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教师编写教案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下面是一些教案编写的实用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一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二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用较准确、完整的语句讲述算式的含义。
3、学会口编8的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共4副图,第1副大森林背景图。第2副兔子图,以兔子裙子的颜色、兔子裙子的蝴蝶结、兔子头上的花、兔子的耳朵是否竖着。第3副小朋友栽树图。第4副花丛中的小蜜蜂。
从整幅图里找出它们的不同。
一、复习8的组成。
现在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碰球》老师和你们碰球的数字合起来要是8。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生:嘿嘿!你的1球碰7球。
合: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1和7。(方法同上,说出8的其它分合式)。
小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几的分合式?(8的分合式)。出示8的各种分合式。
二、学习8的加减法。
1、(出示森林图)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森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森林去郊游,你们想不想去?(想)可是,森林里的老虎大王听说你们要来,它设了几道关卡,要你们来闯关,如果闯过了,就到森林去郊游,如果没有闯过,就不能进去。你们说:“有没有信心闯过去”。
2、(出示第二幅图兔子图)请小朋友看屏幕,老虎大王的第一道题来了。草地上有一群可爱的小兔子,这些兔子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举手回答:(有的兔子头上有花,有的兔子头上没有花;有的兔子裙子上有结子,有的兔子裙子上没有结子;有的兔子耳朵是竖着的,有的兔子耳朵没有竖着;有的兔子的裙子颜色不一样,有红的、有蓝的)。如:那我们就看头上有花的兔子有几只?(6只)头上没花的兔子有几只?(2只)那这道题要我们算的是什么呢?(要我们算的`是一共有几只兔子)。哪一位小朋友帮忙把算式列出来?板书(6+2=8),请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列?为什么要用6+2=8,(6表示兔子头上有花的数量,2表示兔子头上没花的数量,8表示总数)。
教师讲解:这幅图告诉我们头上有花的兔子有6只,头上没有花的兔子有2只,要我们算的是什么?要我们算的是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就要把6只头上有花的兔子和2只头上没有花的兔子合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加法)用这个+号把它们加起来。(全体把算式读一遍)。
请小朋友还是根据兔子的头上有花和兔子头上没有花看能不能列别的加法算式?(能)请小朋友举手回答(2+6=8),你是根据什么规律列的算式?(交换规律)、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两道加法算式。请小朋友再认真观察图片,看还能不能列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分别列出8的加法算式:
3+5=8、5+3=8;1+7=8、7+1=8;4+4=8。小朋友说的很好,老虎大王很高兴,说你们第一关过了,请你们进入第二关。
3、(出示第三副图小朋友栽树)提问:图上有谁?(小朋友)小朋友在干嘛?(栽树)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这些可爱的动物,为了让它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所以每年的春节他们都要举办一次植树活动,今年老虎大王请他们每人栽8棵树。你们看,他们都栽到8棵树没有?(没有)那我们就来帮忙算一下,看看小朋友们各自还要栽几棵?那我们就按顺序从戴帽子的小朋友开始。老虎大王要他栽几棵?(8棵)那他栽了几棵?(3棵)谁能根据这个条件列出算式?(8—3=5)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把8放在前面?(因为8是总数)为什么要减3?(3是栽了的数量,也是一个部分数)5表示什么呢?(5表示还没栽的数量)。
老师讲解;总数已经告诉我们了是8,这个小朋友栽了3棵,这个3就是一个部分数,那我们求的就是另一个部分数,用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一个部分数。现在我们已经帮这个小朋友算出了他还要栽5棵树。那我们也帮其他的小朋友算一算,看看他们各自还要栽几棵树?接着看第二位小朋友,她栽了几棵?(1棵)她的速度慢一些只栽了1棵,到底她还要栽几棵呢?请列算式:8—1=7,她还要栽7棵才能完成老虎大王布置的任务。再看看这位小朋友,请小朋友认真看图再列算式:8—2=8、8—5=3、8—7=1、8—4=4。(把算式读一遍)。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三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60小格。
2.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2.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守时和惜时的良好习惯。
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学生自带闹钟。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四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
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
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第2课时计数。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按数群计数。
1、学习1-20按群计数,5个5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5个红棋子,再插5个黄棋子,5个蓝棋子,5个绿棋子,一共2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活动结束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第3课时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
操作发现法。
教具、学具:1~5的数字卡片,5个正方形,5颗豆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数数练习:顺数1~5,再倒数。
2.手指表数:教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手指表示。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拿出4个正方形,然后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分看,有多少种分法,看谁的方法多。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同位互相帮助。分好后,可以同位交流。2.交流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4个正方形分成两份,现在谁愿意告诉老师你自己的分法。(让学生回答)刚才,大家都想出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现在老师请你们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一个也不漏呢?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有按顺序分的,马上让他上台展示)现在,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请他来教教大家。(让这位同学上台展示)展示如下:
3.全班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
4.引导写出4的组成:把刚才用学具摆的用数字表示,该怎样写呢?板书:
5.指导读4的组成,读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4分成1和3与4分成3和1是一样的。
6.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分正方形的方法来发现4的组成,那5的组成你们会吗?
