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探索优秀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当老师这么多年,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读了当代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来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学生渴望的是平等、公平、公正。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应当建立在平等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有裨益。
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都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竟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书中讲到学习语文时“让学生当一当老师”,让学生把语文课当成自己的自留地,让学生参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从备课、讲课、疑难问题解答、命题考试、讲评,全有学生自己“演戏”。年底考试,语文成绩却非常好!在语文课上试验的“包产到户”,解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问题。由此看来,一切的教育都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不正是因为没有了教师“口若悬河”的分析讲解,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机械训练,才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吗?就像幼儿学走路,的确需要扶持,但决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学会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开扶持的双手以后。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原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其实不是,书刚刚翻开几页就被李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动了。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故事,展示鲜活的教育理念。就像书的一开始李希贵老师就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讲到“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感悟尤为深刻,李老师说用长者的人格、智慧、胸襟、欣赏和尊重去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由此,我想到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费尽口舌,但由于自己言与行不一致,结果事倍功半。
比如,我们教师平日教育孩子升国旗时要行队礼和注目礼,而我们个别老师做到了吗?三个两个在那讲话,这让学生怎能做到?再比如我们教师天天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卫生,见到果皮纸屑要弯腰捡起,而我们老师见到主动拾起了吗?或者让学生捡起,甚至有些老师视而不见,着无形间就给个别学生留下了钻空子的余地。“xx老师见到废纸都不捡,我也不捡。”试想,如果老师都能够以身作则,或许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你在这张白纸上涂上什么颜色,便是什么颜色。可以说他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模仿家长、教师言行的过程。其实,你的一言一行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及自己的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早就听说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中实行教育改革的成功举措。这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觉得着实收获良多。李老师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
说实在的,我甚至谈不上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鼓舞,决定制定看书计划,丰富自己,丰富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
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就越多。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这成了我每一天的享受。
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明白: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当老师这么多年,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捧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如春风扑面,又觉如醍醐灌顶。李老师以不加粉饰却饱含智慧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教育图景。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全书共分四个篇章,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认真思考。第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介绍了他进行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李老师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讲述了他自己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到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变化与实践。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教育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捧读此书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关于他的语文教改观的思考。
李老师指出,“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认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于是,在教学中,他从履行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做起,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为依托,开始了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常动人的语文教学蓝图。他在语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博大的襟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十分钟: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中。材料的内容多样,获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这一改革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
为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项改革就是他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他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成功了,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改革中他发现,一些课堂中充斥“假问题‘以求热闹,却没有注重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行为,只顾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其实是不健康的,正因为他有了这一发现,才有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显示了闪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二、关于他的学生观的思考。
李老师认为,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能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老师没有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危险的河流。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的淋漓尽致。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作者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带领上高一的儿子逛公园的朋友,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作者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我们的评价问题,想到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这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作者和老师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评价问题。这一年,在作者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特别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明拉家常,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次,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李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们去品读。
这本书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著述的,李校长是我们山东人,他以教学线、教育线、管理线三条线为线索,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叙写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阐明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虽然书中的案例多是高中的案例,但他的思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班级的明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大班时父母就离异了,孩子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住在了一起,老人年纪大了,闲赋在村里,爸爸腿有残疾,在一家工厂三班倒,孩子和爸爸的交流非常少。老人觉得孩子很可怜,所以格外惯着他,明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老人“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这个没妈的孩子”。明每天晚上都沉迷于手机中,从不完成作业,也是班级里朋友最少,最不愿说话的那一个。虽然在学校里我采取了各种激励的措施,但明从不为所动;虽然我多次走进明的家,但爷爷奶奶的观点就是“我的孙子不用别人管,他想怎样就怎样”。对于明而言,教育真的是苍白而无力的。
最终我不再执着于他的学业,而更多的去关注他的快乐。家访时,为老人带上一箱奶,为孩子带去一本书,问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在校时,关注孩子每天的吃饭情况,鼓励与小伙伴之间的融洽交往……没有批评、没有说教,也没有期望。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不教育”反倒让爷爷奶奶着了急,“老师,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作业不完成怎么办?”我的“不教育”也让明有了改变,“老师,我能不能也找一个小老师?”
