计草图。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构思,分工完成作品。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1)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学生的作品。
(三)课后拓展。
尝试用更多的材料方法制作乐器。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交流与评价:
11废旧物的“新生命”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儿童的动手和探究能力。
2、简单认识可回收垃圾,并有按照要求投放垃圾的初步习惯。
6/10。
3、能正确使用家庭工具,独立完成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创意。
4、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重点:
了解废旧物品的妙用、创意制作、正确使用简单工具。活动难点:
愿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1、课前加工一个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2、课件。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
1、让学生欣赏废旧物品做的小制作。引出废旧物品。(板书:废旧物品)。
2、说说什么叫废旧物品。
二、活动一。
1、侦探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2、说一说这些废旧物品。(板书)。
二、活动二(废物妙用活动)。
小组合作用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做小制作。
三、活动三(制作展示)。
1、展示自己小组的制作,说一说是用什么废旧物品做成的。
2、欣赏他人的小制作。
四、汇报学习情况。
1、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
2、说一说,看了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说一说,你该怎样做?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变废为宝,还学会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题:第12课保护文物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
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讲解一些文物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的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课题: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7/10。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1、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文物。
2、让我们动手做一做:
绘制自己喜爱的文物,并注明它的名称、年代和地点。
3、用手绘或电脑制作宣传保护文物的小报。
说明:文物仿制有其规律,要用特殊手段。但我们可以用泥或彩泥仿制小型的文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学生在课前调查了解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课上通过欣赏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课题: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本地古建筑的资料、手抄报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找寻了我们家乡的文物,为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的文物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再一起找寻家乡的古建筑,了解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
2、新授:
(1)一座具有值得骄傲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一定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
提问: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镇,有哪些值得保护的古建筑?
(2)让学生调查古建筑的历史和作用。(3)撰写调查报告。
对古建筑提出保护建议或改建的计划。(4)制作古建筑模型。
先画草图,然后制作古建筑模型。
3、学生讨论:
组织讨论,发表对古建筑保护的看法。
三、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课题:第十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本地古建筑的资料、手抄报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当地及我国古代优秀建筑,分组讨论,8/10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保护古建筑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发表对古建筑的看法。
2、发展阶段。
指导学生用造型泥、纸板、废弃木材等制作古建筑模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些出调查报告并提出保护建议或改造计划。撰写调查报告要资料充实,集思广益,言之有信。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学生讨论:用学生手中搜集的图片一起议一议。
三、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古建筑的资料,増进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世界优秀古建筑,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课题:第14课电脑美术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4课电脑美术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运用windows画图板中的绘画工具。
2、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橡皮、喷枪的功能。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各种绘图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版画作品和利用“反色处理”、“橡皮”和“喷枪”工具创作的仿版画。
9/10效果作品。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学习此课要涉及的windows绘图程序中“反色处理”、“橡皮”、“喷枪”等工具的功能。
掌握线条的粗细、色块形状以及喷涂流量的设置方法。
让学生选用“铅笔”工具,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想象。
(三)课后拓展。
逐步学习使用photoshop等其他软件,进一步提高电脑美术的制作水平。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15课中国画和油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课件、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2、新授:。
(1)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三、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四、反思小结。
五、研究性作业:
课题:第15课中国画和油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课件、课本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通过展示个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工具、不同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在教室中悬挂中国画与油画配置作品,通过提问,先让学生讨论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中国画与油画时,应着重从中国画与油画在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现方式、表现内容等方面的各自形态。
(1)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三、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0/10。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五
每个学期的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那么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1、把知识融入故事当中,用故事来吸引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选择欣赏的作品。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觉得应该尽量选择难度不大、不冷僻、形式感强、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宗教或历史背景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的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观察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
1、了解作品欣赏程序,学会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1)看到了什么?能够对画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2)细致观察。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3)了解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会运用美术语汇。
(4)判断——视觉传达、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
3、从欣赏中学会创作。
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总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与其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艺术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希望今后我的课堂能够做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全方位的享受。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六
《图画与文字》(一年级第二册第二课)。
教学目标:
1.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2.通过对汉字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敏感性。
3.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汉字是古代人在劳动过程中根据物像创造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汉字。2.教学难点: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教学思路:
课时设计:
1.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汉字,引起学生注意。
2.讨论提问有谁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呢?3.猜字游戏。
4.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扩展认读相关汉字。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1.汉字、象形文字卡片一套,沿中线对折好。
2.用浆糊在白纸内写上汉字;装入碘酒水的喷瓶一个。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汉字,引起学生注意。出示汉字卡:大、小、上、下、木等。教师:“你们认识它们吗?”和学生一起认读。
教师:“卡片上所有的符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字,这是我们中国的主要文字——汉字”
2.和学生一起讨论。
提问:“有谁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呢?”