7.小组探究5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8.检查学习情况,让学生汇报后,指名板书出5的组成,最后整理如下:
9.自学3和2的组成。
10.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5以内数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玩猜一猜的游戏。
(1)教师示范:告诉学生老师有5颗豆豆,现在老师分两只手拿着,右手有1颗,那请你们猜猜老师的左手有多少颗豆豆。为什么?学生说出:因为5可以分成1和4,所以左手有4颗)再变着数猜。(2)师:老师请你们拿着豆豆,同位互相猜。(3)师:老师再请你们和书上19页的这位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把猜的结果写在书上。2.举数字卡片练习: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如:教师出示4,学生可以举出1和3或者2和2的数字卡片。
3.连线练习(先连组成5的,再连组成4的)4.在方框里填数5.同位互相说说5以内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然后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五、作业把5以内数的组成说给家长听。
六、课堂效果。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5以内数的组成,又通过各种练习,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组成。
第4课时5的加法。
教学内容:5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2.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五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
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六
教学是单调,枯燥的。再加上学前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注意力,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让幼儿认识4,会数4以内的数量。
1、通过数数、认数、看看、玩玩、说说、贴贴、摆摆等形式,感知4以内的数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方法:带读引导游戏。
一、复习(1)从1数到3。
(2)2、3的组成。
二、新课1.数数量是4的物体。
(1)出示4只小狗课件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
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
学生回答后,师说:3只添上1只是4只。3添上1是4,这是小狗个数4。带领幼儿读。
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
板书:“4”。领读数字4。
说明:“4”字像国旗迎风飘,两笔写成,第一笔写撇折,第二笔写竖。
(2)拿出4个苹果演示数数。
教师提问:出示苹果,“这是几个”?先一个一个数,再总体问多少?
(3)出示粉笔,让幼儿上台数出4只粉笔。
(4)出示杯子,让幼儿上台数出4个杯子。
(5)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4的物体?(启发幼儿说出:桌子是四条腿、凳子是四条腿、小汽车是四个轮子、……)。
三、教学4的组成。
(1)学生拿出4个苹果,把它摆成两堆。教师巡视。
(2)让学生说不同的摆法,(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着重说明3和1组成4,1和3也组成4,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所以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1和3组成4。还有2和2组成4。
师生活动:请4个小朋友上台练习(4)练习4的组成。
a、齐说4的组成。(3和1组成4,2和2组成4。)。
b、教师提问:“3和1组成4,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4的分成。
四、师生互动游戏:
1、请小朋友伸出手,数数自己的小凳的有几条腿?
2、数数教室墙上的标语“好好学习”是几个字?
3、用手拍桌子4下。
4、找朋友,在贴好的数卡下面摆学具。(出示课件)。
5、小结:一只小羊四条腿,小猫小狗四条腿,都可以用4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五、指导书写。
1、讲书写4的方法。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4,交流后小结。
3、交流。
4、幼儿练习写。
六、活动拓展练习,编儿歌巩固对4的认识。
你们发现路上跑的车,哪些车是4个轮子?