教育真的应该是润物无声的。正如李校长在工地上因为少年意气的“轻狂”,仅仅是参与与体验,感同身受中丢弃了自己对工人的嫌弃,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
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触颇深,特别是书中写到“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这个篇章时,使我认识到在我身上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而作者正是在遵循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下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他在书中写到“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纲上线’,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不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平时我们一直强调对学生民主、平等,其实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现在面对着应试的氛围,时常我们就会用成绩去判断学生在各方面的优劣。大致的观点是,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不会犯错误,因为他们勤奋好学,没有时间精力去犯错误;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往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惹事生非,捣乱出错的往往都是他们。于是,我们看学生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
如果是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也许我们不但不会去责骂,有时老师还为他们开脱责任。可是,如果是成绩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但要写检查,还要顺便教育几句:你看你,为什么成绩差?就是因为没有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调皮捣蛋。成绩好的学生不仅从老师那里享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成绩差的学生恐怕就只能领略一下寒风般的凛冽,不把过去所犯的错一并算总帐就已经是很大的造化了。
欣赏孩子等于孩子的成功。作为人师,当教鞭扬起时,“再忍忍”;当耐心快丢弃时,“再等等”;当粗俗的语言要出口时,“再留留”;当学生走神时,“先停停”;当学生出错时,“再想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悄悄告诉学生他的优点,悄悄告诉学生你对他的喜欢,悄悄提醒他的错,悄悄传递你的爱,你会发现,学生正在悄悄改变,数学课堂会成为快乐的学习园地。
学生在意的是我们对他们那一刹那的肯定性的评价,良性的谎言也会激励学生向前奋斗一段时间,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良言美语,少些狂风骤雨。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美丽,只是我们没有发觉罢了。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们的眼睛里。
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建立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孩子们平等的交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的呼吸,”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
闲暇之余,虔诚地拜读了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钦佩于李老师对教育改革的魄力与智慧,也钦佩于他对教育的深层次的独到见解。掩卷沉思,李老师的一句话一直在脑海中呈现,“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是啊!没有爱,哪有教育。
正因为有爱,才会“教育,应该从平等开始”;才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因为有爱,才会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信任与尊重,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如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充满朝气的生命个体,我们教育者应该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而非自己的功成名就!
爱的教育是宽容与尊重。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教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的教育是赏识与激励。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而教育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都渴望得到阳光。教育应该多些赏识与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首先要有爱,更要像李希贵老师一样会爱,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教育才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今天下午我把李希贵校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从57页读至106页,在这其中我有了一番感悟,现将所读所思一一道来。
19__年7月5日,李校长新任高密一中校长。在他上任的第一周便连降了两天大雨。由于学校地势落差大,校园北边地势低,排水系统也不完善,处在北边的食堂深受影响,一到下雨天,就会形成一个最深处近一米的大水湾。学生打饭时,纷纷卷起裤腿蹚水进食堂。这一道风景线,苦煞了李校长。他找炊事班的班长,又找管理生活的`老师,听他们的言辞好像都没有办法解决。于是,李校长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会,同他们一起算了两笔账。
第一笔账:一顿饭过“河”的人次。如果把饭提前运到“河”对岸,只要十个人过“河”就可以了,而按原来的过“河”方式,就有一千多人涉水过“河”。
李校长的这个会,在我看来,他涵有两层含义。从表层来看,他是向大家传达在自然灾害下,我们的损失怎样降至最低。他在教会大家用经济学的头脑分析效益与损失。当然,这两笔账的思路想通了,事情也就看明白了。从深层来看,他心中有人,有老师有学生。也从侧面看出他有一颗仁心,这颗仁心使他不忍看到老师和学生为了吃顿饭使裤子湿漉漉的去上课,他能体会到那种难受。他看得更高,他的境界更远。李校长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周遭的世界,变得靓丽可寻,暖意融融。
就这样,经他的点拨与开发,学校的工作者们顺利地站在了以“学生在我心中”为主题来思考工作的着眼点。我们提倡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就应该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着眼点吗?我看李校长做的就很好。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令我感动及尊敬的白沙中学。恰好我们学校与李校长笔下的四中有着意外的相似。每逢暑假,也是夏季降水量比较多的季节,我们白沙中学的校园里低外高,所以,我们的主干道以及左右两边道路的积水不易排出。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勤老师们在开学前两周就着手动工清理雨水、污水、电线、电缆等工作,为我们顺利开学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当然,这都是他们竭尽全力努力付出换来的。而今我脑海中依然能清晰地再现出我们白沙中学的老师们在正能量群里为他们无私的付出纷纷点赞、深受感动的画面。
学校站在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生活、学习的角度来管理,这样的管理本身就体现着为公、为善、为人的光芒,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怎能不愉快!怎会不幸福!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这句话是李希贵校长在《无事可做的班主任》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同时,我也看到在他后面三篇文章中也印证了这句话是十足的正确。
在没有家长与老师的约束下,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尊重,更是信任。比如艺术节全权交给孩子组织策划与举办、无人监考、足球俱乐部、李大为的“意外收获”,全程都没有老师的引领、插足与帮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身与心与脑的锻炼,他们收获失败与挫折,他们也收获坚强与无畏;他们收获自信与信任,他们也收获新奇与活力。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更新的机会、我们也应该给他们成长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去领略生长中的阳光与雾霾、风沙与雨雪、电闪与雷鸣,个中的成与败、兴与哀、喜与怒,一遍遍去体验去承受去打磨,然后一次次去总结去完善去丰盈自己。
我为什么会有这般触动?首先缘起我的儿子一森。他在一岁七个月大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套牙具,刚开始我和岳刚教他怎么刷牙,他那时候能听懂我们说的话,模仿得很好,自己刷。可在一旁的我就是担心他不会刷,于是我从他手里夺了过来,说:“妈妈帮你刷。”可一森立马就回驳我说:“不!我刷!”后来,慢慢我放手,他果真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再后来上厕所提裤子、退裤子、吃饭、修理玩具,也都是一副自信的架势——“我弄”!直到现在,我若插手帮他干什么的话,他会反过来问我说:“不是我弄吗?”“给你说了我弄,你还弄!”每每听到被儿子训斥的话,我心里竟可笑地喜滋滋甜滋滋。
