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校长追悼词篇一
姚福生,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32年4月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赴波兰留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任主席团成员、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主任。历任机械部科技司总工程师、科技司司长,机械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1998年2月23日,姚福生院士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聘任为山东理工大学(时称山东工程学院)校长;20xx年4月28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聘任为科技顾问。
姚福生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xx年7月17日(星期四)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宾告别厅举行。
为了悼念校长姚福生,学校定于20xx年7月17日(周四)上午9时,在鸿远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悼念活动。
特此讣告!
山东理工大学姚福生院士治丧委员会
二○○八年七月十五日
校长追悼词篇二
中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原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月22日不幸逝世,享年83岁。
朴先生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主要从事民族管弦乐队的指挥工作,曾任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等数十家院团的客席、特聘指挥,并指挥中央歌舞团等团队出访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应邀担任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及新加坡华乐团、日本华乐团等民乐团体的客席指挥和艺术顾问。
朴先生还潜心于民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先后创作了民乐交响诗《牡丹仙女的传说》、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二胡独奏曲《在草原上》、交响合唱《中华颂》等近百首民族器乐和声乐作品。出版了专著《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乐队指挥法》《指挥入门》《民乐指挥概论》《合奏与指挥》《指挥艺术概论》《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等著作,对中国民乐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6年,朴先生与彭先生、秦先生共同发起创建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繁荣与发展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从《千人大乐》到历史巨制《华乐大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联络和团结海内外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音乐家,推动和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做出了突出而卓越的贡献。
朴先生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海内外民乐人的心中。
为沉痛悼念朴先生,定于20xx年1月24日上午10时45分,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楼兰厅举行告别仪式。
朴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20xx年1月23日
校长追悼词篇三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理论的学术泰斗、通信网络理论的开拓者、德高望重广受爱戴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2月6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先生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学习,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时值新中国诞生前夕,强烈的爱国之心促使先生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经香港回到祖国。由此,开始了长达60余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生涯。
先生于1949年至1952年先后担任上海新安电机厂和天津新安电机厂的总工程师和厂长,兼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2年起专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4年根据国家政务院的命令和邮电部的安排,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是学院创办人之一。1955年任北京邮电学院教授,1959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任第三、四届北京邮电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新中国第一套教学电视台的主要研制者和指导者,是我国通信理论、信息论、通信网理论众望所归的带头人,曾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主任委员,在我国首创信息工程专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先生历任北京市政协第二至第六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电子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和第二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评议组第一、第二和第三届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通信学报主编。编著的《信息理论基础》获得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编著的《通信网理论基础》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邮电部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7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事业上。他在学校第一个将自己获得的教育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奖金全部捐献给学校设立“信息工程特别奖学金”,以此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脱颖而出。在病重期间,先生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献出来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先生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先生的逝世,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先生,深切缅怀先生。
学校于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月九日治丧期间在科学会堂北厅设置灵堂(吊唁时间为每日8:00—20:00)、在校主页设置追思吊唁空间供各界人士、生前友好及广大师生校友缅怀吊唁。
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十二月十日上午十时整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特此讣告。
先生治丧委员会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北京邮电大学先生治丧委员会
二〇一*年十二月七日
校长追悼词篇四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理论的学术泰斗、通信网络理论的开拓者、德高望重广受爱戴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2月6日8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先生1921年1月5日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学习,以全优的成绩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时值新中国诞生前夕,强烈的爱国之心促使先生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经香港回到祖国。由此,开始了长达60余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生涯。
先生于1949年至1952年先后担任上海新安电机厂和天津新安电机厂的总工程师和厂长,兼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2年起专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1954年根据国家政务院的命令和邮电部的安排,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的筹建工作,是学院创办人之一。1955年任北京邮电学院教授,1959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任第三、四届北京邮电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新中国第一套教学电视台的主要研制者和指导者,是我国通信理论、信息论、通信网理论众望所归的带头人,曾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主任委员,在我国首创信息工程专业,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先生历任北京市政协第二至第六届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电子学学科评议组第一和第二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评议组第一、第二和第三届成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通信学报主编。编著的《信息理论基础》获得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编著的《通信网理论基础》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被评为邮电部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7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把毕生的精力用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事业上。他在学校第一个将自己获得的教育部优秀教材特等奖奖金全部捐献给学校设立“信息工程特别奖学金”,以此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脱颖而出。在病重期间,先生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存款捐献出来作为学校的教育基金。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先生是一座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先生的逝世,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先生,深切缅怀先生。
学校于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月九日治丧期间在科学会堂北厅设置灵堂(吊唁时间为每日8:00—20:00)、在校主页设置追思吊唁空间供各界人士、生前友好及广大师生校友缅怀吊唁。
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十二月十日上午十时整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特此讣告。
先生治丧委员会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北京邮电大学先生治丧委员会
二〇一*年十二月七日
校长追悼词篇五
中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原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月22日不幸逝世,享年83岁。
朴先生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主要从事民族管弦乐队的指挥工作,曾任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等数十家院团的客席、特聘指挥,并指挥中央歌舞团等团队出访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应邀担任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澳门中乐团及新加坡华乐团、日本华乐团等民乐团体的客席指挥和艺术顾问。
朴先生还潜心于民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研究,先后创作了民乐交响诗《牡丹仙女的传说》、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二胡独奏曲《在草原上》、交响合唱《中华颂》等近百首民族器乐和声乐作品。出版了专著《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乐队指挥法》《指挥入门》《民乐指挥概论》《合奏与指挥》《指挥艺术概论》《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等著作,对中国民乐的发展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6年,朴先生与彭先生、秦先生共同发起创建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繁荣与发展不可替代的推动力量。从《千人大乐》到历史巨制《华乐大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为振兴和发展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联络和团结海内外从事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音乐家,推动和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做出了突出而卓越的贡献。
朴先生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重大损失,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海内外民乐人的心中。
为沉痛悼念朴先生,定于20xx年1月24日上午10时45分,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一楼兰厅举行告别仪式。
朴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20xx年1月23日
校长追悼词篇六
中国共产党党员、三八红旗手,x公司退休工人张爱美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
幸于20xx年4月7日晚上8时病逝,享年88岁。
张爱美同志的追悼会定于20xx年4月14日上午10时30分在xx殡仪馆大厅15号厅举行。
特此讣告。
济南x公司
20xx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