一个轮子什么车?一个轮子独轮车。
二个轮子什么车?二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四个轮子是汽车。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七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八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3-4;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3-5;4、会写3、4和5。
教学重、难点:写3、4和5。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3、4和5、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3-520分钟,写3、4和5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和2。
2、请生用点点表示1和2。
3、请生用物体表示1和2。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请生写1和2。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4。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耳朵?你们有几只耳朵呀?谁来帮我数四只粉笔。谁还能数出4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4像红旗迎风飘)(出示课件)数红旗。
3、引出5。5怎么表示呢?谁来用点点表示。想知道怎么写吗?(出示课件)像什么?(5像称钩来买菜)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3、4和5。
四、作业写3、4和5各8排。
教学反思:有些孩子3和5写不好,有些孩子喜欢用以前的手势表示5,不是不行,只是为了以后用手指算数时更加方便,要求学生用大拇指表示5。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九
1、学会观察、分析画面,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尝试编5以内的加法。
2、认识“+”、“=”,知道式子的含义。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
1、编题图画。
2、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1、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个地方认识吗?(出示羊村画面)。
师:羊村里都住着谁呢?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人在不在。(出现喜洋洋、美羊羊、懒洋洋)。
2、基础部分。
师:咦?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家好像都不开心啊,连聪明的喜洋洋也不高兴,看来大家都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1)编题一。
a师:美羊羊又遇到什么困难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现“草莓题”)。
b师:你看到了什么?(盘子里有四颗草莓,盘子外有一颗草莓。)。
这只小问号想问我们什么呢?(一共有多少草莓)听听你说的对不对。
谁能像殷老师那样说一说?(请1名幼儿)。
分角色:男生说第一句,女生说第二句,老师说第三句。
“4”代表什么意思呢?(盘子里的四颗草莓)“1”代表什么意思?(盘子外有一颗草莓)“5”代表什么意思呢?(一共有五颗草莓)。
d、师:(指着式子,带领幼儿说出式子的意思)。
盘子里有四颗草莓(4),盘子外有一颗草莓(1)一共有(=)五颗草莓(5)。
美羊羊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看看她满意吗?
(2)编题二。
(出示“蝴蝶题”)。
b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三句话来说?(请有1名幼儿)你真棒,请你当回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又来了,谁会一边说一边写式子呢?(请幼儿操作)。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查找答案。
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一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活动准备: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的分合式: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
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4、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二
活动一:引导看图(图自备),认识数量1。
1、图中有什么,每种东西有多少只桶、2个球拍。)。
2、说说图中的名称是什么。
3、认识找一找,教室内的物体是2的有哪些)。
4、引导看书上的图画,说说图中的物体各有多少,并把它。
们与相应的数字连起来。
5、书写数字:1和2。
6、巩固练习:读给同伴听。
活动二:引导交流,加深对1的认识。
1、图上的东西每种有几个,幼儿交流回答(苹果1个,梨2个)。
2、谁多谁少,是1多还是2多(幼儿回答1少2多)。
3、教师说2比1多几,1比2少几(幼儿回答多1少1)。
4、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2>11<2,读作2大于1,1小于2.
5
认识3和4。
学习目标:
1、理解3和4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2、读3和4.
重点活动:书写3和4。
活动一:认识数量3和4。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手中的小棒和三角形有几个。数后交流,展示结果。
2、小组合作数2根小棒再添1根是几根?再添一根呢?讨论交流,展示结果。
活动二:游戏。
1、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下数摆小棒。(师巡视其它小组)。
2、2个苹果再添上1个是多少,一样多吗?幼儿回答并摆出小棒。
3、教师板书3和4,幼儿读、记、书写3和4.
4、练习第2页上的作业。()。
5、找出教室里相应3和4的东西。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和椭圆的基本特征。
2、能从许多图中辨认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重点: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圆形和椭圆形。
活动一:认识圆形。
1、教师出示图形,让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像。
什么?
亮圆又圆,就像手里的小盘子;书上的苹果圆又圆,好像我们的小圆脸。(教师带幼儿读儿歌)。
活动二:认识椭圆形。
1、出示椭圆形,提问:这个和前面的图形一样吗?2、小组讨论交流:说出椭圆形的特征。(3、交流讨论:2个图形在什么地方不同。
4、小结:没有边没有角的图形,稍有一点长的叫椭圆形;
它和圆形不相同,圆形是没有边没有角,圆圆的。5、作业练习:请小朋友找出圆形片片,椭圆形片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
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
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
活动一复习引人。
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
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
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
边,4个角。
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
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
边。
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
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
认识5。
活动目标:引导孩子通过添画感知数量5,并能正确书写5.活动重点:理解5的实际意义;并准确书写5.
活动一:经历数数。
1、复习数字3和4;3是2添1;4是3添1;4添上1是。
多少呢?(是5)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幼儿操作,怎样把4变成5.3、认识数量5.
