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注重触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评价和反馈的策略有清晰的规划。最后,希望这些教案范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一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第67页、68页的内容。
1、能用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4、通过多种解法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愉悦的过程。
找准等量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等式解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指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一、课前寻找数学信息。
春天来了,桃花鲜艳,柳条嫩绿,松柏也披上了绿装,我们的校。
园变地更美丽了。
老师想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建议:
1、组长分派任务分工合作,记录个人查到的数据。
2、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交流信息,每人记录一份。
3、分析、处理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课中自主探索、交流。
1、交流、汇报数学信息及提出的数学问题。
2、教师提议:操场是我们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我们。
解决关于操场的数学问题好吗?(学生叙述题,教师板书。)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就是今天的智多星。
a、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轻声说说思路。
b、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有序发言,其它同学倾听。
c、汇报解法及思路,其它同学提问或评价。
d、总结用含未知数等式解题的方法步骤,及解题关键。
(找准等量关系,把数据和数量对号入座)。
3、春天树木是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来解决。
于树木的问题。
(学生叙述关于倍数的题,师板书)。
a、估一估松树大约有多少棵?
b、用刚学到方法解决,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c、谁能当小老师到前边为大家讲解,同学倾听提问。
4、开拓思维。
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为各班买了一个书架。
我校有17个班,每个书架320元。
学校共花了多少钱?你能用含未知数式来解决吗?有几种方法?
5、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用大家的智慧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二
1、让学生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画示意图解以现实为背景的应用题。
2、让学生利用画图直观分析、探究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3、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际创造有趣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
4、在《小组竞赛学习法》督促下,逐步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重点: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难点:
1、通过学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2、通过小组竞赛做题的竞争,慢慢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竞赛学习法》。
创设悬念提出问题。
(上课的提前一天或周五下午,给学生每人一份学案,让学生充分讨论准备迎接小组比赛,后面备有学案内容)。
(选做题暂不给答案,下课后,学生可用u盘烤走当参考),宣布评卷规则。要求:学案每做一题(不包括选做题),不管对错得1分,能作对的加一分,并会讲的再加一分,选做题做了并对且会讲的应加倍给分。(选做题让教师讲解后再让学生讲的不加倍给分。
小组组员之间先互帮互学对改答案,准备迎接其它组的检查。(大约用20分-30分钟,小组准备的越充分越好,若多数学生没准备好,可以再多给点时间让其准备,千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准备不好的话,先不小组比赛,下节课才小组比赛也行),此时老师巡回抽查每组中学生的自学情况,根据情况调整互帮互学时间,对于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可以演讲让优生先学会,再帮助差生学会。
一般每小组的前四名检查下组的后四名,(8人一个组)。
教师统计各组分数对全班小组排列顺序分数最低的小组起立向大家敬礼表示失败(也可以对第一名小组奖励)教师把比赛结果记录在专用本子上准备一周的总分评比。一周的总分数少的小组要替第一名小组打扫卫生一次。每周比赛结果也记录在专用本子上准备一学期的总分评比。
以下是备用内容。
学生自学内容(就是学案)。
先给大家讲一个当代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故事,苏步青教授在法国遇到一个很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数学家在电车里给苏教授出了个题目:
苏教授一下子便回答出来了,你能回答上述问题吗?你能把解决的方法步骤写出来并给大家讲一下吗?”
请同学们先画出示意图:
再由图填空:甲乙相遇时,他们共行的路程为()。
从路程的角度分析: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为()。
从时间角度分析: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如果设甲、乙相遇时他们所用时间为x小时,此时相等关系: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即甲行走的速度×甲行走的()+乙行走的()×乙行走的时间=()。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三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开始,是小学生打好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每个教师需要做到的,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优秀2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
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
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
(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
数:4+3=7(元)。
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
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
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
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
(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
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第67页、68页的内容。
1、能用含未知数x的等式解乘、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数学信息,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有条理思考的能力。
4、通过多种解法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愉悦的过程。
找准等量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等式解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指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一、课前寻找数学信息。
春天来了,桃花鲜艳,柳条嫩绿,松柏也披上了绿装,我们的校。
园变地更美丽了。
老师想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到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寻找数学信息。
教师建议:
1、组长分派任务分工合作,记录个人查到的数据。
2、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交流信息,每人记录一份。
3、分析、处理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课中自主探索、交流。
1、交流、汇报数学信息及提出的数学问题。
2、教师提议:操场是我们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我们。
解决关于操场的数学问题好吗?(学生叙述题,教师板书。)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就是今天的智多星。
a、学生自主探索,完成轻声说说思路。
b、组内交流。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有序发言,其它同学倾听。
c、汇报解法及思路,其它同学提问或评价。
d、总结用含未知数等式解题的方法步骤,及解题关键。
(找准等量关系,把数据和数量对号入座)。
3、春天树木是我们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来解决。
于树木的问题。
(学生叙述关于倍数的题,师板书)。
a、估一估松树大约有多少棵?