从一森他乐于尝试自己做事情,做完以后还要再夸一夸自己做的如何,我知道他体验到的是自信。一个内心充满自信的孩子,对生活也一定充满了向往。
其实,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自己的学生是一样的道理一样的路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由与尊重的大天地里,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绽放自己!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历过的小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他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那么,他如何让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李希贵老师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改变我人生的哲学命题。”
李老师办学有着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正是他管理思想的灵魂所在。作为校长,李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这里面有着管理的最高境界。”他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乐的事情。那么,怎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师的根本目标是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既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书育人的归宿。从这个目标出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眼中无差生,牢固树立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的观念,正确处理分层教学与关注全体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强责任,走向成功”。
但是,这种本应属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的爱并非像阳光那样均匀洒向每一个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常常要处理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占用了班级管理中绝大多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任课教师上课最费心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维持好课堂纪律,如何让问题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我们无可厚非,但对绝大多数同学的忽视却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则,但面对教室里几十名生动活泼但性格迥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让你费心费力、焦虑不安。我们应积极想办法应对,不忽略每一个小的进步,不放弃每一次积极的努力,坦诚相待,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班级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势群体”,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们自己眼里,他们不聪明,智力不如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学,正是学校的“纸杯diy社团”活动让她有了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是主角之一;在这个舞台上,她的自信被唤醒,内驱力被激发。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时,点滴的进步就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促成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时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评价,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的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的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温馨校园!
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没有谁,因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没有谁因为不如比尔盖茨就放弃自我。作为教师,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条件下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记得那是一个开学季,五年级刚从外地转来一个学生,小姑娘比较聪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学习起来英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其它学科比较起来还算可以,尤其是绘画特别出色,画起来的小动物都栩栩如生,画起来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与他人也不太合群,对班级的各项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积极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班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绘画比赛,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满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标,我利用此次活动,大力表扬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学习的良好风气,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以后各项工作都积极地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温暖,与班上同学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学习等各项工作都积极起来,直到现在她都已经毕业了,还时常到学校来看望曾帮助她的所有老师,感谢曾经地付出。作为老师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这也是我们要尊重的地方!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的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
教育家李希贵提出“自由呼吸的教育”深深吸引着我,一连串的问题冒出来“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就这样,我怀揣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完了这本著作。每读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就如同给我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仿佛我在与大教育家促膝长谈一般,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完善。
我是一名怀揣着梦想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的教学经验虽然尚浅,但我却拥有着无限大的激情。学校领导信任我,任命我为四年级的班主任。但或许是我低估了四年级的教学难度,没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及心理准备,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如同一台工作机器,要面对处理不完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纠纷”。面对41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我居然开始有些束手无策了。无奈之下,我学着“伪装”自己,戴上“严厉”的面具。孩子们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会立刻尽收我的眼底,哪怕只是动动铅笔,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我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我渐渐发现自己的方法有些顾此失彼,我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现在的他们,好动、好玩儿、都是他们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我若硬是要求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他们自然无法达到我的要求,这不仅会让孩子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也会使我和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百害而无一利!