教师小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古代人在劳动中根据物像创造了“象形文字”,它就像我们画的画儿一样,后来慢慢地简化成了横平竖直,四四方方的符号,成了现在这样的汉字。
3.猜字游戏。
教师出示象形文字卡片,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字?猜对即把另一面的汉字翻出来。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对文字的敏锐性。
4.认读并书写汉字“日”“月”教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日、月”5.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学生扩展认读相关汉字。
教师出示提前用浆糊写好的带有“日”“月”偏旁的字卡,在纸上喷上装有碘酒的水后,浆糊写的字起化学反应便显现出来了,学生在有趣游戏气氛中学习认读。
延伸活动:“老师是怎么在白纸上变出字的呢?”引导学生生成科学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图画与文字》。
课后反思:
1.现代社会的进程与改变,西方文化意识的主导,使我们忽略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文化视野和价值。
2.传统书画的文化背景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儒、道、佛哲学思想和诗、词、赋古典文学对作品意境的要求。
3.在传统文化中,师承至为重要,因此中国书画创作时的理念不是“破旧立新”,不是“标新立异”,而在于怎样传承前人的经验,是“渊源流传”“承前启后”!
在我们书画教学中以怎样的眼光来对待传统,研究传统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征,有选择、有批判地继承传统,发展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儿童自身特点的书画教学之路。这也是一条孩子们赖以自我确立与自我独立之路。让他们逐步感悟真正的优秀传统,并对其产生情感、价值认同以及对传统未来前景的自信。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七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1、发挥想象求新求异,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
2、如何引导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3、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2.“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3.“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课题:变废为宝。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2、合理运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课题:梦幻中的城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3、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教学重难点: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教具学具:彩纸,线,橡皮泥,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四、课后拓展。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家。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在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有新意的自行车的设计想法,用绘画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
2、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当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老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个性的表现给予及时表扬。
2、指导学生在制作自行车时,注重自行车整体造型的美观,同时让学生体验造型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找各种材料,如:丝带,毛线,铅丝,铅笔,碎花布等,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更美观的自行车。
课题:星空的联想。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2)。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重难点:运用各种相关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2、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四、收拾和整理: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运用科技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课题:新颖的电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纸盒、彩纸、彩泥、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13)。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对现代化的工具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教具学具:电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4)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十七课参考资料:电脑绘画的彩色输出:
在电脑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除了让其在屏幕上显示外,恐怕我们最想做的还是把作品变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图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电脑输出设备,目前常用的彩色输出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彩色喷墨打印机:这是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喷墨”这个词清楚地解释了这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一束极细的墨水喷到介质上就是一个像素。喷墨打印机不公有墨,还有喷头。喷墨技术使用很广泛,从小型彩色打印机到大型彩色喷绘机都可以应用。喷墨设备的优点是经济,迅速,适合在平面介质上打印。
课题:会响的玩具。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教具学具:纸盒、竹筒、木片、毛笔、小瓶罐等、铅笔、彩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15)。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2、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3、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课题:美术小记者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学具:纸、笔、彩色笔、相机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九课教学参考资料:
生不同程度的曝光。照相机包括机身和镜头两个部分。机身内置快门来决定胶卷进行曝光的时间,快门其实是一个掩盖胶卷的机械装置,在进行曝光时按照所设定的时间而打开,让业自镜头的光纪录在胶卷之上,而镜头则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以结集光线,在胶卷上造像。相片影像的优劣取决于合适的曝光(还有构图,色彩等等),相机快门负责曝光时间,而镜头不单有对焦的功能,更重要是用可调较的光圈(16)来决定光线量,再配合快门决定光线投射在胶卷上的时间,产生一个受控制的曝光过程,即是一个拍摄过程。而胶卷刚记录下影像,通过冲洗,扩印等工序,便最终得到拍摄所要的照片资料。
课题:迷人的动画片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发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各种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发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教学重难点:
1、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类型以及最主要的特征。
2、简单说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教具学具:动画片vcd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欣赏,也可利用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甚至电影片等各种教学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得来的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欣赏。
2、发展阶段。
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和所喜爱的动画片,说说这些动画片表现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让学生归纳一下,动画片有那些类型,以及动画片要经过那些工序才能完成。
三、课后拓展。
1、让学生调查一下,班级中有多少人喜爱在国动画片,有多少人喜爱外国动画片。说明理由。
2、临摹或试着自己创作一个动画形象。观看动画片。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八
1、了解吉祥物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吉祥物的造型和审美特点,学习运动会吉祥物创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尝试为学校的校运动会的吉祥物进行创意设计,熟悉从创意到设计制作的基本过程。
3、初步积累和形成设计意识,锻炼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吉祥物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为学校运动会的吉祥物进行创意设计、绘制,并阐述设计的思想。
本科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其中第一课时了解和欣赏吉祥物,并尝试设计创意,形成设计草图:第二课时进行平面吉祥物的绘制或立体吉祥物的制作。
设计。应用教学设计: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视频中:
还记得他们吗?大声告诉我,他们是谁?——福娃。
——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群精灵,和他们来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吉祥物的历史文化(二)考考大家——原型。
(三)找朋友游戏——吉祥物和主题的关系认真看,看谁和谁是朋友?(找朋友音乐)。
找到好朋友了。从这些好朋友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吉祥物都是和活动主题相关联的,牡丹仙子反应的是牡丹花会的`信息,泳镜吉祥物反应的是游泳锦标赛的信息,而且这些吉祥物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哪次活动的吉祥物也不是重复的!