b、用刚学到方法解决,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c、谁能当小老师到前边为大家讲解,同学倾听提问。
4、开拓思维。
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为各班买了一个书架。
我校有17个班,每个书架320元。
学校共花了多少钱?你能用含未知数式来解决吗?有几种方法?
5、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用大家的智慧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更深地了解了“我们美丽的校园”。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教学资源:
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方法同上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猪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猪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
情境图。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2.会用减法解决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口算(20道)。
师:小火车开起来。
一、复习铺垫。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比如,比大小,比长短,比轻重,比多少。今天我们再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结果,还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1、比大小。
指出:教科书和练习本的封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
2、比长短。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来长短的,可以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使一端对齐,就可以比出长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一比。
3、比多少。(电脑出示:)。
第一排:7只小鸡图。
第二排:4只小鸭图。
提问:小鸡和小鸭是怎么排的?(一个对一个)。
这样对齐排列的好处是什么?谁来比一比说一说(能一眼看出小鸡比小鸭多3只)。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小鸭比小鸡少3只)。
小结:看来,对齐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谁多谁少,多多少,或少多少。这是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一个好办法。
二、探究方法。
1、多媒体出示例题的抓花片插图,引导观察。
估计学生会提出求和或求差的问题。
教师指出:求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我们已经会解决了。现在我们来解决“哪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个?”这样的问题。
2、探索例题的解决方法。
(1)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吗?(不能)。
那有什么办法能很快地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呢?(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出: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排列。
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一个排呢?
小结:看来,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列算式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研究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列算式计算。
(3)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口头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提醒学生说出单位名称,然后有学生口头对问题作出回答。学生边叙述,教师边作如下板书:
13-8=5(个)。
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
(5)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说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3、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接下来赵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学校的合唱队,好不好?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1页“试一试”中的图。
瞧!他们排练得多认真呀?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后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时要说出单位名称,进行口答,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
感悟:只要从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列出同样的算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括号里填什么单位名称,并让学生对问题做出口答。
提问:如果问题是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2、提高题。
(1)出示:唐老鸭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鸭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导:高多少其实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书包的价钱是24元,铅盒的价钱是10元,笔盒比书包便宜多少元?
提问: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少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题。
出示有关我们班级的一些情况: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年龄8岁的有13人,年龄9岁的有37人。
提问:根据上面的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由选择l-2个问题解答。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4两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红花片:
蓝花片: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13-8=5(个)。
口答:红花片多,多5个。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经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的过程。
2.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两根带子)问:你认为哪根长?(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到底哪根长呢?(让学生上台演示)。
2.提问:你是怎样比的呀?(学生说出比的方法)红带子比黄带子长出多少呢?你能把红带子长出的部分剪下来吗?(学生剪一剪)。
3.小结方法:要知道两根带子谁长谁短,只要把它们对齐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板书:比一比)。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排一排,比较多少。
(课件出示例1)提问:哪种花片抓得多?(红花片多)多多少个呢?
(1)同桌一人数出13个红花片,另一人数出8个蓝花片。先讨论:怎样摆可以一下子就清楚地看出红花片多几个?然后两人合作在桌面上摆一摆。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让一组学生合作摆在纸上)。
(3)组织交流:让摆在纸上的学生拿上台展示。
让学生说说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排)。
提问:红花片多几个可以看出来了吗?这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还能怎么说?(蓝花片比红花片少的个数)。
(4)小结:我们把两种花片一个一个对齐排一排,就能一下子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板书:排一排)。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都是指红花片和蓝花片相差5个。(板书:相差)。
2.学生游戏,感悟算法。
(1)每人自己抓一把花片,和同桌比一比,谁抓得多?多几个?(学生游戏,指定一组交流)。
(2)让两个不同桌的学生比一比:你抓了几个?你呢?谁抓得多?多几个?(学生回答)。
提问:没见你们放在一起排一排啊,你们是怎么知道多的个数的?(学生说出减法算式,教师板书)指着算式说说各部分的意思。
小结方法:只要从个数多的花片数里面去掉个数少的花片数,剩下的就是这两种花片相差的数,也就是多几个或少几个。(板书:算一算)。
3.运用算法,解决问题。
提问:对刚才小明小红抓的花片,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求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吗?