素质教育,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可开发可创造的地方。我们班的学生是多才多艺的,但我把优秀的标准单纯定为学习,导致很多孩子只能是偷着画画、折纸。李希贵老师再次为我带来了一方清泉: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我们班有一名男孩,特别调皮,甚至有些多动,我疲于对他错误的纠正,对他特长的开发很疏忽,但有一点,这个孩子画画非常棒,在班里数一数二。现在想来,这名学生不正是未来的达芬奇吗,我评价学生的标尺太窄了,差点扼杀了他。
教育是一门艺术,人人都在探索。我是一名新教师,拥有书本上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要慢慢体会、琢磨,在实践中慢慢成长。努力使我的学生在自由呼吸下成长,使我的学生成长为幸福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李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们去品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我认真地阅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这本书。畅游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带给老师们激情和工作热情,因为新教育是行的教育。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十大行动,更有以十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系列课程。其中以“晨诵——午读——暮醒”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则力求恢复职业尊严和自信,以有效教学为基础,以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
新教育注重老师的专业阅读和成长,引导老师在读好书之后,要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等等。然后朱老师开通了教育在线网站,依托网络平台,让很多老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长的精神家园,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探索,老师共同进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
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了一批名师,也幸福了一批孩子们,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很多老师都认为写作好像都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很多数学老师也成长为了名师。因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他们所使用的,所教学的,是曾经被人类视为上帝语言的奇妙的数,是被伽利略称为书写“宇宙之书”的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无论是中国人对圆形的迷恋,还是魔比斯环的神奇,以及日常生活背后隐秘地运营着、支配着这个世界的数字,都让人不得不对数学学科怀着敬畏。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一切思维中最为严谨可靠的。可以说,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事物。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符合数学的以及接近数学的理论及事物。也因此,明代徐光启在翻译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时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数学家哈代则说,发现数学真理是人类最奇妙的经验。是的,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图形和数据,而是自然、社会、历史背后的神秘,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发现的最可靠的武器、工具。优秀的数学老师,同样能够在课堂上发掘出数学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重视这个发现数学之神奇的过程。而且,在所有学科教学中,数学是目标最为清新,最能全面训练、准确反馈,以及提供智力挑战的学科,数学的课堂上,应该完美地实现这一切。”
这一切,诚如帕克,帕尔默所言:“通过对我们认知的探索,一个真理的概念突现出来,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当我阅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而感到庆幸和骄傲。数学的魅力只有执教这门课才能深深感受到,数学是所有学科当中最严谨、最具有探索性的一门科学,也是延伸最多,范围最广的,只要老师善于挖掘教材资源,每一节课中都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进一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探索数学的过程不是苦闷的,不是枯燥的,而且充满着刺激和快乐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闲暇之余,虔诚地拜读了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钦佩于李老师对教育改革的魄力与智慧,也钦佩于他对教育的深层次的独到见解。掩卷沉思,李老师的一句话一直在脑海中呈现,“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是啊!没有爱,哪有教育。
正因为有爱,才会“教育,应该从平等开始”;才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因为有爱,才会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给予信任与尊重,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拥有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
如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充满朝气的生命个体,我们教育者应该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而非自己的功成名就!
爱的教育是宽容与尊重。把孩子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教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的教育是赏识与激励。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而教育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都渴望得到阳光。教育应该多些赏识与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首先要有爱,更要像李希贵老师一样会爱,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教育才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捧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如春风扑面,又觉如醍醐灌顶。李老师以不加粉饰却饱含智慧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教育图景。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全书共分四个篇章,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认真思考。第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介绍了他进行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李老师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讲述了他自己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到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变化与实践。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教育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捧读此书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关于他的语文教改观的思考。