4、分组操作并交流结果。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三
:10的组成时间:
执教老师:全宏丽。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活动准备:
1、教具:10张小动物卡片、1---10的数字卡。
2、学具:小朋友操作学具。每桌10个小正方体……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
出示9的组成卡片,让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10个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
2、引导学生把10个小动物分成那两个部分。
3、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4、小朋友动手操作。
让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两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6+4=10(个)。
这节课我们学了10的组成,让小朋友们读一读10的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四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教具: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学具: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苹果?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五
1、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感知8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运用互换和互补规律,猜测抓握花片的数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物质准备:花片若干、记录纸和笔。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可爱的鸭子》。
1、以拍手歌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玩法:先确定一个数"7",教师拍一个数,幼儿拍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前面确定的数"7"接着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出示7的三组分合式(即1和6、2和5、3和4),引导幼儿用互换规律说出另外三组分合结果。
2、以游戏"猜一猜"学习8的组成。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每组都有8个花片、记录纸、笔。一个藏,一个猜。
藏的幼儿把花片分别握在两只手里,出示其中一只手的`花片数量,让猜的幼儿根据其数量推测出另一只手握的花片数量是几。
猜对了之后把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同时用推理的方法推出另一组。如:出示花片"1",另一幼儿猜"7",并记录结果,同时再推出另一组是7和1。
3、师幼分享交流。
师:8有几组不同的分法?
幼儿结合记录纸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有序地排列分合的结果。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继续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继续玩"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幼儿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六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七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三、完整学习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1、集体学习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八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进行10以内的唱数活动。
2.能按正确的顺序唱数1-10。
3.能合着身体动作有节拍地唱数。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学具:小矮人指偶,卡纸制作的10步阶梯。
一、游戏:小矮人上楼梯
1.老师操作纸偶讲故事:
小矮人很想爬到高高的楼梯上去玩玩,看看上面有什么。小矮人一边爬楼梯一边有节奏地唱数:12345,678910。小矮人爬到了10步高的楼梯上,他高兴得跳呀跳,向小朋友们挥挥手。
2.请幼儿用手点桌子或身体某部位,老师操纵小纸偶,师生一起有节奏地学小矮人唱数,反复唱数几遍。
3.幼儿操纵小指偶玩上楼梯唱数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唱数的情况,能否按正确的顺序唱数,是否有节奏,手口能否配合一致等。对不能正确唱数的幼儿老师可操作教具同小朋友一块玩游戏,带领幼儿唱数。
二、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
1.请十个小朋友当小矮人。老师一边唱一边轻轻摸小朋友的头。边唱歌曲《十个小矮人》。
2.十个手指头当做十个小矮人,一边唱一边伸出手指头。
三、户外游戏:小朋友上楼梯。
带小朋友到教室外楼梯处,边上楼梯边唱数。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十九
1、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识概念。
2、培养幼儿准确数数的能力。
3、加深10以内数添加"1"或去掉"1"的关系。
盘子、糖果、数字卡片
过程一:复习读数,数数
1、全班齐读数字卡片
2、指名两人读数,读得熟练的给予鼓励
3、1个1个地数,数到20
4、2个2个地数,数到20
5、5个5个地数,数到20
6、10个10个地数,数到100
7、全班说出10以数内的单数和双数
过程二:导入游戏(请客人吃糖)
教师:小朋友你们家里经常来客人吗?你们是怎样招待的呢?
幼儿:经常有客人来,我拿水果、倒茶招待......(幼儿尽情地说)
教师:好,看来小朋友们对客人都很热情,今天我们旧来做一个游戏。
板书:《请客人吃糖》。当主人的一定要大方啊!客人也不能贪吃呀!好不好?想玩吗?
幼儿:好,想玩。
教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游戏规则,我也给大家已经分成可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朋友当主人,其他的都是客人,主人根据客人需要糖的个数跟客人发糖,客人先想好要几个,不能都吃同样的糖(数字都在10以内的,发给大家的糖不能吃)。
教师:游戏开始,把装有糖的盘子发给主人,每组小客人挨着说出"我要几个"主人就按客人的要求发给他们。教师逐个巡视。
幼儿:数一数是不是给自己要的糖一样多,双边活动。
教师:小客人,你们看看你的主人发的糖对不对,如过不对就给主人说:"还少几个或多几个"补发后可以继续另选主人再做一次(略)
过程三:读教材(翻开数学教材第8页)
老师:刚才这个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
幼儿:开心。
老师:主人给客人发糖都非常准确,客人也很小心,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翻开书,指导看懂图意,图上的小朋友他们要吃的糖和发给他的糖对不对,大家帮他们数一数。
幼儿:小朋友边数边回答:"小东少了一个,小强多了一个,小刚少一个。"
教师:小朋友看得很仔细,那么小东还要添几个才是他们要吃的糖(1个)、小强呢(多了一个)小刚呢?(少了1个)你们都能干,有你们的帮助,他们都吃到了自己需要吃的糖,笑得多么开心啊!