课件显示花片图,学生口答算式:13-8=5。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三、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1.课件出示例2。
瞧!他们排练得多认真呀?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2.你会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吗?(学生口答算式:24-20=4)说说算式各部分的意思,再次感悟:只要从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
3.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课件显示算式:24-20=4)。
4.讨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列同一个算式?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方法同上。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直接让学生口答完成。
4.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讨论:想提什么问题?
组织交流,随学生提的问题,课件逐一出示,说说如何解决?(学生口答算式)。
五、总结评价,应用拓展。
提问: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七
一、应用题的来源应具备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题化。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体现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练习及发展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另外,许多老师教学应用题时,将课题命名为“应用题”,这个名称在学生的大脑中并无多少概念,过于空洞,应更为形象与具体。比如,《游动物园中的问题》、《森林探险》等,相对于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工程问题等课题而言,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利于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强调,也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主动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发展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又例如,在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想办法由自己调制成一种盐与水的浓度为1:4的溶液。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在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解题而解题,而是在尝试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积极性提高。
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多样。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蕴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则是以表格、图文形式出现的,纯文字叙述的问题很少。所以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势必也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所有的条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解题的技巧性强,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帮助则不是很大。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标》中则明确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中。这样,既直观又形象,而且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出素材,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多样化的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的时候后,我们可以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究。如某一月的空气污染指数,某一个班学生测验的平均成绩等等。再例如“小青买了两本练习本,一枝毛笔,共用了四元钱。其中已知了一枝毛笔是两元钱,问一本练习本是多少钱?”这种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单一而且封闭,都是文字叙述,两、三个条件再加上一个问题。如果这种题目反反复复,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厌烦。如果是那样的话,做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对于同样一道例题,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现,如图文应用题。这样就使原本枯燥乏味,冷飕飕的数字罗列的应用题变成了活泼生动,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三、应用题解题的多样化、开放化。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解决问题的学习价值不只是获得问题的结论或答案,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体验方法,以形成策略。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目光紧紧地定格在答案上,更应该关注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稳固与形成,将逐渐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也将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而传统应用题大多数结构良好,答案惟一,解题方向明确,只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套用已经学过的公式和数量关系就可以解决。所以,毫无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
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来说,都是欠缺的。因此,要适度地引入开放性应用题,便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带来的封闭性,便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设还需要x天才能完成任务。40%/3=(1-40%)/x;(4)(1-40%)/(40%/3)。
又例如,现在有一种含有盐10%的盐水为400克,要想得到含有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这道题目有以下三种策略:
策略一:要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则需要加盐;策略二:要使盐水中的水变少,则需要蒸发水;策略三:还可以加入含盐量高于20%的盐水。由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学生找到了许多解决的方法,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例如下面一题:小明和小方同时从家中向学校出发。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方每分钟走50米。8分钟过后,两人则同时到校。问小明和小方两家相距有多少米?由于小明和小方家的地点不确定,所以,学生就会得出各种可能的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效果颇佳。
另外,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应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体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长短优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是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中,不一定有好坏之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加以肯定。不能仅关注解决问题的。
格式。
完整与否,答案正确与否。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重要影响。
四、应用题教学评价的全面化。
要重视解题过程的评价与反思,除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欣赏,体会成功的喜悦等情感、态度方面的功用以外,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支持。而在目前教学中,评价教学应用题的质量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应用题考试的分数。于是,便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不少学生应用题的分数很高,但是,实际上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有的时候,学生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变束手无策了。因此,过于注重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评价应努力实现评价考核多元化,总的趋势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应用题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诸多权利,那么学生便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他们便会成长为自信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想!
师: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
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
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
(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谁来解决?
生:4-3=1(元)。
师: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50-4=46(元)。
师: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3=7(元)。
师: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
数:4+3=7(元)。
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50-7=43(元)。
生: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50-4=46(元)。
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46-3=43(元)。
生: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
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
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嚷嚷)不够了!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
(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
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这个办法太好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