李老师指出,“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认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于是,在教学中,他从履行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做起,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为依托,开始了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常动人的语文教学蓝图。他在语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博大的襟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十分钟: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中。材料的内容多样,获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这一改革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
为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项改革就是他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他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成功了,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改革中他发现,一些课堂中充斥“假问题‘以求热闹,却没有注重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行为,只顾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其实是不健康的,正因为他有了这一发现,才有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显示了闪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二、关于他的学生观的思考。
李老师认为,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能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老师没有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危险的河流。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的淋漓尽致。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作者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带领上高一的儿子逛公园的朋友,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作者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我们的评价问题,想到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这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作者和老师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评价问题。这一年,在作者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特别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明拉家常,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次,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能够定期免费领到上乘的好书,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刚放暑假,就接到了县教育局通知:教育局新教育读书会要发新书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领来属于我自己的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是有些失望的。一是,现在好多关于教育的书都标榜是素质教育,解放教师、解放学生的,看了后,感觉还是云里雾里,没有收获。这本书名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作者的口气好大,他真能让教育自由呼吸吗?二是作者的身份是校长,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我只想做好我的语文老师,并不想学习如何做好一位校长。
不管怎样,书是领到家了,还是会随手翻翻看看的。谁知这随便一翻,就再也不愿释手了。读他的感觉直想用三个词来形容:高端,大气,上档次。
高端李希贵总是站在高端的角度,发现教育问题、思考教育问题。
李希贵从山东高密的一位普通语文老师,到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再到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杀到京城,做了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名震教育界。他靠的是什么,我认为他靠的思考力,高端的思考力。
在此书的第一章,作者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校长就委以重任,让他总结学校成功的秘诀——“三严”精神。从此李希贵学会了用“严肃、冷峻、不苟言笑”来做自己的教育,刚开始作者真是感到了对学生“严”给自己带来的甜头。可是一次晚自习,班里的团支书和另外几个女同学居然旷课了,作者感觉孩子们真是太不老师放在眼里了。等见到孩子们那一刻,他不问原由,劈头盖脸一阵暴批,几个孩子包括团支书都站在教室门前哭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几个旷课的孩子由于送班里的'孩子到医院急救,才导致没有按时到校。
李希贵在这时选择了鼓起勇气向委屈的孩子深深地道歉。
书中写道:“我开始思索,究竟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教育活动究竟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师的民主意识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哪些益处。
这样一步一步地反思奠定了教育成功的基础。
同样,“没有教师的语文课”,也引起了李希贵校长对语文教学的思索: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语文到底是怎么学会的?1991年,高密四中高一扩大规模,种种原因,新扩出的两个班暂时没有语文教师,孩子们上语文课到阅览室阅读。谁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比有语文教师的班级还略胜一筹。于是,李希贵校长与全校的语文教师走上了语文教改的探索之路。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李希贵校长带领的团队,成功研究出来了著名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每周六节语文课,三节课的时间孩子们都在自修楼自由阅读、思考,这一成功实验,还带动了其他科目对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
在校长的不间断地思考、反思、改革中,孩子们、教师们有了自由呼吸的一片天空。
大气思考是成功的基础,执行力就是办事力,成功力,李希贵就贵在有超强、大气的执行力。
1995年高考前夕,李希贵被任命为高密一中校长。上任的第一周,连降大雨两天,校园食堂前就形成了一个近一米深的大水湾。学生、教师都是卷起裤腿,趟过深水,才能到达食堂打饭。再看一中所有的学生、员工都已经习以为常。李希贵校长问了炊事员一句:“为什么不把饭抬到水那边去卖?”炊事员显得很吃惊:“那根本不可能!这么多饭谁能抬得了?”
炊事员低声问了一句:“能不能给我们多买几扇笼,把饭分开抬,还能轻松一些。”
李校长当即回复:“需要多少,就买多少,马上去办!”
这一项项工作都切实给孩子们、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最重要的是把孩子们的利益放到的第一位,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也只有这极强执行力的人才能如此大手笔。
谁能想到,当李希贵已经是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时,依然能够深入基层,走进教室一节一节地听课,评课,思考课程改革。当2002年暑期开学,李希贵局长来到一所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执教老师面对着来自不同小学的初一新生,不由分说地按教材教起了26个字母。整整一堂课时间,从发音到书写,忙活了40分钟,老师按备课课本上的程序走完了。班里的孩子的英语基础却是不一,有的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有的从小学一年级,有的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由此,李希贵开始实践“分层教学”。
不管分层教学结果如何,李希贵说:“有一点不会错,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只是教育的永恒!”