(四)吉祥物的地域性特征。
再来看来自南非世界杯的吉祥物扎库米,我们不仅看出它与足球活动有关系,还可以看到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原型是非洲猎豹)。
——非洲。
——海产品,大花生,苹果等。
是的,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荣成千里海岸线,物产丰富,都是荣成的特色产品。
(五)吉祥物的造型特点。
同学们眼前一亮啊,看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馋猫!他是谁啊?——肯德基的奇奇。
从奇奇的身上,你发现了什么样的造型特点。(奇奇原型是动物,而他的动作则是模仿谁的?)。
——拟人。
——夸张。
都知道了!
是什么?——色彩。
对,是丰富的色彩,看这只七彩的“凤舞东方”,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更吸引人们的眼球。
所以在吉祥物的造型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并赋予他们丰富的色彩,以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到他们。
(六)创意——故事—咖啡灵感。
我们从中知道,一个吉祥物要想得到认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在后面的设计中,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特的创意和巧妙的构思啊!
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先等一下,我们还要一起看看设计吉祥物具体需要几个步骤。
(七)设计步骤。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分享一下。——吉祥物设计构思步骤:
1、确定主题。
2、选定原型。
3、对原型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形,包括: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4、进行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的色彩设计。大家分析的很到位,像刚刚完成了一个吉祥物的设计。
三、实践设计与评价交流。
(一)同心协力做设计。
那下面就请同学们让想象插上翅膀,为我们学校即将到来的春季运动会设计一个可爱的吉祥物吧!
在这里老师还是要强调,一定要有独特的创意,巧妙的构思。在选择原型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刚上面说过得荣成代表性特产。
——构思。
看小设计师脸上的笑容,就知道大家已经胸有成竹了,分享一下你的创意吧!
——说说创意,谈谈构思(3、4人就行)说得很好,大家喜欢他们的构思吗?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十九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
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
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2.欣赏属于壮美范畴的器乐曲《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3.通过欣赏《大进行曲》片段,来分析主奏乐器。以及分析进行曲的'几个主要特点。
用连线的方式,对学生区别优美和壮美的能力进行检测:《夜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义勇军进行曲》。
找一首乐曲《歌唱祖国》,其中既有壮美又有优美,让学生试着说出它属于优美还是壮美。
其实有时候一首乐曲中音乐美的范畴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会有很多种。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完整的去研究它才是。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二十
一、乐曲简析: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二、教学目标:
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25分钟)。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
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十面埋伏》是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7分钟)。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拓展练习(15分钟)。
1.“我们这里有哪些同学见过兵马俑呢?大家都知道秦兵马俑的出现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它塑造了将军、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的将士形象。有谁能告诉我“俑”的含义吗?”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庄子称之为“象人”。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避邪的神物。)。
2.“我们已经听了两遍这首由琵琶演奏的器乐名曲,对它也基本有所了解,下面我想来做个小游戏,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古战场上勇士们英勇奋战的画面,也可以模仿书本上兵马俑的造型。”(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模仿,让同学作出点评。)。
(三)结束小结(1分钟)。
“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回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好好消化一下,今天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案篇二十一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喜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一、走进江西。
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严重领域这一理念。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
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心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三、学唱民歌。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解放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
4、出示难点旋律:
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凹凸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5、放全曲伴奏带,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并介绍“灯歌”。
6、音乐活动:
教师伴奏《斑鸠调》第一段指导学生模拟一场“灯歌会”。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小结:
教师小结,放录音《江西是个好地方》,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