幼儿:动手帮图上的小朋友添上或划掉。老师巡视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和老师做一做游戏,小朋友说要几个,老师故意多发一个或少发一个启发他对不对,还差或还还多几个。反复几次。
教师:小结:好了,今天做游戏大家都很棒,数数非常准确,还知道了添一个或划掉一个和自己的一样多。
过程四:休息全班做拍手游戏。
过程五:平均分糖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吃糖吗?想吃多少?
幼儿:想吃。我要7个,我要3个......
但是有的贪吃了,你们都是乖孩子,老师一定是公平的,每人都吃同样多(4个)好吗?
幼儿:好教师:那么你们数一数你手里的糖和老师要你们吃的糖多呢还是少?
幼儿:根据自己的数说说,主人端着盘子多了就拿出来,少了就添上,教师逐个巡视,加已点拨。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二十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 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二十一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看图学习7的加法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二十二
活动目标:
1、认识单双数,理解其实际的意义。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应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卡、平衡木、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卡,请幼儿点数出图卡上圆点的数量,并圆点找朋友。
(2)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图卡分类,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
(3)小结单双数的意义。
幼儿在自己身上和生活中寻找单双数
(1)引导幼儿发现10以上的单双数的分辩方法。
(2)说说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单双数
幼儿扮演小司机,教师扮演交警,司机根据交警出示的日期牌,按单双号过桥。
活动思考:
《认识单数和双数》对幼儿来说是新知识,因此为了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引入生活中单双数的实际应用。使孩子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使之体验其中的喜悦与成就感。最后的游戏活动也把活动推向的高潮,让孩子们能运用单双数解决问题,从而将数学活动溶入了日常生活中。
学前班数学教案范例篇二十三
从学习环境看: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都非常美观、形象、富有童趣。而小学教室一般由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等教学设施构成,对孩子的吸引力降低。
从学习方式看: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课程。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而在小学,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比幼儿园老师相对减少。
从教学方法上看:幼儿园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则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课堂大多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从行为规范上看: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喝水、上厕所、说话、玩玩具,在升入小学以后都不再被重视。孩子在上课期间,抱臂坐正,不随便 说话、发言先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中。
1.轻描淡写,漠不关心
不到来自父母的重视与关怀,更谈不上主动发展了。
2.简单粗暴,施加压力
个别家长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把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归结为调皮捣蛋,经常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一天到晚就知道调皮捣蛋,我不管你,到时候老师会好好收拾你。”“连十分钟也坐不住,到时候你就等着让老师罚站吧!”听到这些语言,幼儿对小学还有什么向往与企盼?大概就只剩下恐惧与不安了。
3.重视知识,忽视习惯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提前认字、学习拼音、学习英语、学会算题等知识技能,却忽视了对幼儿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忽视了诸如观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因孩子过早地接触小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入学后的学习兴趣激发与能力的持续发展。
1、物质准备:文具切忌玩具化
入小学,必要的学习用具不可缺,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实用的学习用具。现在商店里卖的文具盒花样很多,颜色鲜艳,但文具盒最好是简单实用大方的,不要让过于繁琐的文具吸引孩子上课的注意力。
文具不能太多,铅笔、尺子、橡皮、削笔刀是文具盒里必备的。4-5支铅笔,在不削的情况下就够用一天了,提倡用简单实用的橡皮和削笔刀。一年级的新生,文具比较容易丢失,而且很多小孩的铅笔款式和颜色都一样,分不清,所以建议家长买上标签纸,写上孩子的姓名,缠在铅笔顶端,贴在文具的.上面。
买书包时还要掂一掂书包的重量,过重不利于孩子身体发育,所以要挑选既轻又结实的书包。
就扔掉用新的,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节约用纸。可以把孩子没有用完的本子装订起来,用来当练习本。
2、生活准备:学点简单劳动技能
有的学校会在开学前,或者开学第一天开展入学教育或者新生家长会,届时学校会对作息时间、功课表、各科的学习要求等广而告之。孩子可以在这一天提前认识学校,包括学校都有哪些规定,各项设施都有哪些作用,厕所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等。
现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家长包办的比较多,入学前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非常有必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书包、文具盒、书籍、书桌),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要用的铅笔削好,所用的物品准备好;本子、书角揉皱了,要学会抻直;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等。
入学后,孩子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外,还要分担班级和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所以平时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