上档次在高端、大气的基础下,李希贵以他的教育历程为经线,为我们呈现了一本上档次的教育大书,燃起了我心中那团继续追求理想教育的火。
很喜欢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真实的书,朴素的书,就因为他的真实无华,才更加显得大气。让我深深明白,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中,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教师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去教一节又一节课,一茬又一茬学生,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学习,改变,行动。一位教育者的幸福、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最后引用李希贵老师在后记里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其实,如果我们真的想开一点,就会真的明白,失败并不丢人,真正地失败是那些放弃的人。可以自豪的是,我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放弃什么的人,当然,我也不会轻易决定去干什么。因为,干什么,对我来说就意味着要干好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这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楔子里开篇语中的一句话,也是道出了教育真谛的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李希贵老师以他的成长经历对教育的真谛做出了生动而有力的诠释:爱书的爷爷在润物细无声中,在作者幼稚的生命中播下了热爱读书的种子。充满艰辛的农村大家庭却因了家人的和睦而充满了幸福,使作者有了人生幸福的第一次体验――家庭幸福,从而在他的心中撒下了幸福的种子。身教重于言传的父母在他的心中播下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做事习惯和待人宽厚、乐观豁达的优秀品质。由此我想到教育的含义为“教,上行下效”“育,使自己的后代为善”。对此教育家洛克也说:“务必接受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训,无论给孩子什么样的聪明而文雅的训练,对他们的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很显然是他周围的同伙,是他看护人的行动的榜样。”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感叹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同时,应该想想我们做得是否足够好?我们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仁爱、宽容、民主了吗?我们的师生关系足够融洽、和谐吗?我们做得足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了吗?如果我们能响亮地说出“我们做到了”,那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书中作者在“鼓励的效应”一节中提到自己由于王校长的信任而越发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力求显得成熟稳重来回报这份信任。“内在的动力决定着人的成长速度。”在“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一节中郝铁军的转化更是显示出了教育者的智慧和信任的力量。想一想,我们成年人在赢得别人的信任时,都会格外地发挥出工作的潜力,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一直以来,我们教育者给学生的定义是:一群无知的孩子,什么都需要我们亲力亲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群孩子也需要尊重、信任、放手。这样他们才会成长得更快更好。
“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以《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的一句话作为本篇的结束语。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会尝试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三
本书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记录了作者李希贵幼年教育思想的启蒙发育——乡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穿越“雷区”的校长生涯——教育的改革实践——建设教育强市的追求历程等各个时期的探索过程和理性思索。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从事教育将有10个年头了,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我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局长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他向你讲述自己的童年、当学生、为人师、做校长、当局长的成长过程,讲述在成长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人和事,讲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生动案例以及感悟;他向你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教育理想、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讲自己在读教育这本大书中不断探索,进入比较满意的人生境界……没有高深的“理论”“体系”“架构”,更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理论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游离于生活、教育、实践之外,而是水乳交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就是有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也只不过给成绩当当陪衬而已,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就是拔尖的学生。我们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社会的多元化,但我们却始终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如同我们希望用一个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你还上吗?赶快回家吧﹗”之类的气话也会用在这些学生身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最后,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吧,“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五
暑假里,从学校推荐三本书中,我选择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是因为被书名所吸引,我看书有个爱好,喜欢先看书名,再看目录,然后看内容。这本书名的“自由”二字让我向往,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首先来看看本书的目录吧:“教育,从平等开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管理,以应当从提倡什么切入”“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经营学校文化”“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中药”“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寻求语文教学的原生态”“让教育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用考试指挥一台交响乐”“背负压力前行快”“超常规要用超常规的措施换取”“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等,从这些题目折射出作者作为教师,作为教委主任的关于教育的独特思考和超常规的实践,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把当时落后的三流中学高密四中硬是办成了山东省一流中学。
看完目录我以完全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本书值得一看。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书籍,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比如书中的经典话语之一: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和我平时的教学联系起来,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一节美术课上,学生的任务是利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完成一件会游的玩具的手工制作,各各做得都很投入,件件作品都与众不同,而有一位同学做的不但精致而且很有创意,这件手工顿时就把我给吸引住了,我立刻弯下腰来低声对她说:“你这件手工作品做得真有创意,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你愿意赠送给王老师吗?她面带微笑地说:可以的。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她说:“这些废弃的材料我还收集了很多,回家还可以再做。”我当即就表扬了她对美术学习的热爱。写到这儿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我不去亲切地向她要那件作品,也是可以很容易拿到的,只要作业交上来,不还给她就是了。可是我没有,因为尊重告诉我该那样做,而不该这样做。所以每次学生的作业我都是完完整整的交还给他们,除了优秀的展出外。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全体学生,让课堂响着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敢于打破权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发展个性的价值取向。
美术活动时,有位同学画了一个黑太阳。当时我一看就有些生气,明明知道太阳可以画成红色或黄色,可他却偏偏画成黑色。但我没有立即训斥他,也许他有他的道理。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把太阳画成黑色,要是画成红色该多漂亮呀!
”他告诉我:“老师,我的太阳让黑云遮住了,所以它变成黑色的了?看来他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我应该尊重他的想法。当时,我就鼓励了他的做法。
还有一次,我准备给孩子们讲个故事,我像往常一样说出了故事的名字,但当我刚要往下讲时,有的孩子打断了我的话。
”老师,我不想听这个故事。“。
”老师,我想听伟人的故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为了增强他们听故事的兴趣,我尊重了他们。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选了一个大多数孩子爱听的故事,结果他们听得非常认真。
儿童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这种权利,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并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见。只要孩子的意见是正确的,解释是恰当的,我们一定要给予鼓励。
读完此书,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路也能真正的“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来说: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六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历过的小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他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那么,他如何让自己“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李希贵老师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改变我人生的哲学命题。”
李老师办学有着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正是他管理思想的灵魂所在。作为校长,李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欣赏才华,使才华最大限度地升值,这里面有着管理的最高境界。”他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被人肯定,被人需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快乐的事情。那么,怎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重要呢?教师的根本目标是教书育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既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书育人的归宿。从这个目标出发,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眼中无差生,牢固树立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相结合的观念,正确处理分层教学与关注全体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增强责任,走向成功”。
但是,这种本应属于每个学生都拥有的爱并非像阳光那样均匀洒向每一个学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常常要处理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占用了班级管理中绝大多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任课教师上课最费心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维持好课堂纪律,如何让问题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教育,我们无可厚非,但对绝大多数同学的忽视却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我信奉教育要公平的原则,但面对教室里几十名生动活泼但性格迥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做到教育的公平呢?每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让你费心费力、焦虑不安。我们应积极想办法应对,不忽略每一个小的进步,不放弃每一次积极的努力,坦诚相待,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我们的班级中,往往都有一批“弱势群体”,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在不少老师、家长、同学甚至他们自己眼里,他们不聪明,智力不如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待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就如小雨同学,正是学校的“纸杯diy社团”活动让她有了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是主角之一;在这个舞台上,她的自信被唤醒,内驱力被激发。多给学困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时,点滴的进步就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其次,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促成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及时对自己作出新的认识评价,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懂得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善于发现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为他们的真诚喝彩,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支持他们充满信心的走向下一个人生驿站。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使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温馨校园!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七
自由呼吸教育,是一种注重孩子自主成长和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地呼吸,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参与自由呼吸教育项目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本文将从自由呼吸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过程以及对孩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自由呼吸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孩子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着重培养孩子的学科能力。自由呼吸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由地发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特长。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自由呼吸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非单纯传授知识。教师会设计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和课堂形式,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策权。例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可能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并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这样的实施方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自由呼吸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首先,它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由选择和自我决策的实践,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自由呼吸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从而激发出创造力的火花。最后,自由呼吸教育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学习和课堂合作中,孩子们需要通过合作和协作来完成任务,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尽管自由呼吸教育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自由呼吸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这对于一些教师来说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和转变。其次,自由呼吸教育需要较大的教材和资源支撑。这对学校和教育机构来说可能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支持。最后,自由呼吸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果家长对自由呼吸教育缺乏了解或者不配合,将影响其效果。
自由呼吸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全面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自由呼吸教育还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发展,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尽管自由呼吸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自由呼吸教育将会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自由呼吸教育是一种注重孩子个体的自主成长和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自由呼吸教育能够促进他们全面的成长和发展。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持续努力,相信自由呼吸教育将会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八
自由呼吸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方式。我在实践中对于自由呼吸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一直从事着幼儿教育工作,通过自由呼吸教育,我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更加了解到了我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自由呼吸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会给孩子们施加过多的约束和压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由呼吸教育则强调鼓励孩子们主动学习和探索,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我的班级中,我观察到孩子们都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这种学习的自由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了乐趣。
其次,自由呼吸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和被动学习。而自由呼吸教育则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的班级中,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自主学习,他们知道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和工具,总结归纳知识,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再次,自由呼吸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自由呼吸教育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创造潜能。在我的班级中,我常常组织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绘画、手工等创作。通过这些活动,我发现孩子们不仅能够表现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而且他们更加开朗和自信了。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素养。
最后,自由呼吸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自由呼吸教育中,我常常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孩子们在小组中需要一起制定计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后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总之,通过实践和观察,我对自由呼吸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自由呼吸教育,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加深了我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作为教育者,我将继续坚持自由呼吸教育的理念,用心引导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九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二十
自由呼吸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通过自由呼吸和冥想练习,帮助学生解放心灵,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我有幸在学校参加了一次自由呼吸教育课程,深受启发和影响。以下是我对自由呼吸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自由呼吸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舒缓。
在进行自由呼吸练习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了身体和心理的舒缓。在自由呼吸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放松身体,舒展肌肉,逐渐释放压力。同时,自由呼吸还能够帮助我们进入一种平静和放松的状态,让我们从繁忙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我曾经在一次考试前进行了自由呼吸练习,感觉自己忘记了所有的考试压力,心情变得平静和开放。自由呼吸教育让我明白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教会了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护自己。
第二段:自由呼吸提高了注意力和专注力。
在自由呼吸的过程中,我们被要求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我发现,当我全神贯注地呼吸时,杂乱的思绪会逐渐消退,注意力得以集中。和平时很多时候焦虑、烦躁的情绪相比,我在自由呼吸时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安宁和专注。而这种专注的状态对于学习和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在自由呼吸教育的实践中,我逐渐养成了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并且在学习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自由呼吸让我明白了注意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培养和使用,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自由呼吸教育不仅仅关注身体和注意力,还帮助我们提高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正常的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而自由呼吸教育则通过调整呼吸、舒展身体等练习方法,帮助我们放松和平复内心。我曾经在一次争吵后进行了一次自由呼吸练习,我渐渐发现自己冷静下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问题。这种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也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用,对于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自由呼吸教育培养了我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心。
在自由呼吸教育中,我们不仅仅关注内心和身体,还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在一次户外自由呼吸活动中,我站在山巅俯瞰风景,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伟大。我尝试用自由呼吸与大自然对话,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敬畏和珍惜自然。自由呼吸教育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到绿色环保的活动中。
通过自由呼吸教育,我重新找到了内心的方向和力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和需要。而自由呼吸教育通过内心的沟通和冥想,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声音,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我现在更加明白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动力和意义,也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梦想。
通过自由呼吸教育,我不仅仅培养了身心健康的习惯,还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和力量。我深信,自由呼吸教育会在未来的教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且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假期间,我从学校推荐的三本书中选择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来充实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起初,当我只读了几页的时候,我就被李老师的真诚与朴实打动了、震撼了。这种感觉引导着我继续往下读,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发感受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书名,更具吸引力的是这本书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崭新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从李校长的教育故事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与琢磨,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从来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这本书是由多个教育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经历过的教育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向往,从中他也向读者传达了他独特的感悟与深沉思考。我想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与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着眼于日积月累,多思考、多总结,这样的教师生涯、教育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则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对我触动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影响与启发。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随着深读这本书,我的思绪渐趋明朗。我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来有的学校学习魏书生、学杨思、学杜朗口,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草草收场,是因为那都是从名师那儿学皮毛,借鉴者看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阅读这本书,还让我清晰地明确了教学的方法、教育的方针、管理的体制,更重要的是让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态度。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分别以教学、教育、管理这样三条主线,把源于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育的独特体悟与深思。而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人本“理念则贯穿三条主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艺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的育人观等等,这一切都是李希贵老师”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读完此书,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假期间,我从学校推荐的三本书中选择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来充实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们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带着这个期待,我开始阅读此书。
起初,当我只读了几页的时候,我就被李老师的真诚与朴实打动了、震撼了。这种感觉引导着我继续往下读,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享受着、思索着,越发感受到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书名,更具吸引力的是这本书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崭新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从李校长的教育故事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教师去学习与琢磨,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校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从来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这本书是由多个教育故事组成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本书并非是一本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他曾经经历过的教育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向往,从中他也向读者传达了他独特的感悟与深沉思考。我想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与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关头才能表现出来,但它却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着眼于日积月累,多思考、多总结,这样的教师生涯、教育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则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对我触动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影响与启发。
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
随着深读这本书,我的思绪渐趋明朗。我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来有的学校学习魏书生、学杨思、学杜朗口,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草草收场,是因为那都是从名师那儿学皮毛,借鉴者看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阅读这本书,还让我清晰地明确了教学的方法、教育的方针、管理的体制,更重要的是让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态度。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分别以教学、教育、管理这样三条主线,把源于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育的独特体悟与深思。而尊重人、欣赏人、珍爱人的”人本“理念则贯穿三条主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艺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的育人观等等,这一切都是李希贵老师”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读完此书,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师的话:”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
文档为doc格式。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篇二十三
教育到底是什么,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李希贵老师用他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书中诠释了教育的精髓。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教育故事,展示着他那鲜活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李希贵老师从自身失败的案例中得出“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的结论,只有从碎片化的生活细节,不断沉淀、累加,最终形成所谓的教育。书中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约束,更不管制,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律意识,让意识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才能深刻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一良性循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中心,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用长者的人格、智慧和胸襟,去欣赏和尊重,从而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我们一样,同样需要欣赏和尊重。如果时机不对、方式不当,就算费尽口舌,说的再有道理,也只会事倍功半。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他们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只有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奔跑,“鞋子”合脚了,速度肯定慢不了,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而又广阔的天空呢!
教育贵在坚持,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李希贵老师